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各个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逐步被提上日程,其中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管理会计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是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笔者将从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的合理规范以及规范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1:

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的审计研究

摘 要: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其固定资产比例较多、价值庞大。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数量不仅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和基础,更是影响企业生产效益、市场竞争力以及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开展审计工作,明确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效益等内容,对保证和推动大中型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范围宽泛,涉及流程复杂,外加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约束和限制,使得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具有一定难度,这也导致大中型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固定资产的审计理论,针对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现状,明确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建议,以帮助大中型企业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固定资产审计的价值优势,从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

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理论

(一)固定资产审计概述

固定资产审计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持有、使用超过一年的非货币资产进行购建、使用情况、折旧、报废、清理等的审计,以此审核企业固定资产购建的合理合法性。在固定資产审计过程中,通过精确固定资产的实际购建成本和现值,明确固定资产实际成本,同时检查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报废、折旧等情况,并查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资金来源等的合规性。

固定资产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审查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受留置权等限制;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适当;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固定资产及折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固定资产审计的要点有以下几点:真实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是否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予以冲销;查明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是否转入长期投资;查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是否增加企业固定资产账。完整性:审查已完工不结转固定资产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入固定资产账的情况。所有权:应区分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两种性质的租入固定资产,查明后者是否已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应确定作为债务担保抵押出去的固定资产。计价:应分别验证购入、自建、投资转入、融资租入、改建扩建、捐赠、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确定折旧计算及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正确性,以便认定固定资产净值的正确性。分类:除审查按实物形态进行分类明细核算外,还应查明使用、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提折旧与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与修理支出的分类正确性。帐务正确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以及实物资产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盘点。合法性: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批准手续;查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确定的合规、合法性,查明折旧方法及其运用的合法性。充分揭示性:审查确认会计报表对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资产租赁抵押等情况做了必要的说明。

(二)固定资产的审计与所得税纳税审查之间的关系

所得税纳税审查是针对企业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进行审查,通过审查收入凭证,将其与企业收入账进行核对,以检查企业账务处理是否正确以及是否存在隐匿收入。所得税纳税审查包括固定资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产品制造以及销售成本等的审核,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固定资产的审计,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以及租赁费的审批等内容。

(三)固定资产的审计一般步骤

固定资产审计一般分为符合性测试以及实质性测试两部分,其中固定资产符合性测试通常遵循以下步骤和程序开展:第一,对被审计单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第二,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说明材料;第三,针对固定资产进行取得和处置的符合性测试,以此判定被审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标准,并科学判别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运行情况,以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固定资产实质性测试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编制和汇总现有固定资产;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和所有权情况;检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户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企业账户中是否存在资产负债情况,一旦查明存在资产负债情况要及时在其负债表中进行披露。

(四)固定资产的审计区别

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用、非生产用、未使用以及租赁固定资产等类别,不同固定资产的审计存在一定区别。生产用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区别其是否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在审计过程中,生产用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计入生产成本,而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计入管理费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新增固定资产且尚未投入使用,在审计过程中,其计提折旧需要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来进行会计处理。租赁固定资产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贷方发生额、租赁固定资产的凭证以及备查账簿等资料进行审查评价。

二、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现状分析

(一)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特点

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较高,其能够长时间、重复地参加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其循环期较长。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磨损,使其能够将自身的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中,而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便形成了折旧基金。因此,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存在问题

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整个企业资产中占比较高,外加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变化较快,大中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样式多样,一旦出现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不清、账面记录不完善、人员调动频繁等都会导致固定资产实物难以清查。部分大中型企业采用高精尖的电子仪器设备参与生产,而审计人员自身水平有限,无法科学预估设备的性能和价值,就会导致减值准备计提正确性受到影响。

(三)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因素

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使用价值较高,并且固定资产在大中型企业中的数量相对较多、形态多样、分布面广泛,占用企业的资金也就较多,因此其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时发生错报、漏报、虚报等行为或者由于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企业账面记录不完善等因素都极易导致固定资产审计错误。

三、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审计人员素质低,专业能力不足

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涉及流程较多,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规范性较差,部分审计人员来源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其对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工作流程和标准认知不清晰,不仅影响审计人员工作职能的转变,也无法高效完成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开展。企业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专业技能水平发展尚不成熟,导致开展固定资产审计时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内容深度,尤其是定性法规引用不恰当、不准确等,既会降低固定资产审计结果的质量,还会导致审计结果缺乏参考性和实用性。

(二)固定资产审计制度不完善

虽然大中型企业单位都有一套自己的审计制度,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审计管理,单位并没有制定相关的长效内部控制制度,这就导致大中型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审计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中型企业单位固定资产中,有待完善的首先就是会计信息内控体系。由于固定资产使用的系统模块与会计财务核算系统是不同的,两者之间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这样一来,单位的固定资产发生变化时,变化的信息不能迅速反应到会计信息中,会计财务报表就不能很快的更新,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十分不利;其二,从单位整体层面出发,单位缺乏整体层面的固定资产审计制度。导致固定资产相关的系列活动,如采购、清查、报废等,与单位整体的需要不相符,不利于单位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

(三)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随着企业经营发展需求的改变,当前企业内部虽然成立了独立专职的审计机构,但部分企业受自身经营规模以及对固定资产审计缺少重视的影响,使得其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就会使得企业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并且缺乏权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审计部门职能价值优势的有效发挥,也会增加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难度。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处于同一家企业,双方具有相同的根本利益,外加受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化的影响,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审计的公平性有待考证。

(四)缺乏固定资产审计意识观念

我国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引入时间相对较晚,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审计的意识观念,就会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相对模糊。目前大中型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审计的认知意识尚浅,其在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的审查局限性过窄,虽然成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其将审计的重点放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层面,忽视内部资产审计的服务主导职能,无法全面分析、评价和建议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方式,就会影响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发展。

(五)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当前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未按照我国财务管理规定,合理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与总账,未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具体型号以及使用情况等内容,尤其是缺少实物卡片,就会严重影响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大中型企业梳理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下一步的目标设定都会造成严重的阻碍,必须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企业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部分大中型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时,由于缺少系统性的明细账,一旦出现盘亏或者报废等情况无法及时对相关账务进行处理,就会导致固定资产实际与财务报表不一致的情况凸显。

四、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固定资产审计监管体系

建立固定资产审计监管体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要求和标准,采用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以保证从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满足大中型企业经营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二)提高固定资产审计质量

大中型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要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的审计质量,以规范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大中型企业要正确认识固定资产审计对推动自身生产经营工作顺利开展、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价值,从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设置固定资产审计部门,明确审计部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权限,并做好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既要突出强调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他各职能部门能够高效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固定资产审计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审核监督

为保证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功能价值优势的有效发挥,要重视加强固定资产审核监督,以规范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管理制度,保证其能夠得到严格贯彻落实。合理设置固定资产审核制度,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并将固定资产审计结果与直接负责人的薪资待遇和晋升渠道相联系,从而保证审计人员在开展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审计标准,体现其公正性,确保其能够科学评价企业管理工作。

(四)加强固定资产公开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同时要结合大中型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发展实际,统筹规划企业发展目标,并编制年度购建计划,以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大中型企业要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平台,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企业固定资产盘点流程(如下图),同时加强固定资产公开,保证大中型企业能够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信息,从而为固定资产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保证内部审计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五)培养专业的审计监管人才

人才是各个领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如果没有人才的推动,很多事情很难深入科学的开展,相反如果有了人才的推动,面临的各种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固定资产审计工作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将一批人才培养成技术娴熟的优秀从业者,既可以有效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提升工作效率,避免因为工作人员不专业而出现问题。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娴熟的工作人员,可以尝试在员工招录的过程中,就有目的性的招录,尽量招录专业相符或者相近的人员,这样有助于相关业务的开展,从起点上保证了员工的基本素质,为培养技能娴熟的工作人员打好基础。不仅如此,相关单位也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注重对于员工的培训,培训是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从业界聘请高质量的培训团结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员工接受业界的先进理念,有效提升能力;如果单位自身条件不允许,没有过多的资金进行培训,可以在自己的单位内选择业务尖兵,让他们现身说法,传授技能,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企业培训的价值和意义,在培训前制定完备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培训后,要对员工进行基本的培训考核,有培训和考核才能让培训的效果最大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能力,从而推动实际工作的进展,提升固定资产审计工作效果,避免出现问题。

五、结论

大中型企业要正确认识固定资产审计的价值优势,在固定资产审计进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审计监管体系,完善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核程序,有效提高固定资产审计质量,加强固定资产审核监督,并合理公开企业固定资产,保证企业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信息,以此提高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泽生.创新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研究[J].现代审计与經济,2021(02):20-23.

[2]刘静.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与管理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03):112-113.

[3]马波.关于企业资产管理几点问题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0(28):164-165.

[4]倪华.关于企业固定资产财务审计的思考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20(26):70-71.

[5]王人君.服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审计主要关注点[J].中国市场,2020(18):125-127.

[6]韩昱.探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控制的测试方法[J].中国商论,2018(34):141-142.

[7]郝强胜.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28):44-45.

[8]李红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审计的运用分析[J].中国商论,2018(22):96-97.

作者:徐冲冲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2:

关于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各个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管理会计逐步被提上日程,其中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发展更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管理会计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是保证企业财务正常运行的基础,笔者将从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的合理规范以及规范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管理会计 规范化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各种专门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同程度上有了相应的变化,然而由于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和自身管理模式的不健全,管理会计作用的有效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这直接影响着财务会计体制的正常运行以及现代企业发展中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现状来看,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发展十分缓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有些事业单位部门管理人员作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没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方面的业务知识,认为财务会计管理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只是把规章制度传发给相关部门,对会计制度建设非常不重视。

另外,大多数的财务人员文化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不够高,工作态度不正确,没有深入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以应用,专业素质不过关,观念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作为会计制度的执行者,由于受教育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本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整体素质都没有达到一定要求,给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管理会计重心从数量到质量、从定额到价值的转移对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改善各个企业组织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在企业事业单位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面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中日益滋生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规范管理会计势在必行。

管理会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保证事业单位能够长时期顺利有效地发展,必须从现实出发,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存问题。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健全相应的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制度,加强财务体制的改革;严惩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法行为,对在记账过程中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伪造或编造虚假会计信息、利用职务权力之便进行徇私舞弊等行为的人员给予严肃惩处;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摆正工作态度,增强其自身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新的考核管理体系和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优化财务管理,提升大家对财务管理的认识。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将管理会计运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追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和利益,但同时,随之也带来很多弊端。而要去弊存利,就必须做到管理会计的规范化。

二、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从管理会计的起源到发展至今,很多人都认为管理会计缺乏必要的规范,管理会计的内容模棱两可,没有明确的区分于其他会计的定义,和成本会计有着大量的重复内容,始终都不够规范化、合理化。另外,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非常繁杂,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不利。

我国就现状来看,还没有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会计方面的权威性机构,受会计改革的影响,学术界把重点放在了财务会计方面,专注于财务会计体系的研究,忽视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致使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理论仍然比较落后,关于这方面的论文著作相对较少,很多理论研究注重于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则表现得不冷不热,缺乏热情。根据对近十年来学术性论文的统计,财务会计方向的论文大约有465篇,而关于管理会计的论文著作仅仅只有71篇,学术性较高的著作更是少之又少,两者之间相差巨大。另一方面,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教师对管理会计方向的课题选择相对较少,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很少以此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长此以往,管理会计方向的理论研究以及管理会计的发展依旧处于下跌状态。

规范,是对于某种行为进行定性的规定,指的是组织明文规定的一种标准或者是人们早已约定俗成的做法。凡事都必须讲求规范,都要受到规章制度的制约,管理会计作为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不规范不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人的重视和培养。由于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和不足,我国管理会计方面的人才所占数量相对地也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从企业发展整体来看,引进管理会计显得尤为重要。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在我国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发行后,上市公司已经全面按照规范实行,管理会计师组织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在我国的举办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新阶段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经济地位在全球经济中的日益突出。这些现象无疑都说明了管理会计在我国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管理会计的规范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遵循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基本原则,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管理会计工作的权威机构,对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体系进行规范化,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整合,对管理会计的内容进行规范化,我们要坚持实际和理论相结合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研究理论,可以借鉴别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整合现存的有效资源,提高管理会计规范化的效率。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然而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性却与其存在着矛盾,目前看来,管理会计的不规范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我国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我们必须尽快达到管理会计规范化。

三、管理会计规范化内容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改革以及会计准则接轨国际的同时,管理会计也在形势的驱使下逐渐露出头来,受到政府和企业日益增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案例分析说明管理会计规范化在我国采取会计中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不过,在管理会计规范化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下,我们不能盲目向前,应当遵循管理会计规范化的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结合管理会计规范化的主要内容,使社会效益经济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

(一)构建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至今,我国的管理会计还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属性和目标都不明确,因此,作为企业会计的分支,管理会计凭借特定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为领导和决策管理者提供准确、真实、及时、有效的信息,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以此看来,构建以环境、动因等因素为起点,以管理会计目标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融洽地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理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是必然的趋势。

(二)规范管理会计的内容

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和了解并不深刻,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缺乏和流失。并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交叉太多,在内容上有大量的重复性,针对这些情况,应当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借鉴和弥补自身不足的地方,做到共同发展。管理会计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各种学科的加入造成了管理会计秩序的混乱,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对管理会计有着积极的作用,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现状进行理性分析。

(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自古以来,重理论而不重实践只是空想,无法付诸到实际行动中,而只注重实践却不看重理论,职能说是蛮干,没有思维没有想法。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作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有效发展中,更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同时再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活动,根据企业现行的的实际情况,加之于符合其情况的发展理论,借鉴管理中优秀的经验,来促进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精细化管理越来越受到瞩目,成为国内众多企业的需求,很多人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规范管理会计行为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我国会计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我国的整体发展而言,的确是个好消息。尽管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中还存在着弊端和不足,但只要我们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就能够使管理会计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健全化。

参考文献:

[1]窦翔.关于管理会计规范化几点思考[J].中国经贸,2011,(20):193-193.

[2]岳宁花.管理会计规范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齐剂.浅论管理会计规范化[J].才智,2012,(29):2.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钟贞森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探究论文 篇3:

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正常生产运营过程中,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会对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环境下,必须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会计风险。文章从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概述出发,分析了会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职责,介绍了当前企业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 会计风险管理 应用

对企业而言,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会计人员在出具企业财务报告时,存在一些错误现象或者漏洞,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对其进行审核时,认为该财务报告是科学的、合理的,并提出了一些不合理的建议,从而引起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因此,必须加强对“人”的管理,这样才能减少内部审计风险的出现。产生内部审计风险有两个重要的要素,一是在出具财务报告时,存在一定的错误、漏洞;二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些错误、漏洞。

一、会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职责

对于内部审计风险,主要由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错误漏洞,一般情况下,控制风险的大小不会受到审计人员的影响,而是与被审计部门内部管理程度有很大的联系,但审计人员可以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估;固有风险是指在不对内部控制进行考虑的情况下,财务报告中存在错误或者漏洞的可能性,如果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出现的错误、漏洞比较高,那么固有风险的发生率就很高,一般情况下,被审计部门的性质、交易性质等与固有风险有很大的联系,审计人员不能对固有风险进行控制;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财务报告进行检查审计时,发现错误、漏洞的可能性,审计人员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范围等都会与检查风险有很强的联系,可以说审计人员直接影响到检查风险的大小。

二、企业产生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设置的,具有明显的行政性质。目前,我国只有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a机构比较独立,而中小型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由企业财务部门、监督部门等共同设置的,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就缺乏了独立性,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无法公平、公正、透明的进行财务审计,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不独立,难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这就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内部控制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内部审计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正常工作时,缺乏制度支撑,审计人员无法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开展各项工作,而被审计部门或者个人,也不会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内部审计方式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仍将管理重心放在生产经营中,而忽略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当前企业采用的内部审计方式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会计人员转过来的,这些审计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但他们并没有丰富的内部审计工作经验,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会计风险管控、内部控制等工作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从而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很多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只是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主观性、随意性很强,这就对审计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真实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没有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审计抽样测试,没有对关键内容进行重点审计,这就加剧了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

三、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一)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保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因此,企业要对当前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职责,最大限度的降低内部审计机构与企业其他机构的关联,逐步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管理阶层要充分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一个脱离于财务部门、监督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公平、公正、透明的开展审计工作,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会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必须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为支撑,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目标,制定合理、可行、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管理力度,降低会计风险。首先,企业要制定完善的“三级”审计复核制度,也就是审计人员对会计财务报告进行审核,然后由审计组长进行审核,最后由审计机构负责人进行确认,通过三级审核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审计讨论制度,审计人员在正式开展设计工作前,要与审计组长、审计负责人等共同讨论本次审核的重心、审核方法、审核范围等,并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报告,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对工作懒散、态度不端正的审计人员进行处罚,对工作责任负责、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的审计人员进行奖励,从而有效地激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在新环境下,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期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内部审计失误。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要及时将各项信息数据输入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中,这样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就能在内部信息系统中,掌握企业各项财务信息,然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结合市场情况,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会计风险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避免会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同时通过企业内部信息化系统,内部审计机构还能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管理,这就能避免企业内部出现徇私舞弊、贪污等不良现象。

(四)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体系

在新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对会计风险进行管理时,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体系,科学、客观的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要对被审计部门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的控制风险、固有风险,并明确检查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信息的完善性、准确性,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的信息,审计人员要认真、谨慎的分析其可能引起的风险,并预测风险带来的危害,从而针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尽量规避风险的发生。

(五)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会计风险,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首先企业要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规范审计流程,确保审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审计流程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收集审计证据时,要采用合理的方法收集真实的证据,同时被审计部门要积极的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审计人员要做好审计记录,并确保审计记录的真实性、完善性,不能随意涂改、删除、损坏审计记录。企业还要定期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从而有效地提高审计机构的质量意识,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及会计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审计人员能严格的按照相关制度、审计流程开展审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风险管理水平。

四、总结

企业内部审计对会计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内部审计水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会计风险进行全方位管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会计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征太.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经济,2012,(20):118-119.

[2]张翠萍.浅谈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155.

[3]闫素梅.探析会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应用[J].经营者,2014,(8):132-133.

[4]高志辉.基于内部审计的会计风险管理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167-168.

[5]唐凌凤.浅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9,(5):10-11.

[6]刘金才.浅谈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204-205.

[7]张书淼.审计风险评估在内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1,(22):121-123.

[8]丁鹏.浅谈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财经界,2011,(14):17-19.

(作者单位:刘文梅,烟台职业学院会计系;蔡伟,烟台大学)

作者:刘文梅 蔡伟

上一篇:区财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经贸局纪检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