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对营销近视症的含义及表现形式的理解营销近视症(MarketingMyopia)是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李维特(TheodoreLeuitt)教授在1960年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指企业所有者或管理当局不适当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上或技术上,忽视市场需求规律,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1: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探析

[摘要]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言,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制定和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必须在企业的整体战略框架内进行。在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应分析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尤其是明确自身在同行中的技术地位。同时,考察可挖掘的技术潜力。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演进轨迹中一般会先选择模仿创新模式,再选择自主创新模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还需进行有效管理:即高效组织协调技术与市场等部门的关系;建立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加强知识产权有效管理。

[关键词]模仿创新;自主创新;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付梅,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河南安阳455000)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来说,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推进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建立优势并保持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必须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创新的模式,加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及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

一、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和模式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必须意识到技术创新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手段。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都是创新的模式。一些具备条件的、已经在行业内居于前列的民营企业,为了抢占技术制高点会继续采用自主创新模式。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其技术创新将分两步走:第一步,选择模仿创新;第二步,实现自主创新。

(一)模仿创新。目前,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离技术领先者还相去甚远。因而,模仿创新是众多民营企业应当重视的,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已成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

1.正确认识模仿创新的作用。由于模仿创新滞后进入新技术领域,而且又可以对多个不同的技术先驱者进行综合横向比较,博采众长,避免了在大量技術探索中失误和重复研究,大大降低了创新成本和风险。模仿创新还可利用率先创新在技术和开辟新市场的“外溢效应”,包括以低于先行者开发成本的价格买到专利技术和许可证,不必自己去开辟新市场等。采取模仿创新模式不是原样仿造,而是有所发展、有所创新,高质量地模仿。在模仿中创新或二次创新,即引进、吸收、再创新。在竞争中通过学习和模仿超越自己、超越别人,把握后发优势,通过模仿创新取得更大更快发展。很多公司走模仿创新的道路,反而后来居上成为了业界的领先者。

2.把握好模仿创新启动的时机。采用模仿创新的启动时机是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民营企业决策者启动模仿创新的时间,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外部和内部多方面的因素(见下表):

3.注意模仿创新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相关性

总的来说,成长期应当是模仿创新启动的最佳时机。在成长期,消费者的需求被迅速激发,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产品技术也开始稳定。同时,产品的功能创新、技术的改进仍有较大空间,这为模仿创新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而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由于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市场容量较小,技术壁垒较强。在产品生命成熟期,市场容量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产品接近更新淘汰,无论是产品功能创新还是工艺创新的空间都很小,因此,不是模仿创新的最好时机。模仿性创新具有一定的后起者优势:模仿者可以冷静观察率先者的可持续性技术创新活动,选择最适宜的技术成果加以引进、消化与吸收,它投资少,风险低,效率高。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与相关法规、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单纯依靠模仿性创新的企业是很难适应和立足现状的。

(二)自主创新。随着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增强,自主创新的时机已经成熟。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自主创新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技术壁垒,在一定时期内掌握和控制新产品和工艺的核心技术和标准,获得垄断利润,确立领先创新者独特的市场形象和竞争优势。但是,在采用这种创新战略的时候,必须有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作支撑,并对开发的风险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控制风险的方法。而且,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新产品可能问世不足半年,就会被模仿。因此,实施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要保持一种认识,那就是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在生产一代产品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反应和需求,还应设计开发改进产品,构思更新型的产品,才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地位。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一)高效组织协调技术与市场等部门的关系。熊彼特曾经说过“企业家是创新的唯一主体”,即强调企业家对创新所起的决定作用。这一点在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因此,民营企业家必须首先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并领导研发、市场等部门的集体行动与配合。创新是企业中的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创新活动要涉及企业中包括市场、研发、生产、财务、业务、客户服务等各个部门。在具体进行创新时,既可以在原有职能部门的基础上来协调完成,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创新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组织并解决相应的协调问题。同时,由于技术创新的目的是要实现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因此为使创新成果产业化加速,在项目的开发阶段就要考虑工艺、装备、生产条件和市场定位,并根据需要跨部门组成攻关协调组。一般在项目开发前期,在了解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课题组以研究开发为主。随着项目的进展,设计和工艺方面的人员会增多。总之,技术开发课题和技术改造及市场开拓,都要纳入统一的发展规划中,在技术开发产业化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市场需求的密切关注应贯穿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处于消费品行业的民营企业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应当责成市场研究部门或专门的市场调研人员密切关注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网上有奖征集等多种形式了解市场需求,包括市场上产品的变化情况、消费者对产品在质量、外观、性能、功能等方面的反应与偏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情况等,并将这些及时反馈给技术研发部门,这样才能保证研发方向不偏离市场需求。

(二)建立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利益实现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在市场上的实现程度和自身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将市场竞争的压力适时传导给员工,通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措施,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造欲,培育员工的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激活创新资源。

1.建立起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的内部分配机制。根据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拉开收入分配差别,实行技术研发人员特岗特薪,充分体现薪酬制度各得其所的思想,尽可能实现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对核心技术创新

人员还可以探索收益分成激励方法。

2.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按照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以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为最终需要,也最能激励人。因此,鼓励技术创新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以形成技术创新的精神激励。技术创新本身的新颖性有时就能激起技术人员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如果配合适当的精神激励,就可以较好地调动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对创新的支持和风险承担也应当制度化,鼓励员工勇于创新。

3.构建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除了企业家要有创新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唯老板意志是从的状况,在企业员工中培养一种激发创新、参与创新、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技术创新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企业行为。创新的过程是企业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创新能力基于学习能力,只有拥有知识者才能创新。一方面,企业上下必须树立学习至上的价值理念。企业主以身作则,首先努力成为学习型企业家,带动全体员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学习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为形成学习文化构筑共同的思想平台。另一方面,要培养企业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准和业务技术水平,努力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

(三)加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控制。市场千变万化,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过程也充满着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要加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控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1.树立正确的风险态度,增强风险意识。企业的风险态度,是企业职工群体风险倾向的总集,其中领导者的风险态度起决定作用。因此,关键是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风险态度,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到:第一,既敢于冒险,又不盲目冒险;既有冒险的勇气,又有善于处理风险的能力;既有稳健的风险管理制度,又有随机应变的风险处理技巧。第二,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活动成功后不盲目乐观,风险活动失败后不气馁。第三,能根据企业自身特征和实力,以及根据风险活动的风险结构,采取灵活的风险策略。

2.加强市场研究和市场营销,应对市场风险。首先进行细致的市场研究,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瞄准和满足这些需求,这在产品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避免新技术、新产品盲目上马。其次,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是许多新产品失敗的直接原因。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开拓,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注重营销沟通,完善服务,听取用户的建议,不断完善新产品,这是民营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3.重视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有些企业希望高新技术成果能够立刻实现规模生产、创收见效,未待技术完善,未进行小试和中试,就筹措巨资,投资上马。正是由于这种边完善技术、边建立生产线的侥幸心理,导致创新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甚至项目失败的结局。因此,识别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防范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4.加强信息沟通。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与同行的技术协作,与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信息反馈渠道,改进新产品,这也是防范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的重要方面。

5.建立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及时防范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的管理应采取超前和预先防范的方式,对其进行预先估计和控制,其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进行预警管理。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管理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如下作用:(1)环境识别,对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估测与分析;(2)预测功能,对市场需求、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状况等进行综合预测;(3)判断与推断功能,对技术创新的机会与风险进行推断;(4)跟踪监控功能,即对具体的技术创新项目的进度、费用、困难、成功的可能性、风险隐患等进行跟踪监控;(5)警报提示功能,即根据不同的风险状态、风险程度和风险特征,向决策者与管理者发出警报,同时在某些问题上能与决策者进行对话,为决策者提供线索与提示;(6)对策预置功能,预警管理中储存有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决策方案或方案框架,以便在风险发生的情况下,决策者能迅速调用其中的对策来及时防范和处理风险。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从企业领导层到全体员工都要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并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做好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在根据市场需求选题、确定研发方向之前,就应当进行专利检索,充分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了解相关领域最新的进展情况,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侵权纠纷,而且可使研发活动一开始就有较高的起点,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李国荣,彭松建.民营经济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2]李晓培.原始创新与模仿创新差异性探析[J].唯实2008,(11).

[3]罗伯特A.伯格曼.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作者:李付梅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2:

浅谈民营企业“营销近视症”的成因及对策

一、对营销近视症的含义及表现形式的理解

营销近视症(Marketing Myopia)是著名的市场营销专家、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李维特(Theodore Leuitt)教授在1960年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指企业所有者或管理当局不适当地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上或技术上,忽视市场需求规律,导致企业丧失市场,失去竞争力。

营销近视症的具体表现是:自认为只要生产出好的产品,不怕顾客不上门;只注重技术的开发,而忽略消费需求的变化;只注重内部经营管理,不注重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

我国的民营企业往往因忽视竞争者、市场和供应来源等变化,忽视日新月异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忽视本企业的工资、材料成本与同类组织的价格比较信息,从而导致了企业竞争能力和赢利水平下降的情况。营销近视症的原理启示民营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市场的饱和并不会导致企业的萎缩;造成企业萎缩的真正原因是营销者目光短浅,不能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营销策略。

二、对民营企业营销近视症的成因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相继推行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之快,有宏观层面的政策导向也有微观层面的企业主敏锐的市场意识和企业家卓越的管理才能等因素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为什么出现了优劣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什么出现“营销近视症”?

(一)民营企业往往忽略市场、忽略顾客需求的变化

许多民营企业在确定营销目标时,往往从自身的产品种类、数量、质量、包装等方面找原因,而忽略市场的变化;往往从自身的成本、效益、管理上找原因,而忽略顾客的真正需要。民营企业不注重市场的变化和不注重顾客的需求变化,难以提高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产品的生命力,难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营销策划和营销网络上,忽略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而谈产品与服务是空中楼阁,企业及产品形象和声誉不是企业创造的,而是来源于市场的检验、来源于顾客的认同。

(二)民营企业往往忽略社会效益对消费者和市场的影响

民营企业在很多项目投资上,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民营企业管理者受粗放型经营观念的影响,不顾市场需求的约束,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不显著或者社会效益不明显。加之对于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后的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经营能力是否适应等问题考虑不充分,对风险的预测和防范考虑不周到。这种社会效益和市场的影响,对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市场对这种民营企业将以淘汰而告终,消费者对其产品将以拒绝而对待。

(三)民营企业往往通过价格战面对市场竞争,最终是局部获利而全盘皆输

有人说最容易造成两败俱伤的营销手段就是“降价”,这句话虽然不是真理,但在市场中得到检验的次数已经很多了。民营企业推出的营销手段往往针对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具有局限性。营销组合中的各种策略往往不能综合运用,盲目跟风降价现象比较普遍,其营销效果也就很难持久。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选择面的扩大,光靠降价策略终将是局部获利而全盘皆输,多种营销策略的组合运用将使市场效果更为显著。

(四)民营企业往往把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对立化,没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双赢”的互利关系

民营企业要销售消费者满意的产品而赢利,消费者要在市场上做出购买自认为最满意的产品而付出价值而换来满意的产品使用价值,这供需之间是民营企业的营销策略所必然面对和解决的关系。民营企业不仅要重视企业自身的利益,同时要重视在涉及到营销渠道成员和顾客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民营企业如果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难免发生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五)民营企业往往注重用人上的近亲繁殖,忽略营销决策、市场开拓上的创新思想

民营企业的人事安排往往注重血缘关系,难免考虑亲戚、朋友等纵向或横向的人事介绍和推荐,这样对民营企业的营销决策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营销决策、市场开拓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大打折扣,甚至使民营企业不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使市场营销环境和民营企业间难以做出系统科学的对接,从而影响投资组合的效益、影响营销组合的系统推进。比如:有些民营企业主的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兄弟之间,存在互相争夺人事权、财务权、决策权的矛盾,这样难免导致对来自市场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创新性的失误。

(六)民营企业在市场调研、营销组合策略、营销机会、顾客满意度、企业品牌形象建设等方面衔接不到位,出现了断层现象

民营企业的营销机会来自市场、来自消费者需要的满足,让顾客满意的销售和售后服务是实现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建设的基础。民营企业在认真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正确选择运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权力、公关等6Ps营销策略,把握消费者和顾客的真实需求,确保顾客满意地购买和消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就会在市场中巍然挺立。

三、对民营企业营销近视症的对策分析

民营企业营销近视症的产生,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有企业和市场对接不到位的原因,有营销手段和营销目的本末倒置的原因(营销手段是民营企业应满足消费的需要为中心,营销目的是在市场认同、顾客满意的前提下使本企业能生存、获利、发展)。对民营企业营销近视症的对策加以分析,期待能对民营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有所启发:

(一)民营企业要正确树立企业理念:民营企业的生存、获利、发展是以实现顾客满意的需求为基础的

民营企业的产品,从功能、用途、性能、外观、包装的角度来看都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而设计的,民营企业所有员工都要有自己企业独特的“产品概念”,从本质上看产品是让渡给顾客需要的价值,顾客认为最满意的就是自己所选择的和所需要的。所以,民营企业营销活动的本质是为顾客创造与传递价值,而对于产品概念的理解关系到民营企业主和管理者是否创造了顾客需要的价值。应摆脱产品具体形式的束缚,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到为顾客创造价值上来,有助于民营企业大胆地开发新产品或者进入新行业。

(二)民营企业要争取树立竞争与合作的理念

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新时代,不仅企业间的合作变得更加重要,而且企业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广泛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企业全面提升竞争力。可以说,21世纪世界经济是在激烈的竞争和广泛的合作中发展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单元的企业,也是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这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民营企业面临着产业内竞争对手、供应商议价、顾客议价、潜在进入者以及替代品威胁等多种竞争,民营企业还要关注和处理好与跨国公司、

国内多种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充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民营企业要加强市场调研,树立全面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

加强对顾客需求变化的研究,确保市场的信息准确得到提炼,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财等围绕市场做出调整和修正。营销调研、营销策划、营销活动要围绕创造顾客价值和服务于顾客满意的营销目标。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应将从事顾客需求、市场环境调研的市场调研部门和负责产品分销、促销的市场销售部门分开设置,真正把全面顾客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落实好,设置好以创造与传递顾客满意为中心的民营企业的机构。

(四)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管理者必须把为顾客创造价值,使顾客满意的观念让每个员工都接受,使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构建和谐企业

要确保企业的不断发展,让员工和顾客都明白:企业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使顾客满意”而设立的。企业要追求利润,但不能仅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而应该把满足顾客的需要摆在中心位置,民营企业只有让市场需求中的顾客满意,才能使民营企业在获利中持续经营与发展。

(五)民营企业的营销战略应将注重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内(企业产品)外(市场需求变化)结合,充分利用、整合、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导致民营企业的管理面临较高的风险、产品面临较短的生命周期、技术面临较快的淘汰速度,所以民营企业内部的产品必然要围绕外部消费者市场需求的变化相结合,实现内外的协同效应。民营企业应该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效益的最大化组合,提高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技术、管理等)的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

(六)民营企业的营销要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动力,强化企业品牌、优化企业和产品形象,实现顾客满意,需要大胆引进高层次人才

民营企业要提高盈利水平,应从提供市场需要的服务和产品人手,提升企业竞争力,围绕提高品牌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优秀的企业形象和良好的企业信誉赢得顾客的满意,赢得市场的认可。众所周知“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民营企业要在管理领域引进高层次的人才,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品牌效应、企业和产品的形象效应,实现顾客的满意。

(七)民营企业要以环境保护作为价值观,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

民营企业以环境保护作为价值观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体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民营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就应集中体现出:作为生产经营实体,不仅要遵纪守法和依法纳税,同时要考虑国家和社会相关的利益与需要。民营企业的这种付出必然会有“利益持续叠加”的回报,民营企业也只有走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田天沐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构建民营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十五”期间,民营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31%,利润总额平均增长41%。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亿人民营企业创造的GDP已占国内总量的65%以上。民营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多数民营企业相对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持续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从以下角度出发,以期对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一些试探性思考。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持续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考察

中国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投入小、成果少,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服务。有材料显示,即使是中国的大型企业的研发投入也只占销售收入的0.71%,达到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只有0.56%,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的平均水平。浙江作为孕育过“温州模式”的经济大省,“2004年,浙江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2%,新产品产值率也仅有9.5%,分别低于上海、江苏4.8和1个百分点。”从国家角度看,虽然国家科技经费的投入虽呈上升趋势,特别是863计划、973计划、211工程、985工程等系列重大项目、计划的实施,都表明了国家发展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强烈愿望,但在投入比例分配中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国家90%的科技投入都给了国有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只要10%投给了民营企业”。

二、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 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用新的认识指导实践发展,中国多数民营企业观念陈旧。

2,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首先,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中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率先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资产,进行自主创新的探索、投入已具备了相当的客观条件。其次,市场机制不健全和市场秩序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各种投机取巧、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发生,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无不增加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成本。

3 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环境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首先,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中国的科技中介普遍存在规模小、影响小、不规范、不自律等问题。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有形的人、财、物资源。还是无形的组织管理和生存发展能力,科技中介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匮乏窘迫的问题。”其次,就整个社会环境而言,创新氛围没有形成,反而由于假冒伪劣、投机取巧等行为制约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4 缺乏创新人才。第一,在人才引进方面,企业片面重视“学历”、“职称”,忽视实际动手能力。第二,在人才培养及可持续性开发问题上存在的缺陷。就人才来源而言,企业既有员工是创新的主力,生产环节的一个小发明,营销策略方面的一次小调整,管理细节中的一次小改进,都可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就人才的可持续性而言,由于企业缺乏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忽视人才的培训、学习等充电环节,跳槽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了企业创新动力和后劲不足,缺乏创新的持续性。

5 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民营企业投入太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税收政策不公平、提供的公共性和基础性的服务较少等。“在全球R&D投入中,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占86%。中国仅占1.7%。中国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只相当于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与政府的缺位相比,越位也时常发生。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地位,政府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因而国有企业往往成为政府资金、政策的倾斜对象。更容易享受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支持、贷款担保等的便利。要使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受惠,重点在落实。如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社会上一般称“非公经济36条”)曾被认为,“是改革开放二十七年来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发布和实施是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项突破”(迟福林),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严重的“玻璃门”现象,“非公经济36条”并未取得其预期效果。再如“财工字[1996]41号文件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划入管理成本,比上一年超额部分的50%可抵扣应税所得额。但此项政策每年在个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的平均落实率低于14%,企业实际享受的金额只占应享受金额的5.79%,即使是一些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市,这项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政策制定、科学引导等方面。具体来说,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应该做到:加大对民营企业创新的资金支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大对民营企业在新产品开放与应用、重大项目的科研、关键技术的投资等的投人,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银行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同时适当放宽限制,对那些生产效益好、企业信誉高、符合要求的企业,在资本性融资方面对其提供更多的支持。

2 规范市场环境,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首先,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规范、优化市场环境,逐步取消各级地方保护主义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性规定,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净化商业道德风气等。其次,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假造假”、窃取他人商业机密、以次充好、盗用他人商标等违法乱纪行为,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如“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技术成果入股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

3 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加强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缺乏及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增大了创新的成本,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民营经济的深入发展,必然要求配套的公共服务与之相适应。“如果说改革初期民营企业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较多的是对其产权的保护,那么当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它们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就会指向提高机关效能、改进政

府服务,进而要求政府体制的改革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1 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产品、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据专家估算,现在新技术每年平均淘汰率达20%左右),企业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第一,“要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关系,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三类创新实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二,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第三,正确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实现创新途径的多元化。第四,要树立维权意识,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产权纠纷。“对民营企业来说,在制定今后的发展战略时,应当侧重这样两点:一是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要做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事情;二是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防止他人的侵害。”

2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首先,要重视人才的引进。转变旧有的引进、培育人才观念,真正做到用人唯贤。其次,重视内部创新人才的培育。企业既有员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力量,要规范人才的选拔、考核、培训、管理机制,鼓励员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再次,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使企业留得住人。有效的激励机制,既可以调动员工的创新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以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3 加大投入,促进“产、学、研”结合。“企业在建设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还要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企业、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进行公关,如果没有项目的依托,三方合作就缺乏一个平台和共同的目标,难以有效的组织到一起。有了基地,三方的合作就可以持续,可以进行一些带有长期性的重大项目的研究,也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必须重视“产”、“学”、“研”互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4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除依靠先发优势发展起来的企业外,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严重短缺,加强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合作创新,可以弥补单个企业在人、财、物方面的局限性,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特点,能缩短“产、学、研”周期,见效较快。民营企业在选择合作创新时,对于合作目标(或项目)、合作方式、具体分工、利益分配方式及风险分担方式等都应以合同的方式予以明确,以保证各方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开展活动,保障合作创新的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朱文琦

上一篇:镇财政所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上半年工作总结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