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精选9篇)
现代经济活动中,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却又要发展事业,许多人也会来个“借鸡生蛋”“借得钱来,投资生产,赚回钱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这种经营谋略,也叫“负债经营,无钱走遍天下。”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人都懂得借鸡生蛋时,“鸡”就不那么好借,就得讲究许多技法。给人“信”字,这是借鸡技法中的根本大法。
在广州,有一位数百万元资产的私营企业主岳亚贤,当年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做不做都36元的工资,别说摆脱个穷字,连生计也难,他下决心要做番事业。做生意缺钱怎么办,想到邻居潘婶有好几个儿子在香港,就向其借钱。开始借10元,讲好一礼拜还,但他根本没动那钱,只是锁在箱里,到期准时归还。过了个把月,他又向潘婶借20元,她讲定归还日,他一样不用,到期原钱加息奉还;如此一次次借了还,还了借,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还真的没动用过所借用过的任何一分钱。待潘婶一再夸其“有信用”时,岳亚贤顺水推舟地向她讲了自己的打算办个”方便居民生活小卖店”的想法和难处。潘婶也真爽快,笑着安慰他:“放心,你亚贤要办店,借你个万儿八千没问题。”就这样,岳亚贤凭着良好的“信誉”筹到创业资本。
钱,是投资创业的硬资本,对于无钱或财力不足的人来说,能借到钱,就可心想事成。中国银行有多个亿个人存款,如果你这个商人有信誉,就永远不必为缺钱而发愁。
民营企业创业的动力因素
一位创业者曾这样说过:“这个世界上几乎每个人都想自己创业, 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是极少数。”要创业必须付出代价, 比如一个有稳定收入的上班族, 他创业所获取的收入一定高于他上班的收入, 这说明他进行创业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高, 因此, 要创业就必须要有敢担风险的勇气。虽然创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但还是有不少人付诸行动。究其原因有哪些呢?我们根据创业理论, 归纳了创业的动力因素主要有:
1. 事业上独立性。
自主创业使得创业者可摆脱原来做雇员时所承受的企业主和组织管理者的监管和约束, 可以自己决策、自担风险、自己获利, 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可灵活地处理他们的个人生活和工作。
2.利润回报。利润这个动因对一些创业者来说, 比其他动因具有更强大的推动力, 他们可通过创建企业获得回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同时, 高额的利润回报也可证明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创业者的个人价值, 会给创业者带来精神上的满足。
3.人生挑战。具有这种创业动因的创业者把创业作为自己的一次人生挑战, 借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创业者的心中常常这样警示自己:“别人能做到的, 我为什么不能?”
以上三项创业的动力因素实际上也就是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体现。正是这些因素激发了创业者大胆创业的行动。
民营企业创业后的战略规划实施
企业创办后, 如何实现创业者原先的设想?这就需要创业者根据企业的特点设计好、实施好企业的战略规划。
1. 要以企业成长为导向, 实现企业愿景。对于刚创业的企
业来说, 创业者保持创业的精神状态很重要。有些企业处于创建阶段, 有些企业处于成长阶段, 创业者要不断地随着企业的成长树立管理变革的理念, 打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官僚环境。在这个全球化市场上, 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重视自身的成长, 而不是单纯地缩小规模或降低成本。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方式, 比如制定目标、技术革新、开发产品、分散权力和集中精力扩展生产线以向客户提供附加值产品。创业者只有以成长为导向, 才能形成创新愿景, 进而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2. 要重视知识管理,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对于企业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只有不断更新和丰富才能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和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尤其是智力资本是影响企业成长的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在创业初期可能会以模仿为主, 但如果要成长, 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靠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创业者在实施企业战略时应带领企业开发、利用和保护其成员所具备的智力资本。创业者可通过战略联盟、风险投资、技术交流和专利许可协议等形式, 使企业共享资源, 以带动有经济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3. 要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 组建创业团队。
企业成长的推动力主要是靠人力资源, 创业者不能仅靠个人的创业精神和创业力量, 而是需要团队力量的推动, 因此创业者要组建创业团队。实践证明, 创业能力并非企业创立者或高层管理人员独有的, 相反, 它分散在整个企业中。创业团队应具有自我结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创业后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要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 营造创业氛围。
就像推动企业前进的社会能量一样, 文化对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若想促进以成长和成功为导向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创业者应在与所有股东的交往中, 保持开放、诚信和正直的精神。创业型文化强调企业的动态成长, 其基本特点除保留创新与敢于承担风险之外, 能够把创业者精神和企业战略规划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文化应有利于形成并保持创业实现的价值观、经营准则、道德规范、处事方式和行为导向。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业者要在培育创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创业中, 不仅要经得住失败, 还要懂得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推行企业文化过程中还要贯彻道德先行, 把诚信落实到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中, 以此指导管理行为。
5. 要以长远眼光来健全组织机制。
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创业者应提高预测的能力和水平, 为企业尽可能地降低潜在的风险和损失。在规划企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 创业者对企业的组织机制设置要考虑得更加全面些, 以适应多变的竞争环境,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民营企业在创立并在制定了发展规划后, 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创业者要清楚企业成长的动力因素是什么。
1.追求规模经济的需要。新古典经济学的成长理论认为, 企业成长的动力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性, 只有把规模扩大, 才能达到企业内部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才能达到企业管理成本的最低化。马歇尔认为企业的规模经济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一般来说, 企业的规模越大, 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就越大, 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就能降到最低。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运转的灵活性会下降, 竞争力也会下降, 这就造成企业成长的负面效应超过了正面效应, 使企业成长出现衰退现象。
2.降低交易费用的需要。企业契约理论认为, 企业成长通常既表现为经营规模的扩大, 也表现为功能的扩展, 即企业把一些以前通过市场进行的交易活动引入企业内部进行, 这意味着企业边界在扩大。因此, 企业成长的过程与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是一致的, 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就是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相等的均衡水平就确定了企业的边界。有学者认为, 市场发达程度提高、扩大市场交易范围, 一方面增加了交易费用,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交易效率, 只要提高交易效率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交易费用, 发达的市场就促进了企业的成长。
3.组织结构、制度的演变和创新需要。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从组织结构、制度演变和创新方面探讨企业成长问题。企业制度变迁一方面是随企业经营规模扩张而出现的;另一方面, 它又是维持和促进规模扩张的必要条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内部管理工作增加并日益复杂化, 相应地内部组织分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产生了水平方向不同的职能部门;二是产生了垂直方向的管理层级。企业规模的扩大会使企业内部的分工进一步细化, 但是分工的细化随之会增加企业内部交易费用, 会提高管理成本, 因此要不断地改革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 使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适应企业成长和扩大规模的需要, 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管理成本。
民营企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质和量互动发展的过程, 是企业的知识积累、组织结构完善和规模扩张的统一, 但最重要的是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民营企业成长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依靠内部化成长。内部化成长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创新来实现持续成长, 如果太多地依赖于外部资源, 将会使企业失去主导能力和优势, 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坎特韦尔指出, 企业的创新优势, 越来越依赖于企业自身长期的积累, 如果企业没有连续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创新, 则难以形成领先的新产品, 难以开发新市场, 难以打造和积蓄竞争优势。
2.依靠网络化成长。网络化成长是指企业通过与网络中其他成员的知识交流与合作, 将企业知识运行平台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而非企业内部, 通过网络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成长。知识积累和创新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内部化发展, 也不意味着企业必须整合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分销渠道, 而是依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当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有限时, 合作往往是一种必要的和有效的方式。巴德莱克指出, 在某些情况下, 战略合作能够成为企业成长的最优方式, 因为它能使企业在不扰乱社会关系平衡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对于处于分散产业结构之中的中小企业来说, 通过网络合作或联盟来实现成长尤为重要, 这样既可减少自身对于内部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 也可减少创新失败所带来的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可加快企业的成长速度。
3.依靠市场化成长。市场化成长是指通过市场交易将外部知识引入企业内部的知识运行系统, 并由此实现企业的知识积累和创新。兼并和收购是企业直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直接把兼并收购企业或机构的所有资源纳入企业的组织体系, 同时获得外部的知识和能力。企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内部积累往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这在市场环境变化很快时尤为不利。而兼并和收购方式虽然成本和风险较高, 但是能使企业尽快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宏观上看, 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企业并购有利于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 可以提高企业成长的速度和效率。
一、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的缺陷辨析
1. 任人唯亲难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源的排他性。这是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在进一步发展中遇到的最大阻力。主要表现在:(1)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企业内成员经常论资排辈,共患难易,共享福难。(2)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家族成员的资历不断提高,个人考虑的敬业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已经不再是企业成员的主要特征,即使是最亲密的家族成员也是一个“经济人”,他们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内家族成员很可能为利益的分配产生矛盾,企业内易产生内耗。(3)企业中亲情大于制度,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引发了待遇分配不公平。(4)家族企业产权的高度集中阻碍了企业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不利于吸引作为人力资本的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2. 家族企业都是家长个人决策。由于民营企业家个人素质的局限性,许多企业老板靠个人感性认识和有限的经验来管理企业,家长的经验可能不是财富,而是包袱,这种决策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很难达到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理智化的要求,一旦个人投资决策失误,整个家族企业就可能很快垮掉。家族管理下的企业安全度过“婴儿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权力却更加集中,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缺乏内部的有效监督和制约,缺乏约束机制,企业内部缺乏民主气氛,决策权与行政权在一个人手里,没有人平衡,没有人监督,这使企业在重大决策方面更容易造成战略决策失误,决策风险增大。
3. 企业的管理者易于急功近利、缺乏科学的战略管理理念。长期以来,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一直是国内民营企业的“盲点”。由于缺乏企业战略定位,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没有方向,企业行为的针对性、目的性不强,最终造成企业中出现各种无效决策,企业管理日趋混乱。诸多家族企业在顺利地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后,都面临着扩大规模的新的战略选择:是沿着自身的优势产业向纵深化发展?还是在立足未稳时就急于施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遗憾的是,许多民营企业在经过几年比较成功的运作后,企业刚进人快速发展时期,正应当在主业上“大展鸿图”的时候,突然进行多元化经营,结果事与愿违,导致企业的失败。
4. 董事会不懂事。在家族企业的董事会上常出现的几种现象:一是小事冲淡大事,把企业具体战术问题放到董事会上研究;二是近景掩盖远景,董事会主要研究近几天、近几周的事,而对筹划近几月甚至近几年的事则关心较少;三是经验代替科学,公司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代替科学的思考;四是长辈压制小辈,家长对小字辈所提的建议不屑一顾,甚至根本无权发表言论;另外还有家事转移正事等等。
5. 股权状况不明晰。家族式企业往往只重视家族整体占有企业的股权,却忽视了家族董事会成员中具体的股权占有状况。由于股权占有状况的不明,导致了决策过程中责、权、利含混不清,管理决策效率及质量很难保证。许多家族企业的创业团队往往因为产权的划分而引发诸多冲突,最终影响到了企业的持续经营。
6. 融资困难。产权封闭式的制度导致融资难,使家族企业获得企业发展资金的途径受到限制,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的家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家族内部,往往无法提供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约束下,家族企业股份不能外流,仅靠自身积累来发展很难,而一个好企业的发展,一定要善于融资。
7. 缺乏向现代化企业过渡的文化底蕴。文化是沉淀于企业体内的内功和能量。它虽然无法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凝聚和裂变的循环过程提升企业的向心力,从而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许多家族企业的失败与其说是管理的失败,不如说是文化的失败。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积累机制有余而资本集中机制不足的问题。“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文化思维定势使得许多小资本不能联合成为大资本来发展大企业。
二、促进民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裂变的路径选择
1. 加强“人本”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创新,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等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这些都要求企业在管理中把对人的自主性、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人的积极性的调动置于重要的地位。建立起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群体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外部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 降低家族成员持股比例,明晰家族产权,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从长期看,企业中家族成员持股比例有不断下降之势,而外部人员持股比例则不断上升。同时,家族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也开始逐步界定,由不明晰逐渐转向明晰。与此相伴随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现代企业制度从无到有、日趋完善。在东亚经济发展史上,家族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家族化,即企业在组织管理和利益分配上都服从于家族的利益,企业的兴衰与家族及其个人的人事变动密不可分,但会出现由于家庭分家而分企业的现象,削弱企业的发展能力,尤其是组织上的狭隘性会使其很难招到和留住杰出人才,技术技能在企业内的积累也很困难。第二阶段是家族企业化,即家族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企业进一步制度化,家族中人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人治走向法治,血缘关系的作用开始弱化,但企业的组织、经营、管理大权仍牢牢控制在某一个或若干个家族手中。第三阶段是管理现代化,即家族除了掌握企业的股份外,已基本上从经营管理领域退出,已经不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或者说已经超越了家族企业而迈向现代管理阶段。大致说来,英美处于第三阶段,日本已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海外华人企业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化中。我国民营企业基本上还处于第一阶段,部分大型的民营企业已经开始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迈入企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3. 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本经营。资本经营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和促进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价值经营形式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方式,对企业资本进行经营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这是一种结构优化式经营,企业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增值,资本闲置是资本最大的流失。因此,企业家不仅要关心企业内部的资源,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组合来达到价值增值的目的,而且还要利用一切融资手段、信用手段扩大资本份额,通过兼并、收购、参股、控股、租赁等形式的产权重组,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流动到报酬高的产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增值的契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求所有但求支配,即用自己的小部分资产去支配人家所有的资产,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去办自己的事,这就是“资本魔状”。优势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经营扩张自己的优势,弱势企业同样可以通过资本经营来壮大自己。因为落后变先进的一大办法就是将股权转让给人家,吸收人家的资本进入本企业,促使自己变先进。因此,对于想做大做强的企业来说,如果排斥了资本经营,其可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必要的支撑。
4.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职业经理人是家族企业“以人管理企业”向“以制度管理企业”过渡的本质体现。家族企业创业之初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不激烈,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以亲属纽带运作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对职业经理要求并不迫切,甚至从感情上还有排斥情绪。但在家族企业发展到相当规模,特别是在竞争激烈、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时,符合企业需要的有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的创业者和家庭成员可以继续成为企业家或管理者。如果创业者不具备胜任经营者条件,不能再驾驭指挥整个企业持续发展时,其最优选择就是为公司从经营者市场中选择最有能力的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完成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完成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通过制度管理企业。
作者:赵 敏
(赵 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作者简介:赵敏,女,1986年出生,籍贯: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
摘要:
关键字: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1.民营科技企业的界定 民营科技企业就是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以科技人员为主体而创办的,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
它不仅是包含私营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民营科技企业,而且包含由国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创办的实行国有民营的科技企业,还包含港、澳、台商及外商进行投资、合资和合作举办的科技型企业。
2.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的基本特征
本文阐述的民营科技企业人才主要是以经营管理、技术和营销骨干人员为主的人才。现在大力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加快民营科技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因此,伴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一代新型的创业人才。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创业人才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下几点特征:
2.1 在创业人才结构上呈现出年轻化、学历高
在某民营科技企业中统计分析显示,创业人才、技术人才的年龄普遍年轻化,86.3%的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和93.5%的技术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下,从而充分体现了民营科技企业是一个竞争性较强、淘汰性较大的行业。分析还显示,创业人才、技术人才中拥有本科以
上学历的占75.6%,其中绝大多数人有在其他单位工作的经验,甚至有29.7%的人曾出国深造或工作。这些创业者大多数都学有专长,或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有较高的造诣。他们思维敏捷、信息量大、喜欢研究难题、熟悉市场需求,是民营科技企业中发展潜力最大的部分。
2.2 创业人才普遍道德素质高、政治修养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调查显示,随着民营科技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涌向民营科技企业,从而改变了以往科技人才高度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普遍状况。大多数都是经过长期国家和党教育的知识分子,即便是海外的留学人员,多数在出国前也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所以他们普遍拥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创业人才无法容忍企业中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并能够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他们亦懂得尊重和体恤员工,将自己与员工视为同等劳动关系对待,并能够做到随着企业利润的增长而提高员工的工资。他们追求正义和清廉,反感为富不仁、资本主义无道德,财富非伦理等种种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取向的思想和行为,并渴望建立健康的、良性的社会秩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创业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真切的体会到只有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才能有自身的持续发展,因而由衷地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更加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在调查中,绝大部分民营科技企业中创业人才、技术人才都表示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积极参加慈善事业和爱心活动,特别是对教育事业的赞助和支持。
2.3 创业人才创新意识强
创新意识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企业壮大、具有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创业人才的创新意识推动企业员工的思想解放,有利于形成开拓意识、领先意识等先进观念;创新意识会促进企业向更加民主、宽容的方向发展,这是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重要条件。企业需要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有开拓精神的人、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他们懂得企业不创新就导致被淘汰的命运,从而使企业的内涵获得极大丰富和扩展。
3.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面临的突出问题
3.1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群体本身的问题
3.1.1 创业人才能力有待提高,国际化竞争力不足
我国的民营科技创业人才主体是技术人才、经营管理者与营销骨干,在没有加入WTO之前,我国因长时期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经营环境中,当打开国门入世后很难适应直接面对拥有雄厚资本的国际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全球化营销网络的竞争。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应打开眼睛看世界,学习并掌握西方现代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竞争力水平与那些国际跨国公司相抗衡,这不仅是创业人才自身能力提高的迫切要求,也是关系到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因素。
3.1.2 创业人才缺乏成熟的团队配合协作意识
一个强大的企业,从发展初期到正常步入良性发展的轨迹,单靠创业人才个人搞“独立经营”是无法达到的,必须拥有一批志同道合,能力相当的创业团队默契配合,并肩作战,这也是众多民营科技企业实践得出证明的成功规律。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才大都是来自科研院所或乡镇企业,与经营管理团队所需的专业素质与职业协作能力也有一定差距。创业初期团队中往往以技术人才居多,而这种技术型的创业团队确实可以在企业初期发展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市场的开拓、规模发展壮大,这种技术型创业团队的弊端逐渐被暴露出来,从而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将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就会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状态。由于国外的市场经济环境与体制条件比我国相对成熟,我国许多企业创业团队的经营管理体制尚未找到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使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状况相对不稳定。
3.1.3 创业人才流动性较大,分布不合理
在吸引人才方面,外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科技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那些外资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相对更优越,导致创业人才更多的是把民营科技企业当作跳板,等待时机成熟频繁的流向同行业其他外资企业。这不仅仅导致民营科技企业的商业秘密、客户渠道流失,而且也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和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分布呈现出不合理现象。一部分是集中在大中型等中心城市,这也加大了创业条件相对较差的小城市与中心城镇引入人才的难度;还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之相比内陆与西部地区的创业人才相对较少,严重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平衡。
3.2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的环境问题
3.2.1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在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管理机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全社会对保护民营科技企业的产权
意识不足,完善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二是对保护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的知识产权意识不足,创业人才对企业所做的贡献没有得到合理的认可,致使企业发展缺乏源动力。创业人才迫切需要得到认可并分享成功创业的果实;三是行政部门依然存在对民营科技企业产业领域的限制,没有真正的将其与外资开放的产业领域同等对待,制约了民营科技企业产业发展领域;四是社会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的保障不完善,致使技术人才存在很多创业顾虑,影响了其创业的积极性;五是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分配制度与激励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本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关键,所以在分配制度中必须体现创业人才参与其管理、技术等重要生产要素分配。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在薪酬分配上,处于创业初期的民营科技企业很难提供与创业人才所作的贡献相称的薪酬,且薪酬决策也往往由企业管理者提出,缺乏民主性。
3.2.2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创业人才的“引进、留住”问题
就我国而言,民营科技企业尚归于中小企业范畴,对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除了很少有社会中介组织可为其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就现有的组织、机构也无法满足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有目前社会尚未建立支持其企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这些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科技企业引进创业人才的步伐。
现在民营科技企业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创业人才的“引进、留住”问题。首先,企业不易解决引进技术人才的户口。目前,我国有些地方在解决外来人口的户口问题上难度相当大,这也就阻碍了民营科技企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其次,解决技术人才的子女教育问题成为难题。我国民营科技企业大都分布在城郊或相对偏远地区,中、小学校的数量少,教育质量差,造成了创业人才、技术人才的后顾之忧,这直接对创业成效造成了影响,也导致了企业能否留住人才的问题。
3.2.3 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政策扶持不到位
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的一大难题是缺乏创业资金、融资渠道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①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为,由于商业银行重视贷款的安全回收率,贷款常常受阻。②民营科技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担保。一方面是因为能够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企业或金融中介组织的可行性不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民营科技企业能够作为抵押物的资产较少,所以普遍不具有实力去自我担保,迫切需要其他经济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提供融资担保,应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政府提供了一系列对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才的政策扶持,因
此对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然而,对于整个政策扶持的运作上看,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实施力度互不相同,致使政策扶持体系的运作机制不协调,运作的环节相互脱节的情况。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办门槛过高,办理相关手续和交纳的费用过多,导致许多雄心壮志想要创业的人才并不完全具备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的要求。
4.政府该如何应对民营科技企业人才创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4.1健全继续教育,加强创业人才培训制度
首先,应根据企业的领导、专业技术和市场营销这“三支队伍”具有的素质标准,分别制定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明确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次,要加强人才培训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手段,加快对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的传播力度,逐步提高创业人才培训的质量,加速创业人才的成长。最后,建立健全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相关政策,如开展档案管理、职称考试、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人事代理部门,加强对创业人才管理团队的建设。
4.2着重提升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想要全方位提升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首先要加强对民营科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国际经济、技术知识的培训,并同时结合本产业的特征强化职工的培训工作。企业要加大投入人力资本,不断完善创业团队的结构。通过增加培训机会,改善工作环境,同时也增强了民营科技企业吸引人才的竞争力。其次要给创业人才提供进修学习和工作经验交流的机会,可举办科技经济形势报告会、经营管理问题研讨会、发展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组织国外短期培训考察等不同的有效形式,促使创业人才不断的进步。
4.3建立灵活的引进创业人才体制
企业的发展是否稳定突显在引才、育才、用才和留才的基础上,首先政府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宏观调控力度。给予企业优惠的政策,从而提高其引进人才的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引进人才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发挥其桥梁的作用。其次企业应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引进人才工作创造条件,落实人才的待遇问题。最后企业应采取灵活措施,奖励原则,确立目标,精密计划,明细分工,大胆帮助创业人才建立创业团队,发挥本产业的优势,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吸引国内外科技创业人才。
4.4构建完善的创业中介服务体系
积极完善创业人才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有能力为创业人才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应鼓励发展那些能够提高民营科技企业经济效益的服务公司,可以为企业更好的提供理财、担保、保险、专利申请、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中介服务的标准化体系,规范其行为,加强自律。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的作用,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4.5大力拓宽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
政府首先要积极为民营科技企业创造条件,以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为前提,筹建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放宽对申贷条件符合的实行政策,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其次是开设技术产权交易所市场,鼓动大型民间企业发展科技企业的风险资本的投入。同时建立和扩展民间企业贷款担保的形式,以方便民营科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可尝试利用企业的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担保,或不同产业间的民营科技企业联合的互助担保。还有是应尽量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4.6协助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创业人才的发展体制环境
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应完善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贡献与收益等同,同时要保护创业人才的工资福利、科技成果的开发、知识产权,充分体现创业人才自身的劳动价值,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创业人才的潜能,不拘于地域、身份等差异,为人才创造优越的才能发挥的空间。鼓励技术人才将科研成果作为投资股本,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
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香港的“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20岁出头的时候,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决定和自己的好友,也就是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开办一家自己的软件公司。微软的官方历史称,1975年,20岁的盖茨和朋友艾伦受到MITS Altair 8800电脑一款系统的启发,决定为Altair开发BASIC语言。
一个月后,盖茨和艾伦向微软的第一位客户,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MITS出售第一款个人电脑编程语言BASIC。
第一,从自身优势出发,市场定位准确,持续而有效的产品开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联想集团定位于计算机研制和产业化,形成了一定规模,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北京金吉列集团在国内服装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选择这一市场最大、人民生活离不开的行业作为切入点,将主导产品定位于中高档衬衫,靠“如意领”的专利和严格的质量管理、灵活的销售措施、完善的售后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第二,广揽人才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人才是关键。国内成功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大都相继改变“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陈腐观念,广揽贤才,并以灵活的人才聘用机制,在人才竞争中抢占了先机。江苏红豆集团以年薪100万元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管理人员,陕西伟志集团也以年薪10万吸引贤才。一些民营企业还开展“清理干部小舅子运动”,或毅然“大换血”,将管理素质较低的创业元勋用高薪养起来,为经营干才走上企业关键岗位铺平道路,诸如此类的做法,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人才。在用人机制上,通过系统的人力资本管理开发计划,科学地确定企业人员数量、技术知识结构和工作定额,评价员工的业绩和效率,建立了培训、考核、优胜劣汰机制,使企业保持旺盛的活力。
第三,重视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些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的企业,对企业战略问题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创新管理机制,力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并实现企业经营力的跃升。如北京用友集团早在创业之初,就提出了一个20年发展规划:制定了1995年发展成国内最大的财务软件公司,200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软件公司,2010年实现跨国经营的“三步走”战略。西安金花集团也实施了股份制改造并上市,迅速积累资金。还有不少企业也制定了资产股份化、产业多元化、管理科学化、民营国际化的发展蓝图。
上述情况说明,不少民营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已在管理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一部分提出“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尚未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还习惯于高度集权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习惯于情感管理和“拍脑袋”的经验决策。有些企业集团,分支机构有数十个,但事无巨细,都由一个人说了算。老总们事务缠身,根本无法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一些企业的产量很大,但仍然沿用靠人员推销的单一方法,而不知营销组合为何物;一些企业看别人投资某行业赚了钱,也投入巨资跟风,以致工厂建成数年仍无产出。这些企业凭借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把企业引向绝路。一些老总哀叹:我可以用10万元赚到几千万元,但要用这几千万元再去赚几个亿,不但不可能,反而可能输得精光。这些话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中的管理创新问题。事实上,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企业规模、运营水平、管理模式的重大跃升。没有管理创新,常常会使企业出现战略失误、市场失位、组织失职、竞争失势等“病症”。危机蕴含着生机,危机呼唤着创新。民营企业在二次腾飞中要避免失误,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观念的更新
观念上的差别与超越,在无形中决定着企业经营力的高低。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小作坊、小企业意识,缺乏大企业、大系统、大社会观念;只有经营常识,缺乏管理知识;只有经商经验,缺乏资本运营经验;只有战术眼光,缺乏战略头脑,难以使企业迅速成长。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为5个阶段:出生阶段、计划扩张阶段、在已有条件下的跳跃发展阶段、趋向与专业化管理阶段、大量生产阶段。它实际上向我们展示了管理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每一个转换期,都要求企业解放思想、摆脱约束、更新观念,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观念的更新是在学习中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将现代管理与自己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管理创新,改变经营哲学,改变陈旧的管理模式,发挥管理功能———计划、组织、用人、控制,并与营销、生产、研发、人事、财务相结合,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系统化的管理制度
大企业虽然能够创造出更多效益,但是它发挥优势是有条件的,组织管理远比中小型企业复杂得多,如果没有一个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化的制度就无法保持企业优势。建立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包括两个主要内涵:一是企业应实行整体而非零乱的管理制度,计划、组织、用人、指导、控制一贯化;二是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使计划、组织、用人、控制条文化和惯例化,以利于“例内行事”(不必请示)和“例外行事”(必须请示),使常规、重复、日常的工作效率化和重大长远、特殊的工作重视化。
建立系统化的整体管理制度,必须对现有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能进行分析:(1)对全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职能进行分析;(2)在以上范围内对核心部门进行分析;(3)通过系统分析找出现有体系中必须新增或调整的部门及建立相应的功能、职能和运作程序,并进而建立系统化的制度基础。
科学化的决策过程
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决策。决策不仅是一种思考过程,也属于一种管理的行为。科学化的决策包括一系列思考过程:一是明确问题之所在;二是解决问题之对策;三是仔细分析所得资料,尽量考虑限制因素,综合平衡长期和短期发展因素;四是评价方案的优劣;五是选择一项最好的对策;六是试行和检验。以上过程所用的方法就是系统方法,是“理智化”的思考。科学化的决策过程并不排斥直觉。研究显示,有经验的领导者很重视直觉,他们并非全然以理性的方式探索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些异常情况,他们也会直觉地描绘出事务可能发生的方式或在似乎不相关的事务之间找出相关性。因此,要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重新整合理性和直觉,使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达到卓越。
合理化的经营目标
企业要使目标制定合理化,既不可主观高估机会和能力,犯高指标的盲动错误,也不可低估机会和能力,因循守旧,失去良机。一切责任中心、成本中心、利润中心,都应有合理化的经营目标,它可以激励员工,发掘潜力,合理分配资源,评估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企业声誉。
合理化的经营目标是一个体系,既包括企业整体目标,又可分解为部门功能目标;既包括远期战略目标,又包括中期和短期目标、预算和行动方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目标体系的形成不易,要做大量的工作,在对内外环境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循环方能确定其“合理化”的程序。
合理化的企业经营目标要与员工个人目标相一致。因为只有这种一致,才能激发员工个人的力量,使他们将这种力量真正地投入。如果企业整体没有共识,员工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整体合力。
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征文要求
1故事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创业梦想、自己亲身的创业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创业梦想、创业故事。
2注重创业故事的生动性、创新性和传播性。
3字数1000字左右。
评选方式
1征集期间将投稿的故事发表在《创富指南》“创业者之窗”专栏。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22011年1月公布由《创富指南》杂志评选委员会选出的十佳创业故事。获奖名单将在2011年1月《创富指南》杂志中刊登。
奖励办法
1由《创富指南》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一年《创富指南》杂志。
2部分优秀创业者,免费吸收为创业无忧俱乐部会员。
来稿请寄:
地址:430071武汉市武昌武珞路558号C座合丰财富时代310室《创富指南》杂志编辑部
或发送至邮箱cfzn2004@126.com
联系电话:027-87738507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人公:余先生
创业项目:创业投资策划服务工作室
我是很喜欢自主创业的人,也是个善于做计划的人,在创业的时候任何事儿都是遇上了才想办法解决,也许是运气还算好,许多年来一直没有遇到因缺少计划而麻烦不断的事。就那么车到山前、顺水推舟地我长到了21岁。
21岁。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太单纯了,作为一个刚进入社会创业的商人,太困难了。
书上说,毕业的学生也可以从零开始起点创业了,要想创造成功的事业,就要付出一切的代价。看着刚走向社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心中也莫名地掠过一丝隐忧:明天,也许就是明天,第一道阳光照耀我的眼角,我的希望来了。离成功不远了,因为阳光给了我充满成功的自信!再没有成功事业的我,今后还需要生活和工作呀!21岁,也许真的是学生和商人成功创业的开始,好几个曾经想和我一起创业,但是一直在寻找一个创业的机会和项目。大家对创业似乎一下子变得实际,变得渴望成熟。
我也有些恐慌:21岁,可以发挥创业的智慧,施展我多年成就创业经验的才华,但我并没有做好成年创业的准备。我依然是个孩子,最长远的计划是努力工作,自主创业。我想自己做个创业工作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的空间,哪怕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元钱,一口气,我想我都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我想我该拥有自己的投资项目,哪怕只是做投资服务、做企业策划、做市场销售、做服务员,我都会去接受眼前的一切。在创业最初,事实上,我没有存款,那时我是一个消费者还没有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社会对于每个人都很残酷,机会是需要人去创造的。没有人会给你提供任何机会,人生的路线始终要靠自己去走完,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助你。
钱是挣出来的,体验了消费的愉悦才有动力赚钱嘛。我一直那么认为。
曾经我认为钱很容易挣,现在想起来太难太难了,如果想找一个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那还需要很努力,努力,再努力呀!我应该是个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在纸上写着自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实现的愿望,并把它整理成我的三个五年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1~26段。
1有一个创意性的创业工作室。
2找一个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3买一块地做自己喜欢的别墅。
4考国际职业经理、培训师和高级策划师资格证书。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6~31段。
1成立自己的公司。
2写一本书。
3上美国哈佛商学院专修CEO。
三、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31~36段。
1实现全球化创业。
2每年同家人一起出国游玩。
3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许多海归回国后选择创业,在自己国外的所学所见上做文章,进入更加生活化的行业。王超就是其中之一。
9月26日下午4时,我走进一家刚开业不久的越南河粉店。店面不大,装修倒像一家小咖啡馆。由于是周六下午,朝阳SOHO并没有太多人来上班,店里顾客只有三两桌。小店名为“越粉皇”,老板是一位年轻海归,他叫王超,从英国回国工作5年后,辞职创业。见到我,王超笑着打招呼,和我坐下来开始闲聊。
辞去在摩根大通证券公司的工作,痴迷于“吃货”
一切源于留学时的记忆
王超本科毕业于加拿大的卡尔顿大学,之后在英国拉夫堡大学读完金融学硕士。当我问及在国外5年的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与成长时,王超却皱起了眉,“这个很难说,太多东西都是无法量化的。”他反问,“在加拿大吃了4年的河粉,成为我现在创业的项目,算不算影响最大的事?”
王超始终无法忘记在本科期间吃到的美味。那时,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叔叔带他吃了第一碗越粉,而这一次就连吃了3天。“我意识到有两个好东西是可以复制到国内的,越南河粉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它好吃不贵。”
在重新思考自身发展定位后,王超辞去了在摩根大通证券公司的工作。“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创业的梦想,而越粉的记忆永远占据着我的脑海深处,二者就在我思考创业项目时发生了连接。”作为一个对越粉欲罢不能的“吃货”,王超说起了自己创业梦。
下班直接倒在马路边的长凳上睡了半宿。
始终没有停下来
虽说王超言语不多,但与我聊起河粉制作和创业故事,他却是一大堆的话。他喜欢讲述创业中的小插曲作为闲谈的笑料。
为了了解越粉的正宗味道,今年4月份,王超花一个月的时间吃遍越南大街小巷的河粉店。王超笑着告诉我,“真是欲哭无泪,最后我发现越南当地的河粉竟然没有加拿大的好吃!”后来,他又吃遍了北京的越南餐厅,并在其中一家做了帮厨,学会了越粉的做法。“做帮厨那会儿,工作真的很累,下班直接倒在西单马路边的长凳上睡了半宿。”
王超看了眼厨房窗口,说起了店里的越粉,“机缘巧合结缘店里的老师傅,他做越粉20多年了。我俩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才调出了现在无限接近当年口感的味道。”
天渐黑,店里的客人更多了,王超马上起身去招呼。更有几位来捧场的好友,王超便过去多聊了两句。趁着这个空当,我跟店员聊起了他们的老板。两个姑娘相视而笑,“老板人很好啊,没有架子,在店里啥也干。他平时话不多,但是很在意细节,我们有啥小毛病,比如态度不够热情,没有及时给客人倒水,就会说我们。”
装修装饰、厨具购置、设备调试、菜品试制、服务培训……各个细节都要亲力亲为
学会了用困难去“保护”
王超是个典型的行动派。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论装修装饰、厨具购置、设备调试还是菜品试制、人员搭配、服务培训等等,各个细节都要亲力亲为。问及创业的困难,他又是一堆“吐槽”。
麻烦不只是开业前,营业第一天也是问题百出。那天中午顾客满座,但出菜很慢,甚至出现客人退菜的情况。由于翻台太慢,第一天的营业很不理想。加上当天晚上下水管堵塞冒水,种种问题让一直找人修理到凌晨的王超颇受打击。
讲述完故事,王超停顿了一下对我说,“其实困难是会保护我们的,只要能够克服,它就会变成门槛去阻止新的竞争。后来我采购了一批厨具,上菜慢的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创业这一路走来,王超也颇有感慨,“我们几个私下里就在讨论:创业,我们到底有什么?资金,不多。资源,有限。我们有的就只有精神,一种不服输的执著。不论是员工还是股东,最重要的是团结互信。而对于自己,从事喜欢的工作,快乐一点。”
【民营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推荐阅读:
私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区别11-24
民营企业家简介11-0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思路11-19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12-09
青年民营企业家讲话11-28
浅析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12-07
民营企业档案07-20
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11-19
致全国所有民营企业的一封信06-13
走访民营企业总结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