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精选8篇)
论文关键词:民营企业 档案 管理 现状 对策
论文摘要: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对策:一是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二是勇于开拓创新,实现多元服务。三是坚持依法治档,注重监管方式。四是拓展管理范围,推行多元模式。
1.正确认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
从笔者所在的福建省晋江市了解的情况和河南开封市非公有制企业档案工作情况调查结果来分析,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大致可归结为两点。
1.1 我国民企档案工作处于自发的状态,部分企业已有相当的发展水平。据笔者对福建省晋江市的恒安纸业集团、亲亲食品集团、七匹狼集团、凤竹集团、福马食品集团等10余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均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档案工作,特别是凤竹、七匹狼和恒安三家集团公司的档案工作虽然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其工作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恒安集团公司因已在香港上市,注重汲取和采用国外的管理模式,凤竹集团公司在国内上市,许多档案业务在借鉴国企的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发展,其档案管理已通过国家二级标准的验收。七匹狼集团则采用与国企截然不同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而据河南开封市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82家企业中,已开展档案工作的68家,占被调查企业的83%;尚未开展档案工作的10家,仅占被调查企业的12%;未说明是否开展档案工作的4家,占被调查企业的5%。库房、档案专用设备的设置情况也较好,在调查的企业中,明确有档案库房的占90%,未说明库房情况的只占10%。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为加工业、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及其他行业。这说明当前民营企业对于开展档案工作已有相当的自觉性和发展水平。
1.2 民营企业的整体档案管理呈橄榄形状,水平不均衡。一般而言,规模大的企业好于规模小的企业,明星企业好于一般企业,创立时间长的企业好于创立时间短的企业,效益好的企业好于效益差的企业。从开封市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企业资产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展,已开展档案工作企业的比例数量也随之上升,显示企业规模与企业资产情况对档案工作有非常直接与重要的影响,同时,调查结果也表明未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比例很少,仅占12%,加上未说明开展档案工作的企业也仅有20%,而档案管理已达到较高水平的示范企业也是少数,所以,从总体上看,民营企业整体的档案管理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状,水平不均衡。我们业界一些学者将当前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状况,分为四个类型。一是“重视型”。档案工作被企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门的宽敞的库房和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阅览室;有专职档案人员,管理设施设备齐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归档及时,保管科学、利用见效。其中,少数企业的档案管理甚至通过了国家级标准的验收。二是“上进型”。企业主有一定的档案意识,配备了档案兼职人员,设置了档案室,也开展了一定的档案工作,但档案人员素质不高,兼职过多,档案工作未能有效地全面开展起来,档案的效益也未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三是“随意型”。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还不够强,对档案工作的关注还不到位,急需用时强调要管一管,平时对档案持可有可无的态度,无专门的档案室和档案人员,档案工作只是办公室、行政部或相关部门的一个末位的工作。工作随意性较大。四是“不管型”。企业主没有档案意识,企业一些重要证件、核心文件零散地放在企业主或部门负责人手里,档案管理处于“三不管”和“五无”的状
态,即“档案部门不管、工商部门不管、企业主自己不管;无机构、无人员、无库房、无设备、无经费”这种类型在小型企业中比较多见。
从我国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出现的这两种状况中可以看出,以往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民企档案工作总体上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的状态的看法是片面的,是认识上的一处误区。福建省晋江市和河南省开封市这一南一北的情况颇具代表性。从调查分析中,我们可窥见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国际市场的博奕中,已逐步成熟起来,企业主的档案意识被不断唤醒,特别是一些规模企业,明星企业的老总们,对档案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福建凤竹集团公司年产值5亿多元,利税9400多万元,是全国同行业的明星企业,该公司陈澄清董事长认为档案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而档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企业文化提升取决于企业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所以,他除亲自带队到晋江、泉州市档案局争取业务上的支持外,并经常过问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财、物问题,公司早在1991年档案管理就通过省级先进标准的验收,2001年通过了企业档案目标管理“国家二级”评审。目前,有2名专职档案人员,并形成一个严密有序的档案管理网络,有1个综合档案室和4个档案分室,档案在公司上市和经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凤竹公司并非只是我国民营档案管理的一叶“诺亚方舟”。很多规模~,Ak的企业主已经具有相当的档案意识,在实践中认识到档案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核心资源,并已经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但没能得到及时的指导。其水平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视档案工作的大多数为小型企业的企业主,对企业开展档案工作的心态复杂,认为档案室工作增加小企业的负担,怕在外部人员的指导下泄露商业秘密,影响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在认识上把建档工作与企业利益对立起来,这其中与档案部门的宣传与服务的缺失不无关系。所以,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当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将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的对策
2.1 开展心理引导,激发建档热情。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企业主的档案意识是决定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能否开展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树立企业的档案观,必须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一是管理意识引导。大量事实说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没有很好的管理。民营经济要想在“二次创业”中得到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从无管理的经营向现代化管理的经营方式的转变。对此,企业主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只有加强管理,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民营企业的档案意识也只有植根于宏观管理观念的土壤,才可能生长发育。因为档案管理本身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而档案又为企业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忽视档案工作,民营经济的管理便成了无本之木,所以,企业主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忽视企业的档案工作呢?二是逆向思维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正确估计出档案到底为企业产生了多大的直接效益,但却能从反面告诉企业主,滞后的档案工作必定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所谓“短板”是指决定整体效益的关键制约因素,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民营经济的发展就会留下致命的管理漏洞,滞后的档案工作就会成为制约企业整体效益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民营企业在决策上的特点使它在投入和自身建设中具有排他心理,因而档案部门不能一味地急于去作正面的宣传灌输,有时可以从侧面、甚至反面逆向思维的角度来激发民营企业的建档热情。
2.2 勇于开拓创新,实现多元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单靠面上的简单宣传不行,靠行政的强制手段也不行,只有通过提供及时的档案法规信息、通过加强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和组织,向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技术规范标准,以便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国家档案局正在抓紧制定《企业档案业务
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印发,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也可参照。同时,应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的建立,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的作用,利用协会,提升自律能力,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座谈、交流,充分利用这一民间组织与档案行政部门联系、沟通、传递需求信息,使之在民营企业与档案职能部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于它是一个非正式组织,其成员从民营企业内部具有较强档案意识的人员中产生,因而既能代表民营企业利益,反映他们的真实想法,又具有较高的档案工作热情,并能较好地领会档案部门的专业意图,能起到较好的沟通作用。各级档案部门该放手时应放手,将不堪之责依托于各类民间组织。档案部门为民企提供服务,应更多地注重于宏观上政策与技术的引导,而不应拘泥于繁重而不现实的具体业务环节,要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出一些新路子、新方法:一是充分运用档案网站的传播优势,开辟内容丰富、信息新颖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专栏。传播最新的法规、标准,传播先进经验,成功作法,同时,与新闻单位联手,运用现代的传播手段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普及档案知识:二是有针对性地编写业务指导材料和工作指南,送发到各有关企业,指导建立档案工作;三是根据民营企业的意愿,为企业培养档案人员和招聘选拔档案人才:四是积极推进档案中介组织服务,如档案事务所、托管中心等。档案事务所主要提供档案业务咨询服务和档案整理服务。可根据不同规模、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的特点,分类组织档案业务咨询服务。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从基础业务开始,包括文书处理程序、归档范围、立卷标准、分类编目、上架排列、检索利用、安全保管、统计反馈等内容和要求、通过现场咨询、信件咨询、专栏咨询等形式为企业释难解惑:成立档案托管中心,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与企业签订托管协议双方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接受私营企业各种文件资料的整理、代管、提供利用等“一条龙”服务。彻底将小型民营企业从档案管理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为其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服务。五是教育培训服务。针对民营企业档案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过多、工作繁重的特点,档案部门可以采取上门培训、现场培训、远程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档案人员掌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坚持依法治档,注重监管方式。《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存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产生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私营企业有很大程度上的自主权,但私营企业档案管理的自主必然是在法律框架下的自主。民营企业要知法、守法、执法,履行《档案法》规定的义务,依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各级档案部门曾一度产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要不要管”的疑惑,这是不必要的,其实,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仅要管,还要依法管好。民营企业档案是国家档案全宗的组成部分,理应纳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范围,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的力度、提高依法管理、保护档案的水平。前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违法行为加大执法检查和查处力度,突出监管重点,确保档案安全。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经历不同,其档案内容也具有很大差异,如有的民营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其档案中有国有企业内容,有的民营企业在与国有企业或科研事业单位合作中形成的资金、技术、专利、品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商业秘密等方面的档案,不仅涉及企业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民营企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研究确定民营企业中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范围,并依法进行
监督管理。凡是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记录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反映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档案,都应视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私人档案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同样看出,一方面,他们承认和保护私人对相关档案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强调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实施监管的必要性与合法性。只不过有些国家采取相对强硬的刚性监督政策,另一些国家则采取相对温和的柔性监督政策,这说明从国际范围上讲、承认企业和私人对档案的所有权,与国家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工作实施监管并不矛盾。所以,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职能,适时地介入民营企业,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施有效的监管,应注意的是在监管中要注重方式,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要做到在监管中“一个不干扰、两个有利于”的原则,即在监管中不干扰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安全保管,科学利用,合理流向。监管方法可实现多样化,体现灵活性,可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对只是暂时尚未建档的企业应积极引导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企业的档案工作有章可循,从而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关键词: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对策
民营企业的迅猛发展,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我们对沂水县部分企业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探讨。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我县坚持把民营企业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重点来抓, 使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 成为沂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民营企业形成的档案对本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具有较高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更是企业经营和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 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搞得如何, 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根据调查的情况看, 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大致有如下几种状况:
第一种是企业领导重视, 档案工作基本纳入正常化。这类企业数量较少, 多为规模以上企业。他们建立档案工作的时间较长, 有一定档案工作基础, 对档案及时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安全保管, 在企业活动中能发挥档案的作用, 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如沂水大仓制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历来较为重视档案工作, 把档案管理作为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配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 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健全, 保证了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种是对档案工作有所认识, 但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整理不规范, 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管条件差, 制度不完善, 档案人员配备不全;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和经验, 不能很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第三种是有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 档案意识淡薄, 工作随意性强。对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记录、资料等随意取舍, 不懂得档案资料的价值, 乱堆乱放, 没有进行整理, 更谈不上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还有的企业负责人把有些资料特别是产值、利润等财会资料视为企业“隐秘”, 不愿形成档案, 怕“家底”外露。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不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档案意识淡薄, 特别是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制度不健全, 机制不完善, 致使档案工作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三是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不能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和安全保管。四是档案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不懂业务, 不会管理, 不善利用。五是档案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不力, 服务滞后, 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建档管理规范。
二、搞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1.提高认识, 更新观念, 切实增强搞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活动的产物, 真实的记述和反映了企业运行的轨迹, 企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它不仅反映了企业的过去和现在, 同时它包含了企业的经济、科技管理的重要信息。在现代企业条件下, 档案的原始依据性、真实可靠性、现代实用性、成套专业性等性质特征, 显得尤为突出。任何一个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 把企业做大做强, 必须把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大力增强档案意识, 充分认识档案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提高档案工作的主动性, 真正使档案工作列入议程, 摆上重要位置, 做到档案工作与企业同步发展。
2.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实现依法制档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三条规定, 私营企业应依法将企业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 如国家领导人视察企业、名人来访签字及国家机密、高精尖技术和员工劳动统筹等方面的档案保存好。首先, 作为档案主管部门, 要结合民营企业实际, 制定出台适应多种不同行业的档案管理法规, 使企业档案工作有章可循。其次, 民营企业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自觉把档案管理和企业管理融为一体, 使其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第三, 作为县级档案主管部门, 应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 并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纳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范围。
3.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企业经过改制, 其性质、职能、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企业档案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必然要求尽快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档案工作机制。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 “因企制宜”, 自主设置合理的最有益于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机制, 建立企业档案管理机构, 配备相应工作人员, 对所有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避免企业档案无绪管理的现状, 力争实现低投入、高效益,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4.加强培训, 全面提高民营企业档案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是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企业档案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档案为企业服务的水平。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档案人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训教育,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者的政治思想、理论、业务素质, 使之适应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
5.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面广量大,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任务繁重, 应该加大措施, 因地制宜, 抓出成效。一是突出重点分批抓。对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 针对这些企业经济效益好, 有一定档案工作基础的实际, 作为监督指导的重点, 把其档案工作抓实抓好, 以点带面, 带动整个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二是抓好网络建设。形成工商、税务以及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创新服务扎实抓。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多数属起步阶段, 有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档案部门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 明确在扶持和发展民营企业过程中所担负的使命和义务, 切实转变作风, 扎实工作, 创新服务。
关键词:民生档案档案利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做出一系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举措,“民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同时,随着法制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民生档案利用工作逐渐成为档案工作的热点。当前,我国各级档案部门都加大了民生档案服务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各级档案部门,特别是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民需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适应民生工作标准和要求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至关重要。
一、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问题
(一)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法规、规范仍需进一步完善统一
首先,相关法规、规范未能完全覆盖各类民生档案管理的全部领域,可操作性不强,现有法规、规范未能针对新的情况作出调整,或是相关条款定义不清,容易导致利用者与档案馆产生不同的解读,给民生档案的利用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各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相关部门之间对同一类民生档案利用的规定存在差异,导致公民持相同的证明材料查阅同一类民生档案时,部分档案馆或相关部门可接待查阅,而其他档案馆或相关部门则不予受理。
第三,档案证明形式不统一,有待进一步规范。各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出具的各类民生档案证明格式并不统一,有的为出具固定格式的文本证明,有的则为复制档案原件并加盖档案证明章,且证明章的规格、颜色、加盖的位置等也不统一。有可能为其他机关开展后续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加大了不法分子冒用或伪造档案证明的可行性。
(二)民生档案的概念定义亟待进一步清晰
目前档案界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民生档案的定义,尚未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明确的解释。对民生档案的生成、流转、种类、作用,以及民生档案与专门档案的划分、种属关系等亟须进行合理界定。
(三)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有待进一步强化
首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馆际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民生档案形成部门与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民生档案数字化进程有待进一步提速
虽然各档案馆均不同程度地推进着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的进程,但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程度与社会对民生档案的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除婚姻、知青、用工等利用最为频繁的民生档案外,其他类型的民生档案尚未全部实现人名级检索。
(五)民生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馆藏民生档案的利用平台有待进一步拓宽,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跨馆利用,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各机关档案室、各级行政服务窗口间的跨平台服务尚未有效开展。
二、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应逐渐确立“依法开展、民需为先、科技带动、平台前推、协调联动”的指导思想,积极适应新形势、面对新问题,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民生档案信息的需求,充分发挥民生档案功能。
(一)以民需为导向,建立完善统一,衔接顺畅的民生档案管理法规规范
1.进一步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法规。建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类民生档案形成机关密切协作,建立健全基于民生视角的,符合民生档案利用需求的,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法规规范。对尚未制定的民生档案法规应尽快立法,对已有的但不够完善的档案法规要修改完善;对相关法律法规间存在冲突矛盾的,要尽快予以解决。
2.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档案利用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应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档案馆及各民生档案生成部门和民生服务窗口单位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等形式的议事机构,以方便民生档案生成、保管和提供利用等相关部门针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问题进行协商,沟通一致,科学决策。
一方面,在开展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上一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协调各民生档案形成机关,共同研究制定全市统一的民生档案利用规范,保证本市所属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各专业档案馆和各机关档案室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根据民生档案信息提供的实际,统一民生档案证明的形式、内容、证明章加盖规范等要求,既保证档案证明的法律效力和严肃性,又尽可能避免伪造档案证明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二)基于民生需求视角,从工作实际出发,对民生档案的概念进行再认识
笔者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民生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尝试对民生档案再定义,具体如下:
民生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从事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涉及公民生存、生活和社会活动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各领域的,对国家、社会,特别是对公民个体有保存价值凭证作用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民生档案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生档案泛指所有与民生相关的,关乎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档案;狭义的民生档案是指与公民生存与生活直接相关的专门类型的档案。
(三)加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馆藏民生档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对于各机关档案室而言:一是加强文书档案中民生档案的收集归档;二是强化本单位专门档案的收集工作。如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环保局等业务职能局产生的专业(专门)档案,其本身就直接涉及百姓生活,属于民生档案的范畴。
2.对于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而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结合本地区、本档案馆的实际、民生工作的发展和民生档案信息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本馆档案收集范围。由于民生档案的生成机关对于民生档案的管理和利用较为权威,因此,档案馆在接收民生档案的同时,应将该类民生档案的利用指南一并接收进馆。
3.加强档案馆与机关档案室之间的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今社会进入到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的成本急剧降低,信息共享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建议通过运用高科技,在健全完善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实体移交与信息移交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档案实体暂时无法提前移交进馆或不属于进馆范围的民生档案,可在相互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将机关档案馆保存的民生档案信息接收进馆以方便利用。
(四)加快推进民生档案数字化进程
进一步加快推进地市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民生档案数字化进程。按照“民需为导向,利用为优先”指导思想,建立起各类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并实现档案馆与各专业系统之间生成数据的移植和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机关档案室室藏档案信息化进程。
(五)工作前置、端口前移、多项并举,搭建贴近百姓实际需求的民生档案利用平台
南京市鼓楼区档案局吴向松
内容摘要:笔者简单介绍了自身接触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者的过程,从工作人员年龄层次方面分析了年轻人从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其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影响,从立足实际,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青年档案工作者、年轻
近年来,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吸引力不断凸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一工作行列,这在民营企业尤其明显。
笔者所在的南京市鼓楼区档案局从2002年开始帮助民营企业规范档案工作,几年来先后接触了六七十家民营企业,和其中近三十家单位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工作联系,在此基础上2009年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区级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业务协助组,搭建了一个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平台,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在这过程中,笔者明显感觉到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者非常年轻,年龄基本上都在35岁以下,多数人才20几岁,这与以往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集体企业相比反差比较明显。
我们常说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工作诸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档案工作相对冷清,工作成绩一般无法直接体现,工作环节复杂繁多,做好档案工作必须具备较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能够静下心来,甘于奉献,耐心细致,钻研业务,还要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按照这个思维模式来套,我们在选择档案人员时,主要都是年龄中年以上,工作阅历较深,工作经验丰富
1的同志,而且一般都是女同志。所以我们在帮助规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初期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企业领导感觉比较困难:企业本身比较年轻,除个别领导外,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内部调剂不现实。让我们推荐一些符合上述要求的人选,同时又要满足企业一般用人要求,我们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难得有一两个肯本不够分。
为尽快推动我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向前发展,鼓楼区档案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以现有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为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指导工作,几年下来,笔者对这些年轻的档案工作者印象大为改观,其中大多数人工作成绩显著,南京市五家档案工作达三星级标准的民营企业,四家在鼓楼区,四家企业的具体工作人员除了一位年近五十的老同志外,其余的都很年轻,这些年轻的档案人员在继承档案工作人员传统要求基础上,也体现着时代鲜明特色。
一、工作积极性高,执行力强。
民营企业工作目标明确,各级责任分解清楚,工作任务考核制度十分严格。因此,只要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具体的工作人员就必然会有做好此项工作的动力和压力,主动与档案行政部门加强联系,加强业务学习,落实每个工作节点,保时保质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二、学习能力强,熟悉办公自动化。
年龄轻,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学习,又有一定的办公自动化工作能力,这是他们的明显优势。对这些年轻人进行培训指导感觉比较轻松,在对相关的业务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比较顺畅,尤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对于档案行政管理人员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的机会,因为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开展得比较早比较快,结合这一基础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其他部门具有很强示范和引导作用。
三、工作节奏快,善于沟通协调。
年轻人做事都有一股冲劲,总想把工作尽快做好做完,具体工作进度排得一般都比较紧,能单独完成的项目加班加点也要尽快做完,对于工作中需要配合协调的方面,积极向领导反映,努力争取相关部门人员协助,主动做好牵头督促工作,对于配合不利的情况能够不讲情面及时向上级反馈,一切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中心。
年轻既有优势也存在不足,我们在工作也发现这些年轻的档案工作者在工作中还有一些需要提高和改进的方面:
一、细节之处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返工。由于手头上的工作头绪较多,工作经验也不丰富,十个指头弹钢琴的功夫还不熟练,在工作安排上有时不是很合理,一头重一头轻,紧赶一项工作,其他工作就完全不问了,回过头来再做时,前面的工作思路又乱了,又得从头再来。另外忙于赶进度,一些细小的环节照顾不到,有的地方就做得比较粗,不能令人满意,又要返工,既浪费精力又耽误工作。
二、岗位调整比较频繁,工作延续性还有缺陷。由于民营企业管理机制灵活,工作人员又年轻,面临的压力和诱惑都比较大,因此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笔者接触过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能在岗位上待满两年以上的凤毛麟角,有时一年内竟换了两三茬。这对于档案工作本身影响很大,一方面人员要重新培训学习,熟悉工作。另一方面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岗位移交牵涉面也比较多,稍不留神就会留下安全隐患,造成档案材料的遗失损毁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外泄。
以上这些青年档案工作者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水平和发展方向。一方面,只要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有规范档案工作的需求,在领导的重视之下,通过具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工作开展的会非常顺利,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工作水平提高到比较高的标准,但是很容易发生波动,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和人员的更换,工作延续性就会出现问题,有的甚至发生档案工作倒退现象。
做好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是当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新课题。2005年4月,国家档案局召开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局长毛福民强调,“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积极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和做好档案工作,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基本职责”。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也曾指示,“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的一部分”。因此,档案行政部门在顺应这一潮流的同时,也要结合这些青年档案工作者的特点,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发展。
一、扩大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协作组功能,组成一个管理宽松但联系紧密的专业队伍,及时吸收新鲜血液,由档案专业部门进行定期培训指导,不断进行人员优化,提升从业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的档案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在企业需要专业人员时能够及时推荐,供企业挑选,档案部门也容易掌握具体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便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二、要求企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随意更换档案工作人员,给予档案工作人员与工作要求相适应薪酬待遇,增加档案岗位的吸引力,从而保持一定时期的岗位稳定性。
三、帮助企业加强档案制度建设和贯彻力度。人员变化再快,只要相关管理制度健全并能落实到位,整体工作就不会出现大的滑坡。因此,各企业要从自身内部管理和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主动做好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强化档案岗位交接工作程序,这是对企业自身负责的必然之举,档案专业部门也要就此项具体工作环节加强宣传和督促指导。
参考文献:
1、勾文迪 《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开展档案工作》《档案与建设》2006年第1期
2、张晓江 《青年档案工作者潜力的开发》《上海档案》1991年04期
通讯地址:南京市山西路124号
邮编:21009
联系电话:025—83230336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不言而喻,民营企业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反观我国证券市场,在目前沪深两市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通过直接上市和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只有16%左右,这与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无数实践说明,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同时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并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公司上市后可以得到资金。.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大众,可以分担风险,.增加股东的资产流动性。再者,用不着再考虑银行贷款问题。同时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众对公司的信心,公司自身的价值也会提高。因此,无论从健全中国股市本身而言,还是从发展经济的层面来看,都需要积极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上市。
民营企业并不是很早就涉及证券市场的,早期受到观念、上市额度、政策门槛等因素的限制,只有少数民营企业中的幸运儿能够进入证券市场。截止2002年10月底,我国境内证券市场共194家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6 %,一级市场上民营企业发行上市明显提速。2002年是民营企业上市比较集中的一年,有精伦电子、天士力、腾达建设、信雅达、宏智科技、卧龙科技等10家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约占全部新股的一成。
一:我国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几个阶段及政策背景:
1.1992年--1995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起步阶段。1992年第一家民营企业ST深华源(0014)进入证券市场揭开了民营企业上市的序幕,但同大批的国企改制上市相比,只是微乎其微。
2.1997--1999年为民营企业上市的发展阶段。1998年3月,私有民营企业新希望(0876)完成股份制改造上市,标志着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有了实质性突破。这一阶段民营企业上市的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阶段,发行的额度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实行“总量控制,限报家数”的额度管理。
3.2000年以后民营企业上市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00年5月开始我国上市方式从审批制转为核准制,由主承销商选择、辅导和推荐企业,由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核准制的实施加快了股票市场发行制度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为民营企业上市提供有利的制度安排。2001年1月18日,天通股份(600330)由自然人控股上市,成为民营企业上市的里程碑。近三年来,民营上市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显著增长,尤其是到2002年9月止,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数量首次超过上市新股数量,这主要与发生大量的买壳上市有关。民营企业买壳上
市、海外上市成了新亮点。
二:.民营企业上市的主要特征
1.间接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流方式。据调查显示,1997年之前,民营企业以直接上市的方式为主,未发生买壳上市的间接方式。但自2002年10月沪深两市194家民营上市公司中,占整个民营上市公司总数量的34.54%,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所占比例达到65.46%。可见,买壳上市仍然是民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主流方式。(所谓“买壳上市”,就是一家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债券、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收购手段以取得被收购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的地位。)
2.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方兴未艾。截止2002年底全国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共有75 家。从在海外上市的情况看,以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居多,目前已有38家境内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在美国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的14家,NASDAQ上市的7家。此外,还有18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
3.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超半数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比内地发展程度深,交通便利,给沿海地区的民营企业带来的发展的优势。自2001年起,194家民营企业按上市时所在的省份归纳,全国15个省份集中了164家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辽宁、海南、山东8个沿海省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占全部民营上市公司比重达到54%,即超过半数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分布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4.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统计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上集中度较强。其中,机械设备仪表、综合类、纺织服装皮毛、商业等12大领域集中了168家民营上市公司,占上市民营公司总数的87%。在买壳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当中,房地产、商业、金属、非金属、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等所占比重最高。在直接上市的公司中,机械设备仪表、综合类、纺织服装皮毛、医药生物制品的民营公司数量最多,而电子、医药生物制品、纺织服装皮毛等领域直接上市数量在民营上市公司中所占比重较高。
5.企业自身发展出现质的变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募集到所需资金后,普遍进行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促进了企业业绩大幅增长,规模迅速扩大。同时,企业运作渐趋规范,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三:民营企业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近几年,民营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共发行8家新股,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民营企业占到5家,已经发行的有海通集团、安泰集团、华海药业和三房巷。以其融资额计算,8家新股总计筹资29.7亿元,5家民企总融资额约19亿元,占到总量的约64%。这说明了民营企业上市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但总体上看,民营企业上市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1.民营企业上市仍然面临着政策上的障碍
目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实施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核准制,限于现阶段
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任务和规模尚小、难以承受大规模扩容冲击等特征,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在股票发行上只能实行标准控制和规模控制相结合的核准制。这种规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股市的供需矛盾和市场价位的不合理,使得符合条件但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无法上市。因此,许多高成长性的民营企业只能到境外证券市场的创业板上市,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
2.资本市场结构和层次单一化的缺陷,使得民企上市融资缺乏支撑平台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制度创新长期处于滞后状态,股票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结构缺陷和层次单一化缺陷,把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拒在直接融资市场之外,民营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一个完整、合理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体系支撑。
可以说,资本市场层次结构存在的单一化缺陷是抑制民营企业发展、导致民间资本流向不畅、形成民间资本供求双方无法实现顺利耦合的体制性因素。同样海外证券市场认知中国民营企业的支撑体系很不完备,也制约了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
3.购并市场不发达,买壳上市操作难度大
民营企业直接上市存在着某些政策和法规上的障碍,在实际实行购并、买壳上市等间接上市的操作中也至少面临着三大难题:出让方股权结构不合理,收购方不易获取控股权地位。二是收购方资金实力有限,难以承受过大的收购成本。三是国内购并市场不发达,购并交易难以及时、有效完成。
4.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一些民营拟上市公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中最主要的是创新能力、治理结构和经营者素质等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民营企业虽然规模不小,但大多从事的只是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最低级的简单组装和加工,没有核心技术,导致大量企业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产品类同。第二,企业经营者素质、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据抽样调查,比较突出的是文化程度偏低。从管理上看,民营企业家的管理理念、风格和方式过于粗放。在履行具体政策中,不少民营企业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措施和具体可行并可量化的管理政策。一些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组织内部往往缺少职责分工体系。第三,家族制色彩浓厚,股权关系复杂,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在拟上市的民营企业中,公司高管人员特别是董事长与总经理存在亲属关系的较多。实际控制权集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多未分离,家长式管理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大股东之间的关联度增加。一般而言,民营企业股权较为集中,由于运作的透明度较低,经理层与董事会权责界限尚不分明,监事会作用薄弱,制度建设滞后,"人治"色彩浓厚,其家族制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往往导致投资的随意性和非持续性。
四:推进民营企业上市的对策研究
1.积极进行理论、观念和制度的创新,彻底消除民营企业上市障碍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旋律。具体到推进民营企业上市上,在不断探索和总结民营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规律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其中,理论与认识创新是关键所在。因此,十六大提出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特别提到融资上的市场准入问题,这一点对彻底消除民营企业上市障碍至关重要。发展民营经济,就要在金融方面一视同仁,增加向它贷款,允许它发行股票、债券,发展资本市场要允许私营经济的公平进入。在直接融资方面,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主要表现在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层面,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另一方面要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向民营企业的转让,通过民营资本的进入,实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合理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2.大胆创新,努力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努力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多层次发展,为企业特别是为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多层次的交易平台。按照企业证券上市交易门槛的高低、风险性的大小及证券流动性的强弱,我国证券市场可形成四个不同层次的发展框架,即主板交易市场、创业板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证券市场的各个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企业,各有一个不同的筛选机制,使企业有可能递进上市或递退下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结构体系。
3.找准定位,加快民营企业与境内外证券市场的对接
中国加入WTO后,商业规则进一步向国际靠拢,中介机构日益规范,海外上市日益成为民企重要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民企清晰的产权关系,良好的成长性,也逐步成为海外市场推崇的对象。但民营企业上市,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机会的可能性,进行合理定位,选择在境内主板、还是到海外主板、创业板直接或间接上市。
4.营造良好民企环境,加快推进民营企业上市步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推进企业上市、促进地方资本市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将带动企业上市融资的巨大需求。面对新形势,各地要结合当地情况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
一、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种类
一是各类基础数字统计和重要文件汇编。这类汇编是各级档案馆普遍编写的基础性编研材料。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正值、经济、工业、农业、交通、灾情、文化、教育、卫生、人口、耕地等基础数字和省、市、县(区)的重要文件汇编。这些基础性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地的情况,对于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业务查考等都具有现实;作用,同时,对于进行各种专题研究和编史修志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编研材料。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各级档案馆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一重点的一个体现旧书档案馆编研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一大批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编研材料乡级问世。例如《发展中的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本溪市矿产资源汇编》、各地区的《名牌产品简介》、《农业灾情汇编》、《西柳、南台市场简介》等一系列编研材料,都在本地区经济建设中起到工作参考和为领导决策作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三是为党的政治工作服务的编研材料。各级档案馆为配合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编纂反应当地人民进行斗争的史料,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不同时期爱国志士英勇无畏的壮丽画面。**省档案馆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揭露日军侵华罪证,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编出了《罪恶的七三一和一00细菌部队》、《满铁卢沟桥事变》、《满铁经济调查会》等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激发爱国热情的书籍、收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社会各界好评。鞍山市馆的《鞍山英烈》、《血沃中华》,沈阳市馆的《辛亥革命在沈阳》、海城市馆的《黎明烽火》、《铁窗丹心》、《辽南义勇军》,锦州市馆的《热血丰碑》、东港的《南岗头惨案》,丹东市馆的《安东民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等编研材料从不同角度反应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由于编研工作的开展,促进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到1998年地,全省各市县(区)已由41个档案馆被当地党委和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综合档案馆总数的35%。
四是针对当前中心工作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党和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出台后,各级档案馆围绕农业和农村工作开展编研工作,编出《农业、农村系列文件汇编》、《减轻农民负担》等专题性编研材料。在经济方面,随着各地经济发展,许多地区进性招商引资,强化地区经济,一些档案馆为配合这一中心工作,编写了《招商引资文件汇编》、《招商引资指南》等。在房屋产权改革和机构改革方面,为使改观顺利实施,有的档案馆编写了《房产房改政策汇编》、《征用土地信息汇集》、《历次机构改革文件汇编》。
五是与有关部门配合或独立编写县志、组织史、年鉴等。
六是编写向社会宣传和介绍档案馆的各类工具书,如《档案馆指南》、《全宗介绍》等。
各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展了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提供服务,在各地政治、经济工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的特点
几年来,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通过开展档案馆编研工作,扩大和提高了档案馆的社会知名度,归纳起来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主要有如下特点:
1.围绕中心,主动参与。综合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档案馆编研,适时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档案馆改变以往编研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以基础性汇编为主为以深层次加工为主,变以政治斗争服务为主转为以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心,立足馆藏,走出馆门,编写出一大批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编研材料,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利用。鞍山、本溪等市分别利用本市解放50周年之机出版图书,举办展览,不仅争取到足额资金,而且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扩大了档案馆的影响。
2.突出特色,立足实用。各级档案馆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编写模式,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前提下,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编写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材料。如《丹东蚕业发展》、《丹东特产板栗》、《丹东低热与温泉》、《东港对虾养殖简述》、《本溪制香业》、《山野菜名录》、《中草药汇集》,喀左县的民族政策文件汇编,海城市的综合体制改革十年等编研材料,都是围绕本地特点编写的编研材料。这些编研材料突出了本地产业特征和特殊政策,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
3.更新观念,扩大影响。首先,在编研方式上,档案馆以自编为主转移到自编与合编相结合。受传统观念影响,过去
我们各级档案馆的编研工作都是以自编为主,即由档案馆编研人员独立完成,这种做法有其可取之处,但也有不力因素。有的档案馆自编很多有价值的编研材料,由于经费及其他原因所限而不能出版,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采取与有关单位联合编研,借助外部有时可以加快出书进度,提高编研质量,弥补经费不足和馆藏资料不足,同时也可以提高档案馆的社会地位,扩大社会
影响,沟通档案馆与其它各个行业以及史学界的关系,提高档案馆的知名度。
其次,在服务内容上由供自己查阅方便为主,向主动为公众出版,向社会发行方向转变。各地各级档案馆已不满足于编研成果只起索引和方便查阅的功能,在满足档案馆利用的基础上,他们还选择一些优秀的编研成果以公开出版的方式向社会发行,扩大档案编研成果的阅读范围,增进人们对档案史料和档案馆的了解。
再次,在取材方法上,以馆藏档案资料为主,转移到馆藏和对外搜集相结合。由于档案馆馆藏不够丰富和接收档案实践断线所限,一个很好的选题往往因材料不足而不得不终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馆编研工作正常进行和档案作用的发挥。许多档案馆采取馆藏档案和馆外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编研工作,既满足了选题的要求,通过搜集资料也丰富了档案馆馆藏。
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编研工作缺乏正确认识,编研深度不够。有些档案馆在编研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编研成果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数量多,精品少,编出的成果缺乏实用价值,有的档案馆至今仍停留在文件汇编、大史记、组织沿革、会议简介等基础性材料的编写上,编研工作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工作还是一块空白。二是常规性的编研材料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材料少,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往往滞后于事情发展,编出的材料只有历史意义而不具现实影响。三是为历史服务的选题多,为现实服务的选题少。此外,有些档案馆在编研选题上过分追求选题题目,忽视选题内容,编出的材料言之无物,谈不上利用价值。
2.馆藏不丰富,经费不充足,制约档案编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编研工作就是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编辑研究的一项工作,馆藏不丰富,不能为编者提供大量翔实、系统的资料,编研工作就很难进行。编研材料编写出来以后,不能打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3.档案馆编研工作发展不平衡。**省116个综合档案馆都达到省以上标准,其编研工作具备一定规模,但是,地区与地区之间,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编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4.档案编研人员缺乏,业务素质不高。**省内仍有一些区县档案馆没有专职人员搞编研,有些充实编研工作的人员自身素质尚待提高,缺乏创新意识,导致编研工作进展缓慢,编研水平不高。
三、综合档案馆编研工作对策
1.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加大档案接收和征集工作力度,不断丰富馆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关藏,就很难编出高质量的编研材料,各级档案馆应大力丰富馆藏,在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同时,还要注重一些应是本馆接收范围的专业档案(如科技、会计、普查、审计、声像)和破产企业、名人档案的收集,只有不断积累档案、丰富馆藏,才能编出有价值的编研材料。编研工作也是检验馆藏档案齐全完整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发现馆内某些档案不齐全、不完整,从而加强这方面档案的收集和征集,达到丰富馆藏的目的。
2.抓住机遇,加强合作,树立超前服务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档案馆编研工作应以社会需求为己任,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选题,树立超前服务意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到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编研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否则,时过境迁,编出的编研成果只能束之高阁。档案馆编研在馆内某些条件尚不成熟时,可以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打破地域限制,互通有无,联合编写或出版。
同时加强与馆外合作,主动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对于一些在当地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档案馆应不失时机地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展示自我,最终达到我要参与为要我参与。
3.加强编研成果深度,注重编研质量。各级档案馆应始终把编研成果的质量放在首位,只有编出高质量,深层次的编研成果,才能在社会上产生应有的效益,档案馆编研工作才具有生机与活力。衡量一个编研成果质量的高低,不仅看其是否符合业务要求,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在社会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4.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第一,定期向社会公布、开放历史档案,为历史研究和现实服务。第二,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现代化设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档案馆已面临电子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的挑战,各级档案馆除了保留传统的编研手段和措施外,还要应用现代化技术,运用光盘、缩微胶片等载体存储和发行。加快现代化网络建设。有条件的档案馆应在因特网上设置网址,加大编研成果的宣传力度,使档案馆的编研成果走向世界。
一、企业档案工作相关标准及规范化文件概述
(一) 《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
为深化企业档案业务管理, 提高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档案工作的整体建设, 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 特制定本规则。该规则于1991年7月4日由国家档案局发布, 是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其他非工业企业亦可参考使用。
(二) 《企业档案管理规定》 (档发[2002]5 号)
2002年7月22日由国家档案局、国家经委、国家计委联合颁布, 并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经过多次修改, 最终确定为二十一条, 既考虑到了当前企业档案工作实际, 又着眼于企业改革与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对于进一步依法规范企业档案工作行为, 更好地为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 对企业档案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三)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 (DA/T 42—2009)
由国家档案局2009年11月2日发布, 2010年1月1日实施, 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规范共有9部分组成, 分别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档案工作总则、档案工作组织、档案工作制度、档案业务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档案工作设施设备。该规范对企业档案工作各方面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规定, 可以说是企业档案工作的方法和技术指南。
二、关于不同标准、规范性文件的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 修订《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 适应新时期企业档案工作形势
《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 (以下简称《规则》) 是1991年7月4日发布, 1992年起执行的。《规则》对规范工业企业档案分类、提高工业企业档案科学管理水平起过一定的作用, 但该规则已执行了二十年之久, 工业企业的档案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发展, 为适应现行档案工作, 该规则应该做相应的修订。
第一, 随着档案种类增加, 企业档案种类的提法也应更加丰富灵活。
1991年制订的《规则》是以当时工业企业涉及的全部档案为对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 企业档案种类日益增加, 档案分类对象及范围已经改变, 分类原则也必然发生变化。分类表其作用是便于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 但由于众多新的档案的产生, 无法根据分类表给出与其相对应的准确且统一的类别号。故而, 企业档案种类的提法也应作相应的扩大和调整。
第二, 企业档案类别分布可按档案特点、企业职能综合均衡划分。
在现行《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表》中, 将企业档案分为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是按照企业的职能特点来划分的, 但由此分类表可看出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均属于文书档案, 这样将文书档案分散在企业档案的各类别中, 并不利于文书档案的查找与利用。另外, 工业企业中, 产品、科学技术研究及基本建设均属于该企业的核心业务,
可以根据工业项目的筹划准备阶段、研发与建设阶段及完成与竣工阶段进行统一分类, 形成成套的业务档案。综合考虑这两点, 可以将企业档案分类先以档案数量、特点, 再结合企业职能来划分, 也就是说将文书档案、业务档案和企业设备仪器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一样作为一个大类管理, 在文书档案类目下再设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等, 在业务档案下再设产品类、基建类等, 使企业档案类别分布均衡合理。
综上所述, 工业企业档案分类在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已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企业档案内容增加了很多, 原分类原则已难以适应。一是原分类方案已无法准确概括企业档案丰富的种类;二是企业档案分类中依据企业管理职能的分类方法不够科学。企业档案分类应先以企业档案的形成特点及其内容, 再结合企业管理职能来划分, 这样, 企业档案分类的一级类目就可更加简化, 分为文书档案、业务档案、设备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 这不仅保持了工业企业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 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利用;也推进了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
(二)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思考
1. 两个标准性文件的比较。
这两个规范、标准均是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宏观层面的全面、概括的要求,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可以说是《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衔接, 《规定》发布时间较早, 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较为概括笼统, 使企业尤其是新建企业缺少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新时期的企业档案工作, 需更为详尽、系统的对企业档案工作的要求,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便应运而生了。
前面也介绍到《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仅有二十一条, 围绕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工作提出了概括性要求, 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作为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就更加细致, 更加具体, 从企业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入手, 涵盖了档案工作各环节、档案工作人员及档案设备设施等, 较之《规定》更具操作性。
2. 关于《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思考。
第一, 发布的重大意义。首先,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成为法律法规与企业档案工作间的纽带。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制定, 一是, 可以为企业领导、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提供业务指导, 保证企业档案工作正常、有序、规范的开展;二是, 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虽不能像法律法规一样发挥强制性作用, 但同样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监督管理依据, 为完善企业档案工作法制化发展奠定基础。其次, 符合国际标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正是基于ISO9001标准领导为先、系统管理、全员参与的思想, 同时又借鉴ISO15489.1《档案管理通则》中对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 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不仅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政策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 同时也适应了企业档案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最后, 为评定企业档案工作质量提供指南。《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可以说是《企业档案管理规定》在新形势下的补充和发展。其不仅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岗位职责、基础设施建设及档案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而且对企业档案从收集到开发利用的各环节也做了具体的要求, 内容涵盖全面, 便于企业领导及档案工作人员掌握和操作。
第二,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作用。首先, 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发展。企业档案工作从最初的自发阶段到规范化管理, 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近二十年来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仍以单项标准居多, 急切需要有一个引导性的宏观文件。《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在新的历史和技术条件下孕育而生, 它使得企业档案工作有章可循, 也能够进一步保证档案管理质量, 保证最佳秩序, 保证方便利用, 保证安全维护。其次, 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企业竞争便越来越激烈, 企业档案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在企业市场竞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要想取得行政许可, 申请产品专利, 了解企业历史沿革等, 没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来进行咨询、参考、佐证将难以完成。《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信息化发展战略, 制定系统、全面且适用性强的企业档案工作标准, 对健全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大有裨益。最后, 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提供标准。企业档案工作是国家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信息资源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档案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对本企业自身档案的管理及利用中, 还应适应整个档案工作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档案工作规范》正是使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指导更加规范化, 更具说服力。
第三, 对《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存在不足的思考。
企业档案文件的归档基本范围与分类规则, 难以适应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对企业产生的各类档案信息资源还是难于完整、准确、全面地表述。因为随着企业的转型、重组和深化改革, 促使企业档案收集的内容、范围都在不断地深化、扩展。企业资源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档案信息在企业内部相关机构中产生、变更着。这些档案信息反映的内容与《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划定的档案归档范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使现在极大部分大中型规模企业档案部门不能掌握全面、准确、动态的企业相关信息并进行归档分类与编目。《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同样将文件归档基本范围划分为“经营管理类”、“生产管理类”、“行政管理类”、“党群管理类”、“产品生产类”、“科研开发类”、“项目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业务类”、“职工管理类”, 以上档案分类均未涉及到的企业专门档案和业务档案如何管理的问题和制定归档指导标准。如果企业档案文件归档基本范围与分类规则滞后于企业各类信息的发展速度, 将不利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档案的分类规则必须与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相结合构成完整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为今后企业发展阶段的工作决策和经营活动等提供历史积累资料和现实积累数据。
三、结论
档案工作中的标准、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具, 只有深入分析, 认真学习贯彻这些规范、标准, 档案工作才能更有序地进行, 档案工作标准化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Z].1991—07—04.
[2]国家档案局.企业档案工作规范[Z].2009—11—02.
[3]王岚.《企业档案工作规范》的制定背景、目的、意义、特点与作用[J].机电兵船档案, 2010, 04:3-5.
[4]林蓉.论企业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云南档案, 2008, 1:15-16.
[5]戴以伟.浅谈《企业档案工作规范》[J].兰台世界, 2012, S2:58.
关键词:档案学教育 现状 问题 策略
档案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其资源管理、信息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当前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要求档案学教育要以科学理论为方向,培养能为现代社会作贡献的新型档案学人才。现在我国的档案学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教育者要把握好其发展目标,在实践中提高档案学教育水平。
1我国档案学教育的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我国各大院校的档案学教育都产生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改革,课程和专业体系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档案学教育主要任务时力争本课程的独立性,要求缩短课时,强化专业知识内容。其改革原因包括两点,第一是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需求,第二是学科内部对本专业现存问题和学生学习现状的反思。档案学属于应用学科,要促进其发展,必须要先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然后再从内部进行科学改革。
2目前我国档案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基础立足点不稳定
档案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以专业知识为主要基础。传统教学中也包含了一些优良的内容,应予以保存。而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档案学专业知识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巩固专业基础,才是档案学教育目前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2.2扩展范围和创新意识缺乏
目前档案学教育的涉及范围仍比较狭窄。档案学教育应当放眼未来,开拓教育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能力。
3我国档案学教育的改革策略
3.1把基础作为档案学教育的立足点
能否为学生树立起科学系统的档案学专业知识架构,是档案学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专业知识基础是教育的核心,也对整个知识系统架构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
国家教育部在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下将档案学专业由历史学划为了管理学类别,这就昭示了档案学这一专业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其专业知识内容也正在持续修改并趋于完善。将其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涵盖了档案学理论、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撰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多达十六门的学科课程内容。因此,要提高档案学这一学科的钻研能力,继续开拓创新,就必须要系统地进行档案学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习,并掌握其运用方法。
3.2调整知识结构,促进融合创新
当产生某种学科的社会情况发生改变时,与该学科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应当作出相对的调整。调整并不是要把学科分离开来,而是“跨越”学科,帮助学生脱离传统理念对知识的掌控,促进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要从宏观概念上搭建出完整的教育框架,增加一系列相关学科课程与辅助课程。从而使教育内容和专业体系跟随社会发展变化的脚步作出正确调整,持续拓展,形成和谐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各大学校强化素质教育时,档案学专业课程也遭到了一定影响,要么就缩短了课时,要么就减少了课程数量。因此,要加强“多元化”教学方式,把学科与学科横向联系起来,认识到档案学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凸显档案学的存在价值,使档案学知识拥有包容性与延展性,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架构。档案学教育应该要增加教学内容的技术含量,引导教育观念和方式的革新。老师的责任是“教”,除了教授书本内容,还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的任务是“学”,不只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课外也要重视阅读,培养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3.3明确培养方法,明确教育方向
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讲求方式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要在学生素质提升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现代档案学管理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档案学人才培养要突出其“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要在自身基础知识稳固的情况下,立足于科学的浪潮之上。因此,档案学教育要明确教育的方向,重视学生实际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知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假期间去各单位的档案部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找到方向。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
4.结语
档案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逐渐优化完善的过程,只要齐心协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指导、以教育基础为根本、以实践活动为方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交流。就可以使档案学教育越做越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为现代社会培育出优秀的档案学人才。
【我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现状】推荐阅读:
9.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趋势06-08
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09-16
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06-06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07-17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现状(已转换)07-26
我国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分析10-18
论我国私营企业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05-26
民营企业档案07-20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
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模式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