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依据不同的标准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如果从失真的造假主体来看,分为主观性的失真和客观性的失真;然而如果从失真产生的过程来看可分为会计处理过程失真和会计成分失真。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篇1:

论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职业道德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核算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与会计核算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符,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这就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会计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且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信息失真;资料缺乏;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资本运营的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一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可以传递有关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以及现金流转情况等等方面的历史信息,经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还可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测和未来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核算主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界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与会计核算主体的实际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不符,会计信息资料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相关性,对投资者、债权人及相关利益方造成误导及损失,影响政府部门的宏观决策。

会计信息失真包括合法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法会计信息失真两方面。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依据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而产生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合法会计信息失真,是因为会计受本身特点和制度的制约,在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选择性及缺陷,并且在实务工作中,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了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及方法,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非法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违背会计法律、法规、政策、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会计造假和舞弊,使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相背离。

一、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到的单位数量多、范围广,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集体和私营企业;既包括企事业单位,也包括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

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在:

(一)原始凭证失真

企业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审核流于,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仍据以入账,甚至还用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变通”,使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财务账目失真

企业不按财政部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和使用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三)会计报表失真

是报表编制技巧和会计制度的缺陷,对外虚假财务报告。这是较为泛滥的会计信息作假,其危害性也最大。

(四)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

收入的失真主要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在少计、漏计成本费用或虚列、多列成本费用。

(五)企业业绩失真

大多数企业都粉饰业绩,逃避责任的,费用、资产损失等潜亏挂账。

(六)私设“小金库”、账外账

对账外账、“小金库”已检查多年,三令五申,仍屡禁不绝,手段也愈加隐秘。账外账、“小金库”的渠道主要有:手续费收入、房租收入、大额存单的利息收入、资产变价收入、虚列费用套取现金等。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但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很难完全保证和满足有些利益和要求,况且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所以,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人的道德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作一个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它借助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的约束力量,实现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会计职业道德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体现,由会计职业活动的具体内容、方式、所涉及的权责利益关系等决定。对内,构成引导、制约和调节会计行为的道德准则;对外,代表整个会计职业界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和义务。

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2章第2节,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作了六个方面的原则规定:

(一)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会计这个职业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承认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价值。会计工作不仅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而且还担负着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端正专业思想,明确服务宗旨,树立“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的良好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坚守岗位,以高度的事业心做好本职工作。

(二)熟悉法规,依法办事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单位的经济业务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尤其是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体现。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为了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的职责,首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依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要敢于并善于执行各种法律、规章,坚决按国家法律、规章严格审查各项财务收支,维护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决不能为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资料不仅是各单位进行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依据,而且是国家据以进行宏观经济分析和调控的重要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那会计核算就毫无意义,这不仅影响到微观管理,还影响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不隐瞒歪曲,不弄虚作假,不搞假账真算、真账假算。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

(四)廉洁牵公,不谋私利

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尺度。会计工作是各方面利益分配的关键,只有在会计工作中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一心为公,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计工作天天要与“钱”“物”打交道,如果没有廉洁奉公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还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会计人员必须以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到“手提万贯,一尘不染”。

(五)精通业务,自强不息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生活中提出了许多过去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会计也面临着许多全新的课题,会计理论、会计知识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认真钻研业务技能,精通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管理技术,以适应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

(六)改革创新,搞好服务

会计是对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通过所提供的会计资料参与预测和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下转第39页)(上接第17页)改革,从会计工作的角度,对投入产出进行可行性论证,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三、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设想

会计职业界的道德失范是会计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结果,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还必须仰仗会计职业界自身认识和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行业自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下大力气、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培育和发展会计职业道德组织,专设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

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组织建设,规范约束会计职业行为,在督行体制上宜采用“行业自律为主,政府介入为辅”原则,即督行主体主要是各种会计职业团体,而政府则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规范执业行为进行惩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执业行为加大惩罚力度,以增强会计职业自律压力,推动更为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的遵行。一国会计职业的发达和成熟程度,特别是专业凝聚力和影响,直接关系着会计职业道德的推行情况。因此,加快培育和发展成熟、强大的会计专业组织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二)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不仅要加强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应重视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在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注意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此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还要从会计专业的学生抓起,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就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舆论宣传的作用,舆论可以对会计人员的道德行为起到扬抑作用。在会计领域中,只有形成了扬正抑邪、褒善贬恶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香港浸会大学卡罗尔博士指出:完整性应成为会计教育的组织原则,没有完整性理论框架会被误用作支持特殊利益的操纵手段。完整性要求会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巧,还应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会计人才不仅是技术专家,还应是道德专家。

(三)调整会计职能

建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能的准确、恰当定位是在某种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具体思路:一是按国际惯例,会计人员是企业“内部人”为经理服务,不承担社会监督责任;二是会计人员为社会所属,对企业会计业务实行代理并代表政府实现部分监督责任。彻底改变原来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既代表企业又代表政府的状况,从而真正摆脱利益选择的两难境地,为会计人员遵行会计职业道德扫清障碍。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也应纳入企业文化范畴,即所谓“职业道德文化”;通过在会计职业界乃至全社会弘扬道德文化,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遵行成为一种行业发展的自觉压力和要求。进而促进会计职业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使个体行为在对职业道德文化的认同与归属之下得到有效的约束与提升。

(责任编辑:王贵)

作者:万兆兰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篇2:

基于会计信息失真角度下的会计信用及治理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针对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原因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一些有效对策。希望通过本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在提高我国会计信用质量方面能够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会计 信息失真 会计信用 治理

会计信息是会计通过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人们各种经济实践活动进行反应的相关经济类信息,会计信息是对于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等的真实反应。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会计信息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要求,还要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真实反应来为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指会计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地反应各项经济活动和经济内容,但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信用缺少的问题在国内外尤为显著。在我国,一些会计信息没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进行真实地反应,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等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而且日益严重。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和信用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所提供的数据或者内容与客观事实等不相符合,因而会计信息不但不能如实反应会计主题的各种经济状况,甚至会为企业的决策带来失误或造成巨大损失。

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失真会引发会计信息的信任危机。由于企业会计人员所做假账或者企业相关人员的舞弊等不仅会为债权人或者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时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而且会引发人们对会计工作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产生质疑。例如2011年在长安大学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17.4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企业的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67.4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公司的某些项目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总的调查结果为84.8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企业中存在会计信用失真现象。另一方面,虚假会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会对真实信息产生驱逐的作用。有些公司的经营者为了防止其公司被兼并,就在其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中进行夸大和虚报,这就造成了相关公司的平均业绩也进行了虚假上浮。一些本来经营成果较好的企业可能由于其真实业绩低于虚假平均业绩而被“淘汰”,而那些表面经营成果较高的公司可能由于其虚假会计信息而得以“保存”,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可能不仅造成真实的会计信息逐渐被虚假信息所取代,而且会导致会计信用的缺失。

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信用法律法规和准则等存在缺陷

第一,会计信用法制环境的不健全和缺少对守信进行奖励和失信进行惩罚的相关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某些不遵守会计原则之人的为所欲为。第二,目前我国在会计信息失真和信用缺少等方面的立法比较滞后,存在法律真空,让某些企业有机可乘。例如,有些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利润,利用会计法律法规中的缺陷,采用一些虽然合法但不合理的手段,通过粉饰企业的报表和业绩等进行经济业务的虚构和不公平交易等,不仅破坏了市场交易的公平性,而且导致会计信用的缺失。

(二)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

一方面,作为企业的职员,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直接相关。如果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或者企业利益受到威胁时,企业的会计人员会在企业领导者的压制下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而制造虚假的信息。另一方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对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控制度、牵制和复核机制;国家政府对会计的监管力度不足。例如,很多职业素养不高的注册会计师不仅未受到国家应有的制裁,还在社会中横行和“助纣为虐”。因此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体系与会计信息失真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现有法律法规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和打击力度不足

一方面,有些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利益和经济空间,就为社会提供一些虚假会计信息,但是会计造假基本没有任何物质的消耗成本,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另一方面,当企业由于会计失真等问题被查处时,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造假带来的经济利润,那么这些所谓的惩处对会计造假信息的企业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此这种对会计造假行为处罚和打击力度不够的现象不仅不能制止企业的会计造假行为,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会助长造假企业的嚣张气焰。

(四)企业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不高

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为了提高本单位的信用而使用真实的会计信息来取得政府的信任,并且会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取得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其个人素质和能力不高等不能对激励机制进行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可能会导致某些员工对企业激烈机制的不正确选择,从而引起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或信用失真。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为达到追求短期的利润和巩固自身的地位等目的可能会采取一些目光短浅和违背会计行业信用的一些措施。例如,有些企业的领导为了在某些项目中取得更大的利润,便授意、指使或者强令会计人员作假、虚增利润以骗取配股资格或者为了逃税隐瞒等。

(五)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职业道德缺乏

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道德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程度。一方面,受到自身素质和能力高低的影响,会计人员制作的会计信息中所使用的理念、方法和预测评估能力等对客观经济活动反应的真实性就不一样。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利润的驱使下,部分会计人员就会违背会计行业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道德规范进行会计信息的伪造等。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有关会计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国家相关机构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有关会计信用的法规制度,一方面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要对会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各种法律责任进行明确规定,这样就可以确保对一些违反会计信用制度企业或个人的惩处有法可依,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另一方面,相关的政府机关要对企业或个人的会计违法行为加强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这也不仅有利于对会计造假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和给以警告,且有利于促使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信用原则和制度谨慎执业。除此之外,要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即对于信息造假的企业或个人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要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制度和加大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评价的制度

第一,企业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会计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做到职务分离、会计的责任和权利、职位的权限范围和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例如,将企业的业务经办与会计的登记等进行分离,并且业务经办的管理者和会计只能在其权限之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第二,为了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督与评估,企业要将内部监控过程纳入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内部机构和自我评估系统,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控制。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会计信用的监管体系

会计信息市场的失灵可以说是我国会计信息市场内在机制固有的缺陷,因此,政府要设置一个专门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会计信用评估和监管机构,并且制定相关的标准和制度。信用评估和监管机构可以每年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会计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估、分析、调整和核查等,然后对将评估和核查的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建立和完善会计的继续教育制度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市场经济情况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想构建一个真实、信用和有效的会计市场经济环境,政府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会计的相关继续教育制度。一方面,通过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继续教育和学习将会计职业道德逐渐转化为会计人员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从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失真不仅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秩序,而且会严重威胁我国会计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国的政府机关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信用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我国的各个行业的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也要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我国会计行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领域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兰.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2,(9):111.

[2]杨红雷.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4,(8):173-174.

[3]徐克伟.由会计信息失真引发的会计信用与治理思考[J].中国商贸,2013,(34):166-167.

[4]乔宝飞.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3,(12):51-52.

[5]张亚男,蒋妙丽.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及其管理[J].中国商贸,2014,(21):85-86.

(作者单位: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高铁工务段)

作者:刘竹丽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篇3:

会计信息失真及其会计学本质

[摘 要]会计信息失真是政府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认为只有认识其本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本文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然后找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探讨了会计学的本质属性,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性;会计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12

1 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反映,同时也是企业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着企业相关者的切身利益,所以为了维护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会计必须在相关法律的严格约束下进行,从而形成会计信息,如果会计工作者能够依据法律和会计制度要求生成、提供会计信息,则说明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否则则认为是不真实的,可以称之为会计信息失真。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

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人员的个人品质出现了问题,以会计为手段谋取自己的私利,或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出现了问题,少部分企业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进行造假,在有内部人员的支持和鼓励下,导致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出现了会计造假的行为。第二,一些企业背负着经营性或政策性的压力,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国家对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力度逐渐减小,或由于我国劳动就业保障政策相对比较落后,导致企业需要支付巨大的成本,相关人员为了获取更有利的竞争优势,从而出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甚至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出现了非法牟利的行为。第三,企业领导层对会计造假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默许或迁就,企业的经营状态是评价地方政府或经济主管部门的重要标准,所以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熟视无睹,从而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信息造假已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尽快进行整治,针对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应加大对企业会计材料的审核,提升审计质量,减少会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从而降低会计造假的可能性。作为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主管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改变审查过程中出现的交叉、重复等现象,减少审查成本,从而获取更大的审查效益。其次,应加大对会计信息作假行为的惩罚,从而提升造假的成本,以减少造假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或会计人员造假的目的在于谋取个人利益,但也要承担一定的造假成本,也就是一旦被发现其有造假行为,往往要受到刑事处分,所以他们必然会权衡造假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3 从会计学的本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学最初是数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因此从方法属性的角度分析,会计学是一门以数学逻辑关系为基础的科学,它利用一定规则表示货币数字,然后将数字按照一定的原理和规则转化为数据。因此,可以看出,会计学与数学有着直接的联系,都属于自然科学。从会计学理论属性的角度分析,会计学研究企业经济活动,为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会计学与经济学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理论、方法等方面都借鉴过经济学的知识,因此,其属于一门社会科学。

但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属性结合的角度分析,会计学的每个数据都在数学的规则下进行,但支撑数据的原理却来自于经济学的概念,然后经过判断和估计,导致数据不以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为依据,而是以对主观世界的认识为依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用会计报告进行总结,这不仅需要假设,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标准,所以会计报告并不能保证百分百的真实。

另外,人们还应认识到,在以上抽象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偏离,这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量和时间方面发生了偏离,导致价值运动信息与具体经济活动之间造成了一定的偏差,表现为原始凭证虚假等方面,在综合经济信息确认等方面对会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纳入会计信息的内容、范围与实际经济信息之间存在偏差。第二,会计信息加工出现了偏差,因为会计信息往往需要以假设、估计为前提,然后经过一定的会计方法进行加工,但由于人为和客观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同一项会计事项会因为不同的会计方法而得出不同的信息产品。第三,会计报告出现了偏差,因为会计报告包括内容、范围和说明等部分,其主体往往由于判断不准确或利益驱动等因素,导致信息需求不同,从而造成了会计报告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偏差。第四,会计信息理解方面出现了偏差,在理解会计信息时,往往由于使用者的主客观因素,导致没有全面理解会计信息,从而造成对客觀经济活动的错误认识,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会计学并不是一门精算科学,所以会计学家需要不断提高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准确性,以将会计的真实性体现出来。

主要参考文献

[1]章俊.会计学的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J].江西财税与会计,2001(12).

[2]冯勇康.试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成因[J].山西焦煤科技,2005(5).

[3]许义生.会计信息失真的本质、根由与治理[J].中国农业会计,2000(4).

[4]戴育玲.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预防对策[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作者:陈仕敏

上一篇:公共服务外包论文下一篇:软件项目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