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推荐10篇)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1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而统计核算则是运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或某部门进行集中、全面、综合地反映,主要是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的。

1.2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确认的差异

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生产经营成果,凡是属于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统计核算则按生产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如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计入销售收入。

1.3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配比的差异

会计核算要求在核算当期盈亏时,要依照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进行正确配比。这首先表现在因果配比,即收入是由于一定费用耗费而产生;其次是时间配比,即属于某期间的费用必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相配比。统计核算在计算增加值时,强调要保持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中间消耗的计算范围要与总产出保持一致,以保证准确反映当期经济活动、成果。配比在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上而不是销售基础上。

1.4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计价的差异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2

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联系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都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系统核算, 有关的核算资料可以互相转化与换算, 实现信息共享;另外, 对某些会计资料深加工必须应用某些科学统计方法, 从而将二者优势结合, 更好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 国民经济的核算内容包括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服务。从会计核算方面看, 国民经济核算是会计核算向宏观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统计核算的方面看, 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 统计核算的相当部分数据, 如财务指标、评价考核指标等均取自会计核算资料。

从企业来看, 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统计、会计核算的资料, 同时, 会计和统计从量的变化都要借助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衡指标等主要经济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方法, 也是反映社会经济信息的两个主渠道。在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中, 既离不开会计, 又少不了统计, 它们对于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经营者的科学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从核算方法来看, 两者相互借鉴和渗透, 会计工作中大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工作中大量利用会计基础数据。会计核算所反映的期末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分别是统计上所讲的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而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正是统计核算中最基本的指标, 是统计核算的起点。同时, 统计又为会计核算提供了许多专门方法。例如, 财务报表中关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分析所涵盖的各类比率, 其基本原理是统计相对数所提供的;财务会计核算中存贷计量的移动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其基本原理是统计上平均数所阐述的, 等等。

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区别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核算的对象、目标、原则、方法、内容等诸多方面不一致。

(一) 核算原则不同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共有的核算原则有客观真实性、横向可比性、纵向一致性、反映及时性等。而在记账基础、计价原则和收支划分方面, 两种核算表现很多的差异性。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 凡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承担的费用, 无论款项是否收付, 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如本期实现的收入可能是上期或上几期的生产成果, 本期分摊的费用不一定是本期发生的。而统计核算按生产和权责发生制来核算。如总产值是以本期劳动耗费所创造的产品来计算, 只要是本期生产的都要计入, 所以核算时要在期末、期初对产品、半产品进行调整, 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与耗费计算到产品生产过程结束为止。

(二) 核算目标不同

会计核算目标是通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为公众提供信息, 主要服务方向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统计核算则是运用统计指标对国民经济某方面、某部门或其整体的规模、速度、效率进行反映、评价, 主要为各种宏观经济分析、宏观政策制定服务, 更多地体现在总体分析的功能上。

(三) 核算对象和任务不同

会计核算是反映微观经济现象,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对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和财务状况, 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分析, 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要的会计资料。其任务是及时、准确、完整地记载企业经济活动和结果, 分析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 监督资金运用和财务收支, 维护财经纪律, 保护企业财产。统计核算反映宏观经济现象, 进行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核算, 不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 有时还用实物量和劳动量作为计量单位, 既包括实物核算又包括价值 (资金) 核算。统计核算比会计核算范围广。

(四) 核算方法不同

虽然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都需要经过资料的搜集、加工分析、对比分析、汇总整理、提供信息等一系列过程, 但会计核算是根据凭证和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 对每笔业务加以登记、分类和汇总;而统计核算是通过对客观现象作大量观察, 运用科学推算的方法掌握事物的总体特征, 推断事物发展的总体概貌。

(五) 分类核算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 按企业性质和规模分类, 将企业分为一般企业 (国有、股份制) 、金融保险企业、小规模企业等。会计核算中, 负债按偿还期限长短分类, 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而在统计核算中, 主要按产业或产品分类, 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 (行业) , 负债是依据空间界限来划分的, 分为国内金融负债和国外金融负债。如果企业中有涉外经济业务活动, 对这部分内容的核算, 是以时间标志分类, 分别记录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项目中。

三、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协调和彼此借鉴

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虽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两者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 有着根本差异, 在两者对象和目的的一致性基础上, 做好二者的协调统一, 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 运用统计分析手段搞好财务预测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企业竞争日益加剧, 企业经营管理面临全面的转轨变型, 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精细, 越来越需要加以市场的预测与行为的决策, 从而做好会计的财务预测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组成部分的统计管理也必须改变传统的统计管理方法体系, 向现代统计管理的方面转化, 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服务。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在推行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进行财务预测, 必须吸收统计学中数量管理的一些专门方法, 对生产经营的一切活动加强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 特别是为市场预测和决策服务。

(二) 运用统计的方法搞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 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的特点是利用货币计价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监督, 包括事前监督、事中 (日常) 监督和事后监督。在利用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的同时, 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以保护单位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完整。企业在进行会计监督时, 进行会计资料整理、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经常运用统计方法。比如:财务会计中的存货计量的移动平均法, 其原理是由统计平均数提供的;财务会计分析体系中, 引进了以统计指数为基础的因素分析法, 即连环替代法, 提高了会计核算的管理水平。

(三) 运用会计工作的规范、严谨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统计要依靠科技, 遵循法制, 要提高统计信息质量, 加强统计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和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企业要实现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就要充分运用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特点。企业要改进统计报表制度, 利用会计信息, 满足上报统计报表的需要, 使之在核算准则上向会计靠拢。首先, 要建立科学的财务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设置是企业财务统计核算的关键, 也是进行财务分析、预测的基础。其次, 要统一指标口径。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 应当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对相同的指标要力求一致, 对不同的指标要力求协调, 能作出折算、换算、整合和分解。

(四) 运用会计的理论方法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

在统计领域, 会计学方法应用得相当广泛。在部门统计和微观统计中, 特别是在企业统计中, 有相当多的统计指标都要从会计核算中取得, 突出的是一些价值量指标。比如, 在企业统计核算中, 资本金的筹集与运用, 各类资产与负债的数额及其构成, 收入与成本费用, 利润分配等的核算, 均离不开会计资料。企业为经营决策的需要而进行的市场预测, 为管理需要而进行的经济效益评价, 也离不开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另外,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资产负债核算、流动资金核算及循环账户的设置都借鉴了大量会计符号及会计平衡式, 虽其含义与会计学中略有不同, 但其核算方法及原理是根据会计的复式记账的原理加以推广运用的。这些工作都需要在统计工作中充分运用会计的理论方法, 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摘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两大部分, 深刻地影响着国民经济核算一体化的进程。文章着重分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联系和区别, 以便协调两者的发展, 为会计工作者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1]谭永生.对企业会计和统计相互协调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04, (4) .

[2]张丽宏.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与协调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6) .

[3]黄妍.谈统计与会计的相互渗透与协作[J].数字石油和化工, 2006, (3) .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3

【关键词】医院管理  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在研究方法、对策、内容上都有着根本差异,但是两种核算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方面,统计与会计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离不开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必须利用会计数据,二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体系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如经营管理的左膀右臂,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地服务于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才能推进医院综合管理的这架马车稳步向前。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数据基础

统计核算通过收集医院的住院人数、门诊人数、住院平均天数、收入状况、费用支出等各种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的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组法、投入产出模型、因素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而计算出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次均住院床日、住院死亡率、感染率、成本费用率等统计指标信息;会计核算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营运、投资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核算,生成资产负债表、收支结余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源头。医院大部分数据信息都源于统计和会计数据,或者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提升,进而得出更丰富的更符合需求的衍生数据和结论。因此,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是医院经营管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基础。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辅助

医院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病人医疗需求、次均医疗费用、医药比重、门诊量、病床使用率、药品差价率等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进而得出相应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理论,对医院的资金使用、收入支出等环节进行干预控制,对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等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得出相关财务信息。所得出的统计和会计信息为科学制定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管理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预警、为医院管理的各项进程进行干预控制、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进行监控评价。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只有做到互相协调、相互利用、和谐统一,医院管理者对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依据

医院管理体系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部门职能众横交错的复杂工程,涉及医生、护士、行政、导诊、收费、管理等多方人力;涉及仪器、设备、药品、物资、器械等多种资源;涉及医技、住院、门诊、管理、服务等多个部门;涉及筹集、投资、运营、分配等多项资金配置过程。通过合理充分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地对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提升医院资源的配置能力。

(四)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的成本负担相当繁重,不仅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内部繁重的人员成本、运行成本、基建成本、设备成本等等无不沉重地拖拽着医院这架马车的前进速度。进而医院如何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和会计分析数据,对成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加工,对成本运行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统计和会计和諧统一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重视,着力支持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

在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真正重视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必要的制度与行动支持,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制度,支持统计和会计职能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成果,让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化,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长足发展。

(二)学习培训,提高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结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和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财务、病案等职能部门学习相关的医院会计和统计的理论知识,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去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职业情操高尚、业务能力强硬、工作经验丰富的统计和会计人才队伍,注重发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

医院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推动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做好医院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较为齐全有效的统计分析模型和功能,定能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对于统计与会计工作的融合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还能满足政府部门对医疗数据的需求。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选择较为成熟的医院通用软件系统,同时,各职能科室、各职能部门需要共同创建和完善基础单据的录入和更新,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的耗材领用,收入分类、住院费用情况、医技工作量、病人收费项目等数据的变动和维护,只有保证了这些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接下来的开发利用网络数据资源才会有意义。逐步建成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化多媒体医学影像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收入核算分类系统等数据系统,实现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更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满足医院管理的各种数据需求,促进医院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担当责任,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在当前医疗管理体系普遍重视会计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下,会计、统计部门必须充分抓住当前的契机,打铁自身硬,充分展现出专业优势,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确保有所作为、有为有位。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的加工对比能力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能力,对战略前景建言献策,对计划方案测算论证,对成本控制精细把控,对收入费用对比分析,对运行目标监控调整,对经营成果监督检验。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医院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核算体系,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预测预警、分析控制、建言献策、预防监控等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着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8).

[2]方学功.医院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经济研究,2004(6):55.

[3]周艳.医院会计核算对于统计学的运用分析[J].财经界,2014(21).

[4]陈慷.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1期.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4

浅谈建筑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的统一

本文提出建筑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核算是建筑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三个组成部分,并指出三种核算的.统一,是目前建筑企业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 者:张力平作者单位:辽宁省建设集团,辽宁沈阳 110014刊 名:辽宁建材英文刊名:LIAO NING BUILDING MATERIALS年,卷(期):“”(3)分类号:F402.4关键词: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业务核算 统一 重要意义

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篇5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经常听到人们把公司实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的部门称作财务部、会计科、财会科、计财处等等。行业内的人士可能比较清楚,不管公司的部门名称如何起,但赋于以上部门的职能基本都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但实质上,财务管理与会计分属不同的学科,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当然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财务管理是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是处理、平衡各种财务关系的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是资金的管理,包括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各种利益的分配等。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预测、计划、决策等管理活动,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合理有效地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公司创造最大收益。财务管理主要是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

会计核算是依据国家会计制度和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采用制单、记帐、编制报表等专门的方法,核算公司的经济业务,记录经济活动的过程,监督财经法规,管理制度的执行,为财务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出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最终达到通过财务管理,整合单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事后核算,重在“算”。

会计核算是全面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全面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会计核算要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现状进行设计,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要为财务管理而核算,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是在及时、可靠、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计划、决策。二者之间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会计核算是执行国家会计制度的过程,也是执行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的过程。会计核算是生产会计信息的工具,财务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加工利用。会计的核算过程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核算和监督,编制帐簿,产生会计报表。财务管理是在这些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济状况、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分析,掌握企业的整体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6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之比较

财政部209月25日,以“财会[2003]27号”文的`形式下发了<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要求1月1日起在已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施工企业执行.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时,不再执行1992年印发的<施工企业会计制度>.通过学习笔者认为,该办法与<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有两个不同、两个优点及两点质疑,分述如下:

作 者:唐飚  作者单位:新疆北新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刊 名: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PETROLEUM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XINJIANG 年,卷(期):2003 7(2) 分类号:F2 关键词: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关系,协调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对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在现实中, 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者和统计工作者之间依然处于独立的状态。会计工作者完全不懂统计核算的内容, 统计工作者对会计核算内容一窍不通, 这些就会各自的资料得不到共享, 从而使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应有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从而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核算效率, 给国有企业管理者造成许多不便。本文将对该情况进行分析, 继而提出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方法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二、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1. 会计核算方法在统计领域中的应用

许多国有企业统计工作中的许多统计指标需要从会计核算的资料中获得, 例如价值量指标等。随着我国对经济核算体系的不断推广, 许多会计核算的方法也应用到统计核算中, 例如: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这些会计核算方法也进一步的完善了统计核算的方法, 促进了统计核算工作的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 尤其是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不断深入, 统计核算也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统计核算方法也要随之改进, 例如:传统GDP的统计核算方法就要进行修正, 而向绿色GDP靠拢。所以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也要进行改变, 绿色会计的概念也就由此而生。

2. 统计核算方法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

会计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统计核算方法中基础知识, 例如数量分析、数量计算等, 会计核算中的静态三要素在统计学中指的就是时点指标, 会计核算中的动态三要素在统计学中指的是时期指标。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也都是统计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这两种指标的数值计算特点也为会计中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其次,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预测及决策分析中都广泛运用到了统计核算的方法, 例如:成本预测与销售预测中的分析预测模型、整体预测的概率预算、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概率决策等统计学指标。这些统计学指标的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实用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对国有企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要求也随之提高, 这些信息也需要更多的统计核算方法来对相应的会计核算事项进行处理, 从而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核算效率。

3. 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

在国有企业中,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般隶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之中, 并且都具有自己独立的部门。会计一般设立在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 统计设立在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两者都是以反映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为主。会计从价值方面来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反映。统计则从生产角度方面来对企业的成产成果进行记录。从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方面要满足外部市场的要求, 例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合理要求, 另一方面要满足国有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 完成企业下达的要求以及目标。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潜在的投资者等一些社会不特定主体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及统计信息的重视程度一定会越来越高。

三、建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体系的必要性

1. 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存在不足之处

国有企业中的统计调查方法大多以全面调查为主, 对于统计数据的上报则采用统计报表的方式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国有企业信息量的增大, 传统的数据上报方式及统计调查方法都已经不适合当今国有企业的调查任务, 对统计数据的正确性更加难以保证。企业各级的统计部门与统计任务的矛盾也慢慢的凸显出来。尽管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对这个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 但是对于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及准确性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政府的不同部门对统计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 这样就容易造成统计用户在进行统计时范围不清, 每个部门得到的各种统计信息无法进行共享, 容易造成企业项目的重复调查, 极大的浪费相关的人力物力。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要摆脱单一行业的经营目标模式, 并且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要求, 来组建起具有跨国性质的大型国有企业, 还要求企业要从事多种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 来降低单一行业投资的风险性。但是这些大企业的建立, 很容易造成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之间不对称的矛盾, 国有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共享平台, 导致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共享, 这样也大大降低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各个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信息都处于封闭的状态, 总公司也只能依靠子公司每个月的会计报表、统计报表来对每个子公司的成产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子公司的会计人员及统计人员一直在忙于制作各种报表, 这样一方面增加了员工工作量、另一方面给子公司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子公司出现会计核算或者同级核算问题, 总公司也不能直接的了解问题, 耽误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很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亏损。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优点

虽然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上有不同之处, 但是两者的基础数据来源是一样的。如果可以将这些数据共同利用起来, 一方面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综合利用, 所以实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会计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实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 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企业若想实现经营的科学化就必须强调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传统的统计信息缺乏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收支情况的反映, 传统的会计信息也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效益的变化趋势表现不足。所以实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满足国有企业对经济核算的管理。

(2) 国有企业实行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可以给会计人员及统计人员省去重复计算的时间, 提高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效率, 从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 财务标准化,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经济性、时效性。

(3) 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因为国民经济核算需要采用统计核算方法来进行宏观会计核算。一方面由于统计核算所需要的资料都来源于微观会计核算的相关资料。另一方面, 国民经济核算所应用相关方法都涉及到微观会计的内容。

四、建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思路

1. 各地政府要给予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政策上的支持, 从政策方针、管理体制上加以规范, 为国有企业建立会计核算及统计核算打好坚实的基础。

2. 制定统一报表制度

各地国有企业要将各级部门的报表规定成统一格式, 这样一方面报表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各项指标,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可以使管理者更加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及时地解决企业面临的经济核算问题。

3. 先进技术做后盾

二十一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 国有企业若想取得良好的发展, 离不开网络的使用。国有企业要对其统计人员及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 使这些人员都具备较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就会使统计人员及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具有高效率, 单位时间内可能进行更多的核算任务。另外, 国有企业还可以邀请大型软件开发商来为其制造专门的会计软件、统计软件, 最好是能将这两种软件综合起来运用, 这样就会在技术上支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

五、结论

综上所述, 国有企业一样要认识到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重要性, 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一方面要完善企业的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要抓紧培养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技术人才, 只有这样, 国有企业的经济核算才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有企业才可以为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金国潮.试述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 12:15-17.

[2]张璟霖, 汪浩, 江凯.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 (12) :65-67.

[3]陈慷.新形势下构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经济 (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 2008, (01) :32-35.

[4]李羽, 王丽霞.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2) :165-166.

[5]张丽宏,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与协调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6) :21-22.

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事业会计;合并核算仅仅几年来,我国的建设性单位中会计制度中,其主要的条例和系统都是相互独立的,主要隶属于企业审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在这样的系统中,不仅能够独自将企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进行如实的反映,还能够极大程度的控制投资效益的增加,以及能够进一步的推动资金的快速发展。尽管如此,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趋势也在逐渐的有所改变,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需求,渐渐地呈现出较大的矛盾,因此需要根据现今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找到适当的解决办法,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全面的完善。

一、 现如今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

(一) 会计审核核算制度不够完善。对于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预算来说,主要包括基建预算和经费预算,这两种预算方式是单独工作运行的,尤为重要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和基建会计两者的立账依据,主要依靠的是两者间的快只审查制度不同,由于其中的审查制度不够完善,就会导致两者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这样的矛盾日渐提高,就会导致主要的工作无法能够顺利的发展;再有,对于基建会计工作中,主要采用的结算方式里有一定的重复和脱节的现象,进而能够使这两种会计制度都无法将事业单位中真实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体现,就导致基建会计工作和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存在较大的影响。一旦两者中的矛盾不断深化,就会导致两者间的制度分工不够明确,使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顺利开展运行。因此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需要完善两者间的制度,能够进一步的帮助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工作顺利开展。

(二) 单独建账漏洞暴露财务风险。由于现如今的事业单位是采用单独建账的方式进行工作,因此大多数时候,面对同样的单位,其中的收益、支出等按照不同的两种方式进行决算,将其分别记录在两种不同的账本之中。正因为这样的现象出现,就会对某一些事业单位来说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就能够在单位进行建账的过程中将账目上的数据进行造假,将事业单位中真实的账务情况进行隐藏,导致某一些事业单位的某个部门存在可乘之机,乘机将事业单位的基建资金进行挪动和转移,进而就会产生贪污等现象,这样的现象进而能够增加死账和发生并且能够阻碍正常的进账,为事业单位的基建工作造成较大的困扰。

(三) 减弱资产管理和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现如今的各种现实条件的各种限制,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要不断的对企业项目进行实时的控制与跟进,并且在建设项目完成后也不能够及时的对财务部门提交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这样的现象就会导致其不能够列出支出的所有费用,也没有将固定资产进行转增,最终能够导致事业单位的基建投资在支出方面经常处于挂账的状态,导致单位的实际资产经常超过账面的资产。对此有一部分的基建项目在竣工以后由于缺少主要的验收程序和在查收后没能够及时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转移给负责的相关财务部门,就会导致在会计监督的过程中,其管理模式也逐渐有所改变,进而使账目的数据不对调、资产的总数较为模糊、贪污腐败等现象层出不穷。

(四) 分开决算和会计制度存在矛盾。自从我国对经济不断地重视以来,现如今逐步实行一系列的全面改革计划,其中主要就包括关于政府间的相互采购和预算部门、分支等现象。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能够使我国的财政收支统一的决算和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大多数的银行主要将资金借贷给基建项目的建设,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国家进行实际的考核,之中的将资金进行支付,这样的状况能够直接导致财务监管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就会产生资金动向过于随意。由于现在的会计制度主要是由两种方式进行记账,因此在记账的过程中就能够存在有人刻意为之的虚假账目,进而形成不够真实的虚假报表。但是现在大多数银行都是以上市公司为主,其中就主要需要完善、健全、真实的合并报表,这样才能够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了解,通过真实的了解上市公司的资产情况,才能够给予相对的贷款。

二、 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工作建议

(一) 明确会计主要因素,统一健全两种会计制度。针对于目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要素是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因素,然而其中资产、负债等都是我国衡量会计的主要条件。为了能够保障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间的工作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需要将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要逐渐形成相互的对接模式,并且能够使两者进一步的进行合并,其中主要执行的依据就是通过会计的基本运算公式,资产的主要形成条件是将负债个净资产进行整合,进而能够极大限度的帮助两者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二)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新设置。为了能够有效的缓解和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就需要对两者进行全面的合并,在合并之后需要事业单位为两者会计工作提供合理的设置。首先要将正在建设的工程和已经预付的工程增加进事业单位中的会计资产类别中,再将主要涉及的会计项目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细化,比如讲应该实付的工程款项添加进负债的会计项目中,而且要能够将建设的合同和其中正在建设的项目工程需要的待付款项目进行精准的计算,将主要涉及的项目进行核对;其次将正在建设的项目基本支出和基本的建设需要的款项进行整理,分别将两者添加进入支出和收入的两种类别中,这样能够保障两者间的工作能够有效合理的继续开展。

(三) 将基建工作预算列入整体预算中,减少基建挂账。随着现如今我国对财政预算工作不断的改革,主要将财务会计的预算体制和系统进行完善,根据国家的要求,政府现如今逐渐实施收支分类的项目,通过对财政预算进行进一步的统一化管理模式,将其中涵盖的预算进行全面编制和执行,将主要的预计会计核算等环节也逐渐进行完善与改革。随着2012年我国颁布的全新财政规划政策中,规定部分的行业要根据现如今自身成本核算和实际绩效管理的需求,可以在自身的行业中对财务管理制度引用人权责发生制,并且在这样的政策提出后,又不断增设关于建设工程的内容要逐渐的全面推动宏观上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性,以此全面的推动基建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两者的共同发展,将两者的工作能够发挥到极致。

(四) 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由于当前我国的核算体系不够完善,经常会导致基建预算或者正常的经费运算产生严重的问题,为了能够全面的提高财务会计工作,就需要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通过两者间的关系能够得知两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形式,但是通过将两种模式进行合并,就能够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顺利的运行。由于两者在账目的建立上是根据不同的会计制度进行制定的,因此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会计工作,就需要对两者的工作体系和制度进行完善和合并,这样能够通过统一的制度进行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能够全面的提高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预算工作。由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查账目是根据不同的制度进行实施,就需要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顺利运行,需要帮助两者制度进行合并与完善,才能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体系更加完善,进而能够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能加细致化,使其能够顺利的开展与运行,帮助事业单位经济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对事业单位中基建会计工作和事业会计工作合并核算相关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相对的几种意见。总体来说,为了能够全面的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就需要采用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工作和事业会计工作的合并核算的方式,通过两者合并核算的模式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财政审核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通过这两种方式能够全面的帮助我国的会计工作得到全面的发展,进而能够得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寇丽梅.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2]鲁迪.高校实施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研究[D].安徽大学,2015.

[3]向廷平.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基建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13(07).

[4]盛彩红.高校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4).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9

《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技巧》学习心得:

这学期选修了“名师讲座”这门课,感受颇深!让我了解了平时接触不多的自然科学类知识,更弥补了我在自然科学类这一领域的空白。《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技巧》使我懂得了很多之前不曾了解的知识,里面讲到的都是跟工作上息息相关的要点,我就挑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谈谈自己的心得。即如何从利润表看企业会计核算与税收的关系,在会计实际操作时,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时常存在差异。其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目的不同。企业会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为了达到财务会计的目的,即尽量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它是根据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来确定利润总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实现税收的目的,即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确定企 业应缴纳所得税,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显然,税前会计利润的计算严格地受财务会计报告所采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的限制,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则受国家税法的约束。两者产生的差异一般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类。前者是某些项目在一种计算中适宜于包括在内,但在另一种计算中却要求除外。例如,某些捐赠支出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允许扣除,但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则可以扣除。且这种差异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因此称为永久性差异。后者是某些项目在计算确定某种金额时,包括在不同时期的计算之中。例如,会计政策规定,当产品或劳务已经提供,且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即可将其收入计入会计收益,但税法

则可能准许在收回现金后才计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和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的这些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最终是一致的,但是计入的时期却不一致。这种发生于本期,但能够在以后的一个会计期间或若干个会计期间转回的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最后老师讲到收入造假和会计核算与税收的关系时举例说到刘晓庆逃税事件,非常值得大家引以为鉴......因此,我们更加要好学学习,在业余时间多补充现在所不足的学科知识。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差异

1、概述

1.1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是相对企业单位而言的,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属于国家的分支机构。

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计量、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比如医院预算,它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类,其中,收入预算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管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1.2企业单位会计。企业单位是一种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可以分为国企和私企,本文主要讨论私企。企业会计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其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计量、记录、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的运营、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企业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企业会计的具体内容是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的,是一种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2、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区别

2.1核算基础不同。会计的核算基础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实际收到或实际支出为核算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应收应付为核算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它并关注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它的实质是一种服务社会的国家公益组织,因此不承担自负盈亏的风险,所以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核算基础。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会计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会计上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企业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就决定了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因为这种核算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能更好的做出经营决策。

2.2会计要素构成不同。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五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净资产;企业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是六个,分别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其实,两者在资产和负债科目的核算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以下几方面:

(1)收入方面: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相关服务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来源的渠道有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又可以分为差额拨款单位和全额拨款单位。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合法收入,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主要目的是创造企业利润。

(2)费用方面:事业单位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会导致本期净资产的减少。其目的是耗费。企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费用,是一种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的是为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企业新资产。

(3)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方面: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与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一组相对概念。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净资产是指该事业单位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科教项目结转、本期结余和未弥补亏损。产权单一是其最大的特点。比如医院净资产,它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和完成医、教、研各项任务的物质基础,是形成医院资产的基本来源,而不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所有者权益那样,是属于企业股东所有。企业会计中的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者对企业投资的一种所有权,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4)利润方面:在事业单位会计中是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的,这就体现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福利性。因此,利润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所独有的。企业会计中的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准确核算企业利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费是否正确,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2.3会计核算内容不同。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在实际的账务处理方面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1)财政补助收入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一般设置两个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根据支付方式的不同,账务处理也有所不同。下面以购买固定资产为例,进行说明。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

例:2013年12月5日,某医院财务部门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支付购买麻醉机20台,价值200万元。该设备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并投入使用。(单位:万元)

借: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医疗卫生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同上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0

贷:财政补助收入—项目支出补助—医疗卫生2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200

贷:待冲基金—待冲财政基金200

而对于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企业自有的资金,因此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贷方科目一般是:银行存款。

(2)专用基金核算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规定设置、提取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住房基金等。专用基金一般不直接参加事业单位的相关服务活动,其运动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比如医院,专用基金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和其他专用基金。而这种专用基金在企业会计中是没有的。

3、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一些思考

事业单位和企业两者之间由于性质的不同,导致两者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事业单位应该走向社会化、企业化,将竞争机制引入事业单位,能否缩小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之间的差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3.1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理论指导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核算遵循的会计质量要求、报表要素确认和计量原则在大体上基本一致,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对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核算上的规定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因此,建立一套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均起作用的会计理论概念或框架,并对极少数特殊问题进行专门规定或概述,是完全可行的。

3.2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管理模式趋同。由于事业单位和企业的性质不同,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这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在我国也存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两套会计指导体系,但是我国于2011年开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事业单位社会化、企业化,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模式逐渐趋向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的差异会逐渐减小。(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6

[2]常晨.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异同比较与趋势分析[J].财经论坛,2010,8

上一篇:人教版一年下册美术教学设计下一篇:公积金贷款个人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