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分析论文(精选8篇)
1.1规范化。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会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扩大核算的范围。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必须要制定规范化的核算流程,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区域内的同一个行业,也要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来制定相关的规范,这样按照具体的核算要求就可以使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规范,工作效率也会逐渐提升。1.2信息化。现如今企业的各项活动需要围绕信息化开展,现代化的会计核算在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上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会计工作部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逐渐进行信息化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专业的会计核算软件和系统处理相关数据,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会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便捷。1.3管理化。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各种活动都要围绕管理活动进行。对此,会计改革就必须从具体行动上进行改进,会计核算的相应部门要根据企业的相应数据和信息进行会计的制表和整理,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建议,可以说,现代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逐渐朝着管理化的趋势发展。1.4法制化。为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要有专门的会计法规来支持,这样会计核算才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我国企业的管理也就会更加规范化和秩序化。会计核算在核算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1.5国际化。国际化就是指在会计核算时,还要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情况和经济形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将会计核算与国际化的会计管理结合在一起,才能促使企业更好的与国际接轨。
2当前我国会计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果无法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就会给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和制约。尤其是在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中,不仅仅要充分的落实相关的与会计核算有关的活动,还要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提出高效的参考意见,尤其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完全的掌握相关会计知识,才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企业必须要重视会计团队的组建工作,尤其是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会计管理人员。要选拔出优秀的会计管理人员,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必须要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根据相关的会计数据对企业进行分析,会计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正确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必须要充分的实现会计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才可以使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3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必然性
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的统计,并进行数据汇总,因此可以说会计活动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而会计管理活动也是会计的结果统计。从内容和环节上来看,两者也有着一致性,那就是对现有企业的科技发展都极为重视,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财务管理,而且专业的会计软件也被企业广泛使用,会计电算化已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有很好的普及,会计核算制度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对于会计的管理也是极为便利的,在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的同时,会计管理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从本质上来看,会计核算是会计管理的基础,如果没有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那么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做好。其中财务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会计管理,而且现在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有财务分析和财务预算,财务系统在经过分析后就可以得到具体的核算结果,这些核算的结果都可以当做会计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的管理者需要根据会计核算的数据进行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制定,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会计核算工作正在进一步的进行深化。会计主要是通过审核、审计、计划和分析来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经营的基本资料,通过这四个阶段,可以使整个内容变得科学又合理。以上的这些都完全的说明了会计核算在会计管理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提升了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
4结束语
如上所述,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主导下,市场形势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企业会计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改变调整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当前会计核算已经朝着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化、法制化和国际化发展,会计管理也变得更加符合发展要求。在此情况下,将两者融合到一起,实现一体化发展,无疑会对企业会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带来极大好处,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交易成本至今在定义上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各位学者的解释与分析都合乎其理但却没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本文作者在对交易成本理论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交易成本的定义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上的交易成本单指市场交易中发生的交易成本, 即科斯与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定义;广义上的交易成本可以泛指所有不直接发生于物质生产过程之中的费用, 它包括市场交易中发生的费用, 亦包括企业中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时引起的与物质生产不相关的费用, 甚至可以包括人类交往活动发生的费用。
本文在使用交易成本论证时采用广义的定义, 即交易成本可泛指除物质生产过程以外的费用 (张五常) , 它既包括企业外部交易成本又包括企业内部成本。企业内部成本属于管理型成本, 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系统结构在运行时产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 企业外部成本主要包括企业与外部交易时发生的与物质生产无关的费用。
二、会统一体化模型的构建
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独立并行是中国国民经济特有的现象, 这种现象与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 自上世纪90年代, 会计界与统计界就开始了关于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的研究, 但成果总是不尽人意, 本文作者总结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研究者只注重会统的一体化, 忽略了二者层面的问题, 试图把微观为主的会计与宏观为主的统计机械地的整合在一起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研究者受到传统会统理论的束缚, 且不借用第三方技术进行研究。本文试图从微观企业的角度来探析会统一体化的可能, 并构建了会计与统计信息集成系统模型 (简称ASIIS模型, 如图1所示) 。
三、ASIIS模型经济分析
(一) 经济分析计量方法的选择
本文利用“比较分析法”来计量涉及到的交易成本, 所谓比较分析法即不明确计算每个制度方案所影响的具体的交易成本, 而是比较每个制度方案的交易成本与其他制度方案交易成本的大小, 交易成本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例如, 假设用D1、D2来表示两个可供选择的制度方案, D*表示被选中的制度方案, P1和P2分别是D1和D2对应的交易成本, 则有
若P1
若P1>P2, 则D*=D2
(二) ASIIS模型经济分析中涉及的交易成本
传统的会计核算系统与统计核算系统的运行会产生交易成本, 本文构建的会计与统计核算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同样也会产生交易成本, 所以要分析ASIIS模型是否可行, 只要分析ASIIS模型运行产生的交易成本是否小于传统核算系统产生的交易成本即可。企业核算系统所涉及的交易成本主要有: (1) 劳务成本, (2) 时间耗费成本, (3) 技术成本, (4) 信息安全成本, (5) 信息质量保障成本, (6) 其他交易成本。
(三) ASIIS经济分析建模
1.模型的选择
本文拟采用层次分析方法 (AHP) 对企业是否实行ASIIS模型进行决策分析。
2.模型的建立
ASIIS可行性分析模型建立步骤如下。
(1) 建立模型层次结构
本文把企业核算系统涉及的交易成本分别用字母表示, 如表1所示。
另外规定执行方案1为ASIIS模型的实施;执行方案2为传统会计与统计核算系统。
(2) 准则层量化处理
准则层的量化处理即为各交易成本指标的量化处理, 在企业核算系统的交易成本体系中, 很多交易成本要么难以量化, 要么即使能够量化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所以本文对涉及到的交易成本指标做一模糊判断, 然后赋予一定的数值, 从而达到交易成本量化的目的。各交易成本可按照表2的赋值进行量化处理。
其中, 方案1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1 (i=1, 2, 3, 4, 5, 6) ;方案2对各交易成本的影响记为xi2 (i=1, 2, 3, 4, 5, 6) 。
然后, 由公式得到无量纲化矩阵Y= (yij) m×n。
(3) 构建判断矩阵P并赋值
构建判断矩阵之前首先要建立指标重要性标度表 (见表3) , 然后根据专家判定构建判断矩阵P。
(4) 求矩阵P的权重向量W
此步骤由Matlab软件完成。
(5) 最优方案的选择
令R=W×Y, 其中W= (w1, w2, w3, w4, w5, w6) 为6个交易成本指标的权重向量, Y= (yij) m×n为方案1与方案2的交易成本指标无量纲化数据矩阵。则有R= (r1, r2) , 若r1
(四) ASIIS经济分析模型实施
1.数据取得
本文拟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进行专家判断, 经专家判定后本文作者通过整理获得:
(1) 方案1和2分别对交易成本Ci (i=1, 2, 3, 4, 5, 6) 的影响程度Yi1和Yi2, 步骤如下。
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获得如下信息 (见表4) 。
(2) 判断矩阵P, 由调查结果加权平均可直接获得, 见表5。
2.最优方案选择
由Matla软件可求得判断矩阵P的权重向量
由得C.R.=0<0.1, 所以符合一致性检验。所以, 有R1=yi1×w=0.4125;R2=yi2×w=0.9035。
因为R1
摘要: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独立并行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有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是企业经济信息得不到共享, 而且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 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势在必行, 本文试图从交易成本角度对会统一体化进行经济分析, 以论证其可行性。
关键词:交易成本,会统一体化,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五常.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建立统计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必要性,以及在统计和会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以便于更好地分析统计与会计一体化核算体系。
关键词 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一体化 核算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使得统计和会计的联系更为紧密。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统计和会计互惠互利,互相借鉴,如今在统计方面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会计的方法,而在会计的工作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了统计的方法。要具备数据共享和现代化技术为基础,才能够实现统计和会计一体化核算体系的构建。为了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目前,统计和会计一体化核算的作用和影响已经开始应用,此外,为了更好的推进统计和会计一体化核算体系形成,也需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构建统计和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是采用统计核算或者会计核算中的一种方法,那么计算的次数较多,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但如果将两者想结合,那么则会极大程度提高核算的工作效率,从而标准且规范的收集经济信息,加快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使得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更加快捷方便,能够较好的满足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从而有效提高经济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
市场经济伴随着建立企业制度,从原本的计划经济发展到了当前的市场经济,从而完善了会计与统计核算的一体化。为了科学化管理决策,扩大发展规模,这就需要大量的综合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但是信息必须要确保准确、及时和完整。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对来说,会计核算比较重视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但是却缺少变化趋势以及产出投入的效益。而统计核算则重视信息的概括性和及时性,但是却缺少金融贸易、投资和收支情况的信息。因此,为了满足管理经营方面的具体需要,就必须要有机结合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也就是说要将会计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相互结合,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体化核算。
核算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对统计和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其主要作用是表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在生产不同环节的产生和运行结果。对宏观的会计利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核算,这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任务,如果我们从核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其所采用的是会计的微观方法,主要包括复式记账法和账户体系。如果从资料来源的角度来看,统计核算所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会计的微观核算资料。
二、构建统计和会计一体化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由于长期以来,会计和统计相互独立,所以要建立会计和统计一体化的核算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从技术保证、法规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为构建会计和统计核算一体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首先,为了保证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功能能够顺利的进行,应该给予一定的技术保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传统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摆脱了进行重复工作的状态,大幅度降低了工作负荷,并且有效提高了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效率。随着会计的不断进步,在会计的核算软件当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统计核算的分析功能,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使得利用系统当中的会计数据从而生成统计表已经不再是梦想。
其次,对于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工作在法规政策上应该给予大力支持。统计核算可以推广运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新会计准则,以积极的态度结合核算体系的实际需求,相应的出台一些措施,统一规范核算制度、管理体制以及核算方法等,为统计和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
第三,满足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需求。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保障,那么想要实行统计和会计核算体系的一体化,无疑就是一场空谈。目前,对于会计帐户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内涵有相当一部分的统计人员都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因此,想要将调整出会计资料,使之成为可以直接使用的统计指标就需要面对一定的困难。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无法保留大量的信息资源,此外也浪费了统计部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由于有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统计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相关统计知识,这就造成了财务报表的分析往往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计算上,导致缺乏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我们云亭街道经济服务中心鼓励各企业的会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要通过学习考试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尽快培养出适合新形势的复合型人才。
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财务人员要能够提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同时还要提供决策参数、财务预测、收益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各方面的分析指标,这无疑对相关人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更有效、更系统的在财务分析报告中运用统计分析手段。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一方面各大院校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上进一步加强统计和会计教学的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相关的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现有统计和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度和力度,以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人才,以更好的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总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核算手段的普及,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统计知识,此外,统计的发展也离不开会计的支持,统计工作人员要想更好的利用会计信息分析财务指标,那么就必须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干胜道.所有者财务论.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01).
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首先执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体系与2001年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对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进行了重新规范。下面将对新、旧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新准则。
关键字: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方法; 新会计准则;旧会计准则;分析比较
一、新旧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规范范围的变化
旧投资准则规范范围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且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因为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新准则仅规范长期股权投资,将短期投资修改为交易性证券投资,长期债权投资修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均纳入《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未予规范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二、新旧准则下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一般地,根据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当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低于20%普通股,采用成本法;持有20%~50%普通股时,采用权益法核算。但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应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新准则规定,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规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但是,两种方法核算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新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于两种情况: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适用于:
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来核算。
可见,原准则对有控制权的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这是由于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核算对企业合并的结果并没有太大影响,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取消了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规定,改为采用成本法核算,只是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在权益法下,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该差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若相反,则该差额需调整股权投资成本,并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新准则要求在确定能否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应当考虑投资企业和其他方持有的被投资单位当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潜在的表决权因素,更加关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实际控制能力的大小,而不仅以投资份额的一定比例(20%或50%)作为划分标准。可以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及其适用范围是新会计准则最主要的变化。
三、新旧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
原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是指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或放弃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即以投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新准则对初始成本的确定为企业合并取得和非合并取得,分别作出了规定:(一)企业合并情况下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是否属于同一控制分别确认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时,(1)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2)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如换股合并)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例一:甲公司购买同一集团之下的乙公司100 %的股权。乙公司合并日账面价值资产2000万、负债1600万、净资产为400万。乙公司会计政策与甲公司一致。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投资人合并对价为甲公司股份每股面值1元410万股,投资时甲公司资本公积6万元,盈余公积4万元。
A、旧准则下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400 ——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0 贷:股本 410 B、新准则下甲司的会计处理为:(单位: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 400 资本公积 6 盈余公积 4 贷:股本 410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1)一次性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对于新旧会计准则下两种会计处理程序中的无形资产的金额的不同是因为《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在摊销时的会计分录不同导致的,在摊销无形资产时,在旧准则中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相关其他业务成本)贷:无形资产 在新准则中处理是:
借:管理费用(相关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摊销
由于在摊销时会计分录不同,所以在冲销时导致会计科目的金额不同。
(2)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计入企业合并成本;在合并合同或协议中对可能影响合并成本的未来事项作出约定,购买日如果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并且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购买方应将其计入合并成本。
3、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为:
(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确定。
三、新旧准则下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核算方法不同
企业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对获得的收益和损失的处理,理论上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方式。
(1)成本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旧准则的规定予以沿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是: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追加或收回投资时按照追加或收回投资时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应按照应享有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即清算股利,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2)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权益法应用在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主要特点是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损益不断调整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以反映投资方占有被投资方经营损益的份额。
①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
按照旧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直接根据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即以投资时被投资单位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 新会计准则规定:引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新会计准则不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相应地取消了有关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的规定。②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这一处理原则与旧准则相同。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因为按照股份公司有限责任的法律规定,投资方对自己投资责任只能以出资额为限。如因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导致投资企业需要承担额外义务的,按照或有事项准则的规定,对于符合确认条件的义务,应确认为当期损失。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借记“投资收益”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被投资单位以后实现净利润的,投资企业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由于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而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损失。特别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先看有无剩余股权投资差额,再分别进行处理;如有剩余借方股权投资差额,应先冲减,如仍有减值,再按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有贷方股权投资差额,应先冲减,再冲减“投资收益”,并且,计提的减值准备在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恢复时,可以转回。
新准则规定,企业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先冲减商誉,商誉减为零后,再作长期投资的减值。在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减值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分为两种情况:(1)按照本准则规定的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即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权益工具投资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其损益;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2)其他按照本准则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处理。即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计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五、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计量
在旧准则下,确认股权转让损益应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处理;成本法比较简单;权益法则应考虑股权投资差额的不同情况。
新准则规定,(1)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2)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不再确认股权投资差额而变得相当简单;新准则规定,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在新旧准则的处理中,成本法基本一致,而权益法新准则要简单得多。
结论: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投资》准则相比变动最大的地方在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以及在权益法下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和“合并价差”等科目并充分体现了资产购买的公允价值。新准则更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特别是进行财务管理的信息使用者。我们需要对新会计准则有更深入细致的探究,来提供更符合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信息,提供更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和风险方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2] [3] 王学锋; 新会计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思考 [J].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7.(2).邵天营.新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1).刘永泽 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 [J]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列教材;
徐倩
会电110
4会计核算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权责发生制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是一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会计的几率、添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不管是什么单位都不可以用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是资料来进行会计核算。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因为它不仅是为了报表而已,更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公司各个会计的资料以便了解公司经济的正确信息。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其从业人员,必须牢记会计准则,坚持原则处理今后面对的工作。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计部门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部门,对下要收集会计信息,对上要汇报会计信息,对内要相互配合整理会计信息,对外要与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在于各个部门各种人员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户口所在: 江门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培训认证: 未参加 身 高: 155 cm
诚信徽章: 未申请 体 重: 46 kg
人才测评: 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会计:会计,出纳员:
工作年限: 0 职 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000--1500 希望工作地区: 江门,东莞,佛山
工作经历
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07 ~ 2008-09
公司性质: 中外合资 所属行业:造纸/印刷
担任职位: 普工
工作描述: 工作要求团队配合精神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7
专 业 一: 会计与统计核算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09 2009-07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与统计核算 会计从业资格证 4407810196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粤语水平: 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取得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笔试合格书,具备一定的听,写,译的`能力。
2:能熟练应用Office2000、WPS2000自动化办公软件,拥有高级办公软件证。
一、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作用
1. 促进公立医院自身的发展
公立医院享受着政策的财政补助, 但是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位却是缺少依据的。成本核算是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 是综合评价公立医院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效益如何以及成本指标。公立医院应坚持社会效益为首位, 在此条件下增加收入节制支出, 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这符合公立医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目标。否则公立医院就会在医疗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被淹没, 谈不上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提高, 无法保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2. 提高公立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
公立医院的某些会计核算方法由于没有明确会计主体, 会计期间也不是很连续, 导致财务核算整体工作陷入困境。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权威性, 会计信息质量受到质疑。财务部门的工作比较被动, 不利于公立医院的发展。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能够延伸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 成本核算能够丰富财务数据, 从根本上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3. 提高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
成本核算不是会计核算的简单升级, 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改变和升级。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能够促使公立医院实现管理上的飞跃。成本核算有利于公立医院在管理的细节上实施控制, 有利于合理组合医疗流程, 控制医疗过程,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降低病患的医疗费用。
二、公立医院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的措施
1. 将会计目标管理与成本核算进行结合
根据会计目标管理的要求, 公立医院应实现目标成本会计。目标成本会计要求医院健全消耗指标, 制定价格表, 编制成本费用预算。公立医院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 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 查看是否有差异, 找到差异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实现预防性成本管理。
2. 健全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
公立医院应制定确保会计数据信息质量的规章制度, 明确划分规定工作人员的职责、管理方法, 以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罚等, 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 为其提供管理依据。公立医院还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 保护财务人员依法办公,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可靠。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形成社会监督下的公立医院。加强建设总会计师制度, 加大财务监管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素质, 保证医院能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赢得。
3. 建立内部网络平台
公立医院应大力推广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解放成本核算工作中遇到的计算问题。随着会计核算工作的日益完善, 会计电算化工作也日益成熟。医院每月都应对科室收入进行微调整, 使收入数据更加准确完整。对医院各科室的成本费用核算要按照各科室的直接收入进行核算。对各项支出和药品支出, 医院每月都要进行核对, 总结每月的收支情况。
4. 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
公立医院的发展是全体职工努力的结果, 在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改革中, 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 关乎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因此, 公立医院在推进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时, 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 以人为本, 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 保证医院的会计成员都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综合品质。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加强培训和教育会计人员,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 避免会计人员的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另外, 还要建立有效的奖罚制度, 奖励工作突出的, 惩罚工作消极的。
5. 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公立医院在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时, 应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 建立成本核算网络管理系统, 保证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有效衔接。医院财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设定和选择财务参数, 满足成本核算的需求。另外, 完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类财务数据信息的共享, 根据用户设定的成本核算步骤和方法, 自动生成成本信息,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健全和完善能够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地衔接, 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提升整体的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6. 加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能力
公立医院在实行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时, 要加强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能力。医院内部应科学划分, 将各科室部门按会计科目进行划分, 形成对应的财务科目关系, 比如收费部门可划分为门诊收费处和住院收费处等, 方便核算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医院成本也应有对应的分配标准, 按收入核算标准划分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 按成本核算标准将科室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对于超出预算的部分应按规定上报领导并进行处理。科学合理地划分会计科目有利于公立医院加强自身的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能力。
三、结语
公立医院实现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能够为公立医院带来很多益处, 有利于医院整体控制财务状况, 有效处理财务问题。在具体的进程中, 要建立以人为本的财务法规和监督体系, 结合成本核算与会计目标, 健全完善的财务核算管理系统, 从多个方面保证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要:尽管公立医院在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公立医院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 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是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在公立医院的实施,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公立医院,会计核算,成本核算,一体化
参考文献
[1]柴晓燕.医院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一体化发展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3) :198-199.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购买法权益结合法
2006年,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在全面考虑经济现状和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情况下,重新制定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企业合并准则”。该准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会计法规中相关“企业合并”的空白,对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做了完整的规范,从而更加系统的扩充和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涵。
“企业合并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核算。
1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与此同时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在上述概念中,同一方是指投资者参与合并前后均为实施最终控制的企业。相同的多方是指根据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约定,在表决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决策时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示相同意思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等。
控制是指一个企业可以从另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并能够参与决定该企业的财务、经营政策。“决策权”和“利益获取权”是控制权的标志,其实施途径是一个企业直接或间接拥有另一企业的表决权超过半数,或者虽然不足半数以上,但是可以通过拥有不足半数的表决权和准则规定的其他方式达到控制。此处的“其他方式”包括:通过其他投资被投资单位的企业,与其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表决权,其数目可达半数以上;根据企业或公司的相关制度,可以拥有被投资单位的财务、经营决策的决定权;拥有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多数成员的任免权;拥有被投资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时间决定的多数表决权。与此同时,判断“控制”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控制不是暂时性的,其时间通常在一年以上(含一年)
2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合并成本的初始计量不同
2.1 计价基础不同
企业合并是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方取得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是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原账面价值;而非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成本的计价基础为购买日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支付的资产、承担的负债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等。
2.2 商誉处理不同
购买法下,当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小于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时,其差值被认定为商誉;若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份额大于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时,对被购买方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后,其差值被认定为当期损益。而权益结合法下,不形成商誉,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与取得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进而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商誉在购买法下要求确认,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而在权益结合法下不要求确认合并商誉,与此同时也不需要计提商誉的减值准备。合并准则取消了摊销商誉,与国际准则实现了接轨。
2.3 合并费用处理不同
由于合并方式不同,在处理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直接间接费用时也存在差异。
企业合并为同一控制下时,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审计费、评估费、法律服务费等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合并方发生的其他费用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所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组成有关债务的入账价值部分;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手续费、佣金等,抵减其溢价收入,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
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时,进行企业合并时购买方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计入合并成本。与资产价值确认直接相关的会计师、律师、评估师等中介费用分配计入相应资产价值中;与发行债券或承担债务有关的手续费、佣金等,计入所发行债券或承担债务的初始计量金额;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费用,抵减溢价收入,不足以冲减的部分,冲减留存收益。
3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报表列示不同
企业合并方在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时均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合并日以及合并当期期末,但两者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的列示方面有所不同。
3.1 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比较
购买法下,合并方按照公允价值对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和或有负债重新计量,合并财务报表上必须反映净资产的净价值变动和商誉。而权益结合法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保持计量基础不变,仍然使用合并各方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不反映价值变动也不确认商誉。从而被合并方的资产质量较好时,或是物价上涨时,购买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价值往往大于权益结合法所报告的净资产价值。
从合并财务报表的方面来看,购买法下企业并购的支付采取现金方式或者放弃非现金资产方式、采用发行债券或者权益性证券方式,除未分配利润除外,合并方的股东权益与合并财务报表上的股东权益是一致的,合并时被合并方已存在的未分配利润予以抵消,不可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方在确认股权投资时,不按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账面金额来确认股本和资本公积,而按换出的股面值和股票溢价收入来确认,与此同时,合并之前被合并方已存在的未分配利润可全额计入合并财务报表。
3.2 合并利润表的比较
企业合并在同一控制下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权益结合法,合并利润表反映了整个会计期间年初到年末的所有损益,包含了各方所有来自于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为了防止企业合并时操纵利润,该准则要求在编制此表时,合并日以前被合并方实现的净利润在该表中单一列示。而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核算时,合并利润表以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取得的各项公允价值(可辨认的资产、负债)为基础,将被购买方的所有相关收入、费用和利润(从购买日到报告期末)纳入该表,所以其损益仅反映购买日至报告期末。
3.3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比较
权益结合法下,合并现金流量表包括合并各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现金流量;而购买法下,合并现金流量表仅包括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与该方法下的企业合并利润表相同,其数据只能反映被购买方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相关期间,而无法反映整个会计期间。
下表分析了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报表列示方面的不同。
4 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是否调整被并企业会计记录
购买法下,被并企业合并以前年度的会计报表是不需要合并企业追溯调整的;权益结合法下,当参与合并企业的会计政策不一致时,被并企业合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是需要追溯重编的。
下表分析了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计价、商誉的确认、合并费用的处理、被并购企业留存收益的处理、被并购企业合并当年损益的处理、是否调整被并企业会计记录方面的不同。
5 企业合并的披露的比较
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披露比较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蔡江东.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及其潜在影响浅析.会计师2009(06)32-34.
[2]张国明.浅析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54-54.
[3]孙巍浩.浅析企业合并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中国商贸2010(26)52-53.
[4]刘正楼.关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处理的探讨.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9)77-78.
[5]刘艳琨.不同方式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及其比较分析.财会月刊2010(11)49-50.
[6]葛莉莉.企业合并中商誉的初始确认问题研究.会计师2010(01)15-16.
作者简介:王蓓,(1981-),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及税法。
【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会计与统计核算论文09-23
会计核算规程09-18
excel会计核算流程06-18
会计成本核算实习报告06-14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06-24
房地产公司会计核算07-07
会计核算实训案例09-16
核算会计竞聘演讲稿09-16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方法10-06
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