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期末论文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共8篇)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 篇1

一、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按照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会计,另一类是非企业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

(一)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预算会计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各级政府及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为会计主体,以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收支活动及结果为客体或对象。预算会计主要特点:

①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

②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③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④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

(二)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企业会计的主要特点:

①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②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

③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商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企业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企业运用这些经济资源,使其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则是要对这些会计要素在商品流转中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运用会计的方法加以反映和监督。

二、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两者的联系:

(1)制订的目的和依据相同。两者都是在第一条中明确这个问题,制定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会计准则的。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套会计准则在这一点上都作了四个方面的规定,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3)采用的记账方法相同。都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4)记账使用的文字相同。都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二)两者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2)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3)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4)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上海大田阀门管道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5)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6)会计客体即其核算对象不同

会计行为的客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客体实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虽然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活动都是围绕资金的运动而进行的,但是由于各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的经济活动和所应达到的目标不一样,因而价值运动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从事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资金运动。(7)会计核算的原则不同

预算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配比原则、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专款专用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原则一共有十二条:客观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8)核算过程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而且每一过程都涉及收付两个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没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9)核算目的不同

预算会计投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具有宏观性和间接性;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性和微观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核算,使企业以最少的资金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在于营利。(10)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我了解到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同根溯源但又千差万别。按我个人的理解

重视各种盈利

企业会计是“利”预算会计是“益”。一个国家光关注企业会计那么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社会的经济的进步。

又从何而来“益”呢所以说企业会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只重视“益”即带给人民的收益那么没有营利的保证计和预算会计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前我一直认为会计就是指企业会计系

经过学习

我了解到

原来会计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可以分为两个体

都从属于会计这个大科及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也就是说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是平级的两个项目目。作为企业会计它反映和监督社会在生产过程属于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各类企业经营资金的活动。这类企业的主要特征是以营利为目的。也就是我上面所说的“利”他们基本上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通过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各种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此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然而预算会计它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预算资金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资金活动。政府、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他们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

而是通过各种专业业务活动

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

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会计体系主要包括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预算会计主要包括三大类

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等。

我想是不会陌生的财预算会计核算的资金大多都是来自于企业会计所提供。何谓财政、何谓行政、何为事业政顾名思义简单来说即和“钱”打交道的机构

财政机关的主要任务时将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国民收入以税收、上缴利润和其他缴款方式集中起来形成政府的财政资金。财政会计就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行政按字面意思理解机构

即为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使政治权利的机构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和政党组织。行政单位会计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进行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单位一般以生产精神产品和提供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指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上述非物质生产部门虽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对于整个社会的在生产过程起着基础的先行的作用。他们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预算会计的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的集中、分配、使用和产出的全过程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的实际效果

为政府预算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一种专业会计。预算会计和其他会计一样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对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

第一进行连续、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三点点是否营利为主。企业会计核算对象是企业资本金的循环其主要目标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

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而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财政资金的活动其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从财力上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预算会计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二点核算过程不同。企业会计主要核算供应、没比生产、销售而每一过程都涉及到收付两个方面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这种现象的产生我认为还是有两者是否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性质决定的如企业会计必须按照经济核算的原则进行成本核算确定企业盈利。预算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生的收入和支出算成本一般并无直接的配比关系

其收支差额不反映经营成果

且在预算发

所以不核权责发生制

只反映资金的的使用余缺不计算盈亏所以核算相对简单。第三点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和收付实现制是两个重要的原则。其本质上就是会计如何处理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计处理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

而预算会计则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

但对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经营性收支业务应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在账户的设置上也有很大不同。预算会计所设置的科目相对于企业会计来说比较少。但是预算会计所设置的科目可以分为几大类。比如在支出类和收入类以及净资产类上如预算会计设置了很多专用账户像专用基金支出、专用基金结余、专用基金收入、专款支出专项

零余额账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设置的科目增多。在资产类上的不同是预算会计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算单位在办理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时

先由代理银行根据支付令

通过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相当于无财政授权下的银行存款账户。在负债类上另一个不同是设置了暂存款科目相对的资产类也设置了暂付款科目。暂存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债务程包括临时性暂存和应付未付款项。暂付款的发生和清理

按实际发生数及时入帐。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 篇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纷纷开始进行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就是政府会计, 目前英国等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政府会计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各项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并逐步施行, 对现有的预算会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刘玉廷, 2004) , 客观上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进行改革。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原因

只有明晰了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引入预算执行周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具备了充足的理由, 所有对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和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一) 符合预算会计目标的客观要求

政府预算会计的目标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和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以实施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合法性、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会计为了达成反映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这一目标, 应当对预算执行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确认和记录;即,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符合预算会计目标的客观要求。

(二) 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相较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出于政府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的需要, 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三) 保证预算执行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1. 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 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

2. 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

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 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 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

3. 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 (IFAC-PSC, 2001)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 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 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 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4. 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

预算编制中, 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 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 (Richard Allen和Daniel Tommasi, 2001) 。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 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 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 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三、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 会计基础选择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 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 (付款) 阶段, 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 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 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 会计要素设置

1. 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

2. 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

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

(1) 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

(2) 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

(3) 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 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 进行会计记录。

基于上述三个标准, 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 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 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 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 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

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 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 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 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 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 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

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 需要区分三种情况:

(1) 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 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 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

(2) 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 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 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

(3) 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 需进行“双分录”核算, 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

2. 预算会计账户设置

(1) 总分类账户

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 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1) 在预算批准时, 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 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

(2) 在承诺阶段, 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 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 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

(3) 在核实阶段, 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 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

(4) 在收款和付款阶段, 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 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2) 明细分类账户

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 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 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 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

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 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 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 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

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

3. 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1) 日常会计处理

(1) 预算得到批准时, 即在收入计划和拨 (用) 款计划阶段, 借记“计划收入”账户, 贷记“核定支出”账户, 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

(2) 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 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 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 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

(3) 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 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 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

(4) 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 应借记“应收账款”, 贷记“应计收入”;

(5) 在实际付款时, 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 借记“实际支出”账户, 贷记“现金”类账户。

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

(2) 期末结转处理

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 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四) 会计报告设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至少应当包括预算收支总表、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和跨期项目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应当包括上述除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以外的所有报表。预算收入 (支出) 执行情况表可以参考美国的政府预算会计报表来进行设计 (赵建勇和戚艳霞, 2005) 。

参考文献

[1]景宏军, 王蕴波.论我国预算会计的定位[J].财会月刊, 2008, (02) :6-8.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篇3

关键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国际惯例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体现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出现的改变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财政资金的拨入方式由先前的财政的主管部门拨入用款部门,变成财政部门以采购专户或单一账户的形式,按照规定的我程序直接拨到职工账户或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变为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金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的双重性质,此时需要对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采取合理的修改。但是,在财政的总预算会计中,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资产的流向。而且,近年来完善的社保体系建立了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这些涉及到的基金一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和管理,和承担着受托责任,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的预算给予准确充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的预算要求是从基层单位采取逐级编制、层层汇总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盲目性,实现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现阶段某些单位和部门在编制部门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帐、报表没有得到有效综合,还是各干各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年度预算不能与决算报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和分析。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对资产负债采取编制汇总报表,但是对收入支出表却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决策

1.修改和制定有关制度法规要及时。根据会计改革的需要和顺应政府的预算,必须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及时制定更能适应需要的法律法规。

2.负债项目与大部分的资产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规定进行相应的核算。在对资产核算中,除了金融资产要按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进行核算和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以外,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可计量和可确认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与此同时,要对此采用资本化的处理,另外也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所有可计量并且已经确认的负债项目展开核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必须在其附注中对不能充分计量但可确认或者尚未被确认或有负债的进行详细的披露。

3.预算权责发生制的实现。何谓预算的权责发生制?

它是指把整体的受托责任制广泛应用于政府和政府部门,凭借有关目标的确认,实现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的租赁和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关联的构建,以此推动政府部门就服务和产品方面的提供上的竞争力更强,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部门对使用率不高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醒政府加大对资产的成本投资。

此外,建立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预算会计体系也是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会计被认为是一种国际上都通用的商业语言,它要求凭借会计的国际协调作用实现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的提高。就在此问题上,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协调能力差亟待解决。

三、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的落脚点

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中必须突出的两个点,实现与国际接轨。

1.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三部分一同构成了国际会计体系,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应该摒弃原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方面而转向坚持朝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方面发展的方向。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应该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需求,参照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西方政府以及国际公立部门会计的惯例,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标准体系(指南研究、具体准则以及基本准则)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的改革。

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应该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而国际惯例则侧重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要实现预算会计制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 晶 白 鹏: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

[2]毛小明.深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211.

[3]梁 瑜:浅探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外资,2008,(6):75,77.

[4]牛凌云: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坛,2011,(10):188-190.

论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预算会计论文 篇4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体系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改革。从收入的角度看,行政单位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组成部分,它的收入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因此,行政单位的收支均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和全面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政府会计发展。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首先,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发生了改变。即以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方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行政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不再是在收到拨款时,而是在收到财政拨入的采购物品时确认。其次,预算支出科目要作相应调整,以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的情况。再次,政府采购活动涉及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商品使用者等,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亟待改进。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一是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二是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同时,支出单位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三是对预算会计收支的确认基础产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其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财政预算支出应在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付款的时候确认。

(3)部门预算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设计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

二、改革预算会计模式,逐步实行基金会计模式

所谓基金会计,是指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体制或模式。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基金”除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还强调基金被称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金、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标志。因此,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1.基金会计模式的类型。

(1)政府会计实行全基金会计模式。建议设立政府公共基金、国有资产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并分别按基金种类进行基金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基金会计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置若干基金种类,一般可设立普通基金、留本基金、奖贷基金、受托基金等,基本上按基金种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我国基金会计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要求,借鉴外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制定基金会计准则或制度,以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两步完成。一是以法规制度规范基金会计。即在现有预算会计模式运行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对基金从管理和核算两个方面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的种类、原则、基金会计要素、会计基础、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因为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基本适应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基金尚不构成经济业务的主体。关于基金主体问题,可将基金作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大会计主体”下的“小会计主体’来处理。二是以准则规范基金会计。即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框架,在预算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基金会计的规范要求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与国际公立部门会计惯例相协调。

三、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1.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主要有会计准则规范模式和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各国之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因为各国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规范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规范也有“生命周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规范中不适合环境变化的规定要不断修订和淘汰,形成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但考虑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规范作用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也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因此,从我国预算会计发展的趋势看,预算会计规范模式必将从会计制度模式逐步向会计准则模式转变。但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出发,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种现实选择。

2?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在国外,许多国家均先后建立了会计准则理论结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又称为概念结构、理论框架,它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会计准则,而是为制定、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由于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发生概念不统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建立,要吸取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教训,借鉴国外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作法,先制定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预算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是在一定会计环境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构筑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预算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模式与方式。

3.预算会计准则的确定.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会计机构或组织制定、颁布;二是由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机构制定,然后由官方机构批准颁布;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颁布。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依摁(会计法》的规定,预算会计准则应由政府机构财政部制定、颁布。为保证预算会计准则的质量,建议在财政部组建预算会计准则委员会或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颁布实施。在预算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注意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会计规范的协调;设立预算会计准则咨询机构,发挥预算会计研究会和高校会计专家的作用,加强预算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的预算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会计要素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或净资产会计准则、收支业务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准则、收支情况表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以及基金增减变动表准则。三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策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和捐赠会计准则。必须说明的是,非国有事业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以及己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不纳入预算会计准则规范中,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单独的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符合国际惯例。

4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结构是由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决定的。我国预算会计结构体系由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等共同构成。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是按照这一结构体系分别制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其行业又分别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等。通过近几年的实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对规范预算会计实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必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会计委派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会计委派制是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核算,还要懂管理;既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又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模式,把事业会计改革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湖北、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直接委派制模式;(2)财会集中核算模式;3)零户统管模式;(4)内部委派制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应与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会计委派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保证,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

五、预算会计报告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披露的方式,都很难达到预算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为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适应预算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认真总结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尽快制定《预算会计报告条例》,将预算会计报表改为预算会计报告,补充和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预算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 篇5

六、计算分析题:

1、某产品经过两道工序完工,其工时定额为:第1道工序60小时,第2道工序40小时,各工序在产品的工时定额按本工序工时定额之半计算。月初在产品及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为15760元。本月完工产品15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1工序50件,第2工序40件。要求:(1)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2)分别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要求:(1)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60*50%/(60+40)*100%=30%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60+40*50%]/(60+40)*100%=80%

(2)分别计算两道工序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50*30%=15(件)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40*80%=32

第一、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15+32=47(件)

(3)按约当产量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15760/(150+47)=80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158*80=12000(元)

月末在产品制造费用=47*80=3760(元)

2、某企业某车间生产乙产品300件,产品加工程度为50%时发现其中30件为不可修复废品。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记合格品和废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费用为:原材料费用36000元,工资及福利费为14250元,制造费用为22800元,合计73050元。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工、费随加工程度投入。另外,可修复废品发生修复费用为:原材料费用250元,修理工人工资为130元,银行存款为90元。废品回收的残料计价25元,已验收入库。要求:

(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须列出算式)(2)计算废品净损失。(须列出算

式)

(3)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2、废品净损失的计算及帐务处理要求:

(1)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须列出算式)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36000/300=120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原材料费用=120*30=3600(元)

工资及福利费=14250/[(300—30 +30*50%]*30*50%=750(元)

制造费用=22800/[(300—3+30*50%]*30*50%=1200(元)

(2)计算废品净损失。(须列出算式)

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3600+750+1200=5550(元)

废品净损失=5550+250+130+90—25=5995(元)

(3)编制有关废品损失的会计分录

1、借:废品损失——乙产品5550

贷: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原材料)3600

(工资及福利费)750

(制造费用)12002、借:原材料——残料25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253、借:废品损失——乙产品470

贷:原材料250

应付职工薪酬130

银行存款904、借: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废品损失)5995

贷:废品损失——乙产品59953、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本期投入产品的数量与限额林料单规定的产品数量相同,均为500件,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4kg,本期领用原材料1900kg,车间期初余料为10kg,期末余料为15kg,材料计划单价50元。要求:列式计算(1)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2)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3)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分别用数量和金额表示)

3、计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要求:列式计算

(1)本期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投产产品数量*单位消耗定额=500*4=2000(kg)

(2)本期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本期领料数量+起初余料数量—期末余料数量

=1900+10—15=1895(kg)

(3)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数量)=1895—2000=—105(kg)(节约差异)

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金额)=(—105)*50=—5250(元)

4、某企业丙产品单位成本表中所列示材料费用为:计划10000元,实际9975元;单位产品材料消耗为:计划10kg,实际10.5kg;材料单价为:计划1000元,实际950元。要求:(1)计算甲产品单位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2)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4、运用差额分析法,计算分析材料消耗量与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要求:

(1)计算甲产品单位材料费用脱离计划的差异=10.5*950—10*1000= —25(元)

(2)采用差额计算分析法,计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

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10.5—10)*1000=+500(元)(超支)

材料单价变动的影响=(950—1000)*10.5=—525(元)(节约)

由于上述两项原因,甲产品单位产品材料费用为节约25元,(+500—525=—25)

5、某企业生产A产品,分三个步骤进行,设第一、二、三个车间,A产品在上述三步骤中顺序加而成,成本计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库收发。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计算,各车间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8月份有关成本资料:

(1)、产量记录:

项目月初在产品 本月投产或上车间转来本月完工月末在产品

一车间: A41008816

二车间:A12888020

三车间: A208096

4(2)、成本资料:

项目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

一车二车三车小计一车二车三车小计直接材料***3845194451944直接人工216******34128制造费用***752010505.60838426409.60合计2460 ***6923222585.6020664112481.60要求:

(1)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并编制产品成本计算单。

(2)进行产品成本还原,编制成本还原表(不需要做)。

第一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20842161602460

本月费用***23

生产费用合计***692

完工产品成本457169***8

月末在产品83128326409784

完工产品成本:519.5*88=45716104*88=915280*88=7040

45716+9152+7040=61908

月末在产品成本:519.5*16=8312104*8=83280*8=6408312+832+640=9784原材料分配率=54028/104=519.5间接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16*50%=8

直接人工分配率=9984/(88+8)=104制造费用分配率=7680/(88+8)=80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二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7648***56

本月费用***.6084493.60

生产费用合计***.6094849.60

完工产品成本55644.801203210451.2078128

月末在产品13911.2015041306.40167216.60

间接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20*50%=10原材料分配率=69556/100=695.56

直接人工分配率=13536/(80+10)=150.4制造费用分配率=11757.6/(80+10)=130.64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三车间:A产品

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在产品***116

本月费用***8792

生产费用合计97780***0908

完工产品成本93868.80***6524.80

月末在产品3911.202801924383.20

原材料分配率:97780/(96+4)=977.8间接费用约当产量:4*50*=2

直接人工分配率:13720/(96+2)=140制造费用分配率:9408/(96+2)=96

“产品成本还原表” 略(不需要)

一、单项选择题

1、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是(D)

A、分项结转法B、平行结转分步法C、逐步结转分步法D、综合结转分步法

2、简化分批法,由于设置了基本生产成本二级明细账,因此基本生产成本三级明细账在产品完工前(D)

A、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B、只登记间接计入费用和工时

C、只登记间接计入费用D、只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和工时

3、完工产品的实际成本中,定额变动差异为正数,表明(C)

A、本月实际成本超支B、本月实际成本节约C、本月消耗定额上升D、本月消耗定额下降

4、在产品品种、规格较多的企业,为了(D)采用分类法

A、正确计算产品成本B、分类计算产品成本C、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D、简化产品成本计算工作

5、成本会计的首要任务是(D)

A、编制成本计划,实行成本控制B、开展成本分析与考核,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C、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D、加强成本预测和决策,确立目标成本

6、企业通过(C)可以进一步挖掘企业潜力,降低成本,为企业成本考核提供依据

A、成本计划B、成本决策C、成本预测D、成本核算

7、(C)是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A、分批法B、分步法C、分类法D、品种法

8、广义在产品不包括(D)

A、等待返修的废品B、正在返修的废品

C、已验收入库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D、已验收入库准备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9、(C)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或车间,以及个别的一次性作业

A、加工路线单B、工作班产量记录C、工作通知单D、工序进程单

10、用(D)计算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单位成本最为准确

A、计划成本法B、交互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代数分配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包括(AB)

A、商品的成本B、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D、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2、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可能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BD)

A、分批法B、品种法C、定额法

D、分步法E、分类法

3、分配工资费用时,可能借记(AB)科目

A、产品销售费用B、在建工程C、其他业务支出

D、应付福利费E、营业外支出

4、成本核算的要求(ACD)

A、选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B、建立企业内部的结算制度和结算价格

C、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D、划清各种费用的界限

5、广义在产品包括(ABCD)

A、等待返修的废品B、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

C、已验收入库的对外销售的自制半成品D、未经验收入库的在产品

E、需继续加工的半成品

6、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有(BCD)

A、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品损失B、保管不善发生的产品损坏或变质损失

C、出售不合格品的降价损失D、收回的残料价值

E、修复废品发生的修复费

7、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ABC)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类法D、分步法E、定额法

8、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BD)

A.半成品种类较少B、半成品种类较多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D.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管理上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

9、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法,具有(CD)特点。

A.核算工作简便B.便于分析考核

C.计算结果较为准确D.计划工作量较大E.分配及时

10、采用分类法,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成本可以按照(ABD)分配确立。

A、总系数B、定额费用C、售价

D、标准产品产量E、定额消耗量

三、判断题:

1、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与实物结转同时结转。(错)

2、产品成本项目是记录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按经济用途进一步分类。(对)

3、停工损失是指停工期间发生的损失,所以在计算停工损失时,不考虑停工长短或损失发生的地点。(错)

4、由于分批法适用单件小批生产,因而采用分批法时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对)

5、计算某产品成本时,可以将几种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使用,但只能是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的结合使用。(错)

四、名词解释

1、工时定额----也叫时间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是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量所规定的时间消耗量,是劳动生产率指标。

2、废品损失----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或由于生产原因产生废品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理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3、成本还原----将产成品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4、定额变动差异----指由于修订消耗定额或生产耗费的计划价格而产生的新旧定额之间的差额。

5、脱离定额差异----指在生产过程中,以计划价格为基础,各项生产费用的实际支出脱离现行定额的差额。

6、在产品----指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不能作为商品销售的产品,包括正在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需要继续加工的半成品、等待验收入库的产品、正在返修和等待返修的废品。

7、广义在产品----所谓广义在产品,不仅包括本步骤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即狭义在产品,还包括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和以后各步骤继续加工但尚未最后完工制成产成品的半成品,以及未经验收入库的完工产品和待返修的废品。

8、约当产量----将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9、联产品----指利用共同原料,在共同加工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质和用途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经济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属于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

10、平行结转分步法----指不计算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费用和应由产成品承担的份额,将各步骤成本计算单中产成品应负担的份额平行汇总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正确核算产品成本和归集期间费用必须划清的5个界限。

答: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个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2、简述什么是生产费用,什么是产品成本?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生产费用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通用货币计量的耗费,它是成本计算的基础。生产费用经对象化后,才能转化为产品成本,即将生产费用按用途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上则为生产成本。因此,产品成本是对象化的生产费用,它是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而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总和。

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看,生产费用的发生过程,同时又是产品制造成本的形成过程,生产费用是构成产品成本的基础;从区别看,生产费用是某一期间内为进行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期间相联系,而产品成本是为生产某一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它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相联系,故一定期间的生产费用不一定等于一定期间的产品成本。

3、什么是成本项目?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为了具体的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进一步划分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成本项目。是指从生产费用的具体用途出发,将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项目即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所做的分类,一般包括:1.原料及主要材料;2.生产用燃料和动力;3.生产工人工资;4.废品损失;5.车间经费;6.企业管理费;7.销售费用等项目。其中,1—5项费用合计,构成产品的车间成本;1---6项费用合计,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称工厂成本;再加上第7项,则构成产品的销售成本。

4、定额成本与计划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预算会计》试题 篇6

一、填空

1、预算会计核算一般采用(),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应采用()。

2、对外投资包括()和()。

3、在会计记账过程中,如果发现错误,可使用的三种错误更正方法是:()、()和()。

4、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和()。

5、专用基金主要包括()、()、()以及其他基金等。

6、预算会计的一般前提包括()、()、()和()

7.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8、修购基金是事业单位按照()和()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事业单位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9、事业单位将拨入专款的项目完成后,应该将“拨入专款”与“专款支出”对冲,将差额直接转入()。

10、事业基金有()和()两个明细帐。

二、单项选择

1.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发生预算管理关系,并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为()。

A.主管会计单位 B.二级会计单位 C.基层会计单位 D.报销单位 2.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缴财政专户款属于()。

A.代收的预算内资金 B.代收的预算外资金 C.单位的自有资金 D.专用基金收入

3.行政单位退休人员工资支出应列入()“目”级科目核算。A.“基本工资” B.“补助工资” C.“职工福利费” D.“社会保障费”

4.某气象局新购机动车一辆,购价25万元,缴纳车辆购置附加费25000元,支付接车人员出差补助费5000元,该车的固定资产原值应是()元。A.250000 B.275000 C.255000 D.280000 5.事业单位购买材料的运杂费应()。

A.计入“材料”价格 B.计入“经费支出”科目 C.冲减“其他收入”科目 D.记入“暂付款”科目 6.事业单位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发生的清理费用,应计入()帐户。A.“专用基金” B.“事业支出” C.“其他收入” D.“固定基金”

7.事业单位的其他收入主要包括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这些收入按规定应()。A.上缴国家预算 B.上缴财政专户 C.准备用于其他支出 D.转入事业结余

8.事业单位购入业务用机械设备,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子目。A.“一般设备” B.“专用设备”

C.“文物和陈列品” D.“其他固定资产”

9.事业单位按规定计提的工会经费应记入“事业支出”科目的()子目。A.“公务费” B.“业务费” C.“其他费用” D.“职工福利费”

10.以材料对外投资,按合同协议价记帐,如果合同协议价格大于材料帐面价格,其差额列入()。

A事业基金 B事业收入 C经营收入 D其他收入

三、多项选择

1.事业单位购入的材料应按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格计算的有()。A.不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购入的材料 B.确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入的材料 C.确认为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用于经营用的材料 D.确认为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用于非经营用的材料

2.用本单位自有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不能列入()帐户. A.“事业支出” B.“拨出经费” C.“对附属单位补助” D.“拨出专款” 3.下列帐户年终应转入“事业结余”帐户的有()。A.“经营收入” B.“其他收入” C.“事业收入” D.“财政补助收入” 4.下列帐户中,年终转帐后没有余额的有().

A.“事业收入” B.“应缴预算款” C.“事业基金” D.“事业支出”

5.预算会计组成体系包括()。

A.财政总预算会计 B.事业单位会计 C.行政单位会计 D.国库会计 6.下列单位中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有()。A.国家权力机关 B.各级政府 C.各党派 D.科研机构 E.人民团体

7.事业单位的“其他应收款”帐户核算的内容包括()。A.应收货款 B.借出款 C.备用金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E.预付给供应单位的劳务款

8、下列不属于构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是()

A、固定资产买价

B、增值税

C、固定资产运输安装费用

D、修理费和差旅费

9、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去向有()A、职工福利基金 B、所得税 C、修购基金 D、事业基金

10、下列项目在“销售税金”账户内核算的有()A、增值税 B、资源税 C、营业税 D、教育费附加

四、判断

1、年终,事业单位“拨入专款”帐户的余额应转入“事业基金”账户。()

2、“应缴预算款”账户和“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年终余额表示应缴未缴数。()

3、事业单位的专用基金在管理上要求“专设账户”,即要求在银行单独开户。()

4、事业单位结账以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收入和支出项目下均无数额。()

5、“与下级往来”账户是一个双重性账户,当该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时,编制资产负债表应汇总在负债类项目 下。()

6、事业单位结账以后的资产负债表中,收入和支出项目下均无数额。()7.应缴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事业单位代收的不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和其他按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

8、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

9、年终,事业单位“拨入专款”账户的余额应转入“事业基金”账户。()

10、行政单位的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年终应转入“结余”科目。()

五、简答

1、预算会计有哪些特征?

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哪些?

3、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净资产包括哪些?

六、业务题

1某事业单位(一般纳税人)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受到上级单位转拨的本月经费300000元。

(2)、购入经营用材料一批,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材料已入库,货款转账支付。

(3)、收到罚没收入50000元,存入银行。

(4)、旧电机报废,账面原值为30000元,残值变价收入2000元已存入银行。(5)、购买非专利技术一项,价款1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6)、该单位年终“事业结余”100000元,“经营结余”150000元,按3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所得税率33%)

(7)、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60000元,存入银行。该单位实行全额上缴办法。(8)、收到所属独立核算单位缴来的利润200000元存入银行。(9)、经计算,本期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2000元,教育附加800元。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2、某学校2006年建造微机房专项工程,发生下列业务:

(1)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60万元,存入银行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 篇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权力机关的预算监督作用是增强预算监督能力的重要内容。如果多种监督工具并用,那么其监督能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加强。可供采用的监督工具中,政府预算会计逐渐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西方国家,政府会计一直被认为是从“绝对权力”政府到“执政为民”政府转变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我国,如何重新认识政府会计,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财政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

一、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及其历史演变

政府会计的体系构成以财政总预算会计为核心、行政单位会计为主轴。事业单位会计由于自身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活动性质的特点,处于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交叉领域,双重边缘特征十分明显。为了能深入地思考将来预算会计的变革方向,首先要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变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其特征体现为预算会计制度的初步建立和逐步摸索。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预算决算暂行条例》,意味着我国开始形成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的预算体制。在此前后财政部还分别颁布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两个制度系统、全面、较为具体地规定了我国预算会计的组织管理体系与核算要求,既能提供纲领性的指导,又具有可操作性,使得我国预算会计工作的开展有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没有出现过重大变化,但是分级管理的预算体制改变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做法,其特征表现为地方政府逐渐成为责权利相结合的预算主体。由于在总额分成的基础上对超收部分加大了地方留成比例,地方政府增收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在此期间财政部还制定了《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后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这些制度的出台使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走向完善。

在第三阶段,从时间上基本涵盖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财政部预算会计改革常务工作组的成立和一系列相关制度的颁布与实施(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尤为重要的是我国国家预算尝试采用复式预算编制方法,随后又建立了“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会计的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预算会计体系业已成形。

第四阶段,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今。财政部根据《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选择了部分部门试行有别于传统功能预算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国家还应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分期分批推出了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和政府收支多重分类并行等改革套餐。

纵观我国预算会计的历史,传统机制的运行在保障社会正常有序运转和推动管理体制的渐进过渡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不过,现今的预算会计外在环境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相比较而言,预算会计制度已显得有些落后,在执行中经常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1)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者自成体系,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名称,收支分类不尽一致,不能做到相互衔接,在政府会计信息的整合上还有诸多缺陷;(2)预算会计的制度比较僵硬,过于强调为预算管理服务,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难以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后出现的新局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基本上局限于政府部门内部;(3)自上而下的预算会计体系在各个部门仅仅着眼于自身利益,而且还呈现出强化的趋势,这与公共财政建设的主流改革方向是背道而驰的;(4)没能提供反映政府绩效和公务活动成本的财务报告,现有的资产和负债报告的内容和项目不够充分,其客观性也在遭受质疑。

二、典型的国外预算会计模式

为了克服以上弊端,需要借鉴国际上的有益经验,从而有步骤地实施预算会计改革。以下重点介绍美国的预算会计模式。

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议会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地利用政府会计来约束政府部门的权力:(1)消耗公共资源;(2)用于政府活动支出的税收;(3)决定支出的目的。

政府机构的会计核算主要满足如下要求:(1)反映支出计划的金额、用途和目的以及相应资金的税收来源。(2)向议会提交此计划并得到审议批准。(3)根据批复的预算使用拨款,并说明预算执行情况。政府会计还可作为议会引导和控制政府行为的手段。

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相关主体做出决策而提供信息。这些主体包括:(1)公民团体;(2)公民的直接代理,比如议会或其他监督机构;(3)其他政府资金提供者。政府除了需要解释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以外,政府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还表现为是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决策的依据。

政府财务报告的首要任务是应对公民和议会的追踪问责。财务报告能够使财务数据的使用者确定当期支出的资金在多大的程度上来自于当期的收入。政府所使用的两种基本预算包括年度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前者指某一年度的预计支出和预计收入以及拨款;后者控制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的支出。这两种预算的数据在会计系统中用来作为控制支出和组织收入的参照。

美国的法律也要求政府机构维持平衡预算,即财政收入等于或超过财政拨款;如果发生赤字,就要启动立法程序增加特别财政收入。

政府会计使用基金会计结构控制相关资源,共分为三个基金组——政府、所有者和信托。政府基金用来核算政府日常工作中所消耗的财务资源。所有者基金可以核算政府的商业性活动,比如政府所提供的公用事业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信托基金核算政府所掌管的托付给其他机构运作的资金,它不可以用于资助政府性项目,比如职工退休基金。以上每一类财务活动自成体系,其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账户自我平衡。

联邦和地方政府提供双重财务信息,既报告以完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信息,也报告基金制下的以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信息。

与财务报表一起提交的资料还包括政府部门对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然后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完全公开的审查;此外,政府部门还提供反映政府财政活动概况的财务报表。关于财务执行情况的说明这部分内容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要求公司提交的管理层讨论意见非常相似,其特点是客观和便于阅读,这就形成了一个以已知的事实、决定或条件为基础的对政府财务活动所进行的分析。在讨论中要比较政府本年的财务状况和上一年度的财务状况,同时需要解释财务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重大差异。

以完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提供某项服务发生的全部费用中多少费用由纳税人承担、多少费用由该政府服务的受益人自理。完全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类似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报告。只是政府的权益显示为净资产,而不是股东权益。其财务结果反映在政府的两份涵盖各个部门的报表中:(1)净资产报表;(2)业务报表。

净资产报表说明有关政府的整体情况,有助于报表的使用者对政府中期和长期业务问责方面的评估,其格式显示了资产减去负债等于净资产总额这一平衡式。资产和负债按照其流动性的强弱顺序排列,也就是说,最容易变现的资产排在最前面,最容易消耗现金的负债也是排在最前面。资产和负债也可以按流动性和非流动性的特征进行分类。政府的净资产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1)资本资产及累计折旧和债务。(2)受限制的净资产,即由政府之外的各方使用而施加限制条件的净资产。(3)不受限制的净资产。

业务报表反映政府每项职能或项目的净支出,从其格式就可直观地揭示纳税人在政府提供服务项目中的相对财政负担。这样的格式可以突出每个项目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消耗了政府的收入以及它的分项资金来源——收费、捐款或其他收入资助。

除了上述联邦政府的完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信息之外,地方政府还编制以基金为基础的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报表。在修改后的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只有在可以衡量并且可用于该会计期间支出的资金来源时才被确认。支出在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相关负债发生时被确认,至于长期债务附带的未到期的利息,只要在法律上承认已拥有收取的权利,也可以确认为支出。

按照基金分类编制的财务报表,可用来评价政府的短期财政资金活动。大多数基金是由政府建立的以便限制该项资源严格地使用在计划规定的用途上,或者用以在短期内衡量特定活动的收入和支出。以基金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基金的收支是依据政府、所有者和信托这三类来划分的。根据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基金式财务报表中的权益部分表现为基金余额,而在以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编制的报表中则表现为净资产。

三个基金组都要求编制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报表和基金结余变化表。由于反映基金活动的财务报表以修正过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因此需要编制调节表解释基金结余的净增减与反映政府职能的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变化之间的的差异。所有者基金组还要编制现金流量报表。与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不同,政府的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编制,并且分为四个类别:营运、非资本性融资、资本性融资和投资活动。

虽然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务核算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在有些方面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联邦政府机构要分季度核算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资金分配,地方政府的会计核算中通常不包括这一内容。联邦政府行政机构的负责人有责任建立和维护会计核算和管理系统,使之符合相关的会计原则和制度规定的要求。联邦政府会计除了提供财务管理所要求的信息以外,还要满足预算和其他法律规定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联邦政府会计实行的是双轨制。一方面是一套自我平衡的目的在于为管理提供信息的所有者账户。另一方面是一套自我平衡的预算账户,目的在于确保现有预算资源的使用不超支或不出现过度负债,并配合预算报告的信息要求。

像地方政府一样,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包括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从而清晰而简明地说明报告实体的基本情况和职责、业务活动、项目和财务结果以及财务状况。联邦政府财务报表不像地方政府的财务报表有较强的规范性要求,因为联邦政府机构可以在财务报表的内容和形式的组织上有一定的灵活性。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共有六个内容:资产负债表、净成本报表、净状况变动报表、预算资金报表、资金来源报表、控管活动报表。

三、重构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方向

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推行,预算会计新旧体系的衔接与转轨过程中还存在若干问题,。为了使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手段适应新的财政和社会经济环境,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理念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建立独立的预算会计准则体系

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预算会计准则是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的基本点。在制定预算会计准则时,应有相对独立的准则制定机构,致力于准则理论结构的建设和准则体系的设计等基础性和前瞻性工作。目前我国预算会计各组成部分相关制度或准则是由不同的机构发布而出台,这使得我国预算会计体系从起点上就缺乏应有的统一性。除此之外,我国实行的是若干个制度规范而不是依靠准则规范来指导会计实践。相比之下,美国则由统一的权威性的会计组织制定和发布关于公共部门的准则规范,用以指导和规范公共部门会计和报告,从而可以改进公共部门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二)形成一套完善的政府会计信息体系

政府会计信息体系首先基于政府会计目标的确立,在将各级政府作为会计主体的前提下,引入全面受托责任的核算理念之后,按照政府会计目标的要求对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可以在保留现行会计报表结构及其项目的基础上,增加现金流量表和必要的相关项目,完整地提供关于政府业绩、财务受托责任和各项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现金流量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等信息,便于从财务的角度评价各级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公共财政的运行和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追踪问责。

(三)建立资本保全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预算会计中并不包括对资本化资产的折旧核算,也就不能准确地核算预算单位的净资产。虽然预算单位具有公益性的特征,但也面临着投资效益和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特别是对于提供准公共产品的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还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 篇8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出现了许多弊端,这一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行预算会计改革。

一、改革会计核算基础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个别事项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几乎全部使用的是单一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无法全面地反映政府债务和资产情况,无法有效地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效果,在该基础上的预算会计忽视年度经济事项的连续性,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政府拥有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利于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容易造成政府机关随意更换固定资产,不利于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因此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充分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受托责任为目标,对政府会计的改革可以采取分步推进和逐渐扩展相结合的渐进地向强式改革模式推进。在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过程的渐进性,会计基础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变不仅需要会计科目和报表的修改,还需要在立法、人员培训、软件设计等多方面协调配套,需要逐步创造条件,采用渐进式改革,以利于保证核算的正常秩序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改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设置

随着我国会计模式逐步向基金会计模式的转变,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要改变目前仅以预算缴拨款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作为确认标准的现状,就要紧密结合我国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首先,要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将事业单位分情况区别对待,对于其中继续需要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并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对于其中全面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逐步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另外,我国正在实行的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部门预算改革,对我国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所产生的冲击将是革命性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将趋向于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与收支情况。

其次,今后如果我国政府会计逐步转变为基金会计模式,基金理所当然地就作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按基金编制财务报表,然后将基金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会计与财务报表,直至将政府单位财务报表汇总、合并为政府财务报告。最后,还应考虑到我国庞大的国有资产体系,如果不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无法反映政府受托管理国有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将其作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不仅类型多、数量大,而且与其他组成单位差别悬殊,不宜完全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单位,建议可设立国有资产基金,专门用来核算国家所享有的国有资产权益(包括产权和收益权)。

三、增加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所涵盖的内容

我国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不仅范围狭窄局限于预算收支或财政性资金活动,而且内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充其量只能算是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现阶段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为了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日益扩大的信息需求,充分揭示履行公共资金受托责任的情况,防止出现潜伏的财政危机,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应增加对相关内容的表内列报和表外披露。

首先,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我国政府所拥有的债权债务。其次,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应增加反映政府承担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有关内容。最后,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中还应增加反映各级人民政府对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管理履行受托责任的状况,即把国有资产的价值运动纳入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四、统一我国政府财务报表附注

鉴于财务报表附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比财务报表本身更为重要的财务信息,因为孤立的报表信息往往使使用者难以理解及作出判断,在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化和会计理论及会计技术日益丰富的条件下尤其如此。因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对财务报表附注应作出统一规定:财务报表附注除了对重大会计政策、期后重大事项的披露以及财务报表各项目的详细说明外,应结合政府单位业务运营活动和财务会计方面的特点,披露报告主体组成单位的确定标准、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与预算之间差异的说明、各级政府代表国家管理和监督的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的特别说明以及政府承担的或有负债的说明等。

此外,基于目前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在报表汇总上主要采用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的方式,使大量的重复项目没有得到完全的消除,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组成单位及政府的财政部门应当对各项预算收支及经费收支活动分细目核算、记录和报告,以便在报表汇总时消除。

五、选择现行会计规范模式

目前,在我国会计学界,无论是企业会计还是政府会计,关于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准则或制度,争议相当大。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制度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应制定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另一种观点认为,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界最熟悉的会计规范形式,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在内容上并无不必要的重复,而是各有侧重,仅是略有交叉而已,因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应并存。

对于目前政府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对第二种观点较为赞同,因为首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两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可以结合使用。会计准则主要规范政府单位有关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一般不涉及账户的设置、使用和账务处理。全面核算某会计事项所涉及的账户(科目)及其使用,仍应借助于会计制度。其次,在我国,考虑到多个预算会计单位一般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并且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界最熟悉的会计规范形式,取消会计制度目前尚有困难,暂时还是采用“准则+制度”规范形式为宜。

最后,从发展趋势上看,顺应国际潮流,与企业会计规范的发展保持一致,我国预算会计最终也要过渡到准则规范的形式上去,但现阶段应有一个充足的缓冲期,为此积极创造条件,即逐步更新会计观念,加强政府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借鉴和吸收国外适合于中国的现成的政府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准则体系。

上一篇:幼儿园保教工作整改下一篇:小城镇市政工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