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精选8篇)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1

1、商品化财务管理软件比

2、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机制设计

3、会计环境与会计发展

4、会计确认计量与会计信息揭露

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控制

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7、会计职业道德和诚信问题

8、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

9、国有企业改革与会计监督、财务监督

10、政府会计准则的.国际比较与协调

11、会计行为理论探讨

12、上市公司会计核算规范化

13、反倾销会计研究

14、国际海运事件理算会计

15、所得税会计研究

16、中外会计比较研究

17、物价变动会计的应用研究

18、中外管理会计比较研究

19、避税(节税)问题研究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2

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构建原则

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原则。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4%以上, 已达到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界所认可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化的过程中, 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 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能力型人才成为众多一般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大力实施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 让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与企业真实有效对接, 根据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所看、所做、所学和所思, 以寻找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运用财务和管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既巩固了其所学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求真创新能力, 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我们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要求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首先, 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 学院要求各职能部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统一思想、人人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其次, 要从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安排、指导教师配备、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论文指导、论文写作、初稿、中期检查、定稿、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最后阶段总结等进行层层把关, 事前、事中、事后实时控制, 自始至终以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为根本判断标准。再次,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时间、领导组织、指导教师配备、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确保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的落实。

3.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原则。现在会计专业的许多毕业论文题目都为“国字号”, 题目过大过空, 诸如“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研究”、“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的挑战”等等。由于本科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 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深入剖析和把握, 导致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 难以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以解决现实生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财务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题目要小, 要“以小见大”、“小题大做”, 从一个小题目引出一篇大道理来。有价值的小题目看起来很小, 实际上反映了重要问题。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往深处去钻研和挖掘内涵, 提出一些新见解, 抓住要害, 从各方面把它写深写透, 写得有独到之处, 论文就有分量、有价值。例如, 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山鹰纸业债转股案例研究》, 该文通过山鹰纸业的债转股案例研究, 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经济特性及其对公司相机治理作用的原理, 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股权分置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选题就非常有价值。

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实践

根据我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自身特点, 我们在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具体做法包括:

1.统一思想、加深认识。结合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毕业实习方面的文件精神, 院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动员、任务布置, 积极开展“应用选题、真题真做”宣传工作, 纠正过去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促进院系、教研室上下统一思想, 明确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教学环节, 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验、应用和强化的重要途径。

2.拓宽论文选题渠道、落实应用选题。毕业论文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 选题是否恰当, 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不为学生制定毕业设计题目, 学生必须自己到企业寻找毕业设计课题;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提供经费、制定法规及相关优惠政策, 支持高校学生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我们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 通过教师的各级科研项目、与学校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一些中小企业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生在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问题等多种渠道来积累选题。在把握毕业论文选题范围时我们坚持“三个结合”, 即毕业论文选题要做到100%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结合所学专业。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务实”实习, 变过去的“学校要我实习”为现在的“我必须实习”, 其会根据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力地遏制了一些学生毕业实习“虚拟化”、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拼凑论文”和“复制粘贴论文”等不良现象, 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3.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

(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首先, 在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期中安排18个学时的会计专业课程导论, 让学生尽快了解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引导其入门。在导论课教学中, 有必要把毕业论文写作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 帮助他们弄清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功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水平, 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这样从一开始就会促进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 今后无论是在自主性学习还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其都会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其次,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安排《会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分步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技术保障”。再次, 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安排了两个认知实习学期, 即把二年级和三年级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 (理论学期+实践学期+理论学期) 。在暑期我们安排12周左右的认知实习时间, 学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通过提前进行认知实习, 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 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 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 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及其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 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做好铺垫。最后,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毕业论文开设的学期、周数、具体时间、学分等信息。

(2)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 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 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 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 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同时也积极探索相应的“N+2”考核方式, 其中, “N”指的是一学期不少于3次的考核次数, 考核的形式可以是日常教学中小测验、课程综述、社会调查、课程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 旨在改变高校在一学期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惯性做法, 变对学生的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 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经济管理现象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 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 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借此可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了解专业, 把书本知识学活、学深、学透和学以致用。

(4) 利用“第二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知识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同时也为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规范有序开展, 我院制定了《合肥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办法》要求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含有紧密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每个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 需要累计取得6个及以上第二课堂学分方可获得学位证书。

作为会计专业, 我们积极落实学院文件精神, 深入探索课外活动与专业教育、人才方案相融合的新模式, 整合第二课堂内容, 开展以主题鲜明、形式多种、与本专业学习紧密相连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我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和学院会计知识竞赛、“金蝶杯”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企业经营挑战赛等, 在这些竞赛中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鼓励本教研室教师接收本科生进入各个级别的课题组参加科学研讨活动,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学生可以接触到本专业研究的最前沿知识, 在一对一的指导中可以获得传统教学中无法获得的经验———逐步熟悉科研的过程、方法, 还可以与教师交流新的见解, 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

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 为应用选题提供硬件支撑。学校积极主动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一些中小企业提前反复沟通, 由它们提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后在校内外导师的指导下, 学生深入实践, 运用科学规范的社会研究方法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做出相关的咨询诊断,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管理对策, 在实习完成后形成相关报告文本,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指导。这样既可获得良好的实践平台, 又为企业真正做了实事, 提升了管理水平, 双方共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坚持双导师制, 为落实“真题真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双导师制是指校内和校外各有一名或若干名指导老师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行指导、管理 (杨飒, 2006) 。校外指导老师主要由学院实习基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担任,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供论文撰写所需的企业信息资料, 并对毕业论文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在论文答辩时, 可以邀请部分企业指导教师参加, 其可以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以及每一个数据都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 并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使之能够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校内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 指导学生拟定毕业论文课题及进度计划, 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规范毕业论文的书写等。

6.加强制度约束, 确保论文的实务含量。制定一套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重要前提。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院和系部制定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的专门文件对毕业论文从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到总结反馈等各个环节加以规范, 实现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管理的制度化, 包括制定毕业实习大纲、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中期检查、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责任事故处理制度、毕业论文跟踪调查制度以及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价奖惩制度等。在这些制度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毕业论文要具有应用价值这条主线。学院应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 对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 且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

三、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运行效果分析

经过近三年来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形成了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1.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过去的毕业论文题目基本上都是由学院和老师事先拟定好, “假题假做”, 学生凭空想象的政策建议与就业岗位的实践要求无法有效对接。通过毕业论文选题, 要求做到100%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结合所学专业,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他们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收集案例素材, 亲自动手实践, 请教院内外指导老师, 竭力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避免了论文撰写“走过场”、“空对空”问题, 大大改善了毕业论文质量。

2.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了达到“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管理要求, 解决企事业单位中的现实问题, 学生除了必须查询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文献资料, 还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和协同合作, 从而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社会经济调查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 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3.企业及时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通过认真实习和毕业论文“真题真做”, 使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完成之后, 如果双方相互满意即可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由于这些学生在该企业一直从事实务工作, 了解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动手能力强, 能够很快适应和胜任相关工作岗位, 就业适应期大大缩短, 节约了企业的招聘和培训成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开辟了双向考察选择机制, 提升了学生就业率, 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交易费用, 这正是校企合作的共赢点所在。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 截至2009年8月30日, 合肥学院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17%, 实现连续3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 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俞路石, 2009) 。

4.学院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 学院需要更多的“双师型”教师。这会引导和激励教师利用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 深入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开展调研咨询, 参加社会实践, 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会逐步积累一些案例素材, 丰富和生动今后的课堂教学。同时, 根据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考察, 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评价反馈, 会促进学院深化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摘要: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以毕业论文应用选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等措施来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运行管理模式, 以期提高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

参考文献

[1].陆富彬.对教学应用型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思考.文教资料, 2006;28

[2].桑玉军.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 2006;7

[3].杨飒.中德技术应用性本科毕业设计问题比较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6;2

发展中的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篇3

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3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2个学术硕士和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454项,企业委托项目336项。

学校拥有会计学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会计学等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会计学专业等省级教学团队7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13年学校获批自筹建设“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牵头的“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获批自主培育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

会计学院始建于1985年,拥有会计学学术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MPAcc)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职工56人,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特色专业1个。近年来,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4部;获批国家“两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两金”及各部委项目4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一、研究生招生

会计学院招收会计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研究生。

?筅招生计划

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15名左右;会计专业硕士40名左右。

?筅享受待遇

(1)国家助学金。所有学生10 000元/生·学年。(2)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2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20%;二等奖学金6 000元/生·学年,覆盖面为30%。(3)三助岗位。学校每年设立一定数量的助研、助教、助管岗位。担任学校兼职辅导员,提供800元/月岗位津贴(一年按10个月发放)。另外,自入学后第三个学期开始,研究生导师为每位研究生发放科研补贴不低于150元/月。

二、引进人才待遇

会计学院每年引进会计学、审计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博士研究生3-5名。对引进的博士(含博士后),学校提供如下待遇:

2013届法律学院毕业论文选题 篇4

宪法学论文选题

一、谈我国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体系的完善

1、论宪法修改权的限制

2、沉默权探析

3、论我国宪法关于宪法解释的规定及完善

4、人大代表权利研究

5、基于网络名誉侵权下的言论自由探析

6、试论宪法的分权原则

7、谈新闻自由

8、试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9、试论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大监督职能

10、司法独立与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关系探析

11、试论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12、论宪法的平等权与合理差别

13、论公民的迁徙自由

14、当代中国司法独立研究

15、关于我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与完善

16、公民生命权与安乐死研究

17、论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规定

18、公民住宅权不受侵犯宪法解读

19、论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20、从拆迁问题论宪法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

21、论公民的受教育权及其保障

22、论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民主制的发展

23、论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与国家保障义务

24、劳动权的宪法论析

25、社会保障权研究

26、

27、论财政监督制度

警察权与公民权的冲突与平衡

28、商业性言论的自由及保护

29、地方人大司法监督方式研究 30、浅论宪法未列举基本权利的保护

31、妇女或儿童权益的宪法保护

32、责任政府的宪法基础

33、论公民游行示威权利的法律保障

34、当前我国村委会选举问题研究

35、基层自治的宪法理论

36、论公民养老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37、反家庭暴力法律保护制度

38、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论文选题

二、试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之探讨39、40、论《行政复议法》的便民原则

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41、关于我国设置行政复议前置制度的探讨

42、关于建立我国行政法院的构想

43、行政诉讼第三人之探讨

44、论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45、钓鱼式执法的行政法学思考

46、论行政听证制度

47、论行政许可听证中的公共利益

48、行政权受制于司法的法理基础

49、行政立法中民意表达的实现路径之探讨 50、论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保护原则

51、行政法上比例原则之适用

52、试论行政复议中相对人权利保护

53、论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之构设

54、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55、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56、论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57、论行政公益诉讼

58、我国行政案件中“违法”审查标准之分析

59、论公务行为之判断 60、论行政行为无效理论的实践应用 61、突发事件中的行政权力之界限 62、行政指导程序问题研究 63、行政补偿的宪政基础 64、论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 65、论行政执法承诺制 66、论行政法的非正式渊源 67、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研究 68、69、论行政相对人的知情权

规章中部门利益防范研究 70、行政判例研究 71、我国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的创新及其不足 72、勇敢市民法律问题探讨 73、野生动物法律问题探讨 74、行政赔偿制度之健全与完善 75、行政强制模式探讨 76、论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 77、权力监督视野下的知情权研究 78、综合行政执法主体的分析 79、论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80、论行政立法不作为 81、论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82、83、论农民社会保障权的法律保护

论大学生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84、论我国行政收费制度 85、行政案卷排他原则的行政法地位问题研究 86、中国社团立法问题研究 87、行政处罚与刑法衔接问题研究 88、行政行为说明理由之分析 89、行政重大事项决策行为之法律控制 90、论行政相对人的抵抗权 91、城管执法问题研究 92、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控制研究 93、政府信息公开下的信息获取权 94、行政赔偿范围拓展研究 95、行政许可功能之探微 96、失地农民给付行政之研究 97、论“黑车”之治 98、机动车牌照额度拍卖法律问题研究 99、体育彩票之立法研究 100、论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政府管制 101、论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 102、和解在行政诉讼中的生存空间及其制度解构 103、论秘密侦查的程序控制 104、见义勇为行政补偿制度研究 105、论不动产登记机关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 106、论选择性执法--以行政处罚为探讨视角 107、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之行政法意义 108、公立高校惩戒权研究 109、论国家赔偿归责原则的完善

110、论高校学生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111、112、食品安全许可功能的缺失及其完善

论“显失公正”行为的违法性 113、有限政府观念的确立--对《行政许可法》第13条的评价 1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115、行政复议中的调解制度 116、行政给付法律制度研究 117、我国行政追偿法律制度研究 118、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问题研究 119、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制研究 120、行政奖励的法治化研究 121、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分配 122、国家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123、社会募捐法律问题的研究 124、论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 125、126、论酒后驾车的法律防治

信息公开中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协调 127、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研究 128、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程序研究 129、群体性事件法律问题研究 130、我国水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 131、论BOT特许权协议中行政优益权的法律控制 132、公益捐赠法律问题研究 133、论行政规划的法律规制 134、法制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三、从《大清新刑律》看西方法律对中国传统刑律的影响 135、论清末的领事裁判权 136、论清朝法律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137、从唐律的内容看中国法律儒家化的完成 138、论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国”精神 139、试论宋代司法审判制度的创新 140、试论宋代编敕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141、论汉朝的春秋决狱 142、论儒家法律思想的现代价值 143、论汉朝的刑法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44、论春秋时期的成文法运动 14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略论 146、试比较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与近代公务员制度之异同 147、试比较新民主主义法制与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区别 148、论孙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征 149、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法 150、从汉朝刑法原则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 151、从《大清民律草案》看中国民法的近代化 152、论儒家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思想的冲突 153、154、司法独立原则与中国法律近代化

试论中国古代的财产保护制度 155、论南京国民政府的检察制度 156、试论大陆法系对清末和民国法制的影响 157、试论明代婚姻和继承制度的变化 158、试论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职权的变化及其意义 159、八议制度及其源流 160、中国科举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16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选拔制度 162、试论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163、论清初的文字狱 164、清代的少数民族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165、论明清的会审制度 166、试论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历史意义 167、168、民族精神与中国古代法

传统文化与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 169、论清末预备立宪 170、述评孙中山的宪法思想 171、沈家本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 172、述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3、法家法律思想的当代价值 174、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175、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律近代化的制约 176、老子的自然法与罗马自然法的比较 177、试论唐律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178、中国古代官僚特权制度研究 179、中国古代惩治腐败的制度研究 180、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181、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家族伦理特征 182、古代东西方法异同论 183、唐明律死刑适用之研究 184、论中国古代的流刑 185、简论《汉穆拉比法典》及其历史地位 186、印度法在近现代的变化 187、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研究 188、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研究 189、古希腊罗马的城邦法 190、罗马万民法的社会基础 191、罗马私法体系及其理论基础 192、罗马法人格权制度及其影响 193、古罗马继承制度的演变 194、古罗马私诉制度的演变 195、论罗马法复兴及其历史意义 196、197、罗马私法对后世的影响

古罗马的权力分立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198、伊斯兰法在近现代的变化 199、教会法的历史地位 200、教会法基本制度及其观念基础 201、教会法传统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202、论西方城市法、商法、海商法产生的历史条件 203、论1066年诺曼征服对英国法的影响 204、论英国普通法的形成 205、论英国普通法中的令状制度 206、中世纪英国刑事法律制度述评 207、英国信托财产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 208、论“程序优先于权利” 209、英国普通法遵循先例原则研究

210、

211、英国衡平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础

英国议会制度研究

212、论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形成

213、论英国契约法的形成与发展

214、英国侵权行为的分类和责任原则

215、英国司法制度的特点

216、英国陪审制度研究

217、英国律师制度研究

218、衡平理念--罗马法精神对英国的影响

219、美国法与英国法异同论 220、论中世纪对罗马法的继承 221、孟德斯鸠法律思想研究 222、卢梭法律思想研究 223、马西利法律思想研究 224、边沁功利法律思想研究 225、马基雅维里的法律思想研究 226、德沃金法律思想研究 227、罗尔斯法律思想研究 228、自由主义法律思想研究 229、古典自然法学思想述评 230、历史法学派的历史贡献 231、古典分析法学思想述评 232、新分析法学思想述评 233、经济分析法学思想述评 234、法理学论文选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特色”研究 235、人民调解与司法改革 236、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 237、中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与实践 238、239、论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

全球化时代下的法律移植 240、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价值 241、论上海市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242、媒体在中国法治进程中的功能分析 243、分析法学的理论贡献 244、模拟法庭在高等法学教育中的价值及完善 245、风险社会背景下社会信赖关系建构的法理思考 246、自然法学的发展与变革 247、后世博的城市法治化建设 248、网络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249、生育权问题探析 250、论器官权利 251、论知情权 252、253、试论事实与法律规范的不对称性

试论法律漏洞及其补充 254、社会自治对法治的作用研究 255、法律监督制度中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关系 256、略论“法律信仰” 257、试论科学技术发展对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影响 258、科技发展对立法的影响分析 259、法律意识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 260、法律调整的优越性及其局限性 261、我国法律体系形成中的配套立法问题研究 262、试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与系统化 263、论弱势群体权利保护 264、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实践考察 265、试论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266、公民守法在法的实施中的地位研究 267、司法独立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困境 268、法律解释的本质及其功能研究 269、试论中国的现行法律解释制度 270、立法解释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71、微博时代法律监督的发展 272、试论法的价值及其价值体系 273、对法的国家强制性的再认识 274、中国的政法体制改革研究 275、论法律发展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276、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77、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机制的建构 278、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模式及其特征 279、法治视野下的道德、人情与法意 280、网络条件下的言论自由与法律规制 281、282、论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完善

现代社会法治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取向分析 283、论法治的基础及其基本标志 284、法律价值的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研究 285、论利益对法律的影响及其作用 286、论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287、论表达自由 288、论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89、论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290、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 291、法与道德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 292、中国关于宗教政策与法律述评 293、民事诉讼法论文选题与仲裁法论文选题

五、(一)民事诉讼法论文选题

294、民事和解制度比较研究

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实证研究 295、试论民事的第三人制度 296、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纠纷解决途径研究 297、民事裁判错误的研究 298、浅议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299、海峡两岸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 300、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301、民事诉讼法上适用诚实信用原则的反思 302、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303、我国民事上诉讼法院审级职能评析 304、中外民事上诉制度比较研究 305、中国陪审制度研究 306、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 307、论司法公正与法官素质 308、刍议民事诉讼的正当性 309、论执行异议的法理基础及其制度建构

310、法官(检察官、警察)考核晋升制度之研究

311、集团诉讼制度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

312、调解制度的法律社会学思考

313、法院调解制度完善之思考

314、论执行方式的改革

315、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构想

316、论民事抗诉制度

317、诉讼保全(诉前保全、先于执行)的改进与完善

318、执行中止制度若干问题之研究

319、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之审限问题研究 320、民事执行难的对策问题探析

321、民事诉权救济问题研究322、323、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定位与权力分配

两大法系民事证据制度的主要差异及评析

324、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社会纠纷的解决途径

325、民事诉讼中专家证人制度研究

326、和谐社会下民事纠纷的多元化解决

327、论民事大调解机制的构建

328、民事诉讼中的行政先决问题研究

329、论诉讼欺诈的构成与规制 330、执行难现状,根源及对策 331、论涉诉信访与再审程序的重构与完善 332、(二)仲裁法论文选题

论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333、论我国仲裁制度之完善 334、论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协调 335、336、论《仲裁法》中仲裁协议效力要件的完善

仲裁诉讼化趋势之评论 337、仲裁与协调相结合制度研究 338、体育仲裁的法理分析 339、论我国《仲裁法》的管辖范围 340、友好仲裁制度在我国的借鉴与完善 341、论仲裁公平合理原则 342、浅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的困境 343、浅析我国仲裁的完善 344、论知识产权纠纷的可仲裁性 345、浅析我国制度的监督机制 346、仲裁员聘任与选定的若干问题探析 347、刑事诉讼法论文选题

六、《刑事诉讼法》修改之我见 348、试论我国刑事立案标准 349、论刑事强制措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50、我国检察一体化的现状及完善 351、量刑规范化与量刑程序的改革 352、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重构 353、量刑程序与刑事证据 354、特别侦查措施中获取证据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355、我国新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冲突域衔接 356、论我国律师调查取证权存在的困境与完善 357、论刑事公诉制度的属性 358、试论刑事不起诉制度 359、论刑事再审程序的完善 360、试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障 361、刑事检察制度完善之构想 362、刑事证据排除规则对完善我国刑事论据制度的启示 363、364、论刑事简易程序的完善

论刑事和解制度 365、试论律师刑事辩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66、论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构建 367、浅析台湾地区证人保护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68、刑事证据规则问题研究 369、完善我国申诉制度的若干构想 370、试论视听资料在刑事审判程序中的运用 371、论少年刑事审判程序的完善 372、论计算机犯罪技术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 373、论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 374、论律师的在场权 375、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 376、诱惑侦查研究 377、378、论测谎结果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

论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 379、刑事盘查制度之研究 380、留置在中国诉讼史上的发展 381、违法强制措施的后果 382、试论诉辩交易制度 383、论刑事鉴定制度之完善 384、试析司法鉴定制度 385、沉默权的建立与刑讯逼供的遏制 386、我国的刑事论据开示制度的构建 387、简论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 388、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389、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390、论我国对抗制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冲突 391、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 392、论检察监督的合理定位 393、论死刑复核程序的构造及其价值 394、人民检察院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395、证据学论文选题参考

七、论刑诉中的非法口供排除规则 396、论刑诉中的物证、书证排除规则 397、论刑诉中的辨认笔录采纳规则 398、论刑诉中的鉴定意见排除规则 399、论刑诉中的被告人的口供反复处理的规则 400、论律师的刑事调查取证权

401、论刑诉中的证明标的理解 402、民诉取证中的保密特权 403、论中国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及其后果

404、论民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405、406、论民诉举证时限制度

论刑诉电子证据规则之完善 407、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论据收集制度之完善 408、论民诉中的制度 409、自认制度研究

410、民法学论文选题参考

八、信用权研究

411、链接引发的若干法律问题的探究

412、论小区物业的“自治”

413、论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

414、对知识产权滥用的研究

415、论我国当前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416、试论物权法中效率与公平

417、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权探讨

418、

419、论知识产权制度与民法的关系

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 420、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探究

421、合伙--第三民事主体的民法学思考

422、学校应否承担监护责任?--监护人制度完善之我见

423、论现代代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424、代理权性质探析

425、论民法上的“期间”

426、论物权法定原则

427、论《物权法》上担保制度的新发展

428、论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429、论物上请求权 430、论物权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

431、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析

432、地役权若干问题研究

433、论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434、论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435、论民法与市场经济

436、论票据质押

437、不动产抵押登记问题初探

438、论占有制度

439、债的相对性探析 440、论建立民法债权制度 441、债权善意取得之我见 442、第三人侵害债权若干问题探析 443、论无因管理制度 444、悬赏广告引发的法律问题探析 445、论情事变更原则 446、预期违约问题的法律思考 447、448、试论先合同义务与后合同义务--兼论合同义务的扩张

不安抗辩权研究 449、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450、代位权若干问题研究 451、社会捐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452、免责条款探析 453、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之我见 454、我国民法典立法中的争议与评价 455、论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瑕疵担保责任 456、论拾得物报酬请求权 457、论侵权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 458、格式合同研究 459、关于定金的若干问题研究 460、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研究 461、462、新闻侵害名誉权再思考

隐私权侵权责任探析 463、人身权能否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篇?--兼论人身权的法律地位 464、试论一般人格权 465、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思考 466、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 467、知情权初探 468、姓名权与《姓名法》立法初探 469、论法人名称权 470、论配偶权 471、生育权初探 472、论我国现行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473、论离婚自由原则在当代的价值与应用 474、论夫妻约定财产制--兼谈夫妻财产制度的完善 475、新同居时代的法律问题研究 476、家庭暴力防范制度初探 477、论我国代位继承制度的完善 478、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问题 479、遗嘱效力再思考

480、论遗嘱自由与限制 481、我国开征遗产税之我见 482、人格权利体系研究 483、侵权行为法立法模式之我见 484、试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知假买假” 485、完善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的法律思考 486、论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 487、房屋拆迁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488、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法律思考 489、论房地产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90、491、论我国房地产登记制度

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92、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研究 493、公司董事法律地位研究 494、物权登记制度研究 495、行政垄断问题的法律思考 496、产品缺陷及其法律责任研究 497、住房按揭法律问题研究 498、商品房预售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499、群租的法律问题研究 500、房屋权属登记制度研究 501、外资企业法与公司法比较研究 502、公司法民事责任研究 503、论董事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制度 504、505、论股份和公司债的区别与交错

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研究 506、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507、反垄断执法机构研究

508、试论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 509、论证券法上的信息公开制度

510、内幕交易研究

511、试论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12、关联贷款法律制度研究

513、论环境与资源法律制度一体化

514、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研究

515、试析环境责任保险

516、试述绿色壁垒

517、试析环境行政指导

518、论生态建设法律制度

519、论土地流转制度 520、论土地管制制度

521、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

522、国债转让业务的中介机构发展思路研究

523、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缺憾与完善

524、上市公司监管的有关法律问题研究

525、房产装修市场规范问题研究

526、论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

527、假冒、仿冒行为的法律规制

528、论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

529、强制交易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530、论软件侵权中的最终用户责任

531、遗赠的法律性质探析

532、浅析邻接权制度533、534、浅谈我国网络隐私权的立法保护

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研究

535、略论善意取得制度

536、论我国的离婚救济制度

537、论我国的可撤销婚姻制度

538、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

539、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对民事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挑战 540、表见代理制度研究

541、手机偷拍侵权问题的立法研究

542、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543、论著作权的法定许可

544、论商标领域的平行进口

545、试论不安抗辩权

546、析新闻侵权的若干问题探析

547、

548、试论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

论期货交易

549、破产管理人制度研究 550、论股东对关联交易的救济权 551、论票据抗辩 552、知识产权法论文选题

九、(一)著作权法

网络音乐下载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553、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554、演绎作品的认定研究 555、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556、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责任研究-“避风港”原则的适用 557、著作权的技术保护措施制度研究 558、著作权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559、行为艺术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560、著作权中作品署名权转让问题研究 561、电纸书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562、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563、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564、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565、侵权作品的著作权研究 566、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 567、著作权作品集体管理制度研究 568、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保护研究 569、民间文学艺术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570、学位论文的著作权研究 571、论商品化权的著作权保护 57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判定 573、立体作品的著作权研究 574、575、演绎作品的权利限制研究

表演者权研究 576、视频搜索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577、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研究 578、广播组织的邻接权研究 579、网络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580、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 581、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制度 582、论知识产权的财产性 583、著作权涉及肖像权时的行使--从《汤加丽人体写真》案谈起 584、试论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从《受戒》案谈起 585、录音制作者权与录像制作者权的比较 586、论网站的权利 587、试论网站侵犯著作权的认定 588、589、试论各国间著作权的独立保护--从《受戒》案谈起

戏仿与侵权之间--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谈起 590、著作权保护什么?--从《闪客小小》谈起 591、著作权合理使用的认定 592、数字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保护 593、产权中的应用 594、下摄影作品的版权保护 595、中技术措施的版权保护与合理使用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596、分类方法与类型的比较研究 597、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598、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控制 599、代的版权限制 600、权与著作权的重叠 601、权法中作品独创性之界定及其价值 602、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的确定 603、合理使用中的公共利益 604、合理使用中的公共利益 605、件侵权之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606、件的行政法保护初探 607、P软件终端用户侵权问题 608、机软件反向工程判例发展及对我国之启示 609、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 610、戏虚拟物的财产保护 611、空间侵权行为的管辖权之界定 612、(二)专利法

限制专利权滥用制度研究 613、专利无效审查制度研究 614、专利侵权抗辩制度研究 615、专利侵权损害赔偿金制度研究 616、617、专利授权后异议程序法律制度研究

专利平行进口制度研究 618、Bolar例外条款的司法适用 619、外观设计专利中的“许诺销售”行为研究 620、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归属问题研究 621、绝对新颖性标准对我国产业的影响 622、专利重复授权问题研究 623、失效专利的利用 624、论职务发明制度的完善 625、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 626、专利保护范围研究 627、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权保护 628、专利营销研究 629、专利间接侵权的认定 630、631、专利侵权诉讼中抗辩制度研究

专利的创造性研究 632、专利的可专利主题研究 633、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 634、基因专利研究 635、技术发展与专利保护 636、专利制度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637、遗传资源与专利保护 638、专利的强制许可基础理论研究 639、专利制度的国际协调研究 640、方法的可专利性研究 641、337条款与TRIPs协议 642、论专利侵权中的全面覆盖原则 643、论专利的等同侵权原则 644、论可以提起专利无效请求的主体范围 645、关于职务发明专利的利益分配 646、怎样减少垃圾专利? 647、论专利可以是一种负权利 648、从各国专利权互相独立谈技术应用的策略 649、论单位与职员间保密协议中的利益平衡 650、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 651、专利和商业秘密保护的比较 652、专利许可与公共健康权 653、际保护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初探 654、权的滥用的立法控制 655、利问题侵权行为的认定 656、利罪的立法标准与犯罪构成 657、专利法与TRIPS协定对专利的界定与保护的异同 658、诺销售" 659、660、制造行为与使用销售行为的区分

产权制度的利益平衡机制 661、权认定中的等同原则 662、法保护国际新趋势及借鉴 663、行为的刑法规制探析 664、权资本化的法律规制 665、与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 666、的特征及财产权属性研究 667、专利法律问题 668、可中的利益平衡与限制原则 669、专利保护的法律问题 670、机软件的专利法保护 671、术及产品出口的法律保护 672、(三)商标法

673、气味作为商标保护和著作权保护的问题研究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5

(2015年11月1日)

一、保险市场发展问题

1.保险业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问题研究 2.宏观经济政策与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研究 3.资本市场对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4.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功能定位研究 5.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6.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7.保险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研究 8.保险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9.政策性保险有关问题研究

10.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1.现代保险服务业在国家社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12.保险业参与灾害救助体系研究 13.我国保险发展转型问题研究 14.保险业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15.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研究 16.我国再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17.民众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研究

18.保险人才培养、开发、利用相关问题研究 19.保险消费行为研究 20.中国保险业的行业安全研究

21.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保险业的对策 22.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23.外资保险在中国的发展问题研究 24.保险创新相关问题研究

25.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26.保险功能和保险业的发展定位问题研究 27.国外保险企业破产原因研究 28.保险招投标问题研究

29.共同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30.保险业社会形象和声誉问题研究 31.行业统保问题研究 32.自保问题研究

33.政府“民生保险工程”建设问题研究 34.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35.环首都经济圈的保险业协调发展研究

36.北京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养老、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研究 37.保险业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

38.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模式研究

39.商业保险参与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服务的研究 40.“互联网+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41.相互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42.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保险业发展影响研究

二、保险法与保险监管问题

43.《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部分条款的辨析

44.《保险法》适用问题研究 45.《保险法》一些具体条文的探讨

46.保险基本原则在保险实践中的缺陷和完善问题研究

47.保险合同成立、生效、解除、撤销、中止、复效相关问题研究 48.人身保险合同常用条款相关问题研究 49.健康保险合同常用条款相关问题研究 50.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51.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52.海上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53.《交强险条例》《交强险条款》和《道交法》的协调问题研究 54.强制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55.反保险欺诈相关问题研究 56.保险市场行为监管问题研究 57.消费者保护问题研究

58.第二代偿付能力体系建设相关问题研究 59.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问题研究 60.保险集团监管问题研究

61.国际保险监管的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62.保险市场监管的计算机应用模型 63.保险业反洗钱相关问题研究 64.保险资金运用新政的评析 65.保险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新研究 66.互联网保险的监管研究

三、保险中介与市场发展问题

67.保险营销员制度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68.保险营销员双签制度的利弊分析 69.银行保险的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 70.保险中介集团建设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71.保险经纪人制度的环境与政策研究 72.我国保险代理制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73.保险公估人的发展研究 74.兼业代理问题研究 75.保险中介欺诈问题研究 76.保险交易所问题研究

四、寿险、产险发展问题

77.寿险预定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 78.车险理赔难问题研究

79.车险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80.交强险的经营模式变革研究

81.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制度与交强险相关问题研究 82.外资公司经营交强险问题研究 83.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84.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问题研究 85.农业保险道德风险防范研究 86.农业保险理赔难问题研究 87.农业保险理赔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88.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 89.农业保险互助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90.天气指数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91.蔬菜价格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92.文化产业保险发展研究 93.科技保险发展研究 94.健康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95.意外险市场发展问题研究 96.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97.雇员忠诚保险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8.建筑工程现状和问题研究 99.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保险发展研究 100.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外贸发展问题研究 10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研究 102.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问题研究 103.出口信用保险代位追偿问题研究 104.公众火灾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105.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106.董事高管责任险发展研究 107.生产安全责任保险发展研究 108.环境污染责任险发展研究 109.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研究 110.拆迁责任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11.校园责任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12.社区综合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13.《工伤保险条例》修订与雇主责任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14.我国经济发展对责任保险赔偿责任的影响研究 115.风险代理制度对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研究 116.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与责任保险的相互影响问题研究 117.精神损害赔偿和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研究 118.企业年金发展的困境和前景 119.个人年金的发展政策及其调整 120.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21.变额年金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22.寿险(死亡险)保单贴现问题研究 123.健康保险的税收优惠问题研究 124.新险种开发问题探讨 125.港口城市船舶保险发展研究

126.港口城市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发展研究 127.产品质量安全保险问题研究 128.保险业与旅游业的融合问题研究 129.商业养老护理保险发展研究 130.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研究 131.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研究

五、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问题

132.保险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33.保险各类基础平台建设研究 134.电话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135.保险公司相互代理问题研究 136.保险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137.保险风险证券化问题研究 138.我国金融与保险的融合发展研究 139.保险公司信誉评级问题研究 140.保险集团公司整体上市问题研究 141.保险投资风险研究

142.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问题研究

143.金融业综合经营背景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144.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模式研究 145.保险公司产业链延伸问题研究 146.大数据时代保险公司的发展问题研究 147.保险公司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148.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149.大资管时代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六、社会保险问题

150.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

151.养老保险体系中个人账户的空账化研究 152.老龄化冲击下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研究 153.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研究 154.退休年龄提高对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 155.中小企业集合年金制度研究 156.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研究

157.刘易斯拐点与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 158.城镇化进程中拆迁农民的养老保障研究 15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可持续性研究 160.人口流动与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 161.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剪刀差问题研究 162.养老保险体系参与养老产业的模式研究 163.商业保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研究 164.平谷区新农合“联办共保”模式研究 165.医疗保险体系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166.大病保险的运营模式研究 167.人口流动与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 168.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研究 169.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70.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 171.社会保险基金的资金投资运用研究 172.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研究 173.人身伤害与工伤赔偿制度研究 174.特定人群的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175.失业保险的功能研究

176.农民工失业保险的需求状况研究 177.中国生育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78.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179.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研究 180.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整合研究 181.养老服务产业化研究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6

(2007年5月21日)

四、(1)法学类专科适用题目(夜大05法学专科23人)

沈忆勇老师选题(联系电话:8532781 ***):

1、试论私营企业的法律地位

2、浅谈打假的重要性与对策

3、合同无效的确认

4、试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性与对策

5、试论刑法的基本原则

6、试论正当防卫

7、试谈偷税罪的立法缺陷

8、试谈宪法的司法化趋势

9、经济特区立法问题再认识

10、自拟题目

陈滨生老师选题(联系电话:2558668 ***):

1.论海洋边界争端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

2.从国际法院判例看中日东海大陆架争端的解决 3.试论国际恐怖主义的概念、特点及其国际法对策 4.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 5.试析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

6.联合国改革之我见

7.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8.国际法院判例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

李安娜老师选题(联系电话:8850426 ***):

1、试论公民平等权利的宪法保护

2、试论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3、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4、论公民的财产权

5、论无罪推定原则

6、论附带民事诉讼的作用

7、论廉政建设

8、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 吴本雄老师选题(联系电话:2558399 ***):

1、民事证据的收集与技巧

2、中国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未来

3、驰名商标的创设和呵护

4、刑事案件中辩护人法律地位思考

5、浅议行政诉讼中主体资格

6、具体论文题目与指导老师商定

庄少明老师选题(联系电话:8571328 2687878):

1、浅析行政处罚法中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2、浅谈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3、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的不足与完善 4.论行政指导的责任追究

5.论我国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 6.论行政法的效率原则

(2)法学类本科适用题目(函授05法学本科81人)

陈滨生老师(2558668 *** E:bschen@stu.edu.cn)

国际法学:

1、新形势下的国家主权原则

2、国际恐怖主义

3、联合国的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4、联合国维和行动

5、国际法院在和解国际争端方面的作用

6、国际法院与国际法的发展

7、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

8、国际海洋争端的解决

9、国际人权公约与弱势群体

10、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陈瑞林老师(2558333

*** E:rlchen@stu.deu.cn)

一、刑法学

1、略论受贿罪

2、略论挪用公款罪

3、略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4、略论洗钱罪

5、论累犯制度

6、论犯罪中止

7、论交通肇事罪

8、论自首

9、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国际私法论文参考题:

1、论国际私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论国际私法的性质。

3、论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4、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和适用。

6、论反致制度。

7、论法律规避的效力。

8、论外国法查明的途径。

9、论涉外婚姻家庭关系(结婚、离婚、父母子女关系、夫妻关系、收养关系)的法律适用。

10、论涉外继承(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

11、论涉外民事案件管辖权的确定。

12、论外国法院判决和裁决在我国的承认和执行。

13、论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及对我国的立法建议。

14、论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

15、论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及对我国的立法建议。

16、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郭丽红老师(2558777 *** E:lhguo@stu.edu.cn)

一、公司法论文参考题:

1、评资本三原则在我国公司法中的体现及利弊。

2、论股东权。

3、论公司设立过程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4、论公司破产中的若干法律问题。

5、论公司法人财产权独立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6、论独立董事在公司中的地位。

7、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中的若干问题。

8、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建议。

9、论公司执行机关的法律责任。

10、论公司有限责任的限制。

11、评公司法修正案的利弊得失

12、论一人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制

13、论中小股东的诉权

14、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15、论公司的侵权责任

16、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婚姻法论文参考题:

1、评我国婚姻法修改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2、论一夫一妻原则在我国法律中的体现和保证。

3、论重婚问题及遏制重婚的立法建议。

4、论无效婚姻制度。

5、论我国离婚制度及实际操作。

6、论夫妻财产制度。

7、论夫妻共同财产的确定及实际操作。

8、论家庭暴力及法律遏制。

9、论国家公权利在婚姻家庭案件中的介入。

10、论离婚损害赔偿原则及适用。

11、论婚姻家庭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

12、论夫妻分居问题。

13、论父母子女的权利。

14、论司法实践中的婚姻家庭问题。

15、评我国的结婚制度及立法建议。

16、论婚姻权利。

17、关于婚内强奸行为的认定。

18、关于离婚时子女抚养权的确定。

19、关于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20、论违法婚姻的法律责任。

21、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黄雪兰老师(8884293 *** E:huangxl@stu.edu.cn)

一、税法: 1、纳税人权利 2、税收公平的实现

3、增值税法律制度的完善 4、消费税法律制度的完善 5、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 6、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 7、纳税担保制度的探讨 8、费改税

9、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劳动法:

1、劳动者权利的实现 2、劳动法主体之探讨 3、论就业平等 4、工伤之构成 5、劳动合同制度 6、劳动合同解除制度 7、劳动争议的解决 8、劳动合同类型

9、养老保险制度之完善

10、劳动权利的基础

11、工会制度的改革

12、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李广辉老师(2904536 *** E:ghli@stu.edu.cn)

一、仲裁法部分参考题目:

1、论仲裁权的性质

2、论商事仲裁的范围(可仲裁性问题探析)

3、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

4、论仲裁员的资格

5、论仲裁裁决的撤销

6、论拒绝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

7、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

8、论法院对商事仲裁的监督

9、论仲裁条款的自治权理论

10、论商事仲裁的国际化趋势

11、论中国《仲裁法》的修改

12、ADR在中国的重构及发展前景

13、论中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

14、论友好仲裁

15、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国际贸易法学:

1、论国际贸易法的统一化进程及其意义

2、试评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意义。3、2000INCOTERMS的特点和意义

4、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5、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根本违约制度

6、试比较《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中国《合同法》的异同

7、试评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制度

8、试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及其意义

9、论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

10、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1、试论国际保付代理的法律性质和意义

12、论备用信用证及其作用

13、论信用证独立原则

14、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最佳选择

15、论信用证上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16、试论国际贸易惯例

17、试论国际贸易法的历史发展

18、试论加入WTO对中国服务业的影响

19、试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重大意义 20、乌拉圭回合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对中国的影响

21、试论GATS的核心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22、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国民待遇制度

23、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和意义

24、试论WTO在当今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25、国际贸易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法律分析

26、试论国际贸易争端的正确解决

27、论世界贸易中的透明度原则

28、论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待遇问题

29、论中国外贸体制与WTO体制接轨的法律对策 30、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三、商法学总论(含海商法学)部分: 1.《海商法》与《保险法》若干问题的比较 2.《海商法》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比较 3.国际惯例在海商法中的作用

4.试比较提单公约与我国海上货物运输法 5.论船舶适航

6.浅析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的责任 7.海运保函的法律效力初探

8.论中国海商法承运人责任制度的特色

9.论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免责条款的法律管制 10.论我国《海商法》关于举证责任的规定 11.延迟交付若干法律问题浅析 12.论甲板货的法律性质 13.论提单的法律性质

14.海事赔偿责任制度的前景探讨 15.论海难救助公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6.论共同海损的索赔权利与海上运输合同的索赔权利的关系 17.论船舶优先权的法律性质

18.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与承运人单位责任限制的关系 19.论海难救助的特别补偿制度 20.论海上保险的保险利益原则 21.论海上保险的最高诚信原则 22.论海上保险人的代位求偿权 23.论被保险人的告知义务

24.论船舶适航在海上保险中的作用 25.论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法律适用 26.提单仲裁条款效力初探

27.关于延长海事诉讼时效的思考 28.提单管辖权条款效力初探

29.论我国海商法与民法的关系

30、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李婉丽老师(2558009 *** E:wlli@stu.edu.cn)

1、浅谈转让农村房屋行为的法律效力问题

2、试论债权人代位权制度

3、缔约过失责任之我见

4、对医疗损害纠纷案件热点问题的探讨

5、关于房产中介欺诈行为分析

6、格式合同问题研究

7、论无权处分中权利人的保护

8、试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9、关于悬赏广告问题的法律思考

10、论商品房预售的若干法律问题

11、论保险合同从代位求偿权

12、浅谈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13、抵押担保若干问题探讨

14、浅议借款合同中的抵押担保问题

15、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承担问题探究

16、论无效担保的确认及其法律后果

17、合同效力的价值判断标准探讨

18、国际经济法中的主权原则探析

19、试论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

20、我国应对各国反倾销诉讼之策略探讨

21、试论我国新修订的外贸易法之优劣

22、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邵俊武老师(2558777 *** jwshao@stu.edu.cn)

一、民事诉讼法

1、民事诉讼的审级制度研究

2、民事诉讼的调解与和解等制度研究

3、民事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4、民事简易程序问题研究

5、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6、民事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

7、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证据法学

1、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3、证言特免制度研究

4、电子证据的取得及其司法认定

5、证明标准问题研究

6、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三、民法总论

1、格式合同问题研究

2、缔约过失责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3、完善我国时效制度的若干意见

4、关于《物权法(草案)》的若干意见

5、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

6、法人人格否认问题研究

7、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田志荣老师(2902514 *** E:zrtian@stu.edu.cn)

一、刑事诉讼法:

1、沉默权制度探讨

2、律师执业风险问题探讨

3、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4、超期羁押的原因及对策

5、论刑事诉讼证明要求

6、论证据的审查判断

7、论刑诉中非法证据排除

8、论罪犯民事权利及其保障

9、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

10、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法律文书学:

1、讯问笔录制作略论

2、侦查机关起诉意见书的完善

3、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结构初论

4、现行一审民事判决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5、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杨玲梅老师(2558360

***

E:lmyang@stu.edu.cn)

知识产权法:

1、新技术时代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2、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新课题

3、关于版权复制权及其侵权认定的法律探讨

4、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

5、域名与商标

6、网络游戏的法律规制

7、商业秘密的保护及司法救济

8、谈专利侵权认定的标准

9、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钟卫红老师(2902539 *** E:whzhong@stu.edu.cn)

一、经济法:

1、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定位

2、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3、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关于我国反垄断立法的若干思考

5、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研究

6、论我国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

7、论行政垄断及其规制

8、论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制度的完善

9、论有奖销售的法律规制

10、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11、论我国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其完善

11、中外产品责任法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12、论产品缺陷及其法律调整

13、中外消费者组织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

14、论消费者权利及其法律保护

15、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二、环境保护法:

1、论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2、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护

3、论公众参与环保制度的完善

4、论排污权交易制度

5、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6、论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7、论环境侵害排除与利益衡量

8、环境侵权中共同侵权行为责任研究

9、论环境法的风险预防原则

10、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11、论电子垃圾处理法律制度的建立

12、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探讨

13、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聂铄老师(*** E:shuonie@hotmail.com)

法律史:

1、春秋决狱与判例法

2、孝道与中国传统刑法

3、死刑的历史沿革

4、法国大革命与法国法

5、辩诉交易的法哲学思考

6、其他论文题目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

邓剑光老师(8842261 *** E:jgdeng@stu.edu.cn)

1、政治文明与法治的关联性

2、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法治解读

3、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

4、依法执政的法理思考

5、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治发展

6、司法独立的法理思考

7、我国立法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8、人大制的改革

9、反分裂法的宪政解读

10、公民言论自由的宪法保护

11、我国违宪审查机制的问题及完善

12、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则之思考

13、论比例原则

14、关于行政行为的效力的思考

15、我国行政复议法的问题及克服

16、抽象行政行为的可司法性

17、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反思

18、我国《公务员法》的弊端解读

19、论“一事不再罚”原则 20、我国行政立法的问题与对策

21、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思考

22、我国高校学生权利保护的法律思考

23、“人权”入宪的意义与挑战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7

1.1 会计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设置《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时, 基本是依据会计专业要求制定的, 主要强调会计实务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没有体现作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培养的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目标, 更没有细化不同专业具体的会计教学目标, 直接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作为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 感到负担大, 目的性不强,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会计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教材偏重于会计核算, 按照培养会计人员的方法和顺序进行讲解且以核算为目的, 使得《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晦涩难懂。由于《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教材, 其基础理论一般从会计的产生、发展过程开始, 其余还主要包括会计要素理论、会计账户理论、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报告, 以及若干个账务处理程序等。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会计专业而言, 无疑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 则显得会计的基础理论偏深、偏多, 尤其对其中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账务处理程序等, 就显得更加深奥难懂了。

1.3 会计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虽然课堂讲授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学进度, 及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导, 但对于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会计学》课程, 单一的讲授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机械、被动, 逐渐让学生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

1.4 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待《会计学》这门非专业课程, 一般主观上不够重视, 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他们认为整天与课本上的数字、账户、账簿和报表打交道, 将来就业也不大可能从事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 会计知识基本不会用到, 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只有少数学生仅仅按部就班地为考试而学习, 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和完成作业。

2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建议

2.1 明确会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根源, 只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才能引导教师教学的方向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在制定非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应着重强调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并且体现以下思想:第一, 教学目标建议定位于使学生具有会计性思维和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结合财务会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目的;第二, 促进学生运用和把握会计信息, 熟练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分析方法, 并灵活运用会计信息为生产和管理服务。

2.2 合理确定会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需要, 因此在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时, 应针对不同专业有所区别, 有所侧重。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应注意内容适中, 重点突出。考虑到教学学时有限, 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有针对性, 在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分析的能力。具体建议:对于会计学原理, 简单介绍会计的概念、复试记账等基本理论;对于财务会计, 着重以会计等式为出发点, 利用会计要素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内在联系展开讲解, 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筹资、储备、生产、销售等不同环节间的流转, 最终为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及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提高其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

2.3 灵活运用科学有效且多样化的会计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 受教学学时限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更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训课, 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 课后参观企业会计工作等。

案例教学法。例如在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时, 可以以某上市公司为例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 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讨论, 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会计学》课程知识容量宏大, 教学内容庞杂, 我们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争取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时,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免对课程内容感到晦涩难懂以及枯燥乏味, 对会计中涉及到的账表和凭证缺乏感性认识, 我们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视频或实物等演示方法,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 教师在课程讲授前, 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学习其的目的, 作用及意义, 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对自己将来工作和生活的作用;然后, 在授课过程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随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一方面督促学生注意听讲,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 还可以适当安排小组讨论与辅导, 增加对学生思考的训练。最后,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 充分展示《会计学》课程的实用性。

摘要:《会计学》是独立学院经济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 其不同于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教学。它对于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者能够高水平地分析、运用会计信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

会计学院论文选题 篇8

关键词:会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开展会计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开展双语教学

安徽建工学院会计课程主要在管理学院开设,包括财务管理专业(二本、三本)、会计专业(二本和专升本)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目前已开设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也根据本校特色开设了如房地产企业会计、施工预算会计等辅修课程,这些课程开设时间较长,师资充足成熟,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种种原因,会计双语课程却迟迟没有被开设起来,就连专业英语会计也多次被教研室提起又多次被放弃。而随着安徽建工学院规模的扩大,会计专业课程的逐步完善,会计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成为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

2.适应社会就业形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在国内,涉外企业越来越多,他们吸纳人才时,不仅要求会用外语交流,更需要的是在专业领域内不同语言的沟通和交涉。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需要更多国际化人才,这在CPA考试改革中可见一斑。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外语交流运用能力,为以后可能从事的涉外会计工作打基础。在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双语教学,培养会计高层次人才是适应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

3.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拓展专业学习视野的需要

实施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外语作为手段,通过双语授课、采用原版教材,学习某些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借此加深受教育者对专业课程的认知与学习,并使其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我国当前会计学而言,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及会计教材多趋同于西方会计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西方会计教材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而且读懂这些专业教材和文献不仅有利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而且有利于掌握专业前沿趋向。会计双语教学的开展既能丰富学生会计知识结构,又能拓展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视野。

4.高等教育提高教育层次的需要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外语水平的需求,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 114号])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并力争在高新技术领域和适应需要的专业中双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在安徽建工学院,这个比例目標远远达到。这是由于一方面不是所有课程都能使用双语教学,比如法政系的汉语言文学,中国法制等课程,另一方面适合双语教学的经管专业,如会计学,管理案例学等课程一直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开展双语教学。目前,在高校中实施双语教学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安徽建工学院提高教育层次的瓶颈和机遇。

二、开展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会计双语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安徽建工学院管理学院会计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多为本科学历,虽然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双语课程,但来安徽建工学院后年久“荒废”,外语水平需重新拾起;近年,也引进若干年轻硕士研究生担当会计教师,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难以担纲。

2.会计双语教材选用难度较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适合地教材是实施会计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选用合适的双语教材成为决定会计双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之一。目前,会计双语教材的选用有几种选择。(1)选择国内相关优秀学校已经出版的双语教学的教材;(2)采用自编英文教材以及双语教学英文参考资料,(3)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教师在选用双语教材时往往从教材内容方面考虑,而忽视学生对教材费用的经济承受能力,而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对安徽建工学院会计双语教学还需要时间检验。

3.班级规模影响教学效果

安徽建工学院自扩招以来,班级规模比原来有所扩大,尤其是管理学院(在校学生数最多的系院)。在安徽建工学院,一般标准班为40人,而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一个人数多在50人以上。再加上合班上课,所以一般大班人数在100到200人之间。

人数较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课后辅导较难,双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语言障碍像一道屏障,将很多学生隔在了双语课程之外。会计双语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外语水平,能够通过会计专业术语的外语词汇学习,读懂或理解和处理双语会计实务。但大班中众多学生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英语基础较好的,在听课互动、理解和解决会计业务时介入较快,适应双语教学环境也较为理想;相反,英语水平欠缺的学生在接受双语教学之初就会出现困难,这恰是会计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5.课时安排与学生就业有一定冲突

根据安徽建工学院外语系外贸英语设置和管理学院会计专业课程安排可知,安徽建工学院专业双语课程大多在大三的第二学期或大四的第一学期开设,如高级会计学和管理会计等,而这时候正是学生复习考研、参加各种招聘会的一个高峰期。他们很难投入太多的精力来用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有应付了事的心理。而双语会计的很多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将实际和已掌握的知识及学习到的会计知识进行对比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多数选择逃课、请假等方式回避甚至放弃这门课。

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

1.加强师资力量,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会计专业教师是双语授课的直接参与者,一定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专业知识,达到精深的程度,同时要培养充分理解、驾驭原版教材的能力,更要越发熟练地在课堂上运用外语。同时期望引进有留学经历的本国教师使用中英文混合方式进行双语教学。而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虽然使用外文教材,但是全盘汉语讲授专业知识,使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机会;二是授课过程过分侧重语言知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讲解,使专业课沦为语言课。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双语教学目的在于外语与专业知识的全面提高,即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学习专业外语词汇的机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但不必强求英文授课比例,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教案,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

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2.尽量选用原版教材

开展双语教学离不开外文版教材,使用英语的原版教材有助于我國高校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有助于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外语思考与表述学科内容的综合素质,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并且,原版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思想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都大有收获。一般来说,原版教材观点新颖、表达生动、逻辑性强、质量上乘,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窗口。它的缺点是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与其他课程衔接性差。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高质量的双语教学用外文教材应具备以下特点:内容合适,符合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且比较先进,以保证教学质量文字规范,简明易懂,难度适中,便于中国师生使用;价格适度,易被学生接受。

3.由浅入深,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适应双语学习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只有更加努力地积累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双语课的学习中;但也要避免学生进入另一误区,即英语水平较高,而会计理论和实务处理不够重视,双语课程的学习仅仅为了学习英语的专业术语,这就违背了会计双语课程的核心是专业,英语只是一种手段的宗旨。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双语教学的接受者和受益者。在双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课堂外自学,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检验自学效果并解决重点疑难问题,提出系统的专业前沿理论知识。

4.师生互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对会计双语教学有很大影响。由于大班授课,课堂教学和辅导时间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在每次课结束时安排学生做一定的课后复习、下次课的预习以及适量课外阅读作业,而且还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和答疑的时间。这里的习题讲解和个别答疑,老师可以借助各种媒介进行,比如可设个人博客,把习题和讲解挂在网页上;也可以利用班级邮箱统一解答学生问题。

学生应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英语水平和专业业务能力。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教师解答和面授达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引导学生组织会计双语学习组,由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帮助辅导有疑问的学生,也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形式解决一些普遍问题效果会很好。

5.调整班级规模,避开高年级开课

为了提高会计双语教学效果,最好采用小班教学方式,如果教育资源是在不足,可以考虑大班上课,分组课后辅导。

另外,安徽建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中,为避免大四学生学业和就业冲突,笔者建议适当在大二甚至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学习会计专业术语和简单理论的英语表达,为后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双语教学做准备。当然这些课程也可放到学生的选修科目中,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在学生低年级时就开设双语会计课,如在一年级上初级会计学时同时开设基础会计英语课,在二年级开设中级会计学时平行开设财务会计双语课,在已经有基础英语会计的铺垫下,双语会计学应可以顺利进行。

上一篇:招生策划案之社区活动下一篇:2024年建设工程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