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成本会计论文(推荐8篇)
(1)绿色成本的会计核算
即在制造系统中,制造行为和管理行为从对环境负责的角度,因上述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为达成生产所需的必要政策法规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2)绿色效益的会计核算
一、 我国可持续发展观与企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980年,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在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的支持下, 制定发布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 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 该议程是各国为促进全球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制定的共同行为准则, 确立了“可持续发展” 的主题, 阐明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施战略的行动方案。 我国1994年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 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要有效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 将绿色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 改变过去无偿使用环境并将绿色成本转嫁给社会的做法。 1999年, 联合国讨论通过了 《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绿色会计与报告指南。 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绿色会计体系, 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 “绿色会计委员会”, 2001年6月, 经财政部批准,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正威胁着我国产品的出口, 外部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竞争力, 同时到国外投资或出口产品, 参与国际竞争, 国内企业必须将绿色会计成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 积极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得失。
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 企业应将绿色成本计入资源价格, 积极建立绿色成本管理体系, 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成本管理可在费用效果分析、 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构建企业战略开发和产品绿色流程等方面得到应用。 我国企业在绿色成本管理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不足, 需要建立相关的会计规范, 转变观念, 构建绿色成本控制系统和责任中心。
二、 建立绿色成本核算体系的必要性
建立绿色成本核算体系是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和正确衡量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绿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标中,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海洋) 与环境因素 (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 的破坏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即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 因为传统会计的核算方法并不会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 从而使经济增长指标核算不能准确地反映国家经济增长速度, 虚增了国家利润, 浮夸了国民生产总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价值规律并没有把社会环境资源的价格内部成本化到产品中去, 因此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 “自然成本” 得不到正确的核算和计量, 不由企业承担, 而是由社会承担, 这就造成了企业认为环境资源是没有价格的, 对于环境资源的无偿占用和肆意浪费, 加剧了环境资源的枯竭和恶化。 在绿色成本核算体系下, 企业必须将运营活动中产生的绿色成本纳入核算体系, 从而使计算出的GDP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三、绿色会计成本的计量和核算
会计成本的计量是会计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理论上讲, 会计计量工作应该贯穿于会计核算系统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 包括选择计量客体的计量属性、选择会计计量单位和确定会计计量基础三个计量要素。由于传统会计没能将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成本的核算体系, 因此, 在会计成本计量方面缺乏对绿色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如何对绿色会计成本要素进行计量, 关键是根据绿色会计各要素的特点来建立计量的方法和理论。具体的计量方法和模式为:
(一) 环境治理费用
它是指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从宏观层次上说, 是指全社会为治理环境和清除污染而投入的资源的总和;从微观层次上说, 是指一个具体的生产单位, 或者指某一具体的环境治理措施为治理环境和清除污染而投入的资源的总和。
环境治理费用=污染治理企业或一般企业污染治理车间的运转费 (汇总) +短期的区域性的环境治理行动中的投入部分 (货币化)
1. 污染治理企业或一般企业污染治理车间的运转费包括治理过程的材料费、劳动力费用、员工福利待遇、 设备折旧费、维修费、水电费、劳保费、 检验费、固体废物运输处理费等。这一类费用都有会计核算的资料, 尽管不同企业采用的核算法可能不一致, 但是这并不影响环境治理费用计量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只需要各方面的费用汇总即可。
2. 短期的区域性的环境治理行动中投入的部分, 是将所有的投入货币化。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治理行动中关闭或者减产企业的损失部分以及生产要素按照新的组合方式进行组合可能导致的损失部分不计入环境治理费用。对于这类费用, 可以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 将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污染治理费用, 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
(二) 为预防环境破坏发生的耗费
实际中, 有许多耗费是兼有“防” 和“治”两种功效的。 要判断环境费用是属于环境治理费用还是属于为预防环境破坏发生的费用, 关键是看费用发生的时间。 如果企业的环保处理设施在企业主体生产工程已经投产之后使用, 为环境治理费用;如果企业的环保处理设施与企业主体生产工程投产同时投入使用, 则为预防环境破坏发生的耗费。
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投入虽然对环境有破坏作用, 但该项投入并非是为预防环境破坏而发生时, 就不能作为该类成本, 如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的集中供暖供气工程等的投入。 对于这类费用可以按照差额计量的方法进行计量。如, 某企业投产时购买了一批环保型汽车, 支付的成本为400万元, 假设没有环保功能的其他普通车的购买成本为350万元, 那么环境保护成本应采用差额50万元计量, 并据此在折旧年限中分期作为折旧费用。 采用差额计量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划分资源的环保功能和一般功能所各自承担的成本费用, 可以较准确地区分一般产品成本与环境保护成本的区别, 有助于信息披露的项目分类。
(三) 给受害者的损失补偿
受害者是指在环境破坏过程中和环境治理过程中受到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个人或企业, 这些损害包括身体受损害、财产受损失、生活变得不安定、收入减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下降等方面。 这些损失有的能找到明确的责任承担者 (企业或个人) , 有的则不能明确。 明确的责任承担者需要给直接受害者和国家或社会以相应的补偿;如果责任承担者不明确, 则应由社会给受害者予以补偿。
对于土地损害补偿费, 可以采用恢复成本法, 也就是将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恶化的恢复成本作为环境恶化的成本估价。
对于向周围的居民支付的健康损害补偿费, 可以采用后果阻止法来进行计量, 即通过增加其他的投入或者支出来减轻或者抵消环境恶化的后果, 用这些投入或者支出的金额来衡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四) 发展环保产业发生的耗费
这类环境保护成本主要是指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与环境相关的部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耗费。 如城市环卫部门的所有耗费, 包括街道清扫费, 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处理费, 垃圾运输和处理用固定资产的投入等, 以及城市饮用水保护,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绿化、建设及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耗费。环境保护产品制造业发生的全部费用中扣减产品销售收入后的部分也应计入此类成本 (销售后的产品在使用中其价值已按销售价格计入了 “环境治理费用”) 。
(五) 环境保护行政事业费
主要是指环境科学研究、 开发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耗费。 主要包括实施环保法规、进行环境监测的费用、环保科研经费、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费、资料费, 环保机构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所属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差旅费等。其中环保科研经费按当年设立课题经费数计算, 进行环境监测的费用及宣传教育费和资料费按实际支付数计算。 环保机构发生的所有费用一般都有完整会计核算资料, 所有这些机构的日常费用和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津贴、 补贴、 奖金等也属于环境保护行政事业费的范畴。
四、构建绿色成本体系的建议
企业绿色成本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的需要, 也是企业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计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 为了推进绿色成本体系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我国绿色成本实务操作中面对的障碍, 例如绿色成本计量方法上的困难, 人员素质水平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国绿色成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不足。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成本核算已经开展多年, 有的跨国公司早就开展了绿色成本的实务操作, 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为此, 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突破传统思想, 结合我国绿色会计成本的具体实施情况, 促使绿色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开展, 实现绿色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结合, 使绿色成本信息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有力依据。
(二) 树立良好的成本效益观念
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就必须首先使财务人员树立起环保观念, 对财务人员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 同时, 环境会计还是一门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 这要求提高会计人员对环境会计的专业水平。 企业管理者也要改变传统观念, 认识到节能减排、污染物处理可以减少罚款支出、获得政府财政补贴, 甚至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受到消费者的尊重, 为企业带来的无形收益会更大, 降低企业总体运营成本。
(三) 建立健全环保法规
国际上的实践表明, 政府、社会的推动是促进企业开展绿色会计建设的主要力量。 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制定和完善各项环保法律、法规、政策, 增强政府管制的有效性, 不仅是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也是企业建立绿色成本核算的强大外部压力源。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完善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惩罚力度、征收环境税。 目前我国还应加强对于与企业绿色成本核算关系更为密切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提高排污收费和其他污染物污染标准, 真正起到促使企业治理污染的经济刺激杠杆作用。 (2) 建立环境审计制度, 加强环境审计监督。 (3) 建立环保问责制度, 把环境指标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 (4) 组建绿色会计机构, 可由财政部和国家环保局牵头, 组建绿色会计专门机构, 负责组织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和准则制订。 采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法来推行我国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 针对我国环境会计核算起步较晚、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的现状, 可以选择在一些资源耗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如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进行试点, 对这些企业全程指导、重点跟踪, 在取得切实可行的经验后, 再向其他企业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敏琪.日本富士通公司环境会计案例分析及启示[J].财政监督, 2009, (20) .
[2] .焦董瑞, 杨文会.浅谈环境成本的重新分类[J].煤炭经济研究, 2009, (03) .
[3] .陈平, 成颖.环境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的美国之鉴[J].商业会计, 2012, (01) .
任何在办公室里工作或是在家拥有一台打印机的人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挫折感或内疚感:需要打印的电子邮件内容只有一页,但结果要被迫扔掉一起打印出的其它三张纸,那上面尽是些没用的法律例行条文或横幅广告(banner ads)。幸亏有了绿色打印技术公司的分析软件,你不仅能省下浪费在纸张和油墨上的钱,还能挽救一、两棵树。
员工们平均每天会打出6页废纸,每页的成本约为0.06美元,一年下来,老板们就要为每个员工浪费的纸张花掉将近85美元。
“除了造成浪费以外,这样还会降低效率,”该公司的创始人海登•汉密尔顿说。当他在之前工作的公司里注意到堆积如山的废纸被制造出来时,再也无法忍受了。那是座庞大的五层办公楼,有20~30个打印站,每一个都会在上午11点以前就被废弃的打印纸堆满了。一片狼籍的环境让忙碌的管理人员不得不在打印机前一沓沓的打印纸里翻来翻去——甚至在地板上翻来翻去——以找到他们10分钟前打印的文档。
汉密尔顿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析每项打印任务的内容,找出有浪费特征的页面,比如银行或是航空公司给你寄来的电子邮件中的法律例行条文,或是仅含有超级链接(URL)或横幅广告的页面。文档中所有的页面都在一屏显示,被探测认为是无用页面的会以红色突出显示。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选择在打印任务中快速增加和去除页面。另外,你不想打印的图像,比如照片和广告,也可以去除以节省油墨。据汉密尔顿所言,绿色打印技术可以让规模较大的公司节省20%的成本,并提高效率。
对于在太平洋海岸西北区(Pacific Northwest)长大、把公司总部安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汉密尔顿来说,创办一家环保公司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根据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的“绿色指南”排名(The Green Guide),波特兰是全美10大“绿色城市”之一。当他回忆起以往每年夏天在祖母家度过的时光,常常在户外远足和玩耍时,他说:“在我年幼时就受到了环境意识的潜移默化。”作为环保组织塞拉俱乐部(Sierra Club)的活跃成员,祖母让汉密尔顿知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如今,汉密尔顿对于绿色打印技术公司对于环境的潜在影响深感自豪。据其网站称,如果一家《财富》500强公司使用“绿色打印技术”,每年将节省200万美元,并能保护4,000棵树免遭砍伐,还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23吨。如果所有的新计算机都能使用绿色打印技术,每年将保护3,600万棵树,减少1.17亿吨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2,3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汉密尔顿期待着这项技术对于环境的积极影响早日实现。他已经开始与《财富》500强的公司合作,其软件产品的家庭用户版本目前已经可以在线购买,价格为35美元。
一、绿色会计理论概述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西方国家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自然资源的长期过度消耗造成许多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绿色”开始有了新的特殊意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绿色会计理论开始出现在西方会计理论界,形成“绿色会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邓迪大学的格雷、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博士以及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其理论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ant)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从本质上讲,绿色会计产生于环境不断恶化以及对传统会计的批判的基础上,大都围绕自然资源的耗费应该如何补偿这一主题。
达尔文进化论中“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动物界,也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解释,甚至可以适用于一种文化,一个理念的蜕变。一种新理论的出现总是要对其之前的理论进行批判,而竞争两者也总在批判、争论中成长完善,留下最适合的继续存在。绿色会计理论的兴起也是如此。会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运用货币计价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绿色会计认为其所反映的对象并不完整,它仅能确认能够用价格计量的东西,而本应作为会计计量所反映出来的要素环境却被忽视,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收入-成本=利润”,此成本仅包括经济成本,而不计算社会成本,这种计算模式使决策者没有任何环境危机的顾虑去追求经济效益。绿色会计则在传统会计原理的基础上,添加了环境资源,重视和突出自然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监督。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实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绿色会计起步相对比较晚,从一开始只追求物质经济的增长,而忽视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持续问题,环境被污染,生态破坏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开始警觉,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中国会计学会将绿色会计列入九五规划的研究课题;经财政部批准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等,也有大量学着投身于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使得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成熟。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在实践方面有许多障碍,环境信息提供的并不完善,缺少务实性。我国绿色会计的发展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1.有关绿色会计的法规政策需要明确具体
目前我国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涉及的方面较为具体详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会计的进步,也有效保护了环境资源,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有了明显的改善。而有关绿色会计的相关法规却在其中没有过多涉及,更多的是为环境保护而制定的,使得在实际中应用太过于宽泛,很多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法律强制性的保护,绿色会计难以在实际中发挥本身有效的作用。
2.绿色会计实施方案有所不足
绿色会计发展尚不够成熟,在实际应用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性。首先,绿色会计在计量记录自然资产以及环境价值上有一定的障碍。罗宾斯坦曾提出设立一个独立的自然资产信托账户,然后根据土地对未来一代所能带来的收益予以贴现,进而估算出自然资产的价值,当然,这个设想仍然十分粗糙,人们也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其次,绿色会计不能很好地调节企业经济利益与环保支出成本的矛盾。众所周知,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是利润,经济利益也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绿色会计要考虑环境成本因素,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这与经营目标有所冲突。尤其对于小型企业,运用高科技去减少环境问题,无疑将花费大量的资金,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除此之外,由于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尚未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与体系,因此有关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并不规范。虽然近几年我国对于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的制度性建设方面有显著的进步,而在实践中总有所出入。
3.企业的生态环境责任意识不强,对绿色会计认识不足,缺乏重视
首先,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本质上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很多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自动无视对环境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在经营过程中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考虑,势必是增加企业的经济成本,相关绩效考核只在意最终的营利结果,而并不在意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很多企业并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只先为自身谋取利益。其次,企业对绿色会计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致使企业人员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尤其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并未意识到绿色会计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4.绿色会计缺少相应人才
绿色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人才储备方面均有所不足。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只有培育大量的高质量人才,才能推动绿色会计的发展。而多数会计从业者绿色会计理念落后,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主要是由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相关科研机构负责,有关绿色会计的教学发展落后,传播不足,绿色观念严重缺乏。在我国大多数财会人员都没有经过相应的专业学习,也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绿色会计管理人才十分匮乏,难以更快更好地发展绿色会计。
三、在我国发展绿色会计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有关绿色会计法律法规章程
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是一系列绿色会计制度的基础,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绿色会计合理开展的基本要素。没有法律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内部不会严格执行绿色会计相关要求,相关惩戒力度不够,也致使企业对环境的破坏没有更积极的回应。我国有关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制定出符合国情的绿色会计制度,将其规范化,为企业运用绿色会计核算控制提供统一的标准。
2.选择适合的绿色会计实施方案
绿色会计起源于国外,在我国引入时间不久,在适应我国具体的实际情况中,也要有一个适合我国发展的标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符合国情的绿色会计才能适合我国企业。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较为可行的方法是用完善绿色会计报告的方式来规范绿色会计信息披露。都在会计报告中应该反映出相应的环境成本,在绿色会计方面真实的真实财务信息,难以用货币衡量的非财务信息以考核表的方式进行判断分析,并编制绿色会计成本费用明细表,对信息使用者提供最完整的企业经营信息。
3.扩大宣传,增强公众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绿色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社会对于它的认识并不够全面。一方面,运用舆论体系加强宣传,使得绿色会计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运用教材传播教导,让学生汲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绿色会计意识,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便于在实际中学以致用。加强对公众的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普及环保知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公众对于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为绿色会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注重绿色会计人才培养
首先,将绿色会计纳入教学体系,在学生时代,老师运用课堂传授学生的绿色会计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绿色会计理念,鼓励学生探索,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培育科研型精英。其次,加强社会专业培训,对在职会计从业者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企业要做好对会计人员的任用选拔工作,提高任职标准,以确保工作人员对于新理念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中得以应用。只有持续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的会计人才,提高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才能使绿色会计的实施与发展有着理论支撑。
总体而言,绿色会计理论旨在强调对于环境的保护,在市场经济中呼吁重视被忽视的资源滥用问题。虽然在传统的绿色会计理念中缺乏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会计的存在,继续探索绿色会计,是我国会计界的重要任务;做好对环境的保护,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李若山.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会计研究,1992.
[2]于茂洪.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探究[J].商业文化,.
[3]于天宇.企业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商论,2015.
[4]张玉红.浅析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商论,2015.
[摘 要]绿色设计基于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但是生活中的绿色设计和环保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真实,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产品和生活方式,谨慎的设计,保护环境和生态。
[关键词]绿色设计 生态 改变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20世纪60年代末,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绿色设计的定义及内容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其专业领域内的表述思想为: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在绿色设计的定义中,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二、绿色设计的理论方法
(一)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二)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三、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
在设计的过程,模块设计和循环设计并不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冗繁的分析和更多的设计试验和理论探索,会直接导致设计成本包括产品成本的上涨,这种上涨,增加了它实现的难度。
从更大角度来说,1994年,斯塔克为沙巴法国公司设计的一台电视机采用了一种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纤维模压成型的机壳,于是人们称赞其为家用电器创造了一种“绿色”的新视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因此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每当有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出现,人们就会为之赞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这种“绿色设计”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在人们为自己使用的是更容易分解的纸袋和纸质杯子,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筷子和餐具而安慰了自己的环保意识时,当人们为自己发明了什么更加易于分解的材料而沾沾自喜,为开的是降低了消耗与污染的车子而认为自己对环境和地球出了一份力时,这些所谓的“环保”以及“绿色”,成本和效果,却没有被慎重考虑。
四、绿色设计的现实成本
一次性的塑料杯难以降解,但是对应面来说,一次性的纸杯的原材料涉及到树木的砍伐,制造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纸杯跟塑料杯比起来,同样需要石油,其中还有一些其他添加剂,使得它不能像一般纸张那样处理,回收,又岂能称之为环保?
而去年我国内地湖大面积爆发的藻类危机,从生物学上讲,是由于水体营养过剩造成的藻类大量繁殖,这种有机营养过剩,和化工厂的影响分不开,也和洗洁剂的大量使用有密切关系。对于这种产品之间的替代,是由于绿色和环保的.概念太过于笼统和泛泛,人们的认识和理解范围并不完善?还是由于人们只是想取得一个心理安慰,而并不在意绿色的表面之下,昂贵的成本,或许是因为产品本身,还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令使用者珍视。
五、真正的绿色以及生态
或许某些偏颇的理论认为环保从个人开始,那就是尽量少的需求。人降低需求,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和人们的失业等社会退步的现象,Yvon Chouinard认为“……依靠足够的资源去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而不是过剩的资源,不是一种退步。相反,退回去过那种简单的生活会使我们找回自尊。可以让我们触及大地,重新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方向就像Shakers的盒子的线条愉悦着我的眼睛,也愉悦着我的思想……”
Yvon Chouinard《Patagonia下一个百年》中说“在可持续与生产是一对矛盾体。不消耗资源和能量是不可能生产出最终产品的。比如,现代农业中,每生产一千卡路里的食物就要消耗三千卡路里的燃料。生产一件100%全棉的衬衣也需要消耗多达五加仑的石油。”我们必须要靠各种产品生活下去,必须进行生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方式,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自带餐具,可以选择短途的步行或者公共交通设施,可以选择手帕摒弃纸巾,可以选择冷水洗手或者使用扇子而少开空调,我们可以选择稍微麻烦一点的方式,来进行真正的资源的节省。
现代化的今天,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相对于这样的现状,设计有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对产品和生活方式都进行审慎的设计,适当的依赖技术,而在技术已经相对稳定的领域,慎重的设计,挣脱技术变化的取舍关系,带领消费者挣脱浮夸的审美表面,带领消费者对物品产生情感以打到慎重使用和处理,才能真正的达到环保、生态与绿色。
参考文献
[1]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Papanek Victor J。。 ,New York : Pantheon Books 1972
[2]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刘光复 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6-1
[3]现代绿色设计,王守平等,辽宁美术出版社 -7-1
[4]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李群,代斌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8-1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会计制度论文
低碳经济下绿色财务管理初探
摘要:“低碳经济”炙手可热,绿色运动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势必对企业处理好企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从分析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入手,对如何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财务管理;措施
近年来,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大量耗费和废弃物质大量排放,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哥本哈根一役,让低碳成为政治博弈的利器;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誓言要不惜一切代价节能减排,考核问责硬性指标落实;对于企业而言,低碳成为最时尚的卖点,成为彰显社会责任的标签。
一、绿色财务管理现状及主要原因
1.企业类型方面。受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的长期影响,大多数国企的设备老化,社会负担较重,财力较为薄弱,更新改造难度大,较难实现绿色管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社会负担相对较轻,设备比较先进,经营状况比较好,比较容易实现绿色管理。
2.企业经营目标方面。企业以利润最大化及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定位,决定了其行为的短期倾向性以及利益分配的片面性。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势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如何平衡企业的短期利益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影响着绿色财务管理的实行的关键。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将筹集的资金很有可能投入到污染严重但回报率极丰厚的项目,极易造成经济恶性循环。
3.企业经营决策方面。企业决策主要由最高管理层决定,如果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就难以推行。某种意义上讲,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对能否实现绿色财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管理制度完善方面。环境效益很难计量,绿色财务管理量化较为困难。企业涉及到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业务如何核算,怎样进行会计信息披露,怎样利用绿色会计资料进行绿色财务管理评价,都是一个难题。
5.行业监管方面。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统一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方面起的作用比较局限。尤其在质量监督、环保理念宣传,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6.政府的支持及监管情况。政府在对于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支持力度、监督力度不够。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得到的支持少,而对于不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的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政府监管职能还存在很多缺失及不足的地方。
二、绿色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一)政府职能部门作用的发挥
1.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实现“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将企业环境风险组合到金融风险里,利用金融杠杆促进企业在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强制性标准,监督企业执行,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企业的出现,从根本上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严格监督职能,坚决严加惩治。
3.构建绿色预算会计制度。政府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环
境因素纳入预算会计核算范围非常必要。政府安排财政预算时将节能环保政策落到实处,政府预算会计加强节能减排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将政府预算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对能源的消耗列入绩效考核,才能准确考核和评价政府预算绩效。
4.加强绿色审计监督。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对企业绿色会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促使企业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逐步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实施的举措
1.资金筹措方面。企业经营需进行绿色筹资计划,全面预测好保护环境所需要的资金,避免资金的短缺或闲置带来的风险。绿色低碳的大环境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全球平均每年将追加大约4750亿欧元的额外投资,如社会责任投资。低碳项目也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回报,资金的运作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更大的财富。
2.资金投放方面。企业投资方案生产的产品不能破坏生态环境,要进行投资方案的实施给资源环境是否带来破坏的绿色风险的分析,要考虑投资绿色项目而不能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成本。改变传统投资评估方法,将环境因素考虑到投资决策中,部分解决短期性问题。美国环境保护局就建议在投资评估中采用环境成本核算四层级方法,即通常的成本、潜在隐藏成本(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险等)、或有成本(如罚款、法律费用等)以及形象和关系成本(如公司形象、与监管关系等)。企业在投资时必须要搞清被投资企业的环境负债,否则将会导致投资失败。
3.利润分配方面。在支付股利前按一定比率提取用于应付绿色资金不足的绿色公益金以及要支付的绿色股利。绿色股的股利发放与优先股股利同时发放,鼓励投资者关注绿色投资,增强投资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投资者在绿色投资方面的投资风险。
4.员工方面。树立“绿色文化”,从最高经营管理者到普通员工均应增强资源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环境风险的风险价值观念,促使人、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存和发展。
三、结语低碳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绿色财务管理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绿色财务管理势必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一) 绿色会计的概念。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 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 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 绿色会计的特性。 (1) 核算内容的特征, 环境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如下特性: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环境经济业务具有的综合性和长期性; (2) 成本计量的特性; (3)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 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 (4) 报告形式的特性, 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 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 (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 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 。
(三) 绿色会计的基本模式
1、绿色会计中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统一体。自然环境通常是指非人类创造的物质所构成的地理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所建造的生活或劳动的环境。然而, 自然环境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 或是无偿、低价地被占有和利用, 导致其恶化。这些都应成为绿色会计所提供信息中的重要部分。
2、环境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它能够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在和将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这些服务的本身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 因此应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反映。
3、由于会计体系要考虑环境, 所以包括环境在内的会计模式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模式。人类从事社会的生产消费, 要从生态圈内用去一些资源, 经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人类生活等一系列过程, 会导致排放物的产生。如果排放物较少, 环境来得及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 如果排放物过多, 环境来不及将其净化或转化为再生性资源, 则需要人类用昂贵的代价进行净化或转化, 否则环境将给人类带来危害。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价值都要反映到会计模式中去。
(四) 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从18 世纪60 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日益先进的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 也造成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 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 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被动摇。为解决这一矛盾, 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 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71 年, 比蒙斯在《会计学月刊》上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 年, 马林在《会计学月刊》第2 期上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 从此绿色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992 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 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 年, 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 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中国于2001 年3 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 2001 年6 月, 经财政部批准,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标志着中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
(五) 绿色会计的目标定位。作为绿色会计行为指南的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
1、基本目标: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基于对环境宏观管理的要求, 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自然资源的耗费、环境保护的支出、改善资源环境所带来的收益等进行确认和计量, 为政府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和规划等有关资料。当然为相关客体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最终目标是控制与协调经济效益与环境资源的关系, 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优化, 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根据“谁开发谁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作为环境保护投资的主体应当是企业和各地政府部门。企业投资的目的是将其污染资源的利用控制在环保规定指标之内, 各地政府部门投资的目的是使已经污染的环境治理到可接受水平。
二、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建立环境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需要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从已经具有的成果看, 大多数论文只注重环境会计理论某一方面的研究, 而将环境会计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相当一部分学者在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时, 写一两篇文章后就再不探讨, 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或系统研究, 因而难有一定深度的力作问世。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的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的文章较少, 缺乏整体意识, 尤其是会计界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的研究还很少, 不利于环境会计体系的建立。从目前有关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上看, 多数学者较为注重研究理论性较强的环境会计理论, 诸如环境会计的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等, 而对转借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应当如何运用于环境会计实践的操作性问题则缺乏具体的研究。此外, 有关环境会计制度规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比较薄弱, 使得环境会计的实践没有规范可循, 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开展。
(二) 我国在绿色会计方面的相关制度建立还不完善。自1979 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试行) 以来, 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10 余部, 行政法规30 余部, 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 地方法规600 多项, 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 余项。然而在针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专业标准方面, 特别是涉及绿色会计的会计准则方面, 一直滞后于我国的现实需要。由于没有绿色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 大多数企业不会为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自觉增加支出, 即使增加了相关环保支出, 大多数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不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这方面的信息而怕损害企业的环保形象。同时, 我国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有时表现出的执法不严使原有效的法律变得无力。而且我国对破坏环境的企业的惩罚显得过轻, 企业牺牲环境得到的收益可以大大地弥补企业受到的处罚, 这也是破坏环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
(三) 绿色会计的管理相对滞后。现行绿色会计管理体制的制约, 影响工作独立性。我国实行的是行政型的审计监督模式, 主要可归纳为:在国务院设审计署由国务院总理领导, 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地方审计机关在业务上对上级审计机关负责, 在行政上对本级人民政府负责, 实行双重领导;审计结果由本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由地方任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各级审计机关的人权、财权主要掌握在同级政府手中, 这就使得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 即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领导下对政府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审计。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审计机关工作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 往往在本级政府的压力下不能真实地出具审计意见, 难以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作用, 亟须改革。
(四) 缺乏对绿色会计核算成果的审计和监督。政府在环保方面具有巨大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今后政府应担当推动和规范的责任;企业对某些重要的支出, 应设立资本性环境支出项目, 以充分反映环境问题对企业的长期影响。绿色会计既然是会计, 就必须站在会计的角度看待问题, 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 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考核经营管理者的业绩。但企业对于环境问题相关的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可靠地加以确认和计量, 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这就必须要对企业绿色会计的核算成果进行审计和监督。
三、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 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和完整的研究。发达国家会计职业团体在建立和实施绿色会计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也应该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 发挥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证券委员会等会计职业团体的作用, 在财政部牵头下, 对绿色会计这门新兴学科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加快绿色会计专业标准的建设, 力求解决诸如确认、计量和报告等基本理论问题, 突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阻碍, 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形成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 为有效实施绿色会计提供理论支撑。同时, 以创新为主, 借鉴辅助, 借助西方绿色会计理论方法和企业的成功案例, 结合我国实际, 加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会计体系, 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另外, 绿色会计的实施, 不仅涉及产品成本的市场价格的变更, 更主要的是, 它涉及市场规律的变动, 甚至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商品流通准则和经济制度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绿色会计的实施尚需经历一段漫长过程和大量艰苦的准备工作。
(二)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 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从理论到实践, 从产品到市场, 从企业到社会, 从资源到环境, 从国内到国际, 从宣传到立法, 从价格变动到公众生活等, 方方面面都要系统研究。特别是环境与发展这一对矛盾, 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 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 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不能像体育竞技那样只有一个赢家, 必须保证做到“环境与发展”双赢的原则。同时, 还要保持产品流通秩序和社会的稳定。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来调节。推行绿色会计制度必须以法律为依据, 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制约束性。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停留在政府的法规层面上。这种现状不能保证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推行, 所以应加强绿色会计的法律体系建设, 从而推动我国绿色会计早日实现。考虑到我国立法程序与习惯, 目前应确定以国务院及其政府部门为核心, 组织对绿色会计相关法律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建设。我们要建设绿色会计制度, 也要建设与绿色会计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体系。因为一旦全面推行绿色会计制度, 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强制性规定企业对环境资源信息做出最低限度的披露。考虑到企业的运行模式差异, 建议可将上市公司列为绿色会计实施的先行者和主体。通过试点解剖, 在完善绿色会计制度之时, 摸索其他相关制度体系的建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至少有环保审核制度、传统会计信息与绿色会计信息的融合与协调制度、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绿色会计人员在岗教育制度、绿色会计奖惩制度等需要建设。
(三) 确立绿色会计的行政隶属关系。由于我国有专门的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为了有利于管理, 有利于计算各个企业的环境利用和破坏的成本, 在环境保护部门主管下, 企业按期向环保局提供环保核算资料;同时, 国有资产管理局是国家资产管理的部门, 负责对自然资源的定价, 并将其作为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考核, 核实社会自然资源总量, 核定自然资源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 与环保部门共同监督管理。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问题;会计改革
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并相应地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原则和行为在人类创造了无限财富的同时,也给现代社会带来了环境破坏,到处可见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因此应从环境风险的视觉,呼唤企业要重视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建立绿色会计,以维持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风险加大
目前,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向媒体通报,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
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大家都还记忆犹新,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流入松花江水体,致使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紧急停水,沿江1000多万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对此,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包括清理费用、由污染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等,此外,还有可能涉及到法律诉讼费用,如果损失过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将很难度过这一关。这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环境成本。
现了紧张的局面,为抑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都规定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积极参与这一席卷全球的环保运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法律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进来,必须渗透各行各业,使其提高认识,主动承担法律以外的一系列环保社会责任。其主要表现:一是节约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二是自觉自愿地处理“三废”,防止环境污染;三是慷慨解囊,资助环保事业。
二、企业认识不足
目前自然环境所遭受的污染物中大约有80%来自企业,因此企业对环境和资源所有现实和潜在的收益人要负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20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早已是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此概念中强调,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应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人的责任。这是因为,一方面现代企业在法律上讲是一种法人,它是法律认可的,享有自然人以外的权利义务主体。法人是被当作一个具有与哪些组成团体的自然人相区别的独立的“人”来看待,因此有人将公司称之为“良好的市民”,希望其恪守“市民”的义务与责任。但公司毕竟不同与自然人,其拥有的强大社会经济力量是自然人所不具有的。自然人仅能支配自己的所有财产,而公司却能以“资本多数决”的形式支配巨额出资者投入财产,形成强大的资本影响力;另一方面,企业是一种社会存在:它是存在于社会之中,它是依赖于社会才得以存在。因为企业虽然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它的存在依赖于筹资、投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各项经营活动。其中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中断或受阻,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能否顺利地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能否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部分人或企业的急功近利,导致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调节作用失控,所以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震、水污染、自然气候恶化等引发的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焉能正常发展。绿色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传统企业不顾一切地追逐利润的短视做法,势必使企业的决策与环境的健康发展不相和谐。企业的社会责任须以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信条,强调"设身处地替人想一想的理念,环保经营,推崇双赢原则。
三、传统会计理论缺陷
传统的会计理论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它仅能确认那些能够计量,且能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东西,忽视了公共物(空气、海洋等)以及拥有的那些不能以价格反映的东西(例如土地维持动物生活的能力)。根据现代会计原理产生的会计公式,即从收人中减去成本而得到利润,其成本仅仅包括了经济成本,而没有包含社会成本。目前,社会从收入中所增加的每份巨额资本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属于未来子孙后代的资本费用为代价。我们是否依靠下一代的资本来生存。因此,利用这种会计技术与方法算得的利润,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而且鼓励了以牺牲环境来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家郭道扬先生说,“经济之发展与环境之恶化犹如一个双面镜,一面显现出现代经济社会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而另一面却照出了人类文明的病态”。
绿色会计理论认为:空气、水、土地等维持动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层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以及他们子孙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财产”,这些财产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矿藏资源、石油资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资源等。即使这些“特定财产”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对其损耗的补偿,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价。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这些“特定财产”就应该赋予一定的价值。绿色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
四,环境风险的计量
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会计实务领域,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特别是著名的跨国公司,迫于政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企业环境信息。经过30年的发展,企业环境报告的内容由最初的环境影响信息扩展到环境业绩和环境会计信息。近日,我国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向媒体通报,为顺应环保风潮,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构建“绿色会计”框架体系。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试图将会计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下,会计不仅要为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且要兼顾社会利益。绿色会计不只核算与企业直接有关的信息、资金与物质商品,而且对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废弃物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进行反映和控制,其所提供的信息既有经济性信息又有社会性信息;不仅能为企业自身服务,而且能为社会大众服务,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并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发展。除对上述两项信息进行披露外,财务情况说明书应专栏说明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治理措施。
(一)会计期间企业生产耗用自然资源的数量(如耗用多少吨淡水及海水);
(二)企业生产活动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排放多少二氧化硫、磷等);
(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责任成本,如因水被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对水中生物的影响、对旅游业的影响(水被污染游客会减少)等;
(四)企业已采用的控制污染措施及其效果(近期效果及远期效果);
(五)企业治理污染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措施(当前目标及长远目标)。
五、结束语
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应围绕着如何把生态环境与产品生产资源耗费的计量与管理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有效地监督绿色工程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于会计学来讲属于一个新鲜的、边缘性的科学。绿色会计的理论问题应该是站在会计的角度来看待环境问题,自然是用会计的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去加以分析和思考,以解决发展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关系方面的矛盾。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绿色会计制度,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在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企业先进行试点,随着我们的共同努力,绿色会计必将在会计学之林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世震,乔阳.漫话环境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甘华鸣.理财[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绿色成本会计论文】推荐阅读:
试论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成本会计论文12-13
成本会计岗位职责,工业会计成本的核算方法10-27
成本会计心得06-19
成本的理念论文07-16
成本会计 总结10-27
环境成本会计研究06-26
成本会计简述题07-03
会计基础:成本的分类09-13
成本会计工作口诀10-08
成本管理论文内容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