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才,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将直接服务于社会,所以,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应占有突出地位。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1:

浅谈中职学校素质教育

摘要:中职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普通中学、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既有相同之处,又因其培养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注重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培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重;在力争使全体学生达到中职教育的目的要求的同时,要充分发掘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特长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不同素质间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作者单位

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首先要特别重视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使教师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系统。评价是检验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实践的无形指挥棒。评价对教育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导向作用。没有正确的评价,很难有正确的实践。因此,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目标、原则和要求,确定评价标准。此外,学校还要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2.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做什么样的人为起点

素质教育有其十分丰富的内涵。不论是先天素质的继承,还是现实素质的培养,或是潜在素质的开发,“做什么样人”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所以,应在思想上明确以德育人是根本,因材施教是法则。从心理学角度看,個体素质可分为两个层次,一层是决定个体价值取向的素质;另一层是决定个体价值大小的素质。个体价值只有在取向正确的前提下,其有效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反之,个体素质的可实现价值再大,也是无益于社会的,甚至是有害的。而在个体素质中,可实现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教育在利用先天素质,培养现实素质,开发潜在素质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和个体现实素质转变为价值的能力。可见,决定个体价值取向的素质教育是对个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3.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使学生普遍得到发展

应试教育使不少学生被置于人们忽视的地位,由此进入恶性循环的发展之中。既有受重视的学生,也有一部分为追求高分而精神畸形,如心理素质脆弱,追求不健康的信仰,扭曲的人格等。现代和未来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一个个体最大的快乐莫过于通过接受教育把自己继承开发后的现存素质转化为有效价值。一般而言,每个人都是有才华的,但如果不注意培养和发现,才华就会被埋没。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首先接受做人的教育,再接受成才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尤其是主体人格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有两点:一是从形式上,即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二是从本质上,即从外在的和内在的两方面去发展一个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潜在素质,从根本上讲就要实施主体教育,这是一种着眼未来,以育人为本的新文化启蒙和建设。与那种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压制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泯灭学生个性的教育相反,主体教育要从人的内心和行为两方面造就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有热情、有尊严、有责任心的人。素质教育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使学生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一项系统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职学校应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1.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

文化素质就是对人类、自然、历史、地理、文学等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这是一个人观察、了解、认识外界事物的路径和基础,是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决策的依据。专业素质是对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掌握,它是一个人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目前,不少中职学校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致使不少学生说起专业知识来头头是道,若谈论专业以外的事物,就会茫然无知,张冠李戴。当前信息时代,仅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做好工作的。比如要开辟一个新市场,或者开发一个新产品,就必须了解预想市场当地的自然地理、经济构成、发展水平、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否则,就会无的放矢,难以成功。

中职学校要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为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不能仅仅满足于培养一个熟练工人,而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并能适应和满足将来可能变动的职业岗位的需要,比如办公室文员、宣传工作、人力资源工作等。

2。理论素质与技能素质的关系

理论素质就是学生对某类职业所需理论知识的认知与掌握,技能素质就是学生对某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如果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就会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而需要企业再次进行岗前培训,这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也是中职学校的失职。而中职学校如果只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对职业岗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那就和社会上的短期职业培训没有区别。这样的话,学生上岗后可能会很快成为一个熟练工,但对工作可能会缺乏主动性、适应性、创造性。遇到疑难问题、新问题,由于没有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就会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而如果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技能素质,那么毕业后不但会很快适应工作要求,掌握岗位技能技巧,而且会用理论知识去认识技能,指导技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就会自觉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很快成为高等级技术工人,进而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这样的学生肯定是大受社会欢迎的。

3.个性素质与共性素质的关系

个性素质指学生具有的特殊素质,如书法、绘画、演说、音乐、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再如对小发明、小创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对某门课程或技能的特殊喜爱、钻研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等。共性素质是普遍素质,是社会对合格劳动者的普遍要求,也是中职学校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即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较深厚的专业业务素质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个性素质与共性素质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共性素质的提高,可激发学生个性素质潜能的发挥;个性素质需求的满足,个性素质能力的提高,又会使学生产生荣誉感、职业自豪感、社会责任感,进而转化为共性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和深层次的形成。

中职学校在全力抓好针对学生的共性素质培养的同时,要提倡、鼓励有潜力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注意加以引导和培训。学校可通过问卷调查,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推荐,各种业余竞赛和学生自愿报名等方式,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并把他们在课余时间分门别类组建成临时班级,如书法班、绘画班、舞蹈班、篮球队、乒乓球队、计算机提高班、软件设计班等,请有经验的教师或校外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训练。再通过演讲比赛、辩论赛、球类比赛、设计比赛及舞蹈表演、书画展览等方式,展示学生的特长,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特长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特长加以肯定和表彰,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

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和家庭的配合下,中职学校定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广文化科学知识、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且心理健康、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新型劳动者。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 116000)

作者:赵磊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2:

加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摘 要: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才,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将直接服务于社会,所以,素质教育在中职学校应占有突出地位。

关键词: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现代化人才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是人的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教育领域最核心的一个变革。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教育。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量投入扶持职业学校的发展。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难题与尴尬。如有的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鄙薄的心态,职业学校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和面临的困境等,也将严重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本文就当前影响中职素质教育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中职教育的现状

(1)中职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中职教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强调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而目前很多人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的学历教育,教师在教学上沿袭了普通学历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过多强调传授知识及课堂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也适应不了社会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在教育中,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学工作单纯注重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的灌输,与生活实际和生产联系不紧密,不够重视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薄弱,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缺乏发展后劲,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造成一部分中职生一毕业就失业,即使勉强就业,也反映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素质不高、适应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等问题。

(2)中职学生社会认同度低、基本素质亟待提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高中热”,直接影响到了中职生源的质量,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素质越来越低。调查中显示,当前的中职学生在初中班级里的综合成绩处于优的仅占6%,良的约占9%,一般的约占33%,而差的则占52%以上。个别学生除了文化基础素质差以外,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交往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方面也普遍较差。大约有10%以上的学生无心学习,老师在课堂上授课也相当困难。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一直被人看成是最低层次的教育,不受社会重视和认同,在调查中有的教师和校长也认同“中职生是‘差生’”的观点,中职生被部分人贴上了“差生”的标签。中职学生由于长期不被家庭重视,不被社会认同,自卑心理严重,自控力差,心理调节能力差,有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由于技能型人才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使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主动选择成为生产一线的“蓝领”。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也比较差,在学校学习不用心,自身刻苦钻研精神不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适应不了职业学校那种自律式的管理模式。几年出来,什么都没学成,导致了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个人发展缺乏信心。

(3)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在培养人才上,忽视了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比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要求不明确,人文素养欠缺;有的学生彰显个性有余,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导致中职毕业生上岗工作时难以真正融入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

二、加强中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1)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观念。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和教学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要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抓紧抓好,才能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课程改革。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必须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做到“按需培养,按需施教”。一方面,要压缩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习、实训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达到学生理论知识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还能适应就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性地对部分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等进行优化构建,探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3)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以高雅的行为举止,高尚的人格品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使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更准确、更有效、更积极地向学生传播社会的道德和真理。学校应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一方面,要对新设专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课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从相近专业选派教师送到有关高校和企业进修学习,并加强中职院校间的教育对口合作,定期举行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交流活动,交流办学经验,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潜力;另一方面,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安排选送教师参加在职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技术人员来担任教师,以弥补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缓解专业设置的变动带来的师资结构不合理的困难。激励教师自觉努力、自我提高,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重视中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今社会,学生因成长环境比较优越,遇到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环境适应能力差、意志力脆弱、自我调适能力较差等。因此,学校应将思想教育和心理指导相结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条件使学生多与社会交流,从中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健康的心理品质。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使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中职学校还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让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培养中职生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实效性,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人才,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汲取以往经验、教训,吸纳现代德育理念,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在任何时候都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营.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奕.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4).

[3]陈志刚.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任洋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中职学校素质教育

【摘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有的内在魅力,促进了教学行式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教育;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是加速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实践领域中,课堂教学的优化,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着力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课堂教学的优化、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在关系,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战略地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三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彻底摒弃了片面的应试教育观。

中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自我完善,也是教学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做准备。中职学校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提供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进入高一级学习的基础,也为学习者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的中心任务不再是让学生“学会”,而是要让学生“会学”,教给学生在信息社会获取、加工、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

那么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呢?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三个面向”,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而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容。因此,办现代化教育必须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开展的全国部分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等项目,就是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在我国更好地办好中职现代教育打下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三种技术即: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技术、教学设计技术。两件事情即: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信息、教学人员、教学环境等;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使教学过程各组成要素(教学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和体制为先导,教育改革是教育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它是多维度和深层次的,是其系统内各要素都要更新与发展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那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行动研究中推进素质教育。

1、教师培训是关键

素质教育最核心的还是在教材以及教育过程的优化上。 作为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规划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线,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的强弱,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都制约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进行。因此,培养和训练以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行动研究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面对新世纪的需要,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已势在必行。

2、教师共同协作是支柱

在行动研究中,学科教师是行动研究的主体,同时又有一支由学科教师、研究专家、教研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组成的试验队伍,他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设计研究方案、配合研究实施、进行中期评估及终期评估,发现问题,研究方案以解决问题,根据研究行进情况,对实验进程和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协商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不仅能使方案更清晰,行动计划更周全,还能使集体各成员获得相互信任和约束。这种多方面的人员长期协作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推进素质教育是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了方便,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靠地保障。将行动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到更广泛的范围,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从观摩课、创优课,走向常规教学,使每个教师都能熟练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容量,减轻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优化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通过有效的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树立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教学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电脑报》2010年合订本

2《对中小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认识》.中国电化教育,李尚初.2001

3《中国电子杂志》2010.03

作者:郭建成

上一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精选2篇)下一篇:预备党员季度思想汇报(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