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美德教育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胜枚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习中的应试教育和生活中的功利主义,现在部分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人不敢恭维,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逐渐淡化,这一现象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因为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民族是不可能强大的。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历史教学美德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美德教育论文 篇1:

谈谈历史教学中的美德教育

传统的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21世纪的今天发扬光大,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着力于传统美德教育,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也是我们历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让学生认识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個重要特征。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甲午战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张自忠“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高呼“杀敌报国”,直至壮烈牺牲;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已任,为国为民无私精神的体现。

(3)勤劳俭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决不趋炎附势;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白色恐怖中“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盛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中介绍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善行;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心愿;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岳飞、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

(3)现场教育。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我在讲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探寻淮海战役的历史踪迹,并现场介绍将士英勇抗战、勇赴国难的民族形象,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精神力量。

作者:盛殿春

历史教学美德教育论文 篇2: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德教育

摘要: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胜枚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习中的应试教育和生活中的功利主义,现在部分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让人不敢恭维,民族的优良传统在逐渐淡化,这一现象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因为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民族是不可能强大的。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谈有关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育;探究

一 传统美德的内容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忠心报国,勇赴国难。这一美德的行为表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历史知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历史教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挖掘教材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然后有感情地讲述教材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再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游览、参观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请老红军讲革命故事,查史迹,访前辈,忆传统。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演讲、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使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代表,爱国主义表现各不相同。如一些地方志上记载的本地“先圣人物”,其实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老师一定要用阶级分析观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人类历史上,爱国主义历来都是评价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衡量每个社会成员道德品质和政治觉悟的起码尺度。对那些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独立和统一,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献身的民族英雄和爱国志士,都应给予高度的赞扬。如戚继光组织“戚家军”英勇抗倭,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共产党员吉鸿昌就义前高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比如我在讲到岳飞这位历史人物时,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是阻碍历史潮流,还是愚忠保大宋皇帝?通过激烈地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懂得,宋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统治者之间的战争,金军的烧杀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岳飞的抗金阻止了金军南进,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岳飞的抗金为人民所支持,也受到历代人民的崇敬。但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抗金名将。通过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理解民族英雄这一历史概念的能力。

2.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这一美德的本质是把“天下为公”作为崇高的理想人格。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勤劳简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如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

4.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这是中华民族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在历史教材中,具备这种美德的也不乏其人。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被处宫刑后,15年著成《史记》;徐悲鸿公开表示“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以傲骨”,决不趋炎附势。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并不断走向强大的巨大动力。

5.文明礼貌,仁者爱人。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一个鲜明特性。历史教材的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国志士林觉民“将爱你(妻)之心去为天下谋永福”的心愿,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 传统美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1.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2.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言语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苏武、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

3.现场教育。各地丰富的德育资源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在清明扫墓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登泰山观岳庙时,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奋力抗金的故事,让学生看着“还我河山”四个字去体会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深切感受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精神力量,其效果非常好。

4.充分运用影视網络资源。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看电影,上互联网。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学生,因为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在心灵深处触动学生的神经,其效果远远超过空洞的说教。比如讲甲午海战时,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讲八年抗日战争时,组织学生观看《屠城血证》等。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要坚定不移,潜移默化。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周世奉

历史教学美德教育论文 篇3: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的教育途径

【摘要】通过中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这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深挖中华传统美德因素,以史为鉴,强化德育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历史教学 传统美德 教育途径

从古至今,学史可知前世,可悟今生,可以净化自我,塑造品格。这是中学历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深挖中华传统美德因素,以史为鉴,强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高中历史教材的传统美德因素分析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历史教材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这些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一)国难当头,临危不惧

这一传统美德体现在那些为了国家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烈身上。比如甲午中日战争水军将领邓世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来形容它最恰当不过。率领戚家军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坚持抗战的西安事变斡旋者张学良杨虎城;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张自忠;驱逐荷兰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他们无论何时何地想到的都是国家和民族,他们值得我们学习敬仰。

(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

中华民族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体现了这一美德的内涵。历史教材中,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

(三)文明礼貌,仁者爱人

中华民族是“明礼仪、知礼仪”的国家。因此,互相帮助,尊老爱幼是我国传统美德。比如历史书中塑造的《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一生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正是因为他们发挥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的国家得以强大,得以发展。

二、历史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课前备课充足

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发掘教材中所隐藏的情感价值。在准备中要有理有据、有步骤、有安排地探索并发展传统美德教育方式,尤其是要深入探索教学内容中隐晦的、不易发掘的“感情、态度与自我认知”方面的育人因素。用心做好一个教学设计,把历史教材中传统美德毫无保留的分享介绍给学生。

(二)适当把握教学机会

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历史教训来解决,我们可以回顾历史,遥望古今。这对教师的反应能力有很大的考验,我们要时刻注意。见缝插针,把握住任何给学生介绍传统美德的机会,尽最大可能发挥传统美德的力量。教师可以在历史人物纪念日、班会团课等小舞台,用同学们喜欢并且吸引学生的方式。比如:朗诵诗歌、看历史人物事迹、演讲比赛、开设选修课、开辩论会、办手抄报、做历史学习空间或者图书馆提供专门的历史文库等等,将传统美德教育无限的向课外发展。可以参观校外名胜古迹、历史伟人等,课后看历史新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陶冶,得到心灵的升华。一点一点养成足够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完成教学任务,更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探索出新的知识,从而良性循环。是非静态的、生长性的“大自然”,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这一环境中,相互发展,相互帮助,充满蓬勃朝气。这样学生便会不断发挥出他们的特长,他们的年轻动力,尤其是学生因其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会给自己一片田野,尽情的飞翔遨游。师生不要错过任何一个机会,直至他们明朗,直到他们深刻了解。如教育学生不要有攀比心等现象可讲述汉文帝、隋文帝提倡节俭的事例,这样学生会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应该摒弃攀比心理,从而发扬传统美德。再如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招摇撞骗,欺骗消费者等现象,就要引到人无信不立。可以讲讲古代季布、韩信的故事。

(三)学习方式多样

首先可以参观历史遗迹、学习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等众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历史社会调查报告或者其他一些吸引学生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辅助课内教学,学生可以查找、实地参观、考察等,这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加深自己在感情、道德方面的理解。其次如今互联网的普及日新月异,老人们甚至都开始接受智能手机等新事物,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如今网络授课,多媒体,学生们可以在家里就上课,这种上课方式鲜明生动,可能会吸引学生们的眼球。因为传统授课方式太过于无聊,所以对于新一代的青少年,历史授课要适当改变。也可以在课间给同学们放广播,放历史宣传片等,让学生们对历史教育耳濡目染。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他们需要自己在实践中获得道德知识的感悟,而不是生硬的灌输。他们自己实践获得的远比教师讲的、强加接受的更有价值,更深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拥有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地大物博的国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传统美德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很深刻,我们要继承发展和学习它,深刻的获得道德感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发教育资源,凸显出教书育人的本质。通过弘扬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卢广伟,魏欣,程学竹.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道德教育.黑河学刊.2007(5).

[2]章年海.论中学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历史教学.2002(5).

作者:李俊峰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化学教学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