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通用16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

李新丽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由于我是(153)班的班主任,所以上本班的课比较轻松些,自在。(155)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些,喜欢回答问题,所以能在课堂上很好地配合老师。(154)班的同学相对于两个班来说比较安静,上课的热情比较低,这样就比较难带动起学习气氛。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几乎没有,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课下所花时间又太少。

一、本学期实施的措施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为了能更好的讲好历史课,在备课前,我将这些教材的内容仔细地看一遍,去网上找一些与本课知识点比较贴近又能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精心的组织起来,参照教学大纲及教案,尽量使历史教学即符合大纲要求又充满乐趣。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

2、认真批改作业。作业做到精简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到书店买了本同步训练试卷,并参阅教师备课教材上的课后练习。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使学生做作业的同时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正确引导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3、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认真听课、评课,吸取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听课达10节以上。做到边听边学,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4、优化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如分析法、讨论法,自学、阅读等方式,使学生有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5、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学期22课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基础点,讲清了重大历史事件,评析了重要历史人物,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学期的知识内容。

6、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通过对历史文化、经济和成就等的讲授,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会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人物,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行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提高了学生思想觉悟。

7、每节课上新课前,利用5分钟进行复习提问,这样可以及时订正和巩固所学知识。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有不少是被逼去学的。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2

“玄宗时宰相姚崇令人灭蝗, “仅一个州, 就消灭蝗虫14万石。 (1) ”页下注“ (1) 石 (dàn) , 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1]14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称谓之误。“市制”虽是指我国创造和长期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制度, 但在古代度量衡制度并不能称为市制。“只是到1928年时, 才开始称为市制 (市用制的简称) 。全国解放后, 正式把我国传统的度量衡制度称为市制。”[2]99“1959年6月国务院规定以公制作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同时仍保留市制。”[3]792市制的标准量制是1石为10斗, 1斗为10000毫升。就唐代而言, 虽然“斛”、“石”可以互换使用, 但其标准量制是“斛”而非“石”, “实际用‘石’作为容积单位自宋始”[4]284, 唐代的标准量制是1斛为10斗。由于斛石可以互用, 故也可说是1石为10斗。此似与教科书所言相同, 但事实上, 唐制大斗1斗等于6000毫升, 小斗1斗等于2000毫升。与市制相差甚远, 故称唐时的石是“市制容量单位。1石为10斗”是不正确的。其二, 读音之误。石作为容量单位, 在唐代读为shí, 而非dàn。《说文》:“石, 山石也。”段注:“或借为硕大字, 或借为禾石字, 禾石, 百二十斤也。”读音皆为石声, 而石声为“常只切。”[5]448故“石”在汉代作为重量单位, 读为石头的石。唐宋时的字典《玉篇》:“石, 市亦切。又厚也, 斛也。”[6]411《广韵》:“石, 常只切”[7]518, 皆读为shí。石音发生变化出现在宋代。据梁方仲称:“北宋时四川的成都府及梓州两路已出现了‘擔’这一权衡单位的名称。不过, 当时这些地区仍以石 (量制) 作为米谷的计算单位, 只有一些‘杂色’的税物才以擔 (衡制) 来计算。自清初以来, 在很多省区, 民间已通俗称衡百斤为一擔 (担) , 而量一石亦称作一擔。擔、石二名从此往往通用。”[8]526因此秦似称“石在北方话中有dàn的一读, 是晚近的事。”[9]375

2.《中国历史》 (下) :

“唐玄宗时期, 有个状元出身的考官叫李昂, 以公正刚直著称。科举考试前, 他对应试者说:‘文章的好坏, 是可以衡量的。如托人情, 一律不录取。’李昂的舅舅与应试的李权私交很深, 舅舅找到李昂为李权说情, 李昂大为不满, 表示要让李权当众出丑。考试结束, 李昂将李权文章中的不通之处, 摘出来贴在墙上, 让众人品评。李权不仅没有考中, 还丢了颜面。”[1]17

笔者按:此条错误有二。其一, 李昂虽是进士第一名及第, 如下文所证, 当时官方并没有状元的称呼。故称李昂状元出身不妥。其二, 向李昂为李权说情的人不是李昂的舅舅, 而是他的妻父。考此典出自《唐摭言》, 向李昂举荐李权的人, 史书称是李昂的“外舅”, 所谓:“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 乃举权于昂”云云[10]11。按《尔雅》云:“妻之父, 为外舅;妻之母, 为外姑。”[11]2593《说文解字》所谓:“舅, 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5]699据此, 为李权说情的人是李昂的妻父而非舅舅。

3.《中国历史》 (下) :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 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扩建学舍, 增加学员。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 仍未中进士。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1]18

笔者按:此条问题有二:其一, “贞观年间,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 录取极严, 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此论不确。因为贞观年间并非每年都开科取士, 如贞观“二年米贵不举贡”、贞观“十六年不贡举”[12]276。每年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也不在千人以上, 所谓“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10]4虽有千余人之说, 但这是包括了明经等科考生在内的。如宋人王珪所谓:“唐自贞观讫开元, 文章最盛, 较艺者岁千余人, 而所收无几。咸亨、上元增其数, 亦不及百人。”[13]3614其二, 所谓:“进士科中第一名的, 称为状元。”值得商榷。

首先, 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 唐代并非状元一个, 还有状头、榜元、榜首之称。因应举者皆须向有关方面呈交填有证明其身份内容的家状, 故称居首者为状头或状元。如卢储《催妆》诗:“昔年将去玉京游, 第一仙人许状头。”[14]4153孙棨称乾符中, “孙龙光为状元”颇惑于名妓郑举举[15]28。因应举者省试合格后, 放榜于尚书省, 夺魁者名居前列, 故名“榜元”、“榜首”。如范摅称李肱于文宗元年, “以榜元及第。”[16]15另外在唐代, 制科第一人亦可以称状元, 如唐宣宗大中五年莫宣卿中制科第一, 柳珪遂有《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

其次, 唐太宗时, 进士第一名尚无“状元”之类的称呼, 随着科举文化的发展, 中唐以后, “进士登第名噪一时, 获第一者更为士林所重。所谓‘榜元’、‘榜首’、‘状头’、‘状元’之类的称号, 就在这时开始出现。”[17]而此前科名高低并不受人重视。如李诚开元三年进士第一, 其《墓志》称“开元三年举进士, 十年兴茂才, 十七年举文学, 皆射策取甲科。”[18]卷11李琚开元二十二年及第第一名, 其《墓志》论及此事时, 也不过是说:“遂以乡贡进士及第”而已[19]1619。柳宗元为杨凝、魏弘简等进士第一名所写的墓志中, 都没有用状元称号, 如他为杨凝写的《墓碣》称其“君既举进士, 以校书郎为书记”[20]212。为魏弘简所作的《墓志》称其“由进士策贤良, 连居科首”[20]223。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反思 篇3

历史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科学、文学等。所以对这一学科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历史这一门课程他们既陌生又熟悉。在小学阶段对于历史知识也了解了一些。面对这些初一的学生,历史这一门课程我们老师应该怎么教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初一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的独立性增强,希望有较多的民主。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民主,并逐渐滋生叛逆心理,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希望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有些事情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再加上他们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与新的老师和同学接触,这需要一段适应期。而且许多学生认为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喜欢上历史课,所以这门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呢?

一、根据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讲课方式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一)》,这一节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包括先秦时期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因此我认为这一节课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方面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由小组的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了解的内容。最后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掌握。

又如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这一节的重点内容就是汉武帝对汉朝的统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给大家看一些大屏幕《汉武大帝》的片段,加深学生的形象记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加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汉武帝的了解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汉武帝没有实现大一统,那么中国的历史会怎样发展呢?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西汉历史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给学生搭建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上课前老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尽量从学生的视角去讲解

从学生熟悉的内容进行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第18课《三国鼎立》,相信许多同学都对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的内容有关,因此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多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部分的哪些人物比较熟悉或者是一些小故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从调查的方向上去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抓住学科之间的渗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有,所以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其他的学科上引入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例如第9课《中华文明的勃兴(二)》这一节会学到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介绍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那么在这里可以结合语文课上对《论语》十则的学习,学生对孔子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导入我想学生应该会比较容易接受。

那么对于初一的学生怎么才能学好历史呢?由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与小学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对此许多学生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习。在此提出一些我的看法。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教科书。对每一节的学习内容要根据小课题有所大致的了解,并在脑中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样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不会摸不到头绪。然后不断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开始可以简单地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在我的管理下,虽然总的来说是有了一些进步,在这次期末的考试成绩上也有了一些显著的提升,但是现在所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有其他同学的成绩需要稳固一下。面对这样的情况,还好我每次都准备了总结和记录,才不至于在教学的时候混乱。高三要解决的事还是有很多啊。我的初一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上

虽然到了现在初一的下学期,但是我们在学习的进度上还是有些赶,为了能给高三留出足够的复习时间,我必须在初一的下学期把初二学期的课程也做一些讲解和提前上课。这样快速的.进度导致很多历史成绩一般的学生出现了成绩下滑的现象。但毕竟为了赶课程,这样的情况只能靠他们在课后,和之后的复习时间调整了。

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是非常的努力,但是在教室后排依旧有非常小部分的同学没有在认真学习,或是在复习别的课程。虽然如果对历史非常在行的话努力的补习自己的弱项也没有错,但是如果只是普通的在玩的话,那就只能好好的教育一下。

二、在资料的准备上

每天在封闭式的校园,很多同学都没办法准备齐全的复习资料,也没什么时间整理笔记。丢三落四的知识点笔记会导致复习的效率非常的低下。还好我已经有这样的应对经验,提前准备好了针对教材的知识点综合笔记。这也是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下所累积下来的经验。

发放好笔记后,就是让他们好好的牢记笔记上的重点。文科主要注重的就是记忆和平时的积累。但是到了现在也只能期望他们能记得多少是多少了。

三、下个学期的复习准备

既然已经到了初二,那就只能好好的准备了,面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我也必须单独花时间改正他们的学习观念。在这个学期放假前已经让他们提前准备了初二的课本。我也要在放假的这段时间准备好接下来的备课。虽然只是复习,但是对于关键的重点,还需要好好的整理一下。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篇5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

(1)耕地面积增加;对黄河、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

(1)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2.商业发展

(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 篇6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这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运用了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中设计了分组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组有规定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组内积极合作完成,然后评出优胜组。这一方法果然奏效,学生很快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对收集到的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纷纷展示交流,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了知、情、意的统一,提高了教学效率。

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教学中把唐代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变对比,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树立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7

一、图片教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

1.图片立体、形象,加强学生感观刺激。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从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很容易被各种颜色的图片吸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特别是第二单元自然环境的教学,讲授多样的地形时,分界的海拔数据只能起到区分各地形的理论依据,对于一直生活在平原的同学们来说是无从想象的。而课本中图2-11北美的落基山 脉 ,2-12中国东北 的平原 ,2-13东非高原,就清晰地向同学们展示了排列有序、脉络分明的山脉,广阔平坦的平原,地势高耸,山峦起伏的高原,就把数据有力的转化了,使学生在感受世界地形多样、奇特的过程中把各种地形的大致轮廓印入自己的脑海中。

2.图片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异彩纷呈的文艺体育活动。本节教材为了避免叙述的呆板、干涩,通过舞蹈、服饰等图片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它大大缩小了文字内容与学生认识的时空距离。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欣赏各个少数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优美的舞蹈以及独具异域风情的服饰。它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多元化的文化魅力。图片除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外,也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趣味与魅力。

二、图片教学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

历史课标也提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运用好图片,是课堂中最方便、最经济的教学手段,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或者设备不完善的地方,充分挖掘图片资源,进行形式多样、方法多变、层次多样的训练,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选择合适的图片,课前做好图片的筛选。

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图片非常丰富。有些图片能提供有用的信息,而有些图片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如,在讲授第二单元“地形多样”这一内容时,世界上主要的五种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在分析了他们的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的特点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图册11页的一幅综合五大地形的彩图,峰峦起伏的山地,遍地牛羊的草原高地,丘陵地里的梯田茶园,平原地区农民正忙着插秧、收割,被山包围的盆地庄稼,不同的地形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的场所,这样一幅综合性图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2.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对图片的分析。

图片直观,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所贮存的信息,有些是学生可以直接从地图上获得的,如居民点、山脉、河流的分布等;有些是需要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利用思维活动才能获得的,如学生看地形图,就可以通过分析等高线的疏密来判断山坡的陡、缓,山谷山脊的走向等。这就意味着通过地图,学生不仅可以知道图上点线符号的意义,山川河流的位置,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而且还可以从符号中发现地理规律,总结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和发展等更为复杂的东西,使学生的地理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图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选择性原则。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很丰富,而我们在教学中时间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图片都当作教学重点来讲,因此应尽量挑选一些与本节课教学重点或难点等内容相关的图片进行重点教学,其余的图片可简单地带过。

2.有效性原则。即在教学中通过对图片的运用,不仅要达到传授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要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因为中考对图片的运用越来越多,出现三种试题的类型:一是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试题;二是图文并茂的试题;三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试题。所以我们在引用历史图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比较、想象和论从图出等能力。

3.启发性原则。有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图片教学的生动性,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引人入胜。但有时一节课下来,学生虽然对历史图片感受很深,却一直未能进入主动探求、积极思考的状态,这样就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因此,在图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探究,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8

关键词:七八年级;历史课堂;反思分析;知识目标;课堂秩序

历史新课改的实施与普及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很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重视课堂教学的表面形式,却忘记了注重历史教学的实质,这样一来,就会使历史课堂中出现一些假象。下文是笔者对初中七八年级人教版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

一、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在尊重学生历史基础的前提之上开展,在发展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着重促进他们综合情感素质的提升与进步。”

比如,在上历史课的时候,有教师在讲述“春秋战国纷争”这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把课本里的成语故事或历史典故,如“烽火戏诸侯”“围魏救赵”等用自己最简洁的方式进行表达,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不够,他们对于故事的表达往往不够完整。

我个人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学好初中历史知识,必须从夯实他們的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学生只有对历史发展、线索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才会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有一定的认知度,从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产生爱国主义情感、责任感的态度,还具备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所以,注重历史基础知识,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才是培养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的新目标。

二、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能只走形式

历史教师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不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还要经常组织一些有创新色彩的教学活动,力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比如,一些课堂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组织的历史知识竞赛等方式,这对学习历史更有帮助。在活动当中,学生也可以跟教师调换位置,体验一下历史教师的教学过程,从而学到更多的历史相关知识。

可是,很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比如,历史课本剧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课堂表现形式,但教师在对这些活动指导的过程中,没有想到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也没有想到学生参加这个活动从中得到了什么,只是享受在活动中的那一份快乐,活动的内容表演得也比较简单,而且很单一。所以,想要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就不能只走形式,要将教学计划和目标落到实处。

三、遵循师生互利的同时定要维持好课堂秩序

在新教育观点上,教学遵循的是师生互相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发展过程中,教师的观点都在不断更新,也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管是在历史学习上,还是在其他问题上,都是遵循着师生互利的原则。可是在师生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有些混乱,没了秩序,学生自己说自己的,似乎与历史课堂探讨的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关系。而且这种问题不光是在历史课堂中出现,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经常出现。对于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秩序、规则尤为重要,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历史课堂学习当中探讨问题是避免不了的,可是这个探讨的内容一定要注意,是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师在秩序、规则上一定要加大管理力度。

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能走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在初中七八年级历史课程开发当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越来越突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例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点来创设一些比较富有情趣的情境,还要提供一些真实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这对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形成也有一定帮助。

可是,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却走入了误区,也就是说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不难发现,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教师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材料都运用在了教学中,学生很被动地、不加思考地接受这些事物,换句话说,学生是在被教师强硬地灌输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表面看着很有成效,其实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这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很被动,也容易形成审美疲劳。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不是无所不能的,对于目前状况来说,它只是一种比较普通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时候,要在多媒体辅助的同时,还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理想效果,不能只一味地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了多媒体教学所处的位置。

除了上述内容以外,对于初中七八年级历史教学中出现的其他课堂问题,教师还要进行详细的思考,以解决现存的问题,给学生有历史学习气氛的课堂环境。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教师的成长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并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名“反思型”的历史教师,使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 新疆林业厅子女学校)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9

新学期的工作开始了,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学期的特点,结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水平,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回顾上学期的学习,一部分学生的历史基础打的不好,这些学生平时看书太少,书的内容不熟悉,导致学习成绩不高。所以本学期要很抓学生的基础知识,指导学习方法,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认真贯彻历史课程基本理念:

初中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教师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逐渐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崇尚科学、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和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期学习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主要讲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四、五阶段,即封建社会的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在中国历史中占重要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现状分析:

七年级有两个班的学生,面对考试的课程,还没适应过来,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但从一个学期的学习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态度消极,不愿学历史,课上不积极,分析理解能力差,加上平时不太看书,考试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课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合理利用有效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多上一些学生有趣的课。布置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缺补漏。

五、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学困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重视知识的查缺补漏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 第1课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2周: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3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第3周: 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周: 第6课文成公主与西藏—探究活动

(一);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第5周:第8课经济中心的南移;第一单元测验

第6周: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宋代的城市生活

第7周: 第10课元朝的统一;

第11课宋代的社会生活—探究活动

(二)第8周: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期中复习1-4课

第9周:复习5-8课

第10周:复习9-11课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第13周:第14课广阔疆域上的统一国家;第二单元测验

第14周:试卷讲评;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5周:第16课闭关锁国;第17课郑成功收复台湾—探究活动

(三)第16周:第18课思想文化;第19课文学艺术(上)

第17周:第20课文学艺术(下);第21课科学技术(上)第22课科学技术(下)时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期末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篇10

历史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目前上课反馈的情况看学生底子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呈现方式的更新和教材体系的重组,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远远不够或欠佳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材分析: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有限。因此,与其他分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面临着学科建设和教材呈现方式改造的双重压力。

四、教材特色:

1、教材编写的思路: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导,以地理、历史学科为基础,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

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生活的环境、生活的异同、生活的问题);时空是框架(时间、空间两个维度)。

2、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和基于问题的表述。

3、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

(2)突出能力培养(课题活动、自我测评、综合探究)。

五、实施教学总体思路: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真正“主宰”课堂。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例子,结合教材进行有机教学,活学活用,以发挥课堂最大效益。

3、要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尤其要强调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教学,要淡化某些概念的学科规范,力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领悟、构建出有关知识的学科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1

关键词 七年级 思想品德复习 做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0035-02

一、知识点、考点梳理

第一单元“我是自己的主人”知识点、考点:1.玩是我们的权利,健康玩耍三原则。2.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3.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做情绪的主人。4.认识“雷区”,远离危害。5.学会并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知识点、考点:1.农村和城市改革的序幕。2.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及根本原因。4.2000年我国实现的“总体小康”的特征。5.党的十八提出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6.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单元“一起成长”知识点、考点: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倾听的方法和倾听的技巧。2.启发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竞争。3.树立良好的竞争意识。4.正确看待失败,敢于竞争。5.感悟朋友情谊及友情的作用。认识朋友交往中的诸多误区。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手动控制完成。2012年6月29日10时许,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安全返回,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正在实施哪一发展战略?(1分)

(2)小明同学看完上述材料后,感叹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实力已遥遥领先。”请你对小明同学的说法进行评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科技现状,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的成就。学生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掌握我国在科技方面采取的战略及我国目前所处的科技现状,同时要能把教材内容和材料内容相结合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

答:(1)科教兴国战略。(1分)

(2)①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1分)②材料表明我国科技实力和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分)③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增强民族创新力。(1分)

三、注重练习,掌握做题技巧

古人云:熟能生巧。对学生来说多见一些题目、题型,会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但同时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情绪和厌学心理,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各个学科都在挤时间让学生拼命学时,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答题技巧我认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思想品德学科现在常规的学业水平考试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所以做题技巧的掌握对学生来说相对较易。

选择题只有单选题,单选题一般分为直选式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或复合型选择题和逆向式选择题,无论是那种排选择题解题思路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个原则、两个关注、三个审查、五个排除”。

1.“一个原则”。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

2.“两个关注”。一是要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如:“中心”“基础”

“核心”“关键”“前提”“根本”等,要根据关键词进行准确选择。二要关注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如:“任何”“一切”“所有”“唯一”等。一般情况下带有绝对性字眼的题肢往往因观点过于绝对或片面而应被排除。

3.“三个审查”。一是审题干,即要弄清题意,明确题干要求“选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二是审题肢,根据以干求肢“的原则,对所有的选择题肢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三是审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1)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必然联系;(2)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是否存在直接联系;(3)分析题肢与题干材料要求是否相符。

4.“五个排除”。(1)排谬法:排除错误选项;(2)排异法: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选项;(3)排重法:排除与题干意思重复的选项;(4)排倒法:与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5)排乱法:题肢的共性可以确定备选题肢中的正确选项。

七年级非选择题部分出现的题目主要有:直接问是什么、哪些、列举类;说明(表现)、体现(表现)、反映类;做法、建议类。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1.是什么、哪些、列举类

(1)此类型的设问考查一般比较简单、直接,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2)①直接设问:“……是什么”“……有哪些”

解题方法:直接回答,一般答案都在教材上。

②列举类设问可分为两种,两则侧重点略有不同。a列举实例:应具体、有效、符合实际,忌空洞、泛泛而谈。

b举措:侧重于国家、政府、社会的大政方针、战略做法、措施做法。

2.说明(表现)、体现(表现)、反映类

(1)此类型的设问大多与社会热点为材料或背景,以热点和课本知识的结合点为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问形式:材料说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体现(表现)、反映了什么等。

(3)解题方法:①找出材料本身讲述的什么问题。②运有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即通过什么反映了什么。③基本思路:归纳材料大意,阐述相关教材知识。

3.做法、建议类

(1)此类型的问题属于活动践行类试题,往往给定学生某种情景或某个明确目标,让学生思考出具体应对方法的试题。此类试题一般以学生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为背景,给定一定明确目标,要求学生设计出达到目标的方法策略。旨在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即怎么做的问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社会实践中具体问的能力,是学业水平考试中难度系数较大的一类题型。

(2)设问形式:“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等。

(3)解题方法:此类题对七年级学生一般都给定主题(青少年、中学生或国家),所以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上树立什么理想(或观念、或意识、或精神);二是在行动上具体有哪些做法。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2

我首先由导入篇杜甫的《忆昔》导入新课,渲染了文学环境。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又增进了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了解和热爱,更激起了学生探知“盛世”之“盛”的欲望,真可谓“一箭三雕”。接着又为解决本课难点问题,由曲辕犁的模型和构造图,让学生了解犁的构造。再让他与西汉的二牛抬杠进行比较,思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精神

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可以借助这一点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指导他们制作教具,不仅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本课学生从网上搜集到不少曲辕犁图片资料,当时我没注意。如果我能指导他们做出简单的曲辕犁模型,并让该同学上台讲解、演示。那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曲辕犁的构造,另一方面也会使同学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读史以明理”这是历史教学的最高目的。在上“开元盛世”这课时,我注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启发学生思考“玄宗与太宗”有那几点相同的地方,对现实有和借鉴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要繁荣,政治局面必须稳定,人才必须得到重视。官员必须廉洁自律,要广开言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唐朝农业繁荣,启示我们:要想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要注重兴修水利,要普及科学技术。由唐朝长安城整齐的布局,联想到现代城市也要注重整体的规划和布局。

同时,本课有待改进之处,在上本课时,我的主导作用待以发挥,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没有能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女学生,今后要注意改进提问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小组活动时,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可再加强些。同学们在参与辩论时,要进一步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并及时反驳对手观点。在点评时,抓住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点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3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七年级有90多个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50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四、具体措施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五、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8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0课时

总复习

附录

6课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中学历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中学历史教研小组工作计划

3.中学历史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4.中学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5.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6.区高级中学历史教研组工作计划

7.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8.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4

【点拨】 be from ...意为“来自……”,相当于come from;be from中的be要根据主语来选用am, is, are,变疑问句直接把be提至句首,变否定句直接在be后面加not。例如: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你的笔友来自哪儿?

2. What language does she speak? 她讲什么语言?

【点拨】 就某种语言提问,要用what language。

3. I can speak English and a little French. 我会讲英语,还能讲一点法语。

【点拨】 a little是一个固定短语,意为“一点儿;少量”,含有肯定意思,一般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而little则含有否定意思,意为“几乎没有”。例如:I have a little milk. 我有一点牛奶。

I can speak little Japanese. 我几乎不会讲日语。

4. The pay phone is across from the library. 公用电话在图书馆的对面。

【点拨】 across from意为“在……的对面”,相当于on the other side of。例如:Is your house across from the post office? 你家在邮局的对面吗?

5. The pay phon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公用电话紧挨着图书馆。

【点拨】 next to意为“紧靠……的旁边;贴近;接近”。

6. The library is between the restaurant and the supermarket. 图书馆位于饭店与超市之间。

【点拨】 介词between的意思是“介于……之间”,between可与and连用,表示“在……与……之间 ”。

7. —Where is the park? 公园在哪儿?—Its on the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点拨】 询问地点时,要用where。

8. There is a big supermarket. 有一个大的超市。

【点拨】 There be ... 句型表示“某处有某人/物”,be用is还是用are,要与其后面的第一个词的单、复数形式为准。例如:There are 19 girls in our class. 我们班里有19名女生。

9. Isnt he cute? 难道他不可爱吗?

【点拨】 否定的一般疑问句翻译成汉语,意为“难道……不……吗?”,多用来表示提出请求或表示说话人的看法或惊异的情绪。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要注意应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用“Yes, +肯定结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用“No, +否定结构”;但Yes通常译为“不”,No通常译为“是的”。例如:

—Cant you go with me? 难道你不能和我一起去吗?—Yes, I can. 不,我能去。

10. ... but at night he gets up and eats leaves. ……但是在夜里它起来吃树叶。

【点拨】 leaf是单数形式,其复数形式是leaves。

11. —What does she do? 她是干什么的?

—Shes a doctor. 她是一位医生。

【点拨】 询问某人的职业时,可用“What is / are ...?”,也可用“What does / do ... do?” 或“Whats ones job?”句型来询问。回答时,一般要用表示职业的名词来回答,即:“主语+be+表语(表示职业的名词)”。例如: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 What is your father? / Whats your fathers job?) 你父亲是干什么工作的?

—He is a teacher. 他是一名教师。

12. I wear a white uniform. 我穿着一件白色的制服。

【点拨】 wear与put on都有“穿”的意思,但wear是强调“穿”的状态,put on强调“穿”的动作。例如: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大衣。

13. ... then we have a job for you as a waiter. ……那么我们就有一份适合你做的服务员的工作。

【点拨】 as是介词,意思是“作为……”。例如:He works in the TV station as a reporter. 他在电视台当记者。

14. —What are you doing? 你在做什么?—Im watching TV. 我在看电视。

【点拨】 现在进行时表示此时此刻正在进行的动作,由“be(am, is, are) +动词现在分词(v+ing)”构成。常与副词now连用。当句子中有了Look, Listen等词时,也要用现在进行时。例如:They are reading English now. 他们现在正在读英语。Listen! Whos singing? 听!谁在唱歌?

15.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 北京的天气怎么样?

【点拨】 询问“天气怎么样?”,可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也可用“How is the weather?”。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here?=How is the weather there? 那儿的天气怎么样?

16. Thank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 谢谢你参加中央电视台《环球世界》的节目。

【点拨】 Thank you/Thanks for (doing) sth.意为“因(做了)某事而感谢你”。Thank you/Thanks for…意为“因……而感谢”,介词for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ing形式。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 谢谢你的帮助。

17. But everyone is having a good time. 但是每个人都玩得很高兴。

【点拨】 have a good time意为“玩得高兴;过得愉快”。例如:They had a good time in the park yesterday. 他们昨天在公园里玩得很高兴。

巩固练习

()1. I got an e-mail this morning. Its ________ my best friend John. (2008浙江嘉兴)

A. inB. on C. at D. from

()2. Theres ________ milk at home. We have to buy some this afternoon. (2008山西省)

A. a littleB. littleC. a few

()3. —Excuse me, young man. Where is the park, please?

—Its across ________ the supermarket. (2008浙江湖州)

A. inB. onC. fromD. at

()4. There ________ a lot of rain in this area in August every year. (2008河北省 )

A. isB. wasC.areD. were

()5. —Excuse me. ________ is the park?

—It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2008内蒙古呼伦贝尔)

A. WhatB. When C. WhereD. Which

()6. —Isnt he a pilot?

—________. He is a reporter from CCTV.(2007湖北随州)

A. No, he isntB. Yes, he isC. No, he is D. Yes, he isnt

()7. —________?

—Im a policeman.(2008四川泸州)

A. What do you doB. What do you want to do C. What are you doing

()8. —Nancy, dont always ________ that old jacket. It looks terrible.

—But I think its cool, Mom. (2008重庆市)

A. wear B. dressC. put onD. take off

()9. ________ a teacher, John thinks that his main duty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become better learners. (2008山西省)

A. As B. ByC. About

()10. Look! Janes grandmother ________ with some aged people in the park. (2008上海市)

A. dances B. danced C. is dancingD. was dancing

()11. —We are going go to have a barbecue in Nanshan Park tomorrow.

—__________ (2008江苏镇江)

A. Have a good time!B. Congratulations!C. Thats true!D. Thats right!

()12.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_ helping me.

—Not at all. (2008四川巴中)

A. forB. ofC. to

13. 请按各小题的要求转换句型,每个空格只准填一个单词。(2007广东茂名)

Most people in France have learned English. (就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_ __________ have most people in France _________?

14.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下列句子,每空一词。(2008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你们的教室紧挨着图书馆吗?

Is your classroom _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library?

15. 根据句意及所给中文提示或英文解释,写出句中所缺单词。(2008江苏宿迁)

—Would you please put this box ___________(在……之间) the desk and the wall?

—No problem.

16. 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2008甘肃兰州)

There are a lot of _________(leaf) on the tree when spring comes.

17. —Hows the weather in Bazhong today? (同义句转换)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5

本课主要从五个版块组合盛唐时期艺术成就内容,分别以雕塑、绘画、书法、工艺、建筑来分类展现各个领域的代表杰作,再现盛唐时期的工艺、书法、绘画、建筑等取得的成绩,展现盛唐独到的艺术审美特色。欣欣向荣的盛唐文化不仅承载于艺术品更是将盛唐气象——政治、经济、文化特色显示于其中,而通过作品的欣赏不仅要理解跨时代的审美特点还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意义及其背后的民族自豪感。本课所选艺术作品反映当时社会背景兼具艺术审美及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通过历史、唐诗的学习对于“唐朝”这个概念有了系统的概念化的构建,但这些基本停留在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和一些诗歌文学等的赏析,对于其他艺术成就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的掌握通常以名词的概念组合知识,这些都是点的掌握;而且通过旅游、影视作品等才对于唐朝形象和一些唐朝文化风俗特色有了基本概念。就笼统地来说,各科的学习是“唐朝”这个形象的骨架,而不是更深入地理解一些艺术美和其内在含义。

教学思路:

唐朝是历史的一部分,与前后的发展分不开,以一种对比的眼光审美唐朝,尤其是盛唐艺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盛大的背景和成就。所以本课以人文历史发展为主轴,穿插艺术发展。如果单单把艺术从历史文化发展中分块出来讲是不全面的,学生应该了解历史发展缘由,艺术承载于历史的缘由,以及今后发展的区别,这样的美术课堂才是完整的,单独讲艺术品的成就是单薄的,所以这将是一堂人文历史化的美术欣赏评述课。

教学准备:

PPT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将基本了解盛唐时期的各种文化艺术成就和当时的审美特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并初步了解盛唐文化艺术特色掌握不同艺术形式的基本特色。

难点:如何理解唐文化的盛大气象及丰富内涵。

教学流程:

导入:

1、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喜欢在自己的国号前加“大”,觉得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有哪几个朝代能称得上呢?大宋?大明?大清?我觉得都不是,他们虽然也是曾经比较强盛的朝代,但是仍旧称不上“大”,

我觉得“大”是一种胸怀,一种容纳百川的胸怀,一种气质。

2、大家印象中的各个朝代中的美人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审美标准呢?宋朝以后几乎就是纤瘦弱不禁风,你要是说她很丰满,大概就是一种侮辱了,那唐朝的女人呢,要是放到宋代,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但是为什么唐朝以胖为美呢?大家有没想过为什么她们那么胖却是那么自信呢?

3、盛唐的时间在安史之乱前,之后便是中唐,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盛唐和它的`艺术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使得同学们思考,并在本节课中去探究艺术成就之后的历史原因。

深入学习:

1、唐朝的开国历史、疆域、盛唐长安的繁荣状况;少数民族与中原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大致了解盛唐时期长安的状况以及今后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2、李世民的政策,个人对唐朝的影响;《步辇图》。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结合历史了解统治者对一个时代发展的影响和对唐朝气象的理解。

3、书法艺术、昭陵六骏的雕塑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教师讲解分析,了解盛唐时期的书法的艺术成就和对今后朝代的影响;通过浮雕昭陵六骏了解唐朝的审美和审美缘由、背景。

4、提取马的形象,联系《虢国夫人游春图》,对盛唐的丰满美学做讲解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一步步深入了解盛唐的审美文化和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才能充分理解盛唐的意义。

5、联系女性的丰满美学,过渡到唐三彩中人物俑像,进一步分析盛唐气势的展现和盛唐的整个社会大坏境。

设计意图:层层的分析理解,学生能够较清晰地对盛唐气象产生自主性的理解。

6、由唐三彩的自由随性对比手工艺品精巧,展现盛唐文化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有对比才有更清晰地认识,从多方面展现盛唐文化,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盛唐”何谓“盛”的含义,与印象中的工艺品作对比。

小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总结 篇16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看到前面有一幅牛的图片,那大家有没有仔细看清楚,这头牛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呢,对了,象一幅世界地图,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关世界地图的问题。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对自己脚下的大地抱有极大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想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前人们经过了多少努力才了解了人类生活的世界。【讲授】

人们对世界了解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我们现代人有着巨大的差别。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吗? 「总结」

①我国古代的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称为“天圆地方”;

②古代的埃及人认为,天由许多山峦支撑着,闪烁的明亮的星星,是由天空垂吊下来的;

③古代的巴比伦人传说中,大地是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四面环绕着海水,天空是个浑圆的巨大天罩;

④印度人的想象是地球被许多大象扛负着,当大象动弹的时候就发生地震。这些象站在大龟背上,这只大龟是神的化身; ⑤俄罗斯人的想象更有趣,他们说大地下面是三条巨大的鲸鱼,鲸驮着大地在海洋中浮游。

⑥古代欧洲的航海家则认为,世界是一个又圆又扁的盘子,陆地在世界的中心,周围都是海洋。

古人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造成了这些错误,但人类的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着这些错误。考古学家们发现,通过从古至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们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可以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板书」

一、世界地图的变化 「板书」

1、地图的出现

据史料记载,地图最早出现于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开始有了农业的时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丰富的养料,使其发展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每次洪水过后,一些土地会被淹没在水面之外,一些原本淹没在水面之下的土地又会重新露出水面,因此每年都要对土地进行重新丈量,为了有一个标准,人们便开始绘制简单的地图。

到了希腊、罗马时代,由于手工业的发达,又开始了海外贸易和战争,绘制大范围、高精度的地图就成为必要,由此地图学开始了它缓慢的发展。「板书」

2、古代地图 「板书」(1)最古老的地图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最古老地图是巴比伦地图,出现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一带,也就是现在中东的伊拉克境内。考古学家在当地挖掘一个古老城市的废墟时,发现了这一张地图。

与其说它是一张地图,不如说它是一块地图,因为它是刻画在陶片上的,大概是制作於四、五千年前。

这幅地图同样出土于今天的伊拉克,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前制作在陶片上的地图。

「提问」同学们从图上看以找到哪些地理事物呢?

「总结」图上表示了山脉、四个城镇、流入海洋的河流及其他地理特征。

现在大家看到的陶片地图出土于意大利境内,被考古学家们认定为古代的希腊人所作,是西方最早的地图。上面一共标明了13座城镇,其中一些至今仍在。地图作者在陶片上用线条简单地勾勒出了海陆轮廓。

以上的地图中,大家可以看出那时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范围来很有限,这些地图并不是世界地图。那么当人们对比较大的范围有了了解时,他们画出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2)古代的世界地图

下面大家看到的是公元前550年前后,古希腊一位地理学者绘制的世界地图。「提问」同学们认真看一看,这幅地图有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是正确的,哪些描绘错误的?

「总结」正确的包括:①陆地被海洋所包围;②地中海周围的轮廓勾画得比较准确。错误的包括:①图中只大体勾画出了亚洲、欧洲、非洲三个大洲;②陆地的面积大而海洋的面积小。

时间过去了大约不到一百年,人们在修正着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世界在人们眼中,变成了这个样子,「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时人们了解的世界有什么变化吗?

「总结」在这幅地图上,人们除了对地中海周围的轮廓更为了解之外,他们眼中的世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又是两百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到公元前三世纪,一位叫做埃拉托色尼的古希腊著名的地理学家绘制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图。

「提问」这幅地图和刚才我们见过的所有地图相比,有着明显的进步,谁知道? 「总结」①这幅地图上表现出来的海洋面积比以往的地图都要扩大;②使用了类似经纬线的线条确定位置。而且同学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埃拉托色尼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世人,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图学继续在古希腊人手中发展着,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托勒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它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幅地图上使用了经纬线,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一直沿用到1884年,才变为由现在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

接下来的日子,地图学在欧洲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公元4世纪至13世纪1000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方受宗教统治,神学代替了科学,处于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哥白尼、布鲁诺都生活于这样一个时代。地图成果遭到摒弃,完全被宗教观所代替,地球球形的概念代之以四边形或盘形。下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一时期欧洲的地图。

但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地图学并没有停止它发展的脚步。东方的阿拉伯人由于航海的需要汲取了希腊的地图知识,结合他们的天文学、数学、几何学方面的知识,促进了地图的发展。

这幅地图是公元12世纪(1154年)东方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的方向和我们所熟悉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把它旋转过去就可以了。

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更为精确,但也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提问」谁知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从何时才被人们真正了解的呢? 「总结」15世纪后期之后,经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众多航海家的探险,人们大体摸清了世界的海陆轮廓。

「提问」那谁来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总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飞速转动的球体,陆地占总面积的29%,海洋占总面积的71%,地表被分割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东方1号宇宙飞船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在这次长达108分钟的旅行中,他飞越了40,000千米,成为太空旅行的第一人,他清楚地看到了地球的全貌。【总结】

上一篇:芒砀山战略性下一篇:教师读书心得:道德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