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人才利用效率研究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立足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接着从把握体系内涵、加强军民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运行机制以及规范评价监督机制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军事职业教育改革路径,以求能够推进新时代军事职业教育改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军事人才利用效率研究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军事人才利用效率研究论文 篇1:

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锻造新型军事人才

摘 要:当代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对指挥人员和作战人员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高效锻造岗位任职能力强的新型军事人才需求迫切。文章结合目标保障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分析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基于“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若干举措,对提高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位一体;军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保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1]。军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部队技术装备构成日益复杂,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急需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但从目前我军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数量人才适应关键岗位的核心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只有找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握好军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使人才培养步入快车道,提高军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一、“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对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意义

健全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联合育人、协同施训观念的重要体现[2]。由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组成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可为军事人才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学习环境,使军事人才一直处于理论学习与部队实践的不断交错中,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快速提升军事人才的核心能力。

(一)突破传统培养体系瓶颈,解决军事人才培养的深层矛盾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在遵守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本着“院校教育为主,部队训练实践为辅,军事职业教育为补”的原则提出的一种新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有着理论积淀深厚、人才聚集、紧贴科技发展、知识更新快的优势;部队的优势在于军事实践性强,武器装备齐全,通过实战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作战能力。军事职业教育是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的有效拓展和补充,可以使军事人才在部队训练期间,通过相应的岗位训练平台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军事人才的职业素质。目标保障人员的培养,一直受传统培养体系的制約,导致人员知识更新速度和能力形成速度都很慢,而“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的军事职业教育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通过把在军事职业教育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给院校,可以有效促进院校教育的改革,使院校教育更有针对性,教育内容更贴近部队工作实际,进而促进部队训练实践,提高军事人才的能力素质。该培养体系反馈及时、连续性好,从结构上突破了传统人才培养中的瓶颈问题。目标保障工作直接服务于决策指挥和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知识更新速度快,业务能力要求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作战行动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目标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覆盖范围广,利于提升全体军事人员能力素质

与传统的培养体系相比,“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的军事职业教育拥有覆盖全军的大平台,这就使得“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的教育受众面更广,形成以干部队伍为重点,以士兵队伍为主体,兼顾文职人员的受众培养体系。“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是一种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全员、全岗、全时覆盖,解决了人才培养中全员提高和全面提高的问题。“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可以整合院校、部队的各类优质资源,具有天然的自适应能力和自主完善能力,可以有效、快速提升全体军事人员的能力素质。目标保障工作涉及单位众多,人员组成复杂,专业门类多,“三位一体”可以很好的满足目标保障岗位各类人员的学习需求,整体提升目标保障人员的能力素质。

(三)教育针对性更强,大幅提高军事人才核心能力

“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中的军事职业教育,是以提升军事人才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军事职业教育有别于院校教育,它是由部队组织实施的教育活动,教育性质体现为职业性。军事人员结合自身岗位需求与能力素质现状的差距,有针对的选择要学习的内容,使教育活动精准服务岗位需求,实现岗位能力的快速提升。目标保障工作涉及专业门类众多,是一项要求“博且专”的工作,是需要不断进行理论积累和大量实践创新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日益更新,目标保障人员的知识需要持续更新,岗位能力需要快速提升,这就使得目标保障人员培养周期变长、培养难度增大,“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很好的适应目标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充分发挥培训人员的内需,使培养更具针对性,能够快速、大幅提升目标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

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军人才培养还主要依托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两大部分,人才培养连续性、专业性、持续性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联系不够紧密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一直是军事人才培养的两个主要渠道,前者可以获取系统、深厚的理论知识,后者可以通过部队训练实践把理论转化为能力,进而形成战斗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旦两者同步出现问题,就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人员能力形成周期变长、质量偏低,发展后劲不足,远远达不到新型军事人才所要求达到的能力标准。部队训练效果是院校教育水平的一面镜子,院校教育对部队的作战训练具有促进作用。所以,要加强院校与部队的联系,实现人员的双向交流。目标保障人员在院校的系统培养刚刚开始,作为培训院校只有实时跟进目标岗位的实际需求,切实把目标岗位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纳入教学当中,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员学有所用,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联合培养层次低、部队送学对象与院校培训专业不一致

新形势下,着眼“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核心,对官兵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有了新的更高要求[3]。目前,很多院校任职教育开设的培训专业与部队选送的培训对象所从事的专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一致现象。对这些培训人员来说,培训内容与自身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不大,这会使培训人员觉得学无所用,进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低下,对提高军事人才所急需的岗位核心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前期目标保障培训人员也存在相应问题,部分培训人员对培训内容需求不迫切,甚至没有需求,对教学状况的反馈基本没有,院校教育只能按计划进行,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部队改革以后,训用不一致的现象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目标工作岗位的确立使得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非常高,同时通过对受训人员提出的需求进行梳理,进一步推动院校对专业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进而也推动专业的发展。

(三)教育连续性差、跟踪教育不足

当前,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在军事人才培养上,出现明显的分割界限,缺乏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院校任职教育方面,培训人员在完成相应的培训以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理论转化为能力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而任职教育的培训只是每年固定时间才进行的,而且参训人员也是每次都要更新,培训人员只有一次培训的机会,培养连续性显著不足。同时,院校任职培训周期一般为两个月,培训人员在短时间内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不可能对所有知识都理解到位,在回到工作岗位应用理论解决问题时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需要院校教育持续发挥作用,而目前还没有顺畅的渠道保障这种学习,跟踪教育明显不足。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培养出现了空档期,影响人才培养效率。目标保障人员的培训此类问题更为严重,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培训人员很难在工作岗位中持续得到院校教育的帮助。

三、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举措

健全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党关于军事人才培养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指明了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和改革方向[4]。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是发挥“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对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优良效益的必要条件,只有紧贴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特点、规律,采取科学、严密的举措,不断创新,才能确保“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能够良性的运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建立制度、完善机制、提高效率

从制度上将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分别作为军事人才发展的必备要素,建立三类教育的资格准入制度。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制定各级各类军事人才任职应具备的资格标准,明确任职培训路线,从起点开始改善军事人才的整体素质;可将“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考核纳入军官任职资格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坚持先学先用、优学优用的原则,充分调动军事人才学习的内动力;加强考评机制建设,建立学分制度,科学确定三种教育形式之间的学分转换和学分互认办法。以此为基础,实行院校任职班次资格准入制度,将学习完成规定的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作为准许进校培训的硬指标,提高院校在职培训人才的基础理论水平,进而缩短在校培训时间、提高在校培训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培训效果。

(二)统一管理、合理架构、统筹资源

要实现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军事职业教育的整体设计、统筹建设、综合运用,形成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加强领导、统一管理。实现领导管理体系化,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军事人才培养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的管理体系要基于人才培养职能分工,围绕提升军事核心能力素质,统筹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运行、共同管理的军事人才培养格局;合理架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培养标准,本着与实战对接,与部队对接的原则,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科学构建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详细设计各阶段的培训内容、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形成递进、连续的培养链条,实现培养连续化、全程化;统筹资源,实现资源配置集约化,整合利用部队和院校优质资源,一体化部署课程体系、网络平台等资源建设任务,由部队院校根据担负任务开发特色资源,实现全军资源统一調配和共享,集约建设,提升建设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三)实战牵引、提升能力、加强建设

为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要坚持面向实战、面向部队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按照部队需求构建新型院校体系,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教员队伍结构,使军事人才培养更精准,更具有实用性和拓展性;在部队训练实践方面,坚持以提升战斗力为标准,强化实战化训练实践,在全军现有训练基地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基地与院校联合的形式,探索并建立一个集院校教育和基地训练双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培训体系;在军事职业教育方面,要坚持全员全时域参加军事职业教育,要加大军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军网宽带扩容工程,实现全军独立驻防营连互通,为军事职业教育提供一个无死角的平台支撑,建设覆盖全专业、全岗位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群,打造MOOC、微课等在线教学资源,建立网络在线学习和教学运行与教学评价标准规范。

四、结束语

目前,军队体制编制改革正在持续推进,院校改革已经拉开序幕,借此机会,在习主席强军兴军的目标指引下,统筹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抓好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体制机制的制定、整合,优化院校和部队现有资源,在军事职业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和院校教育之间,有效对接培养方式,对教育资源进行高度共享,加大军事职业教育建设力度,加强管理、严格标准,才能使军事人才培养步入快车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国防支撑。

参考文献:

[1]高广宏.提高“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下军队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73-74.

[2]房京,李程,胡杰,等.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实战化改革[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5(6):49-51.

[3]姬炜斌.军事职业教育深化发展分析[J].继续教育,2016(6):67-69.

[4]印祺.准确把握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06):75-77.

作者:程红 杨明权 张凤晶

军事人才利用效率研究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军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接着从把握体系内涵、加强军民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优化运行机制以及规范评价监督机制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军事职业教育改革路径,以求能够推进新时代军事职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军事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当前,“健全军队院校教育,培育新型军事人才”的重大战略为军事职业教育的持续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全军上下必须要主动强化职业教育意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培育出具有夯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一、新形势下军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历教育、任职教育以及岗位实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人才整体发展来看,却难以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也无法满足其各阶段的教育需求。因此,大力发展军事职业教育能够帮助军事人才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军事人才在职业生涯中提高专业技能的必经之路。对于军事职业教育而言,并不是对原有的教育体系进行重构,而是应当不断完善和补充,将各层级的军事职业教育与在线远程培训结合起来,形成覆盖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全过程,并与人才成长路径并行,且不断残、完善的教育体系,而这也恰好是军事职业教育真正的意义与作用。这不仅是对军事人才个人发展负责,同时也是军队整体战斗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二)有助于促进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形成

我们常说:“军事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人才的战略思维。”对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剖析:一是,战略思维培养是最高层次的军事职业教育;二是,各层级军事职业教育尽管教学内容不以战略思维为核心,但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当兼顾并重视战略思维的培养。随着我国军事管理指挥体系的不断优化,对具有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作战指挥人才需求增加。为了达到培养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教学目的,各层级军事教育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拓展性与丰富性,但受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这一目标很难完全实现,而军事职业教育正是凭借着其灵活性,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战略思维内容成为可能。也正是将战略思维培养与军事职业教育结合起来,贯穿于军事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得军事职业教育从整体意义上促进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向受教育者提供一定的知识视野,提升其能力,使得在看待问题以及做决策时考虑更为全面。

二、军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

(一)把握体系内涵,做好军事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着手构建三位一体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彻底将原本各自为政、独立运行的格局打破,真正将军委管总要求落到实处,将军种主建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不断强化军事院校的主体功能,明确各级在军事职业教育中的权责,想方设法调动各级开展军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对此,应把握好体系内涵,做好军事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抓筹划、立规矩、定标准。以国防科技大学军事职业教育技术服务中心为核心,加大对军事职业教育等问题的研究,建立符合军事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重需求、分岗位、落实保障。对军委机关相关文件精神、战略规划要落实到位,根据军种岗位需求,优化军事人才培养计划。三是,紧盯前沿、打好基础、强化队伍。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具有前瞻性,汲取当前军事强国先进的军事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关注其最新发展动态,推动军事与科技的有效融合。

(二)加强军民融合,实现教育资源优化共享

军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类各级军事院校应致力于军民融合领域的探索,充分利用好地方资源优势,将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规范落实到地,切实满足军事职业教育当前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完善制度体系,为军事职业教育军民融合发展奠定夯实的法理基础。军事职业教育军民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和范畴,牵扯因素较多,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推进军民融合立法进程,以法理法规的形式将与军地关系、部门职责、教育发展等相关的重大问题确定下来,明确军事职业教育在军民融合过程中各级所应承担和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做好权责分明。二是,健全军民融合培养机制,推动军民融合在军事职业教育领域的有序实施。在立足军民深度融合的原则上,成立由军民双方共同组建的军事职业教育领导团队,推动军地协同设置专业布局工作的开展,在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机制的同时,切实解决好相关问题。三是,与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平台无缝对接,将精品课程引入军营,并根据国家学历学位相关政策,完善军事职业教育学历制度,确保军事职业教育与国家学历学位教育体系接轨,让广大官兵习得新知、提升能力,并满足其对学历学位的需求。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拓展军事职业教育路径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军事职业教育现有的信息网络进行优化升级,构建高效、畅通、安全的信息交互体系,确保官兵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构建能实时操作的网络一体化平台,全方位开展学习、培训活动。同时,要重点开展远程教育,采取多样化的线上学习方式,比如慕课教育。在慕课模式下,课程、课堂、教学以及互动等操作均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并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来优化和调整教学课程及进度,最大化提高学习效率。通常慕课课程内容为15-20分钟,这个时间段是人们高度专注的时间,也便于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是符合官兵“大段时间少,间隙时间多”这一特点。在学员学习过程中,视频会随时穿插一些随堂测试以检测学员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课后在线测试则能及时反馈出学员的答题情况。

(四)优化运行机制,打造军事职业教育合作平台

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机制是提高军事职业教育成效、加强院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军事职业教育必须要寻求革新,积极优化运行机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军事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教育机制。在全面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统”的力度,加强对联合作战人才以及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培养,以战略思维渗透为辅,让受教育者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并推行学分制管理,从而带动军事职业教育整体发展。而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则应在“分”上下功夫,也就是推行“在线自学”“升级短期集训”“针对性辅导”等教学模式,真正实现统分结合。二是,构建联合培育机制。打破当前各单位课程自建自教的格局,由军委机关根据军事战略以及军事人才需求,制定统一化的军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标准以及教材规范。军种结合自身需求提出课程需求,由院校和主管部门联合开发课程,确保专业性与实战性有效融合。三是,建立信息长效反馈机制。构建部队、军事职业院校以及受教育者均能操作和使用的学习平台,加强学习平台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能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在对当前部队建设存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掌握的同时,帮助学习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五)规范评价监督机制,确保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评价监督机制是军事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创新军事职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依赖规范化的评价监督机制,对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学员评价。依托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学员对课程教学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课程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确保官兵积极参与,并能主动发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从而不断提高军事职业教育质量。二是,改革监督手段。应充分发挥出官兵的监督功能,对军事职业教育事业进行全过程监督,并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建设远程异地信息监督系统,对在线课程进行远程监控。

结语:总而言之,军事人才培养在军队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军事人才的培养其核心目的就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职业能力。在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是当下三位一体军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军事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对此,应从多层面加强军事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能担重任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伟,刘海龙.MOOC模式下的军事职业教育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6).

[2]程晓燕,王磊.关于推进军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思路[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89-189.

[3]贾帅,王忠春,黄欣鑫.加强军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7).

[4]王丽辉.浅谈军事职业教育发展 [J].高教学刊,2016(24):238-239.

作者:包珠兰

军事人才利用效率研究论文 篇3:

军事任职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研究

摘 要:信息化战争需要信息化的军事人才,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作为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改变现状、完善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途径,提出了现阶段在军事任职教育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几个焦点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

关键词:军事任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模拟训练

一、引言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信息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的提出是由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ICT),充分利用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随着信息化教学在地方高等教育学校、中小学的推广应用,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化教学,应用效果已初见端倪,但在教学现状、方法与手段以及建设重点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军事任职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已奠定但仍不能适应需求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国家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军事任职院校来说,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基础性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保障,目前的军事信息化教学环境主要基于三类网络构建:

一是国际互联网。互联网上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在这个平台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依然可以为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服务。二是军网。军网上有全国各军事院校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好的相通性和互补性,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信息化教学。三是局域网。局域网是指由局部的网络用户构成的局部网络。相关的教学单位可以构建自己的内部教学网,用于内部的资源共享和对外保密。目前军事任职院校使用较多的平台是军网和局域网,由于军事教学的特殊性,这些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军事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已启动但可用资源仍匮乏

教育信息资源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题库、教与学工具等多种类型,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应用和整合有利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对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来说,目前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才刚刚起步,切实可用的教学资源数量稀少、功能简单。主要表现为:有针对性的电子音像教材稀缺、媒体素材杂乱无章、课件质量不高、案例缺乏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呈现出“公共资料多,专业资料少”的特点、题库数量少且重组题目功能不强等。

(三)军事信息化人才培养理念已树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现代战争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前,部队的武器装备、作战训练模式、面临的作战环境无不彰显着信息化特质,部队需要信息化人才。要顺应部队的这一现实需求,军事院校要理清思路,树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理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先确立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虽然确定了信息化人才培养这一理念,但要实现这种理念,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将这些方案付诸于行动的具体工作。

(四)军事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已推进但仍处于探索时期

目前军事任职教育院校都在响应“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号召,从院校职能定位、课程体系、条件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面向部队、面向装备、面向信息化战场,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已取得了初步的改革成果。这些成果表明,相关教学单位在教学的某些方面已经发现了一定的规律并总结形成了经验,这些经验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场合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但能否移植到其他对象或教学场合则不得而知,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三、军事任职教育中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途径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道路上已经起步,但如何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踏入到信息化教学轨道上来,还需要从根本做起,探索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途径,遵循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规律,逐步深入地完成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转变。如图1所示。

(一)重视基础建设,完善信息化教学环境

军事任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军队数字化院校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建构一个现代化的、通用与专用互补的、能面向信息化部队的网络教与学环境,使教员与学员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军事任职教育院校要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硬件环境、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主的应用环境、以数据中心为主的资源环境、以信息素养为主的人文环境建设。

(二)狠抓软件研发,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信息环境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保证。在信息环境中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不是学员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则为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但这些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教学使用中存在匮乏、不完整、无序和非系统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军事任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整合成以下五种类型:一是个人网站或博客;二是网络课程;三是专题学习网站;四是精品课程;五是网络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针对以上五类资源,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可以查缺补漏,大力研发多种教学平台,补充资源缺项和不足。

(三)激励改革创新,构建信息化培养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基本职能是为部队培养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军事人才,只有按军事人才培养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增强人才培养理论的前瞻性,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超前性,提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科学性。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院校的教学模式能适应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必须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起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变革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注意岗位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完美匹配。例如,航空电子维修专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构建。如图2所示。

(四)开展专题研究,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们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员主体为发展中心的哲学理念,广泛开展专题研究,深入挖掘信息化教学设计内涵,设计面向学员未来任职岗位的信息化教学过程。如图3所示。设计过程中有两类典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可供参考:一是“Web Quest”模式。Web Quest模式是一种面向探究的活动,活动中学员们所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这种活动的主要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这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Web Quest模式是面向学习者的。二是“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模式。这种模式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功的典范。其主要特点是采用问题设计的办法来完成教学,通过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融入教学来加强学生的学习。

(五)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要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员和学员必须熟悉信息技术,并能够有意识、合理、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目前无论教员还是学员都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无法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所以对教员和学员的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鼓励教员参与,对学员则应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员能够学会信息网络技术、有机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四、军事任职教育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

(一)抓好以研发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人才要素根据其分工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研发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使用型人才三个层面。研发型人才主要负责信息资源的建设、软件的开发,这是人才要素的高层,也是人才紧缺矛盾的主要方面;管理型人才主要负责信息资源的规划、调配和归档,这部分人决定了教学手段发展的方向;使用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这个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的。

三个层次当中,对于军事任职教育院校来说,当务之急是抓好研发队伍的建设。研发队伍的建设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系统设计人员队伍的建设。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的前沿、充分了解专业教学、熟悉信息技术、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和应用软件,这部分人员应该是建设的核心;二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培养。软件开发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软件知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语言和应用软件,对某些软件有深入的研究和使用能力。

(二)抓好以模拟训练为重点的信息环境建设

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开展信息化教学进程起步较晚,形势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具有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因此,在今后的信息化教学建设过程中,必须在特色上寻求突破。一是充分利用军网这一平台,开通军校远程网络教育。二是开展武器装备作战使用及维护的模拟仿真实验,规划模拟实验的方法,逐步形成模拟实验的内容,分析研究模拟实验的基本模式,并依托校园网和军网建立模拟实验中心或教室。三是深入开展武器装备作战使用及维护的模拟仿真训练研究与实践,完善模拟训练的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增强模拟训练的系统功能,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模拟训练中心。

(三)抓好以信息系统为平台的管理体系建设

教学管理是军事任职教育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信息化教学必然要求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军事任职教育院校应该依托信息系统平台,构建有机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可利用信息中心、校园网、教学监控系统等平台对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和谐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信息中心应能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信息转化、配置、监控与管理,实现院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与有序化;院校各级行政办公室可通过校园网、教学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对全校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等进行监控和指挥,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俊珂,孔凡士.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潘稳雄,邹应贵.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3).

[3]王淑霞,王志杰.对加强军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军事人才培养,2008,(9).

[4]许桂芳,建设信息化学习环境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现代商贸工业,2007,(3).

[5]徐婷.教育信息化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2006,(4).[6]姜涛,邹永初.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军校教育信息化[J].科教文汇,2008,(11).

作者:杨玉林

上一篇:县委创优年底工作报告下一篇:电建集团廉政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