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军事情报浅析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军军事情报浅析(精选4篇)

我军军事情报浅析 篇1

我军的发展史是一部事业的辉煌史,也是一部军事文化的创造和建设史。纵观我军80年的发展历程,我军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战争和建设的实际,创造出了灿烂的先进军事文化。我军正是在先进军事文化的哺育下,发展成为一支举世闻名的正义之师、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当前,认真梳理和总结80年来我军军事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深刻认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在8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军历代领导人充分认识到了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始终将军事文化建设作为核心工程纳入到部队的全面建设中去,为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首先是战争,其次是生产,其次是文化。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根据各国军队现代化的实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认为科学技术也是战斗力,而且是最重要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研和发展军事高科技是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必须走“科技强军”的道路,使中国国防建设尽快赶上时代的步伐。邓小平同志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把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引领到一个新的时代。江泽民在主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斗争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军事文化在2l世纪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军事领域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牢固树立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我军的质量建设,全面提高我军的战斗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要素,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知识的较量。”

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军事文化在战斗力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军事文化已经成为战斗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影响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越是先进的军事文化,其文化含量就越多,所具有的以政治保证力、思想引导力、精神驱动力、智力支持力、科技创新力、部队凝聚力等为核心内容的军事文化力越大,越能增强部队的先进战斗力。认知程度决定建设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对军事文化的战略意义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军事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作为文化的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文化的先进性根本在于其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成果牢固占领军事文化阵地,这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加

强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毛泽东在他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在政治课课程内容设置上,必须教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军事文化建设能不能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的成败和军事文化的走向。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军不断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在战争岁月,学习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是当时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民解放军提高干部、战士的理论水平和加强部队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性措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军又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动。1960年10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也要求“一切干部的理论学习,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主要内容。部队和院校的军事、政治训练,都要以毛泽东著作为基本课程”。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江泽民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军深入学习并坚决执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军队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维护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调整了军内外关系,对人民解放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巩固和提高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各种反对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有所抬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军事文化必须更加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切实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引领部队建设的灵魂。当前,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继承前人、着眼中国新的实践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它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三、始终坚持谋求打得赢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作为战争活动反映的军事文化必须满足“打得赢”战争的需要。在80年军事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军立足战争特点,着眼战斗力提升,大力加强战时文化、战地文化、教育训练文化建设,使得军事文化的战斗力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就针对红军官兵军事技能不高的情况指出:“巩固红军使红军成为铁军的工作,与政治工作同等重要而为现时红军所迫切需要的,就是军事技术的提高。”“提高了军事技术和战术,这样就使我军极大地增长了战斗力。”他要求部队,“必须利用作战间隙,加强军事训练”。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减轻与敌对峙时物质生活艰苦、精神生活单调、思想沉闷等问题影响战斗情绪,我军各部队大力加强战时军事文化建设,在战斗间隙,运用皮影、幻灯等形式作为战时的电视、电影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官兵的战斗热情。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邓小平在提出“战争可能推迟”、“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的同时,强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没有消除战争的根源,没有消除敌我对抗这个基本的军事矛盾,军队建设必须仍然以提高战斗力作为标准。邓小平指出:“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检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而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后,明确指出军队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并强调“部队严格训练,严格

管理,加强教育,把质量建设的方针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信息化浪潮的奔涌,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面对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担,军事文化的建设更要紧紧地瞄准“如何全面提升战斗力”这个核心问题,将之作为自身建设与发展的终极目标,积极探索运用军事文化来提高战斗力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从而以不断适应军队战斗力发展的时代要求,使其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切实重视军队思想道德建设是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我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性质、宗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精神培养官兵。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高尚的军人道德情操是我军军事文化的特色和优势,也是我军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更是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同时,思想道德本身就是文化,而且道德文化最能反映文化的精神实质。所以说,思想道德是军事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军治军带兵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历来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军事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对部队进行建军宗旨的教育。他在1928年11月给中央的报告中写到,由于废除了雇佣制、进行了思想教育,红军士兵提高了阶级觉悟,都知道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了自己、为人民打仗。进入抗日战争阶段,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激发官兵战斗热情的重要内容。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把德育放在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首位,“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爱国奉献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看作是保持革命军队本色的重要内容,并将思想道德建设看作是提高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江泽民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在他的亲自倡导下,《军人道德规范》在全军颁布实行,《军人道德组歌》在全军唱响。

我军军事情报浅析 篇2

军事攀登技术对于作战部队逾越垂直障碍或利用险峻地形,取得行动上的自由,出敌不意地完成作战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目前我军特种兵的必训科目,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我军特种部队目前军事攀登训练现状并不乐观,普遍存在有训练内容设置不合理、训练方法一、器材装备陈旧、实战性不强等现象。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影响和制约我军军事攀登有效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领导不重视、训练师资缺乏、场地器材缺乏、训练计划不合理等几个方面(见表)。

1.1 训练认知及重视情况

在军事攀登对取得战场胜利的重要程度的认知调查中,绝大多数官兵认为军事攀登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但在军事攀登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中,领导不重视成为当前制约部队攀登训练的首要因素(见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在基层部队,全军军事攀登大比武竞赛形式开展较少,再加上军事攀登考核方式单一,导致部分训练主官思想上不够重视,在训练计划中投入到军事攀登训练的时间较少;二、有些训练主官由于对军事攀登训练规律缺乏足够认识,认为该项目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有的担心出事故而降低训练标准,在单兵负荷上能轻则轻,在人员数量上能少则少,在训练环节能减则减,最终势必影响了军事攀登训练效果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1.2 训练师资及组训情况

在对军事攀登开展影响因素调查中,训练骨干缺乏是制约我军军事攀登训练开展的第二主要因素。我军特种部队目前一般没有专业的攀登教员,其攀登训练科目通常是由老兵或其他非专业教员进行施训,他们的学历结构大多为大专以下学历,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对不够完善,对军事攀登的训练规律缺乏全面了解,使得他们的组训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客观上不仅会影响到实战训练效果,而且还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而给攀登训练带来负面影响。在组训方式上,我军攀登训练通常以连为单位组织实施,组训人员的组训方法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讲解示范和分班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则很少使用。在组训效果方面,为保安全,在组训过程中大多是轻装的单兵技能训练,在与武器装备和作战环境有机结合方面较少体现,其战术综合应用方面的科目训练更是很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军事攀登的实战性训练效果。

1.3 训练场地及器材情况

据调查,人工岩壁攀登或野外山地攀登训练科目由于场地缺乏,目前在我军较少开展。另外,我军特种部队目前的攀登专训楼,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训练人员的力量、协调以及攀爬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结构特征的弊端日趋显现,主要原因如下:一、楼房高度过低。目前的攀登训练楼房通常为四层以下,为接近现代建筑以更有效地推进训练人员的身心适应性训练,建议特种兵训练楼房高度为六层以上;二、楼房仿真性不强,与现代建筑楼房结构脱节。比如楼房的阳台没有密封及缺少防盗网设施,窗台边沿外突部分过多以及缺少仿真玻璃墙面等,这些因素大大降低了攀登难度,也限制了楼房应用攀登技能的提高。另外,在对我军攀登器材的配备情况和使用效率调查中得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攀登器材配备数量不足。为节省经费,基层部队攀登器材陈旧,更新不及时,在客观上无法满足正常的训练需要,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二、实战性攀登器材缺乏。比如现有装备中,楼房攀登所需的飞爪、挂梯,反劫机所用的磁力吸附器、吸盘以及山地攀登所需的岩钻、钢钎、岩塞、快挂和抛绳器等装备相对缺乏,且使用效率较低,从而限制了我军应用攀登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1.4 训练计划及执行情况

通过调研了解到,我军特种部队在日常攀登训练计划制定方面存有明显的偏训和漏训现象。比如:保护技术组训内容多为多人行进间保护,单人“五步骤”保护技术基本不训,客观上欠缺了一种特殊条件下的单人保护技能;在训练内容设置方面,部分训练主官为确保安全,平时多以基础攀登和楼房攀登训练为主,在野外驻训时才适当进行山地攀登训练,且主要以三点固定攀登、抓绳上和单环节下降技术训练为主,对于难度较大的先锋攀登、结组攀登、牵引横渡和滑降下等科目则很少涉及;在绳结技术训练情况方面,我军当前运用最多的绳结主要有胸绳结、交织结、双套结、“8”字结、攀登结等,对于实战应用性较强的布林结、解脱结、抓结、单环节和蝴蝶结等结绳方法整体掌握情况不甚理想。

2 我军特种兵军事攀登训练发展构想

1.提高认识,加大训练及考核力度

考评方案的制订来源于训练实践又服务于训练,考评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受训对象训练的热情和训练水平的提高。军事攀登考核是特种兵训练成果的一种检验,其主要目的是寻找差距并进一步为教学训练服务。据调查,我军特种部队的军事攀登考核方式相对单一,普遍针对完成攀登科目的单兵技能进行考核,而在实战运用方面的考核很少体现。比如,山地攀登通常只选择抓绳上进行考核,楼房攀登通常选择利用避雷针、水管、窗台、阳台等建筑设施进行攀登考核,而“三点固定”攀登、先锋攀登、分队攀登、速降技术以及综合战术应用攀登方面的考核却很少涉及。这种片面的考核惯例很容易给部队训练主官带来思想上的误导,而逐渐由按纲施训转变为按考施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影响和制约了军事攀登的训练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调动我军特战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全面提高训练效果,建议我军特种部队攀登考核大纲中应加大考核的力度,可采取单兵技能随机抽考的形式,同时结合实战运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

2.注重科研,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军事攀登教学和训练效果,各基层部队应加强科研意识,统一“训战结合”的思想,不断加强军事攀登科学化组训方法和手段的理论研究,积极创造条件和多途径地加强组训人员的培训和进修,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科学化训练提供智力支撑。在运用军事攀登组训方法手段时,我们要坚持“科学、实用、高效”的原则,充分体现“精讲、自学、研讨、提升”的教学方式和分组教学、区别对待、课后辅导、研讨交流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同时要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把网上教育、远程教育和模拟仿真等现代教育技术积极运用到军事攀登教学中去,用科技手段搭建信息化教育平台。

3.强调安全,规范操作和防护措施

军事攀登训练因其高空操作的技术特点,一旦失误,就可能有滑坠、摔落的危险,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规范技术操作和加强安全防护是我们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为此,在进行攀登训练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检查场地和装备,对于发现存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及器材一定要避免使用并给予及时的更新或维护。二、加强保护与帮助,使各种安全隐患得以有效控制,使受训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顾虑,便于尽快掌握技术动作。三、注重心理训练,对于有恐高心理或有畏难情绪的学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精神动员,以帮助其树立训练的信心与决心,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四、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从不同的角度,逐层揭示动作的特点,做到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步骤紧凑,教学方法得当,使受训者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认识、理解并完成不同的训练任务。

4.贴近实战,注重训练效果与质量

军事体育产生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决定了“军事体育为战斗力服务”的本质要求,军事攀登教学的内容构成也必须立足于战争的实践,渗透军事行动的特点,为生成战斗力服务。比如,受训人员要着适合作战需要的军用服装,携带一定的武器装备,在军事攀登训练中,首先要考虑到的是必要武器装备的携带方式和保持最佳观察视野姿势以及必要时的作战应急反应等。为此,我军特种部队在军事攀登训练科目设置上要从部队训练需求出发,在完成基础攀登训练任务后应以楼房应用攀登和野外山地攀登训练为主。楼房应用攀登可结合先锋攀登、高空速降、定点突入等内容合理设置楼房围捕以及楼房反恐、反劫持等综合应用科目。野外武装攀登训练经受陡坡、湍流、峡谷等各种困难地形考验,经历高度恐惧心理的磨炼,有利于提高受训人员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野外山地攀登的训练内容应主要包括有个人攀登、双人结组攀登和小分队攀登,这种训练模式既能提高单兵攀登技术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还能全面提高部队的攀登综合运用能力和作战心理,从而达到实战性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肖达喜,等.编著.世界特种部队大观[M].军事谊文出版社,2004.

[2]晋明朗,等.军事攀登[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6.

我军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篇3

关键词: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1-0116-04

Abstract: Analyzing th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of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paper establishes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PLA.

Key words: military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logistics management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外军特别是美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将向“配送型后勤”转变。“配送型后勤”是一种动态的军事物流系统,为了管理这种动态系统,美军正在发展一种全新的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与整个后勤系统联结,形成“无缝隙”后勤,并实现全资产可视化的目标。

按照物流系统的思想实施军用物资保障,其根本的区别和标志就是建立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在一个联勤分部的区域内,不仅从经济效益角度看需要实施物资配送,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保障效益看,只有实现物资配送,才能够使物资保障更加及时、准确和方便部队。实施物资配送,是物流企业的发展成果,也是建立在物流信息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一个保障区域内,建立一个或多个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并且构建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是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1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及结构

1.1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

军事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与军事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军事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军队后勤指挥员提供方案及运作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军事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军事物流运作效率,降低军队后勤保障成本的重要基础设施。军事物流信息系统由以下子系统组成: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及其他系统,包括大量快速采集信息的条形码及POS系统,射频及标签系统,军事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系统等。

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中进行军事物流信息处理的管理子系统,它通过对系统内外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处理,获得军事物流管理中有用的信息,并以表格、文件、报告、图形等形式输出,以便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组织军事物流活动,协调和控制各作业子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联勤分部范围内,保障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协调,是以军事物流的系统思想推进军用物资保障的“即时与配送”功能的实现,实际上是扎扎实实的联勤作用。因此,在联勤分部系统内,实施对驻区部队军用物资综合“即时与配送”,这是当前军事物流的核心内容。即时需要军用物资信息的在线采集、传输和处理;配送(捆绑式配送)需要对物资资源、保障力量的精确掌握和运用。因此要实现“即时与配送”在操作层面上就是物资配送中心与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其中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可谓迫在眉睫。

1.2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分析成功运作的大型物流公司的经验和模式,其追求效率和效益的目的是与军事物流系统的目标相一致的。对于军事物流系统而言,高效率的物资供应即代表了有力的保障能力,好效益的物资供应成本即代表了物资保障系统的协调与统一,这正是后勤保障的目标所在。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基础上,提高保障的效率和效益,不是单纯地增加保障资源,而是要按照物流企业的模式,在系统信息改造上进行。信息改造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确保物资信息在所有环节中的准确、及时的采集、传输和控制。根据物流配送中的含义和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的作用,本文以构建联勤分部物资配送中心的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规划和设计为例。

1.2.1功能结构规划

军用物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联勤分部中心数据库、专业数据库、辖区和任务保障地域的地理信息库(空间数据库),建立网络化、信息化联勤分部物资保障指挥与调度中心,实现军用物资的显示、控制、统计分析,达到在掌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为业务人员科学、及时、高效地制订配送预案和辅助首长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实现上述的数据支持,军用物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见图1)。

(1)即时抽取与分析物资及其保障资源,如资源可视查询和资源随机统计等;

(2)物资及其保障资源等的维护,内容包括数据安全管理、专家数据维护等;

(3)物资配送预案与方案的生成与实施,如专业物资配送方案和物资综合配送方案。

1.2.2功能设计

由需求设计联勤分部物资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构成:

(1)基本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人员资源维护、设备资源维护、运力资源维护、仓库环境维护、专家数据维护和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构成。

(2)专业数据管理。仓库物资作业信息、地理信息等的获取和维护。

(3)资源保障可视分析。基本数据抽取、资源显示与控制、资源可视化查询和随机可视化统计与分析等构成。

(4)配送方案生成。综合配送方案生成、配送任务区分、配送力量的组织与使用、物资配送方法和通信保障等构成。

(5)专业配送方案。军用物资配送方案、弹药物资配送方案等构成。

2构建我军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1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阶段包括系统调查,建立系统模型,进行可行性分析。

2.1.1系统调查

系统调查分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首先进行初步调查。初步调查是明确原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用户对系统有什么要求,并进一步了解用户单位可能提供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条件,改进原系统的时间要求等。然后对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初步了解,明确新系统的内容和目标,提出几种方案供评价选择。这些方案可能是全新的系统,也可能是对现有系统改革的设想。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论证建立新系统的必要性。调查结束应提出设想,写出调查报告供有关部门审批。报告应对设想进行必要的分析,包括技术上、经济上和行政上的可行性分析。初步调查的分析报告被审批同意后,方得进行详细调查。详细调查包括系统业务流程调查、系统环境调查、信息调查和实现新系统的条件调查。

2.1.2建立系统模型

(1)确定系统目标

确定系统目标就是明确系统的任务和对系统的要求,即规定系统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如物资分配系统的目标,可以是完全模仿手工作业的操作型系统,也可以是运用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技术进行优化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但两种系统都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给管理人员创造良好条件。

(2)进行功能分析,划分子系统和功能模块

功能分析以详细调查和业务流程图为依据,根据系统内部各功能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系统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个功能模块所组成。然后画出系统功能结构图,这种图清晰地表明了系统内部各功能间的隶属关系。如图2为某联勤分部物资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数据流程图。

(3)绘制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分析阶段所提供的重要技术资料之一,它反映了系统内部的数据传递关系。数据流程图与业务流程图不同,它是对系统的一种抽象和概念化,只表示数据、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涉及如何实现的问题。图3为物资分配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4)明确数据处理方式

数据处理有成批处理和联机实时处理两种方式,可根据对数据源和系统功能的分析进行选择。成批处理的特点是费用低,却不够及时,联机实时处理比较及时,但费用高。

2.1.3进行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阶段的最后一项任务是进行可行性研究,即对在系统调查基础上提出的新系统进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分析,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只有在这一报告得到决策机关的审批同意后,才能开展系统的设计工作。被批准的系统分析报告也是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

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新系统的成本估价,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对这一点,如果效益补偿不了所花的成本,还应考虑系统能否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给管理人员带来的方便程度,以及改善服务质量,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等。

(2)技术方面的可行性。包括硬件、软件的能力,经济数学模型的完善程度,人员技术水平等。

(3)社会环境的可行性。管理体制的适应性,组织领导者的决心等。

(4)信息资源的可行性。原始数据是否及时可靠。

(5)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分析报告除对以上各项分析进行说明外,还应对系统实现的计划步骤和完成时间予以明确。

2.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根据决策机关审批同意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进一步实现分析阶段提出的系统模型,详细地确定新系统的物理结构,也叫物理设计。具体地说,系统设计就是确定系统的输出、输入,制定数据的组织方式,进行数据编码、绘制各处理功能的数据关系图、系统流程图、程序框图,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作为下阶段程序设计的依据。

2.2.1输出、输入设计

系统设计的顺序是先进行输出设计,然后进行输入设计,正好与信息传递的方向相反。输出设计的内容包括:

(1)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

(2)输出设备的选择(行打、终端屏幕显示、卡片输出机等)。

(3)采用的介质(磁盘、磁带和输出用纸)。

(4)输出报告的格式。

数据的输入是系统中人机界面的主要部分之一,是最易引起差错的关键环节。因此,输入设计的重点是使工作人员操作方便,避免差错。输入设计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输入方式的选择。有键盘输入、读卡机输入、光电输入等。

(2)原始单据的格式设计。设计的格式要求填写方便,填写量小,有利于简化输入操作,保证输入精度。

(3)输入数据的错误校验。数据出错校验可采用人工校验和计算机程序校验,方法比较多。

2.2.2编码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必须对系统中处理的事物按其名称、属性、状态分别用不同的字符来表示。这些代表事物的字符就是编码。编码的最大好处是唯一性,即一个代码只代表一个唯一的事物,同名称的事物使用编码后就不会发生混淆了。

编码设计的原则是:

(1)代码代表的事物是唯一的。

(2)逻辑性强,直观性好。

(3)代码值尽可能小。

(4)留有空位,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5)尽量照顾现有的名称和习惯。

2.2.3绘制数据关系图和系统流程图

数据关系图是按处理功能分别绘制的,它表示与一个处理功能有关的输入数据、中间数据以及输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将各功能模块的数据关系图按功能结构联结起来就构成了整个系统的数据关系图,称为系统处理流程图。

图4为数据关系图中常用的符号。

这里的系统流程图比系统分析阶段绘制的数据流程图要详细得多,它具体地描述了处理的各个步骤和所有数据之间的关系。

2.2.4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程序设计说明书以一个功能模块为单位进行编写,它是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的依据。说明书务必清楚明确,使程序员能正确无误的理解。

程序设计说明书应该包括以下内容:程序名、所属子结构,程序的功能、数据关系图、输入输出文件的格式、程序处理过程说明(包括计算公式、控制方法)所用计算机语言等。

3结束语

我军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是在后勤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下进行的,除了借鉴、引进和模仿外,还需要根据我军的作战样式、部队编成、传统特点等因素,有创新地发展建设。建设具有智能化的工作方式、综合化的执行功能、网络化的军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走有特色的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 马小平. 军事物流信息化理论与应用[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2] 张绕辰. 信息技术构筑现代物流新结构[J]. 中国物流流通,2002(3):120.

我军军事情报浅析 篇4

一、依法保障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制度和建军原则, 也是人民军队法制建设始终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80年来, 我党我军一直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军事法制建设的核心任务, 坚持把确立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作为加强军事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通过立法的完善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和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一) 根据宪法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新中国成立至今,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遭遇过各种思潮的挑战, 我党我军坚持同各种否定、放弃、危害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 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使我军能够始终保持统一的意志、钢铁的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成为一支为广大人民衷心拥戴、所向无敌、威震四方的雄师劲旅。这一斗争之所以能永保胜利,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宪法这一坚强的法律后盾。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以其明确的宪法原则规定, 确立了党对国家、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解决了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和人民的军队三者统一的问题, 从而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实的宪法依据。

(二) 军事法律规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依据宪法的原则规定, 在我国相关军事法律中, 更加具体地规范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而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如在《国防法》《兵役法》和《现役军官法》等法律中都作了相关规定。

(三) 军事法规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贯彻落实。人民军队建军80年来尤其是1991年明确实行依法治军方针以来, 制定了大量的军事法规和规章, 形成了一整套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 有力地保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有效实施。人民军队在各个时期的《政工条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集中规范了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原则、根本制度和组织体制, 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法规。1930年10月, 中共中央制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这是我军最早的一部《政工条例》。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7次修改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2003年12月5日,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 使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更加巩固。在《共同条令》等其他军队条令中也都鲜明地规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

二、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实行依法治军

中国特色的军事法律制度是在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 从中国革命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尤其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新世纪新阶段, 人民军队正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指导下, 为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法治军队而奋斗。

(一) 坚持以宪法原则指导人民军队建设。根据我国宪法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必须无条件地遵守和服从宪法, 任何严重背离或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追究和制裁。宪法提出和规定的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都是新时期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法律指导:一是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和军队建设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造性提出的一条建军根本原则。尤其是在建立国家政权的情况下, 党及时通过国家宪法和法律确立和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军事法制建设的最主要特色。二是坚持依法治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军是贯彻宪法、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依法治军的本质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充分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宪法和法律, 也要通过依法执政来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权威性。通过依法治军, 保证领导严格依法决策, 机关严格依法指导工作, 部队严格依法正规运转, 官兵严格依法规范言行, 保证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依法有序运行。三是民主原则。人民军队要实现依法治军必须在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的军事法制建设上有所新的发展或开创。人民军队与历史上一切反动军队的一个本质区别就是实行了民主, 我军在战争年代就已形成了一整套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民主制度, 实行民主制度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四是精简和效率原则。宪法提出的精简和效率原则对军队的各项建设都是适用的。为了保证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 必须把精简和提高效率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和标准, 进一步理顺军队的体制编制, 提高军队各级机关和部门的工作效率。五是维护和保障权利原则。维护和保障权利原则是宪法的一个根本的重要原则。军人在政治、经济、社会保障以及人身、人格和隐私权等各方面享有相应的宪法权利。在军队建设中必须注重保障和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官兵的人格尊严和正当要求, 把维护官兵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六是监督原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 切实有效的监督同样是不可缺少的。目前, 军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和规定, 已经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法制监督体系, 从纪检监察部门、检察院、审计机构到党内民主和群众监督都较好地发挥了监督的作用, 清除和处理了一批军内的腐败分子和犯罪分子。

(二) 将军队建设纳入法制的轨道。当今世界各国, 尽管其军队的性质、宗旨各有不同, 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原则和基本规律, 那就是通过军事法的制定、实施、监督、服从和教育等机制, 运用法律手段把国防和军事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军从创建之日起就注重法制建设。早在红军时期, 就注重军事立法和用法规制度保障军队行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长期发展, 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军事法制。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军事法制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军事法制建设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军事立法工作日益规范, 立法步伐加快, 先后制定颁布的军事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覆盖了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最高规范, 以国家法律为主体的军事法律体系, 将军队建设纳入了国家法制的轨道。

三、以保证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目标

纵览我军80年历史, 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是军事法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人民军队的法制建设在几代党和军队领导人军事法制思想的指导下, 始终以战斗力为标准, 全面加强军事法制建设。

(一) 健全军队管理法规养成战斗力。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即坚持把铁的纪律作为建军的核心制度。1930年9月, 中央军委制定《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条令 (草案) 》, 以及随后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令》, 开启了我军三大条令建设的发端。抗日战争时期, 重新修订发布了适用于八路军的纪律条令和内务条令。随后又多次修订颁布了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 逐步形成了以三大条令为核心的军队管理法规制度体系, 积累了从严明军纪和管理中养成战斗力的成功经验。新中国成立后, 我军正规化建设有了新发展, 逐步建立了以共同条令为基础的军队管理法规体系, 通过部队管理正规化养成战斗力。随着时代的发展, 军事管理法规体系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主要标志是1997年军委修改发布了《警备条令》, 2003年军委发布了《安全工作条例》, 2006年军委发布了《战时管理条例》, 对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 建立教育训练法规体系, 优化战斗力生成和创新。战斗力来自严格的教育训练。我军在发展历程中, 也特别重视军队的训练。红军时期, 朱德提出创造铁的红军的条件之一即为政治训练、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训练。我军不断总结训练经验, 组织编写条令、条例、教材和训练大纲, 至今已形成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为核心的训练法规体系, 对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均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从而对训练教育, 并进而对战斗力的生成产生深远影响。

(三) 完善体制编制立法, 科学构建战斗力。体制编制是军队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对形成战斗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我军自建军至今, 体制编制经常随着建军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调整, 对战斗力的生成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年代, 我军逐步形成了符合战争要求和特点的体制编制。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军队随着国际形势、国家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针等变化而作了多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精简整编, 先后进行了十次体制编制调整。截至2005年, 经过历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军队总员额下降为230万, 进一步压缩了军队规模, 优化了编成结构, 充实了作战力量, 精干了领导机关, 收缩了保障摊子, 推进了制度改革。我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进, 全面提升了信息化作战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3]梁星亮.试论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经验和启示[J].西北大学.

上一篇:质量认证体系实施步骤下一篇:新员工试用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