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心理健康归纳教育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例子。将这一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原本的知识教育体系中,尤为必要。本文立足小学教育,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策略,希望通过理论的研究,给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助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顶岗实习是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相关研究工作也相对薄弱。文章试图从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引发共同关注,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陈长生(1957- ),男,浙江德清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商冬梅(1981- ),女,山东滨州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浙江 杭州 311231)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08年度科研项目“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0805995)

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并明确规定高职在校生不少于半年时间进行顶岗实习,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要变革,必将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传统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在相对封闭的校园环境里的情况。对于如何根据长时间顶岗实习的新情况,做好开放性社会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和延伸,目前无论在研究还是实践层面都非常薄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建设完整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教育体制与机制日趋完善,教育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多彩。然而,这项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内学习期间的学生,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非常薄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可以说,缺失这部分内容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很不完整的。因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总结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探索工学结合背景下,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特别是途径、方法和策略,可以不断完善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促进高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

2.有利于推进高职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换。顶岗实习是高职学生从学生角色向企业员工角色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实习生与准员工的双重身份。作为实习生,他们积蓄了两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接受了学校职业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具备了基本的工作和为人处世能力。然而,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相比,这些准员工显然会有许多的不适应:难以适应企业的文化,难以适应具体的岗位,难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企业刚性的规章制度,等等。这必然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给他们角色的转型带来严重障碍。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全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较好地处理双重身份带来的不适应性问题,用积极的心态顺利完成从高职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现角色上的“零距离”接轨,这样,就能最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3.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日前发出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内在要素,所以,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在校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而学生在企业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在校期间学习的职业心理素质理论将与职场实际相结合,通过岗位实践才能形成自身完整而稳定的职业心理;另一方面,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因为学习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的不适应,不同单位、岗位实习补贴的反差,加之工作艰苦、工作挫折、工作单调等原因产生心理困扰,甚至是心理冲突,轻者工作消极、得过且过,重者逃避实习、频繁换岗。加强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调适职业心理,正确面对困难,树立职业信心,真正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又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客观上讲,高职教育的历史较短,十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断地摸索,直到2006年,教育部根据中央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才明确将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并规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近年来,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上,管理和教育的触角还来不及涉及顶岗实习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顶岗实习往往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岗位,教育难度非常大。从主观上看,许多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考核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尚未影响到学校的正常办学,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2.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体制。高等职业教育简言之,就是成人成才的教育,作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首先应该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所以,在高职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范围应从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到组织各类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然而,从全过程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和机制是不完善的,总体上是零碎的,趋易性的,所以才会出现重校内轻校外的情况,学生在外较长实习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人员、经费、制度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解决,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3.外部条件不足以保证教育工作的展开。顶岗实习学生半年或一年在生产、管理、服务单位实习,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岗位,学校的管理与教育往往是宏观的,具体的管理与教育主要依赖于实习单位,而企业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很大的差异。企业除了像员工一样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外,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深层次思想教育问题缺乏全方位的考虑。此外,企业也不可能像学校一样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即使学校聘用了企业的兼职辅导员,更多的也是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指导,所以,目前的体制模式难以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解决与调适。

三、加强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专项研究。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必经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在校期间未所涉及的心理困惑,而我们对此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通过对学术期刊网1999~2009年的最新统计,共有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133篇,所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二是对加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分析和研究;三是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研究;四是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研究;五是对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六是对建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几乎没有涉及顶岗实习时期的学生心理研究的论著。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先导,所以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调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校外顶岗实习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构建工学结合背景下,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模式,提出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2.建立适合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延伸,学校比较成熟的心理教育机制也必然相应地延伸,才能覆盖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心理教育组织建设,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其二,应该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把顶岗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使工作的开展具有制度的保障。其三,是工作经费的必要保证,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与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相比必然会增加,没有相应的经费就很难施行。其四,要有完善的工作监控体系,信息的沟通、工作的过程、教育的效果都需要得到合理的监控,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3.校企合作,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教育队伍。因为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人所遇到的问题和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困扰也不尽相同。有人会因理想、期待与实际岗位的差异而产生焦虑心理,也有人会因环境与人际关系复杂而产生环境适应心理问题,或者会因为工作失误、就业单位难以确定等产生挫折沮丧心理。对所有这些问题,全部靠学校的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是很难解决的,所以,学校要重视发挥原有心理教育队伍的作用,同时,校企要在共同研究学生实习方案时,同步考虑学生思想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企业选配有一定工作条件的兼职辅导员,学校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兼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培训,发挥其一般性问题咨询引导的作用,并利用这支队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及时快速地反馈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情况,并协助学校开展有针對性的心理疏导与调适工作。

4.校企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有切身的感受,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如果能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积极开展适合学生的各类活动,学生就会比较安心工作;反之,如果企业完全把学生当做一名员工,除了工作外,没有工余活动,学生就比较浮躁。从心理学角度解析,即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环境后的归属感决定了学生的工作情绪。所以,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方都有必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开展提升其各项素质的拓展训练,参加关于企业文化的培训,参观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点,组织学生与企业职工参加联欢等,以提升学生的企业归属感。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实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其意图就是引发各教学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充分重视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经过探索,形成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为更好地完成高职教育的的育人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职业心理辅导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8).

[2]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3]陈兴威,张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与质量监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

作者:陈长生 商冬梅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心理健康归纳教育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例子。将这一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原本的知识教育体系中,尤为必要。本文立足小学教育,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策略,希望通过理论的研究,给这一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助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小学教育

引言:

当前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健康成长,其中,健康就包含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这两方面。长久以来,我们对身体健康有了足够的重视力度,但是,有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须知,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较强的抗压能力,这都是十分重要的。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键。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第一,開展这一教育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实现全面发展,在这其中本身就包含心理素质的发展。而且,这是学生形成优良品德的前提,更凸显了其必要性[1]。另外,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做支撑。

第二,这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小学生在6、7岁这个年级,已经会开始羡慕新书本、书包等物品,也会有强烈的上学情绪。但是当他们进入小学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此时,又需要从心理上做好入学准备,因为这和以往幼儿园时的教育活动是不同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态度,这会表现在:出现学习障碍、不喜欢与人交往等多个方面。另外,此时正是道德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得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决定的,是由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

二、教育方法

(一)建立专门的教师队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

提到教育,不得不提的就是教师团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者,需具备较强的能力水平,方能在教育活动中更好地发光发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较好的成果,需有一支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来负责,保证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此过程中忌让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2]。因为教师的任务都是十分繁重的,尤其面对的是小学生,有很多琐碎的事情,所以如果让某一学科的老师兼任,就会给他带来过多的压力,最终影响他原本工作的效果。建立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主要负责小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并针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定期总结,探索优质的发展之路。

(二)优化教育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稍有不同,在教学时,若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很容易变成说教[3]。比如本意是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即使面对挫折,也要坚定信念。如果像讲课一样,告诉学生我们要乐观、要积极向上,这会让小学生压力倍增,对他们来说,仿佛自己的沮丧情绪是错的。而如果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讨论教学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比如,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xx同学有一次考试失利,他最喜欢的数学也才考了60分。这时再给学生提供两种做法,一种是,该生总结本次考试失误。另一种是,该生难过了好几天,也没有学习的激情了。随后让学生自己来选择一种场景,选完之后,教师给出这两种选择最终带来的结果。当然,第一种是他在后续考试中又获得了好成绩;第二种是,他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这种教育方式比较有趣,而且是让学生全程参与的,不是教师在告诉学生什么道理,而是让他们自己感受。像这个案例,还可以再拓展,让学生明确,遇到挫折时,有沮丧情绪是没有错的,真正错误的是一直沮丧。比如针对第二种选择,还可以有这样的改变,比如:该生沮丧了好几天,但是意识到沮丧是不会改变现状的,因此,他认真分析考试失误的地方,并不断巩固。这样一来,就无形中教给了小学生和不良情绪相处的方法。

(三)教师应主动走近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一定是具有主动性的,比如其他学科教育,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不懂,会主动询问教师。但是这一教育不同,小学生常常察觉不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能只会觉得不开心。此时,教师就要多了解学生,可以主动走进他们,和学生成为朋友,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小学生的一些思想动态。另外,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学生也会愿意主动将自己的想法等告知老师,这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四)各学科教师携手,协同育人

上文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特殊,它并不是某一个看老师一个人的责任,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点是存在于方方面面的,因此,各个学科的教师一定要携手,找到自己学科教育中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点,这样就能实现协同育人。比如语文学科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会让学生用美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4]。还有一些文章能起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数学学科则教会学生严谨,可以引入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看到,他们也是不断地计算、探索,才得出了结果。

(五)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力量

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家庭教育,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引导者,孩子会无意识模仿家长的言行。而且,整体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发展。比如,一个积极向上、有爱的温馨家庭,必然会培养出自强自爱的孩子。因此,学校可以积极和家庭联手,可打造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文章,给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另外,老师和家长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互动,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层次探讨。社会方面则可以多联系心理健康讲座等,可让一些专家进校园,打造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可以依据实际而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教育中,落实这一教育,对于培养优质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学校应对这一教育多加重视,组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还要让各学科教师积极联合起来,并联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发力;教师则需优化工作方式,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让这一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通过落实这一教育,能真正实现让小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爱上学习,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杨康丽. 爱于心践于行——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209.

[2] 费永芳. 小学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 2020(2):1.

[3] 郭部红. 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才智, 2020, 000(008):77.

[4] 芬 熊.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2020, 3(2):145.

项目名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G214866

作者:张玥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           要]  社会的发展越发迅速,信息的传播途径也多种多样,当代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的青年群体,有其优越性,但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面对外界众多的诱惑,就必然需要更强有力的心理素质的支撑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重要的过渡期,生理与心理不断趋于成熟,他们个性鲜明,而这个时期也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需以良好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且面临外界的众多挑战时也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生源质量问题也引起相应的关注,其中,对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视。另外,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精准扶贫的目标和任务后,作为精准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成为一个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并提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对策。

一、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相比大部分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厚的学生,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的物质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他们也因此缺乏自信,感觉自身处于劣势地位,认为自己如何努力奋斗都会差人一截,进一步影响到他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他们的自尊心较强,往往倾向于树立远大且不切实际的目标,容易出现犹豫不决甚至频繁变化的现象,情绪体验也出现两极化;一方面渴望通过认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来武装自己,希望能够被认可与肯定,却不注重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方法,不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又出现消极应对心理,通过旷课、沉迷网络、吃喝玩乐等方式逃避退缩,无法经受失败的考验,抗压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毅力从而半途而废。此外,他们拥有鲜明的个性,思想表现前卫且活跃,但是缺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担心自身的学业与前途,只愿从事简易操作的工作,排斥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责任感不足,出现道德的严重滑坡现象,而当代大学生应是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独立个体,无形中又给他们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更不利于帮助他们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引起高校甚至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高校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执行力度也有不足。张琦云等人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中提到在专业设置上,在高职院校中,只有少数师范类学校会开设心理学相关专业。而且有部分院校只重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仍然没有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甚至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服务平台。

(二)存在认识误区

学生的安全问题应该作为首先被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很多院校只是一味不断地强调学生的安全问题,觉得学生生活在校园里是比较安全的,平时只要多注意他们不发生意外,就不会存在问题了,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除了多加关注,就是进行适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却没有真正地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此外,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对心理学是没有相关认识的,认为只有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才需要学习,所以,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时候,多数是抱着修学分的心理进行学习的,并没有把学习精力用到课堂上,而是通过玩手机、看小说等度过时间。

(三)师资队伍配置不合理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育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但是,根据张莉等人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50%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师生比低于1∶4000,并且超过25%的高校只有1名甚至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更薄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讲授内容涉及专业的心理学相关知识,而大多数任课教师并非心理学专业且未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即兼职教师居多,他们的相关专业知识非常有限,课程的理论性又较强,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不仅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而且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真正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加强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建档立卡”家庭作为国家精准扶贫资助的对象,来自这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就成为被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更多的生活和精神的压力,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帮助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一)合理建设师资队伍,提高专业化

院校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一般为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等,他们当中仍然是兼职教师居多,只有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院校需要投入专项支持经费,选拔优秀的教师作为主流力量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再由他们对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指导、传授经验,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此外,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结合,实现兼职教师专业化、专职教师专家化的新发展趋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保持正向的人生态度,缓解他们的压力,转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更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需求,共同培养出被社会接纳且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家校合作

每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理与心理不断趋于成熟,在进入大学之后,远离了家庭,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变少了,父母不能时刻关注到孩子的心理。例如,有些家庭宠爱孩子,使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感,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进行独立的生活,很多方面都会产生不适应感,甚至可能会衍生心理障碍。父母与学生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纽带的,他们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掌握着学生的大量基本信息,更是学生的重要支持力量,往往在第一时间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教师担任着教书育人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洞察到学生的喜怒哀乐,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院校应该积极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对各班的心理健康委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制定相应的社团活动,关爱特殊学生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院校应该增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学生构建学习及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保驾护航,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立网络平台

校医务室的建设对学生起到生理的保健作用,那么学生心理的防护就需要到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服务平台,院校应该建设并完善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面向全校的学生开放,定期开展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有计划性地调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治疗指导,使他们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会调控情绪等。而且,信息的传播可以让人足不出户也能洞悉身外事。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建立心理健康网络平台是与时俱进的方式,在平台上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满足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当然,也可以灵活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網络教学课程,师生之间跨越空间也能有效地进行互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倾向进行一些心理测试,及时掌握和监控学生的实际心理动态,发现特殊学生群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及治疗。网络咨询服务也是比较受推崇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咨询、发邮件咨询等途径进行相应问题的询问与解决,这样既可以保护特殊学生群体的隐私,也利于学生的真诚倾诉,弥补面对面咨询存在的不足。

四、总结

高职院校需要紧跟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严格执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必须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在保证他们获取必备职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在大学期间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三观,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合理调控情绪,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云,颜冠群,黄子文,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17,16(3):65-68.

[2]张莉,甘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4-17.

[3]刘剑斌,邹小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104-105.

[4]张翠萍.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10):42-44.

[5]潘敏.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J].教育科学,2009,25(2):85-88.

◎编辑 郭小琴

作者:梁丽芹

上一篇:工业厂房除尘系统设计论文下一篇:幼儿园教师竞聘园长演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