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精选11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 ——问题学生也会闪光 金宝双语小学
郭丽娟
一、背景材料
我担任的班当初全校都出了名的个性班级,二年来换了好几个班主任老师,习惯养成很差,学习成绩更是相差悬殊。接手时,第一天课间
一、背景材料
我担任的班当初全校都出了名的个性班级,二年来换了好几个班主任老师,习惯养成很差,学习成绩更是相差悬殊。接手时,第一天课间操如同一窝蜂,没有任何秩序可言;中午放学两个学生因为打架闹脾气不吃饭……其中有个最调皮的学生,用别的学生的话说是“坏事总少不了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好象就没有好事这个词”。总之,这个班的学生真是问题多多。
二、分析
一提起问题学生,大家的第一反映就是差生、班级的麻烦制作者、让老师十分头疼的捣蛋鬼、让同学十分厌恶的坏学生,有的还是校园暴力的导火索。他们不但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就更差,成为班级和校园曝光率最高的人之一。正所谓数量不多,但能量挺大。这样的学生,学校和老师不给予正确的教育,往往物极必反,最后落成了一些终身不能改正的恶习,将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压力。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违反与其年龄的准则和纪律。我认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品德、学习、心理、行为和家庭教育等方面有一些严重的问题,而导致的一种长期的行为,对周围的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请注意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管理手段所能解决的。也就是说,通过老师一般的表扬、关爱、批评、请家长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其实都不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不等于“有问题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有严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有的通过个案诊疗才可能解决。根据我的观察,问题学生单独一方面的问题比较少,经常是几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恶性循环。
三、方案
1、转变思想,充分尊重。
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学生。进而才会减少学生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感情投入,密切关系。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少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心理辅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合作。
3、同辈指导,有效控制。
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四、问题学生教育的成功案例及反思
一、厌学背后的秘密,给为师者敲一下警钟
高二电子 (1) 班学生项南,在上数学课时,不是睡觉就是旷课,经常如此,数学老师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均差。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要好的同学私下都叫他项“懒”,说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这样,一上数学课就睡觉。因此,后来很多老师干脆不管了,由他去,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就行。我也找他谈心多次,他说是天生的笨,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也不愿如此。尔后任你怎样说,他都沉默。从他的眼神、表情、语气中透露出的信息,我感觉一定有什么原因和隐情。因此,我就准备家访,决定找他家长谈谈这件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项南有一个哥哥,在小学毕业时数学没考及格。巧合的是,项南一上学的数学老师正是以前哥哥的数学老师。第一天,就被数学老师叫到教室外站了一节课,不要他在该班,说他哥就让他被学校扣掉不少奖金。他们与学校交涉。最后,只好把小项南转到另一个班就读。从此小项南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我知道这个结果后,单独找到项南,对他说,我以前有一个朋友,在上高中时,因为初中是在乡代课中学学的,英语没学好,只能考三二十分。读高一时,英语老师在测验后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读书做什么,他说,考大学。英语老师就直截了当的说,英语考二三十分,休想上大学。于是,我那位朋友就把一切精力和剩余时间用在英语上,高三毕业,当他得到涪陵师专英语专科通知书后,就与一个同学专门去找英语老师,打算气一气老师。不料老师一看他俩去了,就说,我知道你来的意图,要不是我激你,你有今天?我那朋友当时无地自容。想想也是,要不是英语老师那句话刺激了他,他当时是放弃了英语这科的。所以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要是项南你有这样的决心,那结果就不一样。就像我这位朋友一样。任何事都有两个不同的的结果,就和塞翁失马一样。从此后,项南不在继续向以前的样子,再也没有在数学课上睡觉,毕业后工作了,还来校看望我几次。
二、同一身世,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长历程,感受人间真情
小舟,女。在高一下期一反常态。从活泼开朗,到心事重重。经常请假和旷课,甚至一个星期不到校。开始问家长,问学生,均不得要领,只说是学生间闹别扭,不想上学。在我一再的关心下。家长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她父母在个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师,只有一个儿子,现已工作,常送妹妹到校上课,不想前段时间,这个女孩知道她是弃婴,要到外省寻找自己亲生父母。说自己感觉承受不起,所以反常。我想一个17岁的少女知道身世后如此反应,也属正常,换上谁都会如此。于是,我给她养父母说,不管他在家表现如何激烈,你们都要一如既往地关爱她。我也从中多做劝导,让她有一个缓冲期。当小舟到校上晚自习时。我找他说话,问她找到他亲生父母没有?她说,没有。我问还要去找不?我能否帮上一点忙。她说,不用了。只是心里难受,说着哭了。我说我理解。我给你说一个故事,可以不?她说可以。于是我就说道 (就是上一届的学生,姑且称师姐) 。她姓荷,也是弃婴。其养父有间隙性精神病,养母没双腿,做一个草垫,靠双手支撑行动,在家做一点家务。他就生活在这这样一个家庭。读书都是我们现在校长一直资助的。所以她既勤学又勤劳。表现优秀。每个星期,就赶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做农活。去年毕业考上本科,这你是知道的。要是你生活在她那样的家庭,你又该如何?而且你养父母和哥哥均有工作。又在城镇。你是不是已经很幸福了,但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你也要为师姐保密。当她知道后。惊讶半天,还半信半疑的。之后,慢慢地她恢复正常。高考差十多分上专科线。然后上海去打工。回来后,请我通知班上老师,请我们到饭店吃饭,说是感谢老师对他的关爱与帮助。
三、特殊的学生,坚强的性格,运动会后的醒悟
王小于 (男) ,残疾。他活泼、大方、要强、乐于助人,受全校同学的尊重。他刚到校时,在教师中引起很多的争论,说是一个患小儿麻痹症并且双腿不灵便,走路不方便,脑袋歪,颈子偏,嘴歪,跟中风后遗症差不多。走路不稳,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到我班后,我就曾担心他的安全,并号召全班同学照顾他。政教处,学生会,要明确要求关照他。他求学心切,想学家电维修,一开始大家很佩服他这种求学精神。后来他每天见到老师,均礼貌的打招呼。比许多四肢健全的人还有礼貌。因此,大家都容纳了他。同学们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他为“老大”。从这一点就可想而知。特别是冬季运动会上,他要参加1500米长跑,说什么我们也不让!他激动得面脸通红。我也多次去交涉,他说是看不起他。因怕他过激又的举动,后经多方同意,让他参加跑200米 (不影响其他同学) ,跑完不跑完由他。那次运动会,全校的师生都被他的精神感动。运动上,他也坚持跑完了对他来说不可思议的200米。之后,我给他说,不能逞强,不能不正视自己,谁愿意拿自己最差的项目与他人最优势的比,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就像刘邦不与项羽比个人力量一样。当他知道刘项争霸之后,便不再要求参加运动会了。
四、不同一般的经历,变态的心理。让学生感受正义的力量
那是2010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们班转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叫婉婷(化名),她11岁,是个很文静、白皙的女孩,可惜的是说话含糊不清,听话的人竖起耳朵认真听才会清晰,感觉听到的声音是把舌头卷着发出来的声音,而且声音很长,与“普通话”天地之遥。对其家访,了解其情况。婉婷同学自身说话很晚,还有一点吐字不清,又加上一次感冒用药不当,使她原本说话不清晰的情况雪上加霜。婉婷同学在班级里一开口说话,同学们会出现一阵哄笑。后来,她干脆就默不作声,大家也就把她当作“哑女”了,她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来,许多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对人的态度也爱理不理,一双眼睛常常透出冷漠。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愿意和我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最灿烂阳光的女孩少言寡语、没有快乐,有的是孤独。她所处的不良性格会逐渐地由自卑向抑郁倾向。她的家长不怕付出一切代价,但是都无济于事。作为她的老师,我有责任帮助这个灿烂如花的生命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根据她的年龄以及身心特点采取措施,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我们知道言语能力的正常发展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是少数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言语能力的发展产生障碍:从发展迟缓、口齿不清到口腔及喉部畸形以及皮层损伤所造成的失语症等,异常是很不一样的,所采取的教育和医疗是不相同的。
面对婉婷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明确病因是她的自卑在作祟。我们为她设计明确的“医疗”方案,为她定一个近期与长期的目标,让她先融进欢乐的集体中,高兴地参与进来;喜欢谈笑、乐于生活。要让她树立自信,让她和其他的同学一样进行交流,久而久之才会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感受生活的精彩。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自卑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更会对一个人身心两方面的正常成长起消极作用。一般来说,自卑者的自卑感并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应该是由于某些自卑的问题引起的,逐渐演变、演化的一种心理问题。纵观一个人封闭了自己,就要从心灵开启,才会有效。在教育的时候,渗透问题的表面,寻找出主要的原因,再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家长同步进行,设计好“对症下药”的方案,一步一步创设平台。首先,在班级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要照顾和帮助生活以及学习有问题和困难的人,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全班学生改变了原始的态度。再想着不同的方案,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调动她的积极性。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召开有意义的班队会;如,以“学会笑”为主题的班队会,进行手拉手帮助活动。我也经常和她“套”近乎,如在她的作业本里夹个纸条,送上几句话。教育教学中能够渗透多种方法,如改变形象法、语言暗示法、发挥优势法、預演胜利法、洗刷阴影法、降低目标法、储存成功法……
从她的不露声色到领会语义,我看着她的表情行事,来猜测她要表达什么,建立共同的话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就有了明显的好转;我想是沟通让婉婷同学不再回避,接纳了我和同学;是爱的暖流温暖了婉婷的心灵;因为真诚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我和同学们是真诚的。没有不被温暖融化的雪花,更没有不被爱感动的心灵。她和我沟通后,能够有事情和我分享与分担。在温情感化下,婉婷的语言有了显著的变化,话语渐渐地多了起来。同学也明白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我们开始谈论自己的兴趣、谈论未来。婉婷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她拥有了无限的乐趣,不再逃避、不再吝惜生活。渐渐有了很多的朋友,在她的小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变得爱说爱笑了。后来,婉婷同学能够主动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故事,用她的话说:“我能说了,我不再哭泣,因为我拥有老师和同学;我不再躲避,因为我拥有爱我的人。”
一、辅导对象基本情况
姓名:王小辉
性别:男
年龄:9岁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随母亲居住。
个性特点:暴躁、懦弱、易怒、厌学、喜欢撒谎,自卑心理极强。
二、辅导对象社会适应情况
1、学习:厌学,学习成绩极差。
2、交往:暴躁易怒,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与肢体冲突;由于害怕被孤立,经常想方设法讨好班上的“老大”。
3、品行:爱说粗口,攻击性极强。
4、身体:身材中等,属于同龄孩子里发育正常,偏瘦。
5、心理健康情况:自卑心理强,暴躁易怒。
三、当前面临的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当前主要问题是,家长对孩子百般袒护,不愿意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心理辅导的工作。学生因有家长撑腰,对老师的帮助不愿接受,且对与同学的小摩擦更加有恃无恐,认为有家长做主。课后基本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在班中倒数。但又因畏惧被孤立,从家中偷钱贿赂同学。
四、诊断分析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性格的养成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名同学4岁左右父母离异,而离异的主要原因便是其生父有家庭暴力倾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暴打孩子和其母亲。母亲不堪忍受,才与其离异。且其生父人品较差,经常有一些无赖的行径。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脾气暴躁,爱用武力解决问题。既是由于生父的影响,也是出于其母“要时刻保护好自己,不能被别人欺负”的错误引导。此外,因为母亲忙碌养家,父亲暴躁,孩子从小缺少关爱与呵护,内心极其懦弱,胆小怕事但又喜欢跟着别的孩子作威作福。
五、辅导过程
(一)情感沟通
首先,要帮他克制住自己,不随便发脾气。我让班上的同学组成爱心小组,对待他的时候要耐心耐心再耐心,不故意招惹他,点燃他的情绪。
此外,找几个个性随和的同学坐在他周围,用亲切友好的气氛熏陶他。慢慢磨掉他暴躁的个性,树立与同学交往的信心。
其次,我时不时地在班上表扬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就给予他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帮助他树立在学习上的信心。
(二)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的主题讲座等形式,劝说他的母亲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为人处世,开展人际交往。及时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并把他在校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她综合考虑王同学的实际情况,多给他关爱与鼓励,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同时,我还和王同学的课后辅导老师经常联系,建议她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当地检查他的作业,如果在初起时依旧无法按时完成,也以鼓励为主,耐心劝说。
建议母亲对王同学多些关爱,尽管工作忙碌,但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给他尽量多的家庭的温暖。
(三)专业帮助
我帮王妈妈介绍了一位少年儿童心理方面的专家。王妈妈带着王同学去咨询里相关问题,并针对王同学的性格和行为,展开了专业的心理辅导。其母对王同学的教育方式,也开始发生一些改变。如周末抽时间带他去游乐园,享受亲子时光;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让孩子感到妈妈很关心自己;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请专门的课后辅导老师等。
六、辅导效果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王同学发生极大的转变。他发脾气的次数开始减少,过去几乎一周就要爆发几次,现在一个月才发一次小脾气。
上课时,开始主动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同小组的几个同学关系融洽,还主动邀请同学去家里做客。改变了以往只用拳头说话,或者用金钱贿赂的不健康交往方式。
王妈妈对老师的态度也明显好转,由先前的一味袒护,变为主动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七、辅导感悟
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资格认证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报告---战胜自卑
摘要: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而自卑是广泛分布于中学生中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中学生思维活跃,对社会的认识敏锐但较肤浅,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心理矛盾、心理冲突时常发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老师的过度关照,潜伏着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适应性差等心理危机。进入中学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心理面临许多困惑和焦虑,以至出现心理障碍。作为教育工作者,认清自卑实质,找出自卑原因,掌握自卑心理的调治方法尤为重要。本文就是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原因,并阐述解决办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中学生,自卑心理
一、基本资料
兴瑞同学是民勤县昌宁乡安宁村二社,现昌宁中学八年级学生。家里有爷爷69岁,奶奶67岁,父亲45岁,母亲45岁,姐姐21岁,其中父亲患有疾病,瘫痪在床三年多,不能劳动,且经常吃药,家里经济困难,由于种地多,农活很苦很忙,奶奶年龄大了,需要人侍奉,父亲也要人经常去买药,母亲小学文化程度,所以他母亲只能靠种地养活家里人,不能出门去打工。可是他母亲又执意要他读书,想通过读书改变家庭面貌。而他也很听话,争气,在小学,中学都是班里的好学生。可是由于家庭贫寒,吃穿都不如人,好多同学轻视、嘲笑或侮辱他,慢慢地,他感觉自己不如人,同学很少和他说话,他感到孤单。他母亲几次来到 学校,给他送粮,衣服破旧,当时同学都看他,他抬不起头来,从那几次之后,他总感觉别人在笑话他。渐渐的自己就经常低着头,不敢看同学的眼睛,说话也很少,学习心不在焉,回答问题也语无伦次,战战兢兢,原先抢着回答问题,思维敏捷,口齿流利,但现在他越来越不敢说话。
二、主诉和个人陈诉
“我感到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
这是兴瑞同学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我细细地咀嚼着他这句话的意思,等待他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他接着对我说:“我自己家里条件不好,我很自卑。在班上男同学、女同学都用一种轻视的眼光看我,当我语文作文写得好,老师表扬,让我在班上宣读时,下面就有人窃窃私语地说些难听的话,‘这个作文是他写的吗?’‘我看是别人帮写的吧?’当我拾金不昧,做了好事不留名,后来失者通过其他渠道将感谢信送到学校,我受到学校表彰,上台领奖,下面却有人说道,‘他怎么也能上台领奖,为什么这样的好事都给他遇上。’我听了心理很不好受,难道我就不能与别人一样生活吗?‘我就低人一等吗?’”
说着,他忍不住淌出泪来,他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我连忙给他递上纸巾,轻声说道:“别着急,慢慢讲。”他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直擦着眼泪。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趁他难过的工夫,我仔细端详了他。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校服,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他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他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有些蓬乱,他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他连日来睡眠不足。凭直觉,我感到他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班主任老师反映:他在班级和同学面前畏缩、躲避,逃避与人交往,自我封闭,对集体活动较为冷漠。他与人交往看上去是正常的,但是对别人的称赞或信任总感到自愧不如,缺乏自信,他总以“我不行,我不会”为借口推脱。而且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情绪压抑、忧郁,悲观失望,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受煎熬。
同寝室的同学反映他还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
四、评估与诊断
1、评估:让他填写中学生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下面这份量表有助于他了解自己是否存在明显的自卑感及造成自卑的主要根源。请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
1、早晨,照镜子之后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A、再漂亮一点就好了B、想精心打扮一下C、别无他想,毫不在意 2、看到最近拍的照片你有何想法? A、不称心B、拍得一般C、挺不错的 3、你觉得周围的人们欢迎你吗? A、没有人欢迎我B、偶尔有C、常有 4、你经常被别人挖苦吗? A、经常有B、偶尔有C、几乎没有
5、体育运动过后,有过自己“反正不行”的想法吗? A、经常有B、有时有C、没有过 6、你有过在某件事上不如他人的想法吗? A、经常有B、有时有C从来没有
7、如果你所喜欢的同学与其他人更亲近,你怎么办?
A、灰心丧气,以后竭力避开那位同学B、跟那位同学公开或暗地里展开竞争C、毫不在乎,一如往常
8、碰到寂寞或讨厌之事怎么办?
A、陷入深深的烦恼中B、玩乐时就忘却了C、向朋友或父母诉说 9、当被别人称做“不知趣的人”或者“蠢东西”时,你怎么办?
A、心中感到不好受而流泪B、我回敬他:“笨蛋!没教养的!”C、坦然面对 10、考试没有考出好成绩时,你会:
A、感到自己不行,只好认输B、从其他事情上寻找成功C、尽管如此还是继续挑战,不断努力你的答案中,选择A,加1分;选择B,加2分;选择C,加3分。然后,把你的得分加起来。如果你的总分在12分以下,那么,你可能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
2、诊断:主要是家庭贫寒造成的自卑心理。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造成自卑心理的原因,因人而异。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或者相反,期望过高,不切实际;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如五官不够端正,过胖,过瘦,口吃等缺陷;有人的自卑心理的诱因是社会环境方面的,如出身农村,经济条件差,学历低 等,有人的自卑心理原因是性格方面的,如内向、孤僻等,有人的自卑心理的原因是生活经历方面的,如情场失意,当众出丑,被人嘲弄等。
兴瑞同学主要是家庭贫寒造成的自卑心理。贫富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有天然的优越感与自卑感,自然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的修养、知识、能力没有内在的、必然的、绝对的联系,不能背上短人一头的包袱。一个人本来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学业,但由于对自己估计不足,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处处不如别人,结果难免失败。由于自卑的情绪体验较强,故给人的心理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亦很大。一个人形成自卑心理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人交往到孤独地自我封闭。长期的自卑心理也会引起生理上的不良改变,最敏感的是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劣性影响,而生理上的疾患又会反过来影响心理变化,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自卑者中多数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自责内疚,无所作为,但也有一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变责己为责人,于是自暴自弃,我行我素,表面看来似乎还有些自傲,实际上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五、心理健康辅导目标的制定
1、具体目标:(1)要悦纳自己。
(2)要正确与别人比较。自卑心强的人往往容易拿自己人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3)要正确看待竞争,中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如果自我期望过高,只能胜不能败,失败了或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如果仅仅因为怕失败而不敢参加任何竞争,就庸庸碌碌,平平淡淡地生活,是不可取的。
(4)要塑造自己坚强的个性。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的不正确评介而造成的。另外,能力和自信心是密不可分的,自信心强的人,往往能扬长避短,能力发展更充分。
只有自信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才能有勇气接纳别人的优点。
2、最终目标:克服自卑心理,健康快乐地生活
六、心理健康辅导方案的制定
根据兴瑞同学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首先计划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他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他坦诚相见,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他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进行自尊心、羞耻心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他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对学生的辅导,主要采用谈话法。(1)首先,我计划采用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
(2)其次,我采用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他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我还计划和他一起研究制定了改进计划,我负责帮他找一个好学生帮助他,包括上课提醒他听讲,课后帮他辅导、检查作业等等。每当他有些许进步,我就要及时加以表扬,有时再给他一些奖励。
2、与其他老师及有关同学的沟通
(1)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经常了解他的情况,希望他们多给他关心,多给机会,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爱心。
(2)与他的同班同学经常沟通。有意识地找到素质较好的同学,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多带兴瑞同学参加活动,与他交心,主动关心他,帮助他一同进步,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他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要主动与他的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情况,对他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他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七、心理健康辅导过程
针对兴瑞同学的心态,我采取了6个咨询步骤。第一步:用认知法矫正自卑心理。
方法:谈话交流法
1、明白家庭贫寒不是你的过错的道理
2、明白同学的富有是父母的血汗,不是他们的本领。
3、明白同学之间要比什么的道理
4、明白他自卑的根本原因
5、回忆尖子生时的他,找回自信心
6、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
7、要学会保持心理平衡
8、客观地评价自己
9、要正确地表现自己
10、学会微笑,正视别人
11、面对面交流
12、自我暗示激励:天生我材必有用
13、父母寄厚望,你怎么实现?
14、引导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的奋斗拼搏上
15、争取教育福利支助你的学业
第二步:帮助他宣泄出他的不良情绪,调整他的心态,使他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他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班最自卑的人,这表明,他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的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他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兴瑞同学,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他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他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他听,使他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他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他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他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他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他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他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第三步自信心训练
1、联合科任教师上课提问,克服羞怯心理
2、一周背诵一篇文章
3、安排担任宣传委员,传达文件
4、暗处安排学生和他多交流
5、推荐当学生干部
第四步:用转移法增强自信心。我竭力引导兴瑞同学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他重建信心的关键。他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他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家庭贫困,别人瞧不起。我跟他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贫困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第五步:我通过和他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他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他内心的坚冰。我到他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他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他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他的生活,他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他,帮助他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第六步:和班主任及班级同学沟通,让他在集体中感受到温暖,多参加集体的活动,多和同学主动交往,争取早日克服自卑心理。
八、心理健康辅导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兴瑞同学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他说他现在感到生活很美好,有爸爸妈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感觉了,他说他再也不感到自卑了,他觉得他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很出色,现在班主任让他负责班级黑板报的绘画,他很有信心完成这项任务。
很高兴可以看到这样的结果。我想他已经走出过去自卑的阴影了,今后的他一定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活了。我感到无比的欣慰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 主编:明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年8月修订版
(2)《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 主编:明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7年8 月修订版
一、学生情况分析
xx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均没有养成好。作业马虎,写字潦草,课堂上说话不停,老师提醒批评能安静一下,但坚持的时间很短。平时独来独往,偶尔也流露出想和同学们交往的思想,但显得不知所措。有时甚至用装怪或捉弄同学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可同学们反而更不喜欢他。在班上人缘不好,同学都不愿意跟他同桌。但劳动卫生比较积极,乐于为班为老师做事情。
二、学生家庭情况分析
该学生为单亲家庭。作业很多时候不做。假期时候xx基本留守家中,或与其它同龄人活动,家长亦较少监管。
三、教育方法
为了让他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联系家长,家校合作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劝说他父亲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的生活、学习情况。我把他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父亲综合考虑他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要求,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帮助他实现提升学习、友好交往这些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并帮助他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2.采用关爱,树立信心。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叫他到我办公室做一套题。趁此机会,在班上与大家约定,要用爱心感染他,耐心帮助他,他的缺点要包容,帮助他克服;对于他的任何进步我们都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在办公室里,作为教师的我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尽量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和颜悦色的表情和他交谈,用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适时引导他。首先要接纳他,理解他,更加关心爱护他,并成为他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3.创造机会,融入集体。我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心,在他从我的表扬、同学的赞许中对自己充满自信后,他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兴奋性,让他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他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增添信心。
4.转移重心,设立目标。
在他走出自我否定的低谷、重新恢复自信后,我立即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明确地告诉他:学生要以学习为主,按时上学,完成作业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最起码的任务。
四、成绩与效果
在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他改变了,已有了一定的信心,课堂上也能较认真地听讲,积极发言,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偶尔有特殊情况发生,也能领悟到并自觉改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对其它同学也热情友好多了,能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受到很多老师的欢迎和关爱。
齐学, 男, 15岁, 初二年级学生, 学习成绩中下游, 性格上太内向, 但体育成绩优异。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 孤独, 自卑感强, 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 曾经因上网的事对老师撒过谎,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齐学属于外地生, 他的父母平时都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 一听说成绩不理想或者上网, 会对孩子发火。长期这样, 齐学会经常偷着去上网。其家长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 而是缺乏心理上的沟通。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与了解, 我发现齐学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这三种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的原因:排斥心理, 人际交往障碍, 屡次转学导致对学习产生畏惧和腻烦。因此, 作为老师, 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促使他改掉自卑, 忘却孤独, 增强自信, 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 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 心理逐步健康, 成绩才能得到提高。
二、辅导过程和情境
(1) 劝父母, 再忙也要与孩子交流。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 劝说齐学父母多为孩子着想, 初中阶段不宜频繁地转学, 这样会造成孩子对新环境的畏惧和排斥。我把齐学这半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 建议他们综合考虑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给予和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 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齐学对网络游戏非常着迷, 几乎每周都去上网, 导致周末作业未完成, 而且影响新的一周。而且他也曾经上通宵, 被其家长找回后挨了一顿打, 于是导致父子关系进一步恶化。他对父亲也有误解, 认为父亲总是忙于工作, 忽视了他的存在。事实上, 他的父亲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情况。于是, 我告诉他的家人, 周末的时候尽量拿出时间来与他交流。对于他的母亲, 在我与他的交流中得知, 他明知道母亲对他很好, 但他自己却对母亲有些许反感。究其原因是母亲对他要求太多。于是, 我对他母亲的建议是:允许孩子缺点的存在, 多说一些孩子的美言, 牢骚的话用平和的语气说出来, 对他要多鼓励少批评, 多关心少打骂, 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 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 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 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沟通。
(2) 身为人师, 做优秀的学生家庭关系改善“大使”。在我与齐学家长的交流中, 我发现他的父亲是个标准的“严父”, 对孩子的为人处世和学习成绩都很关心。在初一时也有上通宵的经历, 但由于当时老师的疏忽让其觉得只是小事一桩, 于是初二也曾经以生病为由出校门上网夜不归宿, 被我找到后他也很害怕, 但我没有大声训斥, 只是平静地问他自己该怎么处理。他求我不要告诉他的父母, 倒不是因为挨打, 而是因为他们身体不好。于是我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把他的话说了出来。他父亲的举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此不管工作多忙, 也会定期向我询问他的在校情况。有一次, 我与他们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的游戏, 让他们在九个方格里写下一生中最重要的九样东西, 最后把它们一件一件地扔进大海里, 所有的学生都把父母列入其中, 98%的学生选择最后放弃的是父母。当然, 齐学也是其中一员。这个测试的结果表明, 他是很爱父母的, 只是自己没有觉察到。当时, 他因为又去上网被父亲狠狠打了一顿而耿耿于怀, 我于是借机让他给父亲道歉, 他非常配合。于是齐学的表现好了很多, 我在春节收到了他父亲的祝福和感谢, 这表明我做了一个成功的改善他们父子关系的“大使”。
(3) 老师也要和学生“讲和”。齐学上网是出了名的, 一离开学校就得去网吧。我几乎每个星期一都要与他进行一次“侦察”。我得到消息他上网了, 可他死活都不承认, 并且对我有了些许敌意。到了假期干脆天天去, 作业一点没写。开学后, 我与他又摊牌了。看得出他也很痛苦, 自己说不清为什么那么迷恋游戏。我知道再约束他只会让他越来越反抗, 于是我与他约法三章:上网的次数一个月一次, 而且每次不得超过3小时。他也很吃惊我的决定, 没想到我会做这样的让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不准因为上网耽误作业和新的一周的学习。其实我了解到上网时间3小时以下算不上网瘾, 我何不让上网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呢?更何况网瘾也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戒掉的。我的让步让他的心理负担释放了很多, 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越来越好, 已经不像那个内向的齐学了。
(4) 班级是家庭, 集体的力量无穷。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在培养齐学交往自信心方面, 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 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帮助齐学在集体中找回自信, 学会交往。我们学校提倡小组教学, 于是我在分组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女生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有困难时, 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 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 也能让他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乐于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 帮助齐学走向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其次, 我在选班委时让同学们自己投票, 让我很吃惊的是齐学因为体育成绩优异被大家推选为体育委员。想不到他也会欣然接受这个工作。我们初二参加社会实践时, 他又被选为组长, 所在的小组表现最好。他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班级也成了最有凝聚力的同学。后来, 他成了该班星期五的值日班长, 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我趁此机会鼓励他再把学习成绩提一提, 他在学习上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在心理辅导过程中, 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个体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我通过与家长合作共同激励个体的方法, 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循序渐进, 有条不紊地转变。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 齐学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 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 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有了很大的自觉性。在校内, 能和老师进行交流, 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 他孤独, 不说话, 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 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 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
三、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 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 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现代的孩子, 成熟较早, 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 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 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少了任何一面, 教育都很难成功。
本案的辅导中, 我着重引导他与外界的沟通, 让他认识到人不是一个人活在世界上的, 我们周围有很多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老师。不要抗拒接受外界的善意, 也不要吝啬给别人关爱, 让他打开心门。
小旭,16岁,男,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两个姐姐,经济状况较差,父母均无稳定职业,靠做小生意谋生,全家五个人住在一个拥挤的小阁楼里。小旭小时候倍受家人关注,父母由于晚年得子,对儿子娇生惯养。小学时,小旭成绩很好,在班上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小升初考试时,由于临场发挥失利,进入了一所普通学校。初一下学期,在“损友”的影响下,无心学习,违反校规,参与打群架,师生关系紧张,多次教育无果。曾服用摇头丸,夜不归宿。母亲不恰当的管教加剧了母子间关系恶化,导致他曾用刀具伤害家人。初二年级时,有一女友,支持他做任何事情,遭到全家强烈反对,导致更加叛逆,最后被送往新穗学校(工读学校)。
[辅导过程]
1.心理辅导目标
针对小旭的心理困惑给予正确指引,使其能够转变认识,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控能力。
2.心理辅导过程
(1)建立信任关系
咨询者:作为班上的纪律委员,我相信你在班级中的表现是比较优秀的,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心得吗?
小旭:我觉得进入新穗学校就不可能再逃出去了,那还不如给老师一个好印象,自己表现得更优秀,得到老师认可。
咨询者:看得出,你很重视老师对你的评价。在上次的“我们同在一起”排演中,你表现得很认真,表演前一天还利用晚自习时间背台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做吗?
小旭:我觉得“教官”这个角色很威风,我想把他演好,而且我本来就挺喜欢演小品的,对于喜欢的事情我都会尽力做好,想获得好的成绩,也希望为班级赢得荣誉。
咨询者: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荣誉感很强的人,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会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能告诉我以前的一些情况吗?
小旭:我小学的时候成绩还是挺好的,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升初中时没考好,到了一所不好的学校,和一些“损友”混在一起,上课经常说话、睡觉,有时还顶撞老师,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下课呢,就去厕所吸烟;放学后就打架,看谁不爽就打谁。
咨询者:小学时,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为什么初中会变成这样呢?
小旭:和我身邊的人有很大关系吧,他们都不喜欢学习,和他们一起玩非常刺激和满足。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逐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到最后就是厌恶,感觉还是玩比较爽,学习没什么意思。
咨询者:这么说,你是一个比较容易受他人影响的人。可是,在你转变过程中,你的父母也对你进行了教育,可是为什么你和他们却渐行渐远呢?
小旭:一回到家妈妈就骂我,有时候甚至动手打我,什么事情都唠叨个不停,很烦。为此,我经常顶撞她,或完全不听她说,直接走人。
咨询者:妈妈的教育方式让你很反感,是吗?
小旭:我不听我妈妈的话,爸爸说的话我还是会听一些,我觉得他比较信任我,妈妈一点都不信任我。
咨询者:我能不能这样理解,其实你很看重别人对你的信任。
小旭: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是信任,没有信任,我会觉得相处下来没什么意思。
咨询者:你两个姐姐对你是信任的,对吧?可是,你为什么和她们也存在隔阂呢?
小旭:我们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二姐很爱学习,是个很乖的学生;大姐年龄和我相差十几岁,我不知道跟她说什么,我只是有事才找她们,没事的话我们是不会有什么接触的。
咨询者: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你可以把我当做好朋友,和我轻松自如地交谈。希望以后我们聊得更多。
小旭:好的。
(2)答疑解惑
咨询者:上次谈得很顺利,我们是好朋友了,我相信这次也会一样。希望你对我更加信任,把内心深处的想法告诉我,好吗?
小旭:有些话,我确实还没说出来,可是这些话只会对我的知己说。这样吧,你继续问吧,我来回答。
咨询者:你可以敞开心扉和我说,这些会是我们的秘密,我不会告诉其他人的。
小旭: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进来新穗学校后,我发现我对家人太不好了。以前我晚上经常去泡吧,凌晨三四点才回家。每次都是妈妈把我找回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我去到哪里她都能把我找回来。有一次,我和一大帮朋友在喝酒,在当中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可她直接把我揪回家,让我很没面子。
咨询者:其实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比较喜欢家人顺从你的想法。对妈妈的行为,你有什么反应?
小旭:回去的路上没和她说过半句话,回到家后,她不停地唠叨,我就会顶撞她。
咨询者:你有没有站在你妈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经历,你家里的某个人,深夜还没回家,你一直打他的电话,对方却一直没接,走遍所有地方去找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换来的却是他的反感、顶撞或者过激行为,你会怎么想?
小旭: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姐姐有一次出去玩,12点了还没回家,那时家人一直在打她电话,电话却无法接通,平时姐姐很乖的,不会那么晚不回家,当时我很担心。也是那一次,我体会到了父母的感受,我觉得自己以前做错了,后来很少出去玩了。
咨询者:其实你是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的,或许是父母的方法使你和他们之间产生距离。进来新穗学校以后,你和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小旭:和爸爸很好,有什么事情都会和爸爸说。和妈妈关系一般,但不会像之前那么僵。
咨询者:我知道你有女朋友,但是家人对你们的关系持反对态度,你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小旭:妈妈总是对我说那个女孩子这不好,那不好,虽然我也知道她不是好孩子,毕竟以前她常出去玩。但是和我在一起后,她很少出去玩了。我自己也比她好不了多少,我觉得她的一些行为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妈妈对我的女朋友却说,她不反对我们恋爱,我觉得她其实很矛盾。但是,我选择的事情,我会坚持去做,不会过分在乎别人的评价,包括家里人。
咨询者: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做事情比较有自己的原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以后?
小旭:有啊,我对学习是不太感兴趣,特别是基础学科。但是,我比较喜欢化学,我的化学成绩还挺不错。现在呢,我打算学技术,读一个中职,拿一个文凭,不被社会淘汰。
咨询者:我觉得你是一个挺上进的人,在选择方面,不妨和父母多商量,听一下他们的建议再作决定。
小旭:我的第一志愿就是父母喜欢的学校,而我自己喜欢的学校放在了第二志愿。因为对专业和学校不太了解,所以决定听从他们的意见。
咨询者:能听从他们的意见,说明你和他们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在专业选择上,我希望你会更多地去了解,选一个适合自己性格的专业,这样,以后的道路可能会越走越好。
小旭:谢谢您,以后我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这样和您说吗?
咨询者:当然,以后你有什么困惑还是可以和我说,只要我可以帮忙的,我一定会尽力。
[反思]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小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他正面肯定,从而获得了小旭的信任,打开了小旭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由此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能更好地帮助小旭解决问题,纠正小旭错误的认知观念,引导小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南浔学校 陈利芳
个案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材料 姓名:费玉婷 年龄:16岁 籍贯:浙江湖州 学校年级:初二
二、主要问题
胆小、自卑心理严重产生较大精神压力,情绪波动较大,觉得同学歧视她,整天沉默寡言,不愿和人交往,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学习成绩。
三、背景资料了解:
(1)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中等且不稳定,学习兴趣不大。
(2)家庭情况:父母都生活在农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
四、辅导对策及过程
1、帮助小婷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我找了个恰当的机会跟她很自然的进行第一次谈话。
“小婷,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听了这句话,她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松展,同时,我还肯定了她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讲了几个实例给她听,使她产生了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小婷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小婷意识到,在社会上还有许多人也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精神痛苦。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2、我竭力引导小婷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信心的关键。小婷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相貌平庸,别人瞧不起。我跟她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不如人;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 1 持自己的干劲。相貌不代表一切,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你认真学习,品德优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自己的骄傲,你应该为此而自豪。不管别人怎么说,你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我通过和她父母沟通,让家长给予她更多的关爱,用火热的心去融化她内心的坚冰。我到她家进行家访,把事情跟她父母反映,争取家长们的支持,希望父母亲更多的给予她父爱、母爱,我用实际行动关心她的生活,她父母亲为之感动不已,表示要好好地关心、爱护她,帮助她克服自卑感,重振自信心。
3、借助集体的力量
创设和谐宽松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风、团结的集体、和谐的氛围,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如、心情舒畅。而和谐的班集体需要每个同学的共同参与。在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中,小婷的思维由僵化变为灵活,情绪由抑郁趋于开朗,行为由消极转向积极,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也逐渐增加,逐步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学校开运动会了,800米长跑还有一个名额,她跟我说她想报,但怕到时候拿不到名次同学会抱怨她,我告诉她运动会重在参与,与其浪费一个名额,还不如你去试一下,因为学校考虑到长跑报的人不多,便规定只要你到终点,不管是跑还是走都可以为所在班级加一分,所以我鼓励她去。运动会那天,她还在担心,但在检录的时候,她们班同样参加800米跑的同学和她在一起,两个人在相互鼓励,我看到她坚定的点点头。发令枪一响,她紧跟着队伍开始了,第一圈还好,第二圈的时候很吃力,她慢下来了,手捂着肚子很吃力,但经过她们自己班那个方正(运动会时每个班都有一个固定的领地)时,同学都站起来为她加油“XX,加油!”,“小婷,坚持就是胜利!”她看到了同学对她的关注,对她的关心,坚持跑完了800米。但当她跑到终点,同学上去搀扶她时,她笑的很开心,很灿烂。尽管没有拿到名次,但她战胜了自己,也体会到了同学对她的关爱,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4、挖掘 “闪光点”,增强她自我激励的能
小婷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为了充分发挥她的优势,选她当劳动委员。由于“角色心理”的作用,小婷融洽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从自我封闭的消沉中解脱出来,对周围的人和事能主动关心了。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欣赏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她的组织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均有所提高。
5、鼓励参加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教师鼓励她积极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增加与同学们交往的机会。活动中,教师尽量创造机会鼓励她表现自我,让同学们逐渐地接纳她,认可她,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改变她不良的人际关系,并培养她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外,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 2 动,可以培养她各种爱好和兴趣,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健康成长。辅导效果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当前,在小学生当中存在许多有着特殊需要的教育对象,被教育界称作特殊学生。可将这些学生分为超常儿童、听觉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肢体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
据统计,我国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含特教班)的就有55、4万人,占特殊学生总数的84、7%。
在我国, 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时代即将到来,他将与国际上倡导的“全纳教育”相呼应。全纳教育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育,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一种教育,主张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会活动,减少学生被排斥的教育理念。
我校现有学生985名,21个教学班,在如此庞大的小学生群体当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特殊学生,他们身上的特殊性与普通教育所采用的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深化。所以,我们对特殊小学生的关注正是弥补了普通教育中的不足。
中国几千年以来所谓因材施教式的教育方法几乎都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很少注意心理
层面上的因材施教。而我们对特殊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无疑拓展了因材施教理论的内涵。我国小学心理教育刚刚起步,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只重视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对在学校当中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却重视不够,我们对特殊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正是要在普通教育当中寻找和探索一条针对特殊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当前社会极为重视超常儿童或正常儿童群体的发展和教育,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全纳教育”是“一个不能少”的概念,是用普通教育方法将特殊群体纳入普通教育当中。我们所以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是要用一种特殊方法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心理教育。
二、课题界定和支撑性理论课题界定
“特殊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的学生。所谓“特殊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就是指教师如何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对有学习、行为、情绪障碍的特殊学生进行辅导的个案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支撑性理论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论。心理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咨询、辅导和预防矫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三、研究的内容特殊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研究。学习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行为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情绪障碍学生心理辅导的个案研究。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根据研究的目标、过程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方法设计
1、问卷法:教师运用心理学问卷对受测学生进行筛选,寻找出符合个案研究目的的特殊学生。
2、观察法:教师在一定时间之内对个案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行考察,收集较全面的资料,为分析个案提供材料。
3、访谈法:通过教师与特殊学生的交谈,了解掌握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和行为特征。
4、心理测验法:教师借助量表对特殊学生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系统的心理测量,教师可用此法来评估个体的某些心理特征。
5、经验总结法:教师对于研究的进展情况、结果,通过经验交流、研究报告、论文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六、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的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2006、9——2007、1)
(1)选定参与研究教师和所研究的特殊学生。
(2)召开研究教师会议,了解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参考文献,收集资料,商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3)根据研究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个案研究阶段(2007.2——2007.8)
通过观察论证确定研究对象。
观察、搜集、分析研究对象的资料。
研究论证辅导方案。
3、实施辅导策略阶段。(2007.9——2008.1)
每学期举行4次研讨会,交流计划、经验及所遇问题,期末进行论文交流,成果展示。2003年9月进行中期实验汇报,请专家指教。根据个案研究情况不断修订方案,对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索、探讨并列出具体研究计划进行专题研究。由于本课题为个案研究,需要有长时间跟踪研究过程,才有可能得出较客观的结论,所以课题有可能会申请延期。
4、总结阶段(2008.2——2008.8)
整理资料,撰写专题论文,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等,为终期结题报告做准备。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近期参与的课题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经费投入、资料设备、实验条件)本课题由我校校长、硕士研究生杨林国亲任组长,组员为近年以来参加市级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青年教师,研究教师的总体专业水平较高,精力旺盛。学校对课题组给予了充足的时间保证、经费保证,心理辅导室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整修,以上条件均能够为本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八、成果形式: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0-021一般资料
王龙(化名),男,21岁,河北人,未婚,大一新生,爱好文学,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家族精神病及遗传病史。父母亲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差。
2主诉和个人陈述
2.1主诉:近三年害怕与异性交往,并伴焦虑。
2.2个人陈述:王龙有个很苦恼的问题,上初三时因暗恋一名女生后就开始跟异性交往时说话脸红,心跳加快。当时看到这位女生就会出现一种莫名地紧张、感觉到脸部发热,全身出汗。总感到一些不自在。自此以后,渐渐发展到跟其它异性交往也会出现紧张状况,近三年这些现象越来越严重,竟发展到害怕跟异性交往,特别是上大学显得更严重,现在一看到异性就紧张,随即回避,明知道理但又无法控制,心里很烦躁,自己看书采用了一些办法,但收获甚微。
3个人成长史
王龙出生在农村,两兄弟,家庭经济不好。父母经常吵架,关系不好,父亲常年在外不顾家,母亲常常抱怨。对王龙也不关心,并常说讽刺话,王龙害怕与异性交往,可能与一些事件有关,王龙回忆11岁那年夏天,跟一群女孩子做游戏时裤子不小心被扯了下来,露出大半个屁股,刚好被妈妈撞见了。只听她大声喝道:“当女孩子面脱裤子,真不要脸。”当时觉得很委屈。
另外,上初三时,王龙暗恋上了一位女生,常因看她而上课走神,常常想她,看到她丰满的身材,浮想联翩.....认为这种想法好肮脏,竟然会有这样不道德的想法,因此责备自己。晚上也开始失眠。好几次想跟女孩表白爱恋之情,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高考没有考上本科院校,在母亲眼里,他是个不争气的孩子。
4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4.1咨询师的观察
4.1.1身体状态:身高约1.7米左右,五官端正,身材略显胖,有关体检报告显示均正常。
4.1.2精神状态:来访者见咨询师低头不敢对视,呈紧张状态。
4.1.3社会功能:害怕与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下降。
4.2心理测验结果:根据来访者的情况,选择实施了SCL-90自評量表的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1.85 强迫症状2.2 人际关系敏感2.16 抑郁:2.09 焦虑:1.82 敌对:1.04.0 恐怖:3.64 偏执:2.0 精神病性:1.71、其它2.27
EPQ:抑郁质
SAS:标准分69分,中度焦虑
5评估与诊断
5.1评估:害怕与异性交往三年,同学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下降。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1]以及成长的经历的一些事件的影响和在别人面前存在显著的、持续的担忧或恐惧, 妨碍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5.2诊断:社交恐怖症
5.3诊断依据:
5.3.1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5.3.2社会功能相对完整,起居正常,生活能自理,言行能保持在社会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
5..3近三年与人交往恐惧,尤其是异性,恐惧程度与实际情景不相称并根据心理测评结果
5.3.4伴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紧张,伴有面色潮红,心跳加快等。
5.3.5明知道理但又无法控制,有回避行为。由于害怕与人交往、加之性格内向,严重的影响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5.3.6对自己的问题具有自知力和较强烈的求助行为。
5.4鉴别诊断:
5.4.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该来访者的主客观世界统一,知情意等内在心理活动基本协调一致,人格稳定。有自知力,无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5.4.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症与焦虑症都以焦虑为重要症状,但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环境和对象,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没有明确对象,常持续存在。
5.4.3无明显的抑郁症状表现,无三低症状等,可排除。
6病因分析
6.1生物学原因:无异常发现。
6.2社会原因: 家庭环境不好,高考失利更加重了自卑心理,个人成长过程存在创伤事件,这种应激事件是由于负性思维被激活。
6.3认知原因:童年的经历,认为不被爱,进入青春期后及成年后,出现了一些正常的性幻想是正常现象,但是陈龙认为这种想法是耻辱的,不道德的,认知存在错误想法,从而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
6.4防御机制:由于心理防御机制作用,这些挫折反应在潜意识中被转换为回避反应,导致他产生了对其它异性泛化心理现象,所以,这些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她对人恐怖的直接的、现实的诱因。
7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7.1近期目标与具体目标:纠正错误的思维模式,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树立自信心。协助求助者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进行社会技能强化训炼以减少回避行为,减轻其焦虑强度。
7.2长期目标与最终目标:指导来访者克服恐怖心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格趋于成熟。
7.3咨询方案的制定
7.3.1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认知-行动疗法进行咨询,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一组治疗方法的总称。传统的系统脱敏法和满灌法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已少使用[2],目前比较流行的疗法有社交技巧训练、实地暴露疗法,认知治疗以及认知行为治疗等[3]。经同来访者协商并同意采用认知行动疗法进行咨询。
7.3.2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心理咨询即通过求助者与心理咨询师运用认知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共同商讨、寻求消除求助者不良情绪的方法等7.3.3咨询时间:根据其症状并考虑学习时间的特点,共为他安排每周一次,咨询时间为一小时,双方均需遵守时间约定。
8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阶段(第一次及第二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咨询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建立信任感;让求助者了解他自己的心理困惑。
咨询方法:会谈法 心理测验实施过程:
8.1第一次咨询
8.1.1建立信任感;充分尊重求助者,用真诚、理解、同理心的方式对待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8.1.2 询问有关基本情况8.1.3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咨询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与规则。 与求助者一起确定咨询方案。
8.2第二次咨询
8.2.1 建立良好的关系
8.2.2 与求助者交谈,收集相关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及期待,了解求助者的成长经历,针对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
8.2.3 EPQ SAS SCL-90心理测验,解释测评结果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第三次至第四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本阶段咨询的目标和任务:此阶段主要同来访者了解真实性情绪体验,从而逐步帮助来访者识别行为背后的动机,改变错误认知。
咨询方法:会谈法、理性情绪疗法。
实施过程:
8.3第三次咨询
8.3.1通过会谈与求助者共同分析其异常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8.3.2让来访者渲泻,获得轻松感。
8.4第四次咨询
8.4.1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8.4.2分析他对诱发事件的不合理看法。如:认为“差、不可爱、肮脏、不正经”这些负性思维模式,指出她现在的不良情绪就是由不合理信念造成的。
8.4.3建立合理信念。并找出可以代替的合理信念,问题不是问题,怎样应对才是问题。就是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在认知上应对。让来访者认识到在激发事件与消极情感反应之间存在着一些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是消极的自我陈述。针对这些消极思维,转换积极的想法。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更加负责任、更加自由地做出应对。
8.4.4家庭作业:找一些关系较好的同学了解一下她们对王龙的反应评价,这种 “不自然”状态是否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还是真实的。目的是让她通过实地调查,克服“不合理”仅凭想象思维的模式。
咨询会谈摘要:
来访者:我跟异性说话时,特别紧张
咨询师:你特别紧张,你当时在想什么?
来访者:我想异性看不起我,想我这个人是个很差的人?
咨询师:你特别紧张,不敢跟异性说话,证明你是太差的人是吗?
来访者:是的,其它男同学跟异性交往没有什么问题,我为什么是这样,我真是没有出息!
咨询师:如果你一个男同学与女同学交往有些类似的问题,你怎样看他,你和你同学们是不是认为他很差?
来访者:不会吧,只是说明人际关系上有些紧张罢了,不能说明他很差啊!
咨询师:但你是怎样评价你自己的呢?问题不是问题,怎样合理思维和应对才是问题是吗?
来访者:明白了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阶段二(第五次至第六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咨询的目标和任务:接受过去,缓解焦虑情绪,认知重建。
咨询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法。
实施过程:
8.5第五次咨询:
8.5.1再次说明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非理性情感不适或异常行为的联系。
8.5.2通过患者的自我监察和治疗的反馈,识别非理性思维。
8.5.3直接对非理性观念提出疑问, 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
认识自动思维:如用发展的眼光看妈妈和自己过去的事件,用一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如1例因偶发性事件引起的社交恐怖障碍患者,患者终于摆脱了社交恐怖阴影[4],其次,端正对自己成长经历的事件和对母亲的认识。全面、客观地评价母亲,并最终理解、接纳自己与对方。
8.6第六次咨询:
8.6.1训练患者意识到自己的回避行为,运用自我指导训练法等方法,协助其建立正常的异性交往关系。
8.6.2用言语表达有效的行动策略,强调个人适应性和战胜克服困难的自我陈述对于成功行为的内在自我强化。
8.6.3克服目标行为的同时大声用言语自我指导并强化,替代不合理的思维产生的异常行为焦虑的认知活动,进行自我对话。
8.6.4通过角色扮演意识示范适当地正确的行为.
8.6.5布置家庭作业:与妈妈电话沟通,每周三次,并主动与异性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第三阶段:结束巩固阶段(第六次至第八次)
时间:每次1小时,共2次,共2小时
目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行为疗法(阳性强化)
第六次咨询:
㈠反馈上次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自述一些症状基本消失,上课能主动发言,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均增强。
㈡提醒求助者需要继续用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的关系和矛盾。学会分析自己非理性认知,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8.7第七次咨询:
8.7.1进行自我鼓励
8.7.2在学习与生活中,强调求助者主动与异性交往,积极参加各种团队活动,鼓励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完善自我,学会独立处理问题。每次进步时给自己奖励。
8.8第八次咨询:
8.8.1了解求助者改变不合理信念以及自我训练法缓解焦虑后的感受与效果。
8.8.2肯定咨询效果,找出继续巩固和努力的方向,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制定今后的行为目标,结束咨询。
(咨询对话选登)
来访者:我原来认为的“肮脏、不正经”这些负性思维模式,是我自己的认知所造成的。原来越想控制一些紧张,就越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控制,从而使得情况变得更糟。现在我接受自己的想法,同时学会了放松,感到舒服多了
咨询师:现在你懂得了如何去应对,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来访者:是的,通过咨询我感到效果不错
咨询师:你以后怎样做才更好地帮助自己
来访者:我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咨询师:我们预订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该是你适应生活的时候了,你初步懂得了怎样调节自己,再继续咨询将会影响你的自我成长。因此,再进行一到二次咨询,就可以结束整个咨询过程了。。。。
9咨询效果评估
9.1求助者自己的评价:与人交往时焦虑明显降低,与异性交往恐惧感基本消失,自信心增强、学习成绩得到相应地提高。
9.2周围人的评价:通过一些同学了解到,王龙积极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半年后跟一女孩子在恋爱。
9.3咨询师的评价:通过系统规范的心理咨询,再加之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采取了认知-行为咨询疗法,使来访者逐步解决了与异性交往困难和恐惧的问题。学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
9.4复查SCL-90自评量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来访者生理心理行为症状趋于缓解。
复查SCL-90自评量表结果:躯体化1.85; 强迫症状2.2;人际关系敏感2.16; 抑郁:1.09; 焦虑:1.82; 敌对:2.04; 恐怖:1.64; 偏执:2.0;精神病性:1.71。其它 1.27
复查SAS 标准分49分
10结语
本案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让王龙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合理的思维上,而不是问题本身。社交恐怖癥之所以是后天形成的,也就在于社交能力不是与生惧来的。重点在于梳理思路,重建认知,舒缓情绪。青年男女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爱意,是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不必大惊小怪。案例中的王龙,把自己在情窦初开时的暗恋,看成是肮脏和下流的行为,因而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后发展到与异性交往恐惧的地步。通过认知行为治疗,王龙逐渐改变了一直以来与异性相处时的恐惧、紧张状态,达到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3。
[2]陈涤宇.吴文源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非药物治疗 》上海精神医学2001(03)
[3]刘兴华.钱铭怡等 《社交焦虑障碍的行为治疗:案例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06)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阅读:
特殊学生心理辅导个案09-15
学学生心理辅导个案10-08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09-13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06-23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09-11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07-25
小学学生心理辅导记录05-30
小学生心理辅导教案07-16
小学生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方案07-22
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沟通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