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精选10篇)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1

两会召开了,电视报纸热切关注,大街小巷人们津津乐道。两会新闻经常看,觉得代表们的发言很务实,是实实在在 的民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国庆在两会发言时说,目前中国约有21.6%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网络、影视等大众传媒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对缺乏辨别力的中小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网络上瘾后引发了青少年的人格障碍。另外,在很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家长重身体健康和质量发展,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关注不够。

郭国庆建议,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要系统化,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范围,大力普及心理知识,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范围。此外,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编入计算机教科书,家长也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

郭教授之言有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真的有些让人担忧。新闻报道过,一个孩子由于厌烦奶奶管她,拿菜刀杀死了奶奶;一个男孩上网成瘾,姐姐说他,不给说,辱骂姐姐,气的姐姐自杀,而他对姐姐的死却麻木不仁,没有一点感觉。什么少年玩暴力游戏,残忍杀死自己同学,一些孩子孤僻自私等等很多问题,这都说明我们青少年心理上出现了问题。马家爵事件就是一个明证。我虽然工作在农村,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一家一户孩子少,家长都比较娇惯孩子,导致一些孩子遇到一点不如意便气急败坏,出现极端的思想和做法。我们学校一个孩子问奶奶要钱买零食,奶奶没给他,然后就不回家了。老人家找到学校等在大门口,孩子想方设法逃开不见老人。老人家求我们老师劝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看了不忍心,那么大年纪了,头发花白,寒风瑟瑟,等在大门口。孩子,你的心肠就这么硬吗?在学生的作文日记里也看到。一个小女孩,妈妈带她和弟弟到城里走亲戚,妈妈给弟弟买了双运动鞋,给她买了一条裙子,给弟弟买鞋花的钱多了,这个小女孩便认为妈妈偏心,在作文里发狠说,怎么讨厌妈妈,恨妈妈,生下她又不爱她,“恨!很!恨!!”,触目惊心三个恨字。还说等妈妈老了病了不管她随她死了算了等等。看了毛骨悚然,心惊。平时这孩子在班里活泼可爱一派天真烂漫,怎也想不到因这一点点小事竟会有这样憎恨生她养她的妈妈。据了解,她家人十分爱她,一家就两个孩子,疼的像宝一样,零花钱不少,穿的也好,不比别人差啊。孩子,生你养你的母亲竟不如那几十元钱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是姐姐啊?

重身体健康,重智力开发,轻思想教育、轻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片空白,有心理健康教育课本,但几乎没老师上过,而且学校也没专业老师。教科书是摆设。“中小学心理健康培养和教育要系统化”如何系统而又落到实处?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不容易,不是一日两日能办到的事。“将网络安全教育内容编入计算机教科书”,这可行,能立即实现。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2

一、热爱学生,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接受他人, 善于与人相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之一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教师的认知偏差, 对学生的不理解、缺乏信任等, 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对抗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使学生和教师的人际关系处于紧张的状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热爱学生, 这是每位教师的天职, 也是教师的美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关怀、相信是每个教师在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品质, 也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可见,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前提, 没有对学生的热爱, 就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因此, 教师和学生相处要真诚、和善、公正。对自己既要言行一致, 对学生也要不偏不袒, 公正无私地处理好学生中的问题。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人格, 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 对学生的管理要严而有度, 严而有方。对学生的过失要能宽容, 谅解, 并积极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不要谩骂、讽刺和挖苦。特别是对待那些思想上的“后进生”, 更应当百般爱护, 百般耐心, 因为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强, 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大的阻碍力。所以, 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适度运用微笑,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 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精神, 独立意识和创造能力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 学习情绪高涨, 专心致志, 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做到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 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 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回答问题受挫时, 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 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 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 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 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 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 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

三、正确运用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发言正确时, 教师自然会充分肯定, 加以赞扬, 这无疑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然而, 教师所面对的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 不可能每个人发言都是正确的,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要一棍子打死, 甚至声色俱厉“你别说了, 你说的是什么呀!坐下吧!坐下吧!”这样的评价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有的学生可能再也不敢发言了。所以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生成,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加以放大, 使他们在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微笑中得到鼓励, 树立自信心, 同时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使学生乐于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的舞台, 为今后的学习找到自信的支撑点。

四、重视挫折教育,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素质

一、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据有关资料表明:近40%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干部因落选而一蹶不振;有的学生因学习冒不了尖而郁闷烦躁;有的学生因和家长闹矛盾而离家出走;有的学生因学习不如他人而毁掉他人的学习用具;有的学生感觉相貌不如别人而毁别人的容;有的学生迫于学习压力而杀人或自杀等。这绝不是骇人听闻,从徐力杀母、刘海洋毁熊、马家爵杀死同学到张静被毁容,足以说明中学生心理存在严重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心理问题的危害

不健康的心理问题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不容忽视。1.人的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反之,心理上的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又会导致身体上的异常病态,有时两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后果严重。2.由于学生的病态心理而导致思想行为上的失误,严重的甚至违法犯罪。有关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呈上升趋势,以致成为严重的危害社会的顽症,是十分令人忧虑和发人深省的。

三、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方面:

(一)家庭因素。家庭在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有些家庭缺乏亲情,缺乏人生教育。邻里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孩子对社会的阴暗心理;个别家长品德不端,刁钻、自私、野蛮,成为子女模仿学习的坏榜样;也有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不是专制就是溺爱,心理学家一再告诫,专制和溺爱容易造成孩子人格发展上的缺陷,对其以后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由于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从忽视德育,产生了一批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差的学生。“双差生”常遭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冷落,家长的数落,他们得不到班集体的温暖,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没有归属感。在这当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念得不到正确发展,极易形成自卑、自贱、焦虑、恐惧、残暴的消极心理,这些消极心理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等心理问题。

(三)社会因素。目前社会上仍然充斥着许多宣扬暴力、凶杀、色情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籍,极易导致学生形成狭隘片面不健康的心理。另外,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遭遇和现象,也对学生心理起着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根本途径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教师要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客观而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进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锻炼。在学校要多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善于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洞察学生心理问题,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听听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到社会上走走,听听邻里对孩子的评价。

(二)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言行,与学生相处的关系,对学生的认识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师积极的交往和评价,会使学生会形成自尊、自信、自重等积极心理,反之会形成自卑、自贱、恐惧等消极心理。教师凡事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学好,对教师对学校有一种健康积极的认识和评价,进而形成健康心理。老师对学生要一律平等,不偏不倚;设法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既重视学习又重视做人。

(三)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下,学生性格能放开,心理能放松,感情能融洽,学习能主动,反之,学生易形成封闭、孤立、清高等消极心理,久而久之则成为病态的心理问题。教师要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这是健康心理形成的大环境;重视、关心学生中的非正式团体,积极的要倡导,消极的要改造;正确处理学生自发的人际关系;加强中学生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教育,积极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形成健康心理,使他们顺利渡过青春期。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学生高尚情趣

教师应让中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既可以使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又可以使其从中体验到积极愉快的情绪,形成开朗、乐观、坚韧、坦率的性格,同时通过活动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策划 篇4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策划

一、活动背景:

近几年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这些让人悲伤的事件

父母离异女大学生多次自杀

父母闹离婚严重伤害了刘海波的心理健康,她服安眠药、酗酒和割腕,几度自杀未遂。考上大学后,她依然感到孤独无助,患上了抑郁症和轻度精神分裂症。

大学生患肺结核无钱医治投河自杀

家在甘肃漳县、就读于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包海军,由于患空洞型肺结核,医治费用昂贵,4月15日告别学校回到家乡,后在漳县城的漳河边自杀

北师大学生找工作不顺利 不堪压力自杀

王豪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直很不顺利,悲观失望的他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自杀。

……

一方面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日益增大,会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在高中与大学的一个转型过程中,好多人失去了目标,迷失了方向,甚至在自由的环境中放纵自己,内心中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了解大学生心理状况,如何以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身边人,大学生是国家以后的主宰者,去关爱这样一个群体,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应该共同奉献力量的地方。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不仅仅是那些贫困的人民是我们需要帮助的对象,奉献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虽说已经成年,可是很多思想不成熟,也会因为一些事而做出无法挽回的行为,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导,舒缓,释放他们的不良情绪是一件必要的事情,举办这个活动就是帮助开导及引导那些迷茫的“孩子”,让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的成长,享受青春,拥抱青春,奋斗青春!

三、活动负责人:

黄思怡

四、活动时间:

2012年五月

五、活动地点:

湖北工业大学

六、活动单位: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生物工程学院心理协会协办

七、活动对象

湖北工业大学全体大学生

八、前期准备

1、找老师谈话,征求学校对本次活动的同意许可

2、与心理协会进行商谈,达成合作协议

4、分配内部人员的工作

5、制作宣传板,心语墙,烦恼箱,欢乐箱

6、预借博学堂

九、所需物品

志愿者帽子X顶,横幅,工作证,照相机,漂亮的信纸,小卡片,笔,心语墙,烦恼箱,欢乐箱,电脑(用于放歌)

十、活动流程:

活动分四个阶段

(一)进行为期五天的摆点宣传活动,同时将心语墙,烦恼箱摆出。

心语墙:给感兴趣的同学发信纸,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可带走写),让他写完后将其折起来并编上号(只要自己认识的标记就行),用图钉钉在心语上,如果谁想帮助他或者想与他交流,可将其取走,然后写下自己的看

法,然后返还到心语墙上(写了的同学一定要多多关注哦),其实这是另一

种交流思想的平台。

烦恼箱:大学生平时的一些困顿,烦恼,甚至是意见,让他们以书写小卡片的形式

投入烦恼箱。

欢乐箱当然就是分享他们快乐的事咯!

(二)心协的负责人负责联系心理老师或者专家,青协及心协其他成员配合整理烦

恼箱及欢乐箱的内容,然后反馈个老师或专家,让他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讲

座。

(三)专家进行心理讲座,工作人员负责维持秩序及服务工作

(四)讲座过后的后几天,利用周末,组织大家去操场high歌(露天ktv)释放压

力,或者租借大礼堂,放一些有关情感释放,励志的电影

十一、注意事项:

1、宣传活动要做到位

2、对于那些有个人信息的同学的心理资料一定要保密保管

3、一定要热情的工作

4、协会一切东西要妥善保管,跟老师沟通时一定要诚恳

5、人员安排一定要精细,明确

十二、经费预算

1、卡片,信纸钱X元

2、专家,老师的矿泉水X元

3租音响唱歌或者电影费X元

其他……

十三、活动总结

活动策划人黄思怡

密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篇5

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处于迅速发育成长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表现出许多与生活、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心理特征和不成熟的行为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分析他们产生各种复杂心理现象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对症下药,给予解决。

一、中学生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家长过于娇惯孩子,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任性、自私的坏习惯,对父母依赖性太强,遇事不能自主判断。家庭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的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面对压力无法接受。这种问题的发生,根子在于学生思想、心理不健康。表现在人际关系不佳,情绪不稳定,学习不适应,对他人抱有敌意,过分焦虑,社交恐惧,抑郁、失眠,精神失常等方面,这些心理疾病非常普遍。

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在:一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让孩子感到压力太大。二是家庭不和睦,孩子与父母感情疏远,长期不愿与亲人说话,甚至对家庭产生反感。三是父母对孩子与同学的交往,尤其是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过分怀疑,习惯于盘查对方的情况。四是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或者对孩子评价不妥,言语过激,从而引发矛盾。五是家长对孩子的正当行为进行干涉,限制孩子外出活动,害怕孩子学坏了。

这类学生与教师的矛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师道尊严”思想严重,没有民主,没有平等,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迹。二是教师只管学习,一味地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过分地注重考试成绩,结果使学生思想压力太大,身心不能健康成长。三是教师不认真做家访,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思想状况,做思想工作没有针对性,致使一些学生与教师产生隔阂。四是教师处事主观武断、偏听偏信、结果处理问题片面,致使学生心里不服,抵触情绪加重。五是个别教师“恨铁不成钢”,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

二、中学生需要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候,首先态度要诚恳。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态度和蔼,说话和气,心诚则灵,所有矛盾都是可以圆满解决的。其次是家长或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要被好奇心、猜疑心所左右,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学生身上。再者要有民主意识、平等观念,要细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他们正确的选择。即使学生某些方面令教师或家长反感,教师和家长也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注意谈话方式,不要出言不逊,以免激化矛盾。可采用一些轻松、有趣的方法来加强交流和沟通。(陈连芳 河南)

代教育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很多中学都没有设置专门课程,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昨日(20日)下午,省学联代表与新闻媒

体面对面座谈,就“关注社会、组织完善和自身发展”三大类别提出的议案阐述观点,其中中学生代表龚锐斌、吴永良等提出的“关于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改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议案备受关注。

学生呼唤专业心理辅导

来自茂名的吴永良表示,对于学生心理教育,目前学校没有设置专门课程,虽然发了一本名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书也没有投入教学使用,只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我们有心理问题也没有心理咨询之类比较健康的途径去解决,更多的是任其发展或通过时间去淡化。因为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辅导老师,我们有问题只能找班主任。可能好学生跟班主任之间关系会亲密点,但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生面对班主任总是有压力,更不要说倾诉了。而且班主任也不一定具备专业知识,很多时候他们了解我们的困难,却没办法帮助我们解决。”吴永良说:“所以我觉得中学应该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可以宣泄情绪。”

心理咨询机构宜设在校外

汕头代表林臻同学则认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应该独立于校外存在。“学生很多时候不愿意对相熟的人倾诉心事,反而面对陌生人会‘掏心’。我的一个同学被大家称为‘沉默是金’,从来不搭理老师和其他同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QQ上隐瞒身份跟他聊天,却发现这个平常在我们眼中很冷漠的人在网络里热情洋溢、侃侃而谈。我觉得,学生更愿意跟陌生人谈心事以确保自己的隐私不会被揭开。所以,应该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设置专业咨询、倾诉的机构和人员配置,让学生在校外倾诉心事。”

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从近年来我们在咨询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

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头况,作为教育、心理工作者,我感到了深深的忧患,也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该如何从事这项工作呢?具体做法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炼课,这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社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的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

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随力、锻炼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三)、在中学里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如,在大考之前,总会有一些学生产生考试焦虑,表现出紧、失眠等症状。心理辅导员就可集中为学生做一睦放松治疗。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调整应考动机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中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实施:1、引导学生合理民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发泄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潜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2、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主的能力尚在发育之中,对成伯依赖性较强,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助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注意行为训练,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心因性原因外,很重要的影响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象崇拜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二: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的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

关注学生心理疏导心困学生 篇6

黄美寿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更是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模范者。

一、对待学生要热情关爱,特别是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做学生的知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二、跟班跟学生。班主任、值周教师、科任教师,分时段、分人,全天候跟班跟学生,学习、陪寝、就餐不空档,做到教室、课外、就餐、就寝都有教师陪护,不断时、不断档、不空岗,形成立体的防护网,确保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安全,让家长放心、舒心。

三、大力推进自主教育,强化质量责任意识。认真学习自主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师徒结对,相互提高。加强班级管理,细致地做待优生的转化工作。

四、课外走访,家校相联、师生互通。周末家访承包对象,详细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困难以及学生的个性、思想、需求等,以便做学生工作时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五、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临时性的劳动及抗洪抢险工作,不躲不避。

六、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不违规违纪。

七、民主治校,人人参与,有意见应及时沟通,做到矛盾就地消化,不上访,不胡闹。确保学校和谐安宁。

八、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九、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十、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关注“心灵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7

一、父母外出, 孩子由爷爷奶奶看管或者是寄养于中介机构造就了“心灵留守”者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者经商, 对孩子监管与教育的任务则被转嫁到了爷爷奶奶身上, 但实际情况是爷爷奶奶大多都无法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 更不要说为孩子疏导在成长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了。而寄养的中介机构, 他们所能满足的也只是孩子的衣食需要, 对于孩子心理方面的需要往往不能满足。

二、家庭教育缺失造就了“心灵留守”者

现在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务, 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对孩子的心理指导关注得比较少。于是孩子只能与家中的老人为伴或者与电视为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他们的社交能力、智力发育、思维能力都不如在正常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期与电视为伍的孩子, 容易对电视产生依赖, 将电视当中主人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语言方式当成了自己模仿的对象, 对是非的判断也不是以正常的社会标准为标准, 而是以电视当中自己喜欢的主人公为参照, 不愿意与社会正常人交流, 将自己封闭起来, 很容易走向自闭。

到了孩子上学后, 家长对孩子的衡量标准只有一个, 那就是考试成绩, 而对于孩子的其他方面则都不怎么关注, 孩子心理有了阴影, 也不能得到疏导。长此以往,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就会恶化。

三、家长的盲目追求、不合理的择校及寄宿现象造就了“心灵留守”者

再苦不能苦孩子, 家长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无论家长怎么苦, 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家长尽可能为孩子选择自己认为对孩子发展有利的学校, 甚至有一些家长不辞辛劳将孩子送往外地读书, 这样家长与孩子就不能经常见面, 平时和孩子联系也只能依靠电话。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由于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远, 只能寄宿于学校, 要想和家长见面也只能是到了周末。在这样的情况下, 家长无法与孩子正常见面, 哪要与学习成绩上, 孩子的心理需要则很少关注。或是孩子在平时心理上有了问题, 却无处倾诉, 时间长了, 就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总而言之, 长时间与家人见不了面的学生, 他们的心理问题相对要多一些。

学校有了这样的特殊群体, 作为教师就要对他们特别关注, 尽可能为这样的学生提供“心灵帮助”, 如何来做呢?

一、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这类学生他们的心里其实很孤单, 他们总感觉自己没有家长“撑腰”, 做事没有自信, 尤其是当遇到一些具有两难性的抉择时, 特别渴望得到家长的支持。所以在平时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 要格外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会他们根据周围环境作出合理的决定。

二、给予他们格外的关注

人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关注, 尤其是这些“心灵留守”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关注, 因为他们在家庭里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许多学生与家长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不能理解家长的用意) 。为了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 他们甚至不惜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而这些事情有时候是吃力不讨好的。无论结果是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他们的心里都是很满足的, 因为自己得到了关注。所以我们要多注意班级当中这些学生, 平时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 最好教师能记住对于他们有特殊意义的日子, 如学生的生日, 并在这一天送上自己的关怀。哪怕只是教师一句问候, 对于他们来说都会有特殊的意义。

三、让他们生活在朋友当中

像他们这类学生, 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 他们的社交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教给他们一些社交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朋友网, 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个人, 是有朋友关注的。

四、教给他们一些压力排解的方法

现在的学生学习生活压力是很大的。压力可以促进他们成长, 但是压力过大又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所以要做好对学生心理压力的排解。学生的解压方法有些是非理性的, 这就得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

总之, “心灵留守”学生需要我们的格外关注, 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与细心。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我们还是多付出一些努力, 让他们少受一些伤害吧!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8

为了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大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了解更多教师专业化成长标准、优秀示范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及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展形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在各省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于2006、2007年及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千多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学习。

应广大教师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洛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洛阳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将于2009年春季一年一度牡丹节之际在中原古都洛阳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将以专家培训为主,辅以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讨及学生工作坊活动。学习之余可于洛阳检察官学院免费参观小浪底水库及游览白马寺、欣赏盛大牡丹节景观。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活动,会议详细情况请登录www.xinlifuwu.cn,www.ourfeeling.com或www.gghelp.com网站即可查询。

一、会议日期及地点:2009年4月25~30日;河南洛阳

二、会议主题(详细内容见上述网站)

三、报名方式:

1.请学校及个人提前填写回执表(见上述网站)传真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会务组或电邮至:ltr88257943@126.com,希望各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2.北京联系方式:010-51959335 13681575637

传 真:010-51959335 68062199 联系人:吴文庆 赖泰荣

3.洛阳联系方式:0379-63253328 15896676177联系人:张老师 刘老师

电子邮箱:gghelp@163.com

四、投诉

投诉电话:010-82562023,13911131061(24小时为您服务);

邮诉电邮:chen.rainbow.hong@gmail.com

关注食品安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篇9

----关于食品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你好!

非常感谢你能在百忙之中阅读这封信,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的食品安全,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学校周边的小摊点、小卖部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垃圾食品”包装新颖、颜色鲜艳、口味奇特、价格低廉,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因而十分畅销。但是这些“垃圾食品”含有违法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容易影响青少年身体和智力发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为更好的保障青少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社会特别是各位家长朋友们应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加强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让孩子们健康饮食、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朋友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孩子饮食特点,介绍各类不安全食品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引导孩子合理膳食,以正餐为主,少吃或不吃零食。

二、教育孩子购买食品时要做到“一看二闻三触摸”。教育学生不购买、不食用来源不明、假冒伪劣、过期或“三无”食品。

三、说服孩子要么在家就餐,要么在学校或正式餐饮场所就餐,不要在路边无证经营的小店或流动摊点就餐。

四、落实孩子食品卫生知识教育,注意饮食卫生安全,提高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五、家长与学校及时沟通食品安全信息,了解学生食品安全状况,科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最后,衷心祝愿您全家健康快乐,合家幸福!

鹤北镇奋斗小学

二O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关于食品安全致学生家长的一封回执信

此信我们已经认真阅读,我们将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班级:学生签名:家长签名: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篇10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多年来特别是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全省高校一道,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把辅导员培养列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去规划,并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数量配备基本到位,二是队伍素质有较大提升,三是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四是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当然,当前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和挑战。辅导员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推进辅导员工作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日益复杂多元、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的激剧变革、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等等,都给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调查显示,随着高校毕业分配体制、收费制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学生面临人生、理想、专业学习和求职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受到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使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造成了一些学生心态消极和心理不适应,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了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推动各高校成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并配备了专兼职工作人员。目前全省已建立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在普及教育方面,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情景剧和心理宣传周活动,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开展心理辅导方面,从2004年开始,为每个在校生开展心理测试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目前已为90万在校大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在处置心理危机方面,大多数高校建立了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建立健全了快速反应机制和危机干预通道,及时干预和妥善处置各种心理危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定期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选送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逐步把心理健康和咨询人员的培训纳入国家心理咨询师(咨询员)的培训和认定的工作中。

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仍然很重,还有很多工作要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一,辅导员要成为学生人生的领航员。大学生风华正茂,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多样性的社会影响,他们能否在人生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得稳、立得住,始终有坚定的立场、执着的追求,取决于学校教育,更离不开辅导员的辛勤工作。辅导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把握好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辅导员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观念,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辅导员加强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影响学生;要求辅导员认真研究大学生思想需求,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引导大学生明事理、辨是非、识美丑,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这几年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十分需要辅导员的帮助和引导。许多大学生表示,大学生活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就是辅导员,因为专业学习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而做人的缺陷却是难以弥补的,甚至永远也弥补不了,辅导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引导、关心和帮助。所以,辅导员一定要切实肩负起学生人生领航员的神圣职责。

第二,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员。辅导员不仅要在人生上引导好学生,而且要在学业上指导好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发展迅速,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渠道更加多样,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学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需要认真解决的课题,也对辅导员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不能在学生的学业上有所促进、有所帮助,他们就难以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然,这里所说的有所促进、有所帮助,并不是要辅导员成为学生的专业教师,而是要辅导员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造性地学习、如何再学习、如何再创造性地学习,为学生在学习上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需要辅导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学术水平以及比较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所以辅导员要切实加强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生活上的服务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更需要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辅导员经常与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对学生的需求比较了解,更需要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服务,用真情实事感染学生。要关心学生经济问题,积极开展各种帮困助学活动,及时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关心学生就业问题,积极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促进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要关心学生情感问题,积极了解其情感动向,帮助他们及时化解交友、恋爱等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纠纷和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总之,辅导员只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学生给予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细微关怀,才能真正成为对方的知心朋友,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

第四,辅导员要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保健员。当前,大学生受到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我们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辅导员负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2009年的调查显示,有81.6%大学生很少与辅导员谈心交流,只有3%和15.5%的学生非常多和比较多地与辅导员谈心交流。这说明辅导员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在了解学生心理、把握学生心态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要经常地关注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主动、经常性地找学生进行谈心沟通,及时帮助学生缓解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积极开展和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咨询活动,向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要大力支持和指导班级心理保健员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干预和妥善处置学生中发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上一篇:墙纸施工合同范本下一篇:《非诚勿扰》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