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2022-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素质培养是指通过心理知识教学、认知能力培养和心理习惯训练结合的形式,促进健康心智品质的养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篇1:

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学生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方式。鉴于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以及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以期为提高我国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前言:创业是全面检验人的素质,尤其是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创业的心理素质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是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起到调节的一种意识特征。可以是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潜力,也可以是人内化形成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强弱,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培养展开研究,无疑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据新华社数据显示,我国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800万人,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出台了许多政策用于支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另外,由于诸多大学生刚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同时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创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校毕业生想要通过创业体现自身的价值,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高校应积极主动的开展创业辅导活动,培养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1]。

总而言之,加强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创业的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优化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提高创业的能力和意识,对于高校毕业生步入社会良好的心理养成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

(一)创业成就动机培养

培养学生创业成就动机的内容包括责任心、挑战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目标明确等。培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是以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成就动机为前提。首先需要高校学生具有创业的动机,了解高校学生创业的动机形成的机理,能够为培养高校学生创业成就的动机提供保障,为培养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扩展学生创业思维

高校学生创业思维是指用独特的、新颖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融合了多种不同的思维,学生创业思维对于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处在竞争激烈的高校创业者而言,更注重于扩展自身的创业思维,从而保持创业的热情和活力。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思维需要打破常规的模式,摒弃采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为学生创造更多创造性的活动。如創业大赛、科技大赛、竞技大赛等,充分发挥出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从而使得学生突破思维的定势[2]。

(三)锻炼学生创业意志

创业有成功,也会有时失败,高校学生创业不可能总会一帆风顺,创业的失败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以创新高效的管理手段来推动创业项目的发展,才能实现创业的成功。锻炼学生的创业意志包括了自制、坚韧、果断、独立等能力,引导高校创业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创业的项目中,在实践的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创业意志。

三、优化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注重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在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中,应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增加创业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优势选择创业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例如:可举办创业大赛、创业成果研讨会、商业访谈、模拟创业等实践活动,将创业实践与课本相互结合,培养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作用。利用和整合高校教育资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创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为其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创业心理教学体系的建设

高校学生创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涉及到学生的情商、智商、心理等各个方面。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宣传、税务、法律、市场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等知识。另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为高校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到遇事不慌乱,做事井然有序。通过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创业前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并且诸多项目由于资金短缺,都出现夭折的问题[3]。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会,应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大的支持,对优秀创业项目给予专款专用。从而在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同时,确保充足的创业资金,进而为高校学生创业做好服务。

(三)开展丰富的创业心理训练活动

高校学生创业是一个容易受到政策和市场变化影响的活动,风险与机遇并存,这需要创业者具备坚韧、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高校可引进先进的培训人才,如邀请成功的商业人士和专家等,开展创业专题座谈会,增强高校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培养学生进取、独立的人格品质,从而使其更加自信的投入创业活动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可从锻炼学生创业意志、扩展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成就动机培养三方面着手。分别从注重高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加强创业心理教学体系的建设、开展丰富的创业心理训练活动三方面优化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高校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还需加强对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进行研究,为促进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宝生,卜文斌,祁凯,谢迪.高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1(03):3-4.

[2]翟文艳,赵海琳,李晗杰.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提升策略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10(03):44-47.

[3]王吉春.地方普通高校两支队伍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要求的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09(13):93-96.

作者:赵冬梅 李璐

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篇2:

钢琴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方式探索

【摘要】钢琴作为音乐专业学生必须的乐器之一,在提升学生音乐的整体素养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落实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是钢琴教学目标实现以及学生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的基础。本文作者认为钢琴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之时,始终应该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学生解答学业上困惑的同时,协助学生走出心理紧张等困局,在循序渐进的技能练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并塑造优质的“三观”。

【关键词】钢琴教学;心理素质;培养;方式;探索

钢琴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钢琴教学课程的开设也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行径,在丰富学生音乐视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方面所发挥的成效也是极为显著的。为了全面提高钢琴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这一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树立不断探索的教学理念,对培养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1],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一、扎实的演奏技术是良好心理素质构建的前提条件

与钢琴演奏相关的技术是多元化的,常见的类型有左右手的协调、手指的跑动、琶音练习、八度练习等。对于参与钢琴演奏教学活动的学生而言,具备熟练而扎实的功底是其演奏成功的关键要素,也是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目演奏的素质,而只有当学生钢琴演奏技术达标之时,他们才会一较为轻松的姿态去上台演奏,不会有技术上的心理压力,此时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被有效的创设出来。因此,教师在寻常的训练中就应该重视对学生演奏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切忌一曝十寒。

例如,某钢琴教师发现本班同学实践能力普遍低下,并且钢琴演奏技术参差不齐,因此在《内蒙民歌》的钢琴基础课程教学中,将连音弹奏的方法要领细致的传授给学生,以协助学生对该乐曲弹奏方法有清晰的认知与深刻的掌握。教师为了达到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在任务驱动、启发指导、示范引领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下,落实钢琴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标,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模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能够连贯的用双手弹奏多个音节的学习目标。继而教师再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行单台演奏,此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主动的要参与这项教学活动,在从学生积极的态度、以及在演奏这首草原情曲的神态上,钢琴教师可以肯定的是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被培养了。

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演奏技巧进行培养与强化的教学进程中,应该重点对钢琴曲目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反复的强调,这是实现内化于心教学目标的基础,当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反复训练,并不是长时间的、单纯的重复训练,而是要使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感受钢琴乐曲传达出的内涵与精神,此时他们务必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以达到右手大拇指跳动更加自如的练习目标;当然,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向者,应该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基础弹奏技巧的重要性,优质心理素质的构建是建立在扎实技能之上的。

二、对学生放松训练活动,并建立健全多重评价体制

所谓的放松训练活动实质上就是指使有机体从紧张状态松弛下来的一种练习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放松训练活动,肌肉达到舒张松弛的目标,同时缓解甚至是消除了紧张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教师在钢琴教学中可以应该该种类型的训练方式去达到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北风吹》的钢琴曲教学课堂上,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对“第一个四拍:左手滚而有弹性,前两拍较慢些,然后逐渐加快,径直上行至后面的和弦。”这一弹奏技能掌握得娴熟程度较低,有的学生甚至在对其弹奏之时手指出现僵硬的情况,由此可见学生的紧张心理是极为严重的,此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钢琴课程教学教师准确的抓住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契机,在本堂钢琴课程教学进程中开展了放松训练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这一训练活动,达到了整个机体活动机能降低的初级目标,最终实现心理放松的目的。教师在借助放松训练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之时,应该有节奏的指导学生进行深呼吸、闭眼等,同时教会学生在弹奏钢琴曲目之前平心静气的有效方法,鼓励学生多做伸展运动,使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这是落实良好心理素质培养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多重的评价标准的建设与实施,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最为客观的评价,这是缓解他们心理压力以及心理负担的有效渠道之一。所以要求钢琴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时始终要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对他们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应用多重的评价标准对其学习成效进行科学的考核,对进步显著的学生加以鼓励,对学困生施以勉励,这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提供辅助动力,此时学生的自尊心理以及自信心理被打造出来。

三、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能够协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师提出要创设灵活多样钢琴教学形式的要求,而情景的创设是目前钢琴教学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情景创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钢琴教学的质量,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效果[2]。情景创设大体上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教师创设与弹奏曲目中蕴含的音乐情境;此时教师不单单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模式的培养,同时也极大力度去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当学生掌握想象思维构建的技巧与方法之时,就能够在鲜活形象的钢琴教学情境中感悟出钢琴曲目在演奏之时所传达出的艺术内涵。其实,想象思维的建立是以音乐联想为载体,最终使学生达到想象思维与感知觉心理整合的目标,此时教师在应用启发式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身心与某一钢琴曲目演奏的意境相融合,在音乐情境中认识与感知某种钢琴弹奏的技艺方法,同时体验作曲者的情怀,这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优秀价值观念的建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是教师创设出与某一钢琴曲目演出环境类似的场景;这是协助学生树立登台弹奏信念的基础条件,从而达到消除学生舞台紧张心理的教学目标。这主要是因为登台弹奏冲破了常规训练的局限性,使学生深切的认识到常规的钢琴弹奏技能训练的模式只能助长自己不思进取的心理,一旦真枪实练、登台演奏之时就会出现“下不来台”的现象,将钢琴曲目弹奏技巧忘得一干二净,而教师为学生创设出演出环境类似的情景,学生的心理素质就会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得到切实的培养与锻炼,为了使学生拥有舞台演奏的感觉,钢琴课程授课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组织小组课、公共课以及演唱实践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最终达到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强化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总之,对一个成功的钢琴演奏者来说,他们不仅仅有扎实而深厚的弹奏技能,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升我国钢琴教学的实效性[3],教师务必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工作,其实要达到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对教材知识的重新整合,从而提升学生参与钢琴弹奏技能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在练习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心理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科学的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达到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娟.浅谈钢琴演奏中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J].音乐天地,2010,(06):53-54.

[2]任晓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4,(01):

201-202.

[3]夏颜.提高大学钢琴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4,(04):

174+189.

作者简介:梁薇(1979-),女,山东省淄博市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淄博第十七中学,研究方向:音乐类。

作者:梁薇

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篇3:

对地方工科院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思考

摘 要:系统构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学生创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存在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认知存在偏差;创业经验欠缺,创业适应能力较弱;创业意志缺乏,创业行为难以坚持等现实困境。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应改进教学理念,确立工科学生创业合理认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创业心理素质养成路径;营造浓郁氛围,搭建工科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创业心理素质

对工科学生进行创业心理素质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既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缓解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地方工科院校参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的有效实现路径。

一、创业心理素质的内涵

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创业素质最早由英国教育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于1912年提出。林磊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与个体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对个体创业活动成败构成直接影响的也理素质,是个体创业素质的基础[1]。Li yue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素质的评估,对人的心理起调节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情感、认知、记忆、言语、意志、性格、气质等构成要素[2]。笔者认为,创业心理素质是指在遗传、社会、家庭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体现个体心理特点、品质、行为等的创业动机和行为。虽然创业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的环境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才是影响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实困境及成因分析

(一)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创业重视程度的日益增加,地方工科院校逐渐始重视并实施创业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学生心创业心理素质呈现以下特征。

1.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认知存在偏差。一项对400名工科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5.84%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有创业打算,而真正付诸实践的学生屈指可数,创业意识薄弱[3]。很多学生就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毕业后能够从事技术性工作才选择的工科专业。所谓的“铁饭碗”工作,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依旧受到追捧,热度不减反增。此外,部分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围绕创业竞赛开展,建立竞赛团队、参观地方创业园等,这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参加比赛。也有学生认为创业就要像开大公司,自己在经济实力以及個人能力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创业敬而远之。

2.创业经验欠缺,创业适应能力较弱。多数工科学生学业繁重,虽然有部分学生有过创业想法,志向远大,但是未做好创业心理准备,抗挫折、抗打击能力比较弱。创业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创业初期,学业、经济、创业事宜等诸多事务均需兼顾,一旦遇到挫折,多数工科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退缩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3.创业意志缺乏,创业行为难以坚持。多数工科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很少有学生可以独立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选择放弃。真正能做到顶住压力、继续坚持下去的学生少之又少,缺乏支创业毅力。另外,部分学生比较浮躁,频繁跟风更换所谓的热门创业项目。

(二)工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成因分析

目前,地方工科院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不容客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社会层面而言,地方工科院校跟综合性高校相比,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此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认可度不高,对职业和创业会产生道德评价,片面地认为创业就是“不务正业”。

2.就学校层面而言,虽然学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在探索中前进,但是出发点也多是仅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3.就创业大学生层面而言,工科学生最典型的气质特征是谦虚、认真、谨慎、保守,而创业恰恰需要创新和突破,因此,工科学生的人格特质在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其创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多数学生没有进行过明确的职业规划,未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因而抱着“得过且过”的职业态度,严重制约了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升工科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几点思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已然成为工科学生择业选择之一,而优良的创业心理素质是成功创业的基础条件。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也就成为高校创业课程的重要内容。创业心理素质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外,创业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

第一,改进教学理念,确立工科学生创业合理认知。当前工科学校单维度、被动式纯输入式的工作理念已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业内驱力。地方工科院校是培养工程的摇篮,其办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工科学生的就业趋向。工科院校应根据工科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克服工科学生毕业后找一个“铁饭碗”工作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为将来创业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纠正学生对工科领域创业的偏见,使学生认识到对所在行业有新的理念,并付诸实践也是一种创业。其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科学生创业和心理健康类课程,引导学生们树立合理的创业观。通过课堂讲授,将知识内化为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品质,进而缓解创业压力。最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语言表达技巧。

第二,健全培养体系,完善创业心理素质养成路径。健全工科学校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又具有自然科学知识素养,既有授课能力又具实操经验。高校应组织创业教师积极进修、调研,累积创业经验,除了引进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重视包括学生辅导员在内的党政教育力量外,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导师,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科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中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优势。二是加快校内外资源整合。学校应设计符合工科学生特征的方案,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和提升的校内外资源,通过整合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高校要充分利用毕业校友和企业的资源,提供更多创业心理素质实践平台和岗位,在实践提升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三是建立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平台。学校应积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心理素质教育平台,培养学生良好创业心理素质。

第三,营造浓郁氛围,搭建工科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创业氛围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在工科院校建立良好的创业舆论氛围,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和艺术修养,对于培养良好的创业精神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发挥新媒体范围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贴吧和论坛等新媒体,宣传、报道工科学生创业的真实案例,不断激发工科学生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信心和创业热情。其次,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交流活动。除了举办交流会、报告会和专家讲座外,开展酒会、参观、素质拓展、体验式培训等学生喜闻可见的交流形式更容易被工科学生接受。这些交流活动,一方面拓展了他们的创业视野,在实践中启迪学生的创业兴趣,另一方面在交流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社会交往以及创新等能力等。最后,设立创业基金。通过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工科学生将创业热情转化为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和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磊.中美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7):70-74.

[2] Li yue,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quality[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7):644-650.

[3] 汪佳.地方工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责任编辑 陈 鹤]

作者:于淼 于晨颖

上一篇:人事管理系统论文下一篇:高校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