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精选6篇)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 篇1

三、活动时间

心理情景剧比赛

比赛时间:4.21心灵放映室

幸福训练营

四、活动地点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第三教学楼B10

5五、活动对象

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大一本科专科,大二本科全体学生

六、活动流程

1、心理情景剧赛前宣传工作

由社会实践部负责条幅、网络等宣传

以专业为单位表演心理情景剧(由主席团进行评判)

要求(评分标准):

1.主题(30分):主题明确,紧紧围绕本次大赛活动主题,有教育意义,启示意义。

2.内容(20分):充分反应大学生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

3.方法(20分):解决方法生动有效,切合实际。

4.演技(20分):演员语言,肢体动作,心理活动,配合默契。

5.道具(10分):使用自制道具可以适当给分。、6.作品可以上网搜,但必须做出修改,不可照搬,不能偏离主题,看过之后必须有所思考

2.心理情景剧决赛

1、第一届心理文化节开幕式暨第一届心研社成立

(1)开场:由我院领导致词并由主持人致开场词且配表演引出情景剧的表演。

(2)由各队伍按赛前抽签的顺序分成两组进行表演;

(3)由现场老师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2、穿插活动

(1)在第一组的三支队伍表演完毕后,由工作人员收取评分表进行核算,进行第一个活动,在大屏幕上打出我院的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由现场观众进行扫描并留言,前五名观众获得丰厚奖励。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 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心理素质

一、问题提出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经过广大教师专家多年的探讨和研究, 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教学手段方法不断改善, 从单纯地传授学生身体锻炼技能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乃至对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 充分显示出, 高校体育课教学不是简单的体育训练, 而且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意义。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和基本形式, 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而言, 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 亦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就要求广大高校体育课教学工作者, 在教育教学中, 充分组织, 认真规划, 将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学范畴之内。

二、体育心理素质的基本概念、要素

体育心理素质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综合素质。既包括先天心理遗传特质, 即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角度, 人全身心的构造和神经系统等具备的先天性的生理特质。此外, 也包括环境和教育塑造的后天习得性素质, 这种素质是在人不断训练和教育中, 通过外在强化和内在提升, 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状态。综合这两者特点, 体育心理素质可以认为是在人先天心理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后天改造, 内化而成的相对较为稳定的人的整体身心品质。

体育教育理论界的许多学者认为, 体育心理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它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1) 需要。即主体身体素质、体育心理、信念等理智化、系统化的需要: (2) 认知。即主体通过对外在客体的主动反应, 达到思维能力上提升的一种变化; (3) 协作。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同发展, 在心理上反映为拥有共同的目标, 活动中彼此推进, 情绪上相互感染的一种依存共生关系; (4) 主体性。是指人身心发展基本定型时的一种心理素质, 在主观认识上达到自我认同并对自我概念有充分认识之后, 在自我情感意志力等方面能达到自我控制的一种意识层面。

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培养, 基于以上理解, 可以认为是在尊重并了解先天性生理遗传素质基础之上, 通过外在的体育教育教学, 促进大学生后天体育心理素质的提升, 逐渐内化为学生心理素质中较为稳定和逐步发展, 适应社会生活, 并具有创造力和衍生力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看,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结构的重点应有所不同。依照体育心理素质各个要素, 对大学生体育实践过程中实施适应性的教育手段, 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体育课教学比赛对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的现实意义

高校体育课教学针对其教学对象是心智发育正处在外化相对稳定内化可持续发展的群体, 教学大纲的制定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充分考虑了社会对大学生未来的需求, 教学内容项目多元化, 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场地设施, 使大学生在高校体育学习过程中综合体育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为达到培养适应社会, 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把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引入体育课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教学项目采用教学比赛的方式, 让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感受竞技体育的竞争乐趣, 无疑是对培养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 端正自我评价, 树立自信心

体育比赛具有竞争性, 总有成败, 大学生在教学比赛中必然遇到挫折和适当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会遇到挫折感, 如果加以适当的自我调节和教师的合理调节和开导, 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体育学习中的优劣有一个正确的感知评价, 在体育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及时纠正前期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错误的身体记忆和思维方式,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 也成为大学生完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学比赛的竞技当中, 如果大学生能够首先对自己有个合理的评价, 在老师的指点下一步步地突破自己的基点, 一点点获得提高,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成功的感染下, 大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 在高校体育教学比赛的活动中, 教师因素非常重要。教师不能盲目设置较高或者较低的目标, 否则对大学生的信心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良好的做法是首先让各位学生对自我有个良好而合理的评价, 然后因人而异地设置不同的发展目标, 再根据目标一步步地让学生通过努力来完成, 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 心理素质也得到更好的锤炼, 使之体力更充沛, 精神更饱满, 信心更强大, 意志更坚强。

(二) 激发竞争意识, 强化意志力

“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竞技精神是一种很好的激发人潜力和斗志的方式。高校体育课教学比赛适时引入竞技比赛的形式, 合理运用各种竞赛方法, 目的是使大学生通过平时难以触及的竞技领域在普通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会激烈的竞技过程, 在过程中逐渐养成一种竞争竞赛的意识,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泪水, 如果把握得当, 将极大地激发大学生不断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赛前进行的讲解和动员, 制定合理的比赛规则, 使大学生满怀兴趣, 信心十足, 既要有敢拼的决心又有必胜信心, 对于比赛的输赢成败, 赛后认真分析讲评, 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比赛中来的意识, 教师可以把教学比赛与综合体育课程的总成绩相联系, 这样建立激励机制, 并且对每个学生建立绝对性评价, 不管基础如何, 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即可获得奖励, 这样, 就可以使基础好的学生更进一步, 而基础稍差的学生, 也不至于气馁, 并产生较强的意志力, 不服输, 坚持更进一步的努力, 逐步超越自我, 获得进步和提高。

(三) 学习奋斗精神, 锤炼自控力

体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人的身体素质的锻炼, 更是对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力量的挖掘和拓展。从古至今, 体育都被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来加以重视。在体育教学中, 身心的锤炼过程是艰苦的, 有些学生会感到疲惫和劳累, 这是正常的情况, 在其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教师当利用这种机会, 用体育教学比赛让大学生们通过顽强拼搏, 吃点苦, 受点累, 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完成和适应一些生存状态。这是必要的, 也是对学生成长的促进。

另外, 锻炼学生的自制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比赛中或许会出现各种情况, 这时候, 他对自身行为的良好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竞技场上训练有素的运动员, 他们在赛前赛中对自我情绪的调适和对每个动作的调控, 近乎完美, 超乎常人。有着体育竞技经历的人在从事其他各项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执著、坚毅、果敢等品质, 是体育运动锻炼培养而形成的良好意识品质的延伸和扩展。教学比赛的开展, 是对大学生顽强自制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四) 培养合作精神, 增强团队感

体育竞技中的许多项目是通过多个个体分工合作, 共同努力, 彼此协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 达到更高的目标, 是有着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活动, 强调的是群体的合作性。体育课教学比赛旨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的项目技能的传授和练习, 通过竞技的手段使大学生体会比赛中发生的各种竞争、对抗、技术发挥和战术配合等情况, 由此对大学生产生多种心理刺激和影响, 体育教师实时把握住体育教学比赛中所形成的特定场景的契机对大学生展开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的教育, 从而使其具有个人努力的成功感, 更有集体协作的快乐感, 对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心理健康比赛策划书 篇3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目录

一、活动时间及活动地点„„„„„„„„

二、参加对象„„„„„„„„„„„„„

三、特邀嘉宾„„„„„„„„„„„„„

四、活动流程„„„„„„„„„„„„„

五、经费预算„„„„„„„„„„„„„

六、活动意外防范„„„„„„„„„„„

前言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较高期望值,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但心智发展尚未成熟、稳定。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的身心问题剧增,并引起社会各界群众的普遍关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提高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可以通过现场愉快轻松地互动形式,提高广大

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学习、生活、交际中产生困惑的能力,达到助人和自助的目的,真正体现中心的宗旨。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

1、活动时间:初赛各系在10月20号之前将参赛5名选手和5名后备队员

名单由各系心理委员报到心理自助中心办公室

决赛时间:2010年10月24日预计下午两点开始,各部必须提前到

2、活动地点:**

二、活动主题及参加对象:

1、活动主题:学会爱自己,关注心理健康知识

2、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特邀嘉宾:

中心指导老师

各系辅导员

各系心理部部长

四、活动流程:

(一)、前期宣传:

1、喷绘横幅或者印制大幅海报,在学三楼前悬挂;

2、在校园网上贴出关于比赛的通知;

3、请各系辅导员协助,向学生宣传;

4、请各系心理部通知到各班心理班委,进一步向同学宣传;

5、打印出关于比赛的通知,张贴在各个宿舍楼下。

(二)、初赛阶段:

由各系心理健康部,在系内进行选拔,选拔出2支代表队伍。其中一只作为代表参加比赛,另外一只作为替补队伍。

选拔方式:各系心理健康部通过对系内报名队伍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笔试。

队伍人数:每队5人

(三)、前期准备:

1、提前向学校申请活动所需要的教室,确保教室可以容纳下比赛现场到达的人数;

2、活动前先做好部内分工,确定好每个人负责的细节。再由个人做好自己负责范围的工作分工,由其他部门协助工作;

3、在比赛前,与参赛队伍做好确认,确认好参赛队伍是否到场;

4、提前准备好比赛时所需要的题目和备用题目,交由王老师审阅;

5、请主持人团队派一位主持人,或者在中心内部选主持人;

6、准备好将奖状和奖品(心晴杂志);

(四)、决赛流程:

1、工作人员提前45分钟到场,检查现场各项设备,确认有用。并且装扮教室;

2、参赛队伍到场,各参赛队伍派出代表抽签,决定回答顺序;

3、依照抽签顺序,参赛队伍依次进行团队展示(可做成视屏、ppt等模式);

4、请王老师做比赛的开始致辞,比赛正式开始;

5、首先是“心理知识小考验”阶段,大屏幕上展现题目,各系代表队在1分钟内(可团队内商讨)给出答案,正确了加10分,错误不扣分。一共十题,预计15~20分钟。争议较大或较难的题目,可请王老师做出现场讲解;

6、接下来是“看谁抢得快”阶段。主持人读完题目后宣布开始抢答,最先举手的代表队做答。答对加15分,答错不扣分,先抢扣5分。一共十二题,预计20~30分钟;

7、然后是“风险冲刺”阶段,将题目设为四个分数档:20分、30分、40分、60分。20分的题目7个,30分的题目5个,40分的题目3个,60分的题目2两个。各系代表队按照抽签的顺序来选择分数档的题目进行作答。答对得分,答错倒扣分。各代表队各有两次选题机会;

8、最后是“我是心理小导师”阶段,请各系代表队依次选择题号,然后主持人现场读出题目(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材料),由代表队派出代表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心理辅导。由王老师现场点评打分。满分100分;

9、如果出现平分局面,启用准备好的后备题目,进行抢答。

10、最后算出分数,宣布获奖名次;

11、请嘉宾为获奖队伍颁奖;

12,由老师做总结陈词,宣布比赛结束。

五、经费预算:

宣传海报/横幅***元

打印通知***元

奖状***元

奖品***元

前期筹备***元

总计***元

六、活动意外防范:

1、防止某系某代表队有特殊原因不能够到场。在比赛前确认有代表队不可以到场时,联系候补代表队;

2、为防止现场多媒体出现问题,把比赛所需的材料打印出来;

3、防止散场时出现拥挤现象,提前准备好人员,疏导现场人员,使其有序退场,防止挤踏事件的发生;

4、提前确定所有人员时间,如若有人员有突发时间不能到场,由后备人员顶替。

例:心理健康征文比赛活动策划书 篇4

发布者:校学生会心理教育部

心理健康征文比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和谐心灵 和谐校园 心身健康 幸福一生

二、征文内容(选其一即可):

(一)“和谐心灵与大学生活”:在过去的大学岁月里,你如何在心理上从一名高中生转变为一名大学生,如何逐步适应大学生活,或者当你即将面对社会的时候,大学生活为你提供了什么心理准备;

(二)“心理调适与和谐心灵”:和谐的心灵需要主动的自我调适,当你遭遇人际交往、学业、情感、贫困、就业等挫折时,你曾有过何种心情故事,又是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

(三)“心理辅导与和谐心灵”:谈谈自己经历挫折或困境的心路历程中,你是如何在他人的帮助下重新站起来,或者如何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下逐渐走出心理困境。

三、征文要求

(一)文章字数不限,请详细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学院、班级、联系方式。

(二)作品可以是手写稿,也可以是打印稿。参照正规文章格式,手写稿采用学校统一信纸,打印稿版式一律为A4格式。

四、征文对象;全体东区学生

五、截止日期:2009年12月11日

六、比赛流程:

(一)各院先自行组织,并选送三篇作品于12月13日晚上交到心理中心会议室(208室);

(二)届时将组织心理中心老师对选送作品进行评审。本次征文活动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颁发证书。优秀作品将发表在《心晴》杂志或发布在心理健康网站。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 篇5

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

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承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策划时间: 广 东 省 第 二 届 大 学 生 心 理 剧 初 赛 策划书2010年10月26日

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心理剧比赛

——华立学院赛区比赛策划书

一.前言

1.活动主题:“关爱你我,从心开始”(以校园大学生常见的心

理健康问题为素材的心理话剧)

2.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促进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丰富心理健康教

育的内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让广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广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发展。

3.活动地点:图书馆3号报告厅

4.活动时间: 11月28日(前期准备10月27-11月27日)

5.参与对象:我院全部在校大学生,单位不限,可跨班级、年级或者跨学部组

合二.活动流程安排

1.10月27日,院心理咨询中心通知各学部有关比赛事项。2.11月3日,由心理协会组织上班宣传并说明具体事项。3.11月4-5日,在一饭水池边摆摊招募话剧演员及剧本。

4.11月24日,由心理协会话剧组收起初赛作品并送交到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老师选出入围第二轮剧组。

5.11月25-26日,由心理协会话剧组通知入围名单并通知入围剧组准备28日的现场比赛;并组织入围小组进行录音。

6.11月27日,通知所有心理委员参加比赛现场,检查所有准备工作,(录音,场地,设备)

6.11月28日,组织入围小组进行现场演出并邀请专业的录像师录像。

三.各部门工作安排 筹备期(10月27日-11月23日)

外联部:在11月中旬前处理赞助事宜。

宣传部:1.张贴比赛的海报,进行全面宣传(11月3-10日)

2.用气球,卡纸,丝带等装饰品布置现场。(11月28日)

秘书部:1.向会员介绍心理话剧比赛活动,号召参与。

2.到摊位(11月4-5日),为有意参加者登记(记录姓名,联系方式)3.邀请嘉宾及老师。

实践部,文娱部:1.安排2或3个心理话剧,为自愿报名的演员安排角色。

2.安排话剧表演的顺序。3.准备1-2个主持人。

组织部:1.活动摊位的申请,比赛场地申请。

2.协助摆摊宣传的顺利进行,安排人员到摊位工作。3.协助宣传部布置现场。

进行期(11月28日)

秘书部:1.通知剧组,演出时间地点,要求提前到来。

2.安排工作人员于3号报告厅门口接待来宾入座。

组织部:1.演出半个小时之前确认演员的到来。

2.维持现场秩序。

编辑部:1.为话剧表演拍照。

2.负责现场音乐调校.3.准备电脑,录音,相机。

四、参赛形式

1、视频片段。同学们可自编、自导、自演,直接录制成视频作品,参加初赛。

2、剧本。署名作者不多于3人,并于11月10日之前交到心理协会话剧组,选出优秀剧本。再由剧组组织演员演出,拍摄视频,参加初赛。

注:同时接受演员报名。

五、初赛作品要求

1、作品必须属于大学生原创,思想健康,主题鲜明,体现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辅导功能;作品应以舞台剧形式表演,剧情生动,人物形象体验深刻,表演具有美感。

2、视频作品片长约10—15分钟,其中对白或旁白必须用普通话录制,如出现少量英语或方言,必须同步附上中文字幕。

3、视频作品报送要求:各单位作品录制完成视频后,于11月24日之前送交心理协会文艺部话剧组;同时每部作品附上参赛作品剧本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以及组员姓名,组名,作品名及联系方式。

六、赛制安排

1、我院将组织专业老师对各单位制作的视频作品进行评选,选出8-10组入围第二轮比赛,第二轮比赛将在11月28日于图书馆3号报告厅进行现场比赛并录制成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届时将由现场观众及专业老师综合评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剧本奖若干名,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剧组(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由评委选出,最佳剧组由现场观众投票决出)

2、学院将在所有参赛作品中,选取3份优异作品,进行重新拍摄,并送交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参加广东省决赛。

3、全省决赛于12月底左右进行,届时我院如有作品入选,将组织参加现场表演决赛。

七.经费预算

合计:肆佰肆拾捌圆整 八.宣传方式:

1,海报、传单宣传: 我们在活动前会以海报的形式宣传我们的活动,让大家清楚

了解我们的活动,如果商家赞助足够的金额,我们可以在海报冠名鸣谢商家,可以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和学生公寓为赞助商家派发优惠券,使更多人了解商家的产品。

2,定期反馈,我们将活动动态定期反馈给商家,并邀请商家亲临活动现场,可鸣

谢商家,为商家介绍相应信息;如不能到场的,我们还可把本次精彩部分做成视频,把晚会的实影反馈给商家,还可放在校内资源网上供大家下载,以扩大商店的知名度

3,在每一期的成长工作坊、宣传板上,我们亦会为商家进行宣传和商品介绍,将

商家的最新商品动态信息通知学生

4,商家也可在演员身上赞助本店的商品,让演员上场表演!效果生动~

5,如得学校批准,还可帮其建立相应的网站或在微博,qq,QE上为商家宣传,使

贵商店和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的美好形象更进一步,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九.突发情况应急方案 1.参加演出的演员突然不能出场表演。方案:找熟悉该话剧的有关人员临时上演。

2.设备出现问题。

方案:比赛前准备备用电器,尽快找专业人员解决,若半小时内解决不了则讨论另改时间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心理健康与发展协会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比赛策划书 篇6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奠基人,他从根本上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原因分为两部分: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按照他的分析,人们对一件事件的解释不是归因与个人,就是归因于环境的原因。二者的区别是:个人原因是个体自身的原因,如人格、心境、态度、动机、能力以及努力等;而环境原因则是外界情境的原因,如运气、工作条件等。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归因不是活动分析的终止,还要与其他心理过程互相作用,导致特定的情感体验、对未来的期望和行动选择等。

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中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多走弯路。下面,笔者将根据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所总结的训练和比赛经验,从归因分析的角度来谈谈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相关问题。

二关于田径运动归因分析的控制点问题

归因问题的分析大多集中在控制点上。在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某些因素控制着,这些因素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外部因素,也可能是内部因素。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中影响着教练员及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导向。

1.要正确认识内控因素和外控因素

内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做是自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因素处于主动控制之下。外控因素是指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强烈倾向于将其经历中各种积极或消极因素看作与自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笔者近两届带队参加我省大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共有12名队员(6男6女)参赛。比赛获得第一名2个(其中破1项省高校记录),第二名2个,第三名2个,其他名次不计。我们发现,具有高内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一些因素,如努力程度、技能发挥水平、注意范围等。而高外部控制点的运动员在出现问题时主要的归因分析是认为裁判、对手、观众等他们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本来可以获得较好名次的却未能取得。因此说,高水平的田径运动员多数应为内控型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控制和把握一些可控因素上,如技术、战术、思维、期望、注意的范围和方向、唤醒水平、对失望的反应等,而且还能有效地应付诸多不可控的因素,如天气、裁判、对手、场地、比赛时间等,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他们能迅速重新将注意转向可控因素上。这就要求教练员要选好队员,经常在训练中给予良好的心理导向,从而使之能在训练和比赛中鉴别出哪些因素是可控因素,哪些因素是不可控因素,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控制能力,最终在训练、比赛中更能沉着、有效地排除干扰,实现最终目标。

2.归因分析的焦虑唤醒与控制点

无论是内控型或外控型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对内控型运动员而言,极端的内控型运动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在赛前同样能体验到与外控型运动员相同的极高焦虑感。但内控型运动员往往比外控型运动员更能现实地处理好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对自己的努力更有信心,这为进行自我调控打下了坚实基础,从而使赛前焦虑水平降低。在比赛中,我们总结发现高焦虑与外控点之间有可靠相关,实际的或主观的缺乏控制都会导致焦虑。这要求教练员选材时更要重视运动员的性格、气质特征,尽量挑选内控型运动员,并在日常训练中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和心理调控,逐步培养运动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接受自己行为所产生的结果、勇于改造和提高自我等能力。

3.归因分析的性别差异与控制点

在训练和比赛中,我们发现女运动员较男运动相比,更倾向于外控型。具体表现为:失败时过多地自我指责能力差、外界环境干扰等;成功时则认为是幸运伴随或获胜过程的简单性,而非努力所得。总的来说,女运动员对自己的评价较低,对成功的期望较低,对失败总会进行外部的归因分析(如气候、场地、对手、裁判等),而过少地进行内部归因分析(如自己的努力程度、能力的表现、比赛中的注意力等)。在两届大运会中,笔者有三名所带的女运动员便是这样,比赛中完全有机会冲击冠军的,但总认为是自己能力有限,不愿尽最大努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最终只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而男队员较多地表现出对胜利的渴望,比赛中基本上都竭尽全力去奋斗。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的归因分析中应更多的激发女运动员对胜利的渴求和欲望,注重逐步培养其竞争意识及努力战胜对手、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要注意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及其预防和矫正

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是指在田径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后对其结果很少有或根本无法控制,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受的分析和判断。对运动员而言,这种无助的感受是在训练、比赛中习得的经验和感受。

1.习得性无助感的归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感会使运动员把每次训练和比赛成绩的不理想或不及别人归因于客观上无法改变的因素。主要表现为:(1)归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缺乏努力;(2)归因于外界因素,如恶劣天气、裁判不公、外界因素干扰等因素;(3)对技术技能的改进和提高不愿冒风险,从而产生一种信心不足和无奈感;(4)将自己看做是不断的失败者,从而造成成功的经验越来越少,而无助感越来越强,最终导致对目标失去信心和勇气,甚至最终退出训练和比赛。水平越低,无助感表现越突出,高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场合也会出现此类情况。因此,教练员要认真了解每位运动员的情况并及时进行调节,以便帮助其达到正确的心理定势。

2.习得性无助感的预防及矫正

相对而言,能力方面的归因是稳定的,而努力方面的归因是不稳定的。教练员要注意利用此点去鼓励运动员,以帮助其避免和消除无助感,相信通过努力自己能做得更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和矫正:

第一,要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以培养运动员学习的兴趣、动作的正确概念及比赛节奏的把握。具体可尝试:(1)训练时尽量给运动员积极有效的反馈,避免对运动员因表现的好坏而出现情绪上的波动;(2)要帮助运动员发现在某些方面自己存在的优势,一直被队友和教练看好;(3)在训练和比赛时要经常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给运动员以激励,如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肩膀等;(4)避免用讽刺、侮辱或大声吼叫对待运动员的失误或失败。

第二,可通过比赛或模拟比赛的形式帮助运动员提高自己的可控能力,并建立积极的心理定向,让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另外,也应不断培养运动员的内控倾向和动机倾向,强调个人努力程度是运动技能和成绩提高的重要决定因素,以此引导运动员产生更多的动机效果,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第三,归因分析应实事求是。教练员要了解和掌握每一位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及其所具备的最大潜能,准确进行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目标设置,对结果的归因分析努力做到实事求是。

总之,归因理论认为:不同的归因分析会直接影响田径队员将来的期望、情感和行为。因此,教练员一定要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归因分析,通过有效的引导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摘要:从心理学和训练学的角度, 通过对田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归因理论研究, 使教练员和运动员能正确进行田径运动内控和外控因素、焦虑唤醒水平、习得性无助感等归因分析, 且教练员应注意在训练中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归因倾向, 以激励、鼓舞运动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为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提供理论上的帮助。

关键词:田径运动,归因分析,内控因素,外控因素,焦虑感,习得性无助感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上一篇:临床医师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信访办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