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1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提出课外科技活动要精心设计、突出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素质.

作 者:张跃聪 ZHANG Yue-cong 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福建,漳州,363000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4)分类号:G642关键词:课外科技活动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2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途径

高校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它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活动的平台。[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有效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结合课内教学培养, 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以电子类专业为特色, 根据大学生理论知识结构特征, 结合实际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体系。

1. 以学术活动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学术活动, 是立足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具有普及性和广泛性特点的学术活动, 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 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基本技能方法的掌握。[3]我院设有无线电爱好者协会, 定期举行协会内部专业交流讲座, 同时邀请专业老师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协会还不定期地组织面向全院的各种丰富的社团科技活动。

2. 以助研训练指导科技创新实践。

专业指导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事业心强, 是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能否得到快速提高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 能形成教与学良好的指导和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以科研立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立项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设计题目及设计方案, 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综合设计、创新设计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提出有创意和研究价值的课题。[4]我院08年开始建立了“芯”苗人才计划, 学生自行组队同时邀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学院立项为期一年, 同时设有中期检查, 督促学生按进程完成项目。学院鼓励申请院芯苗项目的学生, 积极参加省新苗人才计划和“挑战杯”竞赛等省级和国家级的科研立项和科技竞赛。我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阶梯型科研立项平台, 强化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 以科技竞赛推动教学体制改革。

各类竞赛在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风建设。挑战杯竞赛中, 许多学生科技作品新颖有创意, 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同时竞赛又推动了学生去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针对大二和大三学生, 我院设有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竞赛培训课, 学院将以面试形式结合理论成绩的形式, 选拔进入该培训课。每年的5月份, 由我院和教务处承办校电子设计竞赛, 参加人数逐年增加, 2011年达到了150人。竞赛是挖掘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校竞赛中具有潜质的学生将会显现出来。我院将这些具有一定创新和动手能力的学生组队, 每组配一名指导教师, 进行暑期集训, 强化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以创业活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要强化与社会各业界的联系与合作, 拓宽大学生科技创新领域,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提供服务和保障。尤其是针对高年级和大学毕业生, 高校要不断加强他们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合建创新创业中心和实践基地等形式, 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设施保障等, 推动“产学研”的融合, 促进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转化, 为社会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

二、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体系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1. 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加强社团以及兴

趣小组的文化建设, 将科技创新培养纳入管理活动中, 使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5]引导大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各种层次的学术活动、科研训练及各种科技竞赛等。

2. 为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工作, 制定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和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分纳入大学生培养计划中, 完善相关制度, 使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 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引导

作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才能在指导学生科技活动中培育出创新人才。学校要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竞赛和学生的科研立项。

4. 增加科研活动经费的投入, 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形成“国家-省-学校-学院”四级资金投入体系, 除国家和省为学生科技活动提供科研资金支持外, 学校和学院划拨出一定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资金来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对于获得省市科研专项、科研成果的学生, 学校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我院设立的“芯”苗人才计划正体现了我院对学生科研活动的大力支持, 保障了学生的科研经费, 同时激发了学生科研立项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成效

我院近几年在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基本形成了针对不同年级,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外培养模式, 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明显提高, 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浙江省ACM程序设计大赛, 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中, 2009年, 我院学生获全国特等奖3人, 全国奖19人, 省奖60人;2010年, 我院学生获全国特等奖6人, 全国奖6人, 华东赛奖19人, 省奖59人, 2011年我院学生获国际奖3人, 亚洲三等奖1人, 全国特等奖1人, 全国奖26人, 华东赛奖13人, 省奖54人。近三年我院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获奖层次相应提高, 科技创新活动课外培养实践效果逐步显现。

实践是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在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过程中,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重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与推广,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以及合作精神, 实行课内课外培养相结合。各级部门和高校应重视并鼓励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激发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崇尚科学、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迎接挑战的主动性, 培养大学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着实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着眼, 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课外科技活动的意义。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 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五种主要途径, 指出高校在课外培养体系中应建立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同时简述了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能力,课外培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朱德荣, 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9 (012) :24-25.

[2]周培松, 谢慧荣.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探讨[J].文教资料, 2007, (10) :157-159.

[3]孙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四结合”模式探讨[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15 (1) :34-36.

[4]董长宏, 梁旭, 黄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6) :68-71.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3

关键词:生物活动;创新素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75-1

一、生物兴趣小组的重要作用

生物兴趣小组是生物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必修课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延伸,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强调动手实践,对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初步技能,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基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制作叶脉书签,制作动、植物标本,插花等活动,制作了许多包含他们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的作品,让他们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以及对生物界和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学生们会自觉地救助受伤的蝙蝠、小鸟等,查询救治、喂养等知识,帮助它们早日康复,回归大自然。学生对生物学有兴趣,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它,去研究,才能有新发现。

2.培养创新自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所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创新比常规性解决问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如果没有创新自信心和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就会半途而废,不能取得成功。培养创新自信心首先要保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其次要多给学生创新成功的体验。例如在制作叶脉书签时,选材用桂花叶最易取得成功。桂花兰叶具有网状脉,且叶肉和叶脉的耐腐蚀程度差异较大,在用碱液加热的过程中容易将叶肉腐蚀掉而保留完整而美丽的叶脉。有的学生就采集了许多种具有网状脉的叶子,用来进行叶脉书签的试验,有的叶片太嫩,叶脉和叶肉的耐腐蚀程度差异不大,是极难做成叶脉书签的。但是,这时老师应该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赞扬他不墨守成规,勇于求新的精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大胆地试验。学生通过反复试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制成了一枚用羊蹄甲叶的叶脉进一步加工成的美丽书签。学生体会到了一次创新的成功,也锻炼了锲而不舍的优良品质。

3.培养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认真地去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例如做蝴蝶类标本,先遇到捕蝶难的问题。有的学生抱怨校园里的风蝶太少,因此,他捕不到凤蝶,只能捕到菜粉蝶;但是,有的学生却在校园内捕到了许多只凤蝶。究其原因,是因为后者每天课后就拿着捕虫网在校园内耐心等待凤蝶的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收获;而前者做事不认真,图轻松,怕麻烦,结果就收获甚小。

4.培养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兴趣小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任务是根据一定的原理、方法动手实践,做出作品。原理、方法往往看上去容易理解,但要做出作品,却要多次实践,不断吸取失败的教训,积累成功的经验。例如制作植物腊叶标本,方法是采集——压制——上台纸——贴标签——定名。如果压制出来的标本变黑变皱,说明换纸不够勤快或天气太潮湿;如果标本在台纸上的位置不当,作品就不好看。从采集到制成标本,往往要反复多次,花费约一个月的时间。

5.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开动脑筋,学会用与众不同的方式或别人忽略的方式思考问题,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创造性。例如书本上介绍用来处死昆虫的方法是用毒瓶。要捕捉昆虫,就要先做好毒瓶,让昆虫快速地昏死过去。但是,往往事先没有准备捕昆虫,却遇到了想要的昆虫,并捕到了,该怎么处理呢?同学们就探索更简便的方法:A.关进加盖的容器中,让昆虫饿死。此法简便,但缺点是昆虫容易因挣扎损伤翅、足,导致标本不完整。B.制作简易毒瓶。将2~3粒樟脑丸放入加盖容器内,用这种办法处死昆虫,标本损伤程度较低,应急性不错。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勇于创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正如达尔文在自传中所说的:“我所以能成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是:爱好科学——不厌深思——勤勉观察和收集资料——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可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最核心的要素。

二、科技竞赛积极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向创新结果转变

创新的火花一旦产生,教师要及时抓住,并且积极创造条件促使创新思维转变为创新结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及时巩固和进一步深化,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2015年寒假组织学生参观金山湖湿地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芦苇等湿地优势物种适应沼泽生活的独特生态特征和生理结构特点。然而却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芦苇能适应水生生活,它们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吗?带队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创造火花,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一步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咨询专家,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提供帮助指导实施,最终实验取得了成功。该项目参加“江苏省第二十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比赛”,获三等奖。在参加这一比赛中,多名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获奖,其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自豪感。事实证明,长期参加生物兴趣小组的许多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新能力都非常强,参加生物学方面的活动成绩也比较突出,如在市实验考查中他们几乎都能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各项考试项目,平均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同学。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4

——在美术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实践探究 各位领导们好:我叫高玲,是我校的一名美术教师。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暖风来到我们新开校园。为了激励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确定了“创境探究,个性表现”的课堂教学模式,力争充分发挥育人效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日常教学中,课时量比较大。我课前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给出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我积极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开发了“美丽的海星”、“我的石头画”、“可爱的小动物”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另外,在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我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区美术学科论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作为一名区美术学科带头人,我身先士卒,认真参加课题研究,多次在教学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在我校的“新星杯”教学研究活动中,带领在组内老师进行了集体教研,共同备课,相互听课,及时反思,共同评课,我所作课多次获得了校级优秀课,撰写的教学反思也被评为优秀奖。自2007年至今在区优秀课评选中被评定为一二等奖共三节。

对于我负责的美术兴趣活动课,我开展了切实可行的美术技能技法训练的活动,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组织,精心设计、服务教学,注重过程。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培养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小设计师”和“小画家”。在校“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展示活动中,我们美术绘画小组的绘画作品展示获得了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也受到了同学的欢迎。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画大赛,有百余名同学获得全国、市区级绘画大赛一二三等奖。

我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课题研究活动,为此我们美术组开发了剪纸艺术校本课程。经过老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学生掌握了剪纸工艺的技能,成为自己的一项艺术特长。在2004——2008年连续五年在天津市剪纸大赛中有三百余名同学分别获得金银铜等的等级奖,我校也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快乐小剪刀”的称号。

大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策划书 篇5

活动背景:

我部计划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活跃学生会内部气氛,增进部门内部成员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会内部凝聚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丰富学生会文化活动。希望通过与大家的互动,能够让新进入的同学增强对学生会其他的人的认识,加强其自觉学习意识,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深化自身的交际能力,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会这一大家庭。

素质拓展,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素质拓展暨外展训练在经历了40年代的创始、50年代的扩大规模、60年代的长足发展、70年代的稳固和80年代的国际化之后,到今天,已在全世界五大洲建立了近40所学校,外展训练强调安全第一,提倡环境保护,宣言是:激发自尊,关心他人,服务社会,放眼世界。

素质拓展起源于国外风行了几十年的户外体验式训练,通过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培训人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而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现代人应有的基本素质,也是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在现代社会,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次活动地点选择在渔夫岛,渔夫岛位于现在的蠡湖景区,蠡湖景区经过近2年的紧张建设,已经形成宝界双虹、湖门溢彩、鹿峰流霞、渔夫岛、西堤拂春、飞泉帆影和卧石醉波等10个景点。其中吸引人的是渔夫岛和渤公岛。渔夫岛是位于环湖路西侧,占地约7公顷。因范蠡隐居蠡湖养鱼制陶,写下中国第一部养鱼专著《养鱼经》,民间称之为渔父,故取名渔夫岛。岛上刻有《养鱼经》,建有百步沙滩、游船码头、演出平台等。每当皓月当空,岛上树影婆娑,沙滩银光闪闪,湖面波光粼粼,清风徐来,令人陶醉。

此次活动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玩——吃——喝”的老套模式上,应该有所突破,做到“有创意更要有心意”,让每位参与者在参与活动放松自我的同时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一.通过游戏互动参与来引导受训的每一位成员走出以及以往封闭的自我,主动与人沟通,打开心扉以完全参与者的态度来亲身体验与察觉,认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以团队的形式与同伴一起解决问题,解决困难时团队的合作是很重要的。通过问题解决的训练,可以使参加训练的训学员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技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通过参加各种幽默的小游戏,使受训学员在训练中产生愉快感,从而达到心理压力的释放或排解,在轻松、相互信赖的团队气氛中体验成长。

四.作为一种“先行后知”的现代式学习方式和训练方法,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学员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使受训学员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促进团队形成。借助训练后的促动、感悟和思考,影响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活动主题:“研会破冰行动”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2日或9月23日 活动地点:渔夫岛 交通工具:骑车前往

活动对象:商学院研究会全体成员

策划、主办单位:商学院研究会组织部 前期工作: 1、9月18号之前联系办公室完成各部门的通知工作(活动时间,地点,及确定出席人数)

2、确定各部门参加本次活动的工作人员名单

4、召开工作人员动员大会,并对工作人员提前进行相关事项的培训

5、购买物料及奖品,提前准备好游戏道具

6、如果条件及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工作人员对本次活动各项目进行时间的测试

7、活动开始前一晚布置好各个岗位的工作(如摄影,签到,场地布置,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购物人员,主持人,道具物料租借人员等)当天活动流程:

1.早晨8:00于江南大学北门集合,保证每人一辆轻便自行车。每小组由一名学长带队,负责安全。

2.9点半左右到达渔夫岛,开始进行游戏。

3.12点左右自由活动,自行解决午餐,可带食物前往。活动项目:

开始时先分好队伍,并且想好队名和口号!每个队挑选一个队长,起到领导带头作用!

1.趣味拼图

项目介绍:

1、全部队员参加

2、比赛开始前,各个参赛者领到了一张小卡片,这只是一张大卡片的12分之一。游戏开始后,各队队员需要先讨论各组卡片的情况,在决定以哪一色的卡片为基准去寻找,通过了解、交流,更换等方式,最终以最快的时间拼成一幅图画。期间交流,合作,协商很重要。此游戏以统计时间为标准,通关时间用时最短的一队为第一名,往后依此类推

项目道具:11张不同颜色的大卡纸

项目目的:打破陌生的束缚,为了自己的团队去勇敢地求索,交流,反馈,再交流合作。

2.瞎子找家人

项目介绍:

1、每次比赛由四支队伍参加,每支队派10名队员参加

2、参加的人员蒙上眼睛的人(扮成瞎子)杂乱地分布在广场上,期间不能偷看。游戏开始前,不能走动。

3、游戏开始,瞎子开始摸索,找到自己的组员。集合时间用时最短的一队为第一名,往后依此类推

4、工作人员把完成的组带出,并对进行着的人员做好安全指导。项目道具:布条:50条

项目目的:增进部门内部的默契,增强部门与部门间的联系。让参与者体会家的感觉,找寻家人的紧迫感 3、10人绑腿跑50米比赛

游戏介绍:每组比赛由4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派出10名队员。这10人按横排立于起点线后,分别将相邻队员的左右腿用绑腿套套在一起,所有队员以站立方式起跑,听到发令后,同时走或跑向终点,以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线为计时终止。用时少者名次列前。项目道具:10条布条

项目目的: 3人2足接力赛项目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4、七手八脚

项目介绍:

1、每组比赛由4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派出10名队员

2、每队队员在指定的区域内,根据主持人的要求有某数目的手或脚着地,而且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完成

3、完成指定动作时需要原地定住10秒,由工作人员计算(多出一只手或脚计时加5秒)

4、每组必须按要求有某数目的手或脚着地,如七只手八只脚。主持人宣布三次手脚手令,三次过后完成时间最短的一支队伍为第一名,往后依此类推 项目道具:无 项目目的:考验参赛选手的应变能力及配合组织能力,及是否愿意为团队付出的精神。

5、气球排排走

项目介绍:

1、每组比赛由4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派出10名队员 2、10名队员侧站成一排,每两人之间夹着一气球(夹在前面一人的脖子及后面一人的额头之间),一直往前走,从起点到终点,用时最短的一队为第一名,往后依此类推 项目道具:气球若干

项目目的:考验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6.密码传递

项目介绍:

1、此次项目10支队伍的全部人员一次性参加

2、游戏规则就是每个人不许回头,不许离开座位,不许说话,在限定的时间里把最后队员得到的信息准确的传递到前排第一个队员。首先每个队都开始做了准备,即简单的沟通密码,或者用手在后背写字,或者用敲击身体或头部的方式,第一轮是:4个数字

第二轮是:6个数字而且带小数点, 第三轮是:一个带不同种符号的数,如分号,根号,平方等等符号 第四轮是:一个单词,或一串字母 项目道具:若干张便签白纸

项目目的:考验团队里面各成员间的信任程度,考察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力,也考验各参赛人员的判断和应变能力。项目惩罚:比赛过程中如有那一队说话或窃窃失语,队长必须出来做十个俯卧撑,如果第二次在次出现违规,累积加上10个,以此类推。7.五毛和一块

游戏介绍:游戏中,男生是一块,女生是五毛。游戏开始前,两组分别站成一排,裁判宣布比赛开始,并且说出一个钱数(比如3块5或7块等),两组成员就要在最短时间内组成那个钱数。反应最快并且钱数正确的队伍获胜。游戏时间:规则讲诉2分钟,比赛时间5分钟。宣布成绩,每组喊出口号1分钟。项目道具:无需其他道具

活动目的:锻炼队员的反应速度与行动速度。8.盲人方阵

游戏介绍:让所有队员被蒙上眼睛,在四十分钟内,将一根绳子拉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且所有队员都要均分在四条边上。这个项目教会所有学员如何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寻找出路,大家耗用时间最长、最混乱、所有人最焦虑的时候是在领导人选出、方案确定之前,当领导人产生、有序的组织开始运转的时候,大家虽然未有胜算,但心底已坦然了许多。而行动方案得到大家的认同并推进,使学员们在同心协力中初尝着胜利的喜悦。道具要求:长绳一根 活动目的: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一个有领导,有配合,有能动性的队伍才能称之为团队,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9.坐地起身

游戏介绍:

1、要求四个人一组,围成一圈,背对背的坐在地上;

2、在不用手撑地站起来;

3、随后依次增加人数,每次增加2个直至10人。

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引导同学坚持,坚持,再坚持,因为成功往往就是再坚持一下。

项目道具:无需其他道具 活动目的:这个任务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的配合,该项目主要让大家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六、后期工作

1、活动中的场景拍摄得到的照片以及活动记录制作PPT,交予办公室保存。2.宣传部对活动进行一定记录,写成文字形式交予办公室保管。

中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策划书 篇6

中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策划书

策划部门:共青团都匀市墨冲中学委员会

活动时间:2011-5-416:20

活动地点:学校大操场

参与人员:学校领导、各班班主任、团学干部、各班团员

活动目的:为了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我校计划开展中学生素质拓展课外活动,通过此次

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增进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交流,增强年级与年级间的凝聚力,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团结氛围,丰富学生素质拓展文化活动。深化学生组织能力和配合能力,增进学生的交际能力。

活动主题:“集体中塑造自我,合作中拓展快乐”

承办部门:校团委、学生会

活动流程:

16:20所有参与人员到场集合进行升旗仪式

16:30校领导(石维章副支书)致活动开幕词

16:35校团委书记讲话并宣布“新团员名单”及“五四表彰名单”

16:40学生会主席(肖厚睿)带领新团员宣誓。(五四表彰颁奖仪式改天进行)16:45学生会主席组织4个队伍,选出队长,带领参加人员进行热身活动(兔子舞)16:50各队队长自我介绍(包括队名、口号)

17:00主持人宣读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并开始活动

17:50主持人宣布获胜队伍(改天颁奖)

18:00学校领导致闭幕词

前期活动:

1、队员齐唱《团结就是力量》

2、各队进行热身活动(跳兔子舞)

活动比赛项目:

1、趣味拼图

项目介绍:(1)、各队利用站队评拼出一个“五角星”。

(2)、项目目的:打破陌生的束缚,为了自己的团队去勇敢地求索,交流,反馈,再

交流合作。

(3)、哪队完成最快、站得最像五角星的队伍获胜。

2、瞎子找本队队员

项目介绍:(1)、每支队派10名队员参加

(2)、参加的人员用衣服蒙上眼睛的人扮成瞎子,杂乱地分布在广场上,期间不能

偷看。游戏开始前,不能走动。

(3)、游戏开始,瞎子开始摸索,找到自己的队组员。集合时间用时最短的一队为

获胜队。

(4)、主持人把完成的队带出,并对进行着的人员做好安全指导。

项目道具:衣服

项目目的:增进队伍内部的默契,增强队伍与队伍间的联系。让参与者体会家的感觉,找寻家人的紧迫感3、3人2足接力赛

项目介绍:每支队伍派出9名队员,其中2人用单脚挽起中间人跳走,先到目的地为获胜。项目目的:3人2足接力赛项目体现的是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和信任,本游戏主要为锻炼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4、七手八脚

项目介绍:(1)、每支队伍派出5名队员,听口令用手脚做相关动作。

(2)、每队队员在指定的区域内,根据主持人的要求由某数目的手或脚着地,而且必

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完成(3)、完成指定动作时需要原地定住10秒,由工作人员计算(多出一只手或脚计时加

5秒)

(4)、每组必须按要求由某数目的手或脚着地,如七只手八只脚。主持人宣布三次手

脚手令,三次过后完成时间最短的一支队伍为获胜。

项目目的:考验参赛选手的应变能力及配合组织能力,是否愿意为团队付出的精神

5、足球排排走

项目介绍:(1)、每支队伍派出6名队员

(2)、6名队员侧站成一排,每两人之间夹着一个足球(夹在前面一人的脖子及后面

一人的额头之间),一直往前走,从起点到终点,用时最短的一队为获胜。

项目道具:足球

项目目的:考验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6、密码传递(没有进行)

项目介绍:(1)、此次项目4支队伍的全部人员一次性参加

(2)、游戏规则就是每个人不许回头,不许离开位置,不许说话,在限定的时间里把

最后队员得到的信息准确的传递到前排第一个队员。首先每个队都开始做了准

备,即简单的沟通密码,或者用手在后背写字,或者用敲击身体或头部的方式。

第一轮是:2个数字

第二轮是:4个数字而且带小数点

第三轮是:一个英语单词

第四轮是:回归数字“1”结果可能没有人想到的,最后队员得到的信号是“ 1”,原因很简单,大家的思维模式被自己固化了,不相信是这么简单一个数字,开始不相信自己团队建

立起来的密码流程、制度,不相信自己的队友传递的信息,造成了失败。

项目道具:若干张便签白纸

项目目的:考验团队里面各成员间的信任程度,考察团队的凝聚力和信任力,也考验各参赛人员的判断和应变能力

项目惩罚:比赛过程中如有那一队说话或窃窃失语,队长必须出来做5个俯卧撑,如果第二次在次出现违规,累积加上10个,以此类推。

共青团都匀市墨冲中学委员会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7

一、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科技的学习, 二是学术科技的创新, 三是学术科技的应用[2]。这一活动是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

(一)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 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在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训练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只起引导作用, 学生作为主体, 他们有充分展示的空间, 他们已经从原先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激发了大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在各类科技活动实践中通过亲自动手和实践,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因此,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 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形载体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引导大学生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 重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形成探索研究的精神, 进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学生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求知者,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综合素质也在不断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高[3]。目前, 各高校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机器人挑战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学生组成优势互补的小组, 从校园走向社会, 开展具有社会意义的创新创业活动, 实现与企业、社会的互动与沟通。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科技创新、探索学习的机会, 使学生敢于去实践与挑战, 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有形的载体。

(三)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学生需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要结合研究的实际情况, 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应用能力, 去解决不断遇到的问题, 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除了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储备, 还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学习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知识, 主动参加各种培训, 使自己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 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能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其独特的优势, 已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 也应该看到, 我国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还存在诸多问题, 它们阻碍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性的进一步发挥。笔者以南通大学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基层访谈、研讨会等方式, 调查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 (面向全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800份, 回收有效问卷753份, 有效回收率为94.1%) 。

(一) 学生层面

1.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大学生作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 其参与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学校虽然开展了多种活动, 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以及各类创新创意大赛, 作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然而从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 23.5%的学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了解, 84.6%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而实际参加的人数只有25.3%。另外, 有46.2%的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这也说明了现代大学生一方面崇尚科学, 表现出积极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主动参与的意识却不够, 在行动上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随波逐流”, 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缺乏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这种知行间的较大反差, 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不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 学生缺乏时间保证。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投入, 然而目前大学的教学改革仍然滞后, 大学生课时较多, 尤其是理工科类, 学习任务重, 加之对学生的考核还是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 因此, 学生的精力主要放在第一课堂的学习上。调查结果显示, 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投入上, 仅有3.1%的学生每周投入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上的时间为12小时以上, 37.5%的学生每周投入时间少于4小时。虽然大部分学生表示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第一课堂的学习并没有产生冲突, 但是从时间投入的调查结果以及实际访谈的结果来看, 大一、大二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受到知识面及对知识的理解层次等方面的制约, 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他们的精力主要放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英语过级上。大三、大四的学生从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比例来说高于大一、大二年级, 但是由于严重的就业压力, 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对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 以及考研、考公务员上面, 影响了学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间的投入。

(二) 学校层面

1. 组织机构不健全。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当前这项活动主要由团组织或者学生工作者来组织, 缺乏科学的组织和系统的管理, 教学、科研及各级组织的协调组织工作机制也不够完善, 在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方面都有待完善和提高, 这些都导致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在对学校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目前存在问题的调查中, 32.3%的学生认为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 35.6%的学生认为活动与广大学生脱节, 参与面窄, 26.3%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单一, 27.8%的学生认为组织机构不完善, 开展过程不规范。

2. 创新氛围不浓厚。

虽然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热衷于科技创新的学生,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 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调查显示有23.5%的学生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并不了解, 15.1%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另外, 部分高校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更多的是从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比赛的角度出发, 选拔一些尖子生进行培养, 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广大学生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从而导致开展的一些活动定位太高, 学生的参与面窄, 影响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

3. 资源配备不足。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内容丰富, 涉及多学科的知识, 同时对于调查报告、学术论文、创业计划等成果的撰写需要遵循严格的学术规范, 因此,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指导教师难找已经成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困难”这项调查中, 33.8%的学生认为目前科技创新活动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 29.3%的学生认为参加这类活动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资金、设备和场地。随着高校对科技活动的重视, 资金的支持已经逐步改善, 但是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的专项经费, 缺少社会资源, 而设备和场地的支持更显落后, 学生使用各科研机构的相关设备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因此, 虽然各高校从资金、指导教师、场地等方面都对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都给予大力支持, 但资源配备依然不足, 远不能满足更深入地开展各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需要。

三、促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当前, 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因此, 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 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项重点工作与重要组成, 更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一定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并不断得到强化, 因此,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利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 这也是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社会和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然要求[4]。

(一)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要充分发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必须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氛围, 让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高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在校园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新创业论坛、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 通过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 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准确定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和活动内容, 分层次进行。由于低年级大部分学生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 可以针对所学专业和兴趣开展一些论坛或讲座类的课外科技活动;高年级的以及能力较强的低年级学生可以组成团队小组,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另外, 可以通过学生社团或者学校的一些品牌活动, 如南通大学每年通过举办的科技节, 将科技知识传播于校园, 营造出科技氛围,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当中。

(二) 优化课程设置,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目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依然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学生为接受者, 课堂氛围较沉闷, 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而且学生的必修课程任务较重, 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开展教学, 适当设置课堂思考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 例如, 将实践报告、科技论文等与课本知识考核相结合作为考核学生的指标, 让考试成为学习的过程。另外, 要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消除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会影响学习的顾虑。例如, 南通大学近年来不断完善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 陆续开设“创造学———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教育”、“发明创造学”、KAB、SYB等十余门课程, 形成必修课、公选课、网络课堂、卫星课相融合的学科课程体系, 并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学分制, 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加强教师指导,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遇到的一个较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指导教师, 而指导教师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项目引导人、技术支持者, 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因此加强教师指导, 形成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有利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稳固发展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一方面, 学校应广泛实施导师制, 培养和选拔一批能力强、有责任心、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作为导师, 对一些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进行指导, 吸纳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 让他们及早熟悉科技创新环境及过程, 培养科研兴趣,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 学校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如根据院系学生人数, 核定工作量, 设立岗位, 聘任负责该工作的专职教师, 对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和评比, 并纳入专业教师考核, 以规范和引导专业教师更多关注和指导学生, 而不仅仅是依靠专业教师自愿来维持工作[5]。

(四) 完善机制, 加大支持力度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 涉及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首先, 各高校应成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各学院领导、团委、科技处、学生处、教务处的人员组成, 来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其次, 许多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到一半因为资金的短缺而难以进行下去, 学校除了加大对专项经费的投入, 还应建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作为长效运行的活动机制, 利用社会资源为活动筹措资金。另外, 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 因此, 一些基本的设备和场地必不可少, 学校一方面要健全学生使用相关设备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现有资源, 提高学校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的使用效率。

摘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形载体。以南通大学为例, 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从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教师指导等方面, 提出了促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兴旺, 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探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4 (6) :60-63.

[2]张廷.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与实施[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张齐, 等.基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0) :58-60.

[4]李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106-108.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8

【关键词】科技活动 学术性 创新思维

随着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国外很多大学,包括MIT等知名大学一直将学生自主创新、独立的设计发明、广泛参与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抓手。更有甚者,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或者发明创造发展作为一种创新文化。国内,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各类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有些本科院校已经将本科生科研所表现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系统中。因此,深入研究如何激发大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使其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其创新思维,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为主,采用的是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特制定的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回收率为97.8%。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同时,调查还辅以个别访谈、小型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拓展了调研的深度和广度。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样选取了我院本科四个年级的500名同学进行调研。调查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高、低年级学生比例基本持平;数据来源基本能代表总体情况,其可靠性显而易见。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的了解和参加科技活动同学的调查分析结果两方面展开论述,并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了解

经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院学生对科技活动了解比较深入,同时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较高,参与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了解“启明星”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挑战杯、智能车、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科技活动,但调查结果也显示有部分学生不了解此类科技活动。

导致部分学生不了解科技活动的因素来看,多于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没有能力参加科技活动;接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新意,不能全身心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去;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参加科技活动(没有时间、精力、很好的合作者、很好的课题);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很难找、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等;剩余的学生认为科技活动对自身发展不是很重要,没有参加活动的必要性。同时我们还对科技活动与课堂学习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科技活动是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当然也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认为科技活动影响课堂学习、学习与参与科技活动在时间上有冲突。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呢?将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学校可以将科技活动纳入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计划;大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校园里建立大学生科技活动社团和兴趣小组对同学们参加科技活动是很有帮助的;多于六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增加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很有必要的;剩余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骨干队伍、指导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能够促进我校科技活动的开展。

(二)参加科技活动同学的调查分析结果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发现,参加科技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约四分之一认为参加科技活动对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也近似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参加科技活动是检验自己是否将知识学会的渠道,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低年级学生看来,只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人认为参加科技活动对创新思维能力有提高,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因此,在大学生眼里,参加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我们应该让其形成长效机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有创新思维的大学生。

三、结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的了解比较深入,但大学生群体实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与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养模式有着内在联系。

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推动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实践能力。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课外从事学习、实践、创造的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

既然如此,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意识到课外科技活动推动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转变思想观念,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科技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素质要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科技含量,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校风、学风建设;有利于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立志成才,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促进优秀人才的不断成长。学校要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领导,努力营造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我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水平。

(二)加大工作力度,构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

加大工作力度,构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亲和力和主体性,以及延续性差、研究基础薄弱等特点。要坚持进行普遍性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技意识,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和科学道德,引导大学生认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在实践中构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体系。endprint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要把科技教育作为校内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的重要内容,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都要注重学风建设和科技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科研兴趣。

2.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要根据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所学学科依赖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引导,广泛开展学科竞赛,以竞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学科竞赛,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领域。

3.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研究,提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水平。要继续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作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基金项目的管理,动员更多的学生利用基金开展科学研究。

4.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竞赛和交流体系,激发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竞争和交流的舞台,使学生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研究热情。要建立以“挑战杯”为龙头、以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启明星”大学生本科立项、青年创新人才联合会年会为主体的“二赛一项一年会”系列竞赛和交流体系。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际,要在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活动条件、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落实。

1.保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教育活动,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对研究基础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促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公开发表论文等给予经费资助;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

2.努力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要在场地、器材、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一批由学生自我管理、可供学生独立使用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平台。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服务。

3.完善政策,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保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主动承担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任务。学校对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4.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把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作为学生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其保送研究生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领导,学院应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措施和办法,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研组织为依托,以发现、培养、促进学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人才健康成长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同电力教育,2011,19(012).

[2]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756/122

9496.html

[3]任小龙,陈晏辉,李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4]张跃聪.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4).endprint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要把科技教育作为校内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的重要内容,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都要注重学风建设和科技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科研兴趣。

2.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要根据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所学学科依赖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引导,广泛开展学科竞赛,以竞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学科竞赛,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领域。

3.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研究,提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水平。要继续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作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基金项目的管理,动员更多的学生利用基金开展科学研究。

4.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竞赛和交流体系,激发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竞争和交流的舞台,使学生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研究热情。要建立以“挑战杯”为龙头、以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启明星”大学生本科立项、青年创新人才联合会年会为主体的“二赛一项一年会”系列竞赛和交流体系。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际,要在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活动条件、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落实。

1.保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教育活动,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对研究基础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促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公开发表论文等给予经费资助;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

2.努力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要在场地、器材、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一批由学生自我管理、可供学生独立使用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平台。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服务。

3.完善政策,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保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主动承担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任务。学校对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4.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把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作为学生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其保送研究生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领导,学院应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措施和办法,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研组织为依托,以发现、培养、促进学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人才健康成长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同电力教育,2011,19(012).

[2]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756/122

9496.html

[3]任小龙,陈晏辉,李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4]张跃聪.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9(4).endprint

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大力营造学术氛围。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活动。要把科技教育作为校内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的重要内容,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都要注重学风建设和科技意识的培养,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科研兴趣。

2.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学科竞赛活动。要根据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所学学科依赖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引导,广泛开展学科竞赛,以竞赛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要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开展经常性的学科竞赛,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确立研究领域。

3.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研究,提高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水平。要继续发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作用,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加强基金项目的管理,动员更多的学生利用基金开展科学研究。

4.建立健全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竞赛和交流体系,激发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竞争和交流的舞台,使学生在竞争和交流中取长补短,激发研究热情。要建立以“挑战杯”为龙头、以 “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启明星”大学生本科立项、青年创新人才联合会年会为主体的“二赛一项一年会”系列竞赛和交流体系。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实际,要在加大经费投入、提供活动条件、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落实。

1.保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费投入。学校要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教育活动,支持大学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对研究基础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项目,要给予重点支持,促其早出成果,出好成果;对大学生科学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公开发表论文等给予经费资助;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果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

2.努力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要在场地、器材、教室、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方面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要逐步创造条件,建设一批由学生自我管理、可供学生独立使用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基地,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提供平台。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服务。

3.完善政策,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动员和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保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主动承担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任务。学校对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4.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调整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把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及其所取得的实际成效作为学生年度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要大力表彰奖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其保送研究生等。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领导,学院应成立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推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措施和办法,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以科研组织为依托,以发现、培养、促进学生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和人才健康成长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德荣,常云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同电力教育,2011,19(012).

[2]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39/13756/122

9496.html

[3]任小龙,陈晏辉,李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探索 篇9

——2011年广西高校物理院系党政年会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广西物理学会、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给我们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玉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主要就“学生课外活动开展”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交流。我分享的题目是:“以“一二三四”工程为着力点,发挥课外活动的促进作用,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重视支持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致力于开展“意义重大、积极健康、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努力,我们总结凝练了课外活动开展“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一二三四”即“坚持一个中心,围绕两条主线,做好三个结合,依托四个基地”。

一个中心,就是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要坚持以服务学生成才成长为中心,这是前提条件。

两条主线,一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线。大学生受到社会上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的影响中,存在着理想追求淡化、自我意识膨胀、贪图安逸享乐等问题,为此,我院除了开展文明修身工程系列活动之外,更是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贯穿到每一个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锻炼。

二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线。良好的道德品行是生命之根,精湛的技术是立业之本。对于我们学院而言,学生精湛的物理师范技能和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卓越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因此,不仅在教学中,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我们必须围绕的主线。

三个结合,一是精品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单纯的说教灌输,显然实际效果并不高。我院历来注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中,积极打造精品活动,使学生在参加活动中更能发挥特长,找到自信,培养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我院打造的精品活动:(1)舍歌大赛。在此活动中,我们强调的是“不抛弃、不放弃”,宿舍成员一个都不能少,充分发挥宿舍成员的才艺和想象力,体现了宿舍成员的精诚合作和团结上进,得到了学生的热烈好评(2)迎新书画展。这是我院传统优势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十一年。我们将单纯的书画展示与建党九十周年结合起来,与反腐倡廉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爱国爱党之情融于书画之中。既陶冶情操又提升了德育氛围。(3)“红动玉林”暑期社会实践。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围绕提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来开展。学生通过走访玉林容县、北流和玉州区等十来个乡镇,了解英雄事迹,宣传红色理念,同时也义务维修家电,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也获得了全校的优秀组织奖和社会实践先进团队。我院通过打造精品课外活动,寓德育、智育、美育、体 育于一体,更好地发挥了育人功能,打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我院学生工作获得了学院2010年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二是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相结合。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地方高校要加强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我系在专业支撑的基础下,在充分论证和科学探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系科技创新活动,并积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帮助人民解决实际困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1)“节能减排,你我同行”系列活动的举办,我院组织志愿者检查教室关灯情况,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口号和标语;设立献策箱,收集节能建议和意见;邀请市环保局、供电局作“节能减排”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开展废弃物回收利用设计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切实推动了节能减排理念的推广,为学校节能减排贡献了力量。(2)应玉林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我院作为唯一代表,携由其自主研制的“智能迎宾机器人”、“智能迷宫小车”、“简易绘图仪”等电子作品参加玉博会科技创新成果现场展示。展示期间,各仪器以其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广大参观者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了广西电视台和玉林电视台的专题采访。(3)科技之光系列活动。我院结合专业特色,以“科技凝结智慧,实践开创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包括电子设计大赛、趣味物理知识竞赛、课件制作大赛与网页设计大赛、打字比赛等活动,展现了我院学子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了校园的文化建设。此次大赛出现了不少有创意的作品,技术含量也较高,如作品《液位自动控制装置》、《灭火小车》等,对营造科技创造氛围产生了积极地推动作用。(4)科技下乡,义务维修活动,我院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让科学知识走进农村。包括节约用电小常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等的知识宣讲。比如:日本核辐射期间,玉林人民恐慌大肆采购食盐,我院学生结合物理知识,宣传这一做法的不科学性,稳定了部分群众情绪。同时,我院学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每年都会深入社区进行2-3次的义务维修活动。拿东西来维修的群众络绎不绝,这一举动深受群众欢迎。

三是社团建设与多元化发展相结合。根据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倡导合作学习理念,强调在合作中团队成员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我院成立了电子科技协会、网络工作室、天文爱好者协会、淘宝社、天南书画社等多个学生社团,并安排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社团活动,学生自主科学管理,促使社团活动社会化、企业化。如:淘宝社密切联系淘宝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网络工作室为各中小型企业以及学校承接网站设计、动画制作、展板设计等业务。天文爱好者协会承接我院天文台的管理维护,每年接待一千多社会人士参观天文台。电子科技协会每年开展义务维修活动十余次,每年维修家电数百件。天南书画社孕育了一大批书画爱好者,屡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并诞生了数名玉林市书画家协会会员。这些社团的建设,既为学生搭建了发展自身爱好的平台,又在社会化、企业化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个基地,我院为使学生课外活动更为规范、科学,学生参与课 外活动意义更大,兴致更高。我院多方筹措,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建设四个学生课外活动基地。

一是创新基地,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专门场所。我院以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制作与设计大赛为依托,投入经费十余万元,大力进行创新基地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目前,创新基地拥有面积500多平米,摸索适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活动的有效运行机制,取得了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近年来,我院学生参与各类电子类大赛年年均有较好的成绩。我院由于良好的组织,也获得了2010年度电子设计优秀组织奖,获得电子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一项,国家三等奖两项。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南地区港澳特区赛区获一组三等奖。二是社会实践基地。我院与玉林名山中学、北流万里顺机械有限公司、玉林移动、玉林联通、玉林电信、玉林南江街道党支部等十余家企业、学校签订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围绕推行素质教育方针这一主题,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环境。我院连续三年获评学院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2011年也获得了“永远跟党走”院级社会实践工作优秀组织奖。

三是创业基地。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该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根据这一意见,我院进行了创业基地的组建。我院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内组建了“校园电脑服务平台”和“摄影工作室”等创业团队。积极联系校外企业如联想集团、联通公司等各大企业对创业团队进行培训与指导。并以此作为基础开展营销实践挑战大赛,创业氛围日趋浓厚。我院小蚂蚁创业团队参加“沃精彩广西区青年学生营销实践挑战大赛”获一等奖。“校园电脑服务平台”多次获得玉林市领导视察和表彰,并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学生在创业活动中更加的自信。

四是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我院与玉林市科技局密切合作,整合我院天文台、创新实验室等优质资源,于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玉林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落户我系,对激发我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技热情、科技创新等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我院立足玉林、服务玉林的一个新的平台,为社会进一步了解我院建立了一个新的窗口。

上一篇:未来的科学家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