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精选15篇)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

1.要有一颗挚爱之心

任何一名优秀的教师,都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幼儿园是孩子家庭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爱心是幼儿教师的本质属性。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孩子耐心、细心、呵护与培育并重,每日生活、活动都孕育着发展。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安全的管理每一项工作,都牵连着家家户户。

2.要有一颗求知心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新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设计富有活力的生活,创造崭新的世界。倘若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不积极谋求完善知识结构,无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育管理学生,这势必就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知识更新的紧迫感,迫使自己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勤奋刻苦钻研,使自己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幼儿教育的前沿成就。只有如此,幼儿教师才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

3.要有一颗合作之心

教师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与家长、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

4.要有一颗健康乐观之心

幼儿园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圈。幼儿的生存发展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童心和童趣。无论是真诚活泼的年轻教师,还是饱经风霜的老教师,一旦面对孩子,就需要保持或激发童心和童趣,真诚相待,欢快游戏,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灿烂美好。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的潜能有乐观的估价,对教育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充满希望。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激励自己,承担风险,在教育教学中尽其所能,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分相信自己,取得工作的成功。

5.要有一颗创新之心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小学教师,素质,调查,分析,对策

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对我国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以乡 (镇) 小学为例, 对小学教师的素质进行了调查, 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 为高素质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小学教师素质调查设计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 向某县乡 (镇) 小学发放调查表和闭卷式问卷各40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388份、闭卷式问卷386, 有效收回率分别这98%和96.6%。听课12节, 和教干、教师座谈30人次。

根据本次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调查表涉及小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包括:学历、年龄、职称、性别和从教原因及态度;闭卷式问卷涵盖了教师职业道德、政策法规、专业伦理;公共文化基础和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技能;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参阅近年来省内外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内容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丛书拟定50道试题 (每部分10题) 。

二、小学教师素质状况

1.基本情况

从年龄构成看, 乡 (镇) 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年龄≥45、≥50、≥55岁的教师分别占62.5%、46.7%和22.5%。从学历层次看, 乡 (镇) 小学教师们的学历已普遍达到专科以上 (专、本科学历者分别占85%和15%) 。从职称比看, 乡 (镇) 小学教师群体仍然缺乏高层次的拔尖人才, 小教高级、小教一级、小教二级教师所占的比例分别是37%、58%和5%。性别比为女58.36%、男41.64%, 女略高于男。

2.从教原因及态度

在回答“您为何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的问题中, 选择“出于内心热爱”“迫于生计”“教师工作比较稳定”“教育事业受人敬仰”“受家长、老师、他人的建议”和“说不楚”的人数比例分别是15%、25%、20%、10%、24%和6%。在回答“您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是积极主动还被动应付”的问题中, 有67%的人选择了前者。

3.文化基础知识

从闭卷答题正确率看, 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一般性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正确率总体分布在80%~90%。但对综合性和学科前沿性知识掌握还有所欠缺, 45岁以上教师则更为明显。如在对“1纳米为1米的十亿分之一”的判断中, 判断正确者为46%, 45岁以上教师判断正确者仅为6%。在回答“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八大智能”的问题中, 能基本答全的为35%, 45岁以上教师能基本答全的仅为4%。

4.教学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对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但在实践层面做得还不够。在回答“常态课的备课只写简单的教案”的问题中, 有75%的人选择了“是”。在回答“您平时是如何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问题中, 回答“凭教学经验”者占39%, 回答“照搬教学参考资料”者占15%, 回答“学习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者, 占46%。在“对现代教学方法, 诸如暗示法、发现法、案例法等的了解和运用情况”的座谈了解中, 有24人表示:有所了解, 但平时很少使用, 占座谈人数的80%。同样, 在对“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情况的座谈了解中, 有25人 (占座谈人数的82%) 表示平时不用。

5.自我完善和发展

现代科学动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反思教学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影响您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问题中, 回答“自身努力”者为30%、“外部因素”者为25%、“自身努力加外部因素”者为45%。在“就您的教学活动而言, 目前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回答中, 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育科研能力”“学科教学技能”“当代学科前沿知识”者分别占调查人数的62%、55%、59%和40%。

三、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当前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是好的, 如学历普遍提高、基础文化知识扎实、懂得一定的教学教学原理, 但离较高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1.专业思想教育不力

专业思想具有导向作用, 决定着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近些年来, 迫于就业的压力, 许多师范类学校不再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甘为人梯”被认为是思想不够解放的表现。由于专业思想教育不再有力, 致使许多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 专业认识不清、专业情感不浓、专业信念不强、专业学习动力不足和专业思想不稳, 从事教育事业不是处于理想、信念和热爱, 而是处于功利、被迫和无奈。

2.教育理念滞后

教育理念的滞后造成了许多小学教师对所教课程的本质、教育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把握尺度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多年来, 我们的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 “了解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浅尝辄止, 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不够、知之甚少, 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制约了对学生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培养。

3.知识陈旧, 结构不优

如上所述, 目前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但对学科前沿知识、跨学科知识了解的不够。究其原因:目前举办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校虽然通过“挂”“并”等方式转轨到了高等教育系列, 但课程理论、课程体系、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都是从原中师脱胎而来, “中师痕迹”明显, 特别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尚没有达到专 (本) 科程度。

4.教育科研能力欠缺

教育科研能力的欠缺造成了小学教师群体中“教书匠”有之, 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奇缺。主要原因在于:师范类学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认识不高, 没有把师范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看作是基于专业知识学习之上的一种创新性学习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由此造成了相当部分教师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不浓, 开展创新实践性教学活动太少, 制约了学生的科学精神、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培养。

5.教学实践不力

造成小学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与职前培养阶段实践教学“疲软”有密切关系。一是师范类学校多年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二是见习时间不足, 分散式实习效果不佳。三是许多学校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实训中心”,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授学生以“渔”不足。

四、培养对策

1.明确目标, 保证培养规格

毫无疑问, 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的是具有大学专 (本) 科文化程度的小学教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出路在于“全科综合”培养:前两年 (基础段) , 在小学教育专业导向下, 对学生重点实施小学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教育, 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专 (本) 阶段, 对学生进行大学专 (本) 科一般素质 (主要指知识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 教育, 突出加强专 (本) 程度的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科学设置课程, 打下广博文化基础

首先, 更新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 师范生学什么?怎样学?决定着小学教育的质量。更新课程理念就是要以面向社会需求和促进师范生自由的全面发展为指导, 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以此来指导和影响所开设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规定性。其次, 优化课程结构。经过多年的探讨, 举办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校已建构起必修、选修、活动和实践“四决”结合的课程体系, 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组合, 以淡化外在形式、加强内在联系、追求整体效益。

3.改进教学方法 迁移教学能力

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根本区别在于:他 (她) 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 且还要都会学生教学。因此, 师范类专业的课堂教学要坚决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大力推广“以教法为主导、以学法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先进有效的, 诸如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尝试”教学和“快乐”教学等教学范例, 供学生日后借鉴迁移。

4.改革实践教学, 搭建技能实训平台

以五年制专科为例, 加强实践教学领导, 制定实践教学标准,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前两年进行基础性教学技能训练, 力争使学生的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英语口语、计算机应用等教学通用技能达到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年, 集中进行教学专项技能训练, 使学生的专项教学技能初步满足小学各科教学的需要;第五年开展能体现教师职业性的素质拓展训练, 使学生能胜任一位全职小学教师应完成的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吸纳省、市、县 (区) 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来校担任学生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兼职导师。

5.加强教育科研, 助推未来发展

对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培养, 要把重点放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的培养上。首先, 要充分发挥必修课的主渠道作用, 大力开展“科研成果进教案”活动, 让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的最新理论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其次, 重视活动课的作用, 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诸如科技竞赛、科技沙龙、科技节等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第三, 校校 (师范类学校和小学) 合作, 共建教育教学改革团队, 吸收学生参加, 让他们提前介入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审美素质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幼儿 审美素质 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伟大进步,它充分肯定和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其核心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提高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一、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幼儿审美素质教育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意义:

(一)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心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即人的“个性” 。伦理学范畴的“人格”是指人的品德和尊严,是人之“善”的本性。

(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

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有着明显的分工。每一 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是相互配合的。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 ,在一般情况下,大脑左半球主要具有言语的、分析的、逻辑的、抽象思维的功能。左右半球能够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任何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艺术活动、科学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大脑两半球不同功能、不同工作方式的互补与协调才能进行。

(三)幼儿审美素质教育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及创美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 他们从事审美活动时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 象、逻辑思维起互补作用,有助于幼儿一般智慧的发展。已有很多事例表明,在幼儿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幼 儿,他们上学后即使是在有固定知识结构的学习中,也往往具有感悟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

二、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审美素质的内涵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 和能力。还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 等。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审美兴趣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了兴趣,幼儿能对对象形成主动开放、积极接纳的心态。而审美能力是指幼儿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审美能力制约着学前儿童艺 术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儿童,在感受美和创造美方面体现出来的效应是有显着差异的。同时幼儿审美兴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只在当他能真正欣赏和创造美时,他的审美兴趣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与发展。

(二)审美素质教育的内涵

审美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幼儿对审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对儿童进行审美兴趣、审美能力的教育。不仅仅指借助音乐、美术、文学等形式进行的审美素质教育,还包括以大自然环境、人的言行等为审美对象的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既不是要培养儿童成为艺术家,也不是要让艺术完全成为其受教育的手段。而是要萌发幼儿最初对美的兴趣,给人生一个好的开端。美的事物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特征和情感特征是吻合的。幼儿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乐曲、富于变化的形体,即使在婴儿阶段也会注意和喜爱这类刺激。而且,幼儿心理的可塑性大,充满好奇心,容易培养审美兴趣。美的事物围绕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对它们的存在熟视无睹,或者即使愿意去欣赏它们,但却没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得到应有的享受,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空间与精神空间都将是狭隘的。如果说兴趣构成了学前儿童审美活动的原动力,那么审美能力则是幼儿成功地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正如费尔巴哈所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情感,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具备了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的幼儿,才可能真正投入审美活动,并从审美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审美教育。

三、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幼儿期审美的特点

幼儿期是个体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交际”的范围也日渐广泛,不再局限于家庭的狭小天地,而且有了众多的同龄伙伴,并在不同游戏中形成了一个“儿童社会”。“儿童社会”不仅满足孩子渴望参加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审美实践活动,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审美标准,在活动中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因此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二)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的特点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为“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根据幼儿期审美的特点,在对幼儿进行审美兴趣、意识、情感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一系列的基本特点。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

多年幼教工作的实践,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幼儿的审美素质的经验与感受,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勉:

(一)引导孩子去发现美

日常生活、自然界、艺术作品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要经常借助它们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培养幼儿具有良好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前提。

大自然是人类艺术之源,自然界中蕴涵着各种美的事物和现象。我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各种物体的外形、色彩,讲解某些自然画面为什么美的原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与暗绿的叶子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

(二) 让美育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美,对于幼儿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将其具体、丰富化。

(三)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审美实践的机会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便把教育当作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从教育过程来看,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手段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教育方针、政策定得多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编得怎样完善,要达到教育和教学目的,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辛勤劳动,取决于教师的文化科学修养和专业水平,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和负责者。只有通过教师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知识技能的代代相传,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教师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使命。

教师的素质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几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跳跃着一些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不够和谐的音符,制约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正确的认识当前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使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师的观念

更新观念是老师素质提高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加强学习党的教育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党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党的教育理论为行动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思想,彻底转变观念,要抛弃“为人升学而教学”的思想,确立“为了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教学”的观点。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热爱教育,忠于教育”也是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最根本要求。教师只有在这一崇高信念的支配下,才能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才能把工作做好。对教师应加强 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让教师认识到,教师个人的利益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利益。教师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提高,在根本上取决于全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而要改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提高人的素质,实现现代化。教师个人利益与教育事业利益是和谐统一的。所以,作为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有胜任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业务素质。由于国家过去在教育方面欠帐太多,致使一些老师学历层次低、教学能力差。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通过各级各类的教师培训学校,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

四、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林崇德先生提出的“通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促使他们由经验型的教师向专家型的教师过渡”的观点,为我们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指明了方向。教育科研是接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自身实现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形式,因为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总结教育教 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在参加教育科研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研究有关的理论,努力为实践寻找理论依据,一方面要深入进行实践探索,努力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这是一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

培养高素质教师 篇5

培养高素质教师有多种途径,最经常最大量的还是要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进行。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入手:

一、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这种师生关系上的多层面的共存体,其实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实践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这个原则和要求坚持和实现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过程,就是逐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的过程。

二、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提高教师的心智技能。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既有对教师教学行为技能的基本要求,也有对教师教学心智技能的更高要求。教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表现在对教学目的清晰认识,对实现教学目的策略方法的成熟思考,对学生情知状况的准确判断,对教学过程的清醒觉察以及对教学训练,内容的密度、强度的精细把握上,总体上说教学观念的理性化,教学方法的科学艺术化,教学效果的理想化是新型教师成熟的标志。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改革的成功――这就逼我们的教师把对“分”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把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把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对话”的关注。即“逼”我们的老师从经验型转入研究型,使老师教学心智技能不断改善,不断增值。

三、在教育研究中实现“群峰崛起”。

如何形成“群峰崛起”的教师群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抓教育教学研究。

谈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的培养 篇6

谈教师校本教研素质的培养

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探究教育实践中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长期以来,教师一直被人们视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帅的全部使命就是教好书、上好课.

作 者:种忠武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水县教研室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年,卷(期):“”(3)分类号:G45关键词: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7

一、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

历史贯穿于古今中外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 而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因此, 我们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 要经常钻研教材, 以便“温故而知新”, 同时, 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 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 要弄懂、弄通教学大纲、教本, 理清线索, 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 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历史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内容。历史教师必须练就过硬的专业基本功, 因为师资质量就是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也是建设质量。历史教师理应接受大专以上的专业训练。在职教师一定要通过在职训练补充学识, 或获取更高一级的学历。历史教师平时除了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外, 还应该拓宽视野, 培养兴趣, 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营养。

二、历史教师要具备的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 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 必须具备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 同时还必须具备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历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 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 甚至可以说, 教学之成败, 以语言为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搞好历史教学的同时, 挤出一定的时间, 对自己在历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探讨。经验丰富的教师善于采用身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来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准确地捕捉信息, 并在脑中形成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这些印象是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语言和其他表现同时并存的。

三、历史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 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 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 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 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一名历史教师, 在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上已有了一定的造诣, 这是我们成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有经验的教师都不难发现, 在一定领域中有特长的教师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在书法、体育或文艺上的才华也往往会使学生为“自己的老师”感到自豪, 在产生这种自豪感的同时, 对老师所产生的“崇敬”心理一旦带到历史教学的课堂上, 对于我们组织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有效。实际上, 我们强调的教学素质更重要的还是将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 能将所知、所学、所想等贯穿于课堂的实际教学中, 让学生在消化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 又增加了对新事物的认识与理解。

四、历史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 起码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 以及人民观、英雄观、发展观、宗教观、民族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并能够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中。

历史教师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则、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等一系列重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问题, 使我们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 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 选择切实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同样, 历史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 离不开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 懂得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其特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从而减少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 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益。历史教学法是以历史教学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 是以教学原理为指导, 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研究中学历史一般规律的科学。我们许多历史教师错误地认为熟悉教材就是一切, 忽视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 因而在备课时只片面注意挖掘教材的深度、难度, 不辞检索之劳, 遍稽典籍, 广征博引。深入钻研教材固然应当, 但如果不讲究对教学方式、途径、技艺的研究, 再好的教学内容, 没有合乎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 是不能变成学生的知识财富的, 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能力。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8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原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童年就如同不可缺少游戏和童话一样,也不可缺少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过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是自己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幼儿只能简单地机械模仿,对音乐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更应强调幼儿的兴趣性,让幼儿亲自体验音乐,主动参与音乐,从而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一、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基础,节奏感的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孩子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要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必须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节奏练习的机会。

节奏的练习比较乏味,如果让幼儿一遍遍跟着老师拍手练节奏,势必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情绪,影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可借助语言节奏来让幼儿感知各种节奏型,对于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试着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如乐曲《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幼儿可以边朗诵(演唱)边拍出节奏“︱×××︱×××︱”。对于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可以设计合理的语言节奏,如乐曲《一只鸟仔》就可以用︱××︱××︱×—︱(叽叽 叽叽 啾—)等语言节奏,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除此,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法,用拍手、拍腿、点头、踏脚、打响指等动作来进行节奏练习,让幼儿用手拍四分音符,用脚踏八分音符,休止符可以用打响指或嘴发出的声音来练习,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曲子就可以运用上述方法,既提高幼儿的兴趣,又能使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我们还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室内布置音乐角,让幼儿自己动手摆弄乐器,从而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和性能,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敲打节奏。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生活中都充满着各种音响,汽车喇叭声,火车、飞机的轰鸣声,虫鸟的叫声,雨的滴答声,都是自然的节奏,利用这些节奏自然的、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倾听,也是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音乐欣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感受音的高低长短,还体验到音乐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鳴的一种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是幼儿学习音乐、提高音乐修养的基础和前提。音乐作品不是直观的,而是在想象中形成的一个仿佛可见的形象,音乐作品需要通过乐局、乐段、乐章来表现,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幼儿在逐渐的探索中,更加完整、全面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大班歌曲欣赏《孤独的牧羊人》,教师可根据歌名,让幼儿理解“孤独”的意思,自然地引出欣赏环节,根据幼儿理解的“孤独”——可怜、没有朋友、孤零零的,让幼儿仔细听听,牧羊人是不是像小朋友说的那样?使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来证实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带着悬念,孩子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非常认真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歌词、演唱速度、演唱形式等,发现并找出牧羊人为什么不孤独的“证据”,这样就更能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最后,让幼儿通过玩追逐游戏,来学习衬词“噢都口来咿”和模仿学唱二部合唱,让他们体验到牧羊人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从而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感受和表现音乐的同时,也学会了认真思考,带着问题去探究的能力。

在其他活动中,我们也可以增加音乐欣赏的内容,我园曾在早操小舞蹈中加入了音乐欣赏环节,如《狮王进行曲》、《小羊和狼》等,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幼儿运用肢体动作和表情,将狮王雄壮威猛、小羊的温驯和老狼的凶恶形象地表现出来,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提高了音乐表现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和审美表现力

音乐活动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对幼儿施教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创造”,我们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对音乐的情感。如教唱《秋天多么美》这首歌,如果只是单纯地听磁带,然后一遍遍教唱,形式单一,幼儿很容易就厌倦了,从而注意力分散,影响教学效果,我们根据幼儿爱唱、爱跳,具有教强的自我表现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特点,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形式,将声、光、形、影等综合起来,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一幅秋天的美丽景色展现在幼儿面前:天高云淡、果实累累、田野里棉桃咧开了嘴、稻穗点头、高粱招手,丰收的景象历历尽收眼底,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仿佛身临其境,更深切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了歌曲的情绪。当幼儿跟着课件演唱时,那美丽的画面拨动了他们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将歌曲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孩子的心灵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及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情感,我们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还可采用演唱、演奏、自赏等形式,让幼儿把获得的知识、技能尽情地发挥出来,同时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给幼儿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因此,这样的“音乐会”很受欢迎,经常是笑语掌声、乐声、歌声满堂,如果是家长开放日或公开课,我们还邀请家长和听课老师一起参加演唱和表演,“音乐会”的气氛就更加活跃了,把师幼融为一体,锻炼了幼儿的表演能力。另外,还可利用律动、模仿、即兴表演、游戏等形式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扩散幼儿的思维,又能发展智力,还可以巩固音乐知识,提高审美与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音乐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幼儿的性情和品格也得到了陶冶,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音乐课中,应当渗透与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应树立整体意识,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美化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并能建立起健康正确的审美观,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温颍筠.民间艺术教育研究报告与优秀论文选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2]吴邵萍.教学之功,贵在引导.幼儿教育,2008,(12).□

浅谈幼儿教师的素质 篇9

幼儿教师素养也是一个现实命题。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教师素养高低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具有良好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办高质量有特色幼儿园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一所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特色往往是幼儿园教师的群体素养和群体特长的体现,是他们教育教学思想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是关系到

幼儿园、幼儿教师个人,乃至关系到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大局的重中之重的大事。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国际化、现代化的时代。现代化将带来教育新理念、教育新环境、新设施,也推动幼儿教师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幼儿教师作为孩子们成长的指导者、帮助者,必定要在专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现代幼儿教师因具备哪些素质呢?

要有一颗挚爱之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名优秀的教师,都需要具有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幼儿园是孩子家庭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幼儿教育是爱的职业,爱心是幼儿教师的本质属性。有爱心的教师清楚,幼儿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幼儿十分稚弱,又处在生命成长的初期,每一步都对其未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孩子耐心、细心、呵护与培育并重,每一个一日生活,每一个活动都孕育着发展。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安全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牵连着家家户户。

幼儿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公正、平等。这种爱产生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自我修养的历程,需要树立乐于奉献、不重名利的意识,安心于幼儿教育这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岗位。只有这样,才能把真诚的爱献给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乐园,使之幸福生活,健康发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无论他们来自怎样的家庭社区,无论他们的品行如何,幼儿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用一颗慈爱善良之心来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为孩子着想。

要有一颗求知心。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新知新能层出不穷,需要我们设计富有活力的生活,创造崭新的世界。倘若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不积极谋求完善知识结构,无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还以陈旧落后的知识和方法去教人、管人的话,势必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从而迫使自己充分利用点滴时间,利用一切机会,克服困难,勤奋刻苦钻研新知识,使自己有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在教学中及时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幼儿教育的前沿成就。这样,幼儿教师才具有永久的魅力和价值。

孩子每天都会发问:“是什么?为什么?”教师要给幼儿一碗水,自己就要成为涓涓的小河!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丰富的经验仍然是极其宝贵的,问题是这经验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其价值和意义。不少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落伍,原因在于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经验往往是“过去时态”。例面对幼儿教育环境的变迁和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课题,即使是曾经拥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同样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适应教育教学的新需求。同时应该更自觉地在教育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进行深入的钻研和独立的创造,在反思研究中超越自我。

要有一颗尚美之心。尚美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格。举止文明、为人师表、言行优美是教育事业对师表形象提出的基本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智慧化和美化,去影响、熏陶幼儿,做一个情操高尚、讲究文明、神形秀美、仪表端庄、富有自我修养,能够以身自教的教师。

幼儿园是美育天地,艺术化手法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特色。幼儿教师美的鉴赏力、感染力是从事幼教事业的基本功。要善于创造美的环境,运用美的语言,使用美的手段,通过美育传承知识,陶冶情操。教师每天都应该创新突破,让孩子们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使艺术的美、知识的美融入对他们进行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素质培养之中。

要有一颗合作之心。一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然要碰到很多人际关系,教师要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处理好自己与集体、与家长、与其他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教师个人保持愉快的心境。幼儿园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创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赖、互相支持的氛围,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合作也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21世纪的教师素养中,亲和力是一项重要指标。幼儿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孩子,才能真正地亲近孩子,关心孩子,也才能激发孩子们体验生活、探索生活、创造生活。

要有一颗健康乐观之心。幼儿园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圈。幼儿的生存发展需要特殊的环境,需要童心和童趣。无论是真诚活泼的年轻

教师,还是饱经风霜的老教师,一旦面对孩子,就需要保持或激发童心和童趣,真诚相待,欢快游戏,让孩子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灿烂美好。

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的潜能有乐观的估价,对教育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充满希望。幼儿教师的工作尤其需要勇于人先、不甘人后的信念,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激励自己,承担风险,在教育教学中尽其所能,发展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充分相信自己,取得工作的成功。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0

首先,我面对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简单、天真、纯洁,而作为孩子的启蒙者,老师自己的言行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将会是很重要的。我们给予孩子的应该是“真、善、美”的东西。通过观看视频,我更加懂得了,教师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灵魂对灵魂的塑造,因此,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发展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健康,人格有障碍,将会给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应是教师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实,老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生活和工作中也存在着种种压力,教师不仅面临来自教学改革的压力,而且还有学历、职称、论文、课题、竞聘上岗、评等级等各种压力,知识更新的速度更需加快。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教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增加,学校之间、同事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些都是加大教师心理问题的压力,而且由于教师的社会角色,往往更容易隐藏自己的心理问题,不愿意向外人透露。

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能面对这种压力,一方面能对压力进行自我调节,我想,作为一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还是能较好地对自己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的。

一、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新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文明合群等品质。而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具备这些素质,这样才能感染幼儿、影响幼儿。就像这次四川大地震,一开始,我们也沉浸在悲伤中,心里十分难过,但是短暂的痛苦过后,想到今后的生活还要继续,还有很多美好的生命活着,欢乐就代替了悲伤,我感到自己坚强起来了,为活着的同胞祝福,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就这样,我又找到了快乐的理由。

二、具备耐心和爱心

在工作中,我们总可以接触到不同能力、性格的幼儿,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他们当中,有的令我们感到欣慰,但是也有让我们感到头痛。不管是面对幼儿还是家长,我们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真心地为他们考虑,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就没有难得倒的人和事。

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有清晰的角色意识,经常意识到自己是个教师,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经常用优秀教师的标准衡量自己,自觉地评价与调节自己的行为,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并且意识到自己所充当的角色会遇到的冲突,及时进行调整和克服。这样就能缓解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失落感、相对剥夺感,使其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教师 素质培养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给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的主导下,高中语文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沉旧的理念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面对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冷静思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积极探索。

一、要更新观念。

(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教育就是服务,不过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才会面对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观念,师生才会平等相处,我们教师才不会以师道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有了这种观念,我们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什么是人才?李白诗句中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有用就是人才。我们知道学生千人千面,个性迥异,但每个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都会偏爱那些成绩优秀者,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而对那些成绩低下者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熟不知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相当重要,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有了这种观念,你才能发现“过度的爱只能造成畸形的人才”。让我们牢记“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只有不善于发现的老师”。

二、要转变角色。

(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二),要从一名“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多年来就是“一根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上到死”,教师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传授知识,成了“教书匠”,把课本的答案当圣旨,不敢质疑,不许学生有其它的想法。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只能教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而事实上,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也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我们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因此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三、要创新教学方式。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天堂。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四、要不断学习,展现魅力。

“有实力,才能有魅力”。练舞蹈的,往台上一站,你就不难发现他们是练舞蹈出身,那身段、那体形、那眼神,举手投足,与众不同。他们一招一式尽显功夫,一步一态都是风流。新闻播音员,只要他们一张口,就字正腔圆,出语悦耳,不管什么新闻,都会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语文教师是语文的形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谈举止都该是语文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挚的感情,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音韵节奏,深刻的思想内容,都是语文教师的标志。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更要体现以上特色。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在语文学科上是学生的领路人,还要在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是学生的引导者。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以丰富的知识、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吸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才能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教师,培养

近两年来, 随着广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自觉地转移到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来,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高职院校普遍建校时间不长, 新教师的在师资队伍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在某些新开设的专业, 新教师甚至已经承担了关键性的工作。由于新教师大多由各类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转换而来, 普遍接受的是非师范类专业的学历教育, 缺乏系统的教学能力和教师职业所需综合素质的专业训练, 因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难免产生教学质量标准执行偏差、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问题, 已经影响了高职院校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因此, 在当前的形势下, 我们既要不遗余力地促进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同时也绝不能放松新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和教师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期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主要出发点

一是要通过新教师的系统化、基础化的培养工作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们经常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但我们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从属高等教育的涵义。只有做好新教师培养的这些基础性工作, 才能真正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否则走高等职业教育自己的“类型”发展道路必将难以为继, 欲速而不达。

二是培养工作要坚持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多种形式并举, 学以致用, 注重实效。

三是要将新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各高职院校独特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在为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建设服务的同时, 为各自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新教师的培养工作必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要戒除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的不利影响。

二、新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高职院校新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可以分为上岗前的基本教学能力培训和上岗后发展能力、综合素质培训两个阶段。前者一般在新教师报到之后, 新学期开学之前进行;后者则从新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当学期起历时一、三、五年不等。

1、上岗前基本教学能力培训

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高等教育法规等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培训, 本校的校情校史和主要管理制度培训, 各类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基本要求和基本技能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操作、外语和计算机培训等项目。

这一阶段的培训一般以全校的集中授课和集中培训为主, 辅之以领导座谈会、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

2、上岗后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

新教师培养的第二阶段主要是进行师德养成指导和班主任工作等教育能力发展培训, 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素质等教学能力发展培训, 基于本职工作的教研和科研能力培养, 以及面向社会、基层和企业生产第一线, 结合本专业的建设和科研课题进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训等。

此外, 还应安排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教师礼仪等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锻炼和提高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项目。

这一阶段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强, 一般由各职能管理部门和各系 (部) 、各教研室组织单项、分专业的培训, 或安排各类生产实践和学历学位进修, 为增强和检验培养工作的效果, 可以举办诸如汇报演讲、经验交流、技能展示、说课或讲课比赛等活动。

3、新教师培养工作的导师制

在各类集中的培训活动之外, 在新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成长的关键时期, 为其配备兼职的成长导师是被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有效做法。

新教师的导师应由师德高尚、学术造诣较深、教学经验丰富、治学态度严谨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负责制定中长期的培养计划, 并按计划对新教师进行业务上的“传、帮、带”, 指导其熟悉各类教学文件, 掌握教学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 向其传授教学相长的正确方法, 帮助其顺利通过教学第一关;同时还要负责对新教师的教研工作进行指导, 提高新教师分析、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导师能够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培养其严谨踏实的工作精神, 传承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

三、新教师培养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新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化工程, 若干个项目的培训决不是培养工作的全部。高职院校在重视教师业务所需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同时, 更应该注重营造适合新教师事业成长的宏观环境, 进行有利于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制度建设。

其次, 新教师培养工作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培养过程和培养手段。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培养由于其长期性, 很难作出真正的成果预测和最终的结果量化。最好的做法是各级学校管理部门和领导、导师让新教师在学会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新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职业身份和事业期望, 才会自觉加速其成长速度和优化其成长质量。

因此, 既给予他们较为宽松的成长环境, 关心其生活的具体困难, 同时又在工作上、细节上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要求, 都是为了确保在没有多少成熟的做法可供借鉴的情况下, 我们认为的重要原则和重要方法能够全面地、准确地植入新教师的内心。

总之, 各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制订中长期的培养工作计划, 尽快让新教师了解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 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改革趋势,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 逐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敬业奉献精神, 最终真正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思想, 使之尽快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接班人和未来事业的开创者。

参考文献

[1]邱晓红.指导高职院校新教师的三个方面[J].机械职业教育.2005, (05)

[2]金丽兰.引导新教师走向成功[J].北京教育.1997, (11)

[3]罗志春.新教师上岗应明确的几点要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 (Z1)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3

美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萨蒂丝?科尔曼说过:“儿童天生就有热爱和探索音乐的倾向,这种自然的倾向由于后天非自然的强化与训练,大多无法继续保持,往往被扼制乃至被扼杀。”尽管目前许多幼儿园在音乐教材、教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音乐教育仍然逃不出“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模式,他们虽然唱得动听,跳得优美,却不会表达自己的心声。

音乐教育与幼儿基本素质发展其主要目标是要研究音乐教育在幼儿期情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和智力发展等方面因素发展中的功能。我们说幼儿的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行为。具体表现为幼儿在生活、学习活动中敢说、敢想、敢做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

浅谈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篇14

时值金秋,2008届新生的报到,再次为北院添加一派生机。校团委校学生会,各院团总支、学生会、新闻中心以及各个社团陆续展开纳新活动,此刻脑海中联想到“学生干部” 这个熟悉的名词。现就一名学生干部的身份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以及如何做好学生干部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干部既是优秀校风即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的有生力量,而且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和学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风气与学生工作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一、一个合格学生干部的定义

学生干部本质上还是学生,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不能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专业技能。不言而喻,大学的学习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外加思想道德的修养。我们开展学生活动,固然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载体,一种形式,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就活动本身而言,也要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融入到活动中去,才能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

1.只顾学习的学生干部,可能是合格的学生,而不是合格的学生干部;如果不顾自己学习而专搞所谓的活动,或者只为自己的私利,这样的人既不是合格的学生,也不是合格的学生干部。

2.学生干部首先还是学生,不是社会上的干部,因此,不能染上社会上一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不要变成脱离同学、高高在上、只对老师负责、不对学生负责的官僚。

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学生干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这个中心,牢牢抓住培养学生成才这条主线,协助老师,带领同学,服务同学,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且要培养自己认真工作、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当好学生的领头羊,体现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组织活动是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种重要的手段,但绝对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目的本身。

二、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党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必须坚持“四有”标准,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这是对学生干部的第一要求。提高学生干部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素质要求学生干部比一般同学应该有更高的政治觉悟,政治上必须坚定,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其次还要 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自我修养,成为一名优秀者。

每一个学生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必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面对学习的责任、关心家人和身边同学的责任、关心学校发展的责任„„(甚至主动打扫宿舍卫生也是一种责任。)我觉得所有的学生干部都应该具有极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地鞭策自我,完善自我修养。

2.引导同学好好学习,成为一名服务者。

每年的3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学雷锋日。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众们在学校生活中拥护的直接对象,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同学心目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只要我们这群“特殊的人群”能够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为大家服务的角色,慢慢地周围的同学们也就会耳濡目染地去做他原本觉得事不关己的事情。这种集中体现在“转变意识”到“无私奉献”过程上的服务精神,我把它称之为新型的“雷锋精神”。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干部,一定要带好头,把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3.善于团结协作,成为一名组织者。

团结不是拉帮结派,更不应该有这种想法。善于团结协作,也绝不是宣扬哥们义气,它指的是出了问题不推卸责任,有了成绩不占为己有的协调思想,亦即如何做到工作上的和谐思想。“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努力的付出的同时也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本着这种朴素原始的想法认真地去组织工作,我想我们得到的会是最好的结果。

4.不断反思前期工作,坚定信念,成为续往开来的中坚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时碰到自己学习工作和原来的计划有出入也不意味着前一段时间付出的一无所获。作为学生干部,从思想上就应该有一种走在大家前面的准备:每一个活动的策划阶段都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到其对同学的影响好坏,尽可能地在每一个阶段小结一下自己以及大家工作的得失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行之有数”。

5.坚定自己的信念,坚决不做流言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遇到与自己工作上意见向左的人的时候,不要一言辟之,应该广范地综合大家的意见,耐心的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意见。团结大家的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干部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如何做好学生干部

从总体上来讲,我们要做到多学习提高,少休闲娱乐;做到多调研思考,少无谓空谈;做到多沟通交流,少埋怨批评;做到多带头示范,少随波逐流。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在众人面前。1.严格遵循一个宗旨即为同学服务。2.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成败观。3.加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4.培养四种精神:奉献精神、预见精神、合作精神和求实精神。

5.争取树立五大形象,即政治上的佼佼者,规定制度的规范执行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好助手和同学们的好朋友。

6.带领团队努力朝“赢”进步,“赢”=“亡”+“口”+“月”+“贝”+“凡”,即“赢”=“牺牲精神”+“良好口碑”+“日积月累”+“宝贝资源”+“凡事从小,凡是从我”,正如优秀的团队需要牺牲精神为铺垫,同时对内对外树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另外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经验为导向,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作为成功的宝贝资源,教导成员凡是从小、凡事从我的踏实作风,切忌浮躁莽撞。

其次,我们要利用正确的定位与方法。平时,我们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恋爱的关系,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处理好师生关系,依靠老师、学生与领导。应用调查研究、目标管理和抓两头带中间这三种方法,起好组织领导、桥梁纽带和榜样示范的作用。

再次,要发挥个性,树立威信。我们可以以身作则,以德树威;我们可以高瞻远瞩,以智树威;我们可以有胆有识,以勇树威;我们可以奖惩分明,以严树威;我们可以多才多艺,以能树威;我们可以身先士卒,以勤树威;我们也可以关心他人,以情树威。

最后,要完善人格,塑造自我。无论我们是个怎样的人,我们都应悦纳自我,接受一个不完美的我和一个不完美的生活。我们需要增强挫折容忍力,我们可以试一下“清静无为”,即不强求,顺其自然的心境,做一个“自如”、“独特”、“最好”的我。值得强调的是,“自如”的我对自己有内在价值感,不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独特”的我肯定自己,不刻意模范他人;“最好”的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资源,发挥自我。我想这些也正是一个优秀团队所需要的精神。我们的确应以独特的魅力感染他们,也感染我们自己,使这个整体发挥最大潜力。

浅谈幼儿教师素质及培养论文 篇15

1. 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

1.1 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多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师德素质的培养应该是体育教师个人修养最重要的一部分。

1.2 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对于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要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以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要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最新的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催发他们心中创造的种子。

1.3 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还要掌握和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并加以吸收、借鉴,从而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1.4 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其所蕴含的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方法,势必会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新的体育科学的发展,必须具有从学校体育实际出发,进行科研选题,制定计划,选择和运用科研方法,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 培养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2.1 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有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不仅仅要培养体质健壮的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手段培养政治思想高尚,意志品质顽强,身心健康,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从而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2.2 要坚持进行师资培训

注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师防止知识老化,调整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就要搞好继续教育,在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等方面加大力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利用多渠道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师德教育,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努力提高素质。学校要鼓励教师“请进来,走出去”,请外面有名专家来校讲座,派教师出去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提高各项素质。

2.3 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体育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开展体育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此,必须了解和研究规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是一个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体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参加和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结合教学、训练、群体竞赛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认真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

总之,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修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晓春.体育教师素质谈[J].体育学刊, 2000, (4) .

[2]王捍东.新世纪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体育函授通讯, 2001, (4) .

[3]姚蕾, 尚庆猛, 姜德卫.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J].体育学刊, 2002, (2) .

上一篇:2024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组工作总结下一篇:会计证考试的判断题正确答案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