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切实服务好全县“三农”工作,2011初,县农业委员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工作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着眼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题,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实施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市场牵动、示范驱动、政策引动五项工程,围绕这一思路,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呈现出明显成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1:

推进信息化进程 竭诚为三农服务

摘要: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全方位信息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从而拓宽农业发展的领域和途径,提升农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推进;信息化进程;三农服务

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农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以及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

1 理清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1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业信息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业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系统,为提高三农服务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2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原则

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系统协调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地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立足本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信息化建设;强化服务,注重实效。以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任务,努力为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要求真务实,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微观信息服务;加强引导,合力推进。开放农业信息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服务社会化,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探索,鼓励创新。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农业信息化建设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增强农业信息市场的活力。

2 创建先进的信息化建设体系

针对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及服务,明确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想和建设目标,对市、县、乡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计算机局域网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全市农业信息机构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有关精神,搞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作,为蛟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3 打造优秀的信息化建设队伍

由高素质人才组成的优秀信息化建设队伍,决定了信息化建设的高质量和高标准。因此,首先严把选人用人关,在各级信息机构人员配备上,把那些优秀的、有专业特长的、学历较高的、热爱并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人才选上来。多年来,从市农业信息中心到各区、县信息机构,都本着这一标准进行选人用人,这些人员在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中坚和骨干作用。其次,认真抓好信息员队伍培训。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布局合理、点多面广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体系,形成了以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机构为骨干,涵盖主要农产品市场和农户、企业、中介组织的有机整体。农业信息员队伍体系的建立,拓宽了信息渠道,为全面、更好地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不断扩展信息员队伍。多年来,我们在严把选人用人关、注重信息员培训的同时,不断拓展信息员队伍,“四个一百”工程启动后,我们及时把这些人员纳入信息员队伍,并要求他们注册到“一站通”,成为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的会员,在扶持的同时,也让他们承担义务,每发展一个用户,也就发展了一个信息员。目前,我们的信息员已经遍布城乡各地,拓宽了农业信息渠道。

4 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4.1 满足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的各个主体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趋势呈现多样化。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扩充、优化农业信息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

4.2 信息资源的采集与开发利用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优化信息采集手段,丰富信息来源、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高信息采集的网络化水平。以做好各种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动植物疫病、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农资质量监管、农垦信息以及农村劳务、文教卫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为重点。为了提高农产品监测预警水平,联合涉农部门,重点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采集分析工作,努力为各种农产品交易提供决策依据。

4.3 重点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是数据库建设,应在现有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进行信息资源的扩充与完善,同时也要注意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农业部门的农业信息数据库最好实行联网运行、资源共享,使数据库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发挥其最大效益。

4.4 做好农业信息的发布工作

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种信息发布制度,使信息发布尽快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根据“经济信息发布日历”的安排及时发布各地农业信息,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满足本地信息需求的发布制度,开辟新的信息发布窗口,拓宽信息的发布平台。

作者简介:徐长春(1965-),男,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农机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新技术推广。

作者:徐长春,廉吉利,逯远平

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2:

履行职能 真抓实干

为切实服务好全县“三农”工作,2011初,县农业委员会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工作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着眼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主题,在抓好粮油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实施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市场牵动、示范驱动、政策引动五项工程,围绕这一思路,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呈现出明显成效。

一、粮油生产显著提高 高产技术广泛应用

稳粮保供给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任务。年初该委紧紧围绕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重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强农惠农资金,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争取到近亿元的惠农资金,一一落实到位,无一差错。二是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全县建成2个小麦万亩示范区、3个水稻万亩示范区,小麦万亩示范区平均增产50.3kg,比正常田块单产高出30%。项目区内农民增加收入320万元。三是深化测土配方施肥。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95万亩,其中水稻45万亩、小麦37万亩、蔬菜及其他13万亩。配方肥推广面积55万亩,推广配方肥4.6万t。每亩节支增收54元,共节支增收5130万元。项目实施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发放技术明白纸22万份(其中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8万份),科技入户率达95%。深受农民的欢迎。四是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针对近几年我县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利用每月农技站长例会,对基层农技员进行植保技术宣传、培训。每年定期发布植保信息20期,向省、市、县汇报达200多次,植保信息的准确率在95%以上,病虫草害防治130万亩次,主要农作物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3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900多万元。印发20万份的技术明白纸和近2万张的植保社会服务卡,技术人员经常下乡指导防治病虫,面对面向农民传授新技术,进行技术指导,并开通了24h的服务电话,接受农民的咨询,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五是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强农、扶农、惠农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农户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小麦面积、单产、总产逐年增加。2011年,全县三麦面积88.62万亩,平均单产409.8kg,总产36.3万t;油菜实收面积13.5万亩,平均单产177.5kg,总产2.4万t;水稻面积76.5万亩,平均单产565kg,总产43.2万t。粮食实现连续6年增产。

二、高效农业发展加快 设施农业取得新突破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部署,采取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服务联动、项目推动等形式,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进一步发展主導产业,扩大特色蔬菜和设施化蔬菜种植面积,全县高效农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69万亩,其中拓植浅水藕面积2万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5万亩,高效农业面积达35.19万亩。

三、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项目争取再创佳绩

到目前为止,该委已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818万元,工业招商引资2900万元,非工业招商引资900万元。新增私营企业6个,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00万元。2011年年初,引进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36亩,年产复合肥8~10万t的杭州品润肥业有限公司,目前到位资金近2000多万元,10 月份已经试产成功。总投资560万元的江苏康农有限公司投资的蔬菜加工厂已达成意向性协议,正在进一步跟踪,有望很快落户涟水。总投资2000万元的温室、大棚、食用菌高效农业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年共申报符合国家、省产业政策的农业项目35个,申报资金达1.3亿元,已获得批准建设的项目15个,到位资金2300万元。已立项10个,项目申报资金比去年同期增加800多万元,再创历史最好成绩。

四、服务能力不断创新 职能工作亮点纷呈

今年,该委不断开拓创新为农服务领域和手段,受到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培训全国有位置。3月份,县农广校被评为全国100强办学学校,全省仅有3家。5月份,省农委副主任张坚勇一行考查了该县农民培训工作,给予一致好评。全年共培训农民17万人次,举办22期农民创业培训班,培训农民2340人,“致福工程”培训共培训8期,培训农民学员412人次。阳光工程”培训11期,培训农民学员910人。被省人事厅、教育厅确定为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二是沼气建设规模全省名列前茅。全县新增“一池三改”3154户,全县户用沼气池总量超过4万只,农村沼气池覆盖率达到25%。沼气建设规模全省最大。推广秸秆沼气1000多户,其中小李集的双河村、胡楼村,蒋庵的尹荡村、瓜园村,南集皂角村等推广秸秆沼气700多户,在当地农户中很有影响。三是秸秆综合利用走在全市前列。为了推广该县秸秆沼气和秸秆堆腐,今年7月份全市秸秆快速堆腐现场会、秸秆沼气进出料现场会及全市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会先后在我县召开。岔庙夜合、灰墩王嘴村还首创秸秆沼气供应站,成为全省中心村统一供气的先进典型。水稻秸秆还田面积达78.5万亩次。副市长朱毅民、市农委主任张进成充分肯定我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四是农业信息走进千家万户。与县电视台合作开办“农技广角”电视栏目,在每周四晚上7:30新闻要栏目中播出;与广播电台合办“走进新农村”电台节目,主办了《涟水农业通讯》杂志,完善了《涟水农业信息网》、农业12316服务热线数据库,第一时间全方位、立体式地向广大干群普及农业知识。省农委领导对该县农业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五是农业行政执法首批列入国家验收。为了净化我县农资市场,农业执法队伍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扎实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打假治理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55人次,对400个经营户进行了拉网式专项检查;立案查处案件22起,100%结案;接待农民投诉34起,第一时间调处化解;为农民直接挽回经济123万余元。5月份省农林厅领导来涟检查时,充分肯定我县农业执法工作,同时将我县列为今年国家农业部首批农业综合执法化建设验收单位之一。

作者:丁一 王学丽

调查研究县农业信息化论文 篇3:

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现状调查研究

摘 要:为了涉农科技服务主体更好地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依据随机抽取的陕南三市6县(区)的60个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样本数据,就陕南3市2012年的农业科技服务现状,对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资金短缺、服务经费不足;三是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方式表面化;四是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内容与农户(农业企业)的需求脱节。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服务成本;陕南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户(农业企业)是弱势主体,政府必须予以扶持,最好的扶持就是给予农户(农业企业)以科技的支持。政府如何向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支持,现行的做法是政府主办的各类事业编制的服务主体以基本免费的方法向农户(农业企业)提供服务,但这种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此,学界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专门针对陕南的还未发现相关研究文献。

1 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供给现状

2013年,课题组遵循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原则,随机抽取了陕南3市6个县(区)的60个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这60供给样本具体分布为:安康市平利县8个、紫阳县11个,汉中市宁强县15个、勉县9个,商洛市山阳县9个、镇安县8个。具体情况如下。

(1)在调查的60个农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54个样本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只有6个样本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

(2)60个样本中有32个是提供种植业科技服务的样本,这32个样本只有5个样本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其余27个样本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在32个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2个县的供给样本不能完全提供专技人员上门指导、农机技术服务、加工技术及其机械设备维修服务、育种服务、新技术推广服务等项目。而且,在其能提供的服务项目上,农户(农业企业)对其提供服务的质量上也只是基本满意,平均评价分值只有73.2[1]。

(3)60个样本中有9个样本是提供林业科技服务的,这9个样本只有1个能完全为农户(林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其余8个样本不能完全为农户(林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在9个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2个县的供给样本不能完全提供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林果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药物、核桃良种品种鉴定、先进林果技术广泛推广、林果的日常管理技术与防灾害技术培训、新果树苗的培育与提供、果树的嫁接技术。而且,在其能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上,农户(林业企业)对其服务质量上也只是基本满意,平均评价分值只有74[1]。

(4)60个样本中有19个样本是提供畜牧养殖科技服务的,这19个样本全部不能完全为农户(养殖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2个县的供给样本不能完全提供畜禽品种引进,科学的规模化养殖、特种养殖技术服务,畜禽防疫技术服务。而且,在其能提供的技术服务项目上,农户(养殖企业)对其服务质量上也只是基本满意,平均评价分值只有77[1]。

综上,陕南3市90%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其业务范围内的科技服务。

2 陕南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不能完全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主要原因

2.1 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32个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科技人才;在9个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技术人才缺乏;在19个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中,超过3个县的样本也认为不能完全提供相应科技服务的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定。

2.2 资金短缺、服务经费不足 在对种植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调查时认为,要基本满足农户(农业企业)的需要,必须增加设备和服务经费,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依靠服务主体自身是无法增加投入、也是无法收回成本。要提高服务水平,应该增加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培养技术人才每年需50 000元、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每次需40 000元、对基层农业干部进行技术培训每人年均10 000元、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每人天100元;应增加的设备,按采购成本算分别是:制茶设备每套2 500元、播种及收割设备每套10 000元。

在对林业科技服务和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调查时也有同样的认识。林业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认为应该增加的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开展林业防灾害培训每年15 000元、林果品种鉴定评审专家费每年20 000元、林果品种相关资料测定费每年50 000元、林业防灾害培训费每年15 000元、林业技术人员差旅费每年人均5 000元。畜牧养殖科技服务供给样本认为应该增加的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算分别是:生猪品种改良设施费每年15 000元、动物疾病诊析实验费每年40 000元、病源检测费每年200 000元、养殖户技术培训费每年100 000元、防疫费每年20 000元、技术人员入户指导交通费每年人均3 000元。

2.3 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方式表面化 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方式仍停留在“只动嘴不动手”的阶段,如农技部门采用的主要服务方式是海报宣传和科技讲座,分别占31.13%和26.46%,而栽培技术现场指导只占11.67%,因而农户(农业企业)认为农技部门的技术服务流于形式,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2.4 农业科技服务部门的服务内容与农户(农业企业)的需求脱节 对随机抽取的360个农户(农业企业)进行调查表明,70%以上的农户(农业企业)认为农业科技服务部门提供的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现行农业生产需求。

3 讨论与建议

3.1 讨论 (1)在现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进行完善,如政府增加对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并改善对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考评。但要实行此举措,要很好的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农业科技服务主体的动力即主动性、创造性为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问题;二是政府向哪个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增加资金投入及其数量、增加人才投入的专业及其数量等;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特别是农业专技人员现场指导的合理报酬地确定。(2)对现行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进行市场主体改造,市场化改造后的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完全按市场规则向农户(农业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但实行此举措,也要很好的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谁向农业科技服务主体投资的问题;二是一个县应成立多少家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在农户(农业企业)处于弱势情况下,如何避免农业科技服务主体垄断问题;三是如何解决公益性服务项目,如牲畜防疫的问题?

3.2 建议 (1)对超过10%的农户(农业企业)需要的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如种植业的良种服务、施肥技术、防治病虫;林业的林业开发与管护技术服务、果树修枝及维护指导、树苗培育技术服务、林技人员现场指导、林果的防虫治病等;畜禽的防疫服务,优良畜禽品种引进、配种等,政府应将其作为准公共品以招标的方式,委托现有的国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或农业科研院所向需求者提供。(2)对不足10%的农民(农业企业)需要的农业科技服务项目,政府应放手让各种主体参与,但政府应严格服务主体的准入资格并加强服务过程的监管,防止坑农、害农行为的出现。(3)积极培训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并加强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服务市场建设。

4 结语

待若干年后,我国如已建立起以家庭农场经营为主体,则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应转变为:在政府对农业科技服务的严格监管下、各种服务主体平等参与的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兴平.陕南三市农户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5):81-84.

(责编:徐焕斗)

作者:陈兴平

上一篇:某人事局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