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共8篇)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1

关于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农业局:

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掌握运行状况,强化管理和引导,为全县休闲农业发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按照《商洛市农业局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商政农发„2011‟215号)文件精神要求,我局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调研组,围绕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中心主题,开展xx县休闲农业发展调研。调研期间,工作人员深入到县境内各个景区景点、休闲产业园区、休闲农庄和休闲农家,实地了解休闲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户生产经营情况,梳理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发展休闲农业所取得的经验,为我县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明晰了方向。现将此次调研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基本特点

近年来,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的相继开通,迅速拉近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成为商洛距西安最近的县份。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使柞水成为西安市民短线旅游的最佳目的地,“西安后花园”、“西安第二生活区”功能逐渐显现。西安及周边省市游客慕名前来,以及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极大地促进了我

升级的新阶段。与此相配套的休闲农业随之快速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3、综合效益逐渐提高。在全县旅游大产业的拉动下,休闲各从业企业、各示范镇、各农庄、农家及各相关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上与旅游大产业、旅游大企业相连接,下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日益显现。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县旅游业累计接待游客620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5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3倍和3.2倍。其中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201.42万人次,创社会效益6.5亿元,比2009年同比分别增长29.8%和39.78%。休闲农业2009 年接待游客突破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营业收入 270万元。2010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直接经营收入达到 2000 多万元,带动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等增收5000多万元,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休闲农业发展思路及模式

1、发展思路。我县休闲农业发展始终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核心,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境内青山、碧水、农田等自然生态景观,按照沿山、沿河、沿路、沿景的分布形态依托当地特色美食、生

场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粗放,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家乐发展方式粗放,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专业培训力度不够,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消防防疫、安全管理等均存在薄弱环节。市场的开发和营销处于初级阶段,商业运作、营销手段、品牌策划较为落后。三是特色意识不浓,经营模式单一。大部分休闲旅游农庄设施简陋、项目雷同、活动单

一、服务水平较低,还停留在打牌、吃土菜这一层次上,再无其他特色吸引顾客。缺乏更有观赏性、体验性的旅游项目。四是财力有限,投入不足。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休闲农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的xx县休闲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摆上重要日程,作为支撑我县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来抓。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给予扶持和奖励,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2、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我县休闲农业发展起步晚,在休闲农业发展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分区的原则,制定了《xx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出发展休闲旅游、农家乐

乡村旅游的发展。

五、2012-2015年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县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农业已成为柞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安排劳动力就业、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新型产业。为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农业产品和农村人文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科学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拉动休闲农业经济增长,加速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柞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制定xx县2012-2015年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其基本思路如下:

1、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全县要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经营体系,为广大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多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体验乡土风情的理想场所。

具体任务:打造 1 个省级休闲农业企业;建成休闲农业示范园8个、休闲农庄3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82个,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休闲农业产值2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力1.3万人。

发展步骤:2012-2013 年,重点发展阶段,主要支持和发展一批重点项目,管理上以鼓励、推动为主。2013-2014 年,全面

植和山野鸡等特色养殖业发展,建设“生产为主、兼具休闲”的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

六、休闲农业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休闲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休闲农业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型产业之一,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进程,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整合,是较理想的农业转型升级目标模式,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特别是对于地处山区的柞水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富集的资源优势,取得双重效益。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要把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抓好抓实。

2、加强引导,促进有序健康发展。休闲农业是个新生事物,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能否突破瓶颈,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的助推剂,关键就是要做好引导,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是规范管理。要加快制定休闲农业的管理机制,规范休闲农业的项目审批、可行性论证及日常管理。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帮助提高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休闲农业业主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二是搞好市场引导。加大休闲农业的

展休闲农业的重要意义、重大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重视休闲农业的形象策划与包装,打造休闲农业品牌,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和品牌效益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开创广阔的市场前景,从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做大、做精、做强,推动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休闲农业△ 调研 报告

抄送:市一村一品办

xx县农业局办公室

2011年8月25日印发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2

1 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 景宁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旅游, 至今已形成功能类型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逐步规范化的良好局面[6,7]。据统计, 目前全县共有各种形式的农业休闲点23个, 星级农家乐经营户78家。2009年接待游客133.7万人次, 营业收入达5.5亿元, 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0.5%和30.3%。

1.2 发展模式多样

随着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经营类型不断丰富, 休闲农业旅游也呈现出发展模式多样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以深垟、岗石、吴布等生态民族村为代表的农民利用自家庭院, 依托特色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吸引众多游客, 让游客体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模式, 并促进民族村的发展。还有以特色农产品为依托, 以农业观光、产品采摘和垂钓为休闲主题的观光旅游模式等, 大大丰富了休闲农业旅游的服务内容。

1.3 宣传营销形式不断创新

景宁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宣传营销形式在不断创新。一是建设独立网站并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加强网站建设, 现拥有畲乡旅游网、创4A网站、畲乡之窗景区网站和云中大漈景区网站, 各网站不仅有独立域名, 而且内容丰富, 页面精美, 制作精良, 景区网站挂靠国内知名网站《中国网》, 充分与各大知名网站链接, 扩大知名度。在人民网上制作专题页面,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的报刊、电视、广播、网站, 大力宣传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及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各类活动, 扩大内外影响。2010年9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畲乡丽人”评选活动, 使畲乡景宁县休闲农业旅游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2010年7月, 景宁县在网络上公开在全国范围开展中国畲乡之窗和云中大漈景区形象宣传口号有奖征集活动, 得到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响应。

1.4 政府积极引导开发

为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 景宁县从畲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开发等方面着手, 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开发, 进一步加大了畲族文化软、硬件建设投入。仅2009年, 景宁县就投资超过1亿元, 实施了“一条风情街、一个文化中心、一个民族广场、一处民族风情休闲景观带、一片民族聚居区、一座标志性建筑”等“六个一”改造工程, 着力对作为旅游接待中心的县城进行大规模改造, 努力把县城建设成为对外展示畲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与此同时, 为加快特色产业培育, 景宁县把茶叶、食用菌、毛竹、高山花卉、高山蔬菜确定为五大富农产业, 制定实施了包括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化战略等7项举措来促进五大富农产业。

2 发展优势

2.1 政策优势

自2007年以来, 浙江省发改、财政、农业、人事等厅局纷纷由“一把手”亲自带队, 深入景宁县进行调研, 制定帮扶方案, 落实帮扶措施, 帮助景宁县人民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谋划发展思路, 推进项目建设, 并在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外, 景宁畲族自治县也制定出台了农业专项政策, 计划在2008—2012年, 每年安排1 100万元资金, 用于扶持茶叶、笋竹、高山花卉等五大富农产业的发展。

2.2 资源优势

一是景观资源。景宁县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 由于海拔悬殊, 坡向各异, 形成多样立体气候, 适宜于多种野生植物生长。现境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9种, 国家濒临植物22种, 森林覆盖率高达66.05%, 主产松、杉、毛竹等。景宁县域水系纵横, 河流水利资源蕴藏丰富, 湖泊、水库、池塘星罗棋布。二是人文资源。作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蕴育了璀璨丰富的民族文化, 有着迥然独特的韵味, 散发着鲜明的民族风情。其风俗文化尤以畲族婚礼和“三月三”最富特色, 曾在中央电视台及省地电视台播放。畲族人民能歌善舞, 常以此来抒发情感, 享有“歌的海洋”之誉。畲族这朵鲜艳的民族文化, 将是景宁县旅游业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3 存在的问题

3.1 交通不便

景宁县地处浙江省南端, 山脉纵横, 与外界联系不畅, 交通瓶颈现象严重, 虽经多年发展, 初步建立起交通网络, 县城连接各乡镇的公路虽有水泥路、柏油路, 但大多很狭窄, 不利于外来旅游者的进出。交通是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没有便利交通、酒店服务等设施就不能吸引大批游客, 从而不能将旅游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

3.2 管理欠规范

休闲农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不健全, 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旅游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协调。游客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方面的安全、卫生还不够规范, 且经营管理人员大多原来从事农业生产, 对旅游业缺乏管理经验。旅游服务人员大多以当地的村民为主, 多数未受过正规培训, 有的虽然进行了短期培训, 但时间短, 知识面窄, 各类服务不规范, 从整体上看素质仍然偏低。经营者对服务人员的雇佣方面也不够规范, 没有签订就业协议, 服务人员的利益缺乏保障。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资金投入, 改良交通设施

政府应扩大投入, 完善道路、交通、通信等基础服务设施, 提升休闲观光农业的外部环境, 增强可进入性。强化招商引资和社会资本的引导, 着力克服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 化解产业发展瓶颈, 改良交通设施, 完善现有的交通系统。总体来看, 以上道路交通的建设完工对全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在基础设施上将对旅游目标市场的开拓起到良好的保证。

4.2 规范管理, 提升水平

要进一步明确休闲观光农业管理的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并尽快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立项审批、指导协调、组织验收、监督管理等工作。大力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要把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提高农民从业技能、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促进农村改革快速发展的大事来抓。对从业人员加强农艺知识、菜肴烹饪、食品卫生、安全生产、诚信意识、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通过提升“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打造精品项目, 满足中高层次游客的需求, 提高经营效益。

4.3 凝炼特色, 打造精品

景宁县现已形成的诸多休闲农业观光景点中, 大量的旅游点呈分散、规模小状态, 缺乏统一包装、策划和宣传, 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建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重组、合并, 统一包装和宣传, 整合现有休闲农业景点, 提高档次和规模, 使景点从分布散点状向连线成片转变, 提高整体规模水平, 打响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改善接待服务设施和城区环境, 营造城区的畲族风情韵味, 规划建设畲乡特色商品、旅游商品街, 根据当地文脉, 美化城区及近郊景点, 如乌铁岩、溪口观光、浮丘遗迹、孔庙访古、石印山公园等, 提炼和丰满畲族文化, 建畲族博物馆等, 丰富中心接待区的观光、娱乐参与功能。重点突出畲族风情、民俗文化的特色。在畲族风情区联缀主要畲族风情村, 如双后岗村、惠明寺村、东弄村、敕木山村等, 保持原汁畲族文化, 充分考虑市场及游客心理需求, 加强旅游村的建设, 丰富节目, 吸引游客参与, 着力营建数个综合性畲族风情旅游村, 如双后岗、惠明寺、余山村等, 使民族文化风情尽情展现。

4.4 农旅结合, 强化促销

农业与旅游部门要加强合作, 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在市场宣传和旅游线路等业务开拓方面的作用。要积极鼓励、吸引工商企业、民间资金, 甚至外资, 以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投资观光园区建设, 同时政府要在税收、信贷、用地、担保等方面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8]:一是对于有一定特色基础的项目, 可由政府出面, 组织农业、旅游等部门根据其农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特点, 在现有的基础上精心策划, 谋篇布局, 进一步做浓特色。可将“农业科普游”、“农家乐”、“传统农事乐”、“传统农业博览会”等具有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的项目引入其中。二是大力引进适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名、特、优、新、奇农产品新品种, 推广高效种养模式、高新农业技术以及先进农业设施, 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特色内涵。三是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重大农业节会, 进行广泛宣传, 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的知名度。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文化旅游是招牌。不难看出, 这样的文化旅游能带动很多产业, 歌舞如《畲乡惠明茶》更是能大范围推广惠明茶的广告媒介。在景点多设惠明茶卖点是一种既方便游客又能使茶商获得很多利润的好方法。

5 结语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个新型产业, 应运用科学的方法, 融合生态学、美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 并协调生态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的关系, 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体现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有机结合, 长短兼顾, 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9]。随着经济增长的加速, 休闲农业将会蓬勃发展, 它既是未来农业的重点开拓领域, 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生长点。

参考文献

[1]邱春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生态果园建设[J].江西园艺, 2004 (6) :53-54.

[2]朱佳满.树立果业产业化观念, 增强市场经济意识[J].中国南方果树, 2002, 31 (3) :22.

[3]詹和平, 冯芳, 朱伟勇.宁波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与对策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2) :243-245.

[4]宗四弟.浙江省观光果园现状与发展对策[J].浙江柑橘, 2006, 23 (1) :2-4.

[5]程利仲.嘉兴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统计, 2007 (4) :17-19.

[6]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EB/OL]. (2003-07-25) [2010-10-11].http://www.17u.net/qyfw/newsinfo_40.html.

[7]柳意城.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5:164-166.

[8]戚永欢.浙江省诸暨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农业, 2006 (6) :145.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3

我于2005年10-12月,对我局农村邮政业务的管理和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查,现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解决方案汇报如下,以供领导参考。

一、解决农村“家庭模式”代办协储的问题

现状:我局2005年新增联网网点10个,其中7个为家庭模式,新增营业人员均为代办员的家人或亲戚。如新场镇新增设的营业员为代办员的女儿、梧凤乡(儿子)、土门乡(女婿)、吴场镇(侄儿)、南安乡(儿媳)、麻柳乡(爱人)、歇马乡(爱人)。

解决问题的方案:

1、要求代办员付新增设的营业员工资每月200元,奖金每月100元,奖金同净增余额挂钩考核。

2、对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进行人事考察,合格后签订委代办协议,每月按市局政策发放代办业务酬金200元。

3、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每月酬金400-500元,由县局统一考核制表发放。

4、联网网点新增设的营业员由县局统一调配,在对各网点配置人员时确保不出现“家庭模式”代办协储,并且对这部份人员每半年调配一次,保证代办协储人员的轮岗。

二、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问题

现状:代办员交纳保证金过低,对邮政资金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如新场镇代办员交纳保证金1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青州、梧凤、土门、麻柳、歇马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3000元,占用储汇周转金5000元;这6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交纳保证金均低于周转金,实际上未起到担保的作用。另外吴场和南安的代办员交纳的保证金与占用储汇周转金同为5000元,两金额持平,担保的实际效果微小。以上8个联网网点的代办员另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

由于核定的周转资金较低,造成联网网点的结存现金超限情况较多。如吴场镇代办所,邮储余额已达到800万元,核定周转资金5000元,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因联网网点的现金超限,还造成汇总支局的结存现金超限。

解决方案:

1、各联网网点的代办员自备业务周转资金3-8万元转为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然后由邮政储蓄管理员对该笔存款进行止付锁定,并签订存款作为担保资金的协议书。

2、按止付锁定的存款金额核定该网点的周转资金,增大周转资金量。

3、对此类网点配备铸铁保险柜、狼牙棒、应急报警器等设施,以尽最大努力确保网点结存现金的安全。

4、加强管理,做到存款到期后及时转存,并立即办理止付锁定,续签担保协议。

好处:

1、邮政增加余额,代办员增加利息收入。

2、在不增加代办员负担的情况下,加大了代办员交纳保证金的额度,达到了保证金高于周转金的效果。

3、加大了周转资金,降低了网点现金超限的情况,或降低了网点上交现金的频次。

不足之处:加大了周转资金,相应增加了资金风险。

三、华头支局营业单人临柜的问题

现状:华头支局代办协储营业员单人临柜,手工汇兑业务高额汇票无人复核。

解决方案:

1、将华头支局投递员黄洪的工种调整为营业员(兼邮件接收和报刊分拣),取消每天到麻柳和歇马送邮件的工作,邮运投递费由每月200元降为100元。

2、刘强和黄洪实行轮岗休息,标准为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由支局长代班,支局营业时基本做到双人临柜、双人复核、大额存取款双人同行。

3、麻柳和歇马的代办员每日到支局领取报刊、邮件,随同办理储汇业务报账,县局每月支付邮运投递费各人100元。

四、增加邮储余额定活比例的建议

1、对在职职工每人设立一个客户经理号,揽存活期储蓄时,由营业员录入本人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系统,每月初由储蓄管理员在邮政储蓄统计系统中打印上月的“客户经理业绩统计表”,该表“业绩”栏的数据为客户经理揽储的日平均余额,以此栏数据评选前10名通报表扬。对职工揽存活期储蓄不发酬金,但作为年终选先进的一项数据评比标准。为鼓励职工揽存活期,开展活期比重、卡均余额等项目的劳动竞赛,每季评选劳动竞赛前10名,对每人奖励100或200元。

2、如果企业在年终时需要对活期大客户进行回访和奖励,可将潜在的每个活期大客户作为一个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年终时按业绩进行活期大客户排位,其“业绩”栏的数据可同定期余额同等奖励。

3、聘请在职职工以外的人员担任社会协储员,揽存活期按邮政储蓄客户经理来管理,每月统计业绩,按万分之2.5至万分之4的标准每月支付酬金。

4、按做大发卡量、启动卡消费的经营思路,加大营业发展绿卡业务的奖励政策措施,鼓励营业员多宣传、多发卡。加大代发工资奖励政策,对全县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排查式揽收,对可能的客户由县局组织专项营销。

组建卡业务营销队伍,充分利用省内异地交易免手续费的优势,以城区为重点,以商业市场为中心主攻对象,开展“清店”、“洗摊”式的宣传揽存发卡活动。

5、必须努力加强后台保障服务,确保活期大客户取款方便。

五、对农村邮储业务宣传的建议

1、对各支局和联网网点每季制作邮储宣传横幅(全年做4次,每次做12幅),换季时将旧横幅换下后选适当位置作为外墙标语订在外墙上。标准:统一8米长的喷绘横幅,落款为**邮政支局(所)。

费用预算:12幅 × 4季 × 70元/幅= 3360元

2、印制宣传单夹报投送、网点散发、代办员宣传业务时散发

主要内容:邮政储蓄合法性的相关政策;邮政储蓄业务的发展规模;邮政储蓄绿卡的使用方法及相关免收手续费的优惠规定。

每季集中发二次,各支局所每次共散发宣传单5000份。每次分三天将宣传单夹报投送。

印刷标准:白纸黑字,标题或宣传语用红色搭配。

费用预算:5000张 × 8次 × 0.06元/张= 2400元

3、外墙标语:

各支局、所共刷15条外墙标语,每幅高3-4米、长6-7米,每幅平均约25m2,使用油漆或涂料刷字。

费用预算:15条 × 25m2 × 8元/m2 = 3000元

4、于11月初订购单张年历画―――“邮政送福”

纸张规格标准:长77厘米、宽53厘米、90克铜版纸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步入小康社会的市民们闲暇时间又有了新的去处——休闲农庄。近几年来,休闲农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目前,吴江市的休闲农庄、休闲农家乐、采摘园等发展已成一定规模,更有不断壮大之势。随着休闲农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凸出,人们对休闲农庄的认识亦进一步深刻,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休闲农庄的发展中来。

简要来说,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是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与旅游景点不同的是,它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以充分开发具有休闲、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

发展观光农业有如下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休闲农庄的兴起有利于农业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

以往人们只是注意农业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农业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也忽视了农业在社区生活环境、人文生活方面调节身心、教化人民、协调人与自然体系的功能。观光农业具备游憩、休闲、教化、医疗、美化环境等综合功能,代表了人类对300年工业化、城市化历程的一种反思和觉醒,反映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高度发展以后人类对新时代农业的一种探索。

休闲农庄的兴起,展示了生态旅游农业之路,突破了传统农业的掠夺式生产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吴江有震泽镇金星村“农家乐”和新申农庄、平望镇山友农庄、同里肖甸湖、横扇镇、八坼苗圃等乡镇的农业即是一个典型。它们是三高农业的生产基地。园中有种养的优质蔬菜、水果、花卉、禽畜、水产品等的品种达数百个。休闲农庄开设了科研基地,通过组织培育,繁育出芦荟、蝴蝶兰、巴西蕉、龙牙蕉等优稀花卉、水果品种,既吸引了农业专业户前来学科技购良种,又吸引了游客到此观奇览胜。

(二)开发旅游农业资源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旅游农业与其它旅游活动一样,是一种服务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农业,需要一整套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导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还需要有住宿、饮食、商场、交通、文化行业等,能带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观光农业区的度假村、饭店、餐饮、商店、游乐设施等,需要大量的服务员、厨师、售货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维修人员等。无论固定工或旺季的季节工,都可优先在区内农民中招聘,降低经营成本。旅游农业投入不大,就业成本低。而旅游农业的发展又与其它行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乘数效应估算,一般认为,旅游业每创造一个直接就业岗位,就将产生另外三个关联就业机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三)发展观光休闲农庄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结构中,农村第三产业比例太小,农业经济效益低下。观光休闲农庄必然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必然引起区域农业产品的特色化。

观光休闲农庄的发展可带动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特别是当地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产销活动,从而促进商品交换,繁荣市场,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达到开拓一处景观,致富一方乡亲。如观光区的度假村、饭店、商店、广场、游乐设施等公共场所,需要大量花卉,可由农民种植和供应。旅游者餐饮所需的蔬菜、瓜果、家禽、畜肉、水产等,都可由农民分工生产。观光区的农民,原有不少在农业之外从事各种手工艺品的副业生产、销售,旅游者可以参观这些农户,观赏或参与研习手工艺制作技艺,购买旅游纪念品。

(四)发展观光休闲农庄还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

传统农业是天然的弱质产业,其比较利益低是人们所公认的。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十字路口,旅游农业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量,而且把农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观光休闲农庄具有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的动力机制。

休闲农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在选育良种、栽培、管理及加工、贮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事实证明,凡实施产业化的地方,任何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普及。

休闲农庄经济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农业不断应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使生产要素的配置日益得到改善。在现代农业中,技术变革已成为生产要素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庄园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超越常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震泽新申农庄既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农场,又是一个著名的农业观光农庄,是上述技术创新的一个典型。多年来,该农庄建起了以鲜活畜禽、林果花卉等高技术产品为支柱的集约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观光庄园技术创新示范功能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庄园引进或创造的许多新技术和新成果一旦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就会引起区域性模仿浪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农业新技术产品,建立新技术示范区,是其示范功能的基本内容。农庄通过示范培训,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强化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普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生产基本技能,培养造就具有一定的科技水平、能基本运用现代技术、了解社会信息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的兴起展示了生态革命方面和内容的一个方面,其产品除一般的有形产品外,还包括无形产品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特定区域内所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农业,是人们自觉地按照生态学规律、生态经济学规律和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起来的农林牧副渔各业相互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的高功能、高效率的知识密集型的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它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

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石油农业”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

那么我国对休闲农庄有详细的规划标准,根据国家农业部颁布的《休闲农庄建设规范》,主要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总体布局要求

休闲农庄布局必须全面贯彻遵循有关各项方针、政策及法规。总体布局的定

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2)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

(3)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4)总体布局要兼顾软、硬件建设,而且要注重两者互相配合,以发挥建设示范作用。

(5)统筹规划,分期建设,有计划地分期实施,要有长远观点,逐步建设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2、建设内容

(1)整体环境

(2)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3)整体环境优美,树木花草(包括农作物)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4)建筑外观、形式、色彩、材料及空间尺度与周围环境协调。

(5)有完善的游览系统

(6)园内无裸土,无荒地。

(7)水面无污染

(8)公共场所无垃圾杂物

3、功能分区

根据休闲农庄综合发展需要,结合地域特点,应因地制宜设置不同功能区。规划分区大体上包括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特色品种展示区、精品展示区、种植采摘区、引种区、休闲度假区、生产区、设施栽培区等十二个区。休闲农庄必须划分入口区、服务接待区、种植采摘区、生产区四区。

(1)入口区

用于游客方便入园的用地,大型休闲农庄一般建设两至三个入口。主入口区包括入口牌坊、入口停车场、服务建筑、导游牌、假山水池等。

(2)服务接待区

用于相对集中建设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医疗等接待服务项目及其配套设施。此区可规划建设办公楼、游客服务中心、果品文化展示室、停车场等。

(3)科普展示区

是为儿童及青少年设计的活动用地,以科学知识教育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具备科普教育、电化宣教、住宿等功能。

(4)特色品种展示区

以各种不同的具当地特色的农业品种植展示区,为观赏性较强品种展示空间。

(5)精品展示区

为精品农业种植区,可满足高端层次观光采摘者的要求。

(6)种植采摘区:

此区面积最大,是休闲农业园的基本用地。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

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

(7)引种区

引进和驯化国内外优良的品种,建立优良农产品品种引进、选育和繁育体系。

(8)休闲度假区

主要用于观光休闲者较长时间的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之用地。休闲农业园在合理的园区土地利用控制下可适当建设度假木屋,度假小别墅等住宿设施,延长游客在园区内停留的时间,增强休闲农业园的休闲度假功能。

(9)生产区

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区域,在园区其他功能区农产品供给量不能满足游客时可开放,生产区在景观建设、管理方面比其他分区要粗放。

(10)设施栽培区

进行农作物设施栽培的区域。

4、活动项目

(1)项目组织安排合理,休闲体验主题突出,可参与性项目不低于5项。

(2)提供丰富多样的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采摘等休闲体验。

(3)有家禽、水产养殖饲养基地,提供喂养、垂钓等休闲体验活动项目。

(4)与当地地域人文特色相结合的休闲娱乐项目及农事、节事类参与性民俗活动。

5、餐饮设施

(1)休闲农庄餐饮服务点和布局,应按照游览路线和园区实际条件加以统筹安排,凡是不靠近风景区或民俗村的园区,均宜设置餐饮服务设施。

(2)餐饮建筑除供游人进餐外,造型应新颖、独特,与乡村自然环境协调。

(3)餐饮建筑设计,应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与园区景观相融合,并应符合现行《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餐饮建筑的体量和烟筒高度不应破坏原有景观和环境。

(5)餐厅餐位数不低于50位。

(6)有传统民俗节日的特色餐饮,如月饼、年糕、元宵、粽子、腊八粥等。

(7)使用自产无公害农副产品比例达到80%以上,有典型农家菜、时令菜。

6、住宿设施

(1)休闲农庄的住宿服务,应根据游客规模和需求,确定接待房间、床位数量及档次比例。

(2)住宿服务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旅馆建设设计规范》的规定。残疾人使用的建筑设施,应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3)床位数不低于50张。

(4)客房整洁卫生,无异味,卫生间设施齐全完好

(5)客房有冷暖空调并能正常使用

(6)卧具一律消毒处理并一客一换

7、道路设施

(1)休闲农庄外部可进入性强,到达园区的道路交通状况良好、便利。

(2)内部交通通达性强,具有独立的生产(消防)通道、观光游览道路等。

(3)有与车位需求相适应的停车场。

(4)道路网设计必须满足农业生产、农产品观光采摘、环境保护及职工生

产、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5)休闲农庄内部主路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8%,横坡小于4%。

(6)休闲农庄内通往各功能分区的道路路基宽度一般按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小于12%。

(7)休闲农庄内步游道路宽度一般按1.0~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8、水电设施

(1)有符合环保标准的污水处理设施或中水设施。

(2)休闲农庄给水方式,有条件的可采用集中管网给水,也可利用简易管线自流引水,或采用机井给水。

(3)给水水源可采用地下水或地表水,一般以地下水为主。排水工程必须满足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和雨水排放的需要。

(4)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污水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生活、生产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体和洼地。

(5)休闲农庄的供电工程,应根据电源条件、用电负荷和供电方式,本着节约能源、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原则进行设计,做到安全适用,维护管理方便。

(6)休闲农庄照明宜采用分线路、分区域控制,并将照明与防止消灭农业病虫害结合起来。

(7)在变电所和变压器的周围,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8)供电线路敷设,一般不应采用架空线路。必须采用时,线路应尽量沿路布设,避开中心园区和主要景点,尽可能不跨越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9、景观设施

(1)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2)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景观要素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

(3)层数一般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景观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4)亭、廊、花架、敞厅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5)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6)休闲农庄内景观最佳地段,土壤肥沃地段,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7)景观小品的位置、高度、体量、风格、造型、色彩要与整体环境相适应。

10、卫生设施

(1)各类场所卫生达到GB9664规定的要求,餐饮场所达到GB16153规定的要求,游泳场所达到GB9667规定要求。

(2)公厕数量与接待能力相匹配,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应达到GB/T18973-2003规定的三星级及以上旅游厕所标准。

(3)配备数量满足需要的垃圾箱,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时,日产日清,集中处理。

(4)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配备卫生消毒设施,不使用造成污染的一次

县职工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情况汇报 篇5

县职工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情况汇报 职工文化作为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而推动构建和谐企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工会如何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如何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工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宣传教育职能作用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从今年三月开始,根据区、市总工会“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工作要求,县总工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到德胜工业园区和暖泉工业区各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与企业行政领导、工会主席、职工召开会座

谈会,共实地走访企业245家,访问职工2426人,召开座谈会76场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现就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的关于职工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全县职工文化建设现状 全县开展职工文化工作概述

职工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精神、职工道德风尚、职工文化素质、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近年来,县总工会以提升职工素质工作为抓手,加强职工教育,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制订了《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和《县总工会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各基层工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全县开展创争活动单位达90%。举办医疗、卫生行业技能大比武、选纸包装工、维修工、电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全县开展劳动竞赛的单位486个。制定《县小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方案》,根据各行各业生产特点开展职工

培训的企业达98%。结合“四送”活动,为企业赠送书籍、书架、乒乓球案、羽毛球架等文化体育器材,大力加强“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建设,建立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5家,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1家,县级职工书屋41家;创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区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市级先进职工之家5个,县级职工之家83个。免费送文艺演出、送电影下基层百余场。组织开展职工运动会、职工文艺汇演、职工书画摄影展、单身青年联谊会、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月等多种形式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弘扬劳模先进典型精神,组织劳模下企业宣讲活动,依托县电视台开辟劳模专栏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全县职工文化工作的开展,对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职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统计,在调研的职工当中35岁以下职工占调研职工总数%,即青年

职工占职工半数以上。相比其他人群,对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青年职工更倾向于开展文体活动,40岁及以上的职工,则是对加强团队建设的需求更多一些。参加调研的女性职工占调研职工总数的%,与男性职工相比,女职工更倾向于开展文化活动,男性职工更倾向于开展体育活动。高级专业技术或技能人员则更为倾向团队建设,且对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的需求最弱,而初级者对体育活动情有独钟。经常外出施工的职工则对阵地建设最为青睐,说明外出施工项目部需要加强对职工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为职工提供开展业余活动的场所。

在被调查的职工中,%认为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认为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只有%认为职工文化建设与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有关。77%认为所在单位重视或比较重视职工文化建设,14%认为本企业一般重视,9%认为所在企业不重视。66%反映企业开展的职工

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可以满足自身需要,26%反映活动参与率和普及率不高,8%反映本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很少或从无活动。在走访调研行政领导和工会主席时,82%重视职工文化建设,认为职工文化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11%认为在企业效益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展职工文化建设工作,7%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职工业余需求属个人行为。40%反映工会活动经费紧张,用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足,认为影响职工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因素是物质问题,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象。

通过实地查看企业活动阵地发现,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水平和职工文化工作的开展很不均衡。如宁夏凯添天然气公司、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化肥有限公司等企业不光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室、职工健身房等体育活动设施,还建有职工书屋,书屋建设面积大、藏书多,并且都已被评为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凯添公司还被评为区级“职工书屋”示范

点。大北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所有职工均能背诵《弟子规》,并且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列入职工绩效考核范围。宁夏西幼集团、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润宝汽车销售公司等企业建有本企业的报刊、网站,并且每月都有一个活动主题,开展职工活动。这些企业对职工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检查、激励、约束职工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再如鼎恒金属制桶有限公司、宁夏金凯隆商贸有限公司、宁夏丰源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等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阵地、设施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缺乏完善的职工文化管理制度,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处于无序状态。调研显示,职工文化建设对行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存在很强的依附性。反映出企业经营生产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工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否,反之,职工文化建设也能影响企业的经营生产。

二、当前职工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

缺乏对职工文化更深入的了解,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调研中发现部分职工误认为职工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误将文体活动等同于职工文化,对职工文化根本没有概念,将《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企业的发展》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作为衡量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和依据,将班前宣誓、企业理念等典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错误地等同于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座谈时,部分企业汇报职工文化工作时仅围绕“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而忽视了职工文化建设的本质---职工综合素质提升。有部分企业认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是经营生产,职工业余需求属个人行为,从而忽略了“企业职工”与“员工个人”之间的属性区别,缺乏对职工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视。

缺乏规范的阵地建设,活动参与率不高。文化阵地建设水平很不均衡,部分

企业职工活动室、职工书屋、职工休息室等文体设施建设齐全,但部分企业,用于职工业余文化活动的设施非常少或者只备有跳绳、毽子、羽毛球等简单的活动器材,有的企业甚至没有任何活动器材。施工一线职工反映参与工会活动较少,工休矛盾、众口难调等陈旧问题仍暗流潜涌。“施工技术人员无暇参与”、“老职工参与不了”、“觉得没意思”等现象制约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部分工会活动参与率及普及率不高。缺乏职工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形式单一,激励效果不佳。职工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老一套”的多,创新的少。仍然局限于“下场棋”、“打场球”、“唱个歌”、“跳个舞”等,形式单

一、内容老套的活动载体仍然占据了部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能完全满足职工的需求。多数企业只是逢年过节组织一些联欢会、文艺演出,平时没有什么文化活动。有些企业搞的职工读书和学习型班组活动只是走形式,效果不佳。职工文化建设依

然停留在浅层,多以娱乐导向为主,超越活动,对职工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和内心深处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很少。大量职工文化活动依然依靠发“纪念品”等物质奖励吸引职工参加,福利化现象严重,“一瓶洗发水”、“一袋洗衣粉”的传统激励机制已显过时,建立深层精神激励机制值得探索。

三、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建议

职工文化建设是工会工作的系统化、具体化、群众化的现实反映,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实践“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的一项突破性工作。当前我县工会推进职工文化建设需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道德素养。组织广大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等政治理论,用理论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坚持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指导职工群众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顾全大局,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爱岗敬业,遵纪守

法的优良传统。强化企业意识,切实注重在职工中开展以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工技能、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职工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教育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大力弘扬正气,打击歪风,使职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加强“职工之家”建设。“职工之家”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它比较完整地包含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内容,是职工文化建设的总体构成。因此,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推进以“职工之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建家工作的领域,强化阵地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加强对职工之家的动态管理。把重点放在基层,把主要人力、物力放在“职工小家”的建设上来,把工会工作细化到班组,与班组的管理结合起来,与生产经营挂起钩来,实现量化管理和考核,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真正使

小家建设贴近生产、贴近班组和贴近职工,只有层层建家,巩固小家阵地,才能做好“职工之家”。要继续深入开展“先进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之家”的考评工作和创建活动,实行基层创建、分级考核、定期表彰激励的措施。各基层工会要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使职工文化建设通过“职工之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推进“职工书屋”建设。“职工书屋”建设,是实施职工素质工程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工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把“职工书屋”建设成为工会组织引导职工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掌握技能的有效载体。一是把职工书屋建设与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举办了职工读书节,组织开展主题征文、读书心得评比、读书感言征集等活动,不断激发职工群众的读书学习热情。二要大力推广“资源共享”,“书屋联盟”等职工书屋建设模式,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源与职工书

屋联合,在更广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图书资源共享。三要逐步改善现有职工书屋的软硬件设施,有计划地推进电子图书馆建设。同时在现有职工书屋中开展争当省、市、县职工书屋示范点升级达标活动,巩固和提高职工书屋建设质量。四要继续做好职工书屋的社会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职工文化发展的社会氛围;大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建”、“用”并重,始终保持职工书屋建设良好的发展态势,把职工书屋打造成内聚人气、外树形象的职工文化品牌,使职工书屋在促进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进工会工作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加大投入建设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要想方设法推进企业文化阵地建设,企业工会应积极呼吁,企业行政要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因企制宜的职工俱乐部,开辟职工书屋、企业报刊、企业网站、企业宣传园地等多种形式的职工群众文化

载体,有条件的企业应建设设施完备的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企业工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举行职工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开展职工文化和企业精神大讨论,围绕企业经济发展举办征文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从而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振奋企业精神。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6

一、基本情况

(一)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

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原名仙女山新区,更为现名,度假区毗邻重庆武隆天生三桥世界自然遗产景区,海拔1100米—1200米,平均气温17.4度,适宜人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按照“生态环保之城、休闲度假之城、户外运动之城”的功能定位,“显山、露水、隐城”的规划设计总体原则,紧紧围绕休闲、度假、观光、娱乐、旅游服务、旅游接待、户外运动等项目业态,高起点科学合理规划、突飞猛进抓建设。

该区始建于1月,武隆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武隆县仙女山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和常设机构,负责对仙女山新区的开发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封闭式运行。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任兼任管委会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兼任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管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国土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招商局、行政服务中心、开发公司、执法大队,管委会副主任与仙女山镇领导交叉任职。

仙女山新区管委会从200万元工作经费白手起家,以干求助,贷款2.2亿元修建度假区的交通道路、绿化、供水、供电、供气、垃圾中转、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筑巢引凤,先后招商引进大型房地产企业xx家,先后开发北美、法式、西班牙式多种风格的高品质度假地产,建设商业街、高尔夫球场、户外运动基地、主题公园、星级酒店等度假旅游设施。通过六年时间,度假区已建成面积达9.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商品房建成面积86万平方米,销售近80%,房屋均价7000元/平方米,4个城市中央主题公园,7家四星级酒店已正式营业,在建xx家,该度假区20缴税费4亿元,占武隆县政府财政收入的30%。

(二)利川谋道苏马荡旅游度假区

利川谋道镇苏马荡旅游度假区距利川城48公里,毗邻利川苏马荡风景旅游区,海拔1500余米。谋道镇利用独特的高山避暑气候,开发避暑地产。年,利川市委、市政府把苏马荡建设确定为市级战略,创建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拟打造武陵山区土家休闲第一镇、武陵山区休闲养老中心、健康养生中心,计划通过五年时间建成一座占地300万平方米、满足15万人居住的镇级“旅游休闲城市”。到2012年底,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3个,合同金额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6亿元,40家房地产项目在谋道如火如荼建设,房价超过3000元/平方米。一批旅游地产项目先后建成交付使用,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建始花坪镇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

建始县花坪镇距离沪渝高速公路入口23公里,建始县招商引进武汉一家企业落户小西湖,建设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和开发黄鹤桥风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因花坪小西湖度假中心位于海拔1200米,适宜夏天避暑,周边有农户聚居,到黄鹤桥风景区旅游的武汉老人便选择在农户家里长期居住,小西湖度假中心附近自发形成了避暑养老产业,包吃住月消费1500元/月—元/月,现有50余家农家乐从事避暑养老,有逾千名武汉老人到此避暑度假三个月。20xx年5月,该镇和深圳百居易投资公司签约,计划在花坪镇村坊村李泗坪建旅游度假区。

二、考察调研的启示

综合到重庆武隆仙女山旅游度假区、利川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建始花坪镇小西湖国际度假中心考察调研的情况,比照恩施市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现状,我们有如下启示:

(一)三个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的特点

我们看到,三个度假区分别从20、20、20建设至今,其发展速度各异,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三个度假区的平均海拔在1200米—xx00米,都属于高山避暑度假旅游产品,客源市场主要来自重庆和武汉两个火炉城市;二是分别依托天生三桥、苏马荡、黄鹤桥等自然观光景区开发休闲度假产业,将自然观光的游客转化为避暑度假的游客,形成可持续的旅游消费;三是交通可进入性强,三个度假区从高速公路出口至度假区均在20公里—50公里范围内;四是旅游度假区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政府率先引进的业态是度假地产项目,通过度假地产项目聚集人气,再逐步发展旅游度假区需要的休闲娱乐业态;五是三个旅游度假区都建设在远离城市,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不可复制的地方,都是不具备水、电、道路、宽带、教育、文化、医疗、环保等配套设施条件的地方,但只要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科学规划,完善配套,筑巢引凤,企业参与,旅游度假区成功建设不是梦想。

(二)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但产业发展尚未起步

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度假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旅游业经过的发展,已培养造就了一批较为成熟的旅游消费阶层,到特色鲜明的人文历史景区和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休闲度假胜地去度假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据旅游专家预测,今后十年我国旅游产业将进入一个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的全新时期,休闲度假将主导国内旅游市场,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内容。

当我市致力于以“恩施大峡谷”自然观光旅游为主的核心景区建设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时,周边的利川、重庆武隆、张家界等景区早已顺应由观光旅游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旅游转变,开发出观光度假、体育度假、疗养度假、休闲度假、娱乐度假等为主题的各种度假产品,从创建“国家A级风景区”向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双品牌转变。特别是20xx年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xx—)》(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指出,到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大众旅游休闲时代即将到来,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如今恩施市的大峡谷风景区、清江风景旅游区、华中药用植物园、梭布垭石林风景区、柳州城风景区、龙马旅游风情小镇,都具备同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的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但我市在这方面的产业开发尚属于一片空白,仅仅停留在农家乐方式的休闲旅游形式,没有统一布局和规划全市的休闲度假产业业态,没有出台相关具体政策和产业扶持措施,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已落后于我们考察的三个旅游度假区。

(三)湖北省人民政府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助推着恩施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今年省旅游局对外推出“大武当、大三峡、大清江、大东湖”的四大湖北省旅游品牌,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一江两山”。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实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中,对恩施州和宜昌市旅游的定位是建设“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其总体构想是:以清江为主轴,以交通为骨架,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全面提升大清江国际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整合打造山水清江源头旅游环线、养生清江西环线、文化清江中环线、休闲清江东环线等四条精品线路,把清江流域建设成为集山水风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品牌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恩施市属于州府所在地,既是湖北省、恩施州的大清江旅游目的地、游客集散地,还有山水清江--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养生清江—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两张核心旅游名片,我市已具备打造武陵山旅游休闲中心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特别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公司的子公司—恩施旅游集团公司拟和恩施市旅游投资公司联合投资的“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计划以清江云坛口旅游港区、沙地柳池养生度假中心为核心,对方圆40公里范围内,海拔从400米到2050米的15处自然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在清江主航道、低海拔区域建设一个四季可游、可居的旅游度假区项目恰好弥补了咸丰坪坝营、恩施大峡谷,利川苏马荡、福宝山旅游度假区、巴东铁厂荒林场、建始高坪小西湖、只适宜夏季避暑、季节性强的缺陷,我市可以向国际市场和二级客源市场常年推出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线路,不受冬季旅游淡季影响。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将以健康养生带景区,以世界硒都发源地、天然富硒核心地、清江山水观光地、本草药园体验地、北纬30℃生态宜居地、健康养生首选地为亮点,让游客到此就感受到“山水清江·养生清江·文化清江·世界硒都·健康之都·仙居恩施”的独特魅力。度假区建成后,其目标市场是国内注重健康的中高端游客、远程市场有养生需求的游客、老人,国际市场游客。

三、具体建议

政府在抓快速观光旅游的同时,不仅仅是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还要同步拓展休闲度假、养生疗养、旅游地产等深度旅游项目。恩施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尽管尚未起步,但他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只要真抓实干,通过五年至十年的努力,我市可逐步形成以观光旅游产品为基础、休闲养生度假产品为主体、大众型与高端型相结合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养眼、养身、养颜、养心、养老,宜游、宜休、宜居、宜商、宜文的“大清江国际旅游目的地”。我们的具体建议是:

(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

建议在资源普查的基础上,高起点编制《恩施市休闲度假旅游产业规划》。将规划指导和项目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对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好的地方,要在规划指导下规范开发、创新开发、合理开发,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综合配套,完善服务,迅速形成有魅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开发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对资源要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避免规划“硬伤”和重复建设。

(二)突出重点,加快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

恩施市境内适宜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资源很多,但是不建议遍地开花,而是根据省发改委牵头编制《清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建议在围绕恩施大峡谷这一龙头品牌,开发户外运动、科学探险、高山避暑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加快建设以沙地柳池、新塘双河为核心的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彰显“世界硒都"养生品牌,形成清江休闲观光旅游、养生度假地产、养生文化服务、养生医疗设施、养生产品加工于一体的清江养生度假旅游产业集群。

恩施清江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是恩施市继开发建设恩施大峡谷景区之后的重点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我们要在一个远离城市,交通进入性不好,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条件较差的沙地柳池和新塘双河小镇建设一座“健康旅游新城”,存在项目投资额度大、融资困难、施工条件差、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需引进整合的健康养生项目业态要素多、跨专业跨行业的人才储备不够、长线投资产品非短期盈利项目等实际困难,因此我们建议组建一个好专班、编制一个好规划,出台一个好政策,提供一个好环境,通过领导重视支持、专班苦干巧干、部门统一联动、高起点编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整合项目资金、多种渠道融资、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土地收储、出台优惠政策、抓环境重服务、分期分区招商;项目公司真抓实干建景区、围绕项目多融资、资本市场显身手、引进联盟大合作、核心业态同步建、政企联合促营销。

(三)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抓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资源市场化配置原则,大胆创新投资体制,结合规划,市旅投公司可以包装一批休闲度假旅游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重点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大型专业健康机构、旅游地产开发商投资。

二是提高服务水平,着力培养兼具休闲养生与旅游服务知识的专业人才。注重养生的游客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因此,旅游陪护服务、农家乐养生膳食应运而生,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既能当导游又能当护理的旅游陪护人员和厨师;同时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杜绝各种不文明现象,主动做休闲度假养生文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 篇7

调研报告

近年来,明溪口镇依托酉水河的开发,着力做好生态农业和水利旅游两篇“文章”,初步构建起沿徒骇河集垂钓、游泳、餐饮、水上赛事、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项目。在有机整合水面、土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行水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岸上发展高效农业及水文化观光的综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渔业、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旅游文化功能,不断提高综合效益。2009年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重视下,明溪口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情况

明溪口镇位于沅陵县西北部,镇域面积257.34平方公里,东与沅陵县借母溪乡接壤,西与古丈县、永顺县交界,南与二酉乡、北与借母溪乡毗邻。东经110°05∽110º25´,北纬28°22∽28°57´之间。最低海拔 130 米,最高海拔1001.4米,平均海拔在500米至1000米,年平均气温16.1℃,常年平均日照1382小时,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2005年5月由原高砌头乡、明溪口镇合并为明溪口镇,镇址在原高砌头乡政府驻地。2005年10月,明溪口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原33个村(居)委会进行了合并及调整,现辖16个村,2个社区居委

会,175个村民小组,11个社区居民小组,4986户,22700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00余人),耕地面积17974亩,其中稻田而积16470亩。全镇涉及移民12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540户,2068人。这里水域景观恢宏,自然风光诱人,名胜古迹众多,水文化底蕴丰厚,远离城市,空气清新,有槐林晚照、莲池月夜、水上翠屏等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传奇人物故事等,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明溪口镇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以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沿酉水河和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建设生态森林公园、钓鱼台、水文博物馆、人树园等观光景点,为游人提供了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功能的休闲娱乐成所,满足了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为满足了现代休闲所需,充分利用现有观赏资源,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结合现代休闲娱乐方式,计划投资300万元新建渔家乐餐饮项目,设有餐饮、品茶、垂钓、快艇观光等功能区,凭借沿三河湖地域特色和独到的资源优势,为人们提供餐饮、住宿、垂钓、观光等服务,让游客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体验淳厚的三河湖风情。建成后将会成为都市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农业方面发展了以韭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种植业,计划到2011年,在酉水河畔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该示范园以种植观赏、和体验性较强、无污染生态农业作物为主,形成高标准、多季节生态农业立体景观带,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使人们领略

到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逐步构建融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为一体的农业旅游体系。

2010年,我镇计划安排50万元,用于该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的建设。为给休闲观光农业搭好平台,堡集镇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出了“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稳步推进”的实施意见,对该示范点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为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服务管理水平,从2009年开始,我镇将开展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硬件设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定。从事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也将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二)在3到5年内打造自己的绿色果蔬食品品牌;集约化管理,建立立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带领当地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三)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审批,争取一期50万资金到位,完成进园道路、果园具备栽种条件。到2011年,将建成80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园。

二、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措施。对发展观光

休闲农业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和有效的宏观管理,缺乏完整的观光休闲农业总体规划,目前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律保障,对开发项目中服务设施占地问题、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对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观光休闲农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一时尚难以适应,从而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我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这一新产业的发展,目前无论在社会舆论氛围方面,还是在政府鼓励导向等方面都还比较欠缺。在群众和社会团体还不能充分认识的阶段,需要国家大量资金支持来启动项目的实施。

(四)低标准的观光休闲农业会使游客产生厌烦情绪。城市人到观光休闲农园度假,是为远离工作和城市的喧嚣,彻底放松,但由于现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标准不高、服务单

一、功能不全往往会使游客产生厌烦,留不住客人。

三、科学开发明溪口镇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要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协调统一,科学地搞好项目的布局规划。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一哄而上。并充分考虑交通、水电、通讯、接待等配套设施,避免建设中的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保证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因地制宜,保持特色。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必须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产状况和生态环境等特点,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着重在地方特色农业和自然生态环境上做好文章。因地制宜,精心策划,优势互补,保持特色,求新、求异、不求全,避免重复建设。

(三)保护资源,持续发展。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要趋利避害,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节约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走出一条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下代人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之路。

县商贸企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8

一、我县商贸企业发展现状

1、总量快速增长,发展主体不断壮大。随着存量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国家惠民政策的拉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入驻,以及对市场主体的全力服务,我县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迅猛。截止xx年xx月,我县新增商贸企业xx个,其中个体户xx个,法人企业278 个,全县商贸企业累计达到xx个,其中个体户11435个,法人企业506个;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88个以上,法人企业34个以上。

2、经济贡献增大,主体地位不断提高。2012年我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16.3 %,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12.7亿元,同比增长21.9%;xx年我县批零住餐商贸企业共实现税收9520万元,同比增长 45%;xx年全县商贸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约1.9万个,同比增长5%。商贸企业在财政增收、提供就业、居民致富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推动我县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增长,构建和谐远安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品质明显提升,持续发展不断增强。一是人才培养力度得到加强。三年来,我县xx餐饮公司、鸣凤宾馆、国酒等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加了我县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及全县企业管理创新培训,通过与知名教授、业界精英交流互动,了解和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市场走向,培养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决策者战略规划与掌控全局的能力;二是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县90%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现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企业人才进入企业核心领导层,涌现出一批以远安国酒、中百仓储为代表的龙头型商贸企业和以聚凤鸾餐饮、鸣凤宾馆为代表的成长型商贸企业;三是品牌创建力度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重视自身发展,加大对商贸流通品牌的创建力度,涌现了聚凤鸾、马婆等知名品牌商标;四是提档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目前我县国酒、鸣凤宾馆2家商贸企业已达到四星级标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拟建五星级标准企业项目1个,目前正顺利推进之中。五是知名零售企业不断入驻。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引进知名零售企业进驻我县,已成功引进中百仓储、雅斯、世纪华联等购物广场,即将引进武商集团、北山超市等知名零售企业。通过知名品牌的创建、大型企业的引进以及本主企业的提档升级、理念更新等举措,将为我县商贸企业的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更好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4、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商贸市场中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乡市场呈现出以大型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为主业态的多样化、多业态共存的竞争新格局。在城镇,大型、较大型超市数家鼎立,服装、电器以专卖形式形成“一条街”的经营规模。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全县新建成商品配送中心2家,日用品销售店88家,农资销售点40家。随着邮电通信业和快递业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规模正迅速扩张。这些市场的规模和经营品种与本地经济结构及生活消费水平相匹配、与交通状况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构成了信息通畅、网络齐全、品种繁多、供货及时的物流及销售系统,极大的满足了城乡居民需求,方便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二、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出台政策扶持

(一)制定出台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xx年,我县率先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共有包括实施商贸企业成长工程,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商贸企业,鼓励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改善商贸企业的融资环境,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加大商贸流通业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商贸企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九项具体扶持政策。

(二)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xx年,市人民政府也出台《关于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意见》。共有包括完善政策规范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信贷资金支持,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鼓励担保机构发展,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宽限延长出资期限,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搞好企业要素保障,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完善成长激励机制,强力推进治乱减负,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十九项具体扶持政策。今年,我县也出台了从鼓励个人创业和集体创业、扶持科技人才创业,鼓励本地企业吸引外地企业来远安设立法人机构,鼓励企业在我县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加大金融支持,实施税收优惠,优化准入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强化社会保障,支持农业市场主体加快发展,规范收费行为等十一个方面对发展市场主体给予扶持的政策。

对于市县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台,我县也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细化措施强化贯彻落实,有力确保了商贸流通业的更好发展。

一是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对内新进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截止目前,我县共有限上企业89家;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是专业市场发展卓有成效。根据政策,对新建的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商贸企业,在用地上,县政府按土地纯收益的30%支持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县级服务性收费按下限的30%收取。安泰建材市场在用地上享受到了该条扶持政策的建设资金33.9万元。目前,星河水岸、鸣凤水岸、盛世广场、矿山设备专业市场以及聚凤鸾旧城改造等一批项目正在建设或前期准备中。

三是连锁经营发展成效显著。根据《意见》中对连锁企业新开设经营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的直营店,每开设1家,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先后有宜昌万福超市、宜昌东方超市、世纪华联购物广场、聚凤鸾餐饮服务公司等共获得奖励资金18万元。

四是商贸企业茁壮成长。根据《关于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对年实缴税金首次超过100万元、300万元和500万元以上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由县政府分别给予5万元、10万元和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对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按实际销售规模、缴税规模及增长幅度等主要指标进行“优强企业”评比活动,对“优强企业”,由县政府进行表彰。

三、加强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营观念,探索企业发展新思路。各商贸流通企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立足企业自身实际,正确审视企业的发展环境、重新定位企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经营理念,注重资源投入,苦练基本功,扎扎实实的选准项目、运作好项目,为企业谋求持续健康发展的空间。

(二)强化学习,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一是企业业主要带头学习。企业负责人要充分挥表率带动作用,培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兴趣,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二是要搭建学习的平台。要积极为全体员工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创建学习的平台,加强实践锻炼,满足干部员工的学习需要。三是要重视员工培训。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专业化培训,重视与兄弟单位的互动交流。极大地提升员工的胜任岗位能力和素质修养,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深厚的内生动力。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商品和服务,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

上一篇:学校安全教育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语文教研教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