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1: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问题探析

摘要:民营企业及其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性。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民营企业应重视不同阶段内部审计的建设,并注意随着企业的发展,应结合企业产权,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

关键词:内部审计;民营企业;治理结构

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对活跃市场、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与此同时,随着资本的积累、规模的扩大,与企业的治理结构相关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其中的内部审计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中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

公司治理结构指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显然,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些制度安排是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的。按照COSO委员会的报告,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部分构成。在内部控制框架中,内部审计不仅仅审核企业会计账目,而且监督企业经营业务是否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

由上述可知,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内部审计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减少因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完善监督和激励机制,并在协调公司所有者、董事会和经营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及其内部审计的特性分析

(一)民营企业的产权与委托代理问题

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产权相对明晰,没有国有体制下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很多情况下,所有者直接管理企业,即以“拥有者管理型”为特征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存在股东与经营者层面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是民营企业的特色所在。当然,当企业存在不参与管理的股东时,委托代理关系还是存在的,但这一关系链相对国企来说,要简洁明确得多。因此,从理论上说,民营企业更可能培植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也应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民营企业中内部审计的自发性

相对于国营企业,由于民营企业的委托代理链简洁甚至不存在,企业主设立内部审计制度主要出于自身的利益动机。因此,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和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没有要求民营企业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正常情况下,理性的企业主应具有持续经营的理念,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动机,因此,在企业业务较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业主自身的能力已不能监控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这时,引入内部审计人员甚至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就自然成为业主的强烈需求。另外,从相关法规的发展来看,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审计方面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对现在的内审体制应没有不良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民营企业的灵活性比较大。相对于国营企业突出财务违规的审计来说,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来自企业的利益动机。

(三)民营企业大都家族色彩浓厚,社会信任程度较差

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其业主的权利往往过于集中,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与否与其个人的经验理念关系很大。

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在民营企业当中,不少具备条件的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但以下几方面仍值得商讨。

(一)企业业主的认识不足,审计人员经验不足

内部审计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领导。研究表明,受当前民营企业管理层意识落后的影响,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利是有限的。“内部人控制”是民营企业的正常现象,随着企业的发展,缺乏社会信任的家族管理使人才流失严重,内审人员当然也不例外。另外,家族企业受儒家“家本位”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关系主义”交往规则下,家族信任感较重并在企业初创时期以及外部环境恶劣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思想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业主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一般民营企业的内审职能主要定位于监督和查错防弊上,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甚至附属于其他部门或由会计人员兼任,内审人员受到各方面的牵制。另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经营审计和风险投资审计经验缺乏。

另外,审计时间的滞后也是很多民营企业的通病。目前,众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局限于事后审计。当发现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巨大的损失而难以补救。因此,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的缺乏难以有效避免企业潜在的威胁。而民营企业由于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薄弱,往往又很难保证事前和事后审计的有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框架不切实际,缺乏有力的外部监督

部分民营企业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时,引用了国有企业、西方企业等现有的内审框架,没有认真思考自身的内在特征,而是机械地套用,因此,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外部审计环境对内部审计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目前的外部审计市场存在着恶性竞争的现象,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评价作用。事实上,广大非上市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主要使用者是银行和税务机关,外部监督力度相对上市公司要小得多。

(三)内部审计无法满足特定阶段的产权要求

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因初创企业时的遗留问题,从外部来看似乎明晰的产权也开始模糊。合伙人随着企业资本的积累对其产权的“重视”越来越大,他们有可能会开始加强内部的审计工作,但也可能因此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各种干涉。另外,企业的壮大、业务种类的增加及财务结构的复杂化也都将对内部审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同目前的审计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内部审计主要局限于财务审计,而基本不涉及管理审计

财务评价在企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财务审计自然也就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竞争程度的加剧,针对管理和控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从而更有效地参与管理的各项活动,也成了企业是否能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内部审计如果仍然局限于财务审计,而不将重心向管理審计靠拢,将财务审计变为管理审计的重要一环,并从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公司的发展和经营,那么很难实现公司的整体管理目标。

四、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实思考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对于小型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相对简单,专设内部审计机构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应有内部审计的意识,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有能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应尽快地采取各种完善措施。

(一)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以服务为导向,以利益为动机

事实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第58届年会上通过的内部审计新定义就强调内部审计帮助企业“增值”的目的,更好地发挥参谋的作用,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内部审计的职责是帮助组织提高运作效率、增加价值,而非代行外部监督职责,这对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发展较为成熟÷规模相对较大的民营企业,审计不应只停留在财务监督和查错防弊上,而是以服务为导向,为管理提供建议。审计机构应设立在董事会之下,并接受内部审计协会的业务指导,这样更能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也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建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也是非理性的。这类企业可考虑建立审计小组,直接隶属企业业主,甚至可考虑将其委托给外部审计师事务所,即外部化。

对于已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应循序渐进,从制度上进行安排。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逐步向突出管理和经济效益转移。经营管理审计、风险审计等,是对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民营企业所提出的特定要求,也应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但一定要结合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等具体情况。

(二)企业业主的支持

当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的利益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后,企业业主就应全力支持,而不是视为“异己”,这有助于内审职能的发挥。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从制度上保證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性。业主的权利过大也不利于内部审计的正常运转。新疆啤酒花事件中近10亿元未披露的对外担保协议,充分体现出在缺乏有效监督公司第一大股东兼董事长艾克拉木·艾沙由夫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恶果。

业主的支持还要表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推动上。除了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外,不断专业的后续教育是提高审计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审计手段上,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由手工操作到电算化处理转变,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业主的支持和重视也往往表现在内部审计的执行形式上。当业主有足够的利益动机去执行内部审计时,事前和事中审计的比例和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潜在风险也往往可以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之下。

(三)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为适应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除继续搞好传统财务项目的审计外,还要不断拓展新的业务领域,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绩效审计,企业经营计划审计等。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要从财务收支审计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转变,并突出风险评估,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的管理审计中,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控制。

(四)重视企业审计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形成虽然比较缓慢,但作用很大。民营企业目前应主要通过塑造企业价值观、强化人本管理、培养团队精神、树立诚信意识等来培养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才会有凝聚力,企业业主与内部员工之间、“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才会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而如果将企业的审计理念寓于企业文化,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内部审计氛围,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从长远看,这也有助于民营企业由家族信任扩展到社会信任,因为,当一个企业不能保证内部信息的有效流动并对外披露时,是无法得到社会信任的。

参考文献:

[1] 柯武刚.制度经济学[M].史漫飞,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

[2] 谭劲松,陈小林,郭群,等.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J].审计研究,2003,(1).

[3] 徐元玲,喻强.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2007,(2).

[4] 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

作者:苏致璁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2:

谈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

【摘要】本文就我国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地发展。

在民营企业高度发达的地区,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 已发展成为当地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的确定, 民营企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 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制度逐渐成为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发展内部审计,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目的在于监督企业经营者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提供管理、控制信息,促使企业改进管理,提高效益。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民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大中型民营企业已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时间不长,同时缺少有效的行业交流与业务指导,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

我国民营企业基本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家族式管理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一大特色,尽管许多民营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由于企业所有者之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亲情关系,往往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不能正常履行。有的民营企业将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合并设置;有的民营企业在财会部门下设审计部或审计人员;有的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但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地位;而有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是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而是置于企业经营者的领导之下。以上这些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审计范围存在局限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如何保证民营企业的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的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是企业所有者所关心的问题。除公司本部的内部审计外,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已发展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主体,而对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子公司负责人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亦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多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与合规性的审计查证上;局限于审查企业内部制度是否有效执行上,目的是为了查错防弊,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环境、经营理念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如何降低企业成本、如何加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这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就目前现状而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学历一般较低,知识结构单一,他们中许多人是从财务部门转调过来的,有一定的财务知识,但缺少审计技能,缺乏发现问题、协调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同时,内部审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商业秘密,有些民营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参与或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而企业内部又未建立起审计人员的培养机制,使得内部审计人员缺少交流与学习机会,业务水平难以提高,使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二、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要有独立性、权威性

独立工作、公正客观、坚持原则、强化责任、淡化关系是指导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方针。内部审计特殊职责的实现,必须得到企业所有者的明确授权,内部审计的地位、职权、责任、工作范围必须能象法律一样在企业中公开发布并实施。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在企业所有者(如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履行对经营管理者的经济监督和评价职能,更能体现内部审计的本质。理顺并明确这种领导关系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是间接的。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以及存在的经营风险,以尽可能地缩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经营风险及程度的了解时间,从而促进内部审计影响高层决策。内部审计权威性的树立不仅是停留在体制管理的高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能确保审计的工作成果通过所有者认可并形成所有者的意见付诸实施。

(二)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业务领域

民营企业存在着职能部门设置随意性较大、“人治”情况较多的特点。内部审计必须从常规的认识中解脱出来,充分结合企业特点将风险前置。审计要超前介入管理,实施尽责程度、能力评估和绩效考核。现代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着眼点,不仅是事后,而主要是通过事前、事中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漏洞和潜在风险,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股东的利益,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账,不能仅局限于审核财务收支是否合理、检查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合规、业务考核指标是否完成、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审计对象要扩大到车间、部门、科室、扩大到具体责任人;审计内容要扩大到有财务收支活动的所有职能部门并考核绩效;对没有财务收支活动的职能部门考核个人能力、尽责程度和工作效率。审计方式由被动审计转向“主动参与”,审计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益性。另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研究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严密性、完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特别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经营方略、管理方法和市场模式有自己的特点,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学习,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业务适应能力,同时企业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供良好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由于家族成分的存在,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外,还要具备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和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有效的与上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支持和指导;有效的与同级沟通的目的是寻求协助与帮助;有效的与下级沟通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的目的是寻求理解与配合,共同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起探讨改进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在工作中要能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最好的内部审计效果来自于有效的沟通。

同时,内部审计机构应强化自身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考核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则、纪律、业务标准均应纳入内部审计负责人的日常考核中,同时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才能让企业所有者满意,才能打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坚实基础。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李 钢 余海辉

民营企业管理下内部审计论文 篇3:

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 目前,内部审计是现代化民营企业运行机制中的重中之重,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国的民营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起步较晚,内部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文章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对目前多数企业内部审计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之对应的对策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制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23

0 引 言

在目前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中,民营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帮助监督人员做好审查和监管的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因违纪行为而导致的民营企业经营受损的现象,而且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对各种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披露,帮助企业优化资源分配,以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然而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功能还不够齐全,很多环节还有待完善,所以,充分认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这能帮助民营企业充分认清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促进民营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健康运作。

1 内部审计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以及意义

1.1 内部审计提高民营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任何一个企业内部审计功能的完善,都需要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设计和运转进行充分的了解,管理者才会对企业的运行系统做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抵抗市场波动能力相对较弱,其队伍建设、资金配备、技术实力与国有企业有很大的差距。进入21世纪以来,民营企业兴起和倒闭的速度非常快,许多民营企业刚兴起就面临倒闭的危险,这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而导致的;由于审计功能的缺失,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根本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评价时便出现了错误,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了严重性的问题时不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才导致了企业的破产;所以,民营企业越早完善内部审计功能,就会越早了解企业自身管理的漏洞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并且及时确定应对措施,保证民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2 内部审计保证民营企业合理化经营

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经济效益的审计;在民营企业各项工程的开展前,完善的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决算统计,这不仅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成本,增加运营的收益,而且还可以维护民营企业本身的合法权益,保证其不受侵犯。完善的内部审计可以强化内部的监督机制,而且有利于民营企业内部的领导班子廉政建设,避免腐败行为,为政府的奖励裁撤提供可靠的依据;而且可以通过对历任领导的审计来准确评价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目前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为现任领导提供充足的经验;此外,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还可以更好的协调各种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部门还可以规范下属的各种行为,保证其遵规守纪,正当经营;最后,内部审计还可以降低民营企业运营的成本,创造更高的收益,保证各种权益的合法维护。

2 民营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也加速发展到现在为止,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在各民营公司的大力发展下,国内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毕竟我国发展内部审计的时间较为短暂,在许多方面还仍有欠缺,满足不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国内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2.1 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是,缺乏内部审计人员系统培训和管理,民营企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不高,在困难面前缩头缩脑,消极情绪十分严重,而且更有少数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感染,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与他人做不正当的交易;另外许多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工作质量不高,审计行为不规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信和形象,而且也阻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其次,民营企业制度下,仍有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保持着传统的思维,难以适应新事物的发展,导致了一定的弊端;而且许多中小型民营公司由于刚刚起步,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二是审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和用人制度的不健全,让一些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人员转入到内部审计部门,而会计工作具有单一、缜密、细致等专业特点,所以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也慢慢形成了注重微观的思维方式;更有一些小型民营企业为了节约资金,节省人力资源,致使许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从事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往往还从事着其他的工作,所以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做好审计工作前的筹备工作,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细化决策前的分析,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2 内部审计部门员工队伍建设落后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缺乏财政、金融、基建等现代经济所需要的宽领域的专业知识,他们并非审计专业人员,有的是学会计或相关专业经济的,他们在财务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审计工作中的专业知识;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评价审计人员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而现在的许多审计人员没有接受计算机专业培训,所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往往较差,他们仅仅能够完成普通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但是对于一些诸如计算机审计、收支审计等较高层次审计工作往往难以全面开展,严重影响审计工作进度和质量,而且也阻碍计部门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实现。

2.3 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不协调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确保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客观公正的前提就是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权独大”的现象,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未能参加由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举行的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治理程序等有关的会议,难以了解重要经济活动的决策与运行及管理情况,造成审计工作被动。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受民营企业负责人的干扰,而且许多部门的领导越职越权,去影响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此外,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许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看似独立运行,但是实际上内部的审计工作受董事会、经理层等领导的干扰和制约;最后,内部审计部门的体系不够完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当工作运转出现问题时,难以发现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3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应对措施

3.1 强化民营审计队伍建设,加大审计人员培训力度

民营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要落实审计人才的培养政策,认识到审计人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注重吸取同类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经验,并能够结合当前企业经济现状,保证民营企业制度和指导方针能够适应我国的市场国情。在管理理念上能与世界接轨是保证我国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保证,民营企业制度内容要基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才培训制度,增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意识,优化企业制度与国家政策的融合程度。其次,落实企业业绩考核政策,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监督能力和监督意识纳入考核标准,强化现代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促进民营企业的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培养监督意识。将监督纳入日常的审计工作范围,按审计人员履行的职责对日常工作进行鉴定和评定,将企业管理与内部审计控制体系相结合,有效加强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控制的能力。有很多民营企业因为工作人员丧失了职业道德而导致企业面临倒闭或破产的危机,为了适应民营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激烈的社会竞争给内部审计人员的品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只有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才会保证民营企业良好风气的建立,这也是保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客观、公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已经保证民营企业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只有打造一个具有高超职业道德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才能保证民营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3.2 优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首先,民营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制度对被审计单位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能够细化民营企业管理,维护财经纪律,保证民营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严格打击各种违规行为,从而避免了违法违纪行为的产生,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其次,在民营企业内部的审计信息披露中及时对一些错误和弊端进行清除,保证公司对外公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保证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明了的认识到公司的真实情况,才会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在资本投资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减少信息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公司又好又快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对于任何一个民营企业而言,其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保证信息披露时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及时反映出生产经济的事实;然而当前许多单位的信息资料存在错误,虚假性十分严重,完善的内部审计部门便可以及时消除这种不良现象,进而保障企业的良性运作;最后,许多纪检监察部门职能的发挥也离不开内部审计部门的配合,在一些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只有结合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证据和信息,才能及时的发现公司内部的错误,并对一些损失浪费、贪污腐化现象进行严格的打击,进而保证监察部门的特殊作用。

3.3 构建民营企业内部独立审计机构

要想更大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的经济收益,首先就应该保证内部审计结构具有独立性;为了避免领导机构对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在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时,应该避开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人员的管理,还要及时接受审计委员会的监督,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除内部审计之外的其他方面应该让其他部门来管理,而且不让其他部门干涉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内部审计人员的聘用时,要从独立性的角度出发,招聘的工作人员不能是与企业有利益关联的人员,这也是充分地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必要条件。此外,明确内部审计结构中的责任分配,要把具体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具体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设立奖励处罚措施,任何出现问题的组织或个人都应该接受应有的惩罚,进而保证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4 结 语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要想保持合理的互动,民营企业就必须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只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保证其工作质量。民营企业只有不断促进自身的经济效益,保证完善的内部审计结构,才能适应民营企业制度改革,进而为市场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秀元.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1(2).

[2]何红玲,庞颜玲.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z1).

[3]刘晓明,刁娟.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4(10).

[4]刘永亮.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J].内蒙古统计,2012(1).

[5]何云芳.浅析如何加强与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J].科技创业月刊,2013(1).

作者:宋美儒 丁玲

上一篇:最新教师迎七一演讲稿下一篇:信用社储蓄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