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通过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高校体育结合必然性的分析,指出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如下发展趋势:教学目标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休闲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体现休闲体育文化内涵;采取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休闲化体育教学过程;强调从休闲的角度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篇1:

关于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探讨

摘要:针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系统概述,介绍了休闲体育的概念和休闲体育的功能,分析高校体育中休闲体育的开展现状,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现状和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整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休闲体育;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高校体育是一门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通过高校体育学科的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和训练,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大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休闲体育和高校体育概念不同,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通过休闲方式进行的体育锻炼,它的特点和良好效果有目共睹。在现代生活中,休闲体育活动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在利用休闲体育锻炼身体,达到身心和外界环境的结合,休闲体育逐渐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普通高校体育发展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

休闲体育是休闲体育专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体育专业的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休闲体育已经是人类的需求。但是,对于休闲体育来讲,它与社会体育并不是组成关系,两者的关系是一种交叉重叠关系。对于休闲体育来讲,它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以自我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使锻炼者得到创造生活的乐趣,达到身心健康。休闲体育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通过锻炼,可以达到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的效果,同时,通过休闲体育的锻炼,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还可以丰富现代人生活内容,强化人与人间的关系,显然,通过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也有利于人的个性形成,这就是说休闲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有其特有的意义和作用。广义的休闲体育可以解释为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各种娱乐性、休闲性的体育活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休闲活动,使锻炼者达到身心体验的享受,从而达到愉快地、主动地参与某种身体活动,这样就可以使锻炼者达到实现自我,满足个人期望的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

(一)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休闲体育的特点,是利用工作和学习的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愉悦、轻松休闲体育活动,达到以体育娱乐健身的目的,由于休闲体育是一种随意的生活方式,它的锻炼形式呈现随意性和多样化。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比较,它们是两类不同体育锻炼的形式,高校体育主要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和心理承受力的锻炼,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去迎接学习和生活,因此,大学生在上学期间的体育锻炼其与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大学生锻炼身体的价值方面,休闲体育和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两者都是通过必要的体育锻炼,来有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校体育作为高校体育发展中的一部分,在校期间是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思想的关键时期,因此,要使大学生今后能有效地利用休闲体育,必须在高校体育发展中加强体育教学,注重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这样才能够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休闲体育正是高校体育的有效延伸,休闲体育的发展,符合了终身体育的理念,让我们将体育运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文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 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进行了很多尝试行改革,也学习过西方的体育教学法,但都因没有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逐渐销声匿迹。近些年的体育改革,各高校增设一些新颖的体育休闲课程,确立体育活动在大学生的心中的位置,不仅要培养了大学生的休闲体育知识,而且要培养大学生的相关体育技能,这样可以使大学生认识休闲体育的行为,帮助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教育融合表象明显,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和课外活动已经呈现多样化的形式。大部分高校增设了大学生喜欢的休闲体育运动,例如网球、乒乓球、游泳、拳击、击剑、轮滑等许多项目。高校也不时组织课外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学生参与户外休闲运动,例如爬山活动、越野活动和滑雪活动等。

然而,休闲体育在我国高校发展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第一, 部分高校只注重休闲体育的表现形式,休闲体育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授运动技能形式;第二,由于高校体育教育的经费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第三,在大学生的心里还没有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第四,部门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意识不完善,缺乏对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引导。

(三) 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整合的建议

1. 树立休闲体育文化与营造良好体育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以,在高校休闲体育的发展中,务必将休闲体育作为大学生锻炼身体的一部分,将休闲体育活动视为学生日常活动的项目之一。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积极培养大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休闲体育理念,将休闲体育纳入到自身的学习生活中。这样不但可以营造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达到锻炼身心的最终目的。

2. 建立休闲体育社团与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在高校广泛建立体育活动社团,它是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重要组织。在这些社团中,可以将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开展大家喜欢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就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高校体育活动社团的广泛建立,标志着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运动价值观向休闲体育方向的转变趋势,也证实了高校休闲体育的深入发展。

3. 加强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的有机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和课余教学,其实课余教学就是课外活动,其中休闲体育活动就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显然,在高校开展休闲体育教学,就是给学生提供愉快、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样就可以使大学生成为休闲体育活动的参于者,通过休闲体育,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休闲体育观念。这样就可以将休闲体育活动与高校体育教学融入到高校的体育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将高校的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

三、结语

如今,休闲体育的发展已经广泛兴起,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教育的过程将得到有效的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体育必将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不容忽视的教学内容,也必将成为大学生人生中重要的锻炼方式,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也必将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将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韩梅.普通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的兴起[J].科技风,2014.

[2] 张丽娜.关于普通高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的探讨[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 张法力.对普通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整合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4] 郭菁,刘剑荣.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编辑/丁俊玲

作者:周琦

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篇2:

休闲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研究

摘要:通过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其与高校体育结合必然性的分析,指出高校体育教学具有如下发展趋势:教学目标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注重休闲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学内容体现休闲体育文化内涵;采取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实施休闲化体育教学过程;强调从休闲的角度来进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关键词:高校体育;休闲体育教育;研究

休闲作为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理想和一种生活方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教育的基础上获得。而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提高文化素养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结合休闲体育教育探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构建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体系、探索适合休闲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评价方式,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1 休闲体育教育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没有严格的场地器械条件、技术要求和规则限制,可自娱自乐,也可群体参与。强调的是乐趣,其目的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舒畅的心理体验去体会生活的意义、价值,享受生活情趣,把休闲体育引人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能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形成稳定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行为。

1.1从余暇时间的增多与滥用看休闲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余暇时间是指个人完成工作和满足生活要求之后,完全由本人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吸收,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直接参与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之一。如果从余暇时间增加的角度来看,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应该也在不断的增加,然而,由于人们余暇休闲方式的多样化,休闲体育的时间并没有增加,反而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的电视机,吃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成为名副其实的“沙发土豆”;风靡网络的游戏“QQ农场”里,不少“辛勤的菜农”,不惜半夜三更来“种菜、摘菜、偷菜和除草”,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健康;“KTV、酒吧文化、夜生活、长假综合症”等不良现象更凸显了当代休闲社会的缺失。不是没有时间休闲,而是缺乏健康休闲文化的浸透和习惯的养成。

休闲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人们对其正确理解与积极实践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有时甚至是与其相悖的。要想正确理解与实践休闲,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正确休闲体育行为的激发与养成也需要休闲教育的引导。…休闲体育教育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休闲体育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余暇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引导正确的休闲体育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其它休闲、教育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1.2从休闲体育的奢侈化看休闲体育教育的紧迫性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的肢体文化,其本质是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肢体活动获得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有钱、有闲、有心情”的条件体育,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作为产生与发展的依托。在“消费型”盛行的今天,有钱人用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的奢侈来换取一张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卡,以体现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休闲体育被冠上“富人”、“有闲阶级”游戏的称号,越来越远离其健身与休闲的内在本质。打高尔夫球是休闲,爬山也是休闲,可人们总是习惯地将前者视为休闲,而忽视后者与“休闲”活动所需要的情趣相适应的特征。其实,休闲体育项目并非是与其他体育活动方式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的项目,而是此类活动与休闲这一活动情趣相适应,从而使得这类体育活动从一般的身体活动变成一种休闲情趣、一种生活方式。休闲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大学生消除“无金钱,不休闲”的想法,真正投身于喜爱的休闲体育活动之中。

1.3休闲体育教育强调“人之为人”的意义

休闲学家马惠娣认为,休闲的一般意义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为心灵的驿站。休闲体育体现的是以一种“更慢、更愉悦、更健康”的运动方式实现对人类心灵的安抚与精神的慰藉;作为“以一定身体活动形式为基础”的本质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休闲方式的休闲体育娱乐活动,体现的是对参与者肉体的塑造,是一种享受和调养。

休闲体育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参与者享有活动的自主权,是一种自愿、自觉的自主行为,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向体育的游戏本质进行最大限度的回归。人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自觉、自愿参加各种身体活动,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的形式,完全出于人类内心一种对“自由”原始欲望的追求。正是对人本质“自由”的追求,决定了休闲体育在塑造“人”的过程中展示人全部生命价值,回归人的生命存在特性的“自由与自觉”,是“人之为人”规定性的发展。

2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相结合的必然

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体育的改革在整体性、实效性和综合化等方面还有些滞后,最大的问题是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过分强调体育竞赛,许多运动项目缺乏终身受益的内容,既不能适应个体休闲活动的开展,又不适应成年后的运动,更与终身体育脱节。体育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切身需要不相符,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学校体育关系到学生未来体育生活化、终身化的关键,可以说学生脱离学校步入社会后体育锻炼的中断与继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期间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上。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课业负担的减轻以及处于自由支配状态的时间的增多,使其有更多的余暇时间,更有条件去进行休闲。但令人遗憾的是,高校学生选择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并没有随着课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很多的高校学生选择网络游戏、看电视、电影、K歌、泡吧来度过自己的余暇时间,宁可吞云吐雾、宁可一醉方休,既危害了身体健康,也在无意义的消遣中造成了心理的困扰。

体育休闲能促进身心健康、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技艺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结合,使教学的焦点转变到“人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优化”上来,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中进行休闲体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休闲观,对休闲体育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健康休闲氛围,使学生在“有钱、有时间”的基础上,更“有心情”主动地选择健康休闲方式。

3 休闲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课外能自觉独立锻炼的行为模式置于系统的运动技能之上;将对学生的休闲行为的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视为休闲体育教育的根本;加强对休闲体育在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上作用的认识;休闲教育的目标通常包括闲暇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选择和评估闲暇活动的能力、决定个人目标与闲暇行为标准的能力、对合理运用闲暇时间重要性的意识和理解。

3.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与休闲体育的整合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置要实现兼具“健身”和“休闲”特性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目标。高校学生休闲活动主要以户外运动为主,如爬山、郊游、游泳、户外素质拓展训练等;团队对抗性的活动仍然很重要,如篮球、足球等;同时选择终身受益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健身类活动,如健身操、瑜伽、毽球、羽毛球、网球、太极、轮滑等:兼具休闲性与弱竞技性、休闲性和民族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踩高脚、秋千、舞龙舞狮等)也可成为教学内容的首选。需要注意的是,休闲运动项目的引入,没有也不可能动摇竞技运动项目在教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要大力挖掘竞技运动项目的休闲功能,“竞技运动的休闲化”和“休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二者紧密联系,并从不同的方向共同推进“运动项目教材化”的进展。总的来说,休闲体育教育对原有体育教材体系的“打破”与“重构”,不能只停留在运动项目的作用、功能的分析或进行单一项目的增添、消减上,而必须对其整体结构及功能进行研究,有机地融合这些缺乏内部逻辑性和外部规定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使之有效地服务于学生身心健康和积极休闲方式的养成习惯。

3.2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探索

休闲体育教育作为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身心健全发展的实践活动,需要一种以健身和娱乐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来实现。即体育教学俱乐部,它是以体育教学为目的,以俱乐部为建制的一种具体教学组织。通常“是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依托,以某一运动项目为选项,把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以俱乐部的形式组织为一体,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教学与活动。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课外活动、体育教学等统一起来,体现体育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注意增强学生体质及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俱乐部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打破班级、教学内容、时间的限制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很适合当前背景下高校体育的发展。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学俱乐部开设的项目多样,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缺,而增加外聘专业体育教师,能更好地解决教学内容丰富与体育教师资源相对短缺这一矛盾。

3.3休闲化体育教育过程的实施

休闲体育是身体活动的较高阶段。具有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运动的特征:不需要通过有规律的训练、遵守既定的规则、通过比赛来站到竞技金字塔的塔尖,而是通过“更慢、更愉悦、更健康”的体育活动追求身体放松和舒服。罗歇·苏在其著作中阐明了作为动词的“休闲体育”和“体育运动”之间的过程区别。由此来看,休闲体育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问题,也就是说它本身就包含了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示范、讲解、再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的教学过程模式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强调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接受各种教育。注重健身、休闲、主动参与和乐趣体验的休闲化的体育教育。我国著名体育学者李力研认为人类在互相尊重对方权利的条件下,编造了各种肢体游戏,游戏者乐此不疲,观赏者也津津乐道,双方各得其所。游戏者作为人的本质的学说,给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休闲化的体育过程并不是要摒弃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教育过程,而是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实施中突出休闲性与学生的乐趣体验。“如果个体游戏的需要得到了考虑,学生的学习就有可能开始向自律的过程发展”。而自律参与健康体育活动正是休闲体育教育目的之一。因此休闲化的体育教育过程应该从“游戏”切入,但如何从“游戏”切入,再通过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到以上所述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作者:彭彬

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篇3:

论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摘要:为了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人们开始寻找宣泄压力的途径,体育因其独特的功能,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休闲方式,使得人们对体育休闲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呈爆炸式增长,出现了休闲体育服务与休闲体育需求短缺现象的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地制约了社会休闲的发展。本文在对休闲体育概念以及休闲体育的功能的正确理解和合理把握的基础上,对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进而提出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是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校 休闲体育 高校体育

科技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学技术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变得更加广阔,人们的健康观也逐步完善,开始重视科技发展给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可供自己利用的余暇时间,为休闲的发展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休闲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休闲体育供给与社会需求短缺的今天,在高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目前休闲体育的发展趋势上,研究如何利用休闲体育的教育功能,并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来契合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如何利用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把休闲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去,构建一个合理的、可行的休闲体育教学内容体系是本论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休闲体育是由“休闲”与“体育”两个名词组合而成的,在学术上,存在对“休闲”与“体育”概念上的分歧,使得对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还没有得到统一。通过对已有休闲体育概念的整理,发现我国学者对于休闲体育的界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认为休闲体育是一定时间内的活动、休闲体育是群众体育和休闲体育是达到自我实现、满足个人愿望等目的的一种休闲形式。本文在综合已有的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把休闲体育界定为:在余暇时间内,以一定的体育活动为依托,追求积极良好的身心体验为目标的一种生活方式。

1 休闲体育的功能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这种注意度与休闲体育的功能是分不开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功能,而且有因其文化影响力而带来的一系列附加功能,具体有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1.1 休闲体育的个人功能

休闲体育的个人功能是指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个体来说,所具有的作用和功效。休闲体育的健身功能是由体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虽然在从事休闲体育的活动中,健身并不一定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但是健身性是体育的显性功能。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文明病”,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每天家、单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确实会使人麻木,而休闲体育则会打破这种日常的单调节奏。现代生物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均表明,任何体育运动对增强人的体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防病祛病、延年益寿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健身功能也是休闲体育的一项个人功能。

1.2 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休闲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包括了经济功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际交流的功能。休闲己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体育也以其无可比拟的参与价值成为人们休闲时的重要选择,“花钱买休闲、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人们经济能力的增强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体育的经济功能得以凸显。休闲体育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可以将青少年在闲暇时间的注意力吸引到运动上来,防止因交友不当或无所事事而走向犯罪,减少青少年的犯罪率。探险性运动休闲带来的冒险刺激,可以完全替代青少年寻求刺激的犯罪动机,并达到自我表现、自我满足、自我肯定、情绪和体能发泄等正面效益,减轻了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通过休闲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模拟社会的各种角色。

2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

在休闲需求极度膨胀、休闲与体育有机结合、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在项目设置上虽然与休闲有着某种联系,但是还没有能够完全脱离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因此,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是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在了解休闲体育的概念以及休闲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的基础上,有必要对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有机融合进行探讨。

2.1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2.1.1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

体育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改革是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体育课程改革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需求,体育课程要体现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理念、形成终身体育观、坚持体育锻炼的方法等问题。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密切相关,休闲体育与现代体育课程内容的互相整合,是现代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2.1.2 休闲体育与素质教育

休闲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学校体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高校体育工作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俗套,显得非常薄弱,急需加强。二是休闲体育的功能独特,其他学科无法取代。休闲体育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等。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加强高校的休闲体育工作。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中央到地方到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重视学校的休闲体育工作,从法律和管理上保证高校的体育课和休闲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体育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2 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的融合

休闲体育课程目标是高校休闲体育课程的中心环节,休闲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休闲体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具备对闲暇行为价值判断的能力;选择和评估闲暇活动的能力;决定个人目标与闲暇行为标准的能力;对合理运用闲暇时间的重要性的意识和理解。

通过高校休闲教育对个人休闲行为的渗透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使个人积极的利用休闲,愿意在休闲的时间里去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对休闲体育来说,更应该培养学生在休闲生活中有健康的运动习惯,以顺应终身体育的潮流。教育人如何利用休闲资源,建立正确的休闲观,选择适合自己休闲活动,学会在休闲中自我决断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可见,休闲体育在教学目标是是对现有高校教学目标的有益补充。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体育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基于休闲体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缺位现象以及休闲体育在现代社会中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使得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了可能。在高校加大休闲体育教学比例以符合终身体育、素质教育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学生休闲需要都具有积极意义。

3.2 建议

3.2.1 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有关领导部门应该对休闲体育所具有的价值有个充分的认识,在政策上以及在经济上应该给予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以支持。

3.2.2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导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不同休闲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为高校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有机结合作准备。

3.2.3 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主体者,应该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体育观,以全新的姿态去面对高校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之间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苟清华.我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预测[J].陕西教育,2006(4):107-110.

[2]王燕.学会自由地生活—当前中学生休闲生活与休闲教育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3):44-47.

[3]王建平.闲暇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之关系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5(4):24-27.

[4]薛海红.休闲与休闲体育[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4):7-10.

[5]邓蕊.休闲教育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應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8):20-23.

作者:胡玮莹

上一篇:个人宣传工作总结(通用3篇)下一篇:街道党建工作总结(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