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时的一系列表现及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的评判,是促进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评价也不断得到完善,本文对新老评价体系进行了比较,认识、选择并对新评价体系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作 者:范志达 李慧楠 作者单位:范志达(宜兴市东坡中学,江苏,宜兴,214221)
李慧楠(吴江同里中学,江苏,吴江,215217)
1、教学理念与策略的比较
以学科中心体育课程理念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大纲, 必然是以支配式为主的教学策略。在学科中心的体育课程中, 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 是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准备的。因此, 唯有体育专家和教师才能决定他们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体育既然是一门学科, 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就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 学习的内容 (主要是运动技术) 自然应该是“科学”的 (即以优秀运动员的技术为标准的) , 教师和教材也必然居于支配地位, 反复练习和训练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得辛苦, 学得痛苦”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然而, 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 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教学的概念:“评价时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无效的唯一指标。同时指出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四个因素:“第一, 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 ‘愿学’的心理动机基础上的。第二, 学生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第三, 教师是否掌握了让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技能。第四, 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1]
2、体育教学大纲与《标准》的内容标准比较
《标准》“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 一条是身体运动主线, 另一条是健康主线。”[2]虽然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 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拓宽了体育的学习领域。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 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 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 每个学习领域可以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标准》是按照水平来划分学段, 即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分别对应于1-2年级、3-4年级和5-6年级, 水平四对应于初中, 水平五对应于高中, 水平六为发展性水平。技术水平划分学段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发展和各地、各校情况的差异性:体育教学大纲则是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标准》是以目标体系为主的, 以目标来统领内容, 只规定学习的内容框架, 突破了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内容体系, 对完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一个大体范围, 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 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不作规定, 即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又给教师留有充分余地和创造的空间, 有利于教师从实际出发达到《标准》的要求, 还有利于开发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实现健康的目标。此外, 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体育教学大纲》是以规定教学内容为主的, 具体规定了各个年级, 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 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 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 便于教师操作, 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从两者结构可以看出, 《体育教学大纲》与《标准》的最大区别就是:《体育教学大纲》是对各年级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而《标准》则是各“水平”的各层次目标的比较宏观和笼统的规定, 既没有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规定 (只是大项建议) , 也没有对学习考核的规定, 是一目标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内容, 而是所选择的内容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从国家对体育课程的管理从规定了很细的教学内容, 变成只对体育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的标准。《标准》作为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比体育教学大纲涉及的范围更广, 要求更具体。因此, 体育课程突出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应面向全体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 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在体育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中提到“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
3、课程目标比较
体育教学大纲提出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思想教育三项任务。《标准》则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目标。主要区别在于:
体育教学大纲所描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如学习领域一运动参与:“水平一, 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的兴趣。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能够: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 认真上好体育课。水平二, 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能够: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水平三, 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能够:组东观察和评价同班的运动动作;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水平四……”[3]
《标准》“确立了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 包括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目标, 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 这使得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化、更具操作性, 避免了以往习惯用的套话;”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 且教材内容、评价内容与目标要求不一致。
4、教学时数比较
教学时数规定不同, 《标准》没有规定学习内容的时数, 提倡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 教师可以随时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时数和进度进行调整。如果学生较快掌握学习目标的内容, 教学时数可适当减少, 反之可适当增加, 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 同时又给教师改造教材、灵活的运用教材留有很大的余地。这就避免了那种只按教学时数和进度要求, 不管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的机械做法:体育教学大纲则明确规定了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要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弹性, 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
5、教学评价比较
在传统教学大纲下的课程评价, 基本上是一种终结性评价, 是一种固定比值的、僵死的结构考核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在公平、公正的旗号下, 用统一的运动成绩考核作为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课程实施的主要 (更多时候是唯一的)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实践中常常是教什么, 考什么, 偏重于生物性的评价, 评价内容也与教学目标脱离。它既不能全面反映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结果, 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而且很容易挫伤由于遗传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不是评定学生健康状况的最佳手段。
《标准》中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 运用科学的方法, 对体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价要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 同时指出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课程标准还要求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所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防止仅仅将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 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课程标准还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判应该采用各种评价方法, 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通过评价, 不仅了解学生体育学习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存在问题, 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标准》一改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以内容为主, 以目的和评价来指导内容”的文件格式, 改为了“没有内容, 以目标来指导内容的选择, 以评价来落实内容教学的效果”的新文件格式, 以此, 体育评价的分量是大大加强了, 体育评价也由过去的态度 (出勤率) 、知识、运动技能 (素质+”技评) 变为了重组的“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动技能”等, 因此无论从评价的视角和评价的作用上都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
《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 提出了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的基本原则, 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课程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标准》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 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标准》中提出的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需要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并未做出统一、具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规定, 而是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的范围和原则去探索。这种评价方法, 给地方、学校流出了很大的空间, 各地、各学校可以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 认真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
6、课程实施方面比较
《标准》在体育课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国家将放宽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统一管理和硬性规定,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三级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国家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也有利于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从而真正体现课程实施统一性和灵活性的结合, 这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地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形成以后, 该地区的各个学校应在这个实施方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 如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场地条件、学校传统等, 考虑制订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方案。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案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进度安排。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的, 因此, 学校的课程教学方案就是以学习目标达成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 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来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可能对同一学习目标的达成, 不同的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全不同的现象, 达成目标所需的时间也可能不一样。例如, 对于“能在体育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这样一个学习目标, 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行为”、“分配”等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方案中设计多种活动形式, 让学生充分理解“角色”的含义, 以及“角色”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的不同作用。有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游戏, 如合作跑、传递与搬运等来实现角色的变换;有的教师可以采用球类比赛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去体验一下前锋、后卫等不同角色的职责。因此, 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更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更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大好局面。除此之外, 体育课程标准还要求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 注重拓宽体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体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注重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体育, 培养发现体育问题和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 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以此改变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
摘要:目的是比较中国原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差异, 总结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变化, 以期体育教师和各界关心体育课程发展的同仁对新《标准》更好的理解, 更有利于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文章从6各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具体比较内容是:教学理念与策略;内容标准;课程目标比较;教学时数;教学评价;课程实施。同时总结出了《标准》的新变化。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8-9.
[2]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1, 12:12.
[3]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1-3.
[4]李晋裕, 滕子敬, 李永亮.学校体育史[M].海南出版社, 2000, 12:2-4.
[5]耿培新.2000年部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新变化[J].体育学刊, 2001, 9:5.
[6]马凌.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介绍[J].教育科学研究, 2002, 3.
[7]曲宗湖, 杨文轩.域外体育传真[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1:11-13.
[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5:6-43.
关键词:健康;教学标准;品质课堂
一、研究目的
建设“品质课堂”,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切实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一堂课都呈现出较高的品质,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所谓“品质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一堂准备好、实施好、效果好的课。“品质课堂”的核心内涵,集中体现为“专业性、全然性、趣乐性、思辨性、践习性、化成性”这六个元素。
二、基本理念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坚持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作为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最终目的,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质量观,做到“以生为本、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知行合一”,深入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促进全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持续发展。
三、目标追求
引导和督促广大体育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素质,转变教育理念,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质量,让体育与健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快乐天地、教师专业发展的精彩舞台。让体育与健康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锻炼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策略
坚持“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全面推动与示范引领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培训学习—调研分析—研究提炼—实践探索—展示交流—评价激励”螺旋上升的六步推进方式(注:六步既可循环往复,也可灵活选用),建设“品质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五、结果与分析
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与活动中,不断自主更新学习行为方式,提升体育与健康课堂学习质量。健康第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生理、心理特征,重视每个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全体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与健康的学习与活动,善于思考,大胆发言,主动模仿,踊跃展示,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重视自我全面锻炼和发展。做到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在快乐无比中掌握技能,在好學、善学、乐学中彰显个性。注重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做到少讲多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练习,开展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安全意识的培养,获得成功的积极体验,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和长远的育人效益。
六、实施策略
认真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具体目标责任和要求。认真学习《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全面理解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办法。研制《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并用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之中,有力推进九龙坡区品质课堂建设。全员培训,重点打造一批体育领军人物。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健全《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各项管理制度。
总之,研究和建立《九龙坡区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标准》,是实施和落实我区“品质课堂”建设的根本,我们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使这个标准能更好地指导和帮助我们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填空题:共 分,每空格 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3、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4、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二、选择题:共 分,每题 分。
1、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价。A、评语式 B、等级制 C、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是课程目标哪个方面的内容()
A、运动参与 B、身体健康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是哪个领域目标的内容之一。()A、运动参与 B运动技能 C、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4、以下属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是()
A、武术 B、竹竿舞 C、踢毽子 D、抖空竹 E、荡秋千
5、在课程目标中,身体健康的目标是()
A、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 B、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C、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D、提高适应自身环境的能力
6、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是()A、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7、课程设计思路的依据是()
A、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 B、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C、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D、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 E、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8、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哪些方面(ABCDEF)A、教育性 B、科学性 C、实用性
D、可读性 E、发展性 F、差异性
9、如何保证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BC)A、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B、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C、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
10、制订本校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ABCDEFGHIJ)
A、对本标准和“方案”精神的理解与把握。
B、对学校教育改革背景、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课程资源、体育传统项目等的分析。C、明确提出本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D、制订本校课程实施策略与计划。E、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具体学习目标。
F、确定各水平和年级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数分配范围。G、提出教法运用与学习指导的基本要求。
B、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C、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D、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H、具体规定各水平和年级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价方案,包括具体的内容、方法和标准等方面。
I、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J、提出教学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
三、判断题:共 分,每题 分
1、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V)
2、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V)
3、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V)
4、各地、各校不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X)
5、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领域中开始要求的。(V)
6、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V)
四、简答题:共 分
1.如何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
答: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一、为充分调动同学个体乐观性,树立其自信力,必需按肯定方式在同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力量素养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中学校体育教学之必定趋势。有一项高校同学身体素养测验调查结果,达到及格标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xx%,不及格的却达xx%,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学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老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同学体育素养的提高与培育同学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力量。
二、必需借助于体育的人格教育力气,培育同学创新之品行。
老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同学强调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同学在战术协作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气;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育同学坚韧之毅力,不畏困难之士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同学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同学更深层次地领悟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才智的火种从今埋下。
三、必需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释放同学,还他们以自由的空间,培育其创新精神。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同学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定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同学共性差异与同学创新力量的培育,而与当今所提倡之“素养创新教育”大相径庭。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同学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加发觉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打算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担当选择后果时”“就最大程度上”“表明这类参加学习比消积听从老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同学,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定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四、要有创新思维的同学,必需先有具有制造力量型的老师,师资是关键。
随着素养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育体育创新力量同学的老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同学一杯水,老师必需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必需以培育同学力量(创新力量、适应力量、竞争力量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同学的自主选择权与爱好和非智力因素的培育,为同学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力量型的老师怎么能行。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肯定相像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老师也肯定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同学,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同学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胜利,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一点呼吁:让天下全部关怀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全部着力同学共性力量进展的老师,都来关怀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力量,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进展!
学校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嬉戏为主。使同学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消遣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嬉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嬉戏。消遣性是检验体育嬉戏的一种特别重要的方法,体育嬉戏只有具备了消遣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进展,更具有迷人的魅力。如我国很多优秀的传统嬉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嬉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消遣性、趣味性动身。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收获与体会。贴近实际,所列举的教育实例,既交代结果,更注重讲述过程,生动实在,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听完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前沿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结束我们还充当学生上了几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戏、足球六节技能课,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学到了不少技术技能,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学员们也是专心致志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总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唯愿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一、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
自2001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等单位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共五届。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海宁观摩活动:初识课标、寻觅标杆
回眸:“海宁观摩活动”是自2001年9月《课程标准》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 首次由民间组织的全国性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它是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行动不力的情况下, 能引起反思、争鸣、总结的一次导向性会议。组办方经过层层选拔, 推出了15个省市自治区30选手现场做课, 原来估计600人左右的观摩规模一下子扩大到1800人, 可谓盛况空前。杨贵仁赞扬在浙江海宁市举行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课展示评奖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具有示范意义。这一届全国观摩的特征是“初识课标、寻觅标杆”。
反思:第一届观摩活动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在体育教学层面上落实、突出两个思想 (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现三个转变 (重竞技、重技能向重整体素质发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中小学体育器材由成人化向学校化转变) 上。这届观摩活动突出表现有四个方面:第一, 教材内容十分丰富, 各地非常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诸如蒙古舞、定向运动、竹竿舞等进入了课堂, 但在教材资源开发中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二, 教学课堂气氛相当活跃, 老师们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师生的笑声、欢呼声不断, 但出现了游戏与休闲型的体育课型。第三, 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明显增多, 但有作秀之嫌, 自主不充分、合作不实在、探究不深刻, 问题型课堂教学课题简单, 流于形式。第四, 评价形式多样, 评价内容丰富, 但虚假的评价过多, 一味追求鼓励性评价, 经常让学生不知可否, 失去公信。
三、肇庆观摩活动:渐入角色、初现疑惑
回眸: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105节录像课, 特别是这次所展示的31节课来看, 基本上反映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与贯彻实施《课程标准》) 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在第一届全国观摩的基础上, 全国各地的体育教师学习热情高涨, 带着很多疑惑前去参加观摩。这一届的观摩的特征是“渐入角色、初现疑惑”。
反思:在第二届全国观摩活动中, 还没有摆脱“浙江海宁”的影子, 很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一, 对教材理解的问题。 (1) 教材与素材混淆, 本届出现了珍珠球、木球;七彩泡泡球;多彩的呼拉圈; (2) 教材与情境错位, 本届出现了“小青蛙学本领”“小动物比本领”等; (3) 教材与传统体育开发无序, 本届出现了“舞龙”“踩高桥”等。第二, 快乐学习的问题。在教学组织过程中, 儿童化的课堂氛围太浓。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 出现了降低动作难度, 以游戏性练习为主, 忽视课堂实效。第三,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1) 教材选用偏重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一教材; (2) 运动技能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 (3) 对学习运动技能的质量不敢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4) 安排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时间偏少。本届观摩活动可以看出, 不少体育教师仍处在“混顿”期, “回归”、“纠正”、“纠偏”、“矫正”、“倒退”、“否定之否定”等评语不绝于耳。
四、无锡观摩活动:课标渗透、百家争鸣
回眸:本届活动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1个省级行政单位选送了238节体育录像课, 从中评出了一等奖62节、二等奖92节、优秀奖83节;推出了有一定特色的16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主要教材包括跑、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支撑跳跃、双杠、健美操、武术、跆拳道、侗族摔跤等项目。本届录像课, 比上一届参评课的质量有所提高, 基本上反映了近两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进步。
反思:本届观摩活动, 教师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组织者推出的几节示范课中, 我们看到教材内容的开发与选择上更注重了具备较好锻炼价值的体操类、武术类等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利用。在教学组织上重视了体育课堂的整体结构的把握, 注意了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的关系。在运动量的安排上注重了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的把握,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既注意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不再流于形式, 真正做到了“自主”目标明确、“合作”成效显著、“探究”讲究实效。也是从这一届观摩后, 我国《课程标准》的实施进入了转型阶段, 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
五、大连观摩:反思总结、思路清晰
回眸:这次展示报送了550节体育录像课, 来自农村的体育课有59节, 占10.7%.推出的小学、初中、高中各4节有一定特色的12节体育课进行现场展示。主要教材包括跑、跳高、技巧、双杠、支撑跳跃、健美操、集体舞等项目。授课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性质与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有了较好把握, 并积极探索组织教法的改革,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体育教学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几个方面思路更为清晰, 一些极端、浮躁的做法很少再现, 回归体育教学本质的景象初现。
反思:本届观摩活动, 使大家的思想进一步统一, 思路更加明晰。多数体育课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实践练习, 有些体育课还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 尽可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较好地继承了我国体育课的优良传统, 并注意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运动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选择与运用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注意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和引导, 努力提高学习效果。本届观摩活动还有三个创新: (1) 首次出现了体育教学片断的展示, 让观摩教师学到了更多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2) 与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师专家联手搞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让《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走向深入; (3) 制定了《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让广大体育教师上课找到依据。
六、宁波观摩:方向确定、继承发展
回眸:本届共收到31个省级教育部门报送的自定教学内容优秀体育课479节及指定教学内容课115节。选出参加现场展示的自定内容体育课共20节, 指定内容教学研讨课共18节, 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跑、跳、技巧、单杠、双杠、支撑跳跃、韵律活动、健美操、武术、足球、篮球等;还精选了73节有一定特色的体育课录像光盘作为会议资料, 以进一步扩大展示活动的效果。
反思:在这一届展示活动中, 我们感受到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回归, 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才有出路。展示课在内容选择上和处理上注重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运动负荷,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并具有较强的教与学的因素;重视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 技能教学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 层层推进, 教法手段丰富而有效, 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体育教学的优良传统。教师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有目的地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并与讲解、示范、模仿等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七、《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教学变革的理性分析
通过全国五次课展, 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课程标准》十年来课堂教学发生的巨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价值观正在重新构建,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教学行为得以实现。 (2) 课程理念向操作层面转移, 老师们积极探索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课程理念和实现领域目标的新途径。 (3) 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思想初步形成, 选手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等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 (4)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展现, 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练习时间,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同时教师驾驭课堂的主导作用变得清晰可见。 (5) 课程资源开发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师们重视开发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 一些民间传统体育的引进使课堂使课程资源中的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6) 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 很多老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的形式多样、内容全面,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锻炼。
通过全国五次课展, 也让我们看到了实施《课程标准》十年来存在的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训工作的错位, 重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忽视了对学校体育管理干部的培训。 (2) 理解目标的偏差, 不少老师把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相混淆。 (3) 专业引领的落后, 部分教师把培训的理论到教学行为的转化率低, 他们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4) 专家表态随便, 每一次观摩都会有一批国家级的权威专家到会讲学, 让我们不解的是专家们的意见不统一, 有的大相径庭。
综上所述, 《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 成绩是显然的, 问题是存在的, 这需要我们大家不断明晰思路, 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全面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十年来, 共举办了五届全国性的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活动, 笔者从亲历各届教研活动的视角, 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变革及特征, 作了系统的回顾和辩证的分析, 反思了改革十年的成功与不足。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标准,十年,述评
参考文献
[1].王霞光.学校体育健康第一[N].人民日报 (海外版) , 2003-12-3.
[2].林洪.2003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课展示评奖活动观摩汇报.http://www.hzwsjyjt.com
[3].吕卫东.真水无香, 渐修顿悟[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
[4].宋尽贤, 赖天德.牢牢把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学术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1) :8.
[5].毛振明.简析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形势及课题——写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之后[J].体育教学, 2008, (12) :23.
[6].赵军.关于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个关键词——有感于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12) :20.
[7].钱建国.对推进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6) :40.
[8].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4) :76.
[9].季浏, 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 2006, (5) :4.
一、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基础
健康是一个大系统,必须要从完整的人的角度来定义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应从三个方面来定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有:饮食营养、性格情绪、人际交往、遗传基因、环境卫生、运动保健等等。“健康第一”是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在体育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健康概念重新认识后对“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重视与关注。如果从增进学生的健康这一目标出发,今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不仅只关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要重视让学生懂得如何通过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去增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从课程的概念出发,今后我国 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能只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因为只靠体育课堂是改善不了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的。
二、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始
“参与”是现代社会的时尚,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课程标准中的“运动参与”指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促进学生 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一个“参与”,一个“懂得”都是建立在兴趣上的。兴趣由于对事物或理论的注意而引起的感情状态。运动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运动或从事运动的心理倾向。它可以分为短暂的兴趣和稳定的兴趣两种。短暂兴趣的人表现不出他的稳定的心理倾向,不能构成个性倾向性。稳定的兴趣是在社会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一个人的立场、观点、理想、信念相联系,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稳定的心理倾向性,这是构成他与别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只有培养学生对终身体育的稳定兴趣才能使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和知识、技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三、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关键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体育逐渐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1969年日本学者明确提出了终身体育的概念,1970年日本学者早川太芳、前川峰雄等发表了有关终身体育的概念、目标、实施方案的文章;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召开的”从终身教育所看到的关于青少年教育中的体育的作用”会议上提出:终身体育是为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劳动者、家庭妇女、高龄人和残障人等没机会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提供机会。《体育运动国际宪章》中明确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的一个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必须有一项全球性民主化的终身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每一个的一生。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
教学中师生都应充分发挥不同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行为表现在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和追求上,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至于用什么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有选择利用客体的权利。教师的主体作用是充分理解学生主体的不同需求,了解和承认学生主体差异,充分利用客体的价值,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教学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地进行自我表现。今后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始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五、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特色。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个性发展这一目标之下的转变。人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要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任务。
1.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带动,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有效性
3.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学习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望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更加投入到学习中。
4.学会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让学生学会延伸性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教师所教的知识,而且还要自觉的进行知识的延伸,从而拓展眼界。
6.让学生学会信息化学习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获取方式变得多样。信息化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
7.让学生学会评价式学习
评价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学生学会评价式学习,有利于学生自我审视,对自身掌握的知识更加明确,同时对自身薄弱的地方会主动加强学习。
六、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学生有了兴趣、掌握了方法,能否在实践中运用,这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终目标。
1.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2.要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3.要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结语
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掌握和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才能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我们只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的不断完善,才能让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生的心中飞翔起来,促进全社会对健康水平的不断追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
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根据多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借鉴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导,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
目标。
(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为满足学有余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这部分学生进一步拓展和提高。
(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了具体的、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品质和社会行为。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应特别注意开发与利用各种实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水平一(1-2年级)
一、运动参与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等。【评价要点】上课
出勤率、参加课内外体育与健康学习与活动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的情况。
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如知道跑步、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名称,以及滚翻、仰卧起坐等常见身体运动动作的名称或术语。【评价要点】能够描述所学项目名称或动作术语。
【评价方法举例】教师或学生做出一些动作,让学生尝试说出动作的名称或术语。(2)体验运动过程并初步了解一些运动现象。如体验速度、节奏、力量、方向等运动现象。
【评价要点】对运动现象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在运动体验中描述力量大小、方向变化、速度快慢等运动现象。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跑步时的身体姿态和动作。
学习目标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评价要点】参与球类游戏活动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打鸭子”游戏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和协调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韵律动作的表现。(3)学习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水中呼吸、蛙泳的基本动作,或者冰上行走等(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游泳或冰雪类活动基本动作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游泳中上肢、躯干、下肢和呼吸协调配合的表现。
(4)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学习基本手型、抱拳、马步、蹬腿、冲拳等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3~5个简单动作组成的动作组合等。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武术操的表现。(5)学习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学习滚铁环、抽陀螺、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踢毽子的熟练程度。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如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
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
【评价要点】掌握安全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避险的知识和方法的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安全运动知识;观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
三、身体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如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牛奶、豆类等食物的作用;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龋齿预防方法;按时睡眠;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等。
【评价要点】了解所学保健知识的程度以及日常的个人卫生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能够做到哪些个人卫生要求。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学习目标: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知道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指出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等。
【评价要点】识别正确身体姿态的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区别正确与不正确的身体姿态。
(2)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评价要点】在各种场合努力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在整队时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情况。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完成多种柔韧性练习。如完成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坐位体前屈和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柔韧性练习。
【评价要点】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质量。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横叉、纵叉的情况。(2)完成多种灵敏性练习。如完成8字跑、绕竿跑等灵敏性练习。
【评价要点】灵敏性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完成绕竿跑的速度。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习目标:发展户外运动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乐于参加户外运动。如假期与家人一起进行户外运动等。
【评价要点】参加户外运动的情况。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参加过哪些户外运动及其感受。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努力完成当前的学习任务。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认真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如按要求努力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任务等。
【评价要点】完成体育学习和锻炼任务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认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体育与健康学习任务的情况。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体验体育活动对情绪的积极影响。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如体验体育活动前后情绪变化的感受等。
【评价要点】说出体育活动前后情绪变化的事例。【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参与“老鹰捉小鸡”游戏前后的情绪变化和体验。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适应新的合作环境。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爱护和帮助同学。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乐于帮助同学。如当同学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遇到困难或需要保护时能够主动提供帮助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团结互助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帮助同伴的表现。
水平二(3~4年级)
一、运动参与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学习目标: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乐于参加新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和比赛。如愉快地参加新的情景类、角色扮演类、竞赛类等体育游戏和体育活动。【评价要点】学习新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钻山洞”体育游戏活动中的积极表现。
二、运动技能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学习目标1:学习奥林匹克运动的相关知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一些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如知道国际奥委会会旗、奥林匹克格言等。
【评价要点】对奥林匹克运动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奥运会知识。
学习目标2:体验运动过程并了解动作名称的含义。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多种动作术语或动作名称的含义。如使用正确的术语描述已经学过的动作(如体转运动、跑跳步、马步、助跑、起跳等),并说出同类动作的不同变化。(如投远与投准、跳高与跳远等)。
【评价要点】对有关动作术语或动作名称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并说出其名称或术语。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学习目标1:提高基本身体活动和完成体育游戏的能力。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完成多种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数量或速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撒渔网”游戏活动中的速度和灵敏性。
学习目标2:初步掌握多种体育活动方法。
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初步掌握几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如初步掌握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或其他新兴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熟练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小篮球运球动作的质量。
(2)初步掌握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有队形的跑步走、齐步走变跑步走、各种队列队形变换,爬绳、爬竿,单杠、双杠、山羊、垫上等体操基本动作,健美操、校园集体舞等韵律活动和舞蹈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节奏感、柔韧性、协调性和身体姿态。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前后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的质量。
(3)初步掌握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蛙泳或者滑冰、滑雪的基本动作,并进行一定距离的动作练习等。
【评价要点】蛙泳或者滑冰、滑雪基本动作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蛙泳动作的质量及坚持完成一定距离蛙泳练习的情况。(4)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6~8个简单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简单武术套路的质量。
(5)初步掌握一些其他简单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如初步掌握荡秋千、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活动的基本动作。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协调性和数量。【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跳绳、踢毽子的动作质量和数量。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学习目标:重视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基本掌握体育活动、比赛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如基本掌握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知识、消除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方法以及中暑的识别和预防等知识;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发生时听从教师指挥,并做出安全的行动;掌握鼻出血的简单处理方法以及其他简便的止血方法等。【评价要点】对所学安全运动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练习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时的保护方法。
(2)表现出主动规避运动伤害和危险的意识与行为。如在投掷练习中注意观察周围的安全情况等。
【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安全运动的意识和行为。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练习滚翻、山羊分腿腾越等动作时的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情况。
三、身体健康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了解近视眼预防、食品卫生、主要营养素的作用等有关知识。如学会合理用眼,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视力;初步树立食品卫生意识,不吃不洁、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知道人体所需的几种主要营养素(如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认识烟草对健康的危害;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等。
【评价要点】对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读书、写字、看电视、用电脑等是否符合用眼卫生要求。学习目标2:初步了解疾病预防知识。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一些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如知道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肠道寄生虫病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营养不良、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与预防;懂得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疾病,动物咬伤或抓伤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等知识。
【评价要点】对所学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举例说出1~2种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学习目标:改善体形和身体姿态。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注意保持良好的体形,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态。如初步了解身高、体重的合理比例及其重要性,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对改善体形的作用;自我矫正和督促同伴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态等。
【评价要点】对良好体形的认识和保持正确身体姿态的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简要说出造成不良体形和不正确身体姿态的原因。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学习目标:发展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1)了解体能的构成。如知道心肺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速度、灵敏性是体能的组成部分。【评价要点】对体能基本构成的了解程度。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跑步可以发展的主要体能名称。
(2)通过多种练习发展柔韧性。如通过横叉、纵叉、仰卧推起成桥、握杆转肩、跪坐后躺下、立位体前屈握脚踝等练习发展柔韧性。
【评价要点】完成柔韧性练习的质量。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仰卧推起成桥动作的质量。
(3)通过多种练习发展灵敏性。如通过十字象限跳、绕竿跑等练习发展灵敏性。
【评价要点】灵敏性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点移动的次数。
(4)通过多种练习发展速度。如通过50米跑、15秒快速跳绳等练习发展速度。
【评价要点】速度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评学生50米跑的速度。(5)通过多种练习发展力量。如通过立卧撑、纵跳摸高和斜身引体等练习发展力量。【评价要点】力量测试的成绩。
【评价方法举例】测试学生1分钟内完成立卧撑的次数。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学习目标: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适应寒暑、燥湿等气候变化。如在夏天、冬天或气候变化时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等。
【评价要点】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如在冬季和夏季)进行体育活动时的身体表现。
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目标: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的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有一定困难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坚持完成任务。如在有氧练习中不怕苦累,坚持完成任务等。
【评价要点】完成有一定困难任务时的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自己坚持完成有一定困难任务的事例。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如在耐久跑、小篮球游戏比赛等活动中排除干扰,情绪饱满等。
【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情绪积极、稳定、高昂的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相互评价小篮球游戏比赛中的情绪表现事例。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学习目标:在体育活动中乐于交流与合作。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在体育活动中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如乐于与同伴共同参加并完成体育活动等。
【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和同伴交流与合作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两人三足跑”游戏中的合作表现。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学习目标:遵守运动规则并初步自我规范体育行为。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
初步了解体育道德,并注意规范自己的体育行为。如在体育活动中做到文明用语、讲礼貌、遵守规则等。【评价要点】体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小足球游戏比赛中的言行举止,指出不文明和违反规则的行为表现。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在实施本标准的过程中,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参见附录1)。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并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
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
3.目标难度适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
(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
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基础、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
5.重视健康教育。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
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
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
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参见附录2中的案例
1、案例
2、案例3)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评价建议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
(一)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
本标准非常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确定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目标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
1.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能水平。2.知识与技能。主要根据本标准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评价指标,评价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等。
3.态度与参与。主要对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以及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行为表现等进行评价。
4.情意与合作。主要对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情感表现、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合作行为等进行评价。各地、各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自行确定各水平学生不同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的权重分配。
(三)采用多样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方法
本标准强调各校根据学习目标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运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学习评价既要注意评价的科学、公正、准确,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又要注意评价的简便、实用和可操作性,制订出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通过学习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应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如等级制评价、分数评价等),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指标应主要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如评语式评价等)。对水平一的学生应主要采用评语式评价;对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可以采用评语和等级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水平四的学生以等级制评价为主,结合评语式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1)。在对学生学期或学年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教师应综合学生在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以及期末测试成绩,进行终结性评价,给出综合成绩,写出评语(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2),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放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最后,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进行班级汇总(参见附录3中的案例3),上交给学校教务处。3.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本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幅度,建议教师将每学期结束时的测试结果、学生在该学期体育与健康学习各方面的进步幅度(即进步成绩=期末成绩-期初成绩),以及教师的课堂教学记录结合起来,对相应的评价指标(如体能、知识与技能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四)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
1.教师评价。教师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起主要作用。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须尽力做到全面和准确。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以表扬和激励为主,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具体反馈以及改进与提高的建议。2.学生评价。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评价的方式有自评、互评和小组内评价等。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提高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其他人员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和鼓励。建议让班主任乃至家长等参与到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中来,上述人员的评价可以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参考。
(五)合理运用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结果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体育与健康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体育与健康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尊与自信,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等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三、教材编写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材分为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和挂图、卡片、图片、音像资料等。教材具有帮助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帮助教师制订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等重要作用。本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
水平一至水平四均要编写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参考书;水平一至水平三不编写教科书,水平四可编写1册教科书。根据本标准对健康教育教学的要求,相应健康教育的内容可编写在教师教学参考书或教科书(水平四)中。编写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性
教科书编写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科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与健康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科学性
教科书编写要以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原理为基础,符合学生认知与运动能力发展的特点,遵循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规律和具有逻辑性。教科书中的观点、引文、文字表述和数据等要正确无误,插图要清晰、准确。3.实用性
教科书编写应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强调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健康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使教科书的内容与实践课教学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学生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素养。4.可读性
教科书编写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关注学生的兴趣,内容新颖有趣、图文并茂,吸引学生主动阅读和学习,使教科书成为学生理解体育文化、健康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师益友。5.发展性
教科书编写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注意选取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长远影响的内容,引导学生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差异性
教科书编写在贯彻本标准精神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特点,体现独特的思路,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还应满足使用教科书地区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需求。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班主任、活动课教师、校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社会
体育人才、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他们参与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以及督促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等。
(二)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地、各校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其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
1.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学校既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树林、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也要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辅助教学。
2.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器材一般都可以一物多用,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等。
3.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学校要通过优化管理,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三)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以外,还要特别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则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运动项目时,还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与此同时,注意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等内容资源。
1.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与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2.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健美操、攀岩、街舞、软式排球、软式橄榄球和软式足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在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把追求时尚的项目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教学内容。3.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
(四)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地貌,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适宜的水域进行游泳,利用郊野进行远足,利用雪原进行滑雪橇、滚雪球、打雪仗,利用山林开展定向运动和登山运动,利用沙地进行沙滩排球和足球等。教师还可利用季节特点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春季组织春游活动,夏季开展游泳活动,秋季组织登山和越野跑,冬季开展滑冰和滑雪等。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渠道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知识和素养,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
(六)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体育与健康教学标准】推荐阅读:
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09-2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1年版)11-13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05-29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06-25
体育与健康课技巧教学设计09-26
体育与健康第一课教学反思05-28
高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工作计划06-08
小学四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学总结11-19
六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11-26
水平二体育与健康《高矮与胖瘦》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