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共15篇)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1

发布者:张志诚 发布日期:2012-04-23 通过培训使我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实施有了进一步的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我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后的几点浅见: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初中学生健康为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理念要遵循四个方面: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二、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如何进入实践领域,它在进入了实践的一开始,并不会这样顺利,它也会有缺点出现,但是它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可以设想,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必将进一步地深入人心。今天我们的讲课主要阐述了如何把课程理念落实到课程实践中去,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设计多样化的课的结构?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体育课的结构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但它有它的弊端,它的每个阶段的内容、组织形式是需要改进、改革和发展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清楚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结构不是一种、两种形式存在而是应该多种形式并存。每一种形式都是老师们思想和实践的结晶,都有渗透着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乃至整个课堂教学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我想是从实际出发的、是思考了的。创设新的课堂结构如何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所以说,应该提倡多样化的教学结构。

前几天学校组组织教研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首先说一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最基本的理念也是体育教师必须要掌握的东西,具体如下: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科学发展的社会中,努力建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重点强调体育学科特点,把与学生的健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学科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和安全的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4、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根据不同地区的教学水平,根据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郑州八中初二年级中抽出两个班级的学生为测试对象, 其中实验班54人, 男生29人, 女生25人, 对照班56人, 男生27人, 女生29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 查阅了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教学等大量的相关书籍, 又通过 “学术期刊网”详细检索了体育教学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体育科研成果, 经过归纳整理从而较系统地掌握了本研究的发展现状, 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了《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MHT) 量表。该量表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等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 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共有100条题目, 由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和H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和一个测谎量表构成, 如被测试者在任内容量表上所得标准超过8分者, 即认为该项目得分异常。该量表折半信度在0.84-0.88之间, 重测信度为0.667-0.863, 效度大于0.71,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3 实验法

通过对被试对象进行有计划的单盲教学干预实验, 提高被试对象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他们的心理健康。对照班采用的正常教学, 而实验班采用的是倾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兴趣教学、拓展训练、教学比赛等。两个组的教学由同一教师担任, 经过一个学期的严格控制体育课, 课外活动等, 再运用MHT量表对两个组进行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数据统计, 运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为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性,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实验前做了一次检测, 对所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 经T检验得出P>0.05,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差异性, 保证了实验的同质性。同时检测两组学生中得分高的前四位依次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

2.2 MTH量表学生问题的检出率

由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和实施实验后得出异常者的检出率可以看出, 对照组56名学生在前测和后测有心理问题的分别为39人次和34人次, 检出率分别为69.7%和62.6%, 虽说所得数据有所减少, 但变化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相对实验组的54人中在前测和后测有心理问题的分别为37人次和12人次, 检出率分别为68.6%和22.3%, 两组数据在实验前后有明显下降, 差异显著。这足以说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教学, 实验组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 而对照组却没有明显变化。

将表1和表2结合分析得出, 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较高, 且初检率较高。学习焦虑占居首位, 这主要因为初中学习尤其是初二学习相对难些且感到了升学的压力, 再加上家长的期望较高。所以不难理解学习量的增加和学习难度的不断提高, 使他们很难适应, 从而使学习兴趣、自信心的下降, 担心考试得低分等, 致使产生学习焦虑。过敏倾向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初二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断乳期, 他们既想表现人生的独立性, 又缺乏人生的经验, 但又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所以做事处处小心谨慎, 很容易产生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是指由于心理过度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出冷汗、头疼、食欲下降、对声音、光线过敏等。自责倾向的学生常认为一些不该发生的坏事或不如意的事均是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自责倾向, 久而久之, 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 产生鄙视自己的念头。身体症状是由于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情绪过度紧张造成的。自责倾向是由于认识偏颇以及不正确的归因导致的。这些症状的产生均会引起学生产生自卑、人际交往差、心情抑郁、苦闷等现象。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多表现为, 不愿参加集体性项目、比赛项目等, 对体育活动缺少兴趣、对游戏活动也缺乏激情, 由此形成身体素质差、上课表现不积极, 学习成绩相对不好的现象。

2.3 实验后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从表3的统计结果分析得知,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MHT总分和内容量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P=0.00<0.01,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这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三个维度上P<0.05,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性;而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维度上P>0.05,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的结果还显示, 在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MHT和内容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有所下降, 这说明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照组没有实验组在量表上的得分下降那么明显, 这说明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较多, 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变化幅度比较大, 从而说明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初二学生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四个维度的得分较高, 且初检率较高, 学习焦虑占据首位。

2.教学实验后,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测MHT总分和内容量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对人焦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性;而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建议

1.学校和家长要多关心学生, 不要给他们过多的压力, 多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 尤其是多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 多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在体育锻炼中学会释放压力、团结友爱和增进健康等。

2.体育教学要选取适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身体练习、理论知识和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而且教师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等的知识和方法, 不断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使学生宽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社会适应能力, 培育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宋专茂, 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济南:济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3]孙利红.体育教学内容对大专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12) :1633-1655.

[4]孙太华.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36) :246.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3

一、合作学习的分工——要明确,只有学生相互配合才能有质量

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组内成员达不成默契,合作就会流于形式。例如:在一节情境游戏教学中,由故事导入,“探险队去探险,途中部分探险员遇难受伤”,同学们将设身处地发挥想象,如何去克服困难,安全踏上“归途”。小组合作讨论后分组练习,学生合作练习后进行展示?;有一组个个是“伤员”,每个学生都自顾自地演示过障碍,表演得有棱有角,有的拐着腿、有的抱着头、有的弯着腰……应有尽有,却没有团结合作的影子?,一组学生部分当“伤员”,他们分别由其他同学搀扶着,在过障碍时前者比后者跑得还要利索,根本没有角色之分,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小组合作的成分,这都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原因。没有分工,缺少配合,“合作学习”变成了“个人学习”。该教学设计虽用心良苦,但在操作上确实存在问题。试想在游戏中适当帮助分工,部分学生当“伤员”;部分学生当“指挥员”;还有的来帮忙抢救,学生明确了分工,就会增强责任感,相互间的支持与配合会更默契?。

二、合作学习的时机——要适宜,只有学生有需求才能有实效

准确及时选择合作学习的契机,这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教师判断、把握与创造教学时机的最好依据。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例如:在跳短绳中,其花样较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动一番脑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各小组的花样跳绳比赛。看一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跳的花样最多!”这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先让大家商量讨论跳绳的方法和花样,并在各小组之间加以巡回指导,然后,利用规定的时间,各组展示花样跳绳比赛。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临时请几位学生加以分析评判。这种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三、合作学习的方法——要指导,只有教师主导才能有序

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有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混乱、散漫的自由谈论,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往往过于强调自主,不能及时地对学生予以帮助和指导。在学生合作的时候,教师一旁冷眼相看,实不可取。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各练习小组,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大点拨指导力度。利用学生的动作正误对比、讨论分解、教师示范等方法加以引导。如,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合理分组;适时监控合作小组工作的有效性;客观地评价各小组的成绩。又如学生做前滚翻动作时的“团身”练习,要求团身仅是为了便于滚动与滚翻,要求学生用自己正确的示范和说理的方法在争辩中明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效,从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四、合作学习的过程——要调控,只有掌好舵才能有的放矢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更应是学生交流的合作者、积极的参与者,在参与中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榜样效应。同时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又必须该讲则讲,该点则点,该评则评,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还是裁判员,最关键的是教师把自己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五、合作学习的评价——要科学,只有科学的激励才能有动力

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归宿,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组内成员利益分享。但是为了避免“滥竽充数”之嫌,组内成员间可进行互评和自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自评,评价的内容既要涉及体育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要兼顾合作技能的评价。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把学生合作学习中的闪光点展示出来外,还要对那些比较沉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表现加以肯定,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如“你的动作很标准!”“你的见解真不错”“你很棒”等,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就为他们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效。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4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收获与体会。贴近实际,所列举的教育实例,既交代结果,更注重讲述过程,生动实在,给人以深刻的启发与思考。听完这些讲座不仅让我了解了前沿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际操作方法。理论结束我们还充当学生上了几节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戏、足球六节技能课,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学到了不少技术技能,老师们的精心准备,学员们也是专心致志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教育意义,对体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体育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体育不是简单的技能教学,更不是健康知识的说教。而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生的经验,让体育教学回归自然。特别强调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我们只有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总之,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与研究中才会进步,唯愿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5

学校:荔湾区金道中学班级:初二(4)班任课教师:梁华绍 教 学 内 容

耐力跑

重点

发展奔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

难点

合理控制耐力跑节奏,掌握呼吸方法。

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代谢水平。

2.体会耐力跑的动作姿势、呼吸节奏,学习自测心率和控制强度的方法。

3.让学生认识到要取得成功,必须付出努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课的 顺序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法

时间 拟达目标

开 始 部 分

课堂常规:

体委集队、检查人数

1.师生问好

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 3.安排见习生

1.做好课前准备 2.注意力集中

组织形式: ﹡﹡﹡﹡﹡﹡ ﹡﹡﹡﹡﹡﹡ ﹡﹡﹡﹡﹡﹡ ﹡﹡﹡﹡﹡﹡ △分

快速调整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准 备 部 分

徒手操 游戏:人浪

方法:成圆圈站立,两人拉一跳绳按顺时针跑动,其他人以蹲下或起跳来躲避跳绳 3.自由跳绳练习

教师领操

讲解游戏方法和要求 语言提示、鼓励

听清方法和要求 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 遵守规则

﹡﹡ ﹡﹡ ﹡﹡ ﹡﹡ ﹡﹡ △分

热身准备 活跃学生情绪

基 本 部 分

1.“安全回垒”

方法:成一个纵队绕篮球场慢跑,听音乐或哨音(预先分好四组)各队迅速站回各自的体操垫上,脚不能踩线(体操垫逐渐缩小)。图形跑:

方法:运用“S”形跑、“8”字形跑和“螺旋”形跑等。

3.喊号追赶跑:方法:全班站成一个圆圈,教师喊某号,该号数的人立即从圈外跑去追前面同号的人。

讲解方法和规则 提出要求,担任裁判 3.引导评价

1.讲解方法和要求。

2.强调动作姿势和呼吸方法。3.对两组的创意作出评价。1.讲解跑的方法和要求。

2.调控学生跑步的速度和间隔。

1.清楚方法和遵守规则 2.团结互助 3.注意安全 4.总结经验

1.用40%~50%的速度跑。2.注意呼吸手 的节奏。

3.体会心率的测试。4.相互评价。

1.保持圆圈站立的队形。从排头开始1-8向后报数,记住自己的号数。2.反应迅速,注意安全。

□□ ↑ □□ ↓

男女各一路纵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跑出各种图形。耐力差跟不上队伍的同学可以在中途退出,沿着篮球场边线继续慢跑或跳绳练习。←

被叫号的同学按逆时针方向跑,其他同学原地站好,追赶的同学用手轻拍即可。分 10 分 7分

开拓思维,培养团结协助的精神。体会耐力跑的技术动作和呼吸节奏。

提高学生耐力跑能力,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结 束 部 分

放松活动

2.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小结本次课情况。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意念放松。2.总结学生的评价情况。

1.身心放松,精神愉悦。2.认真听讲,自我总结。

全班成四列横队站立。分

学生能身心放松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块 跳绳若干条 体操垫四块

平均心率: 130—140次/分;练习密度: 35—40% 最高心率: 160次/分左右

荔湾区金道中学初二级耐力跑教学设计 金道中学梁华绍 一.指导思想:

在全面贯彻落实体育与健康教材实施的基础上,认真执行体育与健康标准的要求,充分体现新课标改革的思想和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萌生创新意识、体现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里愉悦身心,锻炼身体。二.教材分析:

耐力跑是一项简单易练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也是人们生活、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技能。通过参加耐力跑的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水平,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对于跑,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改进耐力跑的技术动作,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由于耐力跑的教学与练习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次课采用游戏、竞赛、启发引导和分层等教学法。在强身壮体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增强团体协助的意识。三.课的流程: 课的开始部分(约2分钟)——徒手操、游戏《人浪》(约12分钟)——耐力跑项目练习(约25分钟)——结束部分(约6分钟)1.开始部分:体委集队,检查人数。教师宣布上课内容,提出要求。使学生注意力集中。2.准备部分:通过徒手操和游戏来活跃学生身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将课引入主题。

3.基本部分:通过“安全回垒”、“图形跑”、“喊号追赶”来发展学生的耐力跑能力。练习中融入游戏和竞赛的成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快乐中完成各项练习。

4.结束部分: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引导学生完成意念放松,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放松。最后,师生进行评价小结,进一步加深认识。四.学习目标和生理负荷预计: 通过练习,预计85%的学生基本能掌握耐力跑技术。预计本次课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30—140/分,练习密度为50%左右。

五.场地器材:篮球场一个、体操垫四块、跳绳若干条、秒表一块、录音机一台。初二级耐力跑单元计划 教材说明:耐力跑是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项目,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有很大的锻炼价值。但耐力跑的教学形式往往单调而枯燥,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体能较好的同学“隐藏实力”,后进生更是对耐力跑失去信心,往往在跑的过程中半途退出,或者代之以走。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教材内容

耐力跑

总课次

单元 学习目标

身体发展目标:提高学生的心功能和有氧代谢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改进耐力跑的动作姿势,学会和掌握呼吸方法、合理分配体力和自测心率的方法。

心理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信心和顽强拼博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乐于助人的团队精神和开拓意识。

课次

教学内容

途中跑 重难点

正确的跑步姿势

学习目标

1.发展学习的有氧运动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摆臂姿势。

3.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组织

1.跑的专门性练习。2.80—100米的放松跑。3.“喊号追赶”练习。

教学内容

定时跑

重难点

呼吸的节奏

学习目标

发展学生的耐力跑能力。

体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跑步的节奏。

学习脉搏测定方法,理解心率和运动强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组织

跑的专门性练习。3分钟慢跑×3次。

教师讲解测定心率的方法。跳绳练习(定时或自由练习)。

教学内容

变速跑

重难点

极点的克服

学习目标

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耐力跑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进一步提高途中跑技术,体会合理的呼吸节奏和步幅。

教学组织

原地小步跑接行进间小步跑30米。原地高抬腿跑接加速跑20米。变速跑(50米快+50米慢)。

600—800米的变速跑,直道快+弯道慢。

教学内容

计时跑

重难点

合理分配体力

学习目标

提高改进途中跑技术,合理分配体力。

了解简单的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了解耐力跑时的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团结协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组织

跑的专门练习。各种图形跑:“螺旋”“8”字形跑。800—1000米的计时跑。

教学内容

男1000米、女800米测试

重难点

合理的体力分配

教学目标

通过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耐力跑水平,明确今后的练习方法和方向。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了解自己在耐力跑练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教学组织

跑的专门练习。

体育与健康心得体会 篇6

相较于上版课表,新版《课标》理念主要集中在坚持健康第一、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注重教学方式变革、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六个方面。总的来说,新版课标更加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运动技能的习得两个部分。

新版《课标》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完善了培养目标;

2、优化了课程设置;

3、细化了实施要求;

4、强化了育人导向;

5、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6、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7、增强了指导性;

8、加强了学段衔接性。

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及县级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深知自己应起到辐射传播的作用。首先,应及时组织名师工作室会议,将新版课标的新变化、新要求准确传达给名师工作室各位骨干教师,使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对新版课标有一个整体认识,使新课标能够更好的指导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并辐射到县域内其他体育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其二,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积极推动体育课堂改革,体现“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突出单元教学,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着力解决当下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各学段教学内容不衔接问题;其三,通过工作室的骨干教师,积极指导鼓励一线体育教师积极探索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融合路径,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7

一、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新时期提倡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抛弃老观念,不要一味信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严师出高徒”的教条。实践证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强调技能技术的掌握,而忽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于教法僵化、死板,在专断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气氛沉闷,处于“教师命令,学生遵守”状态下的学生精神抑郁,学习被动,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成果,从而扼杀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使学生逐渐对体育失去兴趣。而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氛围活跃,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学习积极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儿童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创造性便被扼杀,随之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人格的思想,尤其对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感、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二、优化课堂设计,让教学内容符合学生需求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创设一种适宜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空间和氛围。要把学习过程变成师生合作、共同参与的探索研究过程,学习兴趣的形成过程。首先要从选材上下功夫,尽量选择那些学生喜欢的、新颖的、有趣味的、对抗竞争强的、有现实意义的,并且有一定难度、经过主观努力能够掌握的教材。例如:球类、体操、武术、街舞、游戏等,都是学生需求的材料。其次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健康与安全第一的宗旨下自由飞翔,体验玩中学、学中玩,乐在其中,享受成功的乐趣,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改变过去竞技模式下的要求。如:要求学生掌握完美的技术动作;全体学生一个标准;一切以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师传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特点和意愿,等等。只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安全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增进学生健康即可。

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每一个动作技术。年轻人喜欢新颖的事物,丰富的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翅膀,若创设情境,则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想象的天地,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教师设置对抗场景,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积极提问,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问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就越具想象力。这样便不仅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且培养和增强了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心。

四、适时进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

1. 期望激励。

针对学生学习、比赛中的表现,用“加油”、“坚持”、“再快一点”等语言鼓励,常用“我希望你怎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怎么”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

2. 目标激励。

针对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目标,调动其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既定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就感。

3. 表扬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和荣誉感,在体育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尤其是对待“差生”,因为经常性失败会使他们对体育活动产生自卑乃至畏惧感,久而久之便意志消沉,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当他们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产生“别人行,我也行”的积极思想。

另外,竞争激励和成功激励也是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当然,众多的激励方法要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选择实施。

综合上述,要合理改善体育课程和教学,不让体育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随之失去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就会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标。所以,要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情趣和魅力。例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规则的范畴中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让学生去尝试、体现个性和创造性。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将课程逐步深入,在各种活动之间有效转换,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让学生思维紧张、活跃地运转,在其中获得快乐。提高学生上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合理地改进教学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姜朝宇.体育教学与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 2002, (5) .

[2]马权艳.体育课中对女生厌学心理的转化与引导.体育教学, 2002, (5) .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8

一、从终结性评价转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

在以往,分数是学生学习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最终成绩,而现在,我们在进行学习评价时,既要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过程。

有学者认为:“不应把学生看成不变的人,而应看成一个发展的人,学生的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的成功。”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用教学目标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譬如,在短距离跑教学——50米短跑练习中,我给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只要你这一次成绩比前一次有所提高就行。学生在练习时,教师以前催着学生练习的声音没有了,但相反,他们练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跑下来以后,向老师询问的内容也变了,以前是“老师,我过了没有”?而现在是“老师,我有没有提高?”从这小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程度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从“一刀切”评价转为差异性评价

这主要是指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到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和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个体,要充分注意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现在的学生实际告诉我们,有些同学上课非常努力,但由于身体原因,考试时一些动作完成较困难,考试分数不理想,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学习评定方法给学生进行学习评定,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注意选择一些适合这些学生特点的内容,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增强了这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也享受到了公正、民主和人性化的教育。

譬如,在技能项目(如单杠、双杠等)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的身体过于肥胖,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可以说他们根本完成不了那些技术动作。但是作为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他们的缺陷而歧视或不管。为了让这些同学也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发挥这些同学力量好的独特条件,教师可以安排他们保护帮助其他同学练习,并在全班学生面前说明,这些同学的技巧学习评价考核就以他们参与保护帮助的行为表现和态度来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有可能比其他同学的评价还高。

三、 体能、技能评价+情意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和对与模块教学中运动技术密切相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篮球教学中的弹跳力、羽毛球教学中的灵敏性、田径短跑教学中的速度等)。同时,也强调对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它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技术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等等。

体能评价和技能评价是体育评价中最基本的两项内容,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高素质的复合人才,而我们往往忽视了情意评价的内容。情意评价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创造性发挥、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的表现等。如果忽视这些指标的教育评价,那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注重情意评价,因为它最能体现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性。

化学与健康学习心得 篇9

翻开词典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定义,“营养”是指食物所含的养分,生物从外界摄取养料滋补身体以维持其生命。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通过学习营养与健康课程,我认为一个人要想达到健康的标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平衡心理。

平衡膳食是从营养的角度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我认为应把握“质”和“量”两个方面,即我们需要做到高质量的合理搭配营养成分,还要控制营养的摄入量,营养摄入量过多或不足同样会给健康带来一定的挑战。

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所有生物细胞的基本构成物质,它由20种基本氨基酸组成,其中有9种人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他们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蛋白质是主要部分。它不但是人类机体的主要构成物质,而且还是构成人类体内各种重要生命活性的物质,所以体内的蛋白质的种类数以千计,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无数酶类,多种作用于人体代谢活动的激素类,抵御疾病侵袭的.各种免疫物质类,以及各种微量营养素的载体,还包括构成人体神经传递介质,调节人体正常渗透压和多种体液的组成等。所以,蛋白质是处于各种营养物质中的一个中心地位。

缺乏蛋白质是可以致命的。人体如果丢失体内蛋白质20%以上,生命活动就会被—迫停止,这种情况见于久病的恶液质病人。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状为代谢率下降,生命变的脆弱易生病,远期效果在器官上的损害是肯定的。蛋白质的缺乏往往又与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常见的有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淡漠、易激惹、贫血以及干瘦或水肿,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玻

2、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学物,天然存在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需要量很少,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参与机体组成,也不提供能量。当人们缺少某种维生素时,代谢就不能正常发展,甚至生发疾玻维生素的种类较多,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各有不同。但所有的维生素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维生素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原料,也不是人体的能源物质,它们大部分是人体各种辅酶辅基,通过酶的作用来调控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矿物质

人体已发现有20余种必需的矿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4%—5%。人体所需的矿物元素主要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包括钙、磷、镁、钠、钾、氯等7种元素,约占人体总灰分的60%—80%。这些常量元素往往成对出现,对机体发挥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如骨组织的形成,神经冲动的传导、肌肉收缩的调节、酶的激活、体液的平衡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微量元素包括铁、碘、铜、

猛、锌、铬、硒、氟、硅、锡、钒等14种。它们在酶系统中起特异的活化中心作用、在激素和维生素中起特异的生理作用,以及输送元素、影响核酸代谢甚至可以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除了饮食营养外,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产生,同时有利于新陈代谢减少身体内的老化细胞和多余脂肪。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致癌已经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适量饮酒可能有好处。如要喝酒,应当限量。另外,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是健康的必要条件,乐观向上,心情愉快有助于消除压力和疲劳,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篇10

我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学习,以及对具体的实施方案的解读,使我思路大开,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需要出发。

2、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二、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1、体育教师将向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二者相结合转变。

体育教师在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做到:一是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二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2、师生关系将更加和谐。

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关注学生的不协调音,用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练习中发生的教师意料外的事情。

三、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的转变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课程学习评价;学校研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48-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评价”的目的、重点和成绩评定建议,为我们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各级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来看,每个并行学校因为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教师责任等评价因素不统一,“学习评价”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习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真实性,导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一、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

2011新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了七、八、九年级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有了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的内容依据。

学校从2012年9月起对七年级进行《体育与健康》新编课程的教学,为了达成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会同教导处、体育组、体育教研员首先进行了新编《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的设置,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内容和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打下了教学内容的基础(表1)。

二、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

随着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可评价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学校体育组会同区体育教研员和区域体育教学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教学可评价项目进行了研讨,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评价教学内容,确定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共有运动技能评价项目16大项,每学期8大项;共有身体素质评价6大项,每学期3大项(表2)。

三、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则

学校在明确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水平四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制定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并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完善优化(表3~表6)。

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过程

1.专业引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邀请区域内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根据实际,抽取不同的年级段,覆盖全部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参与评价教师直接给予被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然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正面反映了学校不同学生、班级、年级段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也侧面反映了每一位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效益。[3]

2.学校确定和学生选项评价相结合

考虑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性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相应的、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学习评价项目,如基本体操中的《舞动青春》和校本课程《大众健美操》应用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身体素质中的耐力跑应用于“体育中考”“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冬季长跑”,确定为七年级的必测项目;其他评价项目由教导处、体育组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自定;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评价的需求,每学期安排二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项目由学生选项进行考核评价(表7)。

3.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

为了及时把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每学期把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登记到报告单,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家访时分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提高家长的知晓率,从而推动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支持(表8)。

学校实施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现了以下的特点:评价内容全面,基本包含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评价分类科学,既有课程学习内容,又有学校体育必须内容,也有校本教学内容;评价要求明确,既有评价内容的确定,又有评价细则的要求,也有评价过程的操作,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成为适应课程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2-3]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9.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12

一、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目的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评价主体通过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期望对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产生何种影响。它是开展评价活动的出发点, 掌舵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研究及评价活动的方向。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增进教育的社会价值或个体价值。根据该理论, 结合高中体育课程评价要求,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有四点:

( 一) 了解高中体育课程评价水平目标设置

评价水平目标即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情况和表现所达到的学习目标程度, 主要包含两级目标: 水平五和水平六。水平五指的是高中三个学段中普遍要求达到的目标水平, 既是基础水平目标, 也是最低的标准要求; 而水平六指的是在完成水平五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为促进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更多、更好地获取技能而设立的一个高级别的发展目标。

( 二) 了解水平目标指向的内容, 并给予相应的评价方案实施

每个水平分目标下, 有多条指向的内容供教师们进行实践的参考。如: “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分目标下, “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是其指向内容, 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时, 应该从以上两个方面着手, 并建立与指向内容相适应的可在实践中应用的评价方案。

( 三) 及时发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并给予改进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目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解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判断学生在态度、体能、技能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不足, 并进行分析, 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使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真正成为实现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催化剂”。

( 四) 努力为学生搭建能力和个性展示的平台, 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的 全面发展

高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渴望展示自己运动技能学习方面长处, 获得大家的认可。通过运动技能学习评价,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正向体验, 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失败的体验中, 发现不足, 激发学习潜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二、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方法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作用和实践的不同, 分为三类: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高中学段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 三种评价方法的适时应用能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 一) 诊断性评价的应用

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活动之前, 对学生的运动知识、技能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如学习篮球变向运球前的学生是否具有熟练的原地运球技术?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诊断性评价既可以对个别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不良原因进行了解, 也可以为个别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水平的有效提高制订学习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 高中生自尊心的体现较为敏感, 教师们在进行诊断性评价时, 切忌给学生“贴标签”, 主观地将“差生”的成绩要求降低, 而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 促进学生们能够进行目标一致又有针对性的运动技能学习。

( 二) 过程性评价的应用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 要随时了解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的动态发展, 及时对运动技能学习活动进行调整, 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学习效果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展程度, 进而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过程性评价一般不参与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评定, 也不作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组成成绩。其切忌仅局限于判断优劣和选拔少数优秀学生,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学习的潜质, 对教师和学生给予信息反馈, 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性评价一般不参与对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评定, 也不作为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组成成绩。

( 三) 终结性评价的应用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相对完整的学习阶段 ( 单元、学期) 结束后, 对整个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的总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注重教学的结果, 是针对最终的学习成果做出成绩评定, 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终结性评价, 不仅在运动技能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进行,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针对某一单项技能学习结束时也会安排相应的终结性评价,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部分。如在高中篮球选项课的学习中, 原地肩上投篮或传接球上篮的学习结束后, 都可以安排一个小单元模式的终结性评价。值得注意的是, 终结性评价体现的是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程度的较为稳定的成绩, 切忌不可以某次偶然性的评价结果或以某一单一的描述性术语就对学生的整体表现成绩给予武断评判。

三、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主体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判断过程, 其评价主体的选择是高中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效果的优劣。在高中体育课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 要善于运用以学生、教师及家长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 一) 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运动技能学习中学生主体评价就是要改变了以往忽视学生的作用、过分强调教师评价权利的错误做法, 转而确立和强调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评价的积极作用。学生评价也称学生主体的评价, 包含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是由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运动技能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 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 其自我或他人的学习评价能力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学生评价是在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引导他们参与运动技能学习评价, 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从而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运动知识与技能, 并对自身有了主动的认识, 将评价转化为提高学习的效果的动力。

( 二) 积极发挥教师主体的评价主导作用

教师主体的评价是指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步幅度和目标达成度, 结合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 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合评定。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更为全面, 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具指导性。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主体评价要结合学生评价, 不能以“一言堂”的权威态度进行评价, 要尽可能获取详细而全面的评价信息, 摒弃因个人成见或以往评价结果造成的片面影响, 以事实为评价依据, 客观、合理和公正评价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

( 三) 善于运用其他主体评价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不仅有教师和学生, 也可以有选择地让“校外”人士参与, 如家长、社区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校外”作用, 以新的视角或多个角度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进行评价, 帮助学校对学生多方位的评价检测, 增加了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课外锻炼习惯, 激发了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潜在价值,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运动技能学习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 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敏感的成长期。身心的健康发育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使他们初具一定的运动能力, 且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 他们却欠缺对自身运动能力的了解与掌控。在这种情形下, 只有在合理、科学的学习评价的引导下, 才能为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学习扫除障碍, 助于获得良好的体育课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13

分享

创新

浅谈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XX年9月,我区进入第一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六年多的教学实践,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为出发点,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2、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不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经验的重组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学习者。学生来到学校,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天赋等得以发挥,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3、教学方法要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

4、改革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的集体行为,即在学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计划进行。

二、实践过程。

1、了解学生。新生入学或者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从介绍教师希望达到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学习课堂常规,然后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制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对照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确定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免费

分享

创新

3、初步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可操作性,初步确定的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例如:阶段性考核,在学生学习完一个新体育技能后,组织学生进行考核,教师进行评分。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后的一些体会。

(1)、“课堂”的观念变了。

1、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牢牢的主宰着课堂,学生总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很沉闷。而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上,你看到的教师是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更浓了,干劲更足了,氛围更好了,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舞台。

2、课堂不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地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地方。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以往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要学生学,新课改后变成了学生要学。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我们体育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2)、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这就有利于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评价方法的改革: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情景式教学、自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模式,形成特长,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好基础。课堂上重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积极、、免费

分享

创新

主动、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好。

(5)、课堂经常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学习的生动局面。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经常有师生讨论、交流、评价,让大家共同提高,教师多是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内容选择余地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6)、加强引导。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防止放而不收或收而不放的教学现象出现。

四、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教学以主科为主,非主科受重视程度不够,领导重视也往往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很少落实到实处。例如: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经常可以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而体育学科等非主科以区级培训为主,就算有省级,国家级培训,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发展。

心理健康与心理学习调试心得体会 篇14

动与知识产权》心得体会

在这次单位组织的公需课程学习中,我选择了《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调适》及《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这两本教材单看名字已经激起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参加工作20余年,深知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的成长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健康健全的心理。只有心理强大了人才能够做到无所畏惧,工作学习中才能做到专心致志、有所建树。

这本书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系统介绍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的专业知识,就专业技术人员如何了解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和生活,积极预防心理疾病提供了一系列理论、策略和方法。它对当前我国公职人员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书中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公职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本次学习和培训,使我更加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与公积金用户平等相处,建立新

1型的关系,做公积金用户的朋友;调整心态,适应现实。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价值观念,坦诚开放,正视自己,承认自身的不足与缺陷。接纳他人,以诚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保持健康的身心。人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那么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是压力,科学有效地调适自己的心理,让自己更加轻松、投入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学习《创新驱动与知识产权》,我学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以实现科学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所做出的全面战略部署。而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制度安排。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权(商业商标、服务商标和制造

商标)。工业产权是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工商业本身而且还包括农业、采掘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另一类是著作权,亦称版权,主要包括作者对文学、艺术、音乐、摄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专有权,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邻接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主要是国内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也有国际条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人只有处于全面健康状态,才能维持身心平衡的协调稳定,消除各种精神压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幸福、快乐工作和生活。

两本书看完意犹未尽,给人心灵的启示颇多,也为我的工作与生活做了一次全新的营养补给。快乐生活、快乐工作其实一直住在我们心里,不曾远离。

初二体育与健康教学学习心得 篇1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地区方面

2001年9月,《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试点,延安市于2007年已经正式实行《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体育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多元学习评价目前较少有哪个学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学校方面

我校目前正在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然而过去的评价体系没有考虑如何判断目标的合理性,忽视整体评价,无法体现教学的个性;重视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重视外部评价,忽视内部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过去的评价方式也做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评价体系仍然不是非常完善,对《课程标准》的多个目标无法进行很好的评价。

二、课题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高一年级1班~6班作为实验对象,其中1班~4班作为对照班(共计学生238名),5班~6班作为实验班(共计学生117名)。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尝试将新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和评估中去,以检验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作用,收集相关实验数据。

在实验前,运用《高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量表》和《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自评系列量表》测试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水平。

在实验中,运用“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系统”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体育学习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在实验过程中以“档案袋”评价为主。

在实验后,同样运用“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系统”软件中的量表问卷测试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测试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水平,与实验前的测试值进行对照。

在学期结束时,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内容同实验前测),与初测数据进行对照,获得每一位学生的数据对比,并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比较,以验证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式的有效性。

2.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分析与处理。分析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及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三、研究数据分析

(一)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分析结果

由于本量表中有7道测谎题:9-21、23-10、35-11、12-34、15-40、17-32、20-29,它们互为相反含义,即回答时在每一对题目中,如果前一题选1或2,在后一题上就应选4或5,因此在分析前,需要剔除未认真填写的问卷。还需要剔除只有初测成绩,或者只有末测试成绩的,和转学的学生问卷。总共对照班剔除对实验剔除无效问卷62份,实验班剔除无效问卷25份。前后量表总体得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1.实验前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上有显著差异

实验前实验班体育学习兴趣平均得分127.55,对照班平均得分143.01,实验班在实验前学习兴趣明显低于对照班。T检验显示两个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0.936,P=0.001<0.05,详见表1),因此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不处于同一水平,在后续研究中需要采用进步幅度评价才能。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差异显著

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有大幅度提高,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差异显著(T=17.330,P= 0.000<0.05,详见表2)。

注:N值(人数)不等于实际参加实验的人数,而是剔除无效问卷以后的数值,下同。

3.实验后实验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没有显著变化

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学习兴趣水平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T=-3.529,P=0.010<0.05,详见表3)。对照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没有变化,检验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T=15.877,P=0.900>0.05,详见表3)。

4.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步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班

由于以上分析显示,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在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上实验前有显著差异,而实验后无显著差异,接着对两个班学生的体育学习进步幅度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进步幅度显著性差异(T=12.573,P=0.000<0.01,见表4),从数值上看,实验班学生的进步幅度均值远高于对照班(均值实验班为6.99,对照班2.66),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多元评价对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的促进与提高较对照班要好。

(二)体育学习自评量表分析结果

由于体育学习自评量表分体育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三个分量表,以下分别对三个分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本量表第3题和第38题是一对测谎题,经检验实验前后无无效问卷,共得有效数据280份。

1.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和健康行为上与对照班有显著差异,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无显著差异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和健康行为两个分量表的总体得分无显著差异(T态度=0,306,P=0.314 >0.05;T健康行为=-0.331,P=1>0.05,详见表5),实验班对照班在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分量表的总体得分无显著差异(T健康行为情意表现& 合作精神=-2.400,P=0.036<0.05)。

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两个分量表的总体得分差异显著(T态度=1.346, P=0.01<0.05;T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27.258, P=0.000<0.05,详见表6);然而对于健康行为则无显著差异(T健康行为=4.937, P=0.157>0.05)。

3.实验后实验班生体育学习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态度分量表的得分与实验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均值略有上升。情意合作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两个量表实验前后有显著变化(T情合情意合作&合作精神 =-3.360,P=0.000<0.01;T健康行为=-2.279, P=0.048<0.05,详见表7).

4.实验后对照班生体育学习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实验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和健康行为分量表的得分上与实验前都有显著差异(T态度=-13.292, P=0.000<0.01;T情意合作&合作精神=-22.142, P=0.00 0<0.05,T健康行为=-2.09 2, P=0.034<0.05,详见表8),然而从数值上看都成下降趋势。

5.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体育学习自评量表进步幅度比较结果

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 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上的进步幅度都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和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与对照班的差异显著(T态度=14.298=0.001<0.05,T态度 =14.403,P=0.002<0.05,详见表9),而健康行为方面则无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体育新课程提出应让学生参与到体育学习评价中,这一目的是否能够得以实现,关键还在于学生在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是否能真正理解评价的作用,能够真实、准确地评价自己与同伴[1]。从我校的实验数据上看,实验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水平和学习态度得分都有大幅度提高,虽然对照班有部分数据也成上升趋势,但是通过进步幅度发现对照班的进步幅度远不及试验班,T检验结果也具有显著差异。整个实验结果来看,只有健康行为的进步幅度不具有显著性。这是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对这两方面的干预不够,学生在自评互评过程中也常忽视这两方面的评价。另一方面,我校对所有学生的健康行为都进行的全方位的教育,开设同样内容的学习课程。但是从数据上来看,实验班的进步幅度是大于对照班的,多元评价对学生的健康行为的提高是具有显著意义的。我校在实施多元评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中心比较突出,合作意识较差,表现出对同伴的关心和帮助表现不够。另外学生的畏难情绪和自我中心意识需要用别的教学方法来辅助改善。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准,主要表现才出对自己认识不足,评价时比较“谦虚”给自己打很低的分数,还有就是盲目给自己评高分这两种极端,相比较给自己评高分的学生更多。

四、结论和课题研究意义

(一)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元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以及健康行为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加强多元的评价方法并推广。同时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体育活动对调控自己情绪的作用,另外还要求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够勇于承担小组学习或练习中的责任,能够积极地参与小组的分工与协作等[2],使学生全方位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始我校的课题之后,我校体育教师更加注重对课程的研习,仔细研究教材教法。为了上好每一堂体育课,部分教师更是勤加练习自己相对薄弱的项目,争取给学生最好的示范动作。在教学内容上,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安塞腰鼓课程的开发。

2.建成我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课题,更加完善了我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细化了每个模块的评价方法及其标准。实践了各种评价方法,留下了适合我校实际的部分评价方法,并研制了我校体育课堂评价的各种表格,为我校新课程的开展奠定了评价的基础。多元的评价体系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在自评、互评中更显示出尊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情感体验。对课标实施过程中评价方面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学生较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成绩,通过学期与学年的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健康状况更为关心。

3.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

运用鼓励、激励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对学生多以鼓励为主,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中学生普遍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和失败较为敏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多关注学生的进步,经常运用表扬的话语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我校实施新的评价方法后,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的评价方法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了课堂管理,在学生对其他人的评价过程中懂得了严于律己,学习他人优点,找到自己与同伴的差距,克服自身缺点,主动要求教师教其技术。学生能积极的自我表现,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多元评价对我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晓赞.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5

上一篇:成立新公司策划书下一篇:医院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