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的研讨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案例教学,又称案例法、案例教学法,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以学员共同研讨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加强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有独到的功能作用,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举措。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依法行政的研讨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依法行政的研讨论文 篇1:

本市聚焦

杭州7家企业率先拿到B20峰会入场券

通讯员 郑慧颖

近日,杭州市阿里巴巴集团、娃哈哈集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确认加入2016年B20工作组。他们将代表中国工商界参与贸易投资、中小企业发展、就业等议题的研讨,为G20出台全球增长对策和全球治理方案建言献策,这也意味着我市这7家企业已经提前拿到了2016年B20峰会的入场券。

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B20)作为G20机制的重要配套活动,是各国工商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重要平台。其主要任务是研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汇总工商界的意见和建议,向G20峰会提交政策建议报告,从工商界的角度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

杭州市“联乡结村”扶贫帮困捐资总额1.6亿元

通讯员 滕 玲

“十二五”期间杭州市开展了第二轮“联乡结村”活动,广大企业家热情参与扶贫事业,慷慨解囊,为农民兴办好事、实事。据统计,2011年以来,包括市城投集团等201家企业主动捐资总额达1.6114亿元,其中,捐资额最高的浙江省烟草公司杭州市公司达425万元。捐资企业中平均每家捐资80多万元,大力弘扬了广大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杭州正式启动实施“路长制”

通讯员 陈金辉

为打造“美丽杭州”,全力做好G20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日前,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路长制”实施方案》。“路长制”将建立区级、街道、民间三级体系。各级“路长”的工作是要全面掌握G20峰会工程项目和环境整治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确保市区道路上环境卫生整洁、市容秩序良好、景观照明靓丽、绿化长势良好、市政道路平整。今年3月至9月,首批46条主要道路“路长”将陆续率先上岗,9月至2017年年底,“路长制”将陆续推广到杭州其他主要道路。

杭州律师行业当好“三员”助力法治建设

通讯员 吕 炜

2015年以来,杭州律师行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当好政府依法行政的参谋员、重点项目推进的护航员、基层依法治理的服务员,主动、靠前、优质服务法治杭州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律师担任政府及职能部门法律顾问257家,担任企事业单位等法律顾问7636家。全面推行“社区律师”制度以来,去年全市3000名社区(村)律师驻点值班43173人次,参与调解4481次,帮助获得法律援助4481次,有效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

杭州市部署“扫黄打非”工作

通讯员 孙立波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浙江省“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杭州市于日前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扫黄打非”工作。下一步,市文化部门将研究当前形势,加强组织协调,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出版物市场及网络文化市场集中检查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开展联合执法,确保文化市场平稳有序。

杭州女职工维权关爱行动月启动

通讯员 张晓燕

3月7日,杭州市总工会携手市建设工会、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机关工会、市环卫保洁行业工会及市妇产科医院,为环卫保洁行业的首批100名一线女职工举办了“两癌”防治知识讲座和免费健康检查,正式拉开了杭州女职工维权关爱行动月的序幕,之后还将陆续推出送健康、反家暴、树家风、聚活力、保权益五项主题活动。包括“书香三八大讲堂”“书香家庭,亲子共读”“幸福家庭,寻找身边幸福家庭的感人故事”“写一封家书”等系列活动。

依法行政的研讨论文 篇2:

浅议案例教学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运用

摘 要:案例教学,又称案例法、案例教学法,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案例为媒质,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以学员共同研讨和观点碰撞为主要施教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加强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有独到的功能作用,是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在新形势下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案例教学;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运用

《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干部教育培训要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大家在党校的学习中,要坚持把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应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新进步。”这是对党校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案例教学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不仅是推进素质与能力培训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案例教学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相对于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利于调动教学双方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多向互动,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知识向行为能力的转化,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突出教学理念创新

一是确立了新的教学关系。相对于讲授式教学,案例教学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突出了学员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使传统的教学关系发生了变化。学员由台下走到了台上,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改变了“你来我教”,“我讲你听”的单向式和填鸭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和利用教师与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强化了知识的应用性。案例教学通常是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反映的是现实问题,但却与相应的学科专业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将知识学习与实际运用捆绑在一起,拉近了课堂与社会的距离,有益于促进学员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增强知识的应用性。三是催生了新的施教方式。形成了以案例问题为中心,以学员分析研讨为主线,以自由宽松教学环境为特色的施教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能有效促其深入思考,起到深化认识、集思广益,达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突出强化能力培养

案例教学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更符合现代干部教育培训的需要。一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对知识的消化、整合和灵活运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知识与能力融合升华的表现。学员通过运用知识进而学习和增长知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进而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诠释和指导实践。二是注重自主分析思考。三是体现自主分析思考。分析研讨是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并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员而言,既脱离了对教师的主观依赖,又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员作为课堂主角,需要进行自主和互动的分析思考,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使思维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拓展。四是体现求同存疑思维。除采用范例式案例外,多数案例问题不是教师给予结论,而是通过学员分析研讨去寻求答案,这种答案往往是多样性和争议性的。因此,观点共存和思想交锋的过程,也是学员学会容纳与借鉴、协作与沟通、反思与发现的过程,既能起到智力互补、增长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多向思维,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突出社会实践总结

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浓缩了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要素和客观情景,是众多案例的集成,既有方方面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有许许多多尚待化解的难题,从而成为了人们共享的教学和研究资源。这些都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所难以替代的,案例教学正是利用了这一特点,使其功能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以案例作为教学工具,形同把大社会搬进了小课堂,使小课堂成为了社会实践的大场所。学员在各种案例情景中,以不同角色身份参与“现实问题”,不仅得到身临其境之感,触及到现实生活之实,弥补了部分人经验不足的缺憾,而且可以学到分析思辩之法、解决之道,更能培养智慧、提高能力,因此,是非常适用于当前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

(四)突出综合素质提升

案例教学在于强调其开放性、开发性和互补性的教学过程,强调学员的参与和互动,这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较好地在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思想互补、方法互补、知识互补和能力互补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员以案例问题为切入点,借助集体智慧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在思辩博弈中弃旧纳新,取长补短,教师通过学员对问题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对案例问题的认识,教学双方都有了更加广阔的思索和领悟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员智力培养和开发,提高教学双方的素质能力,而且进一步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在改进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讲授式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不仅如此,在这种群体性的开放教学活动中,学员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艺术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提高。

二、案例教学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障碍

案例教学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我们审视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会发现有不少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对案例教学的运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案例教学并未成为主流性教学方法,具体分析主要障碍如下:

(一)缺乏现代教学理念是制约案例教学开展的根本原因

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看:一是多数教师仍习惯于重知识传授、轻智力开发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中讲授式教学是典型代表。由于课堂讲授式教学具有简便、经济、高效和符合传统习惯等优势,一直是各级党校的主流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党校教师最熟悉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对案例教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和对教师培训力度不够,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统一组织,以学员分析、研究、研讨和交流的方式进行,在施教过程中要求以案论理,共商共议,具有互动特点、循环式和跨越式的特征,需要相对较长的教学时间。所以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和组织实施的难度又使部分教师望而却步。

(二)案例资源缺乏是制约开展案例教学的重要原因

部分党校在推行案例教学中之所以处于“无米之炊”和零打碎敲的境地,主要原因是没有恰当和相对系统的教学案例。可以说大多数地市级党校没有专门的案例研究和编写机构,并且党校之间也缺乏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平台。一是对案例概念理解欠缺。例如,教学案例的客观真实性,那种为追求某种效果和达到某种目的而虚拟的案例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案例。二是缺乏案例编写队伍。教学案例具有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特点,要求编写人员有较强的洞察力,有一定的趋势预测、评估和危机临界判断能力,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熟知有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学习与批判精神,注重创新并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和人文修养。而目许多党校都普遍缺乏这样的编写人员。

(三)投入不足是制约开展案例教学的直接原因

案例教学虽然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也需要有较大的投入,其中社会调研、编写案例和建立案例库,每年都需投入一笔不小的经费,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党校经费紧张,还无法做大量和持续性的投资。于是,互联网成了获取案例资料的主要途径,行政指令和教师的奉献精神成了推行案例教学的主要动力,这种既不可行又十分无奈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质量,而且制约着案例教学的未来发展。突出表现在:一是搜集案例方法过于单一。搜集案例资料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搜集效果,在具体运用上应当因情而异,灵活选用,并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多数党校由于经费不足,一般采取间接搜集法,过于单一的搜集方法无法获取真实可信的案例资料,使案例教学失去本身意义。二是互联网搜集资料的局限性。互联网浏览查阅相关信息是搜集一般性案例资料时普遍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良莠不齐、信息真伪不一的问题,因此这一方法获取资料其可信度较低。

三、案例教学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运用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这就需要加强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因此,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党校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把握几点:

(一)创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理念

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有必要把案例式教学确立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案例教学作为研究式教学的重要方法,对加强干部教育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有积极影响。一是明确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形式。国内外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最能体现以学为本,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效果国内外教研人员充分肯定。新时期的党校教学改革应当主要探讨和推进案例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应当成为党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二是案例教学是党校推进研究式教学的突破口。党校教学改革要出成效,广大教学人员就要在案例式教学上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案例教学是当前党校需要重点探索的教学形式,在这个方面,新老教师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青年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身的特点迅速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水平,在这个方面的探索中取得新的成绩。

(二)充分把握案例教学的特点

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比较中,虽然案例教学具有某些比较优势,但绝不是说其可取代包括讲授法在内的其他各种教学方法。因此,在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和运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扬其“长”,而不要遮其“短”。在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其相应的局限性。比如其不适应职位较高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培训,如任职较长的正厅(局)级以上公务员和资深专家学者;不适用知识(下转258页)(上接253页)性、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一次学习培训的人数较有限(25~40人为宜,最多不超过50人),且需要相对较长的教学时间;要求教师具备更全面的素质能力等。因此,应当因才制异地选用教学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地选用案例教学。二是学其“神”,而不要追其“形”。必须充分把握案例教学的实质内容,不可只走程序,不重过程,不求效果。尤其不能把教师对案例的分析讲解和举例说明也视为案例教学,甚至为苛求模式而随意凑合,甚至把老一套的东西塞了进去,人为组合一套所谓的案例教学。这样,就必然使案例教学空洞无物,貌似神离,不自觉地偏离案例教学的实质。三是重其“质”,而不要混其“意”。我们常讲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套,其道理不难理解,但操作起来往往就不容易了,比如,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中的例证区别在哪里?该怎样防止将一些带有局限性的经验加以扩展后,用于指导和推断案例分析结论等,这些都是应该而且是必须把握住的问题,否则就可能使案例教学失去其实际意义。因此,开展案例教学必须了解案例教学,防止混淆概念或被一些易忽视的问题冲淡了案例教学的实质内容。

(三)积极主动提供多方支持

案例式教学要获得“教”与“学”的高度认同,必须以案例式教学改革创新为突破口,积极主动为案例教学提供多方支持,强力推进案例式教学改革探索。一是鼓励教师多探索,不要受有关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和限制,强调案例教学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适应,形式要多样化,具体的方式和方法,由授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案例教学的积极探索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强化教师案例教学能力提升。通过举行案例教学观摩会促进广大教师加强对案例教学的教法、效果、特点进行认识;通过举行案例教学观摩比赛,让每位教师投身案例教学实践,给教师的研究和教学施加压力,逼推教师加强案例教学研究。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领导进行具体检阅、指导。这些形式不仅推动了教师对研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三是鼓励教师施教前必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使案例教学以实践研究为基础。鼓励教师要注重从实践中获取案例教学的素材,要使案例教学素材接近学员工作生活的实际,教师对素材不仅要有理性认识,而且要有感性认识。四是深入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案例教学研讨会来对案例教学进行理论研究,促进教师进一步深化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激发教师研究利用案例教学方式的积极性,对案例教学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直面现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挑战,各级党校只有采取包括案例教学在内的诸多教学方法,才能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真正把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梁周敏,章立民,杨宝成.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9.

[2]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2-09-10(01).

[3] 管志刚.“案例教学法”在党校教学课中的运用[J].实事求是,2010,(6).

[4] 何传新.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推进党校干部培训工作[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11106001.html.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作者:韩进锋

依法行政的研讨论文 篇3: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2012年12月7日,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市立法研究所联合召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所作出的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高度,研讨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方针进一步加强上海法治建设的具体路径,更好服务全市工作大局。来自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部分区县人大常委会、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的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主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汉民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培生发表重要讲话。

王培生副主任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召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研讨会,总结探讨如何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很有意义。他结合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履职的实践和探索谈了三点意见:一要深刻领会加强法治建设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法治建设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一总方针,只有通过法律的权利、义务安排才能变得明确而具体,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法律规则并加以遵循,才能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二要充分认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对上海法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产业结构等经济领域的调整,也包括社会、文化等领域,更是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深刻变革和创新。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对上海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法治建设内容上,要更加聚焦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法治建设理念上,要更加突出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法治环境。在法治建设目标上,必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法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坚持权利本位,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要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加强法治建设,助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科学立法,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法治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市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姚明宝,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洪浩,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陈幅宽,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袁以星,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等嘉宾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与会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现将研讨会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

与会同志针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的内在联系,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发展方式创新转型面临的法治环境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类型和发展转型应遵循的原则,有的观点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政府有着较强的经济职能,积极引导市场实现发展,中国经济有着政策与市场两种动力。这一体制下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在立法上应考虑几个原则:第一,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型是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第二,转变政府行为方式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发展指标体系。特别应当关注国民总收入GNI,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一般贸易出口额及其增加值,外资企业的税收贡献度,内外资企业的相对比重变化等。第三,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注重激励又要注重限制。要限制与粗放型发展和不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各种经济行为,如限制土地的粗放使用、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各种排放等。第四,从动态变化长期发展的要求进行立法,为政府提供创新、探索空间。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及其对经济法制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有观点认为,现在土地开发难以为继,环境承受能力愈益加重,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基于廉价劳动力成本的传统制造业优势不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都是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原因和因素。面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还有诸多阻碍:一是既有政策覆盖面有限,难以覆盖新型业态企业;二是垄断因素阻碍市场行为;三是相关政策受部门分隔影响难以落地,尤其是一些政策涉及的两个政府主管部门时,其落实更显困难。

二、关于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对推进上海法治建设,推进“创新转型发展”大有可为。围绕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能力加强人大工作,与会同志从履职创新、提高立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水平和加强改进经济领域立法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关于人大履职创新,有观点认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人大依法履职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在履职意识上有新高度。要把推进上海“创新转型”的法治建设工作放在国家整体部署和总目标中思考,放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去谋划。二是在履职内容上有新内涵。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等。三是在履职方法上有新创造。以智慧、魄力和韧劲破解立法和监督中难题。

关于立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水平,有观点认为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水平。一要吃透十八大精神,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总方针来指导今后的立法实践。二要开动脑筋,用智慧、魄力和韧劲,采取立法手段,为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法制保障。三要及时总结上海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立法固化下来,力求取得制度的先发优势。四要抓紧梳理本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做到心中有数,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做好总体谋划和安排。

关于加强经济领域立法,有观点认为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和担当经济领域立法的重任。一是找准方向,增强地方性法规针对性。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通过立法建立更符合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二是把握方寸,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三是创新方法,提高法规的实效性。当前凡是有立法必要性、实践经验比较成熟、各方面认识比较统一的经济立法项目多数已经实施;凡是实践经验尚不成熟、现实中还存在较多突出问题、亟需用法律来规范解决的立法项目仍有不少。这就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抓住“关键的那么几条”着力推进,要“在夹缝里作文章”。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对法规实施情况进行后评估。

三、关于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一府两院”的法治保障作用

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与会同志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创新行政立法模式和加强金融检察工作等方面作了探讨和交流。

有观点认为,要实现依法行政助推“创新转型”,在观念上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应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促转型、以改革建制度。二是先行先试也应坚持法治精神的引领、法定程序的规范、法律监督的制约。关于创新行政立法模式,有观点认为,一要加强对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的调查与研究。建议政府部门在起草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时,重点加强对新兴商业模式的调查研究。二要敞开立法大门,注意听取行业协会和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意见建议。更多地吸纳行业协会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起草。三要整合资源,加强立法综合协调与研判。关于加强金融检察工作,有观点认为一要积极推进金融检查工作专业化,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切实维护金融安全;三要加强金融领域犯罪预防,从源头上防范金融风险;四要加快金融检察人才培养,提高服务金融中心建设能力。

本次研讨会为理论界与实务界,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者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大家畅所欲言,就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上海法治建设议题互通信息、交换意见、凝聚共识。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对上海进一步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强上海法治建设,提高城市法治化水平,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上海市立法研究所)

作者:郑辉 郝晨宇

上一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2篇)下一篇:舞蹈的文化差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