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信贷、住房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通过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与风险的防范不够完善,并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学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完善个人联合征信与消费信贷担保等配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科学的个人征信评价体系,以促进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1:

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

摘 要:文章探讨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就正确把握和控制个人消费贷款中的风险,必须防止三个方面的误区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 风险种类 防范对策 误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快,各级银行机构遍布全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及外国银行构成了我国庞大的银行体系,成为我国金融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社会医疗、养老、保险等制度的日益成熟,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居民收入预期的提高,以原始积累的方式进行消费的传统观念正逐步被信贷消费理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接受消费信贷服务,进行信贷消费。

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将消费信贷业务从原来的信贷业务中独立出来,设立了零售业务部、个人金融部、住房信贷部、银行卡中心等,专门从事和管理各类消费信贷,借此提升自己在金融资源竞争中的地位。由于发达国家银行消费信贷占贷款总额的比例通常在30%~40%,未来几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作为公司贷款业务减少的一种补偿,中国银行业必然会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现在中国银行业已全部成为股份制银行,这种制度变迁有利于拓展消费信贷业务。以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为核心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将推动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细分行业、阶层、性别、风险偏好的各具特色的产品将纷纷登台。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将资金借贷给个人或家庭使用和消费,在约定时间内收回并按一定的利率计取利息的信贷业务。从1998年该业务开办发展至今,一方面,业务范围得到了较快的扩大,这些贷款业务主要建立在稳定合法的个人经济收入与良好的个人社会信用基础之上,主要包括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含二手房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存(保)单质押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个人留学贷款、个人旅游贷款等业务。有的金融机构还开展了个人小额信用贷款、个人综合授信额度贷款等业务。现阶段我国个人信贷消费结构上,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占了相当比重,房地产、汽车等消费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在2008年就已分别占到了消费贷款增量的61.85%和19.64%。另一方面,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8年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0.85%,2003年,该比重为9.9%,2008年,该比重上升为20%以上。

曾经被冠以“几乎零风险”美誉的个人消费信贷,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新业务之一。但国家审计署有关审计报告显示,在审计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时,除了发现票据市场管理混乱、民营关联企业骗贷突出、国有商业银行重大经济案件时有发生等广为人知的通病,个人消费信贷正成为新的风险之源。

一、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借款人的信用风险防范

1.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个人信用档案和信用记录,建立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和调查机构。在任何一个消费信贷业务中,其核心竞争力全来自于对每一笔放贷交易的违约风险经济而有效的控制。经济而有效地管理违约风险需要匹配健全的法律系统、合适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科技。此项技术的关键部分在于收集消费者信息并进行准确而可靠的风险评估。在消费信贷最成功的发达国家里,特别是美国,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功不可没。现代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收集和储存大量的关于每一个消费者的数据,而且可以将这些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加工汇总,使其简单精确、易于理解,实现智能化风险管理。这使得低成本、大规模的消费者信用评估成为可能。美国不仅拥有最大的消费信贷市场,而且拥有最为先进而复杂的消费者信用评估系统。美国消费信贷报告机构的存在使得贷款人能以合理的投入获得真实的申请人信用资料。贷款人可以通过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性信贷报告部门获得申请人信用资料。

在我国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城市为试点,逐步建立信贷报告机构,既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调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该体系的作用就是可以查验自然人的资信情况,能够监督、管理与保障个人的信用活动。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信用机构,商业银行将信用消费者日常在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的信用支付情况连续地提供给信用机构,由信用机构将这些信息汇同来自司法、税务等机构的公众记录加以整理、分析,记入该信用消费者的信用档案,当银行面对个人贷款申请时,可以从信用机构获得申请人的信用报告,并据此做出贷款与否的决定。该体系的建立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讲求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并使那些信用记录不良、意图骗贷的不法分子无处躲藏。

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行业背景(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应用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的反映个人资信水平。2003年9月1日起实行的个人结算账户和储蓄账户分开制度,将个人的信用情况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来,无疑为信用体系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制定相关贷款优惠政策与申请者资信挂钩的办法,并规范收费标准。对于资信较好的客户,银行可以赋予申请者更多的贷款优惠条件。例如赋予其更多的还款方式选择权,无形中降低了申请者的贷款成本,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了申请者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3.从卡业务入手,搜集整理个人客户的信用资料。在中国信用体制还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随着卡业务的快速成长,可以考虑从各种银行卡业务,特别是信用卡业务入手,来跟踪消费者取款或消费记录,以电子化生成日常交易的各类数据信息增补客户资料,作为客户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客户资料数据库。再结合客户开户时录入的基本资料,建立全面反映客户资信情况以及客户还款能力的数据库。

4.重视个人信贷资料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法律环境。科技上要完善基础数据库的接口技术,加快数据平台建设,以扩大征信试点,互联互通,尽快实现数据共享系统的建设和全国主要城市征信体系的建设。同时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体系法律法规,在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保护商业秘密和消费者个人隐私,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发展;保护债权人金融资产权益,明确信贷消费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消费者信贷中的违约行为与其他项日常交易行为挂钩,在社会范围内强化信贷消费者的责任意识。

由于信用机构的建立还有待时日,商业银行为了化解信用风险,必须在其审批个人贷款的过程中扮演好信用机构的角色,将个人信用作为考查的重点,设立相关的个人信用档案,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初具规模的个人信用数据库,为信用管理打好基础,对已有借款人以及贷款申请人违约的可能性做出预测,并建立信用缺失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就可以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这也要求各商业银行打破陈规,改变过去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局面,充分合作,把各自掌握的个人信用档案共享,因为借款人可能同时在不同的银行或者同一银行设立在不同地区的营业网点申请个人贷款,信息的共享使银行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作出决策。

(二)假按揭的防范

针对当前央行的政策提高了对房地产业的贷款门槛,为了防止一部分的房地产商用“假按揭”的手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首先,商业银行在与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作协议时就要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查。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合法成立、是否具有相应的开发房地产的资质、其资金是否充足、有无违约记录等等,要选择那些信誉好的、资金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开展合作。其次,在贷款审查阶段,银行要加强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查。要认真审查借款人的真实身份、家庭情况、工作单位、住址、联系方式、收入水平等情况,最好到借款人住所、工作单位实地调查核实。改进对购房人还款能力的评估方式。不但要求购房人提供收入证明,还应该要求提供单位证明、个人职位、学历、家庭收入等情况,更为客观、准确地对购房人的整体信用进行评估。不仅要借款人提供由开发商出具的首付款收款收据,还要要求其提供银行缴款凭证,以防开发商伪造。如果同一个单位的大量职工同时申请贷款购买同一楼盘的房屋,银行就要提高警惕,防范假按揭的产生。如果一个楼盘价格远高于同地段、同档次的其他楼盘,而销售又非常好的话同样也要引起银行的注意,这也是假按揭的一个显著特征。最后,在贷款的贷后管理上要积极关注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借款人一期未还款就要引起重视,找出原因,制定措施防止更大的损失。

(三)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

1.道德风险防范。要加强对经办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要经常组织一些与业务有关的金融、法律知识培训,建立一支专家型的、高素质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队伍。

2.鉴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具有客户分散、数量众多的特点,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一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可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可以把有限的信贷人力资源整合起来,集中办理个人消费贷款的受理、调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等全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并且,通过集中开办业务也可以使经办人员积累大量经验,可以更快的发现业务开展中的问题和风险,避免损失。

3.为了避免或减少贷款风险,提高银行经济效益,银行不仅要掌握贷款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同时也需要加强贷款过程的内部控制,通过建立和健全银行内部贷款管理制度,防范贷款风险的发生。

为了确保贷款管理过程的科学化,银行应当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将贷款管理各个环节划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管理岗位,建立权力制衡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调查核实贷款申请书中所列情况是否真实、准确;调查借款人的合法性,了解借款人是否具有贷款的资格和条件;调查借款人申请贷款的用途、原因;分析、预测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可能性;对贷款申请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贷款方式、贷款条件等提出审查意见。

另外,可以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引入保险公司和担保公司,促进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分散化。加大住房贷款保证保险制度的推广力度,将贷款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这是国外住房金融发达国家通常的做法。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客户的资信水平,设计不同的产品,提供多元化贷款服务,推行多种还款手段。

此外,商业银行还应该积极拓宽思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减少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积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化的手段转移风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收益的适当匹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过30年的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开发性金融产品。目前主要的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开展了这项业务。其中规模最大、体制最完善的仍然是美国。2003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总量已经达到2.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3%,是其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券种。它以抵押债权的未来现金受益为担保发行证券,从证券市场吸引资金用以支付购买证券化资产的价款,以证券化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向证券投资者支付本息。中国个人住宅融资的渠道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为主,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存款,客观上存在期限匹配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结构匹配,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

二、正确把握和控制个人消费贷款中的风险,必须防止三个方面的误区

1.消费信贷和生产信贷的误区。以汽车消费信贷为例,在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以前,如果一家企业或者个人,要想在银行得到一笔贷款,银行对这个企业或个人的调查是相当仔细的。要查这个企业数月甚至一两年的账目,看是否有亏损的记录或者有无诚信缺失的记录。如果有,贷款是拿不到的。个人贷款更严格,要有项目,要经可行性论证。此外,还要由有关当局批准。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开展以来,贷款手续简便了,特别是间客式的汽车消费贷款,由经销商代办,省去了贷款客户的许多麻烦。客户信誉度调查固然重要,但贷款用途、还贷来源的严格审查更具有现实意义。例如,前几年我们有些行步入了拓展消费贷款业务的误区,发放了不少诸如挖泥机、工程车抵押贷款,虽一度贷款余额大幅度攀升,但实践证明,由于客户经营状况的极不稳定导致了还款来源的不确定,以致于这些行每月贷款逾期贷款和不良率居高不下,成为客户经理们至今心中永远的痛,并因此影响到新业务的拓展。

现在汽车消费信贷观念的误区在于生产资料的信贷与消费信贷的条件一样,不加区别,脱离实际。产生的原因是间客式的模式,与银行脱节所造成的。能消费得起汽车的人是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经济基础的。是代步工具,是为了办事快捷,提升企业形象和个人形象,不会受临时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还本付息。贷款购买生产资料,其中的风险性较大,在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这些人完全是靠挣的钱还本付息,原来设想的条件稍有变化就会影响还本付息,造成大面积的欠款。其根源就是忽略了消费这个前提。

2.有信与无信的误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个“信”字。在目前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即便是有些银行或者说法院等机构和部门有一些人的信用记录,也是零散的,不集中不系统,很难一此来评价一个人的信用等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搞消费信贷业务,很难有所依凭。因此,在操作起来就很容易进如误区,即不分(也分不清)这个人信用程度的高低,只要申请消费贷款就帮助申请,这很容易形成不良贷款给银行及经销商带来风险。实际上应该重点调查贷款人的信用程度,有信用就放贷款,无信用就不放贷款。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信用经济,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信用是他们的珍贵的无形资产,在西方,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失去了信用,他将寸步难行,再也无人与他有任何经济往来,而且,政府机关将收回这个人或企业的营业执照。因此,我们在办理消费信贷业务中,应当遵循有信则贷,无信就不贷的原则,保证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3.资信调查与核实的误区。个人消费贷款具体的操作人员一直把对贷款人资产与信用情况的调查了解说成是“核实”。所谓核实,就是对贷款人所报告的资产情况核对与查实,看这个人说得是不是真的。这个词的惰性就在于:贷款人报告的资产情况我们查了,贷款人没有报告的情况就无法查对。也就是说,贷款人说有一处房产,他领你去了一处房产,如何保证这处房产是不是贷款人的呢?尽管要贷款人的户口簿,在农村里,有许多地方没有房产证和门牌号码,在这种情况下,连户口簿都无法证明这处房产是不是贷款人的财产。用核实来统率人们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点被贷款人牵着鼻子走的意思,这就束缚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要发展必须有创新,要创新必须勇于面对风险,发展与风险始终是一对矛盾共同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能因为惧怕风险的产生而因噎废食、固步自封,只要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能正确认识、把握贷款风险,通过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就可以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刘建昌.个人消费信贷持续中国家庭债务比例超过美国.经济观察报,2004.10.31

2.罗彩云.关于建立银行信息系统管理中心的设想.新金融,2002(12)

3.高峰.关于建立我国个人信用档案制度的若干思考.档案学通讯,2002(5)

4.仲莉红.浅析房地产消费信贷现状.建筑经济,2003(10)

5.程虎.美国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及其启示.新金融,2003

6.侯勇,黄黔.中美个人消费信用的比较分析.武汉金融,2003(8)

7.粟勤.消费信贷.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8.李晓程等.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

9.曹代福.中国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及完善对策.南方金融,2003(6)

10.张兴胜,李志彬.中国住房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中国金融,2003(8)

11.杨炬,吴菘巍.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金融广角,2003(9)

12.姚骞.中国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研究.前沿,2003(10)

13.何爱武,孙海波.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及对策.中国金融,2003(15)

14.涂永红.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财经网,2003

15.王征宇.建立中国消费信贷体系.财经网,2003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福建厦门 361000)

(责编:贾伟)

作者:刁诚诚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2:

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与风险防范

摘 要: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个人信贷、住房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通过对我国消费信贷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与风险的防范不够完善,并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科学规范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完善个人联合征信与消费信贷担保等配套制度,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和科学的个人征信评价体系,以促进消费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消费信贷 个人征信体系 消费信贷风险

一、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特点

消费信贷种类少,规模小。我国消费信贷品种单一,推广力度还不够,有些创新的消费信贷业务难以深入人心。个人消费信贷在我国主要集中于中部、东部等发达地区,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发展较慢,这又导致了消费信贷地域分布不均。我国消费信贷的主要客户群是那些中高收入的阶层,其他阶层贷款较少。由于我国居民受到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在老一辈人心中,负债消费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这就使得消费信贷不能深入人心,受不到大众的接纳,而形成对象单一的局面。

二、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1.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内部问题

首先,个人资信难查是个人消费贷款最大的障碍。由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整,中小城市的征信体系尤为不完善使得银行对借款人真实的个人资信情况不能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无法对风险作出评估并加以防范。其次,银行对专门从事消费信贷的人员培训不足,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的人员或机构,消费信贷业务针对性不强,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我国消费信贷的高速发展。再次,我国信用卡市场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信用卡种类繁多,功能却比较单一;信用卡跨行异地使用功能不稳定,在交易过程中经常出错,出现问题银行的解决速度较慢;为了规避风险,银行对信用卡的有些功能进行了限制等。

2.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外部问题

首先,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关于信贷的法律规章制度,也没有建立关于破产和担保方面的法律。因此,我国制定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规范及防范风险的制度是刻不容缓的。其次,个人征信体系的不完善让我国消费信贷举步维艰,消费信贷能在国外发达国家得到良好可持续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征信体系比较完整,人们普遍重视信用问题,在国外如果一个人信用记录不良,那么想做成任何事情都是不现实的。在我国并没有完整的征信体系,导致人们在个人信用方面意识薄弱,逃债、赖债的现象比比皆是,守信还没有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我国银行为了减少风险,只能增加复杂的资信审核程序。

3.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的风险分析

在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等等。在消费信贷的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尤为突出。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方违约不履行贷款合同,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债务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这是由于我国个人征信系统不够完善,银行难以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做出准确的判断,缺乏调查和征询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而造成的。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或各类交易应当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消费信贷法,这就使得我国消费信贷在业务拓展和开展的过程中倍受阻挠。同时消费信贷二级市场也显得难以运转,银行不能通过二级市场分散风险,使大多风险聚集在银行导致银行惜贷,不仅影响我国消费信贷的长远发展还可能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消费信贷发展及加强风险防范的措施

1.完善我国消费信贷的法制体系

首先,制定一套法律法规,协调消费者、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调整以信用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普通消费信贷,还应包括房贷、车贷等特种消费形式。该法不仅有必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悉权,还要对消费信贷的各个方面予以明确规定。

其次,担保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担保制度的滞后是影响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必须对这些滞后的部分进行及时、相应地修改和完善,填补空白的部分。比如适当的放松保证人的审核,完善保证物、抵押物的收回程序,一定要从制度上确保银行的合法利益。

再次,个人破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在这方面我国可以“师夷长技”学习外国的经验,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破产人一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基本生活需要。完善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不仅可以使个人信用制度得以完善,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还可以避免借款人的恶意信用欺诈行为。

2.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发展

提高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创新能力,培训专业信贷人员并鼓励他们建立消费信贷营销意识,针对不同商品和不同消费者阶层设计、推出更多的消费信贷业务,使消费信贷与其他业务相结合,相互促进发展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最为周到的服务。其次,消费信贷的品种不能相互孤立,产品在设计和推广时,要让各种消费贷款的推广和各种信用卡结合起来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不断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拓、创新,为客户提供最完美的服务。

各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消费信贷的宣传力度,使消费者了解消费信贷带来的好处。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居民的消费观还比较落后,他们还不是很认可负债消费,所以对消费信贷的需求明显不足,这就使得消费信贷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而在美国,每每新产品出世之时,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和消费者面对面的机会,让新产品得到宣传和推广,而且对客户提出的问题都耐心讲解。有些银行为了对客户宣传、讲解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的知识,还专门设立了消费者教育部。这些做法都值得我国的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

3.加强我国消费信贷风险防范的措施

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我国的征信模式主要采用:由政府主导的公共模式和由企业主导的民营模式。在征信体系构建之初,要以公共模式为主导。由于中央银行是我国最高权威机构,在采集数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运作较为规范,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的下属机构会比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这项业务具有更低的诚信风险。但同时由于公共模式的部分缺陷,如公共机构的非盈利性使数据库的质量得不到及时提高,有可能导致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匹配。这些缺陷为民营征信模式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本着“商业运作,特许经营”的方向对民营个人征信机构进行市场化操控。从而加大征信产品的创新力度,使个人征信业逐步、成功的过渡到以“民营模式”为主。

完善消费信贷风险监管机制。首先,消费信贷的管理离不开风险监管。现阶段在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流程上,大多商业银行都对消费信贷的贷前进行严审,但是贷后监管的疏忽导致商业银行无法有效的监督消费信贷。其次,风险监管机构必须独立运行。如果风险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在监管过程中就会受到一种牵制力的影响,使控制存在风险。所以为了保持其独立性在风险监管机构的设立问题方面,可以参照外国的经验:在风险監管机构中指定一名风险控制官,分派各个风险控制人员到业务部门,每个风险控制人员只对风险监管机构负责。这样在保证了风险监管机构独立性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办事效率。

参考文献:

[1]谭建梅.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38-42.

[2]顾颖.信用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探析[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07.18-30.

[3]许华琴.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17-19.

作者简介:刘一婕,(1980-),女,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人,中共党员,河北省委党校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现就职于邢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中心,中级经济师。

作者:刘一婕

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3: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以及风险防范对策建议分析

【摘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个人的消费水平,城乡居民的消费理念以及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利用银行的贷款方式可以提前享受更好地生活品质,随着个人消费信用的不断提升,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消费信贷的比重不断扩大。但在整个社会市场的背景下,我国信贷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个人信贷的风险性及其突出。为此,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关键词】个人信贷 风险 防范体系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分析

一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的个人信贷业务远远晚于其他国际社会中的国家,但我国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速度快。自1998年我国大力支持开始,我国的信贷业务迅猛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已经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均GDP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改善,人们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信贷观念。个人信贷市场不断扩大,银行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要逐步开创了丰富的信贷种类,各种信贷产品非常之多,我国的信贷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影响我国个人信贷业务消费的分析

(一)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与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偿还债务。它的决定性因素是借款人是否具备偿还债务的能力及是否愿意履行偿还债务的意愿。由于大多数的消费信贷产生以后是由借款人的收入作为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因此,是否具有稳定的收入是银行考虑借款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的首要因素,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大多数居民的收入水平偏低,经济承受能力低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借款人是否愿意继续履行偿还债务的意愿主要取决于债务人的借还款记录信息等综合评定的。因此,消费信贷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体系,无法对借款人的借还款信息做出一个全面而具体的综合评定;二是我的居民的主要消费信贷大多数中长期的借贷,借贷时间久,其中的不可预测因素多,银行多借款人今后是否还具有偿还能力难以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二)市场风险

为了保证借款能够稳定收回,银行通常会在对借款人支付借款的同时要求借款人提供一个银行所认可的抵押物,在经银行确认债务人无偿还能力时,银行将获得抵押物的所有权,以保证银行自身的安全。但市场环境的变化很难预测,因此,抵押物的价值很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

(三)法律风险

国家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对消费信贷业务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进行支持,但相关的法律给完不完善,具体的行政措施不到位,可适用范围面窄等因素对消费信贷有很大程度上影响。

三、我国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对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体系

建立个人性用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一是个人信息的收集主要运用个人信息档案方面的收集和个人主要信息的基本情况;其次,运用个人信息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料库,以供信息查询的使用与个人信息查询;最后则是运用政府信息政策手段,对个人信息加以保护与合理运用。以其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

(二)建立健全市场动态环境监测系统

为了防范因市场环境的变动而对抵押物带来的影响,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动态环境监测系统,要对抵押物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估,以免因受社会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导致抵押物贬值,所给银行带来经济损失。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明确债权人与债务人双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于违反合同内容的当事人双方,法律给出一個明确而详细的处罚规定。

四、总结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个人信用消费信贷体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个人消费信贷的良好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提到居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牛淑珍.我国消费者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J8.经济界,2016(3):67-68.

[2]王建芳.试论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及其防范7J8.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7):37-38.

[3]白玉玲.论健全消费信贷法制7J8.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l):39-41.

作者简介:刘少峥(1996-),男,沈阳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金环(1980-),女,沈阳工学院副教授,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为本文通讯作者。

作者:刘少峥 金环

上一篇:鉴定(精选2篇)下一篇:历史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