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精选8篇)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1

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指在没有或剔除任何补贴的前提下,机构的经营收人能覆盖其成本,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各方面包括管理、技术和财务的独立生存和发展,以实现其持续有效为穷人服务的根本目标和宗旨。

我认为,小额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必须在组织上具备可持续性。小额信贷从发展初期,就应该用长远的眼光来考虑,建立合法的专门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作为一项服务于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活动,需要一个具有独立性和长远目标的组织机构来运作,一个从一开始就没有独立性和长远打算的小额信贷机构是不可能发展出可持续的小额信贷的。同时,只有得到国家法律制度的许可,小额信贷机构才能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进而才能大规模地开展业务活动。

其次,必须在经营收入上具备可持续性。这点对小额信贷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小额信贷是作为一种提供给穷人的金融服务,但是它反映的是一种正常信贷关系。这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扶贫机构,它的业务也应该是一种正常的金融业务。尽管小额信贷的发放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不应低于商业银行平均利率,才能弥补其各项成本,使机构正常经营下去。

再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信贷队伍。小额信贷机构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农村客户,工作压力大,任务重,薪水待遇也比较低,这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业务熟练,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反之,则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小额信贷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金融机构准入的严格控制。众所周之,在我国只有经过中央银行批准的金融机构才能合法从事各种金融业务。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成立和注册新的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从基础上影响着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

2.资金来源上受到限制,过于狭窄。由于小额信贷机构没有取得合法的金融机构的地位,资金在来源上就受到严格的限制。我国目前的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依靠央行的再贷款支持,二是政府扶贫资金,三是国外和国际组织的资助。央行的再贷款数量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小额信贷市场的需求;政府扶贫资金容易受到政府的左右,用途窄;靠国外的捐赠和贷款更是永远不可能发展出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

3.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低利率政策。考虑到广大低收入农户的承受能力,我国政府大规摸推行小额信贷的目标定位于消除贫困。这样,具有“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利率在我国受到严格的限制。该利率往往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市场利率,相反,小额信贷的管理成本和呆坏账处理成本是高于商业银行的,这就造成了低利率和高成本的矛盾缺口,而这个缺口只能由农村信用社承担。长期以来,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难以得到补偿。

4.农村信用社自身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硬件来说,农村信用社处于最基层,设施环境条件差,缺乏良好的办公环境;从软件来说,员工的素质千差万别,任务重,信用社管理水平和防范金融风险、创新金融产品、满足金融需求的能力层次都比较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管理成本。

三、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1.完善外部环境建设

小额信贷是一项新的金融服务,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来培育。在我国农村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来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因此必须给予小额信贷机构以合法的金融机构地位,使其可以在吸收存款方面合法化。必须加快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使其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成为产权明晰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控风险、自求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使小额信贷利率逐步市场化

我们知道,一个合理的贷款利率能够激励贷款人按时还款又能使信贷机构实现自负盈亏。小额信贷资金来源成本和贷后管理成本都普遍高于大型商业银行,而且小额信贷在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可以在充分考虑资金来源成本、贷款管理成本、农民承受能力和农村资金市场需求状况的基础上,对小额贷款利率逐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首先,在小额信贷推广初期,实行优惠利率政策,鼓励农民贷款,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小额贷款的积极作用。在成熟之后,小额信贷利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的基础之上向上浮动。在小额信贷形式被广大农民接受之后,可以根据农村市场资金需求状况,将小额信贷利率逐步由浮动过渡到市场化。

3.对小额信贷对象进行培训

这里的“培训”既指贷前培训,又指贷后培训。多国的实践证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所在。农村的市场基础薄弱,农民也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在项目的选择上,无法对迅速变化的市场灵敏的做出应对,很可能选择了已经处于衰退阶段的落后技术;其次,对新技术了解渠道狭窄,操作困难。这就需要小额信贷机构对贷款户进行业务培训。首先应为农户提供有前途的项目和技术以供选择,在农户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要加以指导,教农户学会如何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这不是单独由农村信用社的力量能够做到的,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农业科技部门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培训,大大提高贷款的成功率,减少小额信贷的风险,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2

(一) 小额信贷的界定

“小额信贷” (microfinance) , 从国际流行观点看, 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 是小额信贷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常规金融服务以及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特征;而这类为特定目标客户提供特殊金融产品服务的项目或追求自身财务自立和持续性目标, 构成它与一般政府或捐助机构长期补贴的发展项目和传统扶贫项目的本质差异。

国际主流观点认为, 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均包括两个基本层次的含义:第一, 为大量低收入 (包括贫困) 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第二, 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 构成了小额信贷的完整要素, 两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称为是完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从本质上说, 小额信贷是将组织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的信贷活动与扶贫到户 (或扶持到户) 项目有机结合成一体。

(二) 小额信贷的类型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 小额信贷的种类也很多。若将小额信贷定义为不需要抵押的贷款, 有如下种类:

1. 按机构分类

(1) 政府开办的小额信贷:如政府扶贫贴息贷款, 城市就业再就业小额信贷担保基金等等。 (2) 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约有300家主要靠国际援助和社会捐赠开办。 (3) 金融机构自主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如信用社会、城市商业银行、新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个别信托投资公司开办的小额信贷业务。

2. 按服务对象和宗旨分类

(1) 公益性小额信贷:以扶贫和就业为目的, 主要是政府和非政府的小额信贷。 (2) 营利性小额信贷: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是金融机构开办。

3. 按是否可持续分类

(1) 可持续小额信贷:以财务自负盈亏为标准。 (2) 阶段性小额信贷项目:不追求自负盈亏, 主要依靠补贴和捐助。

以上各种分类可以交叉组合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机构, 比如有可持续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有商业可持续的小额信贷机构等。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尽管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发展的同时, 其操作、管理上的问题也仍然存在并不断增加。

(一) 机构业务范围狭窄且服务功能弱化

深入农村信贷机构, 会发现其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存贷业务, 中间业务较少, 业务过少从而不可避免的使得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弱化。小额信贷前提应是以可持续性和高效率作为前提, 使其高效稳健发展, 业务过少必将使其发展难以为继, 自然使服务不那么全面。每一种业务的开展都会起小额信贷扶贫作用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服务的重要地位, 因此业务未能很好开展大大弱化了服务功能。

(二) 机构运行效率低下

目前, 运行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资产质量不高, 盈利低, 贷款难以真正下达的问题, 形成一种“吸收存款—贷款沉淀和亏损及耗费占用—再吸储和人民银行再贷款补充“的恶性循环。

1. 小规模、分散化是目前农村信贷市场的最主要特点, 这一特点决定了交易细小, 监督管理上的难度, 尤其在一些贫困地区, 道路交通条件差, 网点服务面大, 信贷员与农户的联系不方便。

2. 农村金融机构“边缘化”, 使整个信贷体系的运行处于低效率。近几年,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经营战略调整, 信贷资金向城市及大中型企业集中, 对基层行网点实行战略性收缩, 欠发达地区农村乡镇的营业网点基本撤销, 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仅存在农村信用社一家。而在2005年农村信用社为防范风险撤并了所有的代办站,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边缘化”, 部分乡村甚至出现金融服务盲区, 金融支农职能严重削弱。另外“边缘化”亦可能造成某些机构的垄断, 处于垄断地位, 缺乏竞争机制自然产生一些惰性, 对于机构的管理变得松散, 从而运行效率日渐降低。

3. 从业人员的素质严重影响到机构的运行。在最基层面向农民的服务人员大都业务水平较低、开拓能力差、浮夸畏难, 而人作为最能动的事物,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物的发展, 这样的基层业务人员必将影响业务办理的数量和质量, 机构的整体运行, 其态度亦让农民产生一种贷款难的情绪而不愿向机构贷款。

4. 外部配套系统的滞后也成为影响其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外部配套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如业务人员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软件包括一些农村金融保险体系、信用评价体系、担保服务体系等, 这些附带问题的解决都将大大加快运行速度。

(三) 供需不平衡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呈现这样一个趋势:供给不足、需求多样并且潜力巨大。我国的供给源有国际机构捐助或软贷款以及一些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 但由于小额信贷机构与农民的距离, 机构贷款与农民借款的机会成本的存在等种种原因, 使得供给真正下达给农民的很少。现今在农村作为主力的信用社放款责任终身制及风险使放款也明显减少, 储蓄机构也只是吸收存款并不发放贷款, 一案例调查发现, 在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些乡村只有5%多一点农户实际获得小额贷款。

(四) 机构比例不协调

现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可分为三类: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准正规金融。 (表2.1)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中, 机构比例严重不协调,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金融机构种类多, 但目前来看用于发放农业小额贷款的主要是正规金融中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非正规金融机构, 这两者在扶贫性信贷方面存在比例失衡, 一组数据显示, 错钱的农户中, 95%以上选择了向亲朋好友借钱, 9%的农户向包括高利贷在内的其他民间组织借钱, 只有20%的农户选择向正规金融机构借钱。由此看来, 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态势迅猛, 而压低了农信社发展的规模, 这种失衡将使得农民借贷高利息资本,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 影响了整个经济的良性发展。

(五) 信贷环境的恶化

近年来, 尽管在小额信贷的发展中相对的大环境变得宽松, 但仍然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阻碍着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 农民贷款难, 信贷机构不愿贷的情况愈加严重, 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信贷环境的恶化:首先, 农业小额信贷是用以给农民用户创业发展的资金, 贷款需要偿还, 因此农民的信用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农村经济的特点使得农民由于本身未受到良好教育的限制, 和相对封闭的信息环境, 农户不能得到良好的宣传教育造成信用意识的淡薄, 机构的不良资产成为可能, 风险加大, 运营成本上升, 从而形成机构不愿贷款的思想。其次, 某些信贷机构只贷不存, 某些只存不贷两个极端, 使得农村资金得不到有效地利用。

(六) 农村信用社自身存在问题

农村信用社作为发放农村小额信贷的主力军,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来,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成功运行不仅使其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而且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为更好地支持农户, 特别贫困农户的生产发展, 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农村信用社先天不足, 如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结算功能不全、信用工具欠缺等。二是由于其垄断地位所导致的贷款门槛高, 逐渐追求利润最大化, 逐渐偏离农村信用社的最初政策性扶贫, 向商业性扶贫转变。

三、发展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建议

(一) 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信贷体系

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小额信贷体系, 对农村小额信贷良性循环有着积极的意义, 尤其是在如今农村信贷机构运行效率低下的情况下, 农信社逐渐处于垄断地位, 业务面狭窄, 这一系列问题的诱因是基层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 引入竞争机制, 营造一个良性动作的农村竞争性商业金融市场成为关键。让竞争驱动各信贷机构进行改革, 实现业务多元化。因此, 建立信贷多元化体系包括机构多元化和业务多元化。

一是机构多元化。主要的发放扶贫性小额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及非正规金融机构 (亲友之间借款、高利贷、私人钱庄、合会等) 存在失衡现象, 需要有效地协调以发挥其最大效用。首先, 随着一些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撤退, 为农村发放小额贷款的正规金融机构仅农村信用社一家, 甚至于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 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可适当规模化以降低运营成本, 而留存一些进行政策性配额贷款, 发挥对农村的信贷扶贫作用。另一方面, 农村信用社作为发放小额贷款的主力军, 这面旗帜不能倒, 然而其运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对它进行改革主要可以表现为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扶持、地方政府负责这几方面, 处理好这些关系以优化农村信用社结构, 充分发挥其金融支农的主力军作用, 为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其次, 当前非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形势大好, 暂时缓解了农村经济的“饥渴症”,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但其本身高盈利性同时也会给农民以打击, 因此要辩证对待。一方面考虑到它的积极性, 放贷小额度组织比较活跃, 且有一定的自然法则:存在的客观性、风险与收益对等、外部性、优胜劣汰、量体裁衣, 对经济的发展有自动调节功能。因此需要对民间融资进行公正地界定, 区分合法与非法组织, 适当放宽合法组织的准入限制, 引入竞争机制, 有主有次地发展起着补充作用, 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强化了竞争所带来的激励效用, 使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更上一层楼。

二是业务多元化。机构业务集中在传统领域, 甚而某些只存不贷或只贷不存现象, 向单一方面发展, 适当发展业务将增加机构盈利, 提升竞争力。

(二) 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改革

农村信贷机构作为最基层组织, 在其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和融资技术等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 大大影响了机构的工作效率, 因此对其创新和改革迫在眉睫。对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及金融组织结构创新以改变陈旧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及落后的结算方式等提高运行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 促进信贷业的发展。

(三) 创建良好的信贷环境

农村小额信贷中出现不愿贷、不敢贷的局面, 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信贷环境的限制, 创建良好的信贷环境可从如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机制激励的力度, 鼓励农信社积极扩大贷款规模, 解决农村信用社“慎贷”问题, 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有效支持。尽管现以发文鼓励农村小额信贷支农, 但远远还不够, 还应落到实处给机构以适当补贴, 使其大胆地放贷实现支农服务。二是基于物质利益世界且农民素质普遍不很高的现实, 机构有必要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 由于农户分散、覆盖面广的特点, 其评级又成为一个难点。在农村多个机构可联合起来分工筹集信息, 集中评价, 实现信息的共享, 使得机构清楚地了解农户,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良好的信贷环境为小额贷款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在其操作过程中应有效地落实。

(四) 信贷跟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主流,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的蓝图, 让蓝图变为现实, 需要资金的注入。那么小额信贷发展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 要为其服务, 根据新农村重点发展与次要发展、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来确定资金的投向。根据不同主体的不同需求, 对新农村建设中有不同地位的主体给予不同的信贷投放金融、有主有次地发展, 兼顾效率和公平, 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

以上四点建议, 相关各方若能贯彻实施,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将更充分, 农村资金的循环将更有效, 农村经济也将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振元, 李小玉, 王秀清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陈华, 李启航.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研究:一个国际比较的视角〔J〕.经济前沿, 2007 (5) .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3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一、云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城乡差距还很大,小额信贷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要摆脱贫困,农户必须获得资金的支持,但商业贷款很难对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小额信贷就成为支持农村信贷的重要方面,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贷款问题。

(一)小额信贷缓解了生产性贷款的约束

在很长一段时期,能作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而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小额信贷发展起来了,并能较好的满足农户生产性贷款的需求,如贷款的对象更宽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更广了,这对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更加具体了。

(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高

小额信贷具有贷款额度小,分期付款的特征。特别是短期的小额贷款有利于资金的循环滚动使用,能大大地降低信贷风险。小额信贷机构短期内收回本金后可以重新贷给该穷人或其他穷人,实现资金的连续运用,促进借款者持续发展,防止他们脱贫后返贫。农村经济的发展最欠缺的就是资金,也很少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因此,农户要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一般的商业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小额信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使农户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机制。

(三)健全的服务体系

小额信贷企业机制灵活、交易成本低、市场信息畅通,不仅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渠道,而且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来,对于现有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进行了补充,促使其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近几年,小额信贷机构通过公开招聘、从业人员培训等形式,在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提高了很多,从业人员将更好的把相关信贷政策向农户进行传达,对于存进金融机构与农户的联系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农户对小额信贷更加了解,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建立与农户公平交易的平台,业务更加的深入农民这个群体中,克服了“一对一”服务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益,整合农户贷款需求分散的特性,实现自动化交易,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二、云南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外部监管环境有待提升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小额信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小额信贷往往是作为一种扶贫手段而产生并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或者是行业,相关部分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换句话说,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而政府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重视度不高,监管环境缺乏,也很少从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扶持,或者说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艰难,发展速度缓慢,制约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二)小额信贷运作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金融产品、政策制度只是针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农户,并不适合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户,加之长久以来,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分地区、分级次的差异化信贷模式。事实上,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很难对贫困程度进行界定,由于低收入农户缺乏贷款的能力,而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安全性和盈利性,这就使得低收入农户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款项更多的放贷于大中型企业,造成“扶富不扶贫”的现象,而且小额信贷又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自动投向最贫困的农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三)小额信贷自身信誉度不高、信用评级不健全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们目前既没有专门对小额信贷行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专业机构,也没有迫使小额信贷企业定期公布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规定。因此,很多小额信贷机构管理非常混乱,经营缺乏透明度,此外,很多小额信贷机构自身信誉度不高,信用评级又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

(四)发展资金有限

农信社的小额贷款资金大部分靠央行再贷款,只有少部分是自身解决,近年来,由于各大商业银行资金吃紧,而央行再贷款的条件及政策制约因素又很多,商业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他们更多的业务是贷款而不是存款,银行也不会将商业性贷款给小额信贷机构用于小额贷款业务,小额信贷的资金就只有来源于自有资金、央行再贷款、社会捐赠等,数量极其有限。因此,缺乏发展资金,不能较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推进云南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

云南省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不仅要考虑到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环境上的协调,还要着眼于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增加小额信贷的资金投放量

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以优惠利率并以批发的形式把贷款发放给小额信贷机构,再由小额信贷机构把资金借贷给需要的人,这就可以解决制约小额信贷发展的“只贷不存”资金來源的问题。此外,在发展的初期,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转贷的形式按商业原则将贷款投向小额信贷公司,并对小额信贷公司进行市场监管,这样一来,只有信誉好的小额信贷公司才能获得贷款,实现了优胜劣汰。

2、建立并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体系

目前,云南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低端客户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问题。小额信贷在国际上是涵盖存款、贷款、汇兑、保险、住房金融、小额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因此,要加快云南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如可以将一些信誉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样一来对鼓励小额信贷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存进的作用。

(二)多样化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

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目前较单一,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使其多样化,满足“三农”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可采用以下几种运作模式:(1)邮政储蓄银行模式,由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并且收取较低的利率。(2)农村信用社模式,农村信用社为满足低收入农户的资金需求,可以直接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3)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由农业银行经营并管理扶贫资金,并在其业务内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把贷款直接投向农户。

(三)优化和创新管理体制

要解决外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方可地域准入限制、政府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式来推进小额信贷的发展。通过放宽地域准入限制,再加上引进资金、创新合作方式等来改革农村金融市场,从而优化配置小额信贷资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管理体制问题则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各种资金,促使小额信贷按市场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此外,加强对小额信贷借款人即农户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好的项目,在贷款运用中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借款人诚信度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以,蔡璐,杨夏妮. 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以云南省为例.《中国商贸》,2013.

[2]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2.

[3]刘康华,商国燕.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_问题与对策_基于陕西省安康市西营镇的调查.农村金融,2008.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4

【摘 要】农村小额信贷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资金供求矛盾、业生产周期与贷款期限之间不协调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投放集中度高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由此提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尽快建立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一个持续的、以为人们提供合适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 供给 需求 解决方法

一、导言

小额信贷的英文是 M icrocredit,一般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

从国际观点看 ,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管理 ,以合理的利率向穷人贷款 ,帮助更多穷人增加收入。

在我国 ,农村小额信贷具体是指基于农户信誉 ,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一种不需要抵押、担保的贷款。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现行的其它扶贫方式相比 ,小额信贷具有覆盖面大、户率高、济效益好、扶贫效果显著、返贫率低、还贷率高、金周转快等优点 ,成为当前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不可缺少的资源。所以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有很广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一)发展状况

1.国际小额信贷的历史背景。小额信贷是仅仅向其客户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还是应该提供包括小额储蓄、额保险、款和租赁等在内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或者还应该直接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从而提供除金融服务之外的其他社会服务? 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认识到 ,除小额贷款之外的其他金融服务对于低收入人口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这意味着国际范围内小额信的发展开始逐步从传统“小额贷款”向为低收入客户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

2.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早在 1993年 ,社科院农发所就引入了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我国的小额贷款项目借鉴了“GB模式”,于 1994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率先在河北省易县开始进行小额贷款试验。至今为止 ,小额信贷在我国已有十六年的历史 ,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据调查报告显示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已达到 300家左右。比较大的机构和项目的覆盖面达到 5000左右的农户 ,小的不到 1000户 ,在这 300家左右的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中 ,能正常运行的不到五分之一。目前真正达到完全独立运作、到财务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微乎其微。

3.近年来 ,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优先目标之

一。基于此 ,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和金融改革的重要

内容。2008年 8月 18日 ,央行与财政部、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对现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进行五大突破创新 ,这极大地刺激了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二)小额信贷存在问题

1.小额贷款在供给方面存在问题

(1)部分农村信用社对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积极性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 ,管理成本与利率水平不匹配。由于农村小额贷款涉及的农户数量多 ,单笔数额小 ,运营费用较高 ,其经营状况难以掌握 ,因此加大了银行对贷款使用情况及贷后监管的难度 ,增大了管理成本。其次 ,高风险带来的贷款损失率高。农业生产是高风险 ,低收入的行业 ,易受到自然条件、场等多重风险的影响 ,甚至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 ,多重风险的存在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进而会影响到贷款的回收。另外 ,信贷队伍力量有限 ,贷后管理难。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少 ,而小额信贷对象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 ,交通不便 ,人数众多 ,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作量大等特点 ,每个信贷人员一般要管理不同村落的数百笔贷款 ,从贷款的调查到发放 ,都显得力不从心 ,直接影响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的开展。最后 ,政策补偿不到位。我国小额贷款的运作缺少有效的补偿机制。国外小额贷款具有以高利率弥补发放主体部分成本的特点 ,而我国小额贷款的利率受到严格的管制 ,一般低于正常商业贷款的利率 ,发放成本却高于国外同类机构和国内其他类型的贷款 ,这就造成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无法建立起贷款损失补偿机制来增强其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小额信用贷款的来源不足。目前 ,增加农民收入 ,推动农村农业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当前农村信贷资金不能实现有效配置 ,农村资金分流仍然严重。农村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 ,致使农村资金大量流失 ,而相应的农村资金潜在需求则无法满足 ,造成农村的资金缺口很大。从对一些地区的调研和相关资料表明 ,农村至少有四成左右的资金缺口。另外 ,中央银行为支持“三农”,要求农信社加大对农户贷款的力度 ,但政府在税收上却没有给农信社必要的照顾 ,这使农信社负担加大。农信社既面临着支付性风险 ,又要满足支农资金需要 ,资金问题最终成为农信社推广农户小额信贷的核心问题。

2.小额信贷在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成本过高限制了申请的积极性。农村信贷市场中 ,农户贷款难度大 ,依然存在着一些寻租、租行为 ,如信用社人员要求申请贷款的农户请客送礼 ,或者将贷款的一部分留存在信用社 ,这样就变相地提高了贷款成本。成本的提高使得低收入的农户对信贷望而却步。

(2)不同收入阶层的农户对于贷款需求不同。一方面 ,对于富裕农户 ,从事较大规模的种植、殖及农产品加工、运销和社会化服务等等 ,资金周转量大 ,使用期限较长 ,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数量较大。但是小额信贷金额小期限短 ,无法满足其需求。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农户 ,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 ,并且有部分资金可用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是比起富裕农户资金尚不充裕 ,是农户消费贷款的需求主体而且 ,多数农村地区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在农户消费贷款中 ,教育、疗开支占绝对份额。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贷款主要投向农业生产经营 ,对农户消费贷款限制较严 ,实际发放的数量较少。这就造成了需求主体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而对于贫困农户 ,其信贷需求户数下降、需求量上升 ,但是贫困农户信贷供给问题被忽视 ,贫困

农户的信贷供给基本处于空缺状态 ,大量的贫困农户难以得到信贷扶持。

三、解决农村小额信贷的方法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立更多小额信贷机构

大力发展小额信贷组织 ,村镇银行 ,贷款子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式农村金融机构 ,健全农村金融机构体系 ,加快建立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同时完善市场退出制度 ,坚持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农村各类金融机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贷款利率要能够覆盖风险 ,同时不排除政策性金融和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财政补贴。用行政手段压低利率 ,对商业性金融会产生排挤效应 ,会减少农村的信贷供给 ,而一旦低利率信贷成为稀缺资源 ,即会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 ,反而使普通农民不容易得到贷款。政策性金融业要做到在财政补贴后可持续 ,财政补贴规则要事先确定 ,对市场透明 ,补贴之外的风险由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承担 ,凡是具备条件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均可以通过竞标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 ,以此提高信贷公司利润率 ,催生更多小额信贷机构。这就使小额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大、贷款难、款额度小的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

(二)以创新小额贷款模式为突破口

1.创新担保模式。小额担保贷款由传统的担保反担保模式 ,转变为既可找担保人提供反担保 ,也可提供抵押物自行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又为贷款人提供了一条路 ,一定程度上缓解贷款难的问题。

2.创新放贷模式。积极协调放贷相关部门 ,理顺职责、化放贷程序 ,只要符合条件的贷款 ,尽量限定和缩短其最长审批时间 ,推行限时办理和回复制度。银行金融机构要落实业务授权和资金规模 ,积极受理小额担保贷款 ,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 ,要及时回复和说明理由。

3.建立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农村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 ,就要加快改革的步伐 ,在改革的基础上 ,一是全面建立农户资信评价系统 ,实行农户资信档案和经营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用以反映农户信息 ,为农户小额贷款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目标客户群进行教育 ,让社会更多了解和接受小额贷款业务 ,培训信贷员 ,以便评估每个贷款人的偿还能力 ,评估客户的偿还意愿;三是建立农户贷款的信用担保基金 ,降低金融机构发放小额信贷的风险。

四、结语

总之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制还有待完善 ,我们应该吸取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国情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制定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方式 ,让小额信贷在解决三农问题 ,维护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思考 篇5

关键词:农村;消费信贷;信用体系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以货币形态或契约的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和信用。扩大内需被视为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的动力,中国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因此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对内需的扩大和经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现状

(一)政府对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高度重视

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提出要继续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强调各类金融机构可以针对农村消费的需求,积极进行消费信贷产品创新,推出新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中国人民银行人士在谈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中央1号文件)中有关“农村金融”相关问题时,强调金融机构应把开展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当做整个信贷业务新的增长点,为了适应三农金融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要继续逐步放宽市场准入,培育适度竞争农村金融市场。”

(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有巨大潜力

首先,从需求角度来看,农民的消费信贷主要出于这样几个目的:一是住房消费信贷。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把翻建住房作为家庭的重大消费项目,但农民在进行这一消费时普遍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有得到信贷资金扶持的强烈意愿。二是农机消费信贷。农民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收入,具有迫切的农机具购买需求。三是教育消费信贷。由于当前教育投入不足,部分农村家庭对较高的上学费用还难以负担,需要助学贷款的支持。四是医疗消费信贷。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于农户往往是一笔较大的开销,农民的医疗支出也迫切需要医疗消费信贷的帮助。

其次,从供给方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上汇聚着众多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县域,大中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在农村金融市场开展了竞争。金融机构在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也是有比较大的潜力的。

(三)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缓慢

虽然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事实上整体看来中国的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缓慢,消费信贷还未能起到促进农民的消费市场的作用,农民需求依然低迷。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半数以上的国家来说,这极大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从贷款类别上来看,目前银行业机构开办农户贷款看,大多是生产性贷款或生产性消费贷款,专门用于消费用途的贷款仅有助学贷款、建房贷款等少数品种,其他如耐用消费品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尚未增多比重很低。从贷款期限上来看,现有的农村消费信贷集中于小额短期信贷,额度较大、期限较长的住房贷款等消费信贷很少,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明显滞后于城市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二、制约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原因

(一)农村消费信贷有效需求不足

1.农民收入水平低,收入不确定性大。中国具有鲜明的二元经济特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见下页图1)。同时,中国经济又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相对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更低,而低收入水平就决定了低承贷能力。另外,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中国自然灾害多发,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收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落后又导致了农民支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2.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传统的消费观念阻碍了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落后,大多数农民的生老病死要靠个人储蓄解决,子女教育、住宅、婚丧嫁娶等都需要大笔开支。再加上传统消费观念也比较难以接受借钱消费的做法,制约了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

3.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消费环境差也是限制农民消费的重要原因。农村商品流通的市场发育程度低,商品品种不丰富,售后服务水平偏低;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开拓。因为这些问题,农民的消费愿望无法表现为实际的消费需求,农民通过借贷提前消费的意愿也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4.农村消费信贷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手段。农民的主要资产是土地、房屋、牲畜、农具和农产品等,可用作抵押的有效物品仅有房屋、农具及农产品等等,土地承包权、农户住宅的抵押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其他物品的价值较低且难以处置。在银行业机构普遍实行严格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

(二)金融机构对农村消费贷款市场的资金供给有限

1.农村市场金融服务不足。资金投放于城市比投放于农村市场能带来较高的回报,大中型金融机构多年来减少在农村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压缩向农村提供的贷款规模,农村资金处于净流出状态,抑制了农村消费信贷投放。另外,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的商业性质愈加明显,对农村消费信贷的兴趣也并不浓厚。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尚在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尚未能有效地填补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留下的市场空白。

2.金融机构发放农村消费信贷的意愿不足。建房、医疗等消费贷款还款周期长,其他一些生活性消费贷款虽然金额不大,还款周期也较短,但是业务对象多,信贷成本高,收益有限。在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开展农民个人消费贷款持比较保守的态度。

3.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的宣传方面投入不足。金融机构认为农村消费信贷无利可图,也就没有动力加以宣传。目前看来,商业银行的宣传形式比较简单,不够细致深入,农户对消费信贷政策了解不够。即便有借款意愿,对信贷产品种类、具体办理方法和流程也所知甚少。这也影响了消费信贷业务拓展。

4.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村消费信贷办理条件严格,程序烦琐。农村金融市场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信贷业务还在发展初期,金融机构没有积累足够的农户信用数据,因此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上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办理农村消费信贷时往往规定了较为严格的贷款条件和程序,这增加了交易成本,进一步阻滞了农民办理消费信贷的意愿。

三、推动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建议

基于上文的分析,为了解决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上的阻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是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根本条件。为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加大三农财政支持力度,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建立适合的农业政策支持制度。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推动劳动力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完善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二)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村水电、道路状况。通过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的调整,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加快与农户生活和生产紧密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合理布置商业网点,拓宽销售渠道,促进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销售和普及。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对社会环境建设的重视和治理,吸引外地资金投向本地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银行业机构发展消费贷款业务提供市场空间。

(三)通过政策支持促进消费信贷发展

由于农村金融消费信贷市场发展的战略意义和特殊性,农村消费信贷产品有较强的公共产品属性,因此政府的支持对于这个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可以从三农补贴中拿出一部分对农村消费信贷进行补贴,借助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财政贴息、政府机构担保等方式为农村信贷市场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金融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通过发布指导性意见,提供消费信贷支持性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鼓励农村金融机构推出新的消费贷款品种,扩大消费信贷覆盖面。并支持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和农民家庭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条件、贷款程序和抵押担保方式等,降低贷款门槛,促进农村消费。

(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灵活采用不同的担保方式

征信部门应该牵头基层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公共事业部门和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个人信用体系,为金融机构提供科学的放贷标准,建立信用咨询、评估、登记、担保等中介机构对消费信贷提供必要服务。金融机构和基层政府应该积极合作,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电子化和信息化,通过联网的方式在金融机构和不同地区之间共享信用信息资源,并利用已有的信用记录,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五)农村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

在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农民消费信贷品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特征。一般而言,建房贷款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这两类贷款需求占主体地位,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医疗消费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和汽车贷款等比重相对较低。但是,农民的消费顺序在不同地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金融机构要积极了解所在地区农民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消费信贷产品创新,针对农村消费需求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需求,并积极开拓信用卡的农村市场。

金融机构应考虑适当降低农村消费信贷产品利率水平,实施低利率的消费信贷营销政策。根据农村居民消费特点,适当放宽申办条件,尽可能提供方便、快捷的信贷服务。在抵押方式、贷款期限、额度和还款方式上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创新。比如针对农户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抵押担保贷款、“农户联保”等不同形式,在逐步建立农村信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也可发放小额信用贷款。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农民在村镇中高度重视个人信誉和社会关系的心理,灵活采用贷款的具体形式。在贷款期限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在额度安排上,探索大额度贷款的发放,积极引导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和消费观念比较新的农村消费群体进行信用消费。在还款方式上,可开办分期还款业务,将还款压力分散,也可以帮助尽早识别不良贷款,防范信贷风险。

(六)加大农村消费信贷宣传力度

基层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加大对消费信贷知识宣传的力度,积极向农民宣传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对信用消费的认知程度,扩大消费信贷的客户群体。

(七)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商业银行对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农村信用社的合作互助性质也名存实亡,因此积极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就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看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还面临一些问题:现有的新兴金融机构数量依然比较少,还不足以充分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需求,资金相对比较匮乏,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经营中面临较大的风险等。为了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稳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新设,进一步发挥政府补贴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逐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从而促进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立岩.先破后立激活农村消费信贷[N].中国城乡金融报,-03-24(B02).

[2]金明子,杨绍臣,郑忠富.农村金融环境与新农村建设适应性问题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3):15-16.

[3]李晖.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开拓农村消费市场[J].商业研究,,(18):180-183.

[4]李娜.农村信用社亟待拓展消费信贷业务[J].吉林金融研究,2006,(3):43-44.

[5]李世军.中国农村消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6,(8):20-21.

[6]刘旭辉,潘全金.“十一五”期间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J].经济视角,2006,(7):52-54.

[7]石志忠.培育农村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邢台学院学报,2005,(2):21-22 .

[8]孙蕾,詹树.农村信贷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5):84-89.

[9]江其务,周好文.银行信贷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360-364.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6

一、积极组织信贷营销农村信用社要在县域经济中有地位,必须在支持农村经济中有所作为。我们联社坚持这一指导思想,把信贷支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教育广大员工增强支农服务意识,转变“等贷”、“惧贷”、“惜贷”观念,心往农民想,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投。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大规模的信贷营销活动。~年3月在桃江县举行了第二届银信信贷营销会,全县24个农村信用社主动与县内108个企业进行洽谈,与金洲钢厂等企业现场签订贷款协议8份,金额440万元,与马迹塘资江胶板厂等企业签订贷款意向协议85份,金额2035万元。信贷营销会后,我们立即落实贷款协议,将贷款送到了企业。

二、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我们按照上级银信部门的要求,扎实开展了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工作。县联社工作人员和信用社员工、代办员一道深入村组,进行走访调查,共走访农户10641户,对40个信用村6056户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进行了资信等级评定,评定面达57%,授信额度总计2353万元。在投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以往“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作法,实行“常放常收”的管理模式,并放宽贷款条件,简化贷款手续,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2002年,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3561万元,支持近10万农户发展生产。其中发放种植业贷款5800万元,支持4万户农户种植优质稻40万亩,其他经济作物10万亩;发放养殖业贷款3600万元,支持1万户农户发展牲猪、土鸡等家庭养殖业;发放经济作物贷款3800万元,支持1万农户开展大棚蔬菜、水果、花卉种植。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7

关键词:信贷,现状,问题,对策

一、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

(一) 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类型

目前农村小额信贷组织主要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1、资金来源单一, 只贷不存。

如农村互助合作社、村镇银行和非营利NGO, 它们是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补充, 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2、可以吸纳公众的存款。

如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它们在农村小额信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

(二) 农村小额信贷的运营环境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兴起不久, 不少农户对小额信贷机构还不够信任, 再加上农村地区对小额贷款了解不多, 导致小额信贷机构很难切实了解农户的信贷资金需求情况, 最终造成了借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从而阻碍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三) 农村小额信贷的执行情况

“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政府相当重视农村金融的发展, 希望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 带动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减少农村区域经济与城市区域经济的差距, 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信用社改革阶段性成就

随着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现阶段, 农村信用社由统一的政府相关机构管理, 农村信用社经营体制逐渐规范化, 加上合理的竞争机制, 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产品不断丰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开业

作为长期扎根于农村的金融机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逐步迈向正轨, 发展成为综合型金融机构, 并且通过与现存的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和竞争, 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尤其是缓解了农村金融融资难的压力。

3、中国农业银行正在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体制更加健全, 运营效率逐步提高, 有益于帮助提高其服务农村金融的能力。

4、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 一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涌现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 一批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在相关区域试点运营, 且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初见成效。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 截至2013年3月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55家, 贷款余额6357亿元, 全年新增贷款434亿元, 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 尽管小额信贷的兴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导致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遇到瓶颈。虽然引进的小额信贷模式较为先进, 但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 很难满足先进小额信贷模式发展要求。

二、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小额信贷组织发展滞后, 产品类型较为单一

在我国农村地区, 小额信贷产品大多数由当地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提供, 与其它国家成熟的小额信贷组织相比, 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农村金融机构成为“垄断者”, 加上缺乏相应的竞争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运营效率和产品类别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扩展。因此, 农村信用社在选择客户时, 为了规避相应的风险, 会选择信贷资金需求量较大、还款能力较强的优质客户作为其目标客户, 而同样对信贷资金需求很大的小微企业和农户却很难获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

(二) 信贷资金来源约束

1、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

自农村金融发展以来, 我国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中的存款部分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然而,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 按照相关规定, 要提取相应的存款准备金交由中国人民银行, 将导致这些存款不能全部供给农村信贷。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通过再贷款的方式支持我国农村金融机构, 但通过该方式获得的资金却远小于需要缴纳的存款准备金数额。

2、农村金融机构资金运用的限制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 无论是中国农业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 其筹集的信贷资金不一定全部用于支持农村或者农业。中国农业银行出于规模效益等方面的考虑, 其在农村地区所吸收的存款, 有相当一部分被总行投入运用于城市。而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体制、规模、产权等各方面的原因, 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日益凸显, 运营资金也渐渐偏向非农业化和城市化。相关职能机构, 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完善信贷资金监管体制, 避免农村信贷资金外流, 从而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发展。

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近些年, 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普遍面临着资金来源单一, 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的困难和挑战。由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从外界获得资金的成本相对较高, 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的支持, 导致农村小额信贷资金的供给不足。虽然伴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 在各方面条件和环境成熟时, 可以另行考虑拓宽其赠予资金、批发资金、政策性资金等资金来源渠道, 但由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必须只贷不存不得发行债券, 既不能在人民银行再贷款, 也不得搞变相集资, 这样就造成了其资金短缺, 并最终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和未来。

(三) 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营成本过大

由于小额信贷公司的生存往往依靠的是存贷款利差, 而我国仍对存贷款利率实行严格控制, 利率存在上限, 这种严格的利率控制使得绝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获得的利差不能弥补其它各项运营成本, 因而导致大多数非政府型小额信贷机构仍只能勉强保持其账面上的盈利性。

(四) 小额信用农贷授信对象范围狭窄, 贷款周期的设置不尽合理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自身针对的对象是低收入阶层或贫困人口, 这就决定了其授信对象范围狭窄, 只能满足贫困农户基本的常生产资金需求, 而对于那些在农村的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大量资金缺口却又无能为力。我国农业已从传统的春种秋收、短周期的生产经营模式, 向反季节、长周期的现代化农业发展, 而当前小额信贷期限还停留在3-12个月之间, 且规定当年发出的贷款必须在当年收回, 这无形之间给许多农贷客户按期偿还贷款带来压力。

(五) 各类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存在

1、自然风险。

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村小额信贷主要的资金大多数投向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 而这些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 加上缺乏相应健全的保险机制, 一旦农贷户所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将导致大量农贷户同时违约, 使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链断裂, 最终影响当地农村金融的发展。

2、信用风险。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目前主要的业务是小额信贷, 尽管按规定信贷员在发款之前详细全面的调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 但由于大多数小额信贷机构规模较小, 业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致使无法确保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准确性, 而且加上信贷员后续跟进借款人信贷状况的意识不强, 一旦借款人的信用等级下降, 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导致小额信贷机构面临倒闭的风险。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高以及信贷操作流程不够完善等方面导致小额信贷机构的信贷资金流失的风险。小额信贷机构面临最大操作风险是公司治理的缺失, 倘若一个盈利性的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 在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把控手段, 则无法可持续发展, 甚至可能短时间内倒闭破产。

三、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

(一) 探索各种运营机制, 促进小额信贷商业化

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运营机制, 解决其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单一、渠道狭窄的难题。商业银行其自身优势在于拥有足够的资金流, 加上较为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 而小额信贷机构的优势在于其拥有较为专业小额信贷操作体制, 加上较为丰富的客户源, 二者优势互补, 打开农村金融市场, 共同发展, 实现双赢的局面。

(二) 加强小额信贷机构自身建设, 确定合理的存贷利差

首先小额信贷机构应建立较为完善的考评制度, 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对不良贷款进行分析, 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一笔贷款, 要求信贷员既要放心大胆的开拓潜在市场, 也要做好贷前、贷中和贷后的风险防范工作;其次, 加强员工的培训, 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 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 提高小额信贷机构的运营效率;最后, 相关职能部门应确定合理的利率, 不仅可以减轻小额信贷机构初期的生存压力, 而且可以帮助更多的贫困人群得到信贷资金。

(三) 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小额信贷机构准入门槛, 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竞争机制

一方面, 在严格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吸收外来资金, 促使这些经济主体直接成为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机构或者商业化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例如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 增强小额信贷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允许一些有组织的民间借贷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为农村地区开展金融服务, 设法通过这些已经或者即将成为正式金融机构的组织挤出那些非正规的金融活动, 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督促农村小额信贷走上规范化道路。

(四) 建立谨慎严格的风险防范体系, 防范经营风险

首先, 要大力培养小额信贷机构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 严格谨慎把控信贷风险;其次严格要求信贷人员在贷前、贷中和贷后随时关注借款人的信用情况, 并做好相应的跟进工作;最后, 可以保险公司合作, 积极发动村民参与自然灾害保险, 确保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得以分散, 促进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经营。

(五) 加强农村生态金融环境建设, 为小额信贷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农村小额信贷的成熟积极发展, 不仅可以实现国家经济的增长, 而且可以促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倘若没有小额信贷的健康稳健的发展, 中低收入的农户和小微型企业就面临了融资难问题就难以持续性解决, 从而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因此, 相关政策性职能部门应尽快出台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 扶持小额信贷机构走出经营困境, 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业的可持续性大有裨益。于此同时, 切实大力加强农村生态金融环境建设, 积极搭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小额信贷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倪珉.探析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2) :228-229.

[2]宫泽龙.探析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 2012, (24) :33-35.

[3]魏海丽.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1, (14) :147-148.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 篇8

关键词: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启示

作者简介:刘赢时(1982-),女,湖南工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湖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6.009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6-0025-04

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当前我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指出:“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1]对我国当前发展农村小额信贷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目前,国际上最成功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当数穆罕默德·尤诺斯创办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孟加拉国经济欠发达,经济和社会结构失衡,贫困人口日益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努斯教授以及他的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简称GB)扮演着缓解政府压力、帮助农民脱贫的社会角色。“迄今为止,格莱珉银行共向贫困农民发放近57亿美元的贷款,扶持农村贫困人口768万人开展生产性创收活动,覆盖83566个村,占孟加拉全部村庄的一半以上,而这一阶段GB的累计还款率均在98%以上,从而使GB成为最有效和效益最好的农村扶贫项目。”[2]经过30年的努力,尤努斯博士及其创办的乡村银行通过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成功地帮助了数百万孟加拉穷人摆脱贫困,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格莱珉世界。为此,他本人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并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目前,这一小额贷款模式已被复制到了100多个国家,不仅包括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连美国也开始学习效仿,帮助数百万人口成功脱贫。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

(一)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系统运作模式

1、以穷人为贷款对象的经营理念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确定了以穷人为其服务对象。对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而言,利润是银行经营追求的目标,银行关心的是如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当传统银行将穷人拒之门外时,尤纳斯教授突破了这个传统思维,通过乡村银行发放几十美元甚至几美元的小额贷款,把银行服务送到穷人的家门前。乡村银行小额信贷目标对象的一个主要群体是妇女。妇女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尤努斯教授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认为妇女是最顾家的,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最关爱家庭成员的,因此乡村银行把贷款对象重点放在妇女,通过对妇女的扶助,帮助到她们的家庭,并最终惠及到整个社会。

2、层级组织结构严密

借款小组和乡村中心构成孟加拉乡村银行运行的基础。在村中每5个人自愿组成一个借款小组,以6个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乡村中心。孟加拉乡村银行以首都总行为第一层次,其下属各地分行构成它的第二个层次。每个分行下面有10—15个支行,支行是乡村银行的基层组织。每个支行管理大约120—150个乡村中心,在财务上自负盈亏。这样的层级组织结构相对于一般银行的组织机构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减少了经营管理的环节,既便于银行的统一管理,又有效地节约了运营和监督成本。

3、以小组为信用担保的机制

穷人没有什么抵押品,是他们很难获得一般商业银行贷款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孟加拉乡村银行有一定数额的相当抵押物还不见得能够得到贷款,但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借款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互助组织,形成小组担保,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与保护,小组担保通过内部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能够降低违约率,提高还款率。

4、贷款利率市场化,还款期限宽松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利率要比一般商业银行的利率高但低于黑市和民间借贷的利率,利率太高,穷人们根本承受不起也就失去了乡村银行存在的意义,利率太低,如果像传统的扶贫基金那样,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寻租”行为,使富人有利可图,穷人被拒之门外。乡村银行的利率根据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始终要保持在上述两种利率之间。信贷偿付采用每周还款的方式:贷款期一般为1年,每周分期付款,贷款从一周后开始还款,根据适当的利息每周偿还贷款金额的2%,还款期限为50周,这样的还贷安排是有好处的,对于穷人虽然贷款金额较少但如果一次还清本息或分几次还清本息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把还款期限分散为50次,使得每次的还款金额就很少,借款者也乐意从每周中赚到的钱中拿出一部分还贷,因为金额较少也不会对生活有很大影响,而且如果这周没能及时还上,在下周及时补上就可以了,不会对信用水平产生影响。

(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

1、独特的经营理念

尤努斯认为,穷人之所以潦倒不堪,往往是因为机会的缺乏,而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改变生活消除贫困的能力,也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懒惰与愚昧。这里说的机会缺乏则是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格莱珉银行一反传统商业银行漠视穷人的习惯,而将目光转向那些急需贷款而且经济状况极端窘迫的穷人。当乡村银行面临借贷者确定无法偿还到期贷款时,也不会假想这是出于借款者的恶意行为,而是调查令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的真实情况,并努力帮助这些穷人改变自身条件或周围环境,重新获得贷款的偿还。就是这种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给无数穷人带来了富裕。

2、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GB成立初期,从1984至1996年,主要由国际社会和国际农业发展银行和基金组织提供资金。在此期间,有1600万美元的直接捐赠、8100万美元的软贷款和4700万美元的权益投资形成的间接补贴,以及所有者追加的2700万美元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从1996年开始,GB为了实现持续经营,不吸收公众存款,完全依靠自身市场化运作获得资金,并开始进入到稳定发展期。GB虽未吸收公众储蓄,但要求借款者必须每周交纳小组基金,这其中主要包括集体基金、儿童教育基金、保险基金。前两项的目的主要是用于小组公共事业和子女教育。保险基金的作用则主要是风险储备,后来GB银行也允许贷款客户持有股份。目前乡村银行94%的股权由借款人持有,同时,因贷款客户的存款迅速增加,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小额信贷的商业化

孟加拉乡村银行积极实行市场化利率,进行商业化操作,从而实现小额信贷机构的自我维持和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从根本上妥善解决贫困问题。

4、政府的政策扶持

实践证明,制定出有创新的、前瞻性的财政、税收政策是小额信贷发展和壮大的基础。GB从成立到现在一直和政府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使得政府不仅对小额信贷模式的态度是宽容和支持的,而且还在各方面给予保护。政府为孟加拉乡村银行提供的便利条件是:提供资金支持,以4%—5%的利息向乡村银行提供贷款,累计超过50亿达卡;法律支持,允许银行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从事金融活动;政策支持,对银行提供免税的优惠政策。

二、小额信贷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中的实践

为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培育和建立竞争性、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国家将积极探索包括小额信贷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方向。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允许私有资本、外资参股乡村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3]。

(一)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史回顾

1993年中国社科院的小额信贷试点,代表了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的到来。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将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B)的模式引入中国,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开始了小额信贷在中国的试验。

1995年和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先后在国内6个县开展了小额信贷试点。

2000年,农村信用社按照人民银行信贷扶持“三农”的要求,全面试行和推广了小额信贷活动,以自由存款和中央银行再贷款为资金,开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地提出了小额信贷,引发了关于小额信贷理论和实践的论争。

2005年为“小额信贷年”,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启动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更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有自然人或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4]从此,小额信贷纳入了政府扶贫政策的范围,并承担起丰富农村金融体系多层次格局,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作用。到200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五个试点省(区)开始倡导商业性小额信贷的试点。到2006年,五省(区)的小额信贷公司都已成立并开始运作。

2008年5月4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提出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要求有效配置金融资源,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我国小额信贷的运作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小额信贷的运作特点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小额信贷尚无明确的市场准入和运作规范,我国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模式各有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表现: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范围是服务于“三农”,对农户贷款比例有相应的规定,以期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在所在的行政区域内进行经营,解决本地区的小额贷款需求,原则上不能跨区域经营。三是小额贷款公司被明确界定为“只贷不存”的机构,公司的资金来源和股东人数都有相应限制。四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由借贷双方在国家法定范围内自主协商确定,有一定灵活性。五是为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对单笔贷款的最高额度进行了限制。

2、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

(1)小额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较为狭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不断进程加快,“三农”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小额信贷买方市场越来越大,打破了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供求平衡,形成了求大于供局面。而我国的农村信用社不能广泛吸收更多社会闲散资金,小额贷款公司被明确界定为“只贷不存”的机构,只能以股东合法的自有资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一个主体的外部融资发放小额贷款,禁止以任何形式吸收公众存款,不得发行债券或股票。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也将影响小额信贷的发展。

(2)小额信贷发展的法律规定不清晰,监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处于摸索试点的阶段,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清晰,监管体系也不健全。五省(区)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都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工商企业,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比较清晰的法律框架和监管制度,规范和引导小额信贷机构的健康发展。

(3)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机制急需建立。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低收入阶层,在抵押担保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小额信贷如何有效控制风险,降低呆坏账比率,就成为一个现实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需要在充分了解借款人信用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才能逐步探索并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评估和风险防范技术。

(4)行政色彩观念造成小额信贷风险加大。我国小额信贷的认识还停留在扶贫手段的层面上,这就使小额信贷染上了行政色彩。这种色彩的形成,便出现了重资金发放、轻资金管理和回收的现象。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大力倡导全面推广小额信贷的号召下,部分地方政府利用小额信贷的政策性特点,盲目上一些政绩项目,引导农民进行一些欠充分论证的结构调整。而农民是挣得起,赔不起,一旦项目失败,最终为这些贷款充当守夜人的就只是农村信用社,严重影响到了农村信用社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发展我国小额信贷的启示

从国际上小额信贷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开展小额信贷试点的进展来看,积极培育发展小额信贷,可以有效推动农村减贫,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业发展。未来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将进入制度化建设阶段,进一步明确小额信贷的政策,理顺监管关系,健全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生命力的小额信贷发展道路。

(一)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

以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为代表的国际上小额信贷成功实践经验表明,小额信贷体系与小额信贷机构必须用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来评价,要按照市场机制运行,能够自主融资和良性运作,减少对捐赠资金和政府资金的依赖。商业性的小额信贷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壮大,可以增加对低收入人口、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促进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并且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打开一条通道。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市场导向,小额贷款公司在维持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收益的平衡和融资的自我维持,规范利用市场资金,并将小额信贷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使其逐步成为正规金融服务体系的一部分,促进小额信贷向市场化、产业化的良性趋势发展,实现由现在的公益性向商业性的转换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多样化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机构

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多样化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机构;多种投资渠道、多样化组织形式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有利于农村小额信贷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根据各个地区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状况,允许不同模式的小额信贷创新。建立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小额信贷运作体系,发挥各自的作用。鼓励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专业公司制小额信贷机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资金进入小额信贷领域,为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三)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和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没有获得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应的发展,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农村信贷综合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导致农村小额信贷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其发展规模难以扩大,可持续能力较弱。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系统性风险已经成为继自然灾害之后对农业和农村产生最大影响的风险因素,建立大级别农业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重大农业风险信贷补偿机制,这是实现农业风险分担、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四)创新和丰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产品

创新和丰富农村小额信贷业务产品,拓宽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农村小额信贷不活跃的主要原因往往并不是没有需求或缺少供给,而是供求双方缺乏合适的对接产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产品创新,自主开发小额信贷产品,通过灵活多样的信贷服务提高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才能逐步拉近供求主体之间的距离。

(五)创新农村小额信贷贷后监督手段

农村小额信贷难以大规模开展的原因之一,是大多小额信贷产品缺乏有效的贷后监督机制,只有对信贷监督手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和增值。应重视加强小额信贷配套措施建设,创建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环境。对于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按照“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原则进行非谨慎性监管,对各项监管指标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等,可适当降低监管标准。

(六)政府积极扶持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积极研究和落实小额信贷的优惠扶持政策。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村贫困群体开展小额信贷服务,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在注册登记、税收优惠、政策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小额贷款公司成为服务、支持“三农”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Z].2009—12—31.

[2] 杜芳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05).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6—01—01.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Z].2005—01—01.

上一篇:路遥《人生》5000字读书笔记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戒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