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论文(推荐8篇)
一、能力
1、能力——能够保证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2、能力分类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感知能力、分析评价能力、选择决策能力、鉴赏力、使用能力、保护能力 【案例】运用我们的感知能力做购买决策
比如我们选购冰箱有以下几个着眼点
外部特征:外形、颜色 内部结构:容积(老年人和人口较多的家庭常常一次购买较多食材)、上臵下臵(冷冻与冷藏的位臵)、冷冻能力、致冷剂(是否为环保制冷剂) 科技含量:抗菌、触媒除臭、保鲜、速冻…
【案例】利用大家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营销的例子:IKEA(宜家)
0 —0—
宜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家居类超市,在中国多个城市设有卖场 宜家的经营理念: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宜家的商业理念: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 宜家的特点:
A瑞典设计方法是宜家产品系列的基础。
用温暖、传统的实心松木做成的书柜 米色的爱克托转角沙发映衬了暗红色的地毯 印有浅粉色玫瑰碎花的白色纯棉窗帘
每一种颜色和图案搭配的美仑美奂,充满了浓郁的乡村风格,舒适中透着温馨和宁静,一杯红茶和几块点心可以带给你一下午的愉快......B以人为本和儿童友好型产品,代表着清新、健康的瑞典生活方式。顾客群:
白领、小资
合租房子的大学生 忙碌的家庭主妇
宜家是用心在做功课的,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很多人的身影:走在时尚前列的白领、小资们,她们喜欢宜家的简单、朴实,多了几分宁静,少了几分豪华;合租房子的大学生们,她们需要宜家的多功能,低价格,她们相信宜家会在有限的空间里满足她们更大的需求;忙碌的家庭主妇们,她们信赖宜家的高品质,贴心的厨房小挂件会令她们爱不释手......正如宜家的广告宣传语:你可以慢慢选择,舒适的家具、柔和的灯光、艳丽的窗帘、曼妙的家饰品、功能齐备的储物箱......也许你会在这不经意当中发现你所需要的。宜家家具欣赏(组图)
3、能力的个别差异
A差异(类型、水平)客观存在 B每人显示能力的时机有不同
C不同能力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优势不同。
【案例】利用能力差异进行营销的例子: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而老年人的潜在消费能力可达每年三千亿元。从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目前,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三千亿元至四千亿元,这将使老年市场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潜在消费能力)—1—
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关专家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八千四百亿元,2020年为二十八万亿元,2030年为七万三千亿元。
商家们总是把目光紧盯着中青年人和儿童,却对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漠然臵之。以下有二种可以针对老年人开发的市场。
(1)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社区:无障碍的步行道、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等,老年人聚集生活。
日前北京等地一些开发商抓住如今父母与子女分居两处的特点,推出了专门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社区。无障碍的步行道、防滑坡道和低按键、高插座等一系列细节设臵,处处体现人性化设计环节,不仅方便了老年人生活起居和出行,还解除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老年人共同居住,在闲暇娱乐时可以互相结为朋友,照顾对方生活。
(2)出版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图书
老年读者在图书市场中,可能只是感到无书可读,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读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尚未被读者认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需求空间,书业企业大有文章可做。
图书内容多样化:
现代老人尤其是在城市居住的老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不能以老眼光看待他们的需求,书业企业除了开发养生保健类的图书,还可以出版类型品种更丰富的图书。
历史忌讳、盲点(过去年代由于信息传递障碍,信息提供十分不完备,中国社会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历史忌讳、盲点,让老年人留下了太多历史问题需要得到解释和回答)
社会政治(老人经历过去的艰苦岁月后,十分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感激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从某种角度讲,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政治问题十分关注)
与子孙相关(现代人工作繁忙,常常发生职业枯竭或者其它相关职业病,出于对子女的关爱,老年人会关注子女的健康保健信息;同时由于工作忙碌,年轻父母没有充足的时间照顾孩子,老年人则有较多空闲,因此他们对后代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也十分关心)
图书的设计形式:
除内容的多样化以外,在图书的形式上也要体现对老年读者的关怀
将图书设计成大字体(根据老年人的生理衰老、视力下降的特点,将图书设计成大字体,便于老年人阅读)
避免花哨的外形,装帧素雅简洁(过去的图书装帧都比较简洁,造成了老年人的传统审美习惯)
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对价格敏感,在商品的价格上迎合老年人求廉的消费心理,往往可以起到诱导老年读者的作用)
二、性格
1、定义:在个体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2、分类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2—
外向型、内向型 顺从型、独立型
3、购买行为中的性格表现
从一般的意义来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就有不同的消费习惯:
冲动型 想象型 理智型 习惯型 经济型 ①冲动型购买行为
冲动型消费者往往是由情绪引发的。
容易受产品外观、广告宣传或相关人员的影响,决定轻率,易于动摇和反悔。(商家促销过程中大力争取的对象)【案例】
打折(商家节日促销战略“老瓶新酒”年年香的根本原因在于打折促销满足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商家的打折促销战略之所以屡试不爽,原因在于消费者在面对促销打折时往往只考虑到促销让利的一面,而忽略了商场循环消费、购买闲臵商品等问题,因冲动而购买产品)
买送(选择买一送一或者买牙膏送牙刷是“求廉”心理在起作用。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随商品赠送礼品”和“商品直接打折”的促销方式最为中意,选择这两种促销方式的人分别占受调查总数的45%和29%。另外,有14%的消费者喜欢“买一送一”、“买二送一”等类似的促销方式)
限时限量抢购(在商家营造出热烈的抢购气氛中,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的实际需要,别人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盲目跟风,从众心理作用)②想象型购买行为
消费者往往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善于联想。
包装设计和产品的造型或在促销活动中注入一些内涵,会让他们产生美好的联想。【案例】
乔 丹 乔丹穿着耐克鞋驰骋在NBA球场上,使崇拜乔丹的球迷感觉到,穿上了耐克就离乔丹近了一步; 李 宁 他有着受大众欢迎的中国骄傲和优秀体操运动的形象,李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点燃火炬的活动又被称为“本次奥运会中最大的广告”。李宁的这些良好影响都增加了他品牌的魅力。
濮存昕 濮存昕在一系列电影和公益广告中成功地塑造了完美中年男人的形象,使得拥有商务通的人感到离成功男人又近了一步。
总之,商家就是要努力让消费者产生联想,这些人实现了联想,商家就达到了目标。③理智型购买行为
在做出购买决策之前一般经过仔细比较和考虑,胸有成竹,不容易被打动,不轻率做出决定,决定之后也不轻易反悔。【案例】打1折
“打1折”营销创意可以被称为高明,是枯木抽新芽的营销策略。日本东京有个绅士西装店首创“打1折”销售。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先定出打折销售的时间,第一天打9折,第二天打8折,第三天第四天打7折,第五天第六天打6折,第七天第八天打5折,第九天第十天打4折,第十一—3—
天第十二天打3折,第十三天第十四天打2折,最后两天打1折。这是一个让人吃惊的销售策略,由于前期的舆论宣传效果好,抱着猎奇的心态,顾客们将蜂拥而至。
顾客可以在这打折销售期间随意选定购物的日子,如果你想要以最便宜的价钱购买商品,那么你在最后的那两天去买就行了,但是,你想买的东西不一定会留到最后那两天。
实际情况是:第一天前来的客人并不多,如果前来也只是看看,一会儿就走了。从第三天就开始一群一群的光临,第五天打6折时客人就像洪水般涌来,开始抢购,以后就连日客人爆满。当然等不到打1折,商品就全部买完了。
那么,商家究竟赔本了没有?你想,顾客纷纷急于购买到自己喜受的商品,就会引起抢购的连锁反应影响。商家运用独特的创意,把自己的商品在打5、6折时就已经全部推销出去。“打1折”只是一种心理战术而已,商家怎能亏本呢? ④习惯型购买行为 由信任动机产生
消费者对某种品牌或对某个企业产生良好的信任感,忠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品牌,有固定的消费习惯和偏好,购买时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案例】品牌效应
大公司总是在创造和维护自己独有的品牌形象。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不在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问题,而在于无法打出自己的品牌,无法将品牌国际化。很多企业还在为外国公司贴牌生产产品。如上海回力。⑤经济型购买行为
特别重视价格,一心寻求经济合算的商品,并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在促销中要使之相信,他所选中的商品是最物美价廉的、最合算的,要称赞他很内行,是很善于选购的顾客。【案例】明亏暗赚
日本松户市原市长松本清,经营“创意药局”的时候。将当时售价200元的膏药,以80元卖出。由于80元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所以“创意药局”连日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由于他不顾赔血本来销售膏药,所以虽然这种膏药的销售量越来越大,但赤字却免不了越来越高。
那么,他这样做的秘密在哪里呢?
原来,前来购买膏药的人,几乎都会顺便买些其它药品,这当然是有利可图的。其它药品的利润不但弥补了膏药的亏损,同时也使整个药局的经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盈余。
以降低一种商品的价格,而促销其它商品,不仅吸引了顾客,而且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有名有利,真是一举两得的创意!
三、需要
1、定义:需要是指在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案例】沃尔玛成功的秘诀
美国沃尔玛(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公司的下属商店遍及全美,同时业务扩展到美国以外的国家。从2002年起,这家公司就一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之首)
老板山姆〃沃尔顿说:事实上,顾客能够解雇我们公司的每一个人。他们只需要到其他地方去花钱,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衡量我们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我们让顾客——我们的老板满意的程度。让我们都来支持盛情服务的方式,每天都让我们的顾客百分之百地满意—4—
而归。
2、需要的类型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见图)
3、消费需求分类
购买目的:生产性和生活性 满足对象:个人和社会公共 实质内容:物质和精神
层次:基本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乐需要
【图片】在伊拉克,小孩站在受到炮火攻击的家中,一脸慌乱。【图片】非洲儿童,饥饿、麻木的神情
1990年到2000年,超过200万名儿童在战争中死去,另外600万名儿童因战争残废,1200万名儿童与父母失散或成为孤儿。许多儿童小小年纪就被训练成军人,走进战场,用生命来换取国家的安定。
与他们相比,我们的需要要求和层次都是不同的。【案例】欧洲的女性酒店
女性住酒店不喜欢的是隔壁住的是男性。在欧美很多大酒店专门设计一个楼层给女性住,其它房间不管如何客满,这个楼层只限女性居住,当然打扫房间和送东西的酒店服务员都是女性。
【案例】限量刺激
日产汽车公司推出一种被称为“极具浪漫风彩”,名为“费加洛”的中古型桥车。日产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这种车只生产2万辆,保证以后不再生产这一车型。公司将在一定时间内接受预订,然后抽签发售。消息传出后,在全国引起轰动。申请人超过30万,能中签买到车的人当然欣喜万分,没有中签买到车的人千方百计去搜索二手车,令二手车的行情比原价高出1倍多。
这种限量刺激的创意,无非就是使市场上出现一定的“不饱和状态”,利用消费者“物以稀为贵”的心理,来刺激购买欲。—5—
四、动机
1、定义: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之朝一定目标和方向前进的内在心理动力,是引起行为发生、造成行为结果的原因。
【案例】香港迪士尼乐园
2003年1月12日,中国首个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及渡假区在香港举行动土典礼。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正式开幕。开幕期间以及之后的周年庆活动中,去香港迪士尼乐园游玩的游客量是平时的几倍。除了当时特殊的纪念意义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可以免费去迪斯尼。
2007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两周年之际,乐园还宣布在当月陆续推出5项新优惠;年票持有人可于10月1至23日任何一天,免费带同一名亲友入园;学生票减免。
2、动机过程:人的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之为动机过程。
3、购买动机类型
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案例】Triumph(黛安芬)在中国成功的经验——抓住女性的心理
黛安芬是一个女性内衣品牌,进入中国以后卖得非常火爆。女性的钱是赚不完的,关键问题是你知道女性正在想什么?黛安芬从来不讲卖女性的内衣,而是讲改善女性的穿着文化,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抓住女性心中真正最想追求的东西。
4、具体购买动机
求实 求新 求美 求廉
好胜(比照集团行为)癖好性 安全性
5、购买动机的可诱导性 —6—
诱导:针对消费者购买主导动机指向,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资料,对商品进行说明,使消费者购买动机得到强化,对该商品产生喜欢的倾向,进而产生购买行为的过程 【案例】卖皮鞋的故事
两个商人几乎同时到达非洲,经过观察后一个人马上给公司打电话,“老板,这地方的人从不习惯穿鞋的,也没人穿鞋,我明天回来了”!另一个人也给公司打电话“老板,明天请速发点鞋来,这里商机无限,绝大多数人都还没有穿鞋…… 【图片】米奇动画的流行带来的相关副产品销售 【图片】雅典奥运会上有纪念意义的西瓜雕刻 【图片】可口可乐公司广告:妈妈知道你往每杯水中放多少块冰吗?——可口可乐公司知道(用温馨广告语诱导消费)
【图片】汽车造型的鼠标(特殊的个性化产品迎合消费者需要)
6、运用诱导促进购买
A、证明性诱导
认证标志 绿色食品
未检出三聚氰胺
【案例】能效标识诱导消费
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目的是为用户和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以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
目前,世界上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能效标识制度,成功地减缓了电器、设备等能源消耗的增长势头,在鼓励技术开发、市场竞争、高效产品的销售以及市场转换等方面也非常有效,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有关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因实施能效标识计划每年节能价值达8亿美元。
200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发布《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能效标识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该办法按能效比将节能分为5级,1级最为节能,5级能效最低。
作为我国能效标识制度建设的第一步,家用电冰箱和房间空调器能效标识制度已于2005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根据第一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及相关要求,自2005年3月1日起,凡中国生产、销售、进口的家用空调和冰箱必须贴上“中国能效标识”标签,没有标识的产品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我们家更换冰箱时,在商家的建议和对节能环保的综合考虑下,选购了新上市的有能效标识的新冰箱。B、建议性诱导
建议高档品 替代商品 互补商品 大包装商品 新产品
【图片】网络购物的流行 【案例】一件货
对买新产品的商家来说,最吸引顾客的无非是“新”,如何再在“新”上继续作文章呢?
意大利有个莱尔市场,就是专售新产品的。有些新产品很畅销,许多顾客抢着购卖,没—7—
抢到手的,要求市场再次进货,可得到的回答竟是:很抱歉,本市场只售首批,买完为止,不再进货。
对此,有些顾客很不理解,还向旁人诉说。但从此以后,来这里的顾客中意就买,决不犹疑。不难看出,莱尔市场的“割爱”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
澳大利亚著名的室内及产品设计师Joseph Licciadi曾说过, 设计师重点考虑的是消费者 (使用者) 的需求, 在满足这样的需求的前提下, 再进行艺术创作。所以, 设计师是理性的、开放的。从中我们能看出满足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目的。
意大利著名设计师法利 (Gion Valle) 曾经说过:“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它的任务是强调工业生产对象的形状特性, 这种特性不仅仅指外貌式样, 它首先指结构和功能, 它应当从生产者的立场以及使用者的立场出发, 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段话强调了设计的产品要具有实际功能才能令消费者满意。所以要满足消费者, 设计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使消费者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为产品增加附加值, 它更加尊重理解消费者, 并将其心中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好的产品设计不仅仅从功能上使消费者满意, 并且它所蕴涵设计的意义使消费者的心灵得到享受。产品设计给你带来的是一种使用的乐趣。好的产品设计带来希望, 它勇于创造新的生活方式, 解决人的不足, 使人更加接近于自然, 如绿色产品和无障碍设计。
现今的消费者是最挑剔的, 由于产品供大于求的变化, 使消费者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企业却不能高高居上, 他们更希望成为消费者的朋友, 随着历史的发展, 个性化人性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建立在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再也不必为温饱问题而忙碌。
当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需求便日趋差异化、多样化、个性化、情绪化, 使物质上的富足使人们更加注重自我的情感需求。而“个性化”的产品个性鲜明, 突显情趣化、概念化、差异化的特征, 恰恰满足了消费者求新、求异、追求多层次、高层次的心理欲望, 因而倍受青睐。由此可见, 产品“个性化”设计引发求异心理消费。
一、产品“个性化”设计与求异心理消费的契合点是情感
“产品具有好的功能是重要的, 产品让人易学会用也是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 这个产品要能使人感到愉悦。” (摘自Donald.A.Norman《情感化设计》) 也就是说, 设计师富于产品故事性、趣味性, 与观者的视觉做游戏, 挑动着购买的好奇心。津津有味地寻找它们眼里最奇妙的设计和最自我的解答, 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刺激了求异心理的消费。此类产品不仅要从视觉上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 更要从心理上捕捉消费者的兴奋点与购买欲。
设计产品的目的在于使用实现其功能价值, 不能使用的也许只能称之为一件艺术品。而对于优秀的产品设计来说, 仅仅停留在外观设计的优美还是不够的, 通过一次完美的使用体验来感受产品的趣味性, 才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这就好比一个人仅仅有外在美是不够的, 必须让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 才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
二、“个性化”设计的产品竞相争夺求异心理消费人群
1、青年消费者
在我国, 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 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
(1) 追求时尚和新颖。他们追求时尚和新颖, 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 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 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 表现自我和体现个性。他们喜欢购买具有特色的商品, 而且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对那些一般化的商品不屑一顾。
(3) 容易冲动, 注重情感。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 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他们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 一定会想方设法, 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2、女性消费者
(1) 追求时髦。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 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 增加自己的形象美, 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 追求美观。注重商品的外观, 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 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 感情用事, 细腻而敏感。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喜欢购买性感的、童趣的、流线型的产品。
(4) 喜欢炫耀, 自尊心强。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 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 还有可能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
相反, 中老年消费者生活经验丰富, 因而情绪反应比较平稳, 大多会精打细算不受外界影响, 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 他们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购买。
关键词: 女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随着社会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女大学生的消费,已经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近些年来很多专家研究发现,很多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关注女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学生本人、家庭、社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对西安高校10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11份,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女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指出指导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一、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分析
(一)消费心理分析
1.女大学生个性消费心理是主流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女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在3000元以下,每月的消费基本在600元以下,基本上还是比较节省的。在消费理念上,大约59%的女大学生选择能省则省、够花就行,但是,每个女大学生自身条件不同,个性心理存在差异,随着她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她们在消费过程中还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能够以独特的方式显示自己的品位。她们往往喜好个性化的商品用以突出自我。她们愿意花多一点的时间用有限的金钱选择个性的商品突出自我。
2.消费心理的理性与感性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女大学生最主要关注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实用性(4.01)、外观时尚(3.98)、品牌(3.95)。女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最注重的是产品的实用性,另外对于产品品牌与外观时尚与否要求较高。追求品牌也与著名品牌引领时尚和质量较高有很大关系。同时女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养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3.消费心理呈现多样化发展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她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看电视、上网、进影剧院这样一些静止的休闲方式,而是追求新颖、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另外,女大学生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且自然风光是其首选。体育健身消费在大学中渐成时尚,羽毛球、健美操等运动健身项目日益受到青睐。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每月花费中有19.3%用于休闲娱乐,且休闲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
(二)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行为的从众与个性化矛盾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审美观、生活情趣选择商品和劳务,女大学生作为青春向上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更希望具有鲜明个性的生活方式,展现个性,表现自我,因此,逐渐形成了女大学生追求个性、时尚,突出自我的消费心理。女大学生在将个人的消费向时尚看齐的同时,也就是希望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向别人看齐,追求大众化的商品。这样,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中表现出尽显个性,又趋向一致的消费特点。
2.女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多样化
多样化的消费心理决定了女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行为,本次调查显示,98%的女大学生拥有手机,87.45%的女大学生拥有MP3/MP4,部分学生尤其是城镇女大学生还拥有电脑(47.34%),相机(21.89%),女大学生的知识丰富,对社会主流趋势的把握十分准确,以前一些简单的商品已经满足不了她们的需求。她们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3.女大学生个体之间消费存在明显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的花费远远低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的花费。因为大一的学生彼此之间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基本上都是生活费用的花费。大二的学生会选择考证和旅游。大三的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大四学生的花费是最大的,他们面临着毕业,找工作、毕业论文的撰写、人际交往的频繁、旅游、形象花费比重大大上升,消费远远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
4.形象消费比重上升
在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今天,大学生比任何一个群体,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更重视、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并为此不惜代价。尤其是女大学生,护肤品、美白祛斑用品、美体保健用品、减肥用品等方面的消费,在她们眼中已是司空见惯了。调查表明,女大学生购买化妆用品、饰品和运动健身的花费占到其月均花费的12.4%,这应该说是一个较高的比例。
二、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
一方面,女大学生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她们的消费呈现多样化发展,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KTV、跳舞、泡吧、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购买电脑等数码产品、网购、参加各种培训班等方面都是当代女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消费项目,而且她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另一方面,她们没有固定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支持,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因而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女大学生有朋友往来,无论是生日请客还是有求于人请客,吃饭首选地点是饭馆,还有一些女生的化妆品的档次较高,这与还没有自立的学生身份是不太相称的;部分男生女生交往费用比较高,尽管交往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产生过大的费用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些女大学生为了“脸面”,送礼物时也是一些奢侈品,如手表、手链等,她们认为这样才不会太寒酸,才体面。过度消费问题是现在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值得大家关注。
(三)自主学习费用比重下降
从调查数据看,71%的女大学生一个学期用于学习上的支出少于500元,平均每月还不足100元。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学校、机构适应形势需要推出了相关的培训与考证,这些培训与考证是需要一定费用的,如果女大学生比较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高,那么每月不足100元的学习支出显然不足。
(四)女大学生攀比与炫耀心理同在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女大学生购买产品的目的是因为别人买了而自己没有才会购买,表现出更多的攀比和炫耀心理。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如舍友、同学、老师甚至是一些明星的影响。在炫耀心理的支配下,女大学生不仅注重购买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更注重购买商品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期显示自身的独特性、优越性,其目的是建立自信心,唤起个人优越感,肯定自我和表现自我。
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克服攀比等不良消费心理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女大学生之间的消费情况差异很大,由于家庭情况不同等原因造成的。在以依靠父母的大学生涯里,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与人沟通等方式遏制膨胀的攀比心理,并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地定位。
(二)重视家庭对当代女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女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的情况,原因之一就在于承受亲情过分的娇纵。要解决女大学生高消费问题,就必须改变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现在许多家庭完全被动提供“资助”,这不能不说是造成子女不健康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父母要首先改变对子女的态度,满足需要但不超出原则,把子女的爱局限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给子女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再次,父母应时时关注子女在校情况,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一旦发现有不良倾向,便及时予以制止。在女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女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是对女大学生进行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应对女大学生进行消费观的教育。对女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重要,意义更深远。社会应积极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女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媒体的影响最明显。大众媒体应对健康的信息进行大力宣传,为女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消费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荣晓华.消费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J].华东电力大学报,2007,(4).
[3]李妍.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8,(5).
[4]李晓桃.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研究[J].金融经济,2007,(1).
[5]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6]邓演平,等.大学生日常消费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摘要:
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归纳出其消费特征和产生原因,并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心理 消费观 理财 特殊消费群体
国家未来发展
正文:
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推动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毫无疑问,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而目前,大学生消费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领域与生活领域进行沟通交换的桥梁,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消费群体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我们
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学生消费现状及其特点,分析其消费心理,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合理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促进大学生消费观的健康、持续发展,塑造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的大学生的消费是比较合理的,但因自身心理消费观念及理财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高消费,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等不健康的现象。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与分析:
(1)面对消费,大学生理性不足。
大多数大学生都没有经济来源,经济依赖性强,几乎所有学生的消费都是依赖于家庭的供给。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自主消费经验相对较少,加上没有理财的经验积累,不能充分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他们往往会产生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缺乏足够的理性,主要有以下表现:(2)当今消费的多元化。
大学生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新颖和时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其消费构成中饮食及穿戴等必要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如手机及通讯消费、电脑及各种数码电子产品消费、旅游消费、运动用品消费、课外学习、培训消费、人际人情消费等等。(3)时尚的消费方式和支付方式,吸引大学生消费。
如今,生于个性飞扬时代的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发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信息膨胀的网络经济时代,很多大学生认为网上购物不仅方便而且便宜,经常网上购物。追求便利快捷的网上购物方式成为大学生消费方式新趋势。此外,针对大学生熟悉网络、注重科技化的消费趋势,各大银行纷纷推出了学生信用卡,这使得他们的支付方式也正在发生改变。
(4)消费从众攀比心理与崇尚个性心理的并存
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既具有从众化的一面,又具有个性化的一面。一方面,大学生同其他群体的消费一样,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和足够的归属感,他们往往跟从或模仿其他人的消费行为与方式,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避免“与众不同”。但另一方面随着他们的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增加,为了突出自我,其消费行为也表现出个性化的一面。这些都是促使大学生产生消费购买欲望的动机。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1)家庭消费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创造了个方面的条件,使他们有优越感,他们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误导的作用。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经济上也得到了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2)社会经济消费环境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消费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市场经济中厂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产品,扩大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为各种消费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另一方面,社会不良消费观念、消费现象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熏染。在当前社会当中,许多媒体都在宣传引导社会扩大消费,用以激活市场和经济,但是他们忽视了如何科学全面地引导消费者消费,只是片面地单纯地鼓吹消费的重要性,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即将走向社会,并奢望走向社会前列的大学生是一种误导。(3)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不会有计划地开支,每当钱花完了,就利用种种理由向家里“诉苦”,钱就邮来了。此外还有虚荣心理在作怪,有人宁可牺牲教育、健康或一些应有的社会责任,也要在消费水平上不断升级。情绪化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中常见的。(4)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
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关注大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而把消费看作是大学生个人的私事,很少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态,对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缺乏应有的有效的思想引导和应对措施。尤其是近几年,高等学校持续扩招,学生人数年年增加,而高校在管理、后勤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却又跟不上,这也是大学生不良消费产生的温床。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原因分析:
第一、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消费心理从认识过程经历情感过程直至发展到意志过程,是一个消费购买的决策过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同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其特殊的消费心理过程。
第二、大学生存在的消费心理误区及原因:
受社会不良消费观念及消费心理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存在消费误区。消费误区是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存在不正确的,对环境对社会存在潜在危害的甚至于违法的消费行为。
①炫耀心理:即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度地表现自己,其实质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无可厚非。但过度则是不可取的。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逐流行。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名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据调查统计,大学生手机费用绝大部分由家庭供给,只有少部分节约日常生活费和依靠勤工俭学支付。许多大学生用手机聊天,每月话费要花百余元,更有甚者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盲目跟随潮流,为用手机勒紧裤腰,“打肿脸充胖子”,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②从众心理:个体受群体其他多数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行为等多方面服从大多数人的标准的心理状态。处于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融入到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受到参考消费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致。如男生为装出男子气质,随波逐流抽烟喝酒,女生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大学校园中形成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老乡会”等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
③攀比心理: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受社会物质消费的不良影响。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求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名牌在校园中盛行,比赛“QQ”升级而置当前能源危机于不顾的错误行为。显示自己的实力掩盖自己的不足。穿名牌,用名牌,比家庭背景。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塑造。
四、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家庭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
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给予大学生消费自主权的同时,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2)学校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起主导作用。
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各高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
(3)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4)大学生要加强自身消费教育,提高自我的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结语: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领者,其消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价值取向。因此,掌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价值取向,对其消费的理性疏导和教育,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对大学生乃至整个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群体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人们对其关注也逐渐提上日程。从对其消费结构的调查,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进而从其中反映的问题增强理财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二、调查目的大致了解城市大学生消费结构,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三、调查对象
Xx学院各年级共98名同学。
四、调查方式
随机问卷调查。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8份,有效问卷82份。
五、调查结果
1、消费总额:
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1.2%;
月消费750—1000元的学生占30.3%;
月消费500—750元的学生占39.4%;
月消费500元以下的学生占19.1%.从调查结果可知,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1200元这一幅度,少于5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个别同学生活费超过2000元甚至高于3000元,与月均500元以下的人数相当。约90%的同学表示,他们的生活费全部来源于父母,其余同学有过兼职的经历
2、消费项目(每份问卷处理后所得的上限、下限):
A.伙食费:40.8%——89.7%(平均40.2%)
除了在校内就餐外,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个体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75.4%,每次消费20到200元不等。
B.服装:0.3%——32.5%(平均11.3%)
大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
C.自主学习:8.9%——40.3%(平均10.4%)
学生买书的花销不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此为,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存在,但仅限于少数。
D.恋爱:0%——50.7%(平均12.3%)
57%的大学生承认有恋爱经历,每年用于恋爱消费的钱从200-700元不等。大
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通信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绝对的“大头”,逢年过节(情人节、圣诞节等)或是俩人过生日及特殊的纪念日,恋人之间必要互送礼物,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
E.网费:0%——10.1%(平均5.3%)
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室友校园网,即每月20元的网费。
F.通信费:7.0%——41.3%(平均9.6%)
所有被调查的学生都拥有手机。学生月话费主要集中在50-100之间,约占了调查总数的62%,属于中档水平。其次月话费在100-150的有18%,而150以上的高消费者主要是月生活费在1000以上的 5位,与其的经济实力基本相应。G.人际来往:6.2%——50.2%(平均8.9%)
各种形式的聚会成为在校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点。对于同学之间花钱请客,大部分同学认为偶尔可以但不要太频繁。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3到9次各类同学聚会。这部分消费基本上每学期需要150-600元之间。理由多种多样:老乡相识、放假归来、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班干部、得了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吃上一顿,否则被视为不够交情。另一方面,大一至大三的同学娱乐花销主要用于社团活动等,而大四的同学由于实习工作等原因使交际开销快速增长。H.出游旅行:1.3%——20.3%(平均2.0%)
“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
六、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七、原因分析
我认为出现大学生社会交往型消费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整体价值观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起到了强大的控制作用。由于社会行动出现越来越依赖人际交往的趋势,大学生也与时俱进地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未来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从生活、情感还是事业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使人心情舒畅,获取信心;还能够扩大人脉,办事顺利,有利于“提职”,对于现在乃至今后工作和学习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帮助。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不仅要获取友谊,结识朋友,发展恋爱关系,结交男女朋友,参加社团组织,获取社会经验,人际关系都是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相对自由的阶段,没有中学时期的压力,也没有日后工作的压力,追求享乐的想法便逐渐蔓延。当前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强调个性的张扬,把欲望的满足放在第一位,极力证明自己的存在,喜欢自我表现。他们将钱用于满足社会交往欲望的消费,用来沟通感情,联络关系。这类社会交往型消费有时也是出于无奈,迫于整体价值观的压力,陷入不得不做的境界,在社会交往上消费以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学生们慢慢将价值观认定的角色规范化,形成自己的意识,并慢慢习以为常。
2、家庭环境塑造:
家庭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社会化作用。从调查中发现,当前高校的大学生,都是八零九零后一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交往型消费形成的主要家庭原因有三:
(1).缺少独立意识:这一代的大学生,有着优越的成长环境,“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时代观念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在生活上不曾遭受过半点委曲,是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独立意识淡薄,在调查的149名大学生中,只有60%的大学生愿意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自己挣取生活费,20%的大学生从未考虑过此类问题,也就是他们在意识里没有为家庭和父母减压的意识。拿着父母的钱出去交际,很多大学生并未认为这有何不妥,此外,笔者发现拥有存款的大学生只有15%,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甚至从未考虑过储蓄的问题,因而在送礼请客方面的消费未免就显得经济压力沉重了很多。
(2).家庭的经济支持充足:在家庭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何种家庭,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实力,父母总会千方百计地达到孩子的要求,由于计划生育制度的施行,整个社会孩子的减少,使得父母更把唯一的孩子当作宝贝,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后勤工作”,给予足够的经济支持。
(3).家庭消费观教育:家庭的全方位的呵护,无疑使孩子从小就滋生了优越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和性格。家庭的消费习惯,包括父母的习惯,都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响。有些父母喜爱交际,花钱大手大脚,孩子耳濡目染,将父母的行为习惯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逐渐就养成了大手大脚花钱交际的习惯。
3、同辈群体感染:
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末期,从交往时间和交往频率来看,来自同辈的支持和认可对大学生行为的评价意义更大。同辈群体是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基础上进行互动的人群所组成的群体。大学生进入大学生活后,同学和朋友就成为他们最常交往的人群。同辈群体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感染,他们之间很容易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情况。同辈群体中的社会互动是个人和社
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来源。首先,他们互相学习彼此认为“时尚”的行为,当他们中的部分人认可社会交往,倾向于投资于此类消费时,其他大学生就会发现他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变好,他的状态正是大多数同龄人所渴望的,因此他们学习进行社会交往消费,互相赠送礼物、聚会、吃饭,只是为了满足共同的愿望和欲求;其次,同辈群体中容易出现消费模式的攀比,当同龄人聚在一起交流的时候,他们彼此已经将对方作为比较的标准,从众已经不再是能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行为,他们更加注重炫耀、盲目的攀比。同辈群体的压力对青少年的行为取向有重要影响,排场和面子成为他们关注的问题。再次,他们渴望融入一个与自己志趣相投、富有支持性的同辈群体,而广泛进行社会交往,这种想法使得他们的相互影响中出现了极大的副作用,不但浪费钱财并且耗费精力。
4、个人动机:
当考虑到社会交往型消费行为发生的个人动机时,笔者将调查中出现的结果总结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倾向。从主动方面来说,进行社会交往型消费时,行动者出于为自己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目的,他们所期望的行为结果是他们积极争取的,是他们采取主动的行为方式所进行的;另一方面是出于被动的压力,不得不融入群体而被迫选择社会交往型消费的行动。
八、解决办法
1、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立人”是大学之本,大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且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而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是大学生做人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高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大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启发和教育。
(1)倡导节约消费。要大力向当代大学生宣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乃至将来依然具有坚守和弘扬的价值。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国情教育、责任教育、爱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而且也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方面。坚持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起来,倡导学生从自身的点滴做起,比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点、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等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加以适当奖励和宣传。
(2)主张合理消费。从年轻人的特点来说,大学生在消费方面追求新颖、时尚,本无可非议,但必须与自身实际情况要相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学生中开展合理消费的教育,要教育学生:一是量入为出,即告诉学生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高消费,而要考虑身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做合理安排。二是经济适用,即教育学生不要无原则地赶时髦、追新潮,在选择物品时要讲究实用、注重投资效益。三是统筹计划,即教育学生在花钱学会理计划、及时调整,尽量做到使自己消费全程基本平衡。四是身份相符,即教育学生在确立消费时,要注意自己是大学生的特殊身份,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不赶时髦、不借债高消费、也不能无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要坚持“学习消费是主导、生活消费是保障、娱乐消费是补充”的原则。
(3)引导高雅消费。和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大学生群体应该是属于精神食粮丰富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追求一定的物质消费是完全合理的。相对而言,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消费水平,对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校应该要引导大学生加大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 提高他们精神消费的比重和质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活动,充实、丰富自己的生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注重管理,形成良好的消费示范。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适当加以规范和管理,比如,制止大学生的高
消费行为,严令禁止大学生的抽烟和酗酒行为等。根据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从众心理和追求时尚的特征,学校教师的消费行为和观念将对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将对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具有直接影响,低年级学生的消费往往以高年级学生为效仿对象。因此,学校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引导学生正确消费的示范机制。另外,学校在综合测评、奖学金评定、困难补助、减免学杂费、贷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要恰当地和学生的消费情况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消费与荣誉、利益挂钩,特别是要制止大学生用所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等去开展请客吃喝玩乐活动,让优秀学生、贫困生在学生中充分形成勤俭节约的示范形象,进一步带动广大学生合理消费。最后,对于那些个别采取偷、抢、骗等违法乱纪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3、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
消费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它涉及的内容很广,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等等。大学生虽然是文化修养层次较高的群体,但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开始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于消费知识的了解并不多、不够系统。
因此,高校有必要为大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消费指导:一方面可通过开设有关消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举办消费知识竞赛、成立大学生消费社团、协会、咨询和指导机构等形式,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消费常识,并在掌握一定消费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识辨力、评价力、挑选力,克服消费过程中的盲目因素,增强消费的计划性、合理性,以正确的方式、方法进行消费活动,获得良好的消费效益;另一方面应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机会和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为贫困生开辟出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学校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开辟专门岗位、确定管理办法,促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规范化、制度化。这不仅能改变学生对国家、学校和家庭的依赖心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真正体谅到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艰辛,自觉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自立精神,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应用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姓名
一、面向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心理及德育教育
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生活背景环境等不同,个性是有差异的。现代学校的德育目标提倡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各自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防止偏废一方。这是一个发生在我曾任教班级的真实案例:在学校全员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大背景下,陈茜(化名)成了我任教班级的重点关注对象,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张扬、极具自我意识的女生:上课老是随意散漫、不分场合地发表对课堂教师的提问意见,经常无故迟到,不听课睡觉玩手机,周围的同学似乎挺怕她这个“大姐大”。陈茜情绪起伏比较大,心情不好时还会嘲讽发火。课后我找她谈过话,讲了许多道理,她常常很有自己的观点,谈话时对受到的教育没有太大反感,但不会立即应承,过后依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决定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希望家长配合管教,对学生形成5+2的有效管理影响模式。出乎意料的是,和家长的联系很顺利,但家长抱怨说管不住孩子,因为孩子太逆反所以任其发展,只尽可能地提醒她。我似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任性。然而如果就此放弃与家长的联系,更不能找到陈茜这样表现的问题根源所在。我坚持继续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期了解更多关于陈茜的情况。原来,陈茜的家长因为工作很忙,与孩子沟通不顺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散漫,任其性格发展,渐渐地,陈茜的学习积极性就更没有了,形成一种与本质性格不相符的张扬,其实是空虚茫然,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于是,我决定潜移默化地改变陈茜,让她成为一个阳光开朗、积极自信、方向感强的孩子。首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通过谈话和观察,了解到陈茜是个兴趣广泛的孩子,于是,我在课堂上鼓励她多参与班级活动,让她把个人的一些专长发挥出来。我还邀请她下课后到教师办公室帮忙,做一些杂务性事务,起初她不是很愿意,但又觉得老师都这么认真邀请她了,所以还是到办公室帮忙,渐渐地竟开始主动询问我办公室的老师们是否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这样的变化一点一点、不知不觉,突然有一天老师们发现这个孩子特别乐于助人、热心负责。为此,我找机会在班上适时表扬她,渐渐地,我发现她不再像以前那么自我,变得沉稳和礼貌,待人接物也越来越随和积极。此间我经常给她家长电话联系,家长渐渐重视对陈茜的教育,从以往无可奈何的语气变得热情和期待,甚至有一天居然主动打电话问我孩子在学校的近况表现。教育就是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放手让学生做她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信任尊重学生,通过自我管理树立目标和自信。陈茜的变化,班里的同学和其他老师都有目共睹。我的感触是在教育管理中,教师首先要发自内心地接纳学生,这有助于学生得到恰当的、有针对性的积极期望感,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有助于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树立强烈的自信心,获取更大的发展。
二、关爱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笔者做了一个大学生经济来源的调查问卷, 由表一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来源于父母, 少数的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兼职, 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可支配收入是消费的主要来源,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主要是来源于父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条件获取自己的月收入, 家庭条件的不一样带来的月收入有高有低, 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稳定在800-1500这个范围之内。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 以衣食住行为消费的主要中心, 其他各种消费共同组成大学生消费的总体
(1) 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整个人类的最基本的消费, 同样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最基本的消费, 在可支配收入有限且没有额外收入的情况下, 衣食住行尽管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下降, 但是始终占据着大学生消费的主体地位。 (2) 人际消费。有人说大学是培养交际圈的平台,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生存, 发展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对当今的大学生而言,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有着很重大的影响, 所以同学, 教师, 朋友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所以人际消费成为了大学生消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 信息消费。当今社会是一个离不开电话与电脑的社会, 计算机与电话将整个社会以及周围的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所以网费, 电话费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消费。 (4) 其他消费。有的学生喜欢旅游, 有的喜欢书籍, 有的喜欢乐器, 大学是一个交友的平台但是更多的是一个追梦的舞台, 所以对于大学生喜好的差异性, 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2. 消费差异
差异主要是在城乡差距, 性别差距, 消费观念的差距。城市的学生普遍比农村的学生更加舍得消费原因也是因为可支配收入城市较农村高。随着社会的进步, 女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妆品, 服装, 男生主要集中在烟酒, 网络消费。
三、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1. 理性消费, 同时追求流行
追求流行并不代表者大学生是高消费, 乱消费的群体, 从这个表中可以看出来不论大学生的衣食住行, 还是信息消费, 以及个人爱好, 人际消费主要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以实用为主。学生在合理实用的基础上, 也在追求流行, 流行一方面是学生的时尚追求, 一方面也彰显着学生的个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 在经济许可的范围内大学生在消费决策上表现追求流行的特征。
2. 消费容易被误导
追星, 广告以及现代的其他一些媒体方式的宣传, 以一些诱惑性的因素, 或者以特殊的方式向大学生灌输产品的价值与品位, 大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 媒体的宣传, 产品的包装都对消费者消费心理产生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学生的消费心理, 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冲动消费。
3. 从众心理
流行就是你有我也要有, 所以追求流行是一种全民范围的从众, 爱美之心, 人之皆有, 所以追求时尚是大学生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表现, 消费者不一定是真的缺乏这个东西, 但是还是会随大流的去买, 购买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保持和这个社会群体的一致性。在大学校园中, 尤其受到宿舍, 班级同学以及老乡的影响而不断的趋同。
四、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1. 帮助大学生形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是有限的, 所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首先从观念上应该倡导大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消费观念, 学校应该提倡艰苦耐劳, 勤俭节约引导大学生树立起一个理性的消费观念。其次是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更正:大学生应当树立起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消费观念, 不过分的节约, 也不过度的浪费。倡导理性消费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然后社团, 协会等一些组织上必要的人际消费大致来说是一种不太好的风气, 一旦助长了这种风气,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所以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 开展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 比如消费知识的有奖竞答, 还有建立校园超市的投诉平台与提出建议,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网络来制作一些关于消费的宣传, 倡导理性消费。
2. 提高大学生的自制力
面对冲动消费, 品牌消费, 和高价钱的流行消费学生是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制力的, 可支配收入来源稳定, 但是冲动消费对于可支配收入的分配显得很不合理并且容易导致学生在冲动高价消费过后, 接下来的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家庭, 学校, 和社会应该三方面共同行动, 来培养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家庭根据自己的收入和学校的物价水平来合理的给大学生制定生活费,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有一些勤工俭学的平台, 让学生知道挣钱的不容易, 做好贫困生的补助工作来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社会应该筛选更好更恰当的广告作为宣传来引导一个积极的消费观, 只有三方面同时发力, 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从而摒弃那些冲动, 攀比, 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习惯养成理性消费的行为习惯。
总结
消费心理主导者消费行为, 所以想要大学生具备一个理性的消费行为, 应该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吴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9. (01) :13-18.
[关键词]消费心理 消费特点 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之门,即意味着要远离家乡父母,消费大概在3000元每学期,一年也就是6000元了,(这还是南昌水平,别的省份可能更高)全国高校在校学生约有一千三百多万人,总的估算,约有七百八十亿了,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消费群体呀,难怪有些老太太常说,我就是在学校门口卖茶叶蛋也可以把自己养活。细心的人们一定发现,每个学校的外面总会有很多的商店,所面对的市场也就是学生。他们都是让学生供养的。很多的商家在竞争过程中,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学校了,并争着到学校做广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多么的巨大,因而商家如何运用有效地营销策略来抢占这个巨大的市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上面说到,大学生每人每年平均消费6000元人民币,这些都是他们的自主消费,作为同一类人,他们在消费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即他们有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呢?下面来具体探讨一下:
(一)独特性
大学生处于消费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时期,一方面表现得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颖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因此他们往往走在了朝流的前列,同时又追求个性,喜欢做把自己打扮得与众不同,或是购买一些与众不同的物品,以求引人注意达到一种自我满足的效果。
(二)兴趣性
目前许多年轻人都是“追星族”,大学生也是如此。于是,他们便把生活费的一部分用在购置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画报,娱乐报,还有一些专业杂志等和明星有关的东西。另外还有上网,其实每个大学生都会有这样一笔开支,只是或多或少,据了解,有的学生一年上网的钱,都得花好几千元。总的来说,大学生容易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钱,主要消费对象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
(三)时尚性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最时尚的地方。他们总喜欢时尚消费,比如旅游、电脑、和手机消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特别是女生们的服饰,不要很多钱,但是搭配很现代、很时尚。她们在选购服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想花不是很多的钱,去购买那些有一定知名度品牌的衣服,结果呢,实在是喜欢,一狠心,花一个不低的价格把它给买下来了,过后却难过好几天,成天叫着自己大出血,在选购其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男孩子就有些区别了,他们一般是准备已久,根据手头情况去购买相对较高档次的品牌,也不会太计较已花掉的钱。由此可总结出两句话,男生少购买,大品牌,强出手;女生多出动,中品牌,软上手。
(四)从众性
不同的校园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这跟校园内的氛围有关。如某人搞了一个发型,大家觉得不错,在理发的时候也就自然会想到那种效果。其他还包括穿着消费,运动消费等,都有一定的从众性,但也要注意各校的差异性。
(五)攀比性
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了“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别人去那家高档餐馆吃饭,我也就想去,再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明显的主要有,购买一些流行产品及吃喝玩乐方面,而这样的东西一般又比较花钱,但有的同学就把它当作一种身份的体现,愿花很大的代价来购买它。
(六)礼节性
在大学里,礼尚往来是很重要的消费力,今天你过生日,我得送礼给你,你请我吃饭。明天轮到我过生日或是有什么喜事,你又得大手笔的还我,还有的是一帮学生,某天某个人请大家吃饭,或是消费什么,隔几天另一个人觉得自己要还礼,又是一帮人出来消费,结果是一个接着一个,并不断地循环,这样极大地扩大了消费的量。
(七)盲目性
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面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另外,受许多商家看准学生的这种消费心理而推出许多商品之类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消费的无的放失。比如:某歌星推出一张新专辑,某运动品牌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其实所买的商品是否实用,或是否有使用价值,在购买时学生不一定会去多考虑。“见好就买”似乎已经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八)冲动性
大学生消费也具有年轻人所共有的特点,即在购买物品时,有时候容易产生冲动购买,例如他们容易受广告促销的影响,明明本身就没打算过要购买这种产品,但当时推销员说得很好,或是看到广告很有吸引力,而突发其想地要购买,结果买后又后悔了。
(九)围绕女生性
男大学生的消费一大部分是用于交往,而更多的是用于和女生交往的,也就是男生和女生在一起就特容易花钱,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一些酒吧、中档餐馆及一些公共消费的地方,绝大多数都是男女生共同消费,而且在这个时候,男生一般都不太在乎花多少钱,只要高兴就好,所以消费完以后,皆大欢喜。而同种性别的人在一起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女生,可能会少于平时的消费量。
(十)无计划性
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最会哭穷的,不管他是否很有钱,也许他一年的生活费在1万元,但还是总叫说没钱,每当到了月末,或是学期结束的时候,有的甚至在开学一半,就开始叫着没饭吃了。其实他们都是很有钱的人,一开始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有很多钱,有些东西看起来也不是要很多钱,又好像很实用,结果见到好的东西就是想购买,后来打开钱包才发现,原来钱这么不经花。当意识到要节省的时候,钱也就快差不多了,以后就只能省吃俭用了。由于钱袋落差太大,他们也就开始大喊穷了,殊不知是当初自己用钱没计划好。这是许多有钱大学生们的一个通病。
二、商家营销策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是如此的巨大,而且,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也非常的鲜明。作为营销人员,该从哪些地方出发,具体实行一些什么样的策略,才能使商家获得最大的利益。本文认为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1.许多大学生特别注重个性的宣扬。总喜欢自己与别人与众不同,所以,生产厂家应该注意使自己的产品尽量新颖,有特点,能够区别不同的对象,并运用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的对象。企业要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开展个性营销、定制营销和网络营销。大学生都会上网,而且电脑玩得很转,刚好为商家开展网络营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而且网络营销也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营销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个性化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满足品,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企业网址或虚拟商店,消费者可获取更多的有关信息和其组合,使购物更显个性。以个人报纸为例,消费者可事先设定他们偏爱的栏目和版面,由此而获得一份完全依据其个性设计的报纸。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考虑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作为产品服务提供的出发点。其次,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遥感和遥控技术的进步,现代企业将具备以较低成本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增强为个性营销奠定了基础。(2)网络营销能满足大学生对购物方便性的需求。网络提供24小时服务,不存在节假日或营业时间限制。消费者可随时查询所需资料或购物。查询和购物过程需时极短,程序简便快捷。在一些选购品或有特殊性的商品购买中这种优势更为突出。例如书籍的购买,消费者不必遍寻各大书店,也不会因本地书店没进货而求之不得。这一特点使网上购物特别受那些需要大量信息进行决策的分析型消费者或以缩短购物时间为目标的消费者青睬。可为大学生购物节省时间和精力。
(3)网络营销能满足价格重视型消费者的需求。如前所述,网络营销能为企业节省巨额的促销和流通费用,使产品成本和价格降低成为可能。而消费者则可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最优惠的价格,甚至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与电视直销或多层次传销相比,消费者不必负担高昂的广告费用或传销员的多层销售提成,因而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刚好满足了大学生对产品低价格的追求。
2.针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兴趣性和时尚性,建议某些商品在销售过程中能和一些明星的东西混在一起,作为赠品也行,比如画报、歌碟等。另外,售销商还应在一些新出事物上大作宣传,做一些比较新鲜、活泼的校园促销活动。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有关校园靓丽生活广告,把它同时尚连接起来,引导一种时尚消费。这样的话,同样会吸引那些具有从众和攀比消费心理的人。
3.商家要注意利用好大学生消费的盲目性和冲动性购买行为。如何能使人们购买,关键是促销手段和行销方式,如何激发学生在第一时间里购买,这里大概有这几种情况:(1)广告说得很好,一听就想吃或是想用;(2)价格便宜,买一送一,或是送别的东西,让人感觉购买该种东西很划算;(3)有精神价值,比如一些纪念品,或是小玩意儿;(4)有挑战性,比如搞一些能考验智商的谜语或游戏。
4.不管是产品生产厂家,还是服务业,只要是重点面向学生市场,都应特别注意女生的服务。产品或服务业不仅要多注意适合女生的口味,还要注意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息和氛围,甚至可以考虑向女生提供免费服务,引来了女生,自然就会带来很多男生的光顾。
5.针对大学生用钱针计划的特点找准销售时机。大学生用钱一般很难有计划性,而且是越有钱,计划性就越差,作为商家在制订一些销售方略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时机,最好在开学的那段时间,同学兜里都比较满,容易购买一些高价商品,而到后半学期,特别是快放学的那一个月,除一些比较便宜的食品外,其它商品促销活动最好停止。因为,学生已经没钱了,并且那个时候考试也快到了,他们一心想着学习了,没那么多精力去关注这些商品。
三、结语
大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是当前很多商家争向竞足的焦点。谁能利用更好的营销策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获得更多大学生的青睐,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成为最大的赢家。
参考文献:
[1]白战风.消费心理分析[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陈文华.消费心理与营销对策[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12-17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与分析11-14
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10-05
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论文11-17
当代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分析11-14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07-16
大学生就业心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05-23
大学与大学精神论文06-14
大学生情绪心理论文07-11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