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精选8篇)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1

省直党校第qq期处干一班 qq

内容摘要: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以后,信贷风险控制压力大,不良贷款余额呈总体上升趋势,不良率偏高,不良贷款前清后溢,反弹压力较大,贷款损失准备面临一定的缺口。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历史风险未彻底化解,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内部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外部风险隐患有增无减。要抓好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必须加快存量风险化解,狠抓增量风险控制,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管控

近几年以来,在各级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已基本接近尾声,正式跨入“银行时代”,新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自身业务规模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营效益持续好转。但是,在经营效益稳步增长的同时,新组建的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持续反弹,信贷风险防控压力不断加大。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抓好信贷风险防控这一关键环节,是确保农商银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以某市现有的2家农商银行(城区1家,县域1家)为样本,就当前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现状、问题成因、化解举措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当前,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贷款余额呈总体上升趋势,不良率偏高。2016年3月末,两家样本农商银行贷款总额为109.71亿元,不良贷款总额为3.6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较开业初期上升了1.49亿元。2016年3月末,两家样本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3.31%,是2016年3月末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75%)的1.89倍,高出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6个百分点。

(二)不良贷款前清后溢,反弹压力较大。2016年3月末,两家农商银行累计收回不良贷款0.57亿元,但是不良贷款余额仍然较年初上升1.83亿元,前清后溢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外,正常贷款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高位运行,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2016年3月末,两家样本农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2.4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2.26%,后期贷款 形态下迁的压力较大。

(三)拨备覆盖率有缺口,损失准备有差距。2016年3月末,两家样本农商行拨备覆盖率为143.75%,低于监管部门的标准值6.2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31.55个百分点。2016年3月末,两家样本农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5.24亿元,要达到监管标准值,相差0.22亿元。

二、当前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当前,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几个方 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风险未彻底化解。6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扎根于农村,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承担了信贷支农的重要任务,而农业的高风险特征导致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大幅高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这部分风险日积月累就成为了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历史包袱”,这些历史包袱的消化,长期以来都是靠农村信用社自身十分有限的盈利。近几年,各级各部门为推动农村信用社完成产权改革,出台了一些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包括土地置换不良贷款、现金购买不良贷款等两种形式,但由于地方财力薄弱,政府扶持力度十分有限。以两家样本农商银行为例:启动产权改革以前,两家机构的前身共有不良贷款约为9.97亿元(以改革方案锁定数据为依据,包括隐形不良贷款),2011年以来,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商 银行的政策,以土地或现金形式置换(购买)不良贷款的金额为3.99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40.02%。其余部分均为农村信用社自身消化,在自身消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采用重新确认债权债务的方式转变为正常形态的贷款,其风险未能彻底化解,而是转移到了新组建的农商银行,这部分贷款是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盲目求快。新组建的农商银行,股金结构较改革前的县级联社有了质的变化,股东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十分明显,地方政府对农商银行的财税贡献度期望值更高,加上部分未彻底消化的历史包袱需要依靠自身盈利来解决,因此,新组建的农商银行对发展速度的追求更为强烈,新增贷款的营销上,急于求成、盲目扩张的现象有抬头的趋势,而规模高速扩张的后果,必然是风险隐患的累积。二是盲目求大。农商银行开业以后,最大单户贷款的额度较改革以前普遍翻了3倍以上,加之商业化、市场化取向的影响,在贷款投向上出现“弃小攀大”的倾向,追大户、垒大户的情况较改革以前更多,集中度风险大幅攀升。在信贷管理水平未实现质的飞跃、仍然沿用老办法的情况下,这些大额贷款的风险的控制是农商银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历经2-3年的发展,部分大额贷款的风险逐步爆发,成为左右农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因素。

(三)内部管理水平仍然不高。一是信贷人才培养力度有欠缺。80年代-90年代进入农村信用社的老信贷员,大多 是本地人本地工作,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熟悉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是支撑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防控信贷风险的根基。随着这批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招的年轻员工安心扎根农村一线的少,急于进城工作的多,或者在农村工作,也是每天在城市和乡村来回跑,造成农商银行与农民群众沟通联系不足,掌握情况不多,部分信贷工作脱离实际,极不利于信贷风险控制。二是信贷业务系统升级缓慢。目前,农商银行使用的业务系统仍然是10年以前的旧系统,系统在数据采集、综合分析、风险防控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陷,防控信贷风险的技术手段仍然较为落后。三是管理理念仍需更新。农商银行开业以后,信贷管理大多沿用过去的“经验”和“方法”,过去信贷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陋习又带到了新的农商银行,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下隐藏的信贷风险成为“定时炸弹”,问责机制不健全,对违规操作行为的管制难形成震慑,没有真正解决“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

(四)外部风险隐患有增无减。目前,农商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以前更为复杂:一是实体经济增速大幅减缓。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一大批实体经济利润空间下降,面临十分艰难的转型升级。后段,在“L形”经济增长的常态下,可能会有更多的信贷风险隐患逐步显现,制约农商银行信贷质量的提升。二是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活动破坏金融生态环境。近几年以来,民间融资平台如同雨后春笋,出现爆炸式 增长,同时,由于民间融资平台的监管缺失,导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形式的手段,以民间融资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崩盘、跑路”的问题时有发生,这对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极不为利,影响农商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三是诚信环境建设力度不够。近几年,在产权改革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用资产或现金的方式置换了农村信用社的一部分不良贷款,这部分不良贷款额度小、覆盖广,但是由于置换以后清收力度不够,很多欠款户拖欠这些贷款后,越发觉得“心安理得”,甚至认为贷款不用还了,导致外部诚信环境仍然不佳,影响农商银行正常贷款管理。

三、新形势下农商银行防控信贷风险的建议

结合两家样本农商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现状和当前实际,就新形势下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快存量风险化解。对于存量信贷风险,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化解。一是加大清收力度。农商银行要把清收作为化解不良贷款的第一手段,改进不良贷款清收方式,组织专班人马,成立清收机构,出台奖惩措施,调动清收积极性,采取交叉清收、司法诉讼等手段,加大对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保持不良贷款清收的高压态势,确保不良贷款清收取得实质成效。二是提升自身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做好增收节支,提升利润空间,同时要加强与股东的沟通,逐步降低股东的利益诉求 期望值,适当下调分红比率,腾出空间消化一部分历史包袱。三是要积极探索不良贷款处置的新途径。通过采取打包处置、资产证券化等市场手段,创新不良贷款处置途径,消化不良贷款。

(二)狠抓增量风险控制。要控制好新增贷款风险,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坚持准确定位,立足“做小、做优”。农商银行要坚持更名不改姓的思路,始终把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宗旨,在贷款投向上要坚决摒弃“贪大求洋”的倾向,要立足“做小、做优”,坚决反对盲目垒大户的现象,把贷款投放的重点放在“三农”和小微这两个重点领域。二是要掌握信贷资源,提前识别风险。掌握信贷资源即就是要全面做好客户信息采集和评级授信工作,确保在客户选择上掌握主动权,提前规避风险。在农村,要全面推动信息采集全覆盖,组织人员深入村组,采集辖区客户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抓好评级授信工作,建好《信贷区域客户基本情况台账》《信贷区域产业基本情况台账》《信贷区域评级授信台账》,通过建立上述三本台账,全面掌握区域客户信息资源,确保客户在产生信贷需求以前就已获得农商银行授信,为信贷风险规避打好基础。在城区,要瞄准公职人员和商户这两大精英群体,全面开展信息采集和评级授信,大力推广公职人员福祥便民卡、福祥贷记卡等拳头产品,并以此为依托,发挥网点和人员优势,逐步向社区渗透,与城区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展开“错位竞争”,巩固拓展“小而优” 的业务阵地,逐步淘汰一批风险偏高的大额贷款。

(三)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要实现质的飞跃,重中之重中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在这一方面,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加强信贷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信贷员管理机制,鼓励信贷从业人员扎根基层,对在基层一线工作时间长,业绩突出的信贷人员,要切实提高其待遇。二是要加强系统改造。要结合客户需求、行业特征、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使新一代信贷系统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综合分析、风险防控功能,提升信贷风险防控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要强化岗位责任,针对贷前、中、后三个环节,出台严格的责任管理办法,对未尽职行为严肃问责。对尽职以后,仍形成风险的,要予以免责,合理保护信贷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四是要强化质量管理考核机制。要以贷款本金到期收回率和贷款利息按期收回率两大核心要素为基础,建立收回率考核机制,实施“实时监测、按季考核、年终兑现”的动态考核办法,对达不到相关标准的,采取暂停或取消相关信贷权限、暂停岗位职务等措施,限期整改;对年末达不到考核要求的,除落实上述措施外,考核还要与岗位职务挂钩,属于信贷岗位的,取消信贷客户经理资格,单位不达标的,对负责人实行免职处理。五是要建立阳光办贷机制,接受公开监督。农商银行要将信贷管理的全流程实行公开化、透明化管理,要将信贷廉政纪律、限时办结制度、信贷客户 经理形象和联系方式、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要素在全辖公开张贴,接受公众监督,对公众举报属实的信贷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必须要从严从重的处理。

(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与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息息相关,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农商银行自身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有成效,当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民间融资行为。要完善法律法规政策,比如“对借贷双方关系人进行更准确详细的界定、因借贷行业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民间借贷明细准则,高风险、高污染行业的借贷利率进行适当提高而且实施限额制度”这一系列的明细规定等均亟需法律上的支持。二是要加强公众教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和网络等诸多方式,发布公益广告,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非法集资的危害性,树立正确的投融资观念,提高公众抵御非法集资的能力,消除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生存的空间。三是要加强监管力度。由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并建立风险可控、监督有效、约束力强的管理机制。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寄卖行、典当行、投资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完善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查堵漏洞,不给其打“擦边球”的机会,促其依法按规经营。四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地方政府建立打击非法集资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信息收集和沟通,建立完善群众举报、新闻监督和定期排查三位一体的防范预警体系。及时进行风 险排查和风险提示,建立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有关机构和个人涉嫌非法集资活动的监管,按照监管和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挂钩的原则,对需要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由特许部门承担监管责任;无需经过行业特殊许可的机构,由一般市场准入部门和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承担监管职责。五是加强表外不良的管理。农村金融机构要对核销的呆账贷款来一次全面清理,对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严格问责。要切实提高对表外不良贷款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按照“形销实不销”的原则,建立表外不良贷款台账,将表外不良贷款的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应的信贷员,并将这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和信贷员等级管理体系,堵住表外不良贷款管理的漏洞。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尝试建立表外不良贷款专门清收管理机构,抽调专职人员,完善表外不良贷款档案管理,建立表外不良贷款清收奖励的长效机制,调动表外不良贷款清收的积极性,确保表外不良贷款长期“有人管理、管出成效”,对欠债人员保持高压态势,避免信用环境恶化。

总的来讲,农商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仅关系到农商银行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诚信环境建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农商银行自身主动作为,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2

一、小微企业信贷面临的风险

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产生风险即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债务人违约或信用等级降低导致信贷资产发生损失的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关于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微企业信贷的信用风险

小微企业的信贷的信用风险,主要指借款企业不能及时足额的偿还银行贷款的可能性。首先,小微企业的产品种类少经营规模小,导致资金实力弱,实物财富少,而他们的信用积累又不足,违约成本低,所以小微企业如果躲避偿还债务,容易造成信用的风险。其次,小微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经营管理,财务制度不透明,存在着上报虚假财务信息骗取银行贷款的情况,银行与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第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而很多小微企业的经营者目光短浅,只注重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对企业经营的长远规划,所以企业很容易陷入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将会明显的增加。最后,小微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尚未构建现代企业管理结构,大多数的决策都由企业主个人决定,内部没有制衡机制,企业主的个人信用状况大体反应了企业的信用度,因此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存在困难,加大了信用风险。

(二)小微企业信贷的政策风险

政府针对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改变给企业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动所引发的风险即为政策风险。由于一些政策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很多不达标的小微企业因此而关闭。另外,一些小微企业没有明确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经营与政策相背离的项目,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一些技术水平低,消耗资源高的小微企业成为调整重点,逐渐的被淘汰或被限制发展,并且依法关闭了一批造纸,化工、钢铁、煤矿等相关产业的小微企业,给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带来政策风险。

(三)宏观经济恶化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一般而言,宏观经济因素可能带来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新产品和新工艺代替老的产品和工艺,产品生命周期走到尽头,导致企业关门倒闭。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生存环境发生急剧恶化,经济周期性发展,国际贸易争端和贸易壁垒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这两方面导致了信贷风险的产生。

(四)行业因素导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每个企业都存在于行业之中,企业生存与发展,与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市场潜力以及发展前景都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或者已经连续下滑,银行对处于该阶段的小微企业的信贷就存在着高风险。另外行业还有周期性,当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低谷时期,银行对于该企业的信贷风险就加大。

二、银行防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策略

(一)加强信贷管理,创新信贷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商业银行也要实行不同于大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模式,即“四单”管理,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独进行信贷评审,单独予以考核激励,单独配置专营队伍。特别是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占有率、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以及利润贡献率作为单独考核指标,纳入到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中去,并单独对这些指标配套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划拨专项业务发展经费,配置专项信贷额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与业务绩效奖励并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物质奖励与小微企业的信贷资金规模、小微客户数量、贷款质量及效益等综合指标相挂钩,从制度上调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授信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在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上,可实行分步贷款,通过对小微企业业务细分,将整个信贷按照业务的流程进行分步发放,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二)构建针对小微企业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能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相关信息记录,以便银行对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增加对企业信贷的可靠性。由于监控的成本高和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发展的较为缓慢,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而实际情况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市场广阔。而同时小微企业不能公开的融资,因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更为依赖,银行业务中小微金融所占的比例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针对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发展路径、风险表现建立一套适用于他们的评级指标和分析体系,从而客观的判断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三)高度重视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大多数为家族企业,企业经营者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信用状况和道德水平对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首先要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对经营者的信用记录进行了解。其次,银行要考察经营者的社会声誉和道德水平,通过行业协会,与其接触过的供应商以及工商税务部门进行了解。同时银行要与企业经营者建立定期约见制度,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要通过与其直接的沟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跟踪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对于企业经营者有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社会声誉不佳的,或小微企业出现经营陷入困难财务状况不佳的情况,银行要及早的退出。

(四)及时掌握各类企业信息

银行要加强对小微企业各类信息的调查用以信贷决策,全方位多维度动态的获取企业的各项信息,商业银行要注意收集企业的纳税单据,银行对账单,水电费凭证,运输发票等大量的信息,从而准确的判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的真实与否进行核实。另外,要求企业提供销售合同,供货合同,考察双方业务往来的稳定性,以及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上下游客户的实力及信誉,要求企业提供每年的分红情况等,多渠道的验证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的识别和防控信贷风险。

(五)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

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来管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首先,加强与信用评级机构的合作,通过外部的评级机构来帮助建设内部的评级体系,为信贷决策做参考。其实,加强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能够提供抵押与担保是企业进行贷款的必要条件,当企业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抵押物时,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与第三方担保公司合作的方式给企业提供贷款。

(六)严格早期预警和退出机制

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断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的对授信政策进行调整,实行每年压缩规模的退出计划。针对每个客户灵活制定信贷管理方案,如果发生不利的变化,及时预警,及时退出。对于已经产生的不良贷款,根据企业的还款能力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

(七)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与服务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急切,贷款金额少、贷款频率高的特点。在资金的使用方式、担保方式、和还款方式上进行创新,以适应小微企业对信贷的需求。

三、结束语

小微企业信贷已经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来源,加强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防控对银行创造利润,实现经营效益以及健康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许莉,姜小舜,夏颖朝.小企业贷款:风险识别与控制[J].中国内部审计.2009(03)

[2]石军伟.小企业的经营风险[J].企业管理.2000(07)

[3]刘尧飞.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4)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01)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防控措施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还存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从信贷组织结构、整体运营流程到支持体系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来获取最大利润的目标会受到较大的制约,而且也会导致信贷风险增加。针对于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使其与当前我国具体的国情及金融发展情况相适应,进一步强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从而为银行预期利润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能准确对信贷风险进行定位,无法全方位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信贷风险进判别,贷款后期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无法妥善控制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范中缺乏经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这就导致对存在的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再加之相关政策缺失,即使发现风险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纠正。而且当前风险分析工具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信贷管理的需求,对信贷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信贷人员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我国商业银行为了加快推动信贷业务的发展,在信贷人员的选聘上更重视数量,而对质量存在一定的忽视,这就导致商业银行信贷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信贷风险意识缺乏,再加之商业银行对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重视度不够,信贷人员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业素质普遍较低,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增加。

(三)信贷过于集中

商业银行信贷过于集中时会导致其风险上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时,由于信贷过分集中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破产倒闭的危机。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信贷资源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往往会将贷款集中发放于一些利好的企业,而且吸纳一些大型企业的存款,这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信贷集中情形的发生,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增加。

(四)政府干预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原则上不受政府的管理和掌控,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却会受到政府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在信贷业务中,往往地方政府主推的项目也是商业的主要融资项目,这就导致在具体由哪家银行进行操办时政府具有决定权。同时银行是否进行贷款也会受到政府要求的影响。在贷款方出现经营问题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时,政府往往会希望银行不予追究,从而导致贷款无法收回。

(五)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较多,但针对于商业银行的法律主要以几部法律为代表,这些法律法规由于建立的时间较早,而且在内容上具有单一性,这就导致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无法适应,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再加之我国银行监管立法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仅无法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匹配,而且无法完成对金融体系的实际监管。由于法律法规缺失及监管不力,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增加。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银行信贷的综合授信系统

要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行之有效的防范,从根本上来说便是要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假设能够建立并健全有效的授信系统,便能够成功掌控贷款的质量。综合授信指的是商业银行基于全面评估信贷相对方的财务情况以及信用状况,确定银行所愿承担的风险量,该风险量便是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同时对信贷相对方开展集中控制的制度。就综合授信来说,具有简单、有效的特征,基于既定的额度,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信贷的安全性,将信贷控制在银行可控的范围之内。

(二)建立并完善银行内部的监控体制

一方面,为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应当专设对风险资产进行管理的专业机构,从而确保信贷的质量。管理机构不但能够对信贷资金开展时时跟踪与管理,对于信贷资金,也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划分,同时,对于一些存有问题的项目与单位,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对于明确发现问题的贷款,可及时追讨。同时,要将贷款的追回责任落实到人。

另一方面,要将贷款的审查与发放的部门分开,两者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又各司其职。审查部门做好贷款相对人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了解其经济状况以及还贷能力、行业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而贷款部门则根据流程进行贷款的发放,并掌握好贷款发放的额度。两部门分开能够防止贷款权利过于集中,切实规避审批中所存在的风险。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强化银行监管工作,充分的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来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领域的立法,更好的推动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针对当前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监管的现状,并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打造一套与我国现有国情相符,能够满足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特征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

(四)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首先,应当拓展国际资本引入的途径,并发掘资本引进的深度,调整好商业银行调整结构。其次,应当设立单独的、能够直接与高层对接的银行内部监控与评估部门,并打造出相应的信贷报告线路。使得董事会等银行高层管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信贷中所遇到的问题,并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信贷款项被及时追回,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商业银行应当将“经营风险”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打造出相应的信贷文化。

(五)实行积极的贷款定价策略

在信贷管理中,银行要取得最佳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对贷款进行合理、正确的定价。近些年,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商业银行应当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定价工作重视起来,从贷款的伊始就有效的防范信贷的风险。同时,基于当前国际金融管制的放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银行存贷款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对于贷款进行合理的定价也是银行争取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快,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产品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信贷还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项业务,对于信贷风险仍然不能忽视,需要通过加强信贷管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努力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确保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维军.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2).

[2]陈尧.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探讨[J].商业时代,2012(04).

[3]孙琦.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J].中国外资,2014(01).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4

一、内部欺诈

1、隐瞒客户不良信用记录

•当信用记录为“查无此人信息”,且打印件上身份证号码与基本资料中显示的身份证号码不符时;

•当个贷档案(正本)中信用报告为复印件时; •当打印件、复印件上有明显人为修改痕迹时; •当借款人、财产共有人和财产所有人信用报告不全时。

2、人为调高客户信用等级评分

•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与贷款申报材料不一致时; •当评分指标证明材料收集不全时。

3、隐瞒重大风险

•当对调查报告表述存在异议时;

•当调查报告所举数据、证明材料等收集不完善、不充分时。

4、假名、冒名贷款

•当客户经理拒绝检查人员检查指定客户的贷款时,贷款资料中申请人前后签字明显不符时,建议通过电话等方式询问借款人的借款基本情况;

•对单笔金额较大的贷款,且材料瑕疵较多的借款人,建议通过联网核查系统核查申请人身份。

5、抵押物不符合担保准入规定

•核对土地使用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

•核对房屋所有权证所登记相关记载是否合规;

•核查抵押物所有权人年龄与其身份证件和户口是否相符,财产所有人是否为未成年人。

二、外部欺诈

1、收入证明虚假

•应向借款人收入证明开具单位调查其职务、级别、收入等情况;

•借款人如有其它收入来源的,应核实相关证明材料(租赁收入、股本分红等)。

2、购房行为不真实

•实地调查了解房屋的位置、朝向、结构、销售等情况; •通过面谈或电话等方式知悉借款人对房屋情况的了解程度,了解借款人购房行为的真实性; •向房地产权登记部门查询销售合同的备案情况。

3、资金用途不真实

•实地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向交易对手查询,核实交易合同的真实性;

•核查贷款发放后,借款人是否直接将信贷资金划转入个人投资参股的法人类企业账户; •发放贷款时严格核查借款人账户是否为资本投资账户。

4、汽车购销行为不真实 •与借款人联系了解其购车行为的真实性,详细了解借款人的家庭财务情况; •密切关注汽车经销商财务状况,防止其利用按揭贷款套取资金;

三、流程管理

1、基础资料未核实

•当复印件为传真件时,建议复查原件;

•当复印件无“与原件核对相符”章和客户经理签名时,建议复查原件;

•当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不得为股东和其他自然人提供抵押时,当公司章程未经工商管理部门签章确认时,建议向工商部门查询登记备案原件。

2、对共有权人的调查流于形式

•贷款调查面谈时,调查人员应同时约谈借款人和共有权人; •贷款合同签约时,借款人和共有权人应同时到场签订合同。

3、抵押登记不落实

•客户经理必须参与抵押登记过程,办理与取回抵押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执行,不得委托中介机构和第三方代为办理;

•房屋登记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分立的,必须首先核实土地使用权证和房产所有权证是否已经抵押,并按照相关要求办妥抵押手续;

•对存量贷款权证办理情况进行清理整改,及时跟踪楼盘产权证办理情况,落实抵押登记。

4、贷款催收不及时

•按月进行当月逾期贷款警示和次月到期贷款提示; •强化贷后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二、典型案例解析1、2001年× ×分行营业部开始为甲公司开发的龙祥小区办理个人按揭贷款业务,截止2005年共办理住房及商用房按揭贷款× ×笔。经查实,虚假按揭贷款为× ×笔。其中:

× ×户为空房按揭;

× ×户为一房两卖;

× ×户为冒名贷款;

× ×户为商铺假按揭。

案例分析

•甲公司动员职工进行虚假按揭。

•以收购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利用产权部门工作疏漏,办理无真实交易的虚假按揭。•对已全款售出的房屋进行虚假按揭。

案例启示

•未进行楼盘准入审批和资金监管 •贷前调查严重失职 •审查审批流于形式 •贷后管理不到位 •

2、2006年3月20日,某银行发生一起汽车消费贷款诈骗案件,涉及贷款N笔,造成N万元贷款无法收回的骗贷大案。案件涉及该市机动车交易中心、银行、车管部门、保险公司等机构和人员。经查,支行负责人与该地区机动车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某等人内外勾结,陈某以汽车交易中介的身份为银行推荐客户、代为客户上牌、办理车辆抵押登记等手续,并从中赚取手续费收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陈某利用不知情人员的名义,骗取借款人身份证,编造虚假汽车资料,在该支行办理无真实汽车交易行为的汽车消费贷款,伪造车辆上牌和抵押手续,疯狂诈骗银行信贷资金。

案例分析

•贷款调查流于形式,给不法分子提供可趁之机; •未能坚持独立审查,贷款审查不严;

•贷后管理形同虚设,对虚假按揭风险熟视无睹。

案例启示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

•制定个贷从业人员准入标准 •严格对经销商准入管理 •规范业务操作流程

•加强对正常个人贷款的监测

3、曹某以他拥有的一栋房产作抵押,向某银行分理处提出申请个人房屋装修贷款,并提供了房产证、土地证、个人身份证明、户籍证明、婚姻证明、以及收入证明。该分理处受理了申请,两名信贷人员确认此房屋存在后,曹某备齐房产估价证明、贷款担保人同意担保证明等,并与贷款担保人一同在该分理处签订同意抵押担保文件。手续齐全后,该分理处上报支行进行审批,并将借款合同经公证部门公正。但在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期间,由于路途较远,分理处同意由曹某自行办理抵押手续。后曹某将办好抵押的“他项权证”交于分理处,分理处就办理了其房屋装修贷款。后期发现问题后,经查证,证实土地证、房产证、他项权证都系伪造,贷款被骗。

案例分析

•调查环节违规行为:

1、面谈过程中未按规定约见借款人、财产所有人和共有人,并未核对以上人员身份证件;

2、未尽职调查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的情况;

3、未充分核实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对房产所有权及装修合同未进行实地核查;

4、客户经理未核实房地产权证的抵押状况和权属情况。

•签订合同环节,客户经理未按制度要求查验借款人及担保人的有效身份证件,确保签字人确为借款人,且所签姓名必须与身份证件姓名完全一致。

•落实贷款发放环节中,客户经理未按要求与抵押人一同到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未按要求执行办理与取回登记手续须由不同的银行工作人员办理的规定。•贷后管理环节中未按要求核查贷款资金使用情况。

案例启示

•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如何加强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管理 篇5

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不断加强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素质教育,严防道德风险。

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员工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一是要强化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贷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

二是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信贷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识贷款操作规程,还需要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等,现有的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利用多种方式,对信贷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考试,跟上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防范信贷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带来的风险。

三要敦促信贷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特别是一些与信贷资产质量密切相关的基本法规,如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担保法、破产法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掌握并运用法律武器,这是时代对信贷人员提出的迫切要求。

二、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约束机制,严防信用风险。

一是健全贷款责任制。在信贷业务和管理中,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要落实信贷责任追究制,凡是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应继续采取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力度,防止出现“踢皮球”现象。

二是实施授信管理,优化贷款结构。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客户的偿债能力、市场发展前景、非财务因素、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核定。确定授信额度,减少信用风险。三是完善信贷内控制度,要严格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贷款程序,强化监督机制,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弹性。同时要继续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协调发展,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防止一言堂和长官意志决策带来的信贷风险,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管理。

五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通过对信贷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对策。并组织信贷人员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序,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对策;要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六是探索新形式下贷款非零风险防范机制,三农贷款是支持的是弱势产业,贷款风险系数相对来说更大,为防止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现象的发生,已迫切需

要贷款非零风险防范机制的出台。

三、优化信贷投向,落实责任防线,严防增量风险。

一是调整信贷投放方向,大力扩张信贷资产规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加快贷款投放步伐,树立抢占优质客户意识,通过拓宽支农领域,在支农深

度与广度上做好文章,除对常规农业保证支持外,对农民的生产、建房、消费等

其他合理资金需求也全力予以支持,使农民群众存在的贷款难问题得到根本缓

解。同时针对我区的客观实际,大力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扶持个体民营

经济做大做强。

二是结合信用社的行业特点,加大对新增贷款的管理力度。加强新增贷款

管理,从源头上遏制不良贷款产生。严格贷前审查程序,杜绝不符合条件的贷款

进入审贷程序;落实贷后检查制度,按照贷款检查间隔时间及检查要求,对项目

贷款和流资贷款进行检查,查漏补缺,防范风险。进一步规范信贷决策行为不懈

怠问题。规范信贷决策行为是对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各环节有权决策人行为的规

范,目的在于防范决策人道德风险与能力风险,要规范信贷操作的各项流程,建

立责任追究制度、奖罚制度和风险公示制度,形成严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五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既请进来,也走出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商业银行要求的优秀经理人员

和专家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以逐步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做好盘活功坚,牢筑清非战线,严防存量风险。

一是落实责任追究,实行责任清收制。以实施责任清收为突破口,出台多项

措施,加大督察力度,采取对责任贷款在规定期限内清收的责任人,并停止其新

贷款发放权;对责任贷款实行通报。并扣除其薪金偿还贷款。通过强化责任贷款

追究制,进一步增强执行制度的严肃性,极大地调动责任人清收积极性,以促进

新增贷款质量的提高。

三是不断创新不良贷款清收方法。在清理村集体不良贷款方面,继续推行“

土地承包权”抵债和“偿债承包田”两种清收办法,走出盘活村集体不良贷款的盲

区。具体工作中,还要及时看准企业转制的有利时机,由专人组成盘活工作小组

予以清收,全面打击企业偷、逃债的行为。

四是加强抵债资产管理,防止资产二次流失。要对接收的抵债资产进行了分

类建档,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对抵债返租的企业,严格按照已签定的协议,逐步实施,对暂时不能变现抵债资产,对外以公开招标出租。

五是用足用活政策,做好报呆核销工作,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6

一、树立稳健经营理念,严防盲目扩充规模。一是稳健经营,稳步发展是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二是要做到“早调查,早研究,早安排”,认真测算资金头寸,确保农户有效资金需求的满足,不可盲目扩大信贷规模;三是遵循审慎的办事原则,在经营每项贷款业务时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同时要择优抢占强势贷款项目,培植效益好的增长点。

二、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强化贷款管理责任制。农村信用社从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必须建立一整套的信贷内控规章制度。要想提高农村信用社风险贷款的防范能力,首先要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不断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在信贷业务管理中,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信贷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在确保国家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得以贯彻落实的情况下,建立健全信贷管理体系和事后监督协调运转的内部控制制度,抑制内部违规行为的发生。要落实信贷管理责任追究制,只要贷款造成损失,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力度,要加强对客户经理在贷款投放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力度。要不断强化客户经理、信贷专柜及事后监督岗位之间相互制约作用,进一步完善信贷操作的合规合法性,把信贷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实施贷款授信管理,切实优化贷款结构。

农村信用社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分析,综合评价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以及市场发展前景,信用支持程度和在信用社结算业务量以及从其业务中获得的收益等因素后,确定其贷款受信额度,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切实落实贷款的安全、流动、效益性,减少信用风险。进一步规范授信程序,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力度,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缝隙。在信贷业务拓展中,还应注重风险管理,首先是贷款投向上做到分散风险,行业上不能过于集中;其次在借款个体上不能垒大户,防范信贷风险;再次要根据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同辖内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发展有特色的金融品牌,把资金投向特色农业个体经商户及农村大联保体贷款的发展中去,更好的支持辖区的经济发展。在农户小额贷款、短期农户贷款种养殖贷款方面做文章,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特色金融品牌繁多的有利作用。

四、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农村信用社在贷款管理上,首先要规范授信业务程序,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贷分离制约机制,做到严格管理、职责分明、相互制约、规范运作、协调发展,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客户经理要严把借款企业、借款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信贷档案关。在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办理担保或抵质押、贷款发放等环节中,则应注意各种书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及合法合规性。完整的信贷档案有助于农存信用社了解借款企业、借款人的信用程度、经营状况、管理情况和经营成果,有助于保障信用社的资金安全,更好的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贷款档案的真实、完整、合规、有效性也是确保贷款安全和防范风险形成的有利保障。

五、强化职业道德及素质教育,严防道德风险。

信贷管理工作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信贷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为此,要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客户经理的职业素质是关键,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要培养一批廉洁勤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能打硬仗的信贷管理队伍。使防范信贷资产风险成为客户经理的自觉行动,从而达到防范信贷管理人员道德风险的目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人的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一个人有了良好的思想才能有良好的行动规范。客户经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道德的高低。

加强客户经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净化其灵魂,筑牢坚实的职业道德及政治思想基础,是信贷工作的百年大计。应积极开展案件警示教育、用法律的威严震慑人,用血淋淋的案例教育人,教育我们农信社的客户经理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欲惑,让我们的灵魂远离“雷区”,从政治思想上远离风险,远离犯罪。是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客户经理应该抵制各种诱惑,更要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积极开展一些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担保制度,要给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一支信贷模范标杆,广泛开展其正面教育,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激发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在敬业中树立其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

六、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由事后发现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农村信用社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一步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方式,分析预测风险,提出防范措施。实现由事后发现和化解风险向事前预警风险转变。并组织客户经理定期开展市场和行业调查,确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贷款风险程序,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的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检查制度和防范措施。根据民营企业、农户及个体工商户等不同贷款对象,分别确定贷后管理中最容易发现的风险预警信号,确定贷后必查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组织客户经理从多角度分析客户的经营、财务以及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要使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对风险苗头,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逾期贷款,要逐笔分析其原因,制订出化解措施和行之有效的清收办法。当信贷发出风险信号时,农村信用社应及时采取措施,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落实债务关系,进一步转化贷款风险。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7

1.农商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当前, 农商行在运营和发展中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无法正常还贷、抵押无法变现、担保无效等种类, 不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其产生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在管理上, 部分农商行管理体系仍然沿袭农信社的传统体系, 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管理体系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无法充分发挥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对信贷风险的防范作用。在贷款业务的审核方面, 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 使审核工作缺乏依据, 削弱了贷款审核对风险防控作用。

二是合规操作不严格。主要表现在:首先, 部分农商行贷款流程不规范、不严密, 在审批、跟踪检查等环节存在漏洞, 易引发信贷风险。其次, 部分农商行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执行不严格, 从而产生风险隐患。以客户信息收集为例, 工作人员没有按规定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核查、录入等, 就会产生信息不准确现象;还有的风险管理人员对客户信息没有进行科学分析, 无法准确判断客户的还贷能力, 这些都会产生信贷风险。此外, 部分农商行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 导致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也会产生信贷风险。

三是贷款回收不力。部分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认识不充分, 加之贷款回收措施缺乏力度, 导致对贷款的回收不力, 使贷款人的贷款余额逐年累积, 加大了贷款回收风险。

四是贷款发放对象具有高风险性。农商行贷款业务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 由于农业的收益周期较长、受自然条件等影响较大, 且收益较低, 增加了信贷风险。此外, 农村企业发展乏力, 经营状况不稳定, 也增加了农商行的坏账风险。

五是个别信贷人员素质有待于提升。农商行的部分信贷员在业务技能、法律法规、服务理念等方面无法适应农商行发展的新形势, 是信贷风险发生的一个因素。而个别信贷员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低、法制意识淡薄, 在贷款业务中不按流程执行, 导致发放人情贷款、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出现, 则直接导致信贷风险的大幅提高。

2.加强信贷风险防控的对策分析

一是转变经营管理观念。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应转变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经营观念, 切实从农商行的特点及市场定位出发, 重视贷款的质量, 避免信贷风险。严格贷款管理, 加强合规经营, 注重贷款的安全性, 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在贷款发放上, 农商行要积极开拓市场, 扩大贷款客户来源, 削弱因贷款对象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二是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农商行要加强内部管理、风险防控等制度的建设, 完善授信决策, 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等制度, 切实加强审贷分离, 从而降低信贷风险。同时, 要加强内部监督和岗位设置的科学性, 使信贷人员、监督人员、审查人员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通过控制岗位权限, 提高贷款风险防控的规范化。同时, 要加强对信贷人员和信贷业务的风控管理, 降低人为的信贷风险。

三是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预警系统。农商行应着眼于提高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对贷款人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进行预警分析, 从而为风险防控提供风险判断和原因诊断, 实现信贷风险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四是建立标准化的信贷监管机制。农商行必须严格执行信贷政策, 加强对抵押物的评估与管理, 通过完善抵押、担保手续、建立信息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 减少人为干扰, 从源头上防范信贷风险。

五是提高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农商行要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 从业务技能、道德水平、法律意识、风险意识、爱岗敬业等多方面提高员工素质, 用科学、规范的行为准则指导信贷工作。同时, 农商行还应加强人才吸收, 多渠道吸引高素质人才;为优秀人才打开上升通道, 促进信贷人员队伍快速成长。

六是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农商行应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与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采取约谈、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法律诉讼等方式, 加强不良贷款、高风险贷款的清收工作, 转化不良贷款。同时, 农商行应建立激励机制, 对在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 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结语

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 农村商业银行必然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农商行必须把信贷风险防控摆上重要日程并且持之以恒地抓好、抓实, 才能确保农商行经营、发展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丁林.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 2014 (23)

[2]王建英.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0.

如何防控信贷风险 篇8

所谓信贷产业链,是指针对产业中产、供、销环节,发掘拓展信贷客户,将区域内某一产业链上的产、供、销各环节企业纳入我行授信客户集群中,通过信贷要素(贷款、承兑、贴现)的分配整合,形成我行特有的信贷输出循环。

所谓系统化风险防控机制,是指依托我行信贷产业链,充分利用产业链上企业之间产供销环节中的合作关联和熟悉度,将单一企业客户不确定、潜藏的风险显露在信贷产业链这一循环回路中,变“单一客户风险单一排控”为“集群客户风险系统排控”。例:A、B、C三家企业为同一产业链上原料供应者、产品生产者和产品使用者,三者之间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且均是我行授信客户,如果我行想要排查B企业是否发生风险,通过A或C企业即可了解掌握,同理A或C企业的风险也可通过B企业了解掌握,以此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系统性的防控授信客户风险。

二、具体措施

(一)外掘内拓,发展培育产业链客户集群

一是外部发掘,积极营销对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我行信贷政策的产业核心企业或优势企业,并以该企业为中心,延伸对接与其合作时间较长、关系稳定的上下游企业,建立授信关系,形成我行信贷产业集群;二是内部拓展,在我行存量优势客户中,分析筛选出与其合作年限长、关系稳定的上下游企业,利用该优势企业的业务合作关系,将其上下游企业营销至我行,形成我行信贷产业集群。

(二)联防联控,建立系统化风险防控机制

依托我行信贷产业链,实现链上信贷客户集群风险联防联控,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风险联防通告”模式,即信贷产业链上的企业与我行统一签订“信贷风险联防通告协议书”,由处于同一产供销链上的合作企业承诺“一旦发现链内企业出险便及时通告我行”,我行则对在风险联防中起到实质风险预防作用的客户企业给予一定的信贷政策优惠(如贷款利费优惠),以此提高客户企业风险联防意愿和积极性;另一种是“自行风险排控”模式,即由我行以一个信贷产业链为系统化风险防控循环,充分利用同一信贷产业链内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彼此熟悉度,对该链内企业采取联动风险排防。

三、实施意义

上一篇:感谢大自然的作文100字下一篇:四年级写作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