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优势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甘肃省区位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研究

摘要:文章以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基于交通和城镇影响的视角,对甘肃省区位优势度进行测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甘肃省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进行分析,通过ArcGIS可视化将最终结果表达出来。充分依托并提升甘肃省内部现有的区位支撑优势,尽快融入国家战略通道建设之中,根据区位优势与区域经济划分的类型,提出促进区域平衡和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城镇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区位的协调发展的目标,最终提出促进区域平衡和服务于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文章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区位优势度测度与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区位优势度和县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第一部分区位优势度的测度。主要采用GIS网络分析、空间分析和分类统计,结合数理综合评价模型,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交通与城镇两方面,确立交通路网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和城镇影响度三个评价指标对甘肃省县域综合区位优势进行测度。结果发现:省域内部区位优势,在东部主要以兰州为中心,沿“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城镇综合发展廊道在东西方向上的区位优势逐渐延伸减弱,向西途径白银市、武威市、金昌市、张掖市,向东延伸至定西市、天水市以及东北部的平凉市。西部主要以酒嘉地区为核心,向东延伸至张掖、金昌一直向东,向西至瓜州县,并有向敦煌延伸的趋势。在廊道延伸的基础上逐步向南北延伸且逐渐削弱。第二部分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遵循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比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在参考已有文献基础上,选取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非农产值比重七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利用SPSS对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甘肃省大部分区域让处于经济落后水平整体表现出西高东低。酒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部分区域具有特殊性;中部走廊区域与东北部经济处于中等水平,兰州以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市区经济普标高于各县经济,河西走廊县域经济高于陇南山区、陇中黄土高原和甘南高原地区县域经济。中心城镇周边县域经济、资源县经济以及交通枢纽、交通干线上的县域经济发展较好,但优势不明显。少数民族区域,如阿克塞、肃北、肃南等由于地广人稀,人均指标较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具有特殊性。第三部分通过对城镇区位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分析,借鉴容量耦合模型,建立C-D函数。结果发现:省域大部分区域区位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程度较高,相互影响程度较大,二者存在明显耦合关系。但协调性普遍处于中等水平,高协调度区域较少。高协调度区域主要集中于中西部,东部兰州、定西、天水、平凉零星分布。严重失调区域主要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合作周边县域,肃南、民勤、通渭、渭源等零星分布。

关键词: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GIS技术;主成分分析;甘肃省

学科专业:理论经济学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理论基础

1.4.1 基本概念

1.4.2 基本理论

1.4.3 相关研究进展

1.5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处理

1.5.1 研究区概况

1.5.2 资料来源及处理

1.6 研究主要内容

1.6.1 区位优势测度

1.6.2 经济水平评价

1.6.3 综合类型协调分析

1.7 研究方法

1.7.1 网格分析法

1.7.2 主成分分析法

1.7.3 耦合协调度评价

1.8 论文结构

2.甘肃省区位优势评价

2.1 区位优势度模型

2.1.1 交通网络密度优势度模型

2.1.2 交通干线影响优势度模型

2.1.3 城镇影响优势度模型

2.1.4 综合优势度模型

2.2 区位优势度测度

2.2.1 交通网络密度优势度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2.2.2 交通干线影响度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2.2.3 城镇影响优势度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2.2.4 综合优势度模型的计算与分析

2.3 结果分析

3.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3.1 主成分分析模型

3.1.1 数据标准化

3.1.2 计算相关矩阵系数R

3.1.3 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3.1.4 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

3.1.5 计算综合得分

3.2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测度

3.2.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3.2.2 主成分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经济发展高水平区域

3.3.2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

3.3.3 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区域

3.3.4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

4.甘肃省区位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4.1 定性分析

4.2 定量分析

4.2.1 区位优势度与经济耦合模型

4.2.2 协调性测度

4.2.3 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5.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5.2 启示

5.3 文章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制造企业预算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