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 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 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 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 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 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不是凭空想象, 也不是刻意求新, 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33.5万亿元人民币, 比1952年增长了528倍, 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 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 随着经济总量增加, 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 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 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 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 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 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 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 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 发展是硬道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 增大生产力总量, 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 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 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社会不和谐, 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 就会产生不满情绪, 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 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 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 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 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至2009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600美元, 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 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 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 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类改造自然,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要科学地、有远见地开发利用自然, 而不是盲目地、鼠目寸光地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 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是社会建设的主体, 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人们违背社会规律, 按主观意识办事, 必然会受到惩罚。

因此, 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 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 平衡利益关系, 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 愉快地创造和生活, 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社会的和谐, 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 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 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 相互促进, 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 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 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 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 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 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 而工业中, 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 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 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 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 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 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扭曲了资源的配置, 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 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 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 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 以发展本地区经济, 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 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 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 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 并逐步放开竞争, 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严格依法行事, 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二)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首先, 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加强农业基础, 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 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 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 要通过资产重组, 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 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 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

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 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 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 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 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 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要扩大开支, 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又要强调社会公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鼓励勤劳致富, 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收入调节方面, 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 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 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实现税负公平, 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 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 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 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

(四)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产业, 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产业的时候, 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 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 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 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 回收其废弃产品, 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三、结语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只有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 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 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才能更好地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摘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 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 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 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 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参考文献

[1] 郑升旭、王健.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J].陕西审计, 2005 (5) .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上、下) [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20) .

[3] 何卫东、陈赛.和谐社会的持续型经济发展模式[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1) .

上一篇: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途径思考下一篇:差异化班组管理的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