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通用12篇)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篇1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一)伟人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商品的成本,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我们能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医疗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研究出对抗各种疾病的疫苗,减少了人们遭受病痛折磨的机会。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实现了去太空旅游的梦想。

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航天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也还有一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能源利用率,我们国家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根据“2009能效机制建设国际论坛”的数据,目前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再比如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对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科技和经济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其最重要的结合点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而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促进效益增加和国力增强的有效途径。我国科技成果自身与市场脱节严重,缺乏成果转化时效性观念,科技成果转化投入资金不足。

因而我国一直在强调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一直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不但国家应该重视科技的发展,而且我们每个人也应该重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我们的社会应该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氛围。

我们要具有用科学技术服务全人类的博大胸怀。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二)20世纪,很多的科技产品已成功问世,21世纪,科技产品走进大家的生活,现在手机的应用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交流,以往,到外地去出差,没有手机,人与人之间不方便联系,如果要接待朋友的话,必须要事先用公用电话联系好,再在车站等,如果在路上出现情况,如高速赌车等等,还会等上好几个小时;手机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的生活;现在互联网的普及也更是大大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你在北京,我在上海,我和你足不出户,就可以相互看见对方,还可以通话,在互联网上我们可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可以参加各种投票活动,可以广知天下事;电脑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的办公,手指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不再像以前那样用纸质办公,空调现在成了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让你在家就可以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不再是冬天冷,夏天热,而是一年四都如同春天般的美好。

数码相机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让你不再为失去美好的回忆而烦恼,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

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三)科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向来就是一体化的。一方面科学技术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信息社会,科技给了人类社会无比强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人类社会也给了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需与环境。若无人类社会的存在,若无人类社会在其它方面的发展,科技也将无用武之地。此外,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的标志、一种文明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标志了工业社会的到来,半导体的出现又将人类带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与互联网的诞生更是标志着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科技给整了社会带来了改变,带来了活力;相反社会的发展也在无形中推进了科技的不断前行。两者相辅相承,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地发展与前进。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篇2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语言与生活密切联系,语言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寻找英语素材,让英语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觉得英语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也不仅仅是升学的工具。

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教育的生活化对英语教育教学的意义是深远的。然而,现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是:读多说少,学多用少,仅仅是为学而学,学用分离。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他们学的不只是英语ABCD,也不只是当做语言知识来学的“哑巴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生活化的语言素材,让学生感到在学中用,这样他们才会感觉学得有意义,而有意义学生就乐意去做,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生活。教师应凭借生活创造生动和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进而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调动在动态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

在备课时,教师应努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课堂设计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具进行生活化模拟情景表演。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根本,用贴近学生生活能被学生感知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适应生活、获得经验,进而得到发展。《牛津英语》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都设计了许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教材的话题包括时间、天气、身体、个人情况、朋友、学校、家庭、节日、文体活动、指路、问路、购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等。这些关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题材,很容易将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体验、参与、实践及主动尝试与创造的过程,进而主体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英语新课标的指引下,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努力创造生动、真实又有情趣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在真实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让生活走进课堂。

专家指出:只有学习语言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语言环境中,而且有办法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接受这些语言,才会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效果。英语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不同,其缺乏母语环境中和学习的氛围。因此,需要在教学中为语言提供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情景,以便于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并运用。

(1)利用教具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实物或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等为学生创设符合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一般的名词,教学时可采用此法。直观教学以其生动形象的特点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要教好并让学生掌握好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语境,应该创造更丰富更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并在特定环境中正确使用。比如在上《牛津中学英语9A》Unit 1“Star signs”前,可以布置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星座的资料,了解这些星座及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作铺垫,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2)利用体态语创设情境。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好多单词是可以用体态语来表现的。如教《牛津中学英语7B》Unit 5“Finding your way”时,首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表演几个已准备好的话剧,在表演中让学生根据所需,用所学的句型“Excuse me,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Thank you.You are welcome!”进行情景操练。他们在操练活动中能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现自己的生活,这样更容易进入角色,成为情景操练的主角、课堂的主体,活化教材,教学也富有生命力。

总之,让英语教学走生活之路才能走出教学低效的怪圈,才能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到生活的源头学英语,为生活而学英语,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用英语。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因此,我们要让教育走进生活,使教学生活化、校园生活英语化、社会生活英语化。在平时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努力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谈谈数学与生活 篇3

【关键词】数学;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数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找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数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

由于低年级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更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第一册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可爱的校园”情境图中,除了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的实物外,教师还应把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生活中10以内的数,使小朋友初步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再如数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可创设学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学生担当售货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而低年级的小朋友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法让他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如星期天和妈妈上街买了哪些东西,共用了多少钱,你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大约要多长时间等等,也许,交上来的日记还都比较幼稚,语句不太通顺,但他们确实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年级的学生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要绘制学校的平面图,必须要量出学校的建筑物和操场的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再如通过填空一个鸡蛋大约( )克、你的体重大约( )千克、学校教学大楼大约高( )米……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教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可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动手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随后,再通过起名字,比较长的比较像的图形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一节新的图形认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同时也感知了“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相等”。这样引人新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数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并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辅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总结 篇4

早在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充分肯定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到了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持否定态度,认为科学给社会带来了罪恶,导致了人类的不平等。

同一时期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则反对卢梭的观点,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人类支配自然的手段。

到19世纪中叶,马克思经过分析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给以充分的肯定,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当代科技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人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仍主要持肯定态度。

但自8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带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危机、资源浪费、失业加剧、核竞赛以及道德伦理问题等等,从而促使人们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作重新思考,出现了各种不一样的观点。

(一)当代科技价值观概述播.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其一是乐观主义,其二是悲观主义。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上持乐观主义观点的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虽然造成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尖锐对立,可是,依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全能够解决自然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并且,依靠新的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

这种乐观主义的观点又可分为两种不一样形式,其一为技术决定论,其二为现实主义。

前者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在不受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下,解决各种全球性的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后者则认为,科学技术是否能解决各种问题,取决于人类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决策,取决于对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理解本事、学习本事的开发。

在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问题上持悲观主义观点的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污染的增加,并且其速率是按指数函数变化的。

而人类所处的地球是有限的,它对于人类的活动有必须的承受限度。

当接近这个限度时,就会使经济增长发生困难。

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只会加快能源的消耗和污染

(二)正确认识科技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既可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进取的作用,又可能产生消极作用。

同时,无论是进取的作用,或是消极作用,无论这种作用是大,或是小,最终都不是取决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取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应用。

所以,必须从以下3个方面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1.必须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率上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固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有关;但最终取决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向于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导向于解决全球性危机和其它社会问题,科学技术则会产生进取的作用,反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向于与人类的需要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相背离的方面,导向于经济的盲目增长,导向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甚至导向于罪恶,科学技术则会产生消极作用。

无论科学技术在发展与应用中对社会产生何种结果,都不可仅仅将此结果归因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取作用的发挥离不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同样,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消极作用,也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使然。

所以,应当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才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2.必须具体分析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进取作用和消极后果就整体社会而言,社会中既有进取的方面也有消极的东西;其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不可简单地把社会中进取的方面或消极的东西都归因于科学技术;即使与科学技术有关,或因科学技术而产生,也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之分。

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既有进取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后果。

以为科学技术本身就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或以为科学技术无益于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只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显然都有失偏颇。

所以,应当具体分析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产生了哪些进取作用和消极后果,具体分析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对社会产生哪些进取作用和消极后果。

3.必须充分肯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进取作用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就现代社会看,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进取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当然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归因于科学技术,并且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进取作用要经过社会自身的有效理解才能实现。

从社会的未来发展看,许多社会问题以及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也必须依靠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篇5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且越变越好,这是由于科技融入了生活,丰富了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带来了舒适,没有科技的发展,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使用家用电器,如:电饭煲,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科技的产品,它们的出现大大节约了家庭主妇们做饭的时间,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救出来;电信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话、手机、小灵通等已成为公众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今上网听歌、看电影、聊天、看新闻等早已成为新时代的人们娱乐的新天地;现在正流行的网上教育,使得孩子不出门就能得到远在外地的老师为他讲课;交通工具领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摩托车已成为大众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小汽车也正在逐步进入百姓的生活,所有的这一切变化表明科技的发展已给我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反过来说,社会生活又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反作用,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了科技的变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多了解科技,用科技武装自己,为了促进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共同进步而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谈谈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篇6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存在依赖关系。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利用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各种资源中,源于自然环境的自然资源,一直提供着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而源于人类本身的社会资源则提供着加速社会发展的劳力、技术、知识及各种思想等。从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到现代高科技产业的腾飞,充分说明自然资源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因此,无论人类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是发展的根据这一真理亘古不变,科学的进步只能起到加快社会发展步伐的作用。

其二,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有破坏作用。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地使用自然资源,由于某些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以致使其逐渐减少甚至枯竭,或因没有替代用品,往往就会产生资源的危机;而在自然资源被利用的过程中,一些残余废弃物重新回流自然,或干扰了自然资源,将对自然环境或自然资源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如肆虐的洪灾、茫茫的赤潮、狂舞的沙尘暴、年来报道的天坑等等,无不是对自然盲目和贪婪的掠夺和索取而造成的环境、资源的破坏。

其三,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起了养护作用。人类社会已发展了几千年,至今不衰,就是因为人与自然在历史长河中共同成长。中国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农耕文明时代,是气候最佳时期,当时黄河中游的气温较高,植物生长茂盛,植被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也有利于古代人们的居住。我们的先民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发展农耕,他们既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土地资源,也养护着这些资源,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原文化。英国是工业化最早的西方国家,也是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他们凭借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包括纺织、采煤、冶金、纺织机械、造船和某些机床制造业,并成为称霸世界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此同时,他们也用这些技术维护了自然资源。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并没有改变,同样,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对自然资源做到既开发又养护。

其四,社会发展对自然资源还有创建作用。人类社会的大厦是建立在各种自然资源基础上的,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人类长期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类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是不可能的。但是,人类也在利用自然同时,在创造新的资源,科学的进步不仅能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也能不断扩展自然资源的外延。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转基因食品、超导材料的出现是人类对基因资源、物质原料等资源的深入开发的结果,更是不断扩展、创新的表现。无论人类怎样使用自然资源,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然资源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亘古不断的,这是一个真理,是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谈谈与足衣发展有关的汉字考释 篇7

一、足之外衣

1. 履类。

履, 先秦时期, 履是作为动词使用, 表示“脚踏”或“穿鞋”的意思。《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文中“履”指“脚踏”。《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 履句屦者知地形。”文中“履”指“穿鞋”。汉代以后, “履”字作名词, 为鞋的总称。汉代刘熙《释名·释衣服》:“履, 礼也, 饰足所以为礼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履, 足所依也。”清代段玉裁注:“今所谓履者, 自汉以前皆名屦。……周末诸子, 汉人书乃言履。”《世本》:“于则作履。”宋衷注:“于则, 黄帝臣。草曰屦, 麻曰履也。”西汉史游《急就篇》:“单底谓之履, 或以丝为之。”

鞮, 古代用革做的鞋子称为鞮。《说文》:“鞮, 革履也, 胡人履连胫, 谓之络鞮。”鞮还表示是一种单履, 如西汉扬雄《方言》:“自关而东, 鞮履, 其复者谓之靴, 下单者谓之鞮。”[1]《玉篇》:“鞮, 单履也。”《急就篇》:“鞮, 薄革小履也。”

鞜, 古代亦为一种用皮制的鞋子。《广韵》:“鞜, 革履。”《汉书·扬雄传下》:“躬服节俭, 绨衣不敝, 革鞜不穿。”引注颜师古曰:“鞜, 革履。”《急就篇》:“鞜, 生革之履也。”

鞤, 古代一种用皮革制成的小儿履。《说文》:“鞤, 枲履也。”《急就篇》:“颜注, 鞤, 圆头掩上之履也。”《广韵》:“鞤, 儿履也, 皮为之。”

屝, 古代把麻、草编成的鞋称为屝。《说文》:“屝, 履也。”《左传·僖公四年》:“共其资粮屝履, 其可也。”《方言》:“丝作之者谓之履, 麻作之者谓之不借。”“不借”为草鞋的别名。商周以来, 草鞋还可用做丧履, 是古代丧服中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古代有一个规矩:草鞋既不能向人借, 也不可借给人[2]。

屣, 一作踪, 古代也指草鞋。《吕氏春秋》:“视舍天下若舍屣。”《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 犹弃敝踪也。”赵岐注:“踪, 草履……敝喻不惜。”《汉书·郊祀志》:“于是天子曰:‘嗟乎!诚得如黄帝, 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颜注:“屣, 小履。脱屣者, 言其便易无所顾也。”脱掉草鞋是很方便的, 所以古人常以“脱屣”表示事之轻易[3]。

屩, 一作蹻, 也指草鞋, 因十分轻便, 可作出远门时所用。《史记·平原君列传》:“虞卿者, 游说之士也, 蹑蹻担簦说赵孝成王。”《释名·释衣服》:“蹻, 跷也, 出行著之, 跷跷轻便也。”《汉书·卜式传》:“式既为郎, 布衣草蹻而牧羊。”颜注:“蹻即今草屦也。南方谓之蹻。”

2. 屦类。

屦, 先秦时称单底的鞋为屦。汉以前, 用麻、葛以及芦做成的鞋也叫屦。《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 可以履霜。”葛屦是有綦 (系屦的带儿) 可以扎起来的, 一般的屦用麻绳编成, 为了结实起见, 在编时要一边编一边扎紧, 因此《孟子·滕文公上》有“捆屦织席”的说法。屦还可作为与礼服相配的足衣, 《礼记》中有许多有关屦的礼仪, 如《曲礼上》:“户外游二屦, 言闻则入, 言不闻则不入。”“侍坐于长者, 屦不上于堂, 解屦不敢当阶。就屦, 跪而举之, 屏于侧。乡长者而屦, 跪而迁屦, 俯而纳屦”等[4]。

舄, 先秦时称复底的鞋叫舄。《释名·释衣服》:“复其下曰舄。舄, 腊也。行礼久立地或泥湿, 故木复其下, 使干腊也。”汉代郑玄《周礼·屦人》注:“复下曰舄, 褝下曰屦。古人言屦以通于复, 今世言屦以通于褝, 俗易语反与?”西晋崔豹《古今注·舆服》:“舄, 以木置屦下, 干腊不畏泥湿也。”这样看来, 舄的作用很像现在的胶底鞋或雨鞋, 其实舄是古代贵族行大礼时所穿的鞋子。《诗经·小雅·车攻》:“赤芾金舄, 会同有绎。”《诗经·豳风·狼跋》:“公孙硕肤, 赤舄几几。”毛传:“赤舄, 人君之盛屦也。”后代常以舄为帝王所服, 《汉书·东方朔传》:“ (汉文帝) 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 身衣弋绨, 足履革舄。”唐代颜师古注:“革, 生皮也。不用柔韦, 言俭率也。”但同时也逐渐用为一般鞋履的别称了。

3. 屐类。

屐, 是古代用木做的鞋, 后代称为“木屐”, 一种为平底木屐, 一种为底下设齿木屐, 制式相当于今天的拖鞋。木屐相传出现于先秦, 东汉后穿着者渐多, 不分男女, 日常居家均可以穿。最初为雨天穿用, 以防止鞋底潮湿, 同时可行于泥地。《释名·释衣服》:“屐, 榰也, 为两榰, 以践泥也。”颜师古注:“屐者, 以木为之, 而放两齿, 所以践泥。”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便履, 晴天亦可穿着, 称为“平底木屐”。《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 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 前行蒺藜悉着屐, 然后马步俱进。”南北朝时期, 上自天子, 下至文人士庶都盛行穿木屐, 诗人谢灵运登山时常穿一种鞋底有活齿的木屐, 上山时去其前齿, 下山时去其后齿, 上下十分便利, 时称“谢公屐”。唐代李白诗云:“脚着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说的就是这种木屐。

靸, 也指拖鞋, 深头、平底无跟。《急就篇》卷二:“靸鞮卬角褐袜巾。”颜师古注:“靸谓韦履, 头深而兑, 平底者也。今俗呼谓之跣子。”亦名“靸鞋”。初以皮制, 属韦履的一种。秦始皇二年开始以蒲草制作, 并称靸鞵, 从晋到唐多用草制, 梁武帝曾用丝制。陶宗仪《辍耕录》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 以草为履而无跟, 名曰靸鞋。”

4. 靴类。

靴, 为高筒的鞋, 字原作鞾。《说文新附》:“鞾, 鞮属。”原为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穿着, 用皮革制成。《说文》:“鞮, 革履也。胡人履连胫, 谓之络鞮。”《隋书·礼仪志》:“惟褶服以靴。靴, 胡履也, 取便於事, 施於戎服。”春秋时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 被引入中原, 并在军旅中开始使用。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靴者, 盖古西胡也。昔赵武灵王好胡服常服之。其制短靿黄皮, 闲居之服。”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使得着靴再一次流行, 男女皆穿, 但不能作为正式服饰之用。《南史·恩倖·周石珍传》:“亶学北人着靴上殿, 无肃恭之礼。”隋唐时期, 靴被定为群臣于天子宴服的配套足服, 并被历代沿用, 直到清代。

绚, 即“皮绚”, 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因为被庞涓陷害受了刖刑, 不能行走, 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 缝成高皮绚, 后来孙膑就穿着这种皮绚乘车指挥作战, 打败了庞涓。

从字形结构上看, 以上与足之外衣有关的汉字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会意字———履, 《说文》:“履……从尸从彳从夊, 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属皆从履。”徐灏《段注笺》:“从彳从夊, 皆於行步取义;……从尸, 亦横人相配, 兼取其声。”可见“履”字的各个部件都与人行走相关。第二类是形声字———屝, 《说文》:“从尸, 非声。”“尸, 陈也, 象卧之形。”王筠《说文句读》:“尸……横陈之人也。有从之者, 始垂一足而作尸也。”屣、屩、屦、屐, 《说文》中都是从“履”的省形字, 含义自然与“履”是相关的。鞮、鞜、鞤、靸、靴、绚, 形符或从“革”或从“糸”, 都与鞋的质地相关。第三类是假借字——舄, 本字是象形字, 本义是一种鸟, 上面像鸟头, 下面像鸟尾及脚。在《说文》中“舄”是“鹊”的异体字, “舄”作鞋讲, 属于文字的假借, 也可能是因为这种鞋的形状像舄鸟的样子。

二、足之内衣

袜, 古代写法很多, 有韈、韤、襪、韎、靺、袜等形体。这些形体出现的时代有早有晚, 反映了古代袜子发展演变的一些特征。《说文》中只有一个“韤”字:“韤, 足衣也。从韦蔑声。”“足衣”就是指袜子, 古来基本上没有异议。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八《行幐》条中说:“古人之袜, 大抵以皮为之。”“韦”和“革”都是指皮子。就其区别而言, “韦”是熟皮子, “革”是生皮子。《正字通·韦部》:“韦, 柔皮。熟曰韦, 生曰革。”韈、韤、韎、靺这四个形体反映的就是古人曾用皮子制作袜子的状况。除了皮子外, 也有用布帛制作袜子的。袜子属于衣着一类, 所以也写作“襪”或“袜”。《淮南子·说林》云:“钧之缟也, 一端以为冠, 一端以为袜。冠则戴致之, 袜则碾履之。”这是说用白色的帛做袜子。曹植《洛神赋》:“陵波微步, 罗袜生尘。”罗袜就是丝罗做的袜子。

袜子的作用主要是保暖。古有臣下在冬季向君长进献袜子的习俗。《初学记》卷四《冬至》引曹植《冬至献袜颂表》:“伏见旧仪, 国家冬至献履贡袜, 所以迎福践长……拜表奉贺, 并献纹履七緉, 袜若干副。”这里履和袜分得很清楚, 履的量词为“緉”, 袜的量词为“副”。

古时以脱袜为敬。《日知录》:“古者臣见君, 解袜。既解袜, 则露其邪幅, 而人得见之。”古人席地而坐, 进屋前要把鞋袜脱在门外, 一般不能穿着鞋袜入室, 着袜为不敬。《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卫侯为灵台于藉圃, 与诸大夫饮酒焉。褚师声子袜而登席, 公怒。”褚师声子着袜登席, 这是对国君的不敬, 所以卫侯发怒。梁朝时, 男子闲居多不着袜, 女子一般着袜, 但也有不着袜者。《淮南子》:“古者家老异饭而食, 殊器而享;子妇跣足上堂, 跪而斟羹。”唐宋以后, 女子多缠足, 不袜, 脱袜之俗渐止。

关于袜的语源, 《释名·释衣服》中解释说:“韤, 末也, 在脚末也。”似乎有一定道理。不过综合“蔑”“末”两个声符来看, 袜因“覆蔽”而得名的可能性更大。从“蔑”得声的字有“覆盖”的含义。覆盖物体用的巾帕叫“幭”,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幭者, 覆物之巾, 覆车、覆衣、覆体之具皆得称幭。”《说文》:“瀎, 拭灭貌。”《广韵·末韵》:“瀎, 涂拭。”“拭灭”就是将东西覆盖掉。“抹”从末得声, 有涂抹义, 与“瀎”相同。袜子把脚覆蔽了起来, 故称为袜。

综观文中提到的这些与足衣有关的古汉字, 不难发现其造字方法多是“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的形声, 这与足衣发展不断细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形声字中, 还有一部分字的声符同时兼有表义的作用, 可见古人在造这些与足衣有关的字的时候也是颇费了些心思, 在考虑到这些字的读音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它特定的含义, 这也是汉字表意性特征的一种表现。我们从汉字的形成, 一方面能看到当时社会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影响, 另一方面, 根据汉字造字的方式和内涵, 也可以管窥中国文化的特征。

参考文献

[1]何九盈.中国汉字文化大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陈高华.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出版社, 2002.

[3]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篇8

一、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是在日常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学生做家务这一问题,学生们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同学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回家后,学生们要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这一问题就成功的解决了。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建议下,去实践做家务这一活动,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们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农村实际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一是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品德教育,可以以激情为主,可以以讨论为主,也可以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通过明理激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传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图片演示、激情演说、行为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感激发中受到教育。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我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从而提高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品德。

二是通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进行角色,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小学四年级作文:谈谈生活 篇9

在富裕家庭中,爸爸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好好用功读书,而孩子却不屑一顾地回答:“急什么,以后你们的财产都是我的,我就不用再为以后做准备啦。”爸妈无奈地摇摇头。当那个孩子长大以后,一无所成。

在穷苦家庭中,孩子不需要爸爸妈妈的提醒,自己就在用功读书学习,爸爸妈妈看了也欣慰地笑了。当那个孩子长大以后,成就累累。

这是多么令人深思的两则故事啊,虽然简短,却在简短中透露出深深的哲理。

富裕家庭的孩子总是不愿意上补习班,然而这对于贫苦家庭的孩子是多么好的一种生活,一种恩惠啊。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作文 篇10

金融危机加剧了高校的就业危机。成都地区大学生就业市场受到的实际影响主要体现为就业数量基本持平但质量下降、供需结构需求差异与有效供给不足等四个方面。应对这一难题,政府、高校、毕业生,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全国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这一问题。成都作为国内高校集中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备受各方关注。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作用机理,调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实际情况,探索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作用机理

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不能理解为简单的因果关系。这种影响既有宏观意义上的决定作用,也有微观意义上的结构问题;既有危机带来的负效应,也有使矛盾变为动力的正效应。

金融危机加剧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传统的经济理论表明,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正相关联系。按照索洛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理论上存在一致性,经济的较快增长会推动就业的相应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经济衰退与失业伴生的经济事实就反证了这一结论。而根据奥肯定律,若一年实际GNP增长率超过潜在GNP增长率的2.5%,可以使失业率降低1%。经济增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金融危机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相当程度上的冲击,但金融危机并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只是起到了加剧作用。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到2003年在校大学生已占同龄人数的15%。相比之下,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没有相应地大幅度增加。而且,近几年,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与裁员,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明显降低。这都加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人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现象。

就业危机反映了市场的供需矛盾。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对比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既是供给数量激增导致供求总量失衡的结果,同时需求变动引起的供求结构失衡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增加是使就业难度增加的重要原因。在此形势下,用人单位将会相应提高用人要求,甚至降低待遇标准,从而给就业期望值较高的大学生带来就业难问题。此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另一重要因素。这表现为产业结构、学历层次结构、专业类型结构、用人单位性质结构和地区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失衡。

供需矛盾增强了主体的变革动力。大学生就业难会给就业市场的主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讲,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父母辈一般都经历了“文革”,未能接受充分的高等教育,且承受了“文革”和当代“下岗运动”两次就业挫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在面临就业危机的同时还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业歧视”现象将愈演愈烈,拉动“内需”政策将进一步受阻。大学生就业危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庸俗化,甚至可能破坏社会和谐。从高校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影响高校招生吸引力,导致新招生源质量下降;降低高校对社会资源的吸引力,加剧高校资源供需矛盾;造成教育资源的外流,使高校处于不利的国际竞争地位。从个人利益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消极影响不利于个人继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不论哪种原因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都意味着他们通过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闲置浪费和他们的收入减少,意味着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下降可能使得一部分人不仅缺乏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甚至缺乏投资中等教育的积极性。上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必然会激发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主体采取变革措施。

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

经济方面的全国普遍影响与区域比较优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的冲击程度会因为这些经济体的不同区域特点而有所不同。成都地区总部经济发达,区域资金充裕,产业构成已经进入第三产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具备鲜明特点,具备较强的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的能力。从金融功能破坏与危机传导的流动性视角进行分析,一方面,由于中国金融机构总部集中在成都地区,正规性金融供给充分,市场流动性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上同样出现了增速下滑的趋势,但情况好于全国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成都大企业集团众多,而企业集团,尤其是大型中央企业集团在信贷市场往往处于买方地位,较容易得到足够的信贷供给,因此,成都地区企业获取流动性能力强于江浙等地。从经济结构差异与危机传导的产业构成视角分析,危机对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的直接冲击最为严重,成都地区第二产业占比大幅度低于全国水平,因此,整体而言,由于最先受到危机冲击的第二产业占比较低,整体经济受到危机直接冲击较弱。

就业方面的数量基本持平与质量实际下降。成都地区的大学生就业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劳动密集型的城镇集体经济比重较小,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不到3%,低于全国近6%的水平,因此受到危机的冲击较小。其次,第三产业发达,受冲击的程度弱于第二产业,人员失业压力相对较弱,还可以吸纳较多的其他类型单位的就业人员。因此,在危机发生后的2008年3季度、4季度和2009年1季度,成都地区从业人员季度环比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情况。但据由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成都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明显低于2007届本科毕业生。

供需方面的结构需求差异与有效供给不足。从成都高校毕业生培养去向来看,主要是以成都为主而面向全国。而全国的人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供求矛盾。从学历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增长较快,对本科生需求在保持平稳中缓慢递增,而对专科生的需求则呈大幅下降趋势;从专业类型来看,历年排名前十位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类、信息与电子类、机械设计与制造类等,其需求往往占总需求数三成多;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企业用人需求一般占总需求的80%左右,需求量增长也是最快的,但历年都有6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更愿意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主体方面难以承受之重与随机应变之轻。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方主体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国家和政府“难”中开“路”,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用人单位化“危”为“机”,积极创造就业机会;高校“优”中创“新”,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大学毕业生“争”中获“胜”,增强就业能力。以政府为例,成都市出台了15项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以缓解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包括应届生升学扩招上万人,两千毕业生进社区上岗,参与重大科研可落户,困难学生可领求职补贴,京籍生创业享贷款贴息等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具有长期性,解决它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调动各个环节来进行缓解和疏通。

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影响的对策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责无旁贷,高校任重道远,毕业生利益攸关,需要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政府发展经济、调整结构、改善环境要多管齐下。首先,要推动经济发展,适度扩大内需,发展中小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要开发和创造基层公益性岗位,比如适合大学生从事的村干部岗位、社区干部和服务人员。其次,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扩大就业空间;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大学生提供健全的就业保障。政府必须消除对高校毕业生供给与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全国范围内的自由就业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环境。

高校创新机制、优化课程、加强指导还任重道远。首先,坚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大力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其次,积极调整优化教学和科研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再次,强化就业指导,端正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服务意识,确保学生顺利就业。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方面提供服务,加强大学生失业保障工作。

学生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学习技能都缺一不可。首先,要提升综合素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工作岗位的复合程度不断提高,大学生要全面发展自己,充分发掘自身潜力,明确自身职业定位,进而实现人生价值。其次,要调整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对单位性质、就业地域、岗位薪酬、专业对口程度等预期标准进行适当调整,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再次,要强化个人优势,做好职业规划,以主动积极、乐观自信、平和稳定的心理面对求职就业中的艰辛,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就业意愿。

应做的职前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求职前的心理准备

面对择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方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另一方面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择业要知彼知己。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毕业生。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会又允许你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2)避免理想主义,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3)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与同学攀比。(4)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敢于竞争的勇气。

(5)不怕挫折。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

二、毕业生求职前的书面材料准备

毕业生参加各种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会、洽谈会、招聘会、人才交流洽谈会、恳请老师推荐,拜托亲友帮忙,都需要一个书面介绍自己的材料,达到“广种博收”的效果。而大部分用人单位安排面试的依据是阅读有关毕业生情况的书面资料。因此,撰写有说服力并能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书面资料是赢得竞争的第一步。书面资料包括毕业生推荐表、求职信、简历、成绩单及各种证书、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取得的成果等。

三、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

毕业生推荐表是学校发给毕业生填写的并附有各院(系)及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书面意见的推荐表格。因为该表是学校正式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的书面材料,所以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要认真填写,字迹要工整、清晰、整洁。

因学校发给毕业生的正式推荐表(即盖学院章的推荐表)每人只有一份,所以自己可多复印几份,以备在双向选择过程中与其他材料一起送给有关用人单位。只有当用人单位决定录用你且你亦愿意去时,再将推荐表送给单位。

毕业生求职前需要思考的事项(1)、升学or 工作?

选择升学还是找工作,这是你面临的第一个决策。除了从个人兴趣考虑以外,还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如:凭我的能力是否能考上?我的专业是否找工作较困难?我升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对未来做了规划等等。

(2)、大企业or小公司?

选择“鸡首”还是“凤尾”一定要考虑清楚,喜欢稳定的同学选择大企业比较合适,喜欢冒险的同学去小公司可能更加合适。当然,去小公司之前,要对它进行深入了解,认定它有发展前途之后,再做选择也不迟。

(3)、专业出发or兴趣出发?

在选择工作时,要考虑是坚持自己的专业,还是根据兴趣求职。有时你可能不太清楚本专业当年的就业情况,你可以向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查询往年的情况,或是考虑根据自己的兴趣求职。

到底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受到知名企业的青睐,从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1)、道德品质

一个成熟的企业更多考虑的往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一些外企在团队面试前都会要求应聘者签下保密协议或作出口头承诺,防止案例外泄,但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些毕业生将面试内容以“笔经”、“面经”等形式公布在网上,给公司的招聘工作带来损失。2007年著名外企玛氏在第一轮面试后,发表了致参加者的一封信,表明会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对分享了面试题目的同学作出取消面试资格的处理,并表示“无论事情是大是小,原则问题不可以马虎,希望我们都能从小事做起,一起为创造健康、公平的就业环境而努力!”(2)、文化认同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笔试阶段引入性格测验或心理测验这一单元,凸显出企业对于毕业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重视,而这归根到底,都是企业衡量毕业生是否认同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融入公司文化的标尺。企业所期待的员工,不仅要能力出众,更要认同企业文化。(3)、敬业精神 优秀的企业都非常注重实效、注重结果,因此敬业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敬业精神,其他素质就相对容易培养了。

毕业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踏实、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成果,有良好的态度才有可能塑造一个值得信赖的形象,获得同事、上司及客户的信任。(4)、团队意识

如今优秀的企业都很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将之视为公司文化价值之一,希望员工能将个人努力与实现团队目标结合起来,成为可信任的团队成员。

许多刚走上职场的毕业生,往往满怀抱负,血气方刚,在团队中常常流露出个人英雄主义。在一些企业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员工:在市场上敢拼敢打,是一名虎将,而自恃学历层次高、工作能力强、销售业绩好,在同事和领导面前狂傲不羁,不愿遵守劳动纪律,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反对领导的意见。而这样的员工业绩再出色,能力再强,最终也会被企业淘汰。(5)创新思想

企业需要那种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企业招聘人员在面试中常常会问:“在以前的工作中,你有没有做成功过一件其他同事从来没做过或者根本没想过的事情?或者你是否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感兴趣?”

李开复在给中国高校学生的一封信中也曾这样描述:“仅仅勤奋好学,在今天已经远远不够了。因为最好的企业需要的人才都是那些既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又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自学和自修,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时时不忘创新,以创新推动实践,以创新引导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6)、应变能力

企业需要那种具有高度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反映在面试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考官给你一个模拟的场景,让你作出一些判断和决策,以考查应聘者的灵活应变能力。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顾问邹加认为:考官有时也会故意用一些很诡异的问题来刁难应聘者,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慌乱,停顿5到10秒钟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其实,答案是其次的,考官主要考察的还是应聘者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拉一张科技的帆,与上帝谈谈 篇11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经意地身处自动化的环境之中。在盛夏,外面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然而当你将房间里空调的温度设定在25℃,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清凉世界”,室内的空调器在不断地检测周围环境温度,适时地调节冷气输入量,使得室温保持在25%左右。若你要到银行取款,只要把银行卡插入自动取款机(ATM机),并输入你的户头密码及所取款额,自动取款机就能很快地送出现款,而且银行的结算系统马上在你的账号中自动减去你的取款额。若你外出坐地铁,地铁站的自动售票机只要你投入足额的硬币就会自动出票、放行……由此通俗地说,自动化就是用机器设备或系统代替人完成某种生产、完成某种过程,或是代替人进行某种事务管理,如果机器只有在人的监督下才能正常运行,那么说明这种机器尚未实现自动化。

工科

曾经有其他学院的学长问我:自动化是工科吗?我回了一句:名正言顺的工科啊!后来还刻意问了一下“度娘”关于工科的定义:工程学或工学即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原理。来解决问题。说到科学技术原理不得不提重庆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在大学前大家听到的都是文科理科,语数外这样的分门别类法,新生研讨课顾名思义就是让新进大学生来一场思想的革新。这是一门很特别的课程,它颠覆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摸索出一种“老师学生互动双主”的有效教学模式。它以诱导为主,实战为辅,让高中生从思维方式上变成一名准大学生。新生研讨课是在一十几平方的小房间,与学院老师面对面交流的课程。甚至你可以不带一书一笔,只需一颗高速运转的大脑和一颗勇敢的心就可以上课。在这门课上,第一次我们了解到传感器这种实实在干涉我们生活的仪器,了解到公交车上的自动门三个字的含义,了解到军事无人作战以及隐形飞机的奥秘,当然最值得一提的便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机器人。

男生多

男生多应该是理工科专业的常见现象,学院上课的时候经常就会出现前排女生和学霸,后面一堆所谓“学渣”的现象,像极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面的场景。作为一名重庆大学自动化的女生,你可尽享女王级待遇。也不知是谁发明了可爱的3月7日女生节,在一年一度的“你的愿望,我来实现”活动时,男生们就像圣诞老人一样穿梭于教学楼、宿舍、食堂以及各大超市,满足女同胞们的各种稀奇古怪想法。记得2012年缙云山实习的时候,男生们集体睡大床,有的把床拼起来睡十几个人,或许就是这样的同宿同寝让大学时候的友谊更胜手足情吧。大一时候班级活动集体农家乐时,女生则负责洗菜、钓鱼、打麻将、K歌;而男生们呢,则负责做饭、杀鱼、陪打麻将、鼓掌。正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记得当时班上有个同学做了可乐鸡翅,刚上桌就一抢而空,大家连连叫绝,从此他便被好男人光环所包围。或许正是因为女生少男生多这种微妙的比例,女同学们尽可一边小鸟依人一边巾帼不让须眉,男同学们一边细心呵护一边奋发图强。这种类似于生物学中的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让大家相处起来更和谐。大学一晃四年,从东南西北来,又回到东南西北去,但那份浓浓的兄弟姐妹情怕是任随时间如何变迁也淡不去,散不了的吧!

机器人

在我的印象中,自动控制系统这个概念来源于一部很早的影片——《侏罗纪公园》。电影中,当系统崩溃后整个侏罗纪公园混乱的现象让我对“自动控制”充满无限想象。自动化专业的核心便是控制,自动控制的应用之一便是机器人。随着近年来《变形金刚》《机器人9号》以及《我的机器人女友》一系列影片的播出,机器人三个字便逐步走人大众的眼球。

提到机器人不得不让人钦佩日本在此方面的成就。2009年,日本展示了一名仿真的黑发机器美女“HRP-4C”,她不仅能走猫步和移动手臂,还能做出愤怒、惊讶等表情。HRP-4C虽具备了一些人类基本的面部表情以及行动状态,但在整个展出中弯曲的双腿让行走显得有些吃力。2010年日本再次展出了一个可模仿人类表情的女性替身机器人——“Geminoid TMF”,从展出视频可以看出相较2009年的黑发美女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模仿真人的表情更丰富,她可以露齿微笑也可以眉头深锁。被模仿的日本女孩评价说:“我感觉自己有了个双胞胎姐妹似的。”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一直不停地向科研前端迈进。而重庆大学自动化的老师和学子们也积极响应。我曾在重庆大学主教学楼参与一个老师项目的时候,亲眼见证师兄们研究机器人,他们坚持不懈地调整机械臂的旋转等动作,不断编程、调试、测试再修改、调试,直到最后的成功。2008年,重庆大学和工学院耗费了十年时间终于研发出一款仿人智能控制与双摆杂技机器人,该机器人的杆臂不仅能像其他机器人一样移动,还能做弯曲、旋转、折叠等多种复杂的动作。这款机器人的诞生成为世界机器人自动化的一个里程碑。为了让更多热爱机器人的同学老师们加入到机器人研发和创新的工作中来,不久前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还成立了重庆大学机器人爱好者协会,等待着更多爱好机器人的后辈们去解开机器人的神秘面纱。

高大上

作为一个将理论时刻应用于实际的工科专业,自动化对咱们国家的高端技术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当然说到自动化,不得不提到当今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的公司——Rockwell自动化有限公司。而第一批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建立同盟合作关系的五所大学除了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另外一所便是重庆大学,而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罗克韦尔(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便是重庆大学与Rockwell公司合作建立以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为平台的创新实验室。具体项目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PLC编程、电气传动、电气控制、电力电子、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等,另外还可进行电机及控制类课程设计及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并可提供助理工程师认证(ASEA)考试的真实平台,让学子们在校便能得到初级工程师的技术职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气和电子公司之一的西门子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也有着很深的渊源。1999年西门子公司遴选了八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携手共建的重庆大学西门子自动化技术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协作不仅提高了西门子公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重庆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学子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

谈谈妨害公务罪发展与协调 篇12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妨害公务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其中,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其主要客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是其随机客体。

妨害公务罪侵犯了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任何一个国家欲求得稳定有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享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而这些管理活动通常是通过国家机关等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来实现的。因此,妨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十字会依法执行公务的犯罪行为,必然是对国家正常管理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这是本罪社会危害性的重心所在,也是本罪区别于单纯侵害公务人员人身、财产的犯罪行为的关键所在。

妨害公务罪通常还侵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本罪之构成必须以行为人使用暴力、威胁手段为要件。而在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手段妨害公务时,其所造成的害结果除了能使被妨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受到干扰无法正常进行,从而给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外,也必然会给上述公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或者其他人身权利造成侵害。本条第4款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即使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只要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本罪。

本罪侵害的对象,是依法正在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碍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某种活动的,或者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其执行的不是职务活动,或者其活动不是依法正在进行的职务范围的活动,均不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成为本罪侵害对象的,第一,必须是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已经着手执行职务、尚未结束之前;

第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而不是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执行职务”,既包括在国家机关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公务活动,也包括根据特定的命令在其他场所的公务活动。比如,公安人员,不论在何时何地抓捕正在实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都是依法执行职务。但是,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的活动,受到他人阻止的,不构成妨害公务罪。依本条第2款、第3款的规定,本罪的犯罪对象还包括人大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所谓人大代表,是指依照我国宪法与选举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当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所谓红十字会,是指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主要是救护战时伤、病军人和平民,也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上述人员只有在其依法履行职务、职责时才能构成本罪。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所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其合法职权从事公务活动。这种公务活动,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单位中所进行的公务活动,而且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或命令在其他时间或场所内的公务活动。例如,公安人员在任何时间或地点,都有权抓捕正在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嫌疑人,对其以暴力或威胁方法进行阻碍,就构成犯罪。

其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确实属于他的合法职权范围,并且活动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例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依法对市场贸易进行监督管理,海关人员依法进行进出口物品检验等。如果国家工作人员超越其职务范围进行其他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激起民愤,受到阻碍的不能视为妨害公务。

同时,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执行公务。本条所称暴力,是指行为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体实施了暴力打击或者人身强制,如殴打行为、捆绑行为等。如果行为人的暴力行为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结果或因重伤导致死亡结果,甚至故意杀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按处理牵连犯的原则,以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重伤)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本条所称威胁,是指行为人以杀害、伤害、毁坏财产、破坏名誉、扣押人质等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威逼、胁迫,企图迫使国 2

家机关工作人员放弃执行职务。

行为人如果并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而是用其他方法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例如谩骂、吵闹等行为,虽然对执行职务有一定程度的妨害,但也不能构成本罪。对此种行为可以批评教育,或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其情节恶劣者,则可能构成侮辱罪或其他犯罪。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乡、镇、县、市、旗、地、市、盟、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所谓代表职务,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在各所在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执行的职务,如保守国家秘密;作自已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列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向本级人比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参加投票选举;宣传法律和政策;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与选民联系;检查、考察、视察工作;等等。无论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依法执行职务,还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法执行职务,只要属于代表职务,对其以暴力、威胁方法进行阻碍的,就可构成本罪。应当指出,有的代表本身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是在执行其工作职务,对其进行阻碍的,应是本罪客观方面的第]种情况,即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如果其不是在执行工作职务,而是在执行代表职务,就构成本罪的这种情况。代表如属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只有执行代表职务时才可构成本罪。

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根据《红十字会法》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其活动宗旨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其遵循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运动确立的基本原则,依照我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I993年l0月30日通过的红十字会法第l2条规定,红十字会履行下列职责:(1)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

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2)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3)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4)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5)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6)依照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7)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红十字会有权处分其接受的救助物资;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执行救助任务并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资的交通工具有优先通行的权利。如果是在目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其履行职责,即可构成本罪。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注意把握3个方面,即:(1)必须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即使从事一些人道主义工作,对其进行暴力、威胁阻碍的,也不能构成本罪。(2)必须是正在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3)必须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其履行职责。虽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但如不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亦不能构成本罪。

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

此种情况是上述暴力、威胁方法以外的手段,如围攻、哄闹,对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提供方便条件置之不理或拖延不办等而阻碍执行有关国家安全公务。如果是以暴力、威胁方法直接阻碍,则属于本罪客观方面的第一种即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情况,而不能以此种情况论处,根据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应属于以非暴力或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1)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安全公务时,出示证件依法查验人的身份证明,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杏、询问有关‘情况,行为人拒绝提交身份证明,提供有关情况的(明知他人有间谍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情况、收集证据时,拒绝提供的除外,其行为巳构成独立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不再以该罪论处);(2)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依法要进入有关场所,进入限制进人的有关地区、场所、单位,或查看、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行为人却予以拒绝的;(3)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的情况下,出示证件要求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到交通阻碍,要求优先通行,行为人拒绝允许的;(4)国 4

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必要时,可优先使用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行为人却予以阻挠甚或故意刁难的;(5)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要对组织或个人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进行查验,行为人拒不允许的;(6)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请海关、边防等检查人员对有关人员和资料、器材查检,有关检查机关应当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等等。

行为人必须阻碍了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公务。所谓阻碍,是指行为人通过种种方式使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不能正常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其职责。其既表现为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被迫停止执行国家安全公务,亦表现为其被迫变更依法应当执行的国家安全公务的内容。如果不是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虽是阻碍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但不是执行国家安全职务,如公安机关在抓捕故意杀人犯或者虽欲阻碍其执行国家安全职务,但没有对其公务造成阻碍,则不构成本罪。如先拒绝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人员的要求,经做工作后,能及时让其执行国家安全公务的,则不构成犯罪。

阻碍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执行国家安全公务,还必须造成严重的后果,才构成此种行为方式的本罪。所渭严重后果,是指耽误了国有安全工作,放纵了犯罪分子,或者给困家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具体则如致使犯罪嫌疑入逃跑,侦查线索中断,犯罪证据灭失,赃款、赃物被转移,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便其不能执行职务。行为人的动机,往往多种多样。比如:事关行为人的利益;为了维护他人;与该工作人员有私怨,乘机发泄,进行报复;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可作为情节在量刑时考虑。但是,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加以阻挠的,不构成犯罪。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抵制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界限。极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公愤,群众对之进行抵制、斗争是应当支持、引导的。

2、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因提出合理要求,或者对政策不理解或者态度生硬而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围攻顶撞、纠缠行为的界限。群众围攻、顶撞国家工作人员,通常是由于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宣布的某项政策、决定、措施不理解,有意见,向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问,要求说明、解释、答复、由于情绪偏激、态度不冷静、方法不得当而形成的村国家工作人员的围攻、顶撞行为。在围攻、顶撞过程中,常伴有威胁性语言和类似暴力的推擦、拉扯行为,在客观上妨害了公务。

(二)本罪与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界限

二者具有某些共同点,如都危害了国家利益,都必然会对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造成干扰和破坏;在行为方式、行为指向上有一些交叉;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都是出自故意。二者的区别点在于:

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则是国家安全。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首先在行为指向上,前者的行为指向往往具有特定性,即是某个具体的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后者的行为指向则是整个国家政权,就具体的侵害对象而言,通常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在犯罪方法上,前者通常必须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后者则不限于此,以和平演变等方式危害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也构成犯罪(武装叛乱、**罪除外)。

最后,从犯罪的危害结看,前者系刑法理论中的抽象危险犯或实害犯,对于后一情形,必须以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且达严重之程度为必要;后者则系行为犯,即一经实施即达既遂,并不要求发生现实的危害结果,也不需要考察行为是否已引致危害国家安全的危险。

3、从犯罪主体来看,二者虽都可由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构成,但在实践中,后者的主体特别是其中的首要分子多是那些窃据国家重要职位,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而前者的主体多见为普通公民。

4、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这是二者最本质、最关键的区别。前者在主观方面既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间接故意,行为人通常有妨害公务执行的目的,但不限于此;后者则只能出自直接故意,且行为人必须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在实践中,会遇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抗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情形,这是妨害公务罪与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等罪的法规竞合犯,对之应按法规竞合犯的基本法律适用规则――重法优于轻法,以后者论处。

(三)妨害公务罪与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二者在犯罪构成上的区别比较容易认识:

1、犯罪的主要客体不同。前者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则属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被拐卖、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

2、犯罪的客体要件不同。前者通常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聚众不聚众均无不可;后者则只能是以聚众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至于犯罪方法,则不以暴力、威胁为必要,以非强制手段进行的,也可构成犯罪。对于少数人(3人以下)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应依照本法第242条第l款和第277条第1款的有关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论处。

3、犯罪的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该罪;后者则是特殊主体,只有在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活动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才能成为其主体。对于其他参与阻碍活动,若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应依法不认定为犯罪;如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则应根据本法第242条第2款后半段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论处。此外,二者在犯罪主观方面也有一些差别。

(四)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区别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其一,两者都有可能是妨害国家机关正常行使职权、发挥职能的行为;其二,二者都是故意犯罪,且都有可能存在对抗国家公务活动的故意;其三,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活动时,其客观行为表现就与妨害公务罪完全相 7

同。二者相区分的关键在于其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不同:妨害公务罪通常必须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且行为人侵害公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后者依法执行公务期间,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可以是能够损害法院裁判约束力、权威性的任何方法,比如欺骗隐瞒、消极抵制、无理取闹等等;而且,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不要求必须发生在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职务期间;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必须具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或者依照法律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本条(妨害公务罪)与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而言,前者应系普通法,后者应系特别法。故对这类案件应该依本法第313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量刑。

三、处罚

上一篇:医学高级职称考试宝典(计划生育)-考试题库下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农村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