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推荐10篇)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1

社会发展局

社会发展局主要负责劳动、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市场、社保服务大厅、民政、社会综合执法监查、文化卫生、体育、公用事业管理、妇联、残联、协助社区、学校等工作。代行、协办有关社会服务职能。

随着开发区园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不断增加,人口的不断增长,开发区居民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按照州党委以及库尉党委有关会议决定,2009年将市政、园林、环卫和三个社区、十七中学移交库尔勒市,由库尔勒、开发区双重管理。为实现开发区经济和社会的双轮推进,努力为库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提出理顺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体制以下建议: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开发区社会管理体制一直未理顺,我局的行政主体地位也未明确,执法主体多元化现象经常出现。目前社会发展事务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务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文化管理交叉不顺。2003年2月,市文化局发文(温文发[2003]20号),明确开将发区范围内文化市场管理由龙湾区文化局移交至开发区社会发展我局,但新闻出版、印刷业管理职能未予授权。由于各种原因,至今龙湾区文化局未将在开发区审

批的文化娱乐场所档案移交我局管理。2006年3月,我局曾经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请示,要求理顺我区的新闻出版及广播电视管理职能,也一直没有回复,我区文化市场仍存在多头交叉管理现象仍然存在。我局经常接到开发区范围内新闻出版和印刷业管理方面的举报,但由于这些场所审批及相关档案不在开发区,我局无法有效行使管理权,经营户、消费者对此怨声载道。

(二)教育监管还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开发区学龄子女每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大部分外来人员都迫切要求把子女接到温州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开发区教育资源限制,无法满足外来人员的需求,使他们难以安心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全区有幼儿园12家,其中无证办学7家。这些幼儿园大多数有食堂而无卫生许可证,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因我局尚无教育管理职能,龙湾教育局又不组织取缔,市教育局日常管理又鞭长莫及,从而出现这些教育场所无人监管的漏洞。

(三)卫生审批权没有到位。目前开发区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由市卫生局审批);民营医院3家(由市卫生局审批);门诊部、诊所、卫生室、医务室共11家(由市卫生局审批1家,龙湾区卫生局审批10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目前辖区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由我局和龙湾区卫生局交叉管理。但由于这种审批权与日常管理的交叉错位,给我区的医疗机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弊端,许多违法经营行为,如无资格行医、超范围经营等现象都没有能够及时得到查处,严重影响了我区医疗市场秩序。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不畅,预防接种数据无法上报。由于我区没有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部分疾病预防控制职能由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履行。通过多方协

调,目前传染病防治的网络直报通过龙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能够施行,但是由于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内没有我区的账号,故预防接种工作的基础数据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直报。这样,一方面造成省、市两级上级业务指导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我区的预防接种工作;另一方面由于预防接种数据无法上报,致使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在统一下发疫苗时,无法准确估算开发区的需求量,给我的预防接种工作带来极大影响。

(五)计划生育执法职能不顺。目前,我区的计划生育执法工作与龙湾区计生局属于行政上无隶属、业务上有指导的关系。我区计生办变为龙湾区计生局的属地管辖单位,权力由龙湾区计生局授予,但权力行使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在征收社会抚养费时,还需要通过龙湾区计生局的配合,经授权审批后才可以履行处罚权,并将罚没款缴入龙湾区财政局。因市计生委没有为我区设置区域编码,导致辖区新生儿出生报表、二胎生育审批、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输入都需经龙湾区计生局上报,容易造成工作上的脱节。“婚前检查、育前检查”等“两免”优惠政策不能及时享受,居民反响很大,也给计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六)民政事务管理职能不全。一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仍未施行,五个社区中部分居民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导致生活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群众对建立低保制度的呼声很高。二是没有社团登记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监督管理职权。由于开发区无民间社团审批权限,社会团体开展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如我们迫切需要成立开发区体育协会,组织和指导开发区群众体育工作;我区“慈善扶贫帮困基金”成立于2000年,一直未办理社团相关证件,给相关工作带来不便。三是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管理建设有待加强。开发

区没有设置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管理游离在市民政管理体系之外,很多工作没有开展,基层基础薄弱。推行社区居委会主任直选机制、如何加强社区管理人员服务素质等方面工作亟需加强。四是全区无福利彩票设置审批职权,无办理有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职能,辖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众不能很好的享受国家的社会救助等相关优惠政策。

三、改进建议

针对当前我区社会管理工作现状,为切实解决社会事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建议:

(一)理顺文化执法职能。鉴于目前职能不清、权责不明带来管理上的弊端,建议管委会出面协调,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联系龙湾区有关部门,理顺温州开发区文化市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的管理职能,做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一是由龙湾区文化局将已在开发区内审批的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档案材料移送我局,并不再在开发区辖区内审批经营场所,由我局统一负责文化市场的日常稽查管理工作。二是根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求,成立开发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增加配备相关执法人员和专用车辆,组织管理上隶属我局,业务上直接接受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的指导,以切实加大辖区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二)理顺教育管理职能。建议管委会加强与市教育局协调沟通,争取授予我局教育行政执法管理权。由我局负责综合管理全区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逐步理顺我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严厉打击无证办学现象,取缔辖区内十余家无证幼儿园,消除幼儿园消防安全消防隐患,预防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理顺卫生审批职能。建议市卫生局将开发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体诊所审批管理权移交给我局负责,改变与龙湾区卫生局日常监管交错混合的现状,有效维护我区卫生医疗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医疗市场秩序。同时,给我区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传染病防治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专用账号,以便于我区预防接种工作的基础数据可通过网络进行直报,使信息上传更准确、更及时。

(四)理顺计划生育执法职能。2009年,市计生委将我区计生工作列为全市人口计生管理的考核单位之一,为做好这项工作,我区将出台实施《开发区流动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争取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打响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头炮”,成为我区社会工作一个亮点。为此,建议市计生委将开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执法职能授权给我局,以进一步强化计生管理职责,确保执法工作通顺。

(五)理顺民政事务管理职能。建议由管委会牵头与市民政局协调,理顺我区民政事务管理职能,落实相关民政工作。一是尽快在全区建立低保制度,做好辖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困难家庭的审核报批工作,保障低保费用能够及时发放。二是授予我局民间社团审批权,做好社团登记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三是授予我区福利彩票设置审批职权和办理老年人优待证、残疾人证的职能,使辖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众能很好的享受国家的社会救助等相关优惠政策。

(六)增加人员编制。由于我局对口市级职能部门多,工作任务重,人手紧缺。根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要求,要理顺文化执法职能,我区必须成立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至少需要增加执法人员3名。另外,随着全区教育、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局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2

1人的全面发展承诺了人类的最高理想

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和前景是与人类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紧密相联系的。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正式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j他们明确指出, “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k也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也指出“共产主义社会, 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走向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市场经济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步, 它对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备条件。但是,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 “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压抑了劳动主体的积极性, 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能力的发展, 因此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为克服限制人的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首先,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主体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 在客观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情况下, 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自身的条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社会分工把个体利益相互划分开来, 个人作为市场主体自主生产经营, 自负盈亏, 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个体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承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竞争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经济, 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个体主体必然与市场经济带动起来的社会化生产进步了的“类”主体相结合, 完整、全面主体的人得到了确立。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资本拥有独立性和个性, 而劳动的个体却被剥夺了独立性和个性”。n因此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形成人的全面关系,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前提。“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要达到这一点, 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可以调动人多方面的需求, 从而导引出人的多样性活动, 并要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于是人的关系日益趋向全面, 人们物质生活的关系日益突破民族的、血缘的和地域的疆界, 与此相应人们观念的关系则逐渐超越狭隘的传统意识和思想, 在最广泛的社会范围内结成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伦理的等关系。狭隘的、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所取代, 人的关系由贫乏变得丰富, 由封闭变得开放, 由片面变得全面, 而且个人之间实现对他们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和控制, 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必须和可能。

再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促进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完整的个人。市场经济把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联系起来, 从而使市场全面地反映出人的多样性的需求, 进而引导人们去进行各种生产, 并预测市场的潜在要求。这样人的能力就得以在空间的各个点上展开, 并根据潜在需求调动自己的潜能, 进一步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最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裕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为生产力发展扫除体制性障碍。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 构成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内容和现实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既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物质条件, 也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充分确证/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拓展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它造成人的新的本质力量、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新的语言、新的观念, 大大缩短人的劳动时间, 延长人的自由时间。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的前提,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尽可以表述千百次, 但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只是空中楼阁, 海市蜃楼。因此现阶段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创造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使人的自由个性最终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同时也就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建立的时间还不长, 而且没有它国经验可以直接借鉴, 其完善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甚至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但是, 这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通过逐渐地改革与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优越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我们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 进行制度创新, 努力解决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弊端。深化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协调经济发展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3人的全面发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多方面的目标和具体任务。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完成具体任务的客观要求。

《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之一。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生产力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就是为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而要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而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必然要求我们尊重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源泉, 只有推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当前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及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相关决定以来, 我过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上和时间上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确立,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体制仍不完善, “存在经济结果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总之,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 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 劳动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我过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要科学而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 单纯通过科技和法制的力量是不够的, 最终的决定力量是人, 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逐步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结合, 加快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的轨道上来。只有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才能为人类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也只有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 才能把握人类未来实践活动的内在根据, 使人类履行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与履行主观世界的活动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协调发展, 真正实现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和谐统一, 达到必然与自由的统一。

4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r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社会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制度, 人的发展应贯彻到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与环节。社会主义本质是保证社会生产力与人的全面发展同意,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根据古代人的观点, 人, 不管是处在怎样狭隘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规定上, 毕竟始终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在现代世界, 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因此, 古代的观点与现代世界相比, 就是高尚得多”。s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社会主义要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条件。我们知道,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落后不是社会主义, 同样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只有当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时, 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 篇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组织日趋复杂,社会规范日益多元。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巡视员刘应杰认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被逐步打破,朝着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体制迈出了重要步伐,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流动群体。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许多人已经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一大批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逐步发展起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由以前的单位保障和家庭保障,逐步向社会保障转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魏礼群认为,不少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组织形式、手段、方法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政府、社会、市场等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清、关系不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难以有效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程伟认为,社区治理很重要,政府应能放下身段,作为顾问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出现。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人大副主任梁伟也认为,要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居民、村民自治能力,保证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推动公众有序参与,依法管理和监督公共事务。应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畅通多维度的利益表达机制。

中国政府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张秀兰,从家庭的角度说明了社会自治组织的重要性,“家庭这个福利单元应该成为一个社会福利的单元,而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以家庭为单元的人口流动。重新肯定家庭的社会功能,不让这些问题从家庭、社区溢出到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各地政府很多都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技巧或策略,其战略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应把社会管理视为经济发展的一种保障手段,要把这个问题放到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去,来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4

下面哪一项对公共利益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分值:10.0/得分:10.0)公共利益与平民百姓有关的利益

公共利益是政府经历了从明晰公共利益到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

公共利益是单靠市场就可以实现的利益

公共利益是指公共福利或一般福利

社会体制的内涵是指特定社会中,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模式,它以利益格局和参与方式为边界条件,通过()配置资源,充分激发个人和集体的参与热情。(分值:10.0/得分:10.0)

生产机制

市场关系

社会机制

生活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分值:10.0/得分:0.0)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治理体制

社会制度改革

社会事业改革

(分值:10.0/得分:10.0)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体制的阐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社会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具体制度之一

社会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相符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中的法治保障

下面哪一项不是加快社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值:10.0/得分:10.0)我国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现实

体制建设的国际经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社会体制是改革顶层设计的一部分

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建设的回顾

志愿机制是一种人类行为,一种互惠行为,具体包括()。(分值:10.0/得分:10.0)文化互惠、物质互惠

精神互惠、经济互惠

精神互惠、物质互惠

利益互惠、物质互惠

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是()。(分值:10.0/得分:10.0)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社会体制

文化体制

下面哪一项不是社会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和任务。(分值:10.0/得分:10.0)提升社会制度化能力,化解法外行为

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避免“另起炉灶”行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分值:10.0/得分:10.0)

公信力和创新力

公信力和执行力

公信力和向心力

执法力和执行力

社会体制的外延包括: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中的决策模式以及()。(分值:10.0/得分:10.0)

志愿生产

法律、财政、福利

公共事务中的分工与合作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5

一、文件起草的背景

建市以来,我市的物业服务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物业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物业服务市场日益活跃。但由于大部分街道、社区居委会对物业管理职责认识不足,原属其管理的一系列社区居民工作,因在城市化

进程中一旦居民区被改造成为新型住宅小区,社区的日常工作就无人管理,我市现行单

一、脆弱的物业管理体制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如邻里之间矛盾纠纷、违章搭建、小区内噪音与油烟污染、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物业管理费的拖欠和服务质量的投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市物业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大量高品质小区的投入使用也对物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新的物业管理体制,理顺物业管理关系,成为规范我市物业服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和谐社区的必然选择。

二、文件出台的过程及依据

为了解决我市物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我局多次到淮安、徐州、南通、盐城等城市深入调研,在广泛学习兄弟城市成功经验基础上,认真剖析当前市区物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一种和谐、有效、稳定的物业管理新体制,并于8月24日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进一步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缪市长和徐市长分别在8月31日签署意见,并委托田市长在9月6日晚上召集宿豫区、宿城区、市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规划、城管、工商、公安、物价、园林、环保等部门对理顺市区物业管理体制工作进行专门会办。我局还召开部分街道办和社区居委会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基层组织对新体制方案十分赞成。《意见》起草的文件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2号)

2.《物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4号)

3.《建设部关于印发〈业主大会规程〉的通知》(建住房[2003]131号)

4.《江苏省物业管理条例》(2003年10月25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正)

三、主要内容:

《意见》强化了加强属地管理职能,明确了相关机构责、权、利,要求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五区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物业管理新体制。重点内容汇报如下:

(一)市级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职责

制定物业管理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等指导性文件;指导开展物业管理区域创优达标、维修基金的保管和使用、资质年检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用房验收等工作;组织物业服务行业调研、业务培训与学习交流工作;依法核定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

(二)区级物业职能部门职责

负责辖区内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初审工作;组织住宅小区技防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承接验收;接待并监督有关物业管理的投诉和信访工作;负责接待辖区内精品城市创建、绿化检查等物业管理考评工作;具体负责辖区内的维修基金归集、保管和使用监督。

(三)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的职责

负责属地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接受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对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初审、年检和从业人员信用管理签署意见;对辖区内物业维修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负责辖区物业管理和投诉受理调处工作。

(四)业主委员会的职责

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其作出的决定;协助社区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做好投诉、信访的调处工作,做好相关政策解释工作。

(五)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

设立投诉窗口、投诉电话、妥善处理各类投诉;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的各项工作;利用企业人力和技术上的优势,协助搞好社区服务中心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协助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

(六)各专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6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一书中指出:“‘新政’对于美国宪法政治的第一个后果是创建出美国版的集权化官僚国家。”这表明()A.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专制主义的理念 B.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C.罗斯福“新政”改变了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 D.美国宪法的精神和“新政”理念相矛盾

2.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①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减轻了政府负担 ③增加了就业机会 ④刺激了社会消费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在给中央的信中写道:“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俄()A.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 B.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 C.改变粮食固定价格,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4.列宁提出“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据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固定粮食税 B.实行工业国有化 C.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自由贸易

5.(2014·广元统考)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6.1963年,陈云提出著名的“鸟笼经济论”。即“市场经济是鸟,计划经济是笼子,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这一理论实际上是()A.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市场调节 B.主张市场和计划不应有主次之分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7.(2014·福州质检)下图老照片拍于20世纪80年代初,石狮的服装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户。这幅照片能够说明当时石狮地区()

A.计划退场,确立市场体制 B.政策宽松,激发市场活力 C.先行先试,推进国企改革 D.大胆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8.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A.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 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9.一位欧洲著名学者指出:“我们已经很难从传统的观点来看欧洲是否算是统一。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如果从实质内容来看,他们已经有了共同的认同。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而且做得比主权国家还好。”此学者的核心主张是()A.建立政治、军事一体化的欧洲 B.欧盟是超越主权国家的区域实体 C.建立经济全球化对欧洲更重要 D.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10.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割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犹有过之。富者和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

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

1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12.观察下图,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

B.表现为生产、贸易和金融等的全球化 C.引发了全球性生态危机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投机性和风险性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三(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中国形象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创立的市场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共同历史原因是什么?(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7分)

(4)结合史实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世界性大国”这一形象的?

(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

(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 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底,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材料三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8分)

(2)关于材料二中的“新政”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分)

答 案

1.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书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行的,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实施自由放任政策,此后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2.选C 首先,根据“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可知,“该措施”就是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改善下层劳动者的生活,刺激消费,①③④正确。通过分析可知,举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需要政府加大投资,不可能减轻政府负担,②错误,故C正确。

3.选C “按固定价格收购农民余粮”是余粮收集制的具体规定之一,故A项不符合题意。“为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是经济大危机下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B项排除。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在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中,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从而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故C项正确。D项明显错误。

4.选C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政府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与题干中列宁的主张相吻合。A、B、D三项与题无关,均排除。

5.选A 据材料“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和“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发展工业的,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较为客观,故A项正确;据材料“无情的国家公式”可知并非肯定农业集体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据材料“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可知完全否定表述有误,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6.选A “鸟笼经济论”强调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故A项正确;“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实际上寓意计划为主,故B项错误;C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八字方针与体制无关,故D项错误。

7.选B 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商品经济,但计划经济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材料中石狮服装市场的“批零兼营”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宽松,市场焕发活力的现象,故B项正确;石狮的服装市场属于个体商铺,与国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故D项错误。

8.选B 政府部门依然对企业行使监管职能,故A项错误;“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意味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故B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而材料中的企业均为国有企业,故C项错误;1992年中央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D项错误。

9.选B 本题以欧洲的一体化为切入点。据材料信息“从形式上来看是没有”“从实质内容来看……统一的国家要做的事,他们不已经在做了吗”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欧盟超越主权国家的性质。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

10.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全球化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国际冲击、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等,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有误,均可排除。11.选A 题干信息主要说明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英、美各国在不同的时期兴起、衰落,这说明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D项过于片面,故B、C、D三项错误。

12.选B 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全球化。依据图片展示的对生产、市场、贸易、信息和金融的解说,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次虽然是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和影响,但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13.解析:第(1)问,据材料时间信息“15世纪早期”可知,“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是指中国实行海禁政策,“西方的冒险事业”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合海禁政策实施的原因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政府干预的手段”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方面思考。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据列强侵华在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回答。第(4)问要注意理解材料,迁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和举措回答。

答案:(1)含义:前者指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后者指西方新航路开辟。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模式创新:英国实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或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

共同原因: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新与推动。

(3)条件: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

积极影响: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劳动力和市场;中国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及世贸组织等。

14.解析:第(1)问,概括“表现”时,注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1920年实行的,由“1921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其在农业方面表现为征收粮食税;对新经济政策的“阐释”,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即可:第一段是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讲的,第二段是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方面来讲的,第三段是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方面来讲的。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无论认同哪一种观点,均要史论结合且言之成理。第(3)问是观点论证题,实际上是要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模式新的发展,而不是萎缩;可从转变的原因、结果、实质等角度展开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语言简练。

答案:(1)表现: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总之,新经济政策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3)转变的必要性:转向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提出的客观要求;转向市场经济,是吸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教训的必然结果;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转变的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共产主义模式的萎缩。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理顺运行体制降低纳税风险 篇7

二矿区是金川集团的主力矿山之一, 矿区共有大小矿体351个, 己探明矿石储量约3.26亿吨, 占金川矿区总储量的76.5%.其中镍金属储量359万吨, 铜金属储量287万吨, 还伴生有铂、钯、金、银、锇、铱、钌、铑等17余种有价元素, 是目前金川矿区最大的原料生产基地, 是国家大型坑采矿山, 目前井下开采深度己达1100米, 年出矿能力在400万吨以上, 增值税是我矿负担的重要税赋之一.而增值税税收政策近几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发生了较多的变化, 且具有政策面广, 技能性强的特点, 是流转税中纳税难度较高、会计人员较难把握的税种之一, 在我矿的纳税会计核算中突现出对税务政策把握不准, 运用不充分, 纳税筹划知识缺乏的现象.

我矿增值税税务核算主要集中在销项税额的核算和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两部分, 在前几次的税务检查中被指纳税存在不合规情况, 而企业的涉税情况核算与增值税纳税范本核算要求一致, 如此大的税收负但主要是企业的内部运行体制所致。

一、公司的现状及运行体制

二矿区从事矿山井下开采, 年出矿量达400万吨以上, 开采水平己达井下1100米, 井下开采工艺及安全施工要求井下一边开采, 一边充填, 一边支护,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 巷道在深部开采及地应力复杂区域施工, 返修、支护及维修工作量逐渐加大, 其中地表修理、修缮及施工部分由集团公司下属独立的纳税单位工程建设公司 (营业税纳税人) 承揽, 井下修理、修缮及施工部分由集团公司的内部辅助单位矿山工程分公司 (营业税纳税人) 承揽。技改工程及大修费用由集团公司拨付, 生产性维修费用由各单位自行承担, 集团公司不予拨付。矿山单位计划预算部门对工程费用无论是大、中、小修还是生产性维护均采用预算书形式, 并贯名“大修”字样。为了套取集团内部更多的拨付资金, 矿山分公司通常会做超额预算, 形成矿山单位的成本费用列入各单位成本费用中, 集团公司对各单位进行内部利润绩效考核。各矿山单位的施工费用同时形成矿山工程分公司的收入, 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予以相互抵消, 不影响所得税的缴纳, 但是形成了很大一部分增值税赋。

二、增值税税务政策的规定

根据新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 全国所有行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第一条明确规定, 自2009年1月1日起,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 (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 下同) 或者自制 (包括改扩建、安装, 下同) 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 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所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 对于一般纳税人的不动产以及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的购进货物, 是不准予抵扣进项税额的。

财务2009 113号文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的抵扣范围加以明确, 对建筑物、构筑物明确了范围, 而对地上附着物给予了限制解释, 该文件通过《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附件, 更明确准予抵扣固定资产的具体范围, 同时明确将巷道分类为不动产—构筑物—道路类, 明确井下开采巷道属于税法上的不动产的范畴, 也就是确定了用于巷道返修的费用属于不动产的修理, 用于巷道返修的材料、备件等材料的进项税不能抵扣, 己经抵扣的必须做进项税转出。

三、产生的纳税结果

税务部门认为矿山井下返修维护发生的费用是由增值税的非应税单位承担, 视为发生的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同时矿山单位在工程预算时没有将巷道返修与生产性维修费用分开, 视为无法区分, 全部视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及将购进的材料、备件等用于了不动产修理, 税务部门要求所有矿山工程公司承揽的施工费用所耗用的材料、备件、水、电、汽等要100%全额做进项税转出, 而企业在操作的过程中认为由于是矿山井下开采, 受地应力变化巷道变形严重, 越往深部开采返修及级护费用越高, 返修及维护是随着生产开采深度增加及转层的推进而进行的, 开采进行到哪里, 返修及支护就进行到哪里, 且巷道虽属于财务账面上的固定资产范畴, 但巷道不提折旧费, 而是按照生产矿量计维简费, 并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所以财务核算时将巷道返修费用视为生产性支出, 对生产性支出的材料、备件、水、电、汽等费用未做进项税转出。税务部门认为企业少做进项税转出近200余万元。

四、体制运行方向

我公司的纳税风险主要存在于对税务政策理解和运用不到位, 多纳税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和风险。正是由于企业对税收政策没有与税务部门及时准确的沟通, 以及体制运行时缺乏纳税筹划, 没有考虑的纳税的风险, 造成企业补交了大额的增值税, 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如果此部分巷道修理工作由矿山开采单位自己承担, 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费用, 最终形成产品成本。由于矿山开采单位是增值税纳税人, 返修费用形成产品的增值额, 最终体现在销项税中, 不属于增值税的非应税劳务, 不做进项税转出的核算方式就不会违背税法的规定, 而且简化了繁琐的管理流程, 便于成本费用和税收的管理和控制。

预算部门要准确区分不动产修理及生产性修理费用开支的界限, 做为固定资产目录里的巷道仅指财务账上形成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巷道, 而对于其他诸如分层道、分断道等开采进路的修理是属于生产性修理费支出, 预算书中要严格区分, 不能一概贯以“大修”的字样, 以免引起纳税争议。

五、启示及建议

从我公司的纳税情况可见, 企业的纳税风险管理是非常现实的, 不容忽视的问题, 企业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 做到正确运用税收政策法规, 正确识别、评估和防范纳税风险。企业的经营理念及发展战略不仅要服从和服务于管理又要充分考虑的纳税风险。

在新的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情况下, 企业更应该理顺体制, 规避两方面纳税风险, 即要规避税务违法行为, 又要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合理纳税。

(一) 启示

我们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一是企业组织结构庞大, 经营业务多样, 经营活动复杂, 管理难度大;二是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 管理资源缺乏, 管理环节滞后;三是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 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 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 这些问题正是企业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加强的方向。

(二) 建议

1、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和

管理体系。集团公司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税务筹划部将各主流程单位、辅助单位及子公司的纳税范本重新整理, 或聘请外部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提供纳税咨询和指导, 以合理规避企业的两种纳税风险, 尤其要关注重点业务流程中的纳税风险及会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 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建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范畴加以科学、长远地规划。

2、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及时掌握税务政策。

公司要注重做好涉税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 使会计人员及时掌握和更新财税知识, 使各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层要有针对性地关注操作层面的风险。强化内部税务人员的设置和岗位职责。

摘要:《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就大企业风险管理的制度与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督和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明确, 企业要将经营行为纳入合法轨道, 同时, 又要兼顾企业利益用足用活税收政策。文章对税务风险中的后者进行适当关注, 针对企业的纳税检查情况, 强调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掌握适时的税收政策, 规避纳税风险。

关键词:风险,体制,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S].国家税务总局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S]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S].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4]、《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国务院

[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S].国家税务总局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理顺管理体制 重视应用实践 篇8

由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及计算机世界报社主办的中国IT两会(中国IT财富(CEO)年会和中国信息主管(CIO)年会)自2000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中国IT界和信息化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建设框架中,明确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应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标准建设为保障,资源共享与应用为核心,在2010年前后,重点解决现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凸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将教育信息化真正建设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支撑奠定基础,使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水平明显提高,并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当前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管理体制的顺畅、健全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与共享、提高应用水平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等。本次教育信息化论坛以“理顺管理体制,重视应用实践”为主题,邀请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南京大学教授、江苏高校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俊良等,分别就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育信息化平台作为新型服务业、数字化校园等议题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9

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政社分开,社会组织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 这是我们党深入分析发展阶段性特征得出的新结论, 也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新标志, 回应了时代新课题和人民新期待, 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升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有关如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有五个方面要点, 第一, 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第二,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第三, 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第四, 实行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第五,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这五个方面全面概括了中央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对策, 未来社会组织的发展要以此为指导思想。

一、加快实施政社分开

政社分开顾名思义就是让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事务管理当中, 政府不再包揽一切, 能够转移给社会组织来承担的职能, 都由社会组织来负责。从直观的感受来看, 如果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比喻为赛场上的运动员, 那么政府在其中就应该扮演一个严格执法的裁判身份。政府不能参与比赛, 不能成为利益相关者, 保持中立、公正的态度, 从而使社会在一个公正的规则和秩序下, 保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首先, 从职能范围划分的角度来看, 政社分开有利于公共事务的合理配置。从个人或家庭的层面来看, 大部分的日常事务都能够由个人或家庭解决, 在这个层面解决不了的事务再交由社区或社会组织来承担。最后, 社区或社会组织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交由政府解决。个人或家庭、社区或社会组织、政府是三个不同层面, 每个层面有各自负责的领域。因此, 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社会领域的事务, 防止职能越位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公。

其次, 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来看, 政社分开有利于形成多元合作机制。从历史层面来看, 一元的单一机制不利于竞争与合作, 在缺乏竞争的环境下, 将使得单一主体停滞不前, 缺乏前进的动力, 也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 单一主体缺乏相互之间的合作, 不利于学习与进步, 最终将导致整体社会效率的降低。因此政社分开符合多元合作机制, 主张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社会事务, 形成多元合作机制。

最后,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 政社分开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效率。政府负责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 对于少数人群的特殊需求, 应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如果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包揽过多, 将导致政府职能扩张, 行政成本增加, 有损社会效率, 政府并不能触及到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因此政社分开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 转移一部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事务。

二、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政府购买服务的提出源于西方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普遍的治理危机, 由此兴起了以公共服务改革为核心的政府改革运动, 并提出了“购买公共服务”, 即POSC (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 。中国在21世纪才逐渐展开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学术界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定义都比较趋于统一, 即政府将原来由自己直接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 (包括从事社会公共服务的非盈利部门和社会服务组织等) , 同时根据社会组织的等级、提供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对其进行评估的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首先, 从政府层面, 应选择适当的领域进行政府购买服务, 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残疾人服务等, 同时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 也要极力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标准是, 凡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 都逐步过渡给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来承担。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方面, 应不断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条例, 不仅涉及国家或者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制度、预算制度和税收制度, 而且涉及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的投标规则、项目的评估和监控制度。只有从制度上严格约束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方面面才能使政府购买服务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其次, 从社会组织方面, 要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扩大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范围。不仅包括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于登记的社会组织, 也包括依法登记成立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地方政府在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过程中制定了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政策, 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定期为辖区内的社会组织进行评级, 2011年顺德区开展第一批社会组织登记评估, 30家社会组织获得3A及以上等级。2012年进行的第二次评估有29家社会组织获得3A级以上登记。获得3A以上 (包括3A) 级别的社会组织, 才有资格承接政府放权, 获得政府向其购买服务。在评级过程中能够促进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 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最后, 从监管层面, 要健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 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在监督机构设置上, 可在各级人大下设立专门的“政府购买服务监督委员会”, 防止政府职能部门既负责审批政府购买服务计划, 又负责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进程、资金使用、预决算等情况的监督。

三、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以为社会做贡献为目标, 以知识、劳动、技术、时间等形式实现该目标, 不以获利为目的, 通过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的方式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从这个定义来看, 志愿服务组织指的是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目前在中国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不仅包括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 而且包括大量未正式以志愿组织身份进行登记的组织, 如, 社区组织、企业组织、公益组织等, 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规模非常巨大。因此, 我们在定义志愿服务组织的时候, 应将范围适度地扩大。为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政府必须实现职能转变, 通过制度、机构、运行机制方面的支持, 引导志愿服务组织朝正确方向发展。

首先, 增加志愿服务相关制度供给。目前志愿服务制度法律效力低、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制约了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 必须制定一部针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统一的全国性法律。统一的法律不仅可以很好地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的活动, 而且为志愿服务组织跨区域合作提供制度基础。从法律内容层面来看, 应尽可能详尽地规范志愿服务活动, 包括志愿服务组织准入制度、保护制度、激励制度、监管制度等。在准入制度方面, 应尽可能降低志愿组织准入条件, 取消场地、人员、资金等方面不合适的限制。放开准入限制将促进志愿组织发展, 同时将原本非法的志愿组织纳入合法范围, 从而方便管理与监督。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合法权益保护机制可解除他们在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后顾之忧。在激励制度方面, 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 将志愿服务时间作为社会公认的成果并以一定的形式进行补偿。在完善监管方面的法律过程中, 应明确监管机构义务与责任、设定清晰的监管标准和程序, 从而使监管落到实效。

其次, 加强志愿服务组织政府机构建设。一方面, 目前缺乏专业的志愿服务统一协调机构,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整合、项目的协调。因此需要一个统一的志愿服务协调机构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 应尽快取消志愿服务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要求, 使得志愿服务组织去行政化, 解除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束缚。

最后, 完善志愿服务组织监管制度。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监管不仅包括外部监督, 如:政府、媒体、第三方独立机构, 而且包括内部监督, 如:组织内部和行业内部。其中尤其要重视发挥第三方独立机构的监督力量, 鼓励发展更多的民间专业化监督评估机构, 并对志愿服务组织进行公开、公正的排名, 从而使民众获得相应的信息, 监督志愿服务组织的财务状况、内部运作、项目开展等情况。

四、实现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

中国目前采取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是双重许可制, 涉及登记制度的法律主要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社会组织登记制度的特征可以总结为:归口登记, 分级管理, 双重学科, 限制竞争。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到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除法律规定需要前置审批外, 可直接在民政部门登记, 简化登记程序, 促使更多的社会组织进行合法登记并合法地开展各项活动。严格的双重许可登记制度对社会组织成立与发展不利。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现象, 但实际上中国经过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只有实际数量的8%~13%。

较早对社会组织登记制度进行改革的是广东省。2012年广东省政府出台相应规定, 将双重管理体制改为许可与备案双轨制, 改革效果显著。广东省社会组织数量年增长率翻了三倍, 进入了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阶段。广东省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重点在于行业协会、群众生活、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异地商会、城乡基层社会组织、涉外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等, 主要目的是降低登记门槛, 简化登记程序, 实现“宽进”。规定明确提到, 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 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 转变过去行政管制的思想, 社会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 无需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后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同时, 此次改革率先采用了登记备案制度, 即根据相关条件, 城乡基层群众类社会组织可采取法人登记、备案登记两种方式进行登记。备案登记是指针对那些会员数和活动资金达不到法人登记条件的城乡基层类社会组织, 采取备案方法, 即先进行备案, 待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符合法定条件再进行法人登记。这是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为部分暂时缺乏条件的社会组织提供一个过渡平台, 在现实中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广东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的实践, 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改革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唐钧政社分开:解放和充分发挥社会活力中国社会报, 2012-11-21:3.

[2]魏中龙.政府购买服务的动作与效率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 2011:14.

[3]编写组编著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11) :314.

[4]孙婷.志愿失灵及其矫正中的政府责任[D].中央民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2011:163.

理顺社会发展局社会事务体制 篇10

一、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流动机制

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促进不同阶层之间的交流、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加强社会整合、从而使社会保持良性运行。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每年1, 000万到1, 300万的速度增长。这些劳动力单靠农村本身和乡镇企业已经不能吸纳, 他们需要有适当的流动去寻找就业。当前我们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是社会流动中的动态和谐, 只有社会流动机制健全、社会结构富有弹性, 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 进而实现社会和谐。

(一) 消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分割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民长期被排斥在城市之外, 无法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因此, 合理的社会流动首先要求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融通平等互利的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立这种关系的惟一途径。逐步取消与户籍制相伴生的各种带有歧视性的制度, 彻底消除户籍制度在社会合理流动方面的阴影。

(二) 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机制。

要实现社会的合理流动, 教育是前提和基础。通过教育, 农民才能够获得所需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同时通过技能学习获取农业知识或者社会流动所需的技能。文化教育水平低使农民不可能有脱离土地流动到城市的机会, 甚至脱离农业到乡镇就业的机会都不可能得到。他们经济收入也只能是最低。因此, 教育体制改革应该成为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教育体制改革主要是发展义务教育、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加大困难家庭的教育救助。措施的重点仍是加大农村各级教育的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 建立和完善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推动农民的合理流动。

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 就业保障是必由之路。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农民就业出路更窄, 要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农民开拓进取的现代观念, 鼓励他们激发潜能, 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 促进社会合理流动。另外, 还要引导农民改变对就业概念的狭隘认识, 拓宽职业选择范围, 鼓励他们通过市场获得职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劳动力容纳量较大的服务业, 除了政策上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以外, 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提供者, 要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一些有利的政策, 例如降低一些行业的准入门槛, 简化贷款手续, 给予宽松的税收环境等等, 鼓励农民自己创业, 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向上或者向城市的流动。打破市场分割, 建立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彻底取消劳动者中城乡间的身份界线,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 消除制度性扭曲, 为农民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健全农村矛盾调处机制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化解社会矛盾, 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是社会稳定保证、和谐前提和基础。

(一) 建立完善利益表达协调机制。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今天, 要维护农民利益, 减少农民体制外参与, 必须建立农民的合法利益代表和表达机制。一是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社会政策必须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 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统筹兼顾, 协调好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别, 尽量让发展成果为最大多数农民所共享通过税收等财政手段协调农民与其他阶层的的利益。二是要建立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要完善信访机制, 采取上下互动的方式, 畅通信访渠道, 建立信访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 使自治组织真正代表村民利益、表达村民利益。

(二) 建立社会舆情汇集预警机制。社会舆情是反映社会民情的晴雨表, 反映社会对于党和政府的意见和要求。一是要健全社会舆情汇集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建立专人负责的社会舆情收集的日常事务, 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力量, 把收集信息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对所收集的社会舆情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 并作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 对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社会舆情进行引导, 并提出应对措施。二是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完善信访机制, 开辟多层次、多途径的反映渠道, 建立政府和农民的上下互动。村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要广泛联系农民, 通过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需求。新闻媒体也要多关注农村和农民, 为农民和政府的互动搭建平台。再次, 建立社会决策咨询和评估机制。汇集舆情和民意的目的是要建立符合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的社会政策。要根据所收集的信息, 通过多方面分析、研究、论证, 加强对各种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 及时预警, 及时防范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 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多种办法及时调解。

三、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

目前,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取得很大进步,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建设都取得进步。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远不能满足农村社会保障的需求。

当前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为农村社会保障提供法律依据。农村社会保障立法主要应该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 如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商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和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险法等;二是要抓好地方性法规的建设, 鼓励与提倡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保障办法。”第二,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筹措机制。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 国家应积极发挥好应有的职责,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建立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

摘要: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完善与功能的发挥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的关键, 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公民社会的构建要求农村社会管理要走民主之路, 让社会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充满活力的管理局面, 以便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流动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杨雅厦.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 2012

[2].王卫.法团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徐凤江, 付伟.社区民主:培育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最佳途径[J].学术交流, 2011

上一篇:“疯”同桌作文下一篇:接纳的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