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生态经济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伴随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城市化一方面对城市经济系统概念框架中涵盖的社会、经济、交通、生产、科技以及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高度集中,消耗需求水平的不断增加,城市自身具有的代谢功能正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同时,也对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各种不利影响。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作为人与自然发展复合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的健康、快速及和谐发展。 城市生态建设进程中,城市的人居环境优化应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然而,在传统能源消耗型的生产模式中,城市建设忽略了环境承载能力,以牺牲有限的资源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推动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全球温室效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警示下,城市应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关注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不断优化环境处理能力,努力实现城市物质、能量、信息的良性循环。只有通过城市生态建设,改善并优化人居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优势资源服务于城市经济水平提升,从而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的竞争力尤其是经济竞争力已成为衡量城市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优劣的度量标尺。因此,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可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多元融资渠道、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及优化时空资源配置。因此,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论文从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入手,对其之间的协同作用关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从而试图探寻两者共同发展的协同机制。本论文的研究可为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与思路,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文中侧重于研究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内部作用机理与和谐共生关系,通过对两者协调性的研究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可借鉴和可操作的策略方针与方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意义。与此同时,本论文的研究从协同学的视角对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进行分析,丰富了社会协同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扩展了城市生态建设、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系统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 本文的研究的基本框架包括: (1)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研究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其中包括:城市生态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城市竞争力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协同学理论,这些理论均是本文开展研究的基础。 (2)文章通过对城市生态建设的相关概念“城市生态承载力”、“城市生态平衡与失衡”“城市生态建设”进行阐述,清晰界定了城市生态建设的系统框架,并通过6项内部驱动力和4项外对推动力对系统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制度保障、环境污染治理及科技贡献率,并分别对三方面要素所涵盖的内容进行分析。尤其针对于环境污染治理与科技贡献率要素的分析中,采用了定量分析进行了测算。针对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从投入-产出的视角采用平行链式DEA模型对全国30个地区的城市环境污染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治理效率进行了区域分布分析。另一方面,鉴于科技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串联链式DEA模型对30个地区城市生态建设的科技贡献率进行了测算与分析,从而针对性的对各区域的科技贡献状况进行了分析。 (3)参考了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国外典型城市竞争力分析研究框架:彼得教授的多变量分解模型、丹尼斯教授大都市国际竞争力模型、Douglas Webster模型、Reiia Linnamaa的“城市经营”模型、Iain Begg的“迷宫”模型和波特教授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国内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研究聚焦于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的城市价值链理论模型、城市竞争力“弓弦”模型和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模型框架。在对以上模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经济竞争力四方面构成要素,即经济总量要素、产业结构要素、经济发展支撑要素和城市开放程度要素。并且针对每个要素的构成,对其涵盖的指标之间的关系与细化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4)提出城市复合系统中,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协同关系。在对城市协同系统进行结构分析与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就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对城市协同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协同系统理论框架下涵盖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系统模型,进行了作用关系研究。在对系统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针对1000多种不同的模型参数进行了仿真和详细的数值分析。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6项假设。并获得了3项有关各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结论:①在城市社会发展当中,生态环境即使不再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但是作为城市协同系统中唯一的自我正反馈系统,具有非常的功效;②在加强城市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③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社会发展初期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但是长期来看,当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超过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和承载力时,最终会导致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最终将给经济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将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放在一个分析框架中探寻其相互作用关系,为两者协同性的研究构建了研究基础。本文在协同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其中包括协同形成机制、协同运行机制及协同保障机制。 (5)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状况”及“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协同程度”,本部分选择了100个我国重要的城市,并将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生态建设从投入-产出的角度进行了CCR效率测算,并根据协调分析方法测算了100个城市对应的城市经济竞争力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协调状况,并根据协调度的差异性,将100个城市按照协调程度的不同划分为4个类别,即“高协同发展”、“良协同发展”、“中协同发展”和“差协同发展”四个类别,并针对性的进行了分析。 (6)本部分根据前文分析的结果,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竞争力及城市经济竞争力促进生态建设的措施与对策。通过本章提出的政策与措施,可以协调城市综合系统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同关系,促进城市生存空间向更有序、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7)最后以长春市作为实证分析的对象,提出长春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竞争力协同管理的针对措施。首先对长春市的经济与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基本状况分析。通过长春市发展的基础数据和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竞争力协同评价结果分析,确定长春市处于二者“中协同程度”的水平。继而,从长春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政府、企业和民众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对长春市的协同管理所采取的行动和问题的认知(对政府和企业的基本认知与行动的分析来源于专家访谈及企业调研的数据资料;民众认知和参与状况的分析采用的是长春市736份调研问卷统计数据),最终根据目前长春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竞争力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长春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的管理的机制与措施。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城市生态建设的研究

1.2.2 城市经济竞争力的研究

1.2.3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关系的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城市生态学理论

2.1.1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1.2 城市生态建设特征

2.1.3 城市生态学研究内容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城市竞争力理论

2.3.1 竞争优势理论

2.3.2 城市竞争力构建理论

2.4 系统工程理论

2.4.1 系统工程理论原理

2.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5 协同学理论

2.5.1 协同学基本原理

2.5.2 社会协同作用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生态建设构成要素及维度设计

3.1 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3.1.1 城市生态承载力

3.1.2 城市生态平衡与失衡

3.1.3 城市生态建设

3.2 城市生态建设系统框架构建

3.2.1 城市生态建设构成要素对比分析

3.2.2 城市生态建设构成维度

3.3 城市生态建设制度保障要素分析

3.3.1 法律法规建设层面

3.3.2 生态文明建设层面

3.3.3 城市生态管理层面

3.4 城市生态建设环污治理要素分析

3.4.1 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类型

3.4.2 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指标体系设计

3.4.3 城市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治理效率测算

3.5 城市生态建设科技贡献要素分析

3.5.1 科技对城市生态建设的作用与功能

3.5.2 科技对城市生态建设作用结构分析

3.5.3 科技要素对城市生态建设贡献率测算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经济竞争力构成要素及维度设计

4.1 城市经济竞争力相关概念界定

4.1.1 竞争力

4.1.2 城市竞争力

4.1.3 城市经济竞争力

4.2 城市经济竞争力系统框架构建

4.2.1 城市经济竞争力构成要素对比分析

4.2.2 城市经济竞争力构成维度

4.3 城市经济总量要素分析

4.3.1 国内生产总值

4.3.2 城市固定资产投资

4.3.3 财政收入

4.4 城市产业(经济)结构要素分析

4.4.1 第一产业产值

4.4.2 第二产业产值

4.4.3 第三产业产值

4.5 城市经济发展支撑力要素分析

4.5.1 城市基础设施

4.5.2 城市交通系统

4.6 城市开放程度要素分析

4.6.1 进出口总额

4.6.2 外贸依存度

4.6.3 外商直接投资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关键协同作用关系解析

5.1 协同及协同机制相关概念界定

5.1.1 协同

5.1.2 协同机制

5.2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及作用机理

5.2.1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特征

5.2.2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5.3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关系验证

5.3.1 仿真结构与变量解释

5.3.2 模型仿真和结果分析

5.4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构建

5.4.1 协同形成机制

5.4.2 协同运行机制

5.4.3 协同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性评价研究

6.1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性评价方法设计

6.1.1 城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竞争力协同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6.1.2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方法体系设计

6.2 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协同性评价应用

6.2.1 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性评价对象遴选

6.2.2 城市生态建设评价

6.2.3 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

6.2.4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调性测度

6.3 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协同性评价结果分析

6.3.1 城市生态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6.3.2 城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6.3.3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政策耦合

7.1 城市生态建设滞后型协同发展措施与对策

7.1.1 政府生态布局方面措施与对策

7.1.2 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措施与对策

7.1.3 科技支撑方面措施与对策

7.1.4 城乡建设方面措施与对策

7.1.5 全民意识培养方面措施与对策

7.2 城市经济竞争力滞后型协同发展措施与对策

7.2.1 企业主体建设方面措施与对策

7.2.2 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措施与对策

7.2.3 科技支撑方面措施与对策

7.2.4 生态建设融资方面措施与对策

7.2.5 全民意识培养方面措施与对策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长春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案例研究

8.1 长春市城市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概况

8.1.1 长春市生态建设基本状况

8.1.2 长春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8.1.3 长春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发展类型

8.2 长春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竞争力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8.2.1 政府对协同管理的认知与行动

8.2.2 企业对协同管理的认知与行动

8.2.3 民众对协同管理的认知与参与

8.3 长春市生态建设与经济竞争力协同管理机制构建

8.3.1 政府主体建设方面措施与对策

8.3.2 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措施与对策

8.3.3 科技支撑方面措施与对策

8.3.4 生态建设融资方面措施与对策

8.3.5 全民意识培养方面措施与对策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研究的结论及创新点

9.1.1 本文研究的结论

9.1.2 本文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9.2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的不足

9.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城市协同发展系统动量学模型仿真代码

附录 2. 长春市居民对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管理调研问卷

致谢

上一篇:当前农村文化发展论文提纲下一篇:技术监督情报服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