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精选8篇)

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 篇1

期末考试试题

行政班级:学号:姓名:序号:

问答题:

1、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城市人工环境对城市气候的影响有哪些?

3、城市植被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哪些?

4、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和依据是什么?

5、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6、简述城市生态评价的一般程序。

7、如何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8、生态城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 篇2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BY CHEILOVE IN SICAU OF CHINA

第十五章 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或者将利用生态学理论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土 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2.景观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 要手段,是景观生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3.景观生态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谋求区域和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 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保护、建设、恢复、调整和管理 为重点,在景观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建立区域景观利用优化结构和空间格 局,提出景观建设、调整和利用的方案、对策和措施的一种规划模式。3.1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1)涉及(2)基础(3)目的(4)强调(5)侧重(6)协 调 4.城市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整体综合思想对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组成、结构、关系的规划。4.1 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1)充分掌握规划区域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性能和环境容量,掌握自然生态过 程的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强调城市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条件的潜力,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与 协调性。(3)从城市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关系出发,追求城市整 体的优化,追求人类活动、社会经济、文明进步与自然生态过程在多个层次或 尺度上的和谐统一。(4)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度。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城市景观为对象,根据城市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点,对 城市景观建设、保护、调整和完善的措施及其空间布局和配置进行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的 一项规划工作。6.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整体综合优化;协调共生;功能高效;生态可持续性;保护景观 多样性;谨慎性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种类城市绿地的不同功能和用途,科学 合理地进行垂直和水平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布局,使城市绿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景观、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功能。7.1 作用(1)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2)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已从过去单纯的游览观赏 和景观装饰功能转向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 发挥。(3)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景观的宜人性、稳定性、有效 性和多样性具有关键性作用。7.2 注意哪些问题(1)面向生态过程,着眼区域和城市景观整体的绿地系统,在新的城市绿地规划理 论和空间规划理念指导下,真正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城乡 生态一体化和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的组成部分。(2)树种选择、群落结构、栽培管护模式、空间配置等方面都要体现建设生态城市 的思想,重视生态学理论、空间规划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的应用,重点解决城市各类绿地用地指标的规划,范围的选定,整个城市绿地

BY CHEILOVE IN SICAU OF CHINA

生态学期末作业2 篇3

——人类的生态的破坏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计科0901班0909050116曾利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而生态学问题更是影响着整个人类甚至是整个地球,是关系着整个生物世界能否继续存活下去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个学期我选择了学习生态学这门课程,想更多的了解关于生态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寻求解决之道。虽然我所学专业并非这一领域,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为我们的家园——地球,为了我们的生态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因为拯救地球的行动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参与。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对生态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白了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刻不容缓。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异常广泛,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其研究对象,即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环境->景观->生物圈(全球),成为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学习生态学这一学期,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人类现在在花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来改善生态,却忘记了造成这一严重问题的正是作为万物之首的我们——人类。正是我们的贪欲和自私造成了只顾经济发展,谋求进步的战略模式,却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虽然现在全球都普遍强调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处,但是现实的世界却一次次的惩戒了我们,这些不都是我们在自食恶果吗?

近年来全球都频繁爆发自然灾害,有些甚至让人惊悚,其破坏力之大远非我们所能承受,更有传言说地球将于2012年毁灭,人类也将灭绝,整个生物圈都将从这个世界消失。像2008年我国汶川大地震,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2008年6月发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沿岸的艾奥瓦洪灾。。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破坏造成的,虽说亡羊补牢,犹未晚矣,但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这一切嘛,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这一切。

大自然是大方的,但也绝不是一只可以随意扭捏的软柿子,如果我们不好好地珍惜,必定遭到残酷的惩罚。河水的暴涨,泥土的松塌,河床填高,河堤的坍垮,就足以吞噬我们衔泥结草好不易建起来的家园,这是一点就明的道理,更不用说其它的远期或隐形损失了。

面对着如今的生态,我们或许会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是仅仅的感慨是无济于事的,更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拯救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我们虽然高举着和谐发展的大旗,然而我们又是否真正为生态做出了贡献呢?答案未必是肯定的吧!

可是,仍然有人:树,照样滥伐;矿,照旧乱采;烟囱,依然吐出那墨色的浓烟;工厂,依旧排放那混浊的污水。一些整日生活在水泥圪塔之中的城市居民,他们在自己的阳台上种上一丁点儿的绿,那是一种何等的渴盼啊!而在农村,毁林毁田,“如弃草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境则

会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瞧,甚至于只能成为一抹遥远的记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向大自然无休止地贪婪地索取,绝不是能真正摆脱贫穷与困境的良策“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朝一日,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愚蠢加倍地付出:土地沙化、资源枯竭、地球“裸露”、“酸雨”肆虐,等等纷纷前来光顾我们的家园,在这里肆意妄为,我们却束手无策,就好像自己家里来了强盗,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烧杀抢掠,然后自己收拾残局,这是何等的悲哀。可以毫无夸张地说,每一次污染,就增加一次死神对人类的召唤!每再增加一次污染,便使这种召唤以滴血的方式更加浓烈!

而对于我国呢,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条长江,毁掉了不会再来,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爱国的公民,请首先爱护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请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

在未来的世纪里,中国,是由于可持续发展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因为自毁家园的短期行为亡国灭种,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民族能否建立起环境意识,取决于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在丢失了很多羊之后牧民才知道补牢,然而人家毕竟知道要去修补,可是我们呢,也许我们也正在修补,在保护自然,但是我们的方法正确吗,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又与我们的初衷相符吗?

一直记得那个惨不忍睹的画面,许多的藏羚羊挂死在人们所铺设的铁丝网上,皮开肚破,连肠子都流到了外面。也许那些铁丝网的铺设是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捕猎,为了保护生物,那些人也是出于一片好心,但是他们的做法正确吗?他们忽视了藏羚羊的习性,在藏羚羊的道路上铺设了这些所谓的屏障,却忘了藏羚羊要进行迁徙,因而在无形之中,那些带有倒钩的铁丝网又成为了杀害藏羚羊的侩子手,一刀刀深深插入了藏羚羊的心脏。

回看我们人类的做法,这些又哪里符合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呢?为了生活,围湖造田,过度的砍伐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水土流失和洪水灾害。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建立大型工业基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CO2气体,致使全球变暖,造成温室效应。更向河水中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那到处的水体富营养化不正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吗?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我们也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自然,必须从根本上了解生态破坏的危害,更必须正视我们的做法,科学的保护自然与生态,真正的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呢?

首先,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而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保护环境更需要从青少年时期就树立

保护生态的意识。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其次,要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向广大群众讲授生态保护的知识,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还没有保护生态的意识,或者没有正确保护的意识和方法,作为新一代知识青年的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将正确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方法遍及全世界,确保不再出现像藏羚羊那样的惨剧。

最后呢,保护生态和环境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大事。不随地吐痰、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用完水及时关闭水笼头、多种花、草、树木把您打扮的更漂亮、保护臭氧层、不随便丢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尽量不排放乌烟、不浪费纸张。。。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也许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那么对于我们人类社会来说都将是一件大事。生态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全球灾害还在加剧,难道我们还要再等吗?不!绝不,地球在等待着我们,行动吧,我们是世界的拯救者!

期末考试题 篇4

题目:每2名同学组成一组,寻找策划对象,请你对策划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就公共关系工作的四步:调查、策划、实施、评估撰写策划文案。

要求:

制定调研计划,设计问卷,实地调查;

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公关策划,撰写公关策划文案;

策划文案要求:公关策划文案的基本格式。

1、封面

(1)题目

(2)策划者单位及个人名称

(3)文案完成的时期

(4)编号

(5)草稿或初稿应在题目下括注明,写上“草案”、“讨论稿”或“征求意见稿”。

2、序文:以简洁的文字作为一个引导。

3、目录

4、正文

5、附件

(1)活动筹备工作日程推进表

(2)有关人员职责分配表

(3)经费开支明晰预算表

(4)所需物品一览表

(5)场地使用安排一览表

(6)相关资料:调查报告、新闻稿范本、演讲稿草稿、平面广告设计图、纪念品设计图

期末测试题 篇5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写出已给拼音的汉字。

骊歌()污秽()chóu怅()澎pài()yong()肿木ji()荒草qiqi()hao鸣()zha meng()ju gong ji cui,死而后已()

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潜心惯注心会神凝骇人听闻姗姗来迟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搏学多识一拍既合息息相通妇孺皆知马革裹尸杂乱无张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来势汹汹。

B.这人迹罕至的丛林,就是鸟儿的天堂。

C.任长霞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D.面对特务的嚣张气焰,闻一多先生义愤填膺,拍案而起。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04年中国健儿以优异的成绩从雅典奥运会胜利凯旋归来。

B.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我不得不承认我确实是做错了。

D.本周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较上周下降了一倍。

5.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寒光照铁衣。

(2),一切都将会过去。

(3),云从窗里出。

(4)春潮带雨晚来急。

(5)《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6)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

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问答)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将正确排序的序号依次写在方框里。

(1)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2)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3)然而事实不会这样。

(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5)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6)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正确的排序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口技》选段,完成18—21题(8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间()名()股()走()

8.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9.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2.惯--贯 搏--博 既--即 张--章

3、(2分)A4、(2分)C5、⑴朔气传金柝

⑵一切都是瞬息

⑶鸟向檐上飞

⑷野渡无人舟自横

⑸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⑹江上代有才人出,各各领风骚数百年

6.(2)(6)(3)(1)(5)(4)

7.①夹杂②说出③大腿④逃跑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老子期末试题 篇6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傅佩荣)这是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陈鼓应)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成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陈鼓应)“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一章)

这段话的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五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傅佩荣)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

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被称为果敢坚定?什么时候才叫刚愎自用?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 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傅佩荣)很多人觉得《老子》书中有很多智慧,但真的要去读时,一时却未必有切理厌心的感觉。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傅佩荣)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是像战场一样,充满了残酷和阴谋。•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未微明。”(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一种解释是,“将要收敛的,必先扩张;将要削弱的,必先强盛;将要废弃的,必先兴举;将要取去的,必先给与。这就是几先的征兆。” •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陈鼓应)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可能大概是因为他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

1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

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傅佩荣)这句话老子也•

• 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陈鼓应)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作为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常的时候,或者要作正大之事的时候,事业也保持一种正常的常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了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傅佩荣)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可以绝境中必须面对的。一旦天天面对这个绝境,便不复畏惧,死不再是人们的不可逾越的底线。也就是说,不要时时挑战他人的底线,也不要轻视别人的底线,否则您的自大将使您自己毁灭。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傅佩荣)这是讨论解决怨恨的办法。一旦结上怨仇,其在双方心理上的影响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经过调解,只是将显性的情感障碍变成隐性的罢了。怎样才能彻底消除呢?这也许是与人生存相始终的一个话题。只要是人,心理上的所遗留的恶劣感觉便不会轻易的消除,或者说补救的代价是无法预测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本着宽和的心态,在交往开始的时候,就控制导致结怨的因素。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名言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傅佩荣)这种情况是存在的,可能还相当普遍的,但未必尽然。“信而美”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 2.老子在《道德经》中是如何阐述“柔弱胜刚强”思想的,请举出3个章节说明之。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四十三章)• 天下的最柔的东西,腾跃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看不见的“有的东西”进入看不见间隙,我因此知道无主观去做的好处。不言语的教导,无主观作为的好处,天下很少能达到。如果说“驰骋天下之至坚”显示了柔弱者的外在威力,而“无有入于无间”则显示了柔弱着的内在威力。钢铁可谓坚硬,可它们都是由原子组成的,每一个原子之内无不充满了至柔之气;骨、木可谓坚强,可它们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内无不充盈至柔之水。水和气无坚不摧,无孔不入,从这里我们才真正认识了柔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无为之治”即民主法治的好处。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七十八章)• 大意是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然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因为什么也代替不了它。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种种例子能够说明柔弱是胜于刚强的。例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暴风雨过后大树被折段而树下的小草安然无恙、人老了坚硬的牙齿会掉光而柔软的舌头还会存在、坚强的男人往往比柔弱的女人更早的死去。

• 所以,柔弱胜过刚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我看来,柔弱胜过刚强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正如老子所说“鱼不可脱于渊”。因为盛极必衰,所以我认为此处的刚强必是那些陈旧并且开始停滞不前的事物,而柔弱是那些兴兴向荣的,正在逐渐壮大但是看起来还很柔弱的事物。•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十六章)• 人初生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亡的时候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初生的时候枝干柔韧,死亡的时候就变得硬枯。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正在生长的一类。所以陈旧强大的趋于下降,新生柔弱的正在上升。

• “柔弱胜刚强”思想渗透到治国理政、为人处事方面,就是要把握一个“势”与“让”的问题。“柔弱胜刚强”是一种势能的力量,也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坚守的信念,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 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出自《道德经》哪一章?本章怎样表达了老子 “自然无为”的思想? • 《道德经》二十七章云: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老子本章提出了“善言”、“善行”、“善德”的问题,不仅要求人们善待他人,而且要求无声无息,不被人察觉,这样人人皆自然,社会也会和谐。

• “善言无瑕谪”首先是“少言”、“寡言”,“言多必失”的教训很多。• 不少人将“三缄其口”作为处世的座右铭。老子的大智慧、大眼光在于他看到“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超越常理的,比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等。有限度的语言无法(或难以)传达无限定的道,因而有“不言”和“善言”两种因应方式。“善言无瑕谪”,要紧的也是人的品格、道德、素养、境界等等,这些是深在的“根” • 所谓“善行无辙迹”,是说真正做大善事,行止高洁的人,他所做的好事,完全不着痕迹,你绝看不出他的善行所在。老子从日月无声无息、自然而然运行的规律性现象上,悟出大行不行、善行不行的道理。

• 魏源在诠释本章老子所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时,说: • “盖潜移默运,销之于未然,转之于不觉,救人而无救人之迹。”

• 最终极的,“无用之用”的观点就是要“无”去物用。天下万物在大道运行下顺性生长,不待人与之。人们应以“万物一体”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是以人的价值观去衡量万物。

• 4.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题,就是“道”。《道德经》第25章和41章是如何阐述“道”和“道家特性”的?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有四层意思:

• 第一,总根源;第二,总规律; • 第三,总本体;第四,总法则。• 或者说“道”是一个最高的真理,最高的本体,最高的规律,最高的法则。•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描述了道家的特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5.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了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的辩证法思想,请根据《道德经》相关章节举例论述之。

• 关于相反相成规律的论述 老子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一切事物在相反关系中,显现相成的作用,它们互相对立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道德经》第二章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朱熹把这个道理称之为:“万物莫不有对。”老子极大地发展了这一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他说“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老子·十一章)这就把矛盾着的有与无这两方面看作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失去其中的任何一方, 另一方也就无所作为。老子总结了《易经》中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思想, 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著名命题, 作为转化的普遍原则。老子具体揭示了许多矛盾转化现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四十二章)“物壮则老”(三十章)“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六十三章)关于物极必反规律的论述

老子揭示了事物对立面的互相依存,更揭示了对立面双方的互相转化。《道德经》中关于物极必反的论述也比比皆是。《道德经》第九章对于物极必反的论述: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人不可以“满盈”过度,应适可而止,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是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二章)• 本章是讲物极必反,用在人生之道就是: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更应谦虚谨慎,谨防骄横;更应收敛欲望,淡泊权位名利;更应自律自爱,力戒自贵自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十二章)关于循环往复规律的论述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思维最著名的一个命题,可以说是老子辩证思维的核心。实际上,老子的循环论思想,并不否认事物的递进发展。比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四十一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

老子没有明确提出否定之否定的三段论,但这些论述无疑已经明显包含着这一思想: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十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五章)老子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从无到有而用之到有而不用: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没有什佰之器,过纯自然生活;发明了什佰之器,过所谓文明生活;虽有什佰之器而不用,重新恢复纯自然生活。

• 6.请根据《道德经》第44章、50章的内容,谈谈老子的生命观。

• 如何敬畏生命,如何珍爱生命,如何善待生命,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老子为我们做出了富有启示的论述。《道德经》第五十章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本章旨在说明养生太过,反而戕害生命。善于养生的人,根本没有“养生”的意思,平时了解安危的情形,顺应自然而行。所以兕虎虽凶,不能害他;兵刃虽利,不能伤他。道家极其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此集中反映在老子的“重身惜生”的思想中。重身、贵身、爱身、惜身是老子对待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和一贯主张。• 他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

• 红尘中的“小术”不值得追求,它会让我们沉迷于功名利禄,从而使我们丧失自己的本性。由此,我们应追求超越红尘的东西,那超越红尘的就是道!人只有在追求道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7.请解释《道德经》第37、38章的内容,它表达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

• 8.在《道德经》第63章、64章中,老子是如何阐述“小中见大”、“未兆易谋”思想的?这对你有何启迪?

• “大”与“小”,是老子频繁使用的哲学范畴,也是老子常用的道德范畴。在老子看来,正确认识和把握大与小的关系,对于立德守德十分重要。老子认为,大与小是一个辩证关系,大与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小可以转化为大,大也可以转化为小。老子以其特有的“反者道之动”的逆向思维,告诉我们:“小中见大”、“未兆易谋”、“无执无失”的道理,引我们体悟出人生的真味、大道的真味。•

一、小中见大

• 老子曰:见小曰明。能看见细小的东西才是明。要洞察细微,明了事物的本质,老子从理论上高度肯定了把握“小”的重要性。他一贯主张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道大以小为成,见小,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以小见大观事:老子告诉我们,小中见大,易中见难。小处可以判断事物的发展。

二、未兆易谋

• 老子告诉我们,“远虑”和“近忧”是相连的,所以要从长计议。•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曰: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未兆易谋”不仅说洞察于未然之际,还有集小成为大成之意。• 启迪:自己添加 •

• 9.结合《道德经》第15章、20章内容,谈谈老子是如何描述得道者风范的?

一、智慧通达、深不可识

• “道”无处不在,得道之人往往“和光同尘”,不事张扬,小心谨慎,深不可测。• 老子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十五章)• 《道德经》里圣人的境界、古之善为道者的境界、《庄子》里至人、真人、神人、圣人的境界,也是得道者的境界。得道者的风采是无尽的,多面的,不可能用有限涵盖。文学上有一句话描写一个人生,由最绚烂而归于最平淡,由最高明而归于最平凡,那样才是成就。

• 中国传统上有一种隐逸文化,就是有一个隐士群体。这一类的人,所谓隐士、高士之流,后来也称为处士,他们在民族国家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都是属于无所不包的道家。在我们历史上,每碰到变乱的时候,都是这一类人出来拨乱反正;等到天下安定了,就找不到他们,都溜掉了,所以称为高士隐士。•

二、独立精神与独立人格

• 老子主张人在珍视生命的同时,• 还应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独特的个性,不能随波逐流。

• 老子云: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第二十章)

七年级期末试题 篇7

(2017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香港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有一句歌词是:“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居民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生活情景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 使用打制石器 B.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 C.用兽皮缝制衣服 D.吃上了熟食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的种植始于()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大汶口文化时期

D、黄帝和尧、舜、禹传说时

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A、半坡人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位于黄河流域

B、半坡人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 C、半坡人主要种植水稻,河姆渡人主要种植粟 D、半坡人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人会制造彩陶

5、一部长达200集的历史题材的动画片即将出炉,作品中的“男一号”就是被后人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中华第一帝。由此你可知动画的名称是()A、《大禹治水》 B、《轩辕黄帝》 C、《尧舜禅让》 D、《仓颉造字》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伯益

7、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A.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B.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C.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治水建立功业,受到人民爱戴

8、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9、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社会动荡不安 ②兼并战争不断 ③制度变革 ④思想学术的繁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

10、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11、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 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A.经济的发展 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 D.社会的安定

12、战国时期,既能防洪又能灌溉的著名水利工程是()A、大运河 B、都江堰 C、长城 D、灵渠

13、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韩非子

14、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刚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15、假如中央电视台举办挑战主持人节目,你认为最适合担当《法制时空》栏目主持人的是()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韩非

16、下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这种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这种字体是()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17、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1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请算算它共存在了多少年? A.10年 B.15年 C.25年 D.30年

20、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教训

B.减轻人民负担

C.发展生产

D.巩固封建统治

21、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武帝时期

D.光武帝时

22、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2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4、汉唐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景象。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5、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6、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创造“五禽戏”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27、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A B C D

28、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汉献帝接到许

B.招揽人才 C.发动官渡之战

D.实行屯田

29、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如图两个典故,与这两个典故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三顾茅庐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草船借箭

30、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

B.钓鱼岛 C.台湾岛

D.海南岛

31、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南朝四个政权的更替顺序是()

A、宋齐梁陈 B、齐宋梁陈 C、宋梁齐陈

33、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不包括()

A、投鞭断流 B、退避三舍 C、草木皆兵

34、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②敦煌石窟③云冈石窟④麦积山石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宋陈梁齐、风声鹤唳、②④

爆破期末试题 篇8

水压爆破:在充满水的容器状建筑物中,起爆悬挂在水中的药包,利用水作为传递炸药爆炸所产生的动压的介质,达到破坏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目的,并使爆破震动、飞石和噪声得到有效控制的爆破技术。

静态破碎:以生石灰为破碎剂的主要成分,添加活化剂和加速剂混合物,加水装入一排炮眼内,经一定时间后因其体积膨胀而形成膨胀压力使介质开裂而破碎的方法。

定向窗:为了确保烟囱或水塔能按设计的方向倒塌,除了正确的选取爆破缺口的形式和参数外,有时在爆破缺口的两端用风镐或爆破的方法开挖出一个窗口 一,何为控制爆破?控制的含义有?

答:根据工程要求和爆破环境,规模,对象等具体条件,通过精心设计,采用各种施工与防护措施,严格地控制爆炸能的释放过程和介质的破碎过程,既要达到预期的爆破破碎效果,又要将爆破范围,方向以及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音和飞石等的危害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这种对爆破效果和爆破危害进行双重控制的爆破,被称为控制爆破。控制爆破的破坏范围;爆破后建筑物的倾倒方向和坍塌范围;控制爆破过程中产生的飞散物的飞散距离;空气冲击波的强度和噪音的强度;控制爆破所引起的震动及对附近建筑物的震动影响,也称爆破地震效应;粉尘;水下冲击波;涌浪等。二,控制爆破安全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是什么?

控制爆破安全技术包含爆破施工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和爆破对周围建筑设施与环境安全影响两方面内容

三,降低爆破地震效应的主要措施主要有?

(1)选用低爆速,低密度炸药,或减小装药直径,可获得显著效果(2)限制最大一段用药量(3)增加布药的分散性(4)在炮孔爆破和硐室大爆破中采用不耦合装药或空腔条形装药(5)开挖防震沟,或采用预裂爆破(6)使被保护建筑物位于最新抵抗线的两侧(7)采用延期间隔起爆(8)在露天深孔爆破时,避免过大的超深和采用对角式或波浪式等起爆顺序。四,如何控制和防护爆破飞石?

答:①摸清情况

设计施工前应摸清介质的情况,详尽的掌握有关资料,然后精心设计和施工;②优选爆破参数

在能够达到工程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炸药单耗较低的爆破方式,并设法降低实际炸药消耗量;③慎重选择炮位 尽量避免将炮孔选在软弱夹层、断层、裂隙、破碎带等弱面处及其附近;④提高堵塞质量

选用摩擦系数大、密度大的材料作炮泥;⑤采用适宜的炸药和装药结构。⑥加强防护。

五,水压爆破的装药量计算要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和几种经验公式?

(1)考虑注水体积的经验公式1.单药包炸药量的计算公式Q=K*δ*σe*U^2/3 2.多药包炸药量计算公式Q=K*δ*σe*U^2/3*{1+【n+(n-2)】/12}(2)考虑结构物断面积的经验公式。在水压爆破时,对于容器状结构物可以根据周壁断面积来计算炸药量。Q=Kc*Ke*S(3)1.对于圆形和方形筒体Q=KB*Kc*δ*B^2

2.考虑结构物直径及破碎程度的公式。当药包位于圆筒中心及使用密度为

1.5g/cm3的TNT进行水压爆破混凝土圆筒时,炸药量Q=Kj*(Kh*Kp*δ)^1.5873*R^1.4126 一,简述烟囱定向倒塌拆除爆破的做法和步骤(含参数的确定)1.选择倒塌方向.要求倒塌方向具备一定的狭长场地,其水平长度自烟囱,水塔中心算起不得小于其高度的1.1—1.3倍,宽度应大于其最大直径的2.5—3.0倍。2.确定爆破缺口。即爆破缺口高度,爆破切口长度,定向窗。

3.爆破参数确定。炮眼布置在爆破切口范围内,所有炮眼应指向烟囱和水塔的中心,炮眼的布置一般采用梅花状布置。参数有:(1)最小抵抗线W(2)炮孔深度L,影响因素有壁厚,材质,爆破切口部位直径大小,烟囱和水塔的结构等(3)炮眼间距a,主要与炮眼深度L有关。对砖结构a=(0.8-0.9)L;对混泥土结构a=(0.85-0.95)L(4)炮眼排距b,若上下排炮孔采用梅花形交错布置,b=0.85a(5)装药列数(6)每排炮孔个数

4.爆破单孔装药量,单孔装药量Q=q*a*b*δ.单位体积耗药量q可按单位体积耗药量系数q值表选取。总药量Q=n*q 5.烟囱,水塔拆除爆破安全技术

为保证烟囱,水塔可靠倒塌,应注意下列问题: a.周围环境复杂时,对定向倒塌方向和中心线需要用经纬仪认真的测量与校正,要准确的将倒塌中心线定位在烟囱,水塔支撑的部位上。

b.炮孔布置,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定位烟囱,水塔构筑物的爆破缺口位置,采用的爆破缺口直径不宜小于38——40mm c.钻孔时,钻杆应指向烟囱,水塔中心,不得偏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钻孔深度;已钻好的炮孔,要用陶勺清除孔内灰尘,并逐个检查,孔深不合格的要及时补救。

d.定向倒塌式爆破时,若烟囱爆破部位的筒壁与耐火砖内衬之间的空隙之间有粉煤灰尘,应将粉煤灰清除,否则,有时会引起粉煤灰的爆炸。

e.若烟囱倒塌方向的场地为硬质的混泥土路面时,为防止撞击产生的震动和大量碎块飞溅,应在倒塌方向的路面铺一定厚度的土壤。二,试简述楼房拆除爆破设计施工的要点。

(一).布孔和爆破参数布孔。1.梁柱的孔位。爆破梁时,一般采用垂直炮孔。在受限制时,可采用水平炮孔。(1)炮孔可沿梁的全长呈单排或双排均匀排列,布局切断时,炮孔可呈梅花状布置(2)为使梁柱爆破后分离,梁柱结合部的炮孔应适度加密(3)当爆破立柱时,多用水平炮孔。需要局部破坏时,可在柱子底部布置3-5个孔,并一同段起爆。2.承重墙的孔位,通常用水平孔,距地面0.5米以上布孔。外墙的炮孔可布置在窗与窗,门与窗中间和墙底层四角的墙壁上,2-4排交错布置。墙壁布孔范围高度应大于墙厚度的1.5倍。

(二).爆破参数的确定。包括最小抵抗线w;炮孔深度L;孔距a和排距b。

(三).药量计算。单孔装药量可按Q=K*L计算,其中K=Ke*Kt*Kz*Kp

式中Q单孔装药量,g;L孔深,cm;Ke材质系数;Kt结构特征系数;Kz自由面系数;Kp破碎程度系数。并进行药量计算校核与试爆。

(四).选择起爆方法

上一篇:危房改造申请报告下一篇:国企科技档案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