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考试必背(精选5篇)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4、生物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
6、原生演替: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从未生长过植物的地方开始)。
7、种群: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24、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25、城市生态管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协调度进行管理和调控。
二、填空题
1、生命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有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六个水平。
2、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农村的人工生态系统中。
3、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也是异养型生物,小型消费者,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
4、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与物质有三个去向:采食、呼吸、自身积累。
和胎儿的影响、对动物的影响、对建筑物的损害
4、城市植被的作用有哪些?
改善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灾减灾、保健卫生、心理健康、观赏游憩
5、城市用地分类有哪些?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
6、城市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城市拥挤、住房紧张、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环境污染、失业率犯罪率增加
7、城市能源利用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充分利用能量资源、减少浪费;发展生物能源、开发垃圾能源,建立合理化的生产--消费体系;开发无污染少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本身能抗御外界干扰、恢复平衡状态的临界限度。
9、城市生态学: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联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10、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11、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
12、归化植物:区内原无分布,而从另一地区移入的种,且在本区内正常繁育后代,并大量繁衍成野生状态的植物。
13、生境: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14、城市人口容量:指特定时期内城市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区域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的城市人口。
15、生态流:反映生态系统中生态关系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信息交流、价值增减以及生物迁徙等的功能流。
16、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该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共设施、绿地做出环境影响评价。
17、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
18、生态风险评估: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
19、生态规划:指运用生态学原理,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生态经济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规划方法。
2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1、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22、种群密度:每一种群单位空间的个体数
23、城市化: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5、建设部规定2010年城市绿化率不低于 3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 35%。
6、据研究一公顷阔叶林每天消耗1吨二氧化碳,产生0.75吨氧气;一公顷草坪一小时消耗15公斤二氧化碳,产生10.9公斤氧气;成人每天消耗0.75公斤氧气,呼出0.9公斤二氧化碳。
7、一般城市70-90每平方米/人,居住用地18-28每平方米/人,道路广场7-15每平方米/人,绿地大于等于9每平方米/人。
8、一般城市10000人/平方千米合理,特大城市12000人/平方千米;省会、加工城市10000人/平方千米;港口城市6000人/平方千米;县级城市9000人/平方千米。
9、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0、城市生态管理的途径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社会方法、数模方法。
11、人类即使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12、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气温的形象。
13、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包括栽培和野生两种类型。
1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小鱼吃泥巴”是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是生态系统中的种内竞争。
15、城市生境制图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生境类型落实到地图上,制图方法有选择性制图、代表性制图、整体性制图三种。
16、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估与优化的常用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其中专家分析法有个人判断预测法、专家会议预测法、头脑风暴法、专家系统。
三、简答题
1、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1)人口集中(2)产业集中(3)能源结构改变(4)交通便捷(5)信息传递快速(6)需水量增加(7)不透水地面增加(8)绿地减少
2、城市水的污染有那五个类型?
①无机物污染、②有机物污染、③生物污染、④热污染、⑤放射性物质污染
3、简述噪音的危害有哪些?
①干扰睡眠、损伤听力、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对儿童
污染的新能源;控制城市人口,加强能源利用与人类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
8、城市生态社区的特征是什么?
1)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居住功能,并为之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生活保障、环境保障和心理保障,是生态社区具有温馨的家园特征;(2)生态社区是街道生产与生活综合开发的经济文化型居住区,即应创造安全、舒适、方便的智能化的人类生活住所,又要提供便利就业条件和满意的社区服务设施;(3)生态社区应有一流的、洁净的环境,舒适的住房空间,和谐的邻里关系,亲切的乡土感情,与人的活动场所,方便的文化社会设施,宜人的居住区景观;(4)居住区市居民各项社会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便捷的交通显得尤为重要;生态社区的环境建设要同社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9、城市自然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生物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的保护、地质矿产资源和自然历史遗迹的保护、水资源保护、生境保护
10、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的生态工程有哪些? ⑴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①能源化技术②城市生活垃圾堆肥技术③物质在利用技术;⑵固体废弃物无害技术
11、城市生态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人与自然协调原则、资源利用与更新协调原则、环境胁迫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原则、三个效益统一原则城乡协调原则
12、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表现有哪些?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认识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城市生态系统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式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13、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联系性原则、生态流原则、生态位原则、限制因子原则、生态演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人与自然统一性的原则
14、什么是特尔斐法?它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特尔斐法是美国兰德公司1964年首先采用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充分发挥专家对问题的独立看法,然后归纳、反馈,逐步收缩、集中,最终导致评价与判断的产生。
基本过程:确定提问的提纲;选择专家;调查结果的归纳、反馈和总结。
15、城市生态评价的内容有哪些? 答:功能,结构,协调度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当前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问题? 答:(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2)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其中利用自然资源的份额较少大部分是人工辅加能源,且又以矿物能源为主。煤炭和石油等燃料消耗了大量氧气加重了大气污染能源使用的浪费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3)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4)城市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经济利益。答:1)综合性。以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为指导,在单项指标的基础上,构建能直接反映城市功能,结构及协调度的综合指标。2)代表性。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庞大,具有多种综合功能,要求选用的指标最能反映系统的主要性状。3)层次性。根据不同评价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分层分级。4)可比性。既充分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河间有横向纵向的可比性。5)可操作性。有关数据有案可查,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
6、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答:1)整体优化原则 2)协调共生原则3)功能高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生态平衡原则6)保护多样性原则7)区域分异原则
7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B人口容量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虽然远远高于农业生态系统,但其初级生产量的大部分被绿色植物的自身呼吸所消耗。C高人口容量需要依靠高投入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高产出是人类生态系统的高人口容量的基础,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是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高投入下维持的生态平衡。农业生态系统的高产出需要通过浇水、施肥、松土、除草、育种、使用农药等措施来实现。D人口容量受众多因素制约食物资源, 能源, 分配制
度E人口容量是一定生活、消费、水平下的容量 F人口容量参数的不确定性①资源系统支持能力的不确定性②人类消费水平的不确定性③科技发展水平的不确定性
13、试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代谢的特点?
5)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6)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把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盛行的空调和人工照明,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及各种高效方便的自动车辆使人陶醉在舒适和人造美中,这一切都是人类在进行着自我驯化其结果是人和自然的隔绝,以及人际关系的疏远和紧张。
2、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方面的研究2.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3.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研究4.城市生态系统的系统生态学研究5城市的生态规划、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
6.城市生态系统与周围农村生态系统间关系的研究
3、城市生态系统分析的步骤有哪些?
⑴根据规划要求选择有关专业,由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的不同,各个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也可能有所差异。⑵生态要素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各种社会、经济和自然数据特别是图数据重要⑶.生态适宜度分析在收集和调查取得资料的基础上对规划区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各类用地进行适宜度分析。⑷ 编制规划在以上几个步骤的基础上制定单项的和综合的城市生态规划在这一过程中GIS技术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⑸.公布规划草案征求意见。公众和领导。⑹.确定规划,上报批准 在多方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规划,最后予以确定,得到批准后应成为一种法律,不得随意更改。
4、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并举例说明? 答:1)经济基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与经济有着密切联系,从历史看人类能够进入城市生活,首先取决于一些技术发展成果,尤其是农业技术的发展2)自然条件。人类古老城市的发展首先离不开河流,如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黄河等,都是必然的,因为这些地区气候、土壤适合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气候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敏感因素,大多数城市建设都要选择在气温适中的地带。地貌是决定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多数城市建立在平原、河谷阶段、山间平地、丘陵地带。3)社会因素。城市社会不能过各自为政,自己自足的生活,劳动分工已经决定了人们生活的相互关系。
5、城市生态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有哪些?
答:1)生态功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2)人口容量规划3)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包括大气环境,城市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声环境。4)园林绿地系统规划5)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6)城市综合生态规划
8、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生态学原则有哪些?
答:1)建成群落原则2)地带性原则3)生态演替原则4)潜在植被理论5)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6)景观多样性原则7)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
9、城市自然保护的建设途径有哪些?
1)制定城市自然保护规划2)建立城市自然保护区①对你减去进一步调查评估,自然资源、土地利用、保护对象分布数量等、社会经济状况②制定保护建设规划③提出自然保护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申报理由--地点及设想--保护对象分布--资金预算--经济效益预算④可行性研究⑤编程设计任务书及方案设计⑥施工验收3)建立生态园和自然中心
10、城市生态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1)资源管理。包括土地、水、能源。2)环境管理。包括水、土、气的人为污染管理及环境卫生管理3)人口管理4)景观管理。包括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及名胜古迹
5)综合管理。空间管理为基础,人口管理为主轴,行政管理为重点
11、什么是城市热岛?它是怎么形成的?有何对策? 城市热岛: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由内向外降低,城市气温呈现出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现象。形成:由于城市中由水泥、沥青、砖石等所构成的下垫面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导热率高、白天贮热多、日落后能够通过长波辐射提供较多的热量给地面的空气、加之空气中污染物多, 特别是CO₂能吸收较多的热量;同时城市中又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城市中密集且参差不齐的建筑物密集大大减少了地面长波辐射的损失,通风不良也不利于热量向外扩散,这就使得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12、城市人口容量的基本特征?
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A人口容量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容量如果人类只是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之一,按其在营养金字塔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人口的环境容量是十分有限
城市也是一个物质循环系统它也有物质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的转移变化。城市的物质代谢可概括表示如图
14、城市发展历史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城市产生及产生条件。即城市形成的时间、地点、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等。这是按照发生学观点研究城市的第一步,它将有助于阐明城市的职能和城市区位的特征。
2.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即按照社会经济历史事件发展阶段,找出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实质性差别的转折时期,诸如:城市职能什么时期发生变化?等等。3.阐明城市各历史阶段的生态环境特征。从城市生态研究角度出发,具体报考以下几点:(1)城市的历史职能和规模。城市的历史只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城市对外交通联系的演变有密切关系,与此相关的是城市规模历史的发展。2)城市内部的物质基础、布局结构的历史变化特点。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各物质要素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查明该要素的形成时期、建设进程、布局安排等变化情况,对当前城市系统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3)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特点。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规模、生产力发展水平、外部交流的范围与频率等等变化,必然导致城市环境的改变。
15、何谓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平衡的看法。
历史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个体本位论:卢梭
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教师中心论:赫尔巴特和凯洛夫 学生中心论:杜威和卢梭 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3.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政治功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为培育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4.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师的职业角色
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学习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6.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7.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能力
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8.现代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9.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 内容:教育教学上是授受关系 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要发扬民主教育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1.教学的基本任务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2.学生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 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5.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
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贯彻此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
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16.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产婆术 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18.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
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管理。19.教学评价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20.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
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与保证 任务: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以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德育性质和内容
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我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思想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3.德育原则都有什么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说),因材施教原则 24.德育方法和途径
说理教育法(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情操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2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
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语言交流训练 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6.(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一致断粮的直接经验 根据学生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2)良好意志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3)意志行动的特点:
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 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 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 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27.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28.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2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 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30.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牛羊)具体运算阶段(7~11长度面积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归纳演绎)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设置合理的目标 培养自我效能感 训练归因
表达明确期望,及时提供反馈 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32.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者相似性;知识或者经验的概括化水平;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特点;学习策略水平。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 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改进材料呈现方式
加强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3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提供多种训练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 第一,保护好奇心
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提供创造性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接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
35.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 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 鼓励教师进行研究 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36.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
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 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协调班内各种教育力量
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9.班主任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 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责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其关键。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40.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学校教育不但给人即时的作用,还有延时的作用 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42.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4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特征 以高难度进行教学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教学过程
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
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时间复习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复习方法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完善,方法适宜,讲究教学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板书规范
47.(1)论述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与发展的过程
a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的知识和品的判断两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自觉顽强的努力地过程。
行即品德行为,他是通过实践和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就需要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的加以调整、补充; 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绝非一早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
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学生处于成长的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注入了新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
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48.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按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按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49.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及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的单元和课,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与结果 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 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系统
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以感性材料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合理利用过去的经验知识 充分利用变式 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55.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5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它的主要特征有如下四个方面: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自主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生成性课程
57.当今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转变自身的角色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的教师 58.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四个转变 重“教”向“学”转变 重“结果”向“过程”转变 重“传授”向“指导”转变 重“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
59.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
(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
(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60.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智力的发展。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水平。(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发展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的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61.瞬时记忆特点:时间极短,容量很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声像与图像)
短时记忆特点:时间较短,容量有限,意识清醒,操控性强,易受干扰(视觉与听觉)
长时记忆特点: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持久(表象编码与语义编码)6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队,并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成绩。
按时获得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工作,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参与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
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行为规范,执行学校的教育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和义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和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63.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64.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效(正后像,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影响,补偿,联觉
①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②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第一次建交_。最早同中国建交的是苏联。
③新中国建立初期,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中苏建交和_、周恩来访问苏联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⑤1954年在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会议。
⑥1955年,亚非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_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再次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考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
①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中美建交后,1979年春_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③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双方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考试: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
①2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②中法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亚欧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4年9月9日)习近平
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认真学习总书记“九?九”重要讲话精神
举全省之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遵义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赵克志(2014年9月21日)
第一、把教育作为改变贵州、挖掉穷根的治本之策,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第二、努力缩小与全国教育发展差距,用两个十年时间基本解决贵州教育问题。第三、坚持在均衡发展上下功夫,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
第四、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第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一是爱国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关爱学生;四是教书育人;五是为人师表。六是终身学习。
贵州教育精神
开放自信,乐于奉献;攻坚克难,勇于争先。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
贵州教师誓词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神圣职责。修身立德,为人师表;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传承文明,勇于创新;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
九、贵州教师自律歌
人民教师要牢记,职责神圣须自律。为人师表言行一,技艺精湛育子弟。勤耕淡泊名与利,学术诚信求真谛。
/ 4 有偿补课毁声名,情趣高雅拒恶习。教师誓词常记取,桃李天下留美誉。
十、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十个不”的承诺
1.不发表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言论。
2.不讽刺、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驱赶学生出教室和用不文明言行对待学生家长。
3.不违规公布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位。
4.不缺课、迟到、早退、无教案和浓妆异服上课。5.不敷衍批改作业或请学生代批作业和试卷。
6.不酒后上课、课堂上吸烟和使用移动通信工具。7.不从事有偿家教和未经学校批准在外兼课。
8.不向学生及家长推销教辅资料及商品和向学生乱收费或以家长委员会名义变相乱收费。9.不向学生及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和借婚丧喜庆事宜敛财。10.不参与黄、赌、毒等有损教师形象的活动。
赫章县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十条标准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2.廉洁从教,乐于奉献。3.因材施教,创新教法。4.关爱学生,循循善诱。5.依法执教,以身立教。6.严谨治学,精益求精。7.开拓进取,勤奋自强。8.团结协作,谦虚谨慎。9.尊重家长,增进沟通。10.注重仪表,举止大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教师法》的立法宗旨是?
答案: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任务是 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②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④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⑤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 4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①强化师德教育。②加强师德宣传。③严格考核管理。④加强制度建设。
本办法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开除或者解除聘用合同。其中,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期限为24个月。
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二)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处分,由教师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
(三)开除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学校教师或者未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并解除其聘任合同,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教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处分: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言行的;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的;
(三)在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管理、评价中不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
(四)在招生、考试、考核评价、职务评审、教研科研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
(五)体罚学生的和以侮辱、歧视等方式变相体罚学生,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
(六)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者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的;
(七)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
(八)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的;
(九)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或者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的;
(十)其他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处分的。
教师有第四条列举行为受到处分的,符合《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撤销其教师资格。教师受处分期间暂缓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教师受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处分期间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受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处分期间不能重新申报专业技术职务。
教师被依法判处刑罚的,依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教师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丧失教师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 3 / 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三章 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第六十四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教师性侵女学生案件的原因及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受害人以低龄女童为多,这说明低龄女童没有性保护能力。
2、受害者以农村或偏远学校的寄宿制学生为多,农村和偏远学校缺乏有效保护学生安全的条件。
3、受害者以留守女童为多,留守女童更容易受到侵害而不易被人发觉。
4、有的性侵案件持续时间长,受害学生人数多,后果严重。
5、犯罪手段多样,既有猥亵也有强奸,多以诱骗性侵为主。
6、充分利用老师的淫威,致使学生不敢告发老师的犯罪。
7、犯罪时间、空间公开化。
8、家长监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发觉孩子被侵害。
9、校方、官方试图控制舆论影响,并有意弱化案件影响
10、学生受害后果无法得到保护和有效救助
1、现在是网络时代,让更多人明白网络言论虽然自由,但发布虚假信息触犯法律底线,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2、向政府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应该严格依照《信访条例》的规定,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政府部门对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依法予以保护并尽快解决,对违法上访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2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42.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1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3.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4.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2)3)4)5)
6.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7.(1(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8.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2)如何行使监督权我们在依法行使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还要求我们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检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9.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
10.政府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2、政府职能的有限性(政府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并不以为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政府只有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3、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12.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13.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机器公职人员不
14.怎样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15.对政府权力为什么要监督?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必要性?
16.如何监督(怎样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7.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18.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阳光工程)的原因、作用:一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是保障人民的权益。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9.我国政府的权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他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20.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21.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是历史的选择,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2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3.如何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内涵: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势力利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5.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家: 1.2.3.公民: 1.2.3.4.26.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
1)2)3)4)
27.中国为什么要增强综合国力?如何增强综合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
28.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的含义: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及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对外职能的具体表现,是国家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4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及其含义。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 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6)我过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城市生态学考试必背】推荐阅读: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10-04
城市生态学实习方案05-25
城市生态学论述题05-29
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09-09
城市规划生态论文06-20
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09-21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10-06
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07-06
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12-05
城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