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反思

2022-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技术应用反思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摘 要] 目前“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风向标,正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生活,利用计算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未来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那么职校的计算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呢?本人就以上问题,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有些感想,希望与同行交流,探寻出更合适教学模式,以利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能力 功能性文盲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 NIIT计算机培训

一、提出问题: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什么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所谓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指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用字处理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使用数据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的能力,甚至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老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里不得不提到“功能性文盲”的概念,这个概念包含读、写、算的能力。“读”的含义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能读印刷的文本,而且随着全球网络化的到来,如何有效、快捷地读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了一个现代人必备的才能。“写”的含义也在变化,写也不仅是指以往的伏案苦爬格子了,它还包括借助计算机的“写”,更为重要的是能将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写到网上,与全世界的人交流,以便获取更多的帮助和启发。“算”也不仅是指手工或一些简单工具核算成本和产出,计算机的出现,使算的工具有了极大的提高。很好的把握它,就能大量节约精力和提高效率。简言之,“功能性文盲”是指那些受过一定的教育,会基本读、写、算,却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的人。可见,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缺乏,将导致成为“功能性文盲”。一旦成为“功能性文盲”,将有可能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手持信用卡却在ATM自动取款机前取不出钱来;在电话费咨询系统的电子触摸屏幕前无从下手;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近年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风向标,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生活。利用计算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未来人们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

二、那么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应当是什么?

现在的教学中体现较多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方法与策略的培养缺失,淡化了对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的培养少了些。在教学中如果不强调在本课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使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方法与策略的培养;不加强对其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使用计算机工具自主学习方法、策略的培养,其他的学科一定会取代信息技术课的。

我们是仅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吗?是仅为了编程开设程序设计课吗?是仅为的计算机应用而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门学科消失的时间将会不远。许多教学内容象Windows2000、Word2003甚至Windows XP在将来的应用会落后、消亡。而编程的VB、QB甚至C++都有可能会被更好的语言代替。信息技术课除了技术的应用以外,还有没有更深层的东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是应当在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应用中的方法与策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使学生们明确什么是手段、什么是工具、什么是目的、如何利用手段与工具达到自己的目标?

计算机的应用固然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任务。而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以及使用工具完成任务或者作品的策略,是不是更应当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NIIT计算机培训教育的启示

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是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信息技术跨国公司。其专门从事教育、培训、软件解决方案和教育多媒体业务。我有幸接触了关于NIIT的教材、教学和课程方面的内容,通过研究,发现和我们的计算机教育相比,NIIT的教学的确有独到的一面

1、教材有特色:

NIIT教材的更新非常迅速,每18个月更新一次,确保学生学到的都是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主流技术。

NIIT教材讲解清晰并具有梯度,适合学生阅读和自学使用。NIIT的教材是从业界选择问题作为教学案例,通过示范、指导练习、引导探索从而完成一系列的独立实践。这样一来,学生从开始看书本的那一刻起就知道通过本课的学习,自己将能够解决一个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2、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NIIT采用独特的培训方法——FUSION方法。它由87%的授课和13%的自学组成。其中课堂教学采用MCLA教学方式,另外的部分是基于CBT(计算机辅助培训)多媒体光盘,由学生利用双休日自学来提高。FUSION方法结合了教室授课、实验室教学、个人化学习,提供了高效、灵活的学习经验。FUSION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相比,显著差别就在于:1.着重鼓励学生思考和应用;2.独立实践建立在演示和指导练习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级别的挑战;3.多样化的特定情节代替了单一的情节,提供了广泛的实际生活的应用,避免了单调;4.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交流、演示和制作文档的技能。

FUSION方法的核心——MCLA(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 即基于榜样的学习方式)。这也是NIIT学院有别于国内学院教学的一大显著特色。它能培训您如何独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将来的求职过程中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MCLA的整个学习环节是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组成。首先从业界选择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以熟悉典型的企业业务作为问题讨论和实践的背景,以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来演绎任务,遵循计划-实施-验证的循环;从各种软件开发阶段和领域中选取一系列应用问题,遵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通过教师传授最佳经验,以系统化方法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中传授技术知识。学生通过立即应用知识点解决相似或更复杂的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发展学生探索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MCLA的优势在于:学习基于真实环境;让学生通过专家讲解获得知识;所学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向学生灌输太多信息。教师通过传授最佳经验,以系统化方法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应用的环境中传授技术知识;学生立即应用知识点,通过解决相似或更复杂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样不仅可以更好更完全地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是帮助学生获得在IT业中成功的重要因素。

3、教学启示

我想NIIT的培养模式,正符合我院目前提出的计算机课程的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也正是解决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问题的良好的借鉴。如果我们真正采取这种方式教学,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信息处理的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学的更有趣,也更有目标,更有积极性,我们的教育也就真正完成了教育的使命。这比压迫学生去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更有实际意义。毕竟任何教育只有内化为他自己的思想才会起作用,才会对学生未来的信息化能力产生影响。

参 考 信 息

1、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教授主编的《现代公民科普教育读本》■

作者:宋照文

第2篇:信息技术优化中学体育教学反思

摘要 围绕中学体育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利用现状与问题展开讨论,以期能够让中学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优化自身的教学,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对于中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弥补中学体育教师技术示范不足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技术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技术

1 探讨目的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独立性与创新性。因此,把信息技术具体应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来,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且直观的体育教学内容,让中学体育教学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与辅助下得到优化,进而真正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2 信息技术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性影响。具体来说,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起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他们的情感体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新鲜活泼的画面,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参与到体育练习中去的积极性与热情,培养学生对于中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中学体育教学成为一种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进而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诚然,信息技术还可以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限制与局限,更好地解决体育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可以帮助体育教学工作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效率。

负面局限首先,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的信息意识较为淡薄,他们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还处于一种较为低下和狭隘的状态之中,他们认为信息技术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意义不够重大,根本没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来优化中学体育教学。这就导致当前一些体育教师对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严重不够,他们无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了解更多有关于体育学科的前沿性发展动态,还有些体育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利用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其次,新课标提出体育课的教学场地应该更多地放在室外,但室外教学活动往往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基本上无法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从而无形中就大大降低了信息技术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使用频率。如果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室外体育课程教学,它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这又与体育实践课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此外,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应用信息技术,将会涉及体育教学课件的制作问题,而当今很多体育课件的制作水平较为有限,因为缺乏懂得计算机知识与体育知识的复合型体育教师。

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应用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借助于微电子学的计算机技术与电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体,并通过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等的获取来加工处理和传播信息的一门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学体育教学呢?

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任何学习的最佳老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认为体育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成绩,并没有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那么,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制作出好的多媒体应用课件,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学习的时候,能够摆脱掉传统的约束,而从兴趣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并把体育课程教学当作一种新异的刺激活动,从而逐步培养自己对于中学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比如在进行“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编制各种动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投篮的细节问题,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来弥补体育教师示范性不充分的缺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师范性教学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这是因为体育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无法用语言来进行描述,也无法让学生理解清楚。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向学生进行示范性的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教师的讲解示范中更好地把握住体育锻炼中的一些技术性动作,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利用,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整个体育锻炼动作的体位与感觉能力,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更好地把握住体育锻炼的要领所在,让他们能够在头脑中建立起对于体育动作的清晰图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更为清楚地看明白这些体育动作的分解动作以及慢动作,从而更好地解决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示范性不足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和加深学生对体育技术的理解程度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出优秀且合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借助于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对体育技术获得更为直观和形象的理解与把握。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知识的记忆,从语言方面的记忆比例只有从视觉和听觉方面获得的记忆的六分之一。那么,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使得体育教学具备声音和图片等教学素材,这就使得中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师展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更好地归纳和整理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材料。尤其是天气状况不佳的时候,体育教师更应该对一些技术动作和要领进行逐帧慢动作的分析和解析,还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有关教学的影音资料,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技术动作的印象。凭借这种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另外,中学体育教学中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術进行体育教学管理,大大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利用网络进行师生间、教师间的信息交流,从而让信息技术提供的优秀教学资源为中学体育教学服务。

4 结束语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中开辟计算机课程服务系统、辅助学生学习的信息系统、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还要让体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动教学,在理论课上开发学生思维,针对某项运动项目在网上进行探究,从而加强体育教学的管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信息量,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安维强.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黑河学刊,2010(10).

[2]罗荣汶.浅谈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音体美报,2000(5):11-12.

[3]邬永利,张石石.信息技术环境下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作者:李江

第3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反思

【摘 要】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进入一个整体规划、全面建设和广泛应用的新阶段。但与规划和建设相比,信息技术在应用方面尚未得到来自广大教师的认可。为什么会存在“政府买了单,教师不买账”的情况?从技术层面来看,教育信息技术应当力求“好用”;从教研员工作层面来看,应力求帮助一线教师将技术“用好”。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王新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苏州,215200)教研员,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困惑

目前苏州地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政府买了单,教师不买账”。政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大笔资金,搭建起了包括“未来教室”在内的基本的软硬件平台,但实际上教师们用得很少,绝大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用PPT制作课件,且还仅仅局限于在各级各类公开课等场合的使用,而在个别全面安装了“双屏”的学校,不得不用的教师们怨声载道。

从教研员的视角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尴尬困境的原因是:教师们觉得用信息技术上课要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做课件,学用如电子白板之类的设备,费时费力,也不见得有多么好的教学效果。一句话概括就是教师觉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二、基于教研员视角的对策

信息技术首先是一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工具。从这一属性来看,要想其得到广泛应用与发展,就应该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降低技术门槛,二是提升使用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好用”和“用好”。

(一)好用

“好用”是指作为一项技术,应该尽力提升其易用性。在压力剧增、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技术产品的易用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用户体验不好的技术很难占领市场。在教育技术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Authorware和PowerPoint:前者曾经被认为是世界领先的开发因特网和教学应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被誉“多媒体大师”;而后者的定位是一款应用于办公领域的演示文稿软件。Authorware早在2007年8月便停止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也已难觅踪影;而使用PPT制作课件已经成为每个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PPT相比较易获得、易上手,且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也日益强大,迅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因此,教学信息技术硬软件设备的开发者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以及学校的经济承受能力等现实因素,开发出“好用”的技术产品,这样才有可能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

(二)用好

怎样才算“用好”?笔者认为:一是信息技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二是信息技术要为教学研究服务。

1.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

第一,遵循教育教学原则。信息技术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不能为技术而技术。学与教的最终效果不是取决于技术的高低,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内容与资源的合理安排、师生互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巧妙结合。[1]因此,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必须合理、恰当。一个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课例应该让人觉得,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信息技术既是非用不可的,又用得恰到好处的,切忌喧宾夺主。

第二,遵守信息技术及传播的相关规范。作为一种技术,信息技术是有其自身基本规范的。例如,尽管现在基乎所有教师都会用PPT,但大多教师制作出的PPT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满屏文字信息、配色杂乱、过多使用无意义的动画或图片等,这些都影响到PPT的演示效果,可谓“弄巧成拙”。如果能在制作时参考简要的PPT呈现信息时的相关规范,注意到其中如“每一张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6行”“字号应该足够大”等技巧提示,以上问题就能够得到避免。这样能在不增加制作难度的前提下实现展示效果的明显提升,提高教师运用技术的积极性。

第三,立足技术设备基础。课堂中的信息技术设备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投影仪加电脑构成的多媒体系统,也有交互式电子白板,还有更先进的双白板或双屏系统,甚至全方位的“未来教室”。作为教研员,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进行示范和指导时,既要能够掌握各种设备的使用技巧,更应立足于本地区或指导学校的设备现状,不能一味强调设备的先进性,给人造成“设备越新就越好”的错觉。事实上,没有优秀的教学设计,不能熟练掌握设备相关操作的话,设备再好也无济于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但教育信息化并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教研员而言,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教育技术研究如何与时俱进,迎接挑战,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同样是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研究方法的信息化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与工具的信息收集、存储、加工和处理。

首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在现今的教育信息化领域,“可汗学院”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一看到它,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微课”和“翻转课堂”,但可能不会有很多人能想到“知识地图”和“瑞士乳酪式学习”。事实上,现在可汗学院的建设重心早已经由制作微课视频转向了开发全新的教学工具和模式。可汗学院招募了大量程序员,跟踪用户行为,改进教学策略。程序员们制作了一套练习软件系统,它能根据学习者的在线练习情况生成一个知识地图,帮助学习者进行分析,让学习者知道哪里薄弱,并用图表方式反馈给学习者。为每个在线学习者订制一套教学进度,这是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完全无法想象的事情,但是在可汗学院,这已经是现实。它的背后正是来自于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悉数收集学习者在站点上进行网络学习过程时形成的海量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进行了汇总分析后,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馈给每个学习者。

技术的发展最令人激动的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由它引发的新的思维类型,对学习者思考问题方式的冲击。正如“可汗学院”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撼与启示:学习分析与教育数据挖掘为教育技术学提供了量化的研究工具与方法来分析学习过程。

其次,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研究。在日常听评课活动中,我们习惯于对教学进行定性评价。而首都师范大学的王陆教授率领的团队则着力于研究如何应用技术促进有效学习和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分析。王教授将复杂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长期系统观察与诊断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实践相结合,实现了课堂观察诊断行为由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式”向现代“西医化验影像式”的转变。这样的教学研究基于实践取证而不是思辨演绎,用数据说话,证据的代表性、求证过程的信效度高,可靠性和说服力更强。

虽然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等因素,并非每个教研员都有能力做到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教学分析,但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方面,其中的实证精神也是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应该重视和努力学习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研究中应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传统教育视角下的研究逐渐向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研究转型。期待专家们开发出更加“好用”的教育信息技术产品,以便教研员率先示范,在教学上“用好”信息技术,在研究上使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在教学实践上的真正推行。

【参考文献】

[1]·吴军其.·交互式电子双板的应用案例分析——以《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34-38

[2]·易庆竑.·2014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核心内容研究述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7):103-106.

[3]·搜狐教育.http://learning.sohu.com/20141224/n407253666.shtml[DB/OL].2014-12-24.

作者:王新月

第4篇:《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这节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同学们对于信息技术课是很感兴趣的,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今后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计算机的,计算机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

本节课学生是不需要打开计算机的,刚开始同学们还有点失望,但是随着老师给大家展示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和信息处理的实例,让学生亲身参与看、听、闻、说、摸等方式获取信息,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让学生看一看老师出示的图片,通过眼睛看,让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启发从中得到了怎样的信息。再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让学生用耳朵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听听从中获取了怎样的信息,同学们个个竖起了小耳朵,听得特别认真。老师拿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这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鲜花。最后老师让学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看看获得了什么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这一系列的活动体验,真切的感受到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也加强了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设置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环节,让学生对原本比较空洞的知识,能够得到感性的认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服务。

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要求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较多,所以我以学生自学课文的形式、学生回答提问的形式为主,不乏单调。在学生进行桌面背景操作的时候,有发现个别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图片是,虽然能够更换背景,但是却很模糊。这一点,我事先没有考虑到,所以只好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个别给予解决和帮助。其实我现在觉得,还是在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之后,广播教学,呈现学生的问题,将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既可以让全班同学知道问题所在,也可以加深印象。

另外,有个学生利用桌面主题软件,更改和设置了桌面背景,当时他呈现给我看的时候,我还蛮惊喜的,但是我的惊喜却忘了给学生鼓励,我只是随口跟这个学生说了一句“很好”。其实现在想想,我完全可以把他的作业在班级里展现,并给予表扬,然后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桌面背景图片可以上百度搜索,其实整个桌面主题同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更改。

第5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通过这次信息技术研修,不断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我感觉到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价值。下面就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中的具体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反思。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新鲜刺激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变抽象内容为具体生动的画面。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受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限制,抽象思维才开始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单纯依靠语言文字来进行抽象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课文。这时,就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动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

1 着别的手段所无法实现的优势。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资料,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变抽象为具体,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易于学生理解,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突破重难点的知识,多媒体更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营造氛围它可多角度地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也可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切合文章主题的环境,使学生亲临其境,亲历其事,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远的拉近,把虚的变实,把难的变易,从而突破难点,使难点在生动有趣的气氛中迎刃而解。难点解决了,教学也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有的放矢进行阅读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前提。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广泛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大亮点,也是提高孩子阅读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使用这个教学平台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以阅读教学为例,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展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

2 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我们在文章拓展部分,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寻找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文章,低年级如果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配上一些插图,而老师在选择时也可以进行修改,尽量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能够激发灵感,培养写作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提法改变,低年级叫做“写话”。高年级叫做“习作”。旨在进一步明确小学生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淡化分文体的过于繁琐的写作知识的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会有创意的表达,学会自我评价和修改文章。领会新课标精神,我们认为,网络资源的善用,对实现新课标的教学提出的上述的写作要求更具优势。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适时选用视听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如果在作文前使用了录像为学生提供过观察写作材料的作文,还可在成文后的作文评改中将电教多媒体协同使用,用录像展示观察内容、写作材料;用投影提示写作要求、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评议、修改。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交替

3 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为的是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发好我们的教学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真正地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迅速发展我们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又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第6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么课,掌握这门课,所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把枯燥的理论上得轻松风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所以可以多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记录片让学生学习。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用好的比喻,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把理论课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和计算机世界的五彩缤纷。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经学过计算机的人还要从头学起。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学生学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也许学生还没有毕业,那些东西就早已过时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同时可以采用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自制的学习网站,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每实践一步,都要经过自己大脑的思考和自己的亲自操作,学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行动和方法,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就落实在这些实践过程之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设计学生进行研究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获取、传输、处理、发布和应用信息的全过程,同时体验创新;在指导学生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交流作品,还要让学生交流完成作品的过程和方法;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总之教师要从多方入手,使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学会创新。

四、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首先要将教材研究透选彻,要将学生了解清楚。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了。要注意精讲多练,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探究学习;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讲边操作,实行手把手教学。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要给他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练习。再次,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样,所以布置操作任务时不要“一刀切”,对基础好的学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务外,可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他们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解决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问题,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信息技术教学成败的关键,提高学习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培养信息技术素养是根本。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以这个目的指导我们备课、上课,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成绩。

第7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一学期已经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我从事六个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因此教学工作上不敢怠慢,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五—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现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促进和提高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用于学习和生活,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中考的信息技术会考,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办公软件的操作。

一、 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养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在工作之余,学习与农远工作和信息技术教学及计算机维护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扎实细致地做好教学工作

备课对于每门课程的教学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也不例外。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首先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并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特点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将所备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逐一推敲、验证、演练,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将每个知识点构造成一个操作性实例,通过对实例的演练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准确、完整的认识,由此得出相关的结论。从而做到对人、书、机三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备课,备课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备课,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电子备课上。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下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计算机课程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创造性强的特点都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地学习,才能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识的发展更新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如果单纯地依靠老师教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将总是有限的。

在教学中,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够贴近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材的特点,因人而异地设计适合于学生参加的各种兴趣活动,并在活动中加强的教育的示范与引导,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习知识比较快、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能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一些自主学习,达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尽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骤演示给学生看。这样比单纯地告诉学生步骤,再让他们去练效果更好。因为在老师演示时,同学们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还看到了结果,这比纸上谈兵要有效的多。在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上课时,老师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通过网络在自己的屏幕上观看,对老师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同时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尽量让学生来做,同时许多操作都采用让学生先练习,再归纳,后总结的步骤来。

正所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要比听、看有效得多。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演示,只能使学生把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其思维体系中一个模糊的认识,而能不能将这个认识清晰化,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所以,在课堂上我加大上机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把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并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和创造。

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几种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实际做起,注重落实,注意细节,使学生能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一学期来,我坚持不懈地努力,认认真真的工作,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将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更有生色!

第8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设计封面》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不够清楚、明白,致使少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2、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3、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较难体现。

4、由于学生能力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并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尽量抓住一些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讲解。

2、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3、在评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评论,总结学生的评论时应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其积极性。

《Excel中图表的使用》教学反思

优点:

1. 认真分析教材。课前,我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整理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大致设计出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为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此外,我还对教材做出了合理的延伸:将知识技能充分与实际结合,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各适合于何种需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2. 从学生出发。课程设计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首先,我通过展示图表的优点,培养学生对图表的兴趣。然后再由最基本操作方法出发,让学生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使学生尝试到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后面的重难点内容。

3. 有趣的练习。为了促进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我搜集和学生相关的各种数据作为题目的素材,并设计出和教材结合、题目新颖的练习题目。这样,学生能在练习中找到乐趣,从而能主动去探究、去学习,能更好的掌握技能。 不足:

1. 没有能很好的组织教学。由于课堂组织得不是很到位,少数学生由于开小差,刚开始的基本操作都没能顺利掌握,从而导致后面的练习中遇到各种困难。组织好课堂纪律是上好一堂课的最基本前题,在讲到重点知识点时,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 2. 师生互动不足。由于课堂中需要演示操作的地方比较多,因而只有一个学生探讨活动:几种常用的图表各自适合的场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组织好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多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师生互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认识 Internet》教学反思 在上完《认识 internet》这节课后,我通过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从理论知识上让学生对互联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internet,认识IE浏览器,怎样打开IE浏览器。由于这节课关于网络的术语比较多,而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内容不感兴趣,只想上网浏览。新课改要求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应该先让学生浏览一些好的网页,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再跟他们说,了解一些上网术语,对他们更好的认识网络有帮助。所以在讲授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演示了教学课件,把这些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做到了课件当中。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学生知道了什么是互联网,它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同时,还知道了上网应养成良好的习惯,对网上信息知道怎样取舍。

2、学生自学效果不明显,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协作学习

这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先通过自学掌握 80%,剩下的老师讲解。可是效果并不好,有的学生只是照着书读,没有进行思索,离开书本让他用自己的话说根本说不出来。显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高。

由于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我设计的自学这一部分并不成功。 通过反思,初步培养了我的反思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反思态度,敢于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善于探究的良好的反思品质。学校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厚,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更新,素质教育不断得到深化。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事物,每天甚至每刻都有大量的新软件和新硬件出现,如果我们不是让学生学习其中的规律而仅仅教会他们会使用和掌握眼前的这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那么学生以后每学习一个软件都要靠教师去教,没人教就不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学习都是相当不利的,更严重的是有一些新的软件可能会使用的人暂时还很少,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规律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我们都遵循教材,先讲计算机基础,然后就开始了WINDOWS98和WINDOWS98中的一些应用程序以及OFFICE2000和INTERNET的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就会什么,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渔”是什么呢?是捕鱼的方法,是学习的规律。我们学计算机学什么?学WINDOWS98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忘记WINDOWS98只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操作系统而已,OFFICE2000也只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公软件。我们学习WINDOWS98和OFFICE2000不单单是为了简单的会使用它、熟练的掌握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学这些东西的过程熟悉计算机里各种软件的使用规律,为以后学习其他的软件奠定基础。比如:教师讲OFFICE2000中WORD2000的时候已经学习过WINDOWS98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总结这几种软件的共性,鼓励学生先自己尝试使用WORD2000,这样教师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针对学生碰到的问题讲解,教师讲课轻松,学生学习也有目的,真正作到事半功倍。

第9篇: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西坝小学

谢涛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生最爱上什么课,就是我所教学的:信息技术。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

1 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比较多,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基础知识却普遍感到乏味,学生虽对计算机的兴趣值颇高,但对教师讲起理论知识却不感兴趣,任凭老师费尽口舌、筋疲力尽,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机大屏幕,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制做的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3、让学生成为主角

在每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

2 识,全看你自己的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而且这门艺术又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即教师又要赶进度,又要尽量把课上得生动,的确很不容易。你可以尝试着课前先告诉他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把这个结果通过实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吊足他们的胃口,然后再上课,这样他们也许会更有兴趣,同时,听课时也更有方向感。课下跟学生多交流,会更加知道他们的想法。

总之,我觉得只要付出总是有回报,很多的事情还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学生正渴望老师用知识去浇灌。

上一篇:对街道党工委班子建议下一篇:网络兼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