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推荐10篇)
1、集合各种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研读文本。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只有教师占有资料的统治局面,教师的资料可以凭借多媒体让学生分享;学生可以随时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如作家作品介绍,时代背景、写作情况,等等。不仅便利学生知人论世,加宽加深对作家的认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便利学生搞研究性的学习,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学做学问的良好习惯和善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诵读。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唐诗、宋词等等。对于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高质量的诵读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办法,比任何枯燥的空洞的分析解说要好得多。这时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这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
3、通过多种艺术的联想和转换,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的主要凭借是文字,而文字是实际生活的反映,所以注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进行转换,更能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一种秋天的思绪,马致远用“枯藤老树昏鸦”等文字来表达;那么多媒体可用一支乐曲、一幅图画等来表现。这种多项的艺术联想与转换增设了教学情景,增添了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合理、正确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为语文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网络研修整体开展情况
甘肃教师研修网为承担甘肃省“国培计划 (2015) ”培训任务的29 家院校 (机构) 共开通研修子网29 个。目前, 各院校 (机构) 已建设网络研修工作坊276 个, 建设课程总数330 门, 上传案例集锦9 个, 设计专题研修199 个, 参与学习学员6488 人, 发帖13158 个, 回帖44771 个。各承训机构对网络研修工作十分重视, 根据承担研修任务的不同, 分别建立网络研修工作坊, 积极开发研修资源, 组织研修活动。本次网络研修学员参与度高, 培训效果显著。
(二)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开展情况
承担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机构包括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河西学院、兰州城市学院、陇东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7 家机构。目前, 除重庆教育科学研究所还没有建工作坊之外, 其余各院校 (机构) 已建设网络研修工作坊15个, 建设课程总数41 门, 上传专家讲座和案例集锦5 个, 设计专题研修19 个, 参与学习学员3484 人, 发帖1946个, 回帖3484 个 (数据统计截至2016 年2 月24 日) 。
二、平台支持服务情况介绍
(一) 平平台台服服务功能的提升
2014 年是甘肃省“国培计划”第一年组织网络研修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得到了教育厅和各机构的大力支持, 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比如:机构如何进行网络研修、怎样开发网络课程、怎样上传和开发研修资源、平台应用繁琐复杂等。甘肃教师研修网通过“送技术到机构”的实地服务与调研, 解决部分机构在网络研修中的问题, 同时也发现平台在应用中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与机构反馈的意见, 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对平台进行优化设计和开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进。
11.突突出出“网络研修工作坊”在整个网络研修过程中的作用
新一轮“国培计划”提出各培训机构“要注重培养研修工作坊主持人, 引领本地市、县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工作坊研修, 在各地建立示范性教师研修工作坊, 打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因此, 在平台设计与开发中注重突出工作坊研修功能, 使各机构在组织网络研修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坊主 (专家、骨干教师、名师均可作为坊主) 的示范引领作用, 并根据学员需求设计研修活动, 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研修指导。
22.实现时间轴为主线的研修流程设计与实施
实现时间轴为主线的研修流程设计与实施, 帮助培训机构快速自定义研修流程, 组织学员开展网络研修。研修可以按照线性的方式进行组织, 以时间为主线, 设计多个研修环节, 各环节之间有先后顺序, 学员完成前一环节的研修任务后 (如提交作业或者发够一定数量的讨论帖) 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线性方式组织的研修有利于发挥坊主的引领作用, 使所有学员能按照坊主设计的研修进度进行统一学习, 更便于学员之间的合作、交流, 建立网络学习共同体。
研修也可以选用开放式的方式进行组织。坊主设计多个研修活动, 研修活动之间无先后顺序, 学员可以根据学习需求自主学习, 最终完成各个研修活动的任务。开放式的研修便于学员开展个性化的学习, 坊主根据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指导, 但由于每个学员的学习步调不一致, 工作坊主的指导难度相对较大。
33.加强研修工具模块的设计
加强研修工具模块的设计, 增加调查问卷功能模块, 便于培训院校 (机构) 在组织研修时对学员开展前测和后测, 从而明晰学员学习需求, 掌握学员学习效果, 增强网络研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对原有功能模块进行了完善, 使其更符合国培项目开展的需求。
44.进一步加强对优质研修资源共建共享的支持
培训院校 (机构) 建设的网络课程、主题讨论、案例集锦等都可以进行不同范围内的共享, 进一步发挥优质研修资源在国培中的作用, 为研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 平台应用培训的深入开展
11.建建立立应应用用培培训训子子网网, 开发平台应用课程
为更好地帮助培训院校 (机构) 熟练掌握平台操作, 合理使用平台功能, 甘肃教师研修网支持服务团队搭建平台应用操作指导子网, 汇聚帮助手册、操作微视频等辅助资源, 提供不同用户角色的操作指南、操作指导手册, 辅助院校 (机构) 用足、用好平台。
22.采采用用多多种种方方式式, 开展现场与远程指导
“甘肃教师研修网”支持服务团队为各院校 (机构) 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 机构支持服务人员通过现场指导、电话、短信、电子邮件、远程协助等方式为各机构提供子网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截至目前, 已对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陇东学院、河西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省实验幼儿园、七里河小学、张掖市大成学校等机构提供了现场指导和远程协助相结合的服务, 对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 (东北师大) 等机构提供了以远程指导为主的平台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三、工作反思
(一)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1.进一步提高对网络研修的认识
新一轮“国培计划”提出要将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 “甘肃教师研修网”是我省建立的一体化教师网络研修支持平台, 既是教育部对国培计划“改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的综合改革要求, 也是我省教师培训体系化、系统化与常态化发展的需求。平台汇聚优质教师培训资源, 形成特色教师教育资源和服务体系。
22.开开展展“网络研修方案设计”和“网络研修资源开开发发”主题培训
“集中+网络研修”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对多数机构来说是一个新课题, 如何将集中培训内容、方法延伸到网络研修中去, 如何设计网络研修方案、如何开发网络研修资源, 部分院校 (机构) 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有个别院校 (机构) 网络研修方案设计能力较弱, 导致在组织与实施网络研修活动时效果不佳, 再加上培训机构普遍缺乏教育技术专业人员, 对网络研修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不足。因此, 建议对培训机构的专家、技术支持人员进行网络研修专题培训, 组织网络研修高级培训班。
33.加强对网络研修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今年3 月至5 月是各机构组织网络研修的高峰时段, 甘肃教师研修网会积极配合各机构开展网络研修服务并进行跟踪指导, 解答机构、专家、学员在网络研修中遇到的困难, 及时解决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各机构需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确保网络研修工作的顺利实施。网络研修结束后机构要做好推优及总结交流工作 (优秀工作坊主持人、优秀学员、优秀管理员) , 同时会召开各机构网络研修及平台应用研讨会, 促进院校 (机构) 间的经验共享。
(二) 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11.拓展平台服务功能
为方便机构管理员、专家、学员快速浏览研修动态及查询学习进度, 甘肃教师研修网建立了微信公众服务号, 形成PC端+微信端+APP端的生态网络研修平台, 培训机构、教师、专家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部分网络研修活动。“甘肃教师研修网”目前已建立微信公众号, 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号查询网络研修成绩, 之后会逐步增加更多功能, 对整个研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
22.为市县级网络研修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随着教师培训的深入开展以及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地方化, 各市县区组织实施教师培训项目迫切需要研修平台环境的支撑。甘肃教师研修网竭力为甘肃省各市县提供跟踪式网络研修平台支持服务, 辅助项目示范县 (区) 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 进一步整合甘肃省“三计划两工程”、“精准扶贫三行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幼师项目、外援基金会项目和本土项目, 加强融合, 着力打造稳定的县级综合培训团队和专家队伍, 为全省教师培训重心下移积累经验, 为推进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 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07-0017-04
一、前言
李克东教授提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何克抗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信息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和教育、教学部门的普遍应用与推广。这两位专家都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师,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师、课程与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在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同时,应该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在信息化环境下,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关注信息技术所带给教师的理念变革和方法影响;另一方面,要思考在实践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亚太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同各国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各国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1]
二、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2]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论述,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不仅包括教师个体生涯中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情感的发展,还涉及与学校、社会等更广阔情境的道德与政治因素。[3]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核之一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林崇德、申继亮指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尽管教师的知识构成是多要素、多方面的,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直接对教学实践产生作用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4]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是教师将知识与教学情景结合在一起,为了解决千变万化的课堂遇到的问题,在复杂不确定的情境中采取适合的决策。
实践性知识来源于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经历的积累、感悟,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因此,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是组建教师学习与研究共同体,开展校本研修。其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作为常规校本研修的延伸,依托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平台,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问题为核心,能有效地改变教师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帮助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校本研修的内容
校本研修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教师教育新形式,它是以发展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为目的,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修是一种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学校及教师行为,是一种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来自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是一种对教育教学经验理论的提升过程。[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教师开展校本研修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其中内部环境是针对教师的个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学习、反思;外部环境主要是针对教师的群体要求,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好地相互交流、评价等,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对校本研修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一般情况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支持。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具体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是指运用新课程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研究,加强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开展深入的教研活动,最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教研形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实现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同步与异步、集中与异地互动,体现民主、对话、协作的理念,扩大教研工作的辐射面,突破区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使教研活动获得极大的扩展,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图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
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教师们进行校本教研应该是围绕课程来展开,包括课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讨论、课后反思等。因此,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应该以“课例”为载体,以知识管理为策略,以行动研究为方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校本教研的教学设计、教学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讨论等各个环节。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
教师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学设计,备课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发布到校本研修平台上,其他老师就围绕着这一教学构想在网上展开讨论。一方面,备课教师可以随时吸纳和整合大家的意见,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其他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增删修改,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网上集体协作备课。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观察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观察,使用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观察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观察所得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快速且有效地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课堂录像进行组织与处理,如对课堂录像进行切片分析,把几段相同研究主题的课堂录像进行对比分析,把课堂录像片段与文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交互式视频课例等。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载体,基于网络的教学反思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教师的深刻反思创设了民主、自由、宽松的环境;另外,基于网络的教学反思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信息技术也可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手段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反思,如利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等社会性工具软件等手段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帮助教师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的知识管理。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校本教研为更加有效地实现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提供方便。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教研扩大了教师之间的交流面,也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师可以在校本研修平台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评判他人的观点。学校也可以组织教师与专家基于校本研修平台进行网上交流。
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本校,以改变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对本校教师实施全面培训和网上交流研讨的校本培训。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阵地,教师是校本培训学习的主体,而信息技术则是校本培训的工具和载体。
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的弊端。网络的开放性有助于教师自主学习,减少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网络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网络的互动性有助于丰富教师培训的方式。所以,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教师校本培训,是适应形势发展、提高校本培训实效的需要。
(1)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交流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为教师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的交流提供支持。首先,中小学教师上课时间彼此交错,允许同步交流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而网络使得教师间的异步交流成为可能,从而可以延长交流的时间,为交流提供时间保证。另外,交流的时空也可以延伸到学校之外,比如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教师、校外专家进行交流,使交流的范围更广,获得的受益更大。其次,网络环境下交流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概念图等都可以成为教师培训交流过程中信息传递的载体。
(2)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反思提供支持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反思,既能保证随时随地进行培训反思和记录,又能方便地查找过往的培训反思记录,网上的反思记录也便于修改,且不受篇幅限制。网络允许每位教师将自己培训过程中的想法公开发表,当培训反思记录被公开发布以后,不仅可以为他人带来启示,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人的留言,反思者本人也可能获得进一步思考的启示和坚持反思的动力。通过他人的培训反思记录,不仅可以获得很多显性知识和启发,而且还可以跟踪他人思想成长的过程,挖掘其中的隐性知识。
(3)信息技术为教师协作学习提供支持
信息技术为校本培训过程中教师开展协作学习提供了支持,建构主义认为协作是学习的四大要素之一,协作学习的精髓在于共享与交流,网络环境有利于降低共享的成本,提高信息共享、知识共享、思想共享的质量;另外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协作交流过程可以保存,便于整理和回顾。
(4)信息技术为教师知识管理提供支持
校本培训的组织实体实质上是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教师知识管理有利于教师知识的生成、编码、共享等。校本研修平台不仅为教师搜集、分类、提取、利用、构建和创造知识提供了支持,也为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作全程全方位的跟踪记录和评价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积累、沉淀和共享。
3.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袋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与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汇整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此档案可作为教师建构个人知识与理论的依据,亦可以作为促进教师反省与学习,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情况之用。
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过程中,对教师的业务学习、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的行为进行记录与分析,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习惯的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学习反思和教学实践成果等等,形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校本研修成长记录袋。通过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建立的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业务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经验系统化并可随时调出供人分享,实践证明,这也是教师通向专业发展更高境界的阶梯;学校可以定期对教师成长记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诊断与分析,不断调整校本研修的措施与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形式——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应该以“课例”为载体,以学科主题下的教学问题为中心,以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为支撑,以校本教研为形式,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知识管理为策略,初步形成基于网络的学校教师教学研究与学习共同体。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的有效形式。
1.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的步骤
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具体步骤如图3所示。
图3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步骤
(1)确定学科研究的主题与问题
学科教师与专家探讨,列出各学科研究的主题,根据主题,提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2)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集体备课
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主题与具体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针对需要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开展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重点对解决问题的教学片段进行详细地设计,在校本研修平台上撰写课堂教学片段的设计意图。
(3)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
许多教学问题的解决需要整合网络资源,因此,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的教师共同收集和整理网络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学科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中,使网络资源能够共享。
(4)开展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录像的拍摄,方法一是多位教师的同题跟进式课堂教学实践,方法二是一位教师的多次课堂教学实践。经过这样的集体实践、讨论、修改教学设计、再实践……,在研究学科有关问题的同时,每一个参与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取经验,发现不足,及时进行弥补。
(5)开展课堂录像分析
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根据研究的问题对拍摄与编辑的录像进行数据分析。目前,国际上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有“Flanders方法”、“S-T方法”等,国内一些大学教授和研究人员也在研究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学习这些先进的方法,可以自行设计评价量规,形成各个学科对课堂录像片段进行分析的方法,课堂录像分析的方法要便于教师实施。
(6)撰写教学叙事反思
教师在校本研修平台上以教学叙事形式撰写课后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叙述的是课堂中解决教学问题的录像片段中的教学故事,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要尽可能描写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等等句子。叙事要体现教师对事件的反思,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目的是通过写“自己的教学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7)开展基于校本研修平台的讨论
基于校本研修平台,教师之间开展讨论与分析。在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平台,进行网上的交流讨论,从而更好地达到同伴互助的目的。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政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2.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的作用
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课例研究,能使教师不断学习,有效实现教师知识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从校本研修的实践经验中学习
教师自己的实践积累是教师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知识来源,教师的智慧、经验,课堂上发生的事件,都是非常宝贵的知识,教师要从自己积累的这些经验中学习。
围绕教学片断所进行的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自始至终需要教师的全情投入、认真思考,在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例研究中,每个教师都经过几次试教,教研组内反复讨论,教师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拍摄成录像,课后,组织专家和听课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一边思索着专家和其他教师的意见,一边观看录像,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每个环节还能怎样设计得更好些。因此,课例研究的过程能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不断从自身实践经验中学习。
(2)教师在开展校本研修的实践中向其他教师学习
教师的很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来源于对其他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和有经验教师的观察和模仿,教师间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学习,教师之间的听课和研讨活动是教师获得隐性知识的最佳渠道,因此,教师要向其他教师学习。
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己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课例研究,也就是该课例以自己为主;另外一种是自己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而是参与以其他教师为主的课例研究。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研究,教师都可以在开展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自己为主的课例研究中,从围绕课堂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对课堂录像片段的分析,再到基于网络的教师讨论,其他教师积极地参与到课例研究中。在此研究过程中,肯定涉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思考等教师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从其他教师那里学到很多知识。在参与以其他教师为主的课例研究中,教师们可以从被考核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片段、教学反思中学习到很多教学知识,这些知识有显性的知识,也有隐性的知识。
(3)教师通过校本研修知识库进行自主学习
在基于网络的校本研修课例库中,根据学科研究的主题和相应的教学问题,存储着一个围绕教学问题的课例,一个课例包括解决这个问题的课堂活动片段教学设计,开展课堂活动所需的网络资源,解决该问题的课堂录像片段,对录像片段的分析,教师课后以叙事形式撰写的反思,其他教师听课、讨论后的意见与建议、专家的点评等内容。在一个课例的各部分内容中,包含着教师教学问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没有参与该课例研究的教师,通过认真浏览和学习该课例,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获取有关教学方面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另外,由于校本研修课例库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可以随时在可以上网的地方通过网络浏览课例研究库,学习其他教师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获得有关的教学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已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张际平.信息通信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7(1):28-31.
[2]卢乃桂.信息社会的人才要求[J].教育研究,2000(11):8-11.
[3]卢乃桂,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76.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2(1):104-111.
一、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在培训期间,通过聆听专家的视频讲座,我收获颇丰,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有效的更新,教育理论知识领悟得到了升华,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理解有了新的感悟。视频教学中鲜活的案例以及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育教学专家通过视频教学,结合具体课例,进行了科学、全面的讲解,使我进一步转变思维,领略了教学创新模式,有利于将日常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巧妙、灵活地结合。培训中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教育教学专家,为我们带来了不同类型的讲座,学习的过程真是如沐春风。
二、教育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
要想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教师首先必须善于自我更新知识,撅弃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实践经验固然宝贵,但如果知识缺乏更新,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我体会到,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丰富科学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不断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不断积累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近一段实践的网络学习,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对自身工作的评价分析,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不被重视,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由于不是主科不参与高考只能作为附属科目的身份存在。领导对这一块关注很少,资金支持也不足,学校教学设备的硬件不足,影响了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和教师的教学热情。
信息技术教师的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低,学生不重视,认为就是上上网,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这方面的知识面窄,这也降低了教师再学习的热情与需求。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没有定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对于综合实践课程如何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等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而且现代几乎人人都会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面对这种状况,信息技术教师不禁感到困惑和恐慌,人人都掌握了信息技术,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因而,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迫在眉急。
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的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包括:教育教学内行,技术应用、统筹规划人员,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学科教师和负责技术培训人员,这里主要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人员。祝智庭在2003的记者会中指出: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创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因而魔术师在操纵魔杖的时候也就有了相应的“约束”。
教育信息化不是单纯地将技术和机器引入教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思想并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
通过专讲视频讲座和网上交流,我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培训,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就无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数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真正提高自己。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新课程不仅是课程内容、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学理念发生了具大变化。教师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方式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兴趣的培养、课程的整合,注重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注重探究性方式。这的确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可喜的变化。从学生方法上看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也改变了传统的接受式方式,积极主动地感同时能够大胆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科的知识特点、学科感觉特点,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堂上想给学生多空间思考问题,但又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办?通过培训活动,让我豁然开朗,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应该不断的,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
经过这次网上培训,我彻底领略了专家们的治学严谨、博大才学,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感觉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等都还有很大的漏洞,但是在专家及老师们的感染和熏陶下,我无形中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这里我增长了知识,忘记了辛苦;增添了欢乐,摈弃了烦恼;增强了自信,摆脱了困境!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希望今后能参加类似的培训,以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等各方面的能力;我更希望,在此次培训之后,能学有所用,让自己的专业成长更快。希望我的学生在中快乐的成长,以及过程中得到快乐,我的学生快乐我也就快乐,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做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在培训中无论是每一次的听课学习,还是听专家的课堂教学展示,都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案例和资源,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短短几十天的骨干教师培训,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都是一个让我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交流过程中,我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交流自己的心得.从每一次的观摩学习中,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艺都能有一次革新和飞跃,让我对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这次教师在线研修学习,观看专家与老师讲座的视频: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特别是在语文作业布置、批改上我有更深刻的认识.我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研修日记,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次培训,受益良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学生,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主体性;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改变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在评价手段上,要打破原来传统教学的只重分数的终结性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平时检查、督促、鼓励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激励机制.
教书是为了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一致的.我们所说的育人是包括知识的传授,品德的形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全面的培养一代新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书的过程就是全面育人的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与学生接触频繁,关系密切,必然造成他们仿效的主要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烙印和影响将在他们身上长期滞留,甚至一辈子都难抹去,这也说明教师的言行决非个人私事,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
这次培训,为我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为我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终身的学习还在继续.这次培训,就像冬日里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同时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的收获的非常多,它大大提高了我对于课改的认识.对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定有很大的帮助.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正真的学有所获。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努力奋斗的目标!
1、信息技术提升能力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专业素质的提升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思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做法,感慨颇多;同时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白了“师德”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要把本次信息技术培训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
2、在此次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中,我通过浏览了周茹艳老师的简报《让国培之花绽放》和继教网的项目简报第一期,认真观看了陈教授和马教授讲座视频。我深受启迪,受益匪浅。同时我感到自己肩负的教学使命重了、但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我在同行教师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为我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知道在教学中一切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
3、此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为我在今后体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为学生实现理想奠定基础的一门学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体育课的教学含义。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体育综合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将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是提高体育课质量的关键。
4、通过本次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培训的学习,对我今后的体育教学促动很大,我要将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更好的贯彻新《体育课程标准》,我将采取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中掌握动作技能和要领;通过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倡导“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课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健体。
5、培训固然是好,但得要虚心学习,专家的讲座唤醒了我专研教育教学的信心,催动了我前进的动力,真心希望培训永远坚持下去,永无止境,因为人是学无止境的。
一、学习了积极心理学,感受到了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快乐的人生观。
1获得幸福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根本目的。做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去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如果你的职业生活不幸福,其本身就说明你的教师生涯是失败的。
2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本质。教师这个职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职业,它不是一个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职业。谁要是想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把谋求物质生活幸福作为第一要务,他或许就走错了门!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是培养人的,我们教给学生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育学生身心,培育学生理想,转化一个学生,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就像百岁老人杨绛先生特别喜欢的一句名言: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追求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就必须调整教师的职业心态。做教师这个职业,应该以喜欢为前提!如果你从心眼里就不喜欢做教师这个职业,那将是非常痛苦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教师这份职业,否则,就是自找苦吃。我们做老师的,要善于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一天24小时,以消极失败的心情对待,还是以积极阳光的心情对待,其客观现实都是一样的,但你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体验,以及这种态度和体验积淀下来的身心健康水平会有极大的差异。既然如此,何不用一种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的每一天呢!每个人都要懂得人生心理学,学会对心理进行积极的调适。
4让自己的教育生活与众不同。每个人活在世间,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位教师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活有滋有味,就要善于别出心裁,就要追求自己职业生活的个性化。在这方面,可以从几个方向去突破自己:一是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追求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是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之所以,提倡教师的课程能力,要实现1+1,就是希望老师们除教好一门必修课之外,还能教好一门选修课。这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能力拓展的需要,更是教师突破专业发展高原期的需要。三是在做教师的同时,学习做一位学者。如果老师们实现了这种突破,你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学科教学,看自己的职业生活,就会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5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每位老师都要经营好自己的个人生活,即业余生活。教师要过好自己的职业生活,也要过好自己的个人生活。没有教师正常的个人生活,就没有教师正常的职业生活。一个被扭曲了个人生活的人,其职业生活也必然是扭曲的。因此,反对消解教师个人生活空间的做法。一个人职业生活的不同,往往是由其个人生活的不同所决定的。决定一位老师职业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决定一位老师职业生活幸福不幸福的,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外。正可谓功夫在诗外,一个人的职业生活图景,往往决定于你个人的生活态度、生活样式、生活情趣。经营好你自己的个人生活空间,既是个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职业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6善于分享与合作。作为老师,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功而喝彩,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创造成功。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别人的世界很精彩,老师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视角去对待这个世界,去分享这个世界的人们所创造的一切。同时,我们很难设想,一个人能再像过去那样,在生活与工作中单打独斗,与世人、与同事,老死不相往来。合作才有真正的分享,有合作才有更大的创造。作为教师,与其他职业生活相比,有三个得天独厚的成果分享空间。一是分享人的生命成长的快乐。教师得天独厚的职业生活就是与成长中的生命打交道,分享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幸福,这是教师职业独有的幸福之源。二是分享人类文化创新的成果。学校教育,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地方,也是创新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地方,分享学校文化创新的幸福,这是教师职业第二个独有的成果分享空间。三是分享人类发展规律的成果。教师是和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打交道的职业,是研究和探究人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规律的职业,或者说,是认识人类自身的职业。正因为如此,教育科学构成了人类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我们能够及时分享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成果。
二、这次参加远程研修培训的第二个收获是了解并深入理解了片段教学的相关知识,原来只是对片段教学略有耳闻,这次研修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理解:
1、理解了片段教学的概念: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片段教学也不同于教学片段,前者是根据指定的片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都是独立的;而后者只是课后从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记录罢了。片段教学更不同于说课,前者是实施(或模拟)课堂教学,而后者只是谈论课堂教学。片段教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与说课联系比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水平的考核,往往先让教师进行说课,然后再要求在说课基础上进行片段教学,把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跟教学实施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克服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
2、知道了片段教学的类型:从教学内容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节选与专题两种类型。从教学场景看,片段教学可分为实境与虚境两种类型。从选题来源看,片段教学可分为自定和他定两种类型。
3、了解了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实践性,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第二、完整性,前面说过,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第三、虚拟性,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第四、预设性,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4、学习了要如何进行片段教学: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因此,执教者首先要树立大学科大课堂的教育新理念,从知识积累入手,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兴趣作为学科学习的起点。其次,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单元和本课的知识点,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优化的组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把教学的亮点展示出来,这也是片段教学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学前要求说课,那么教者可先用一些时间简要介绍片段教学设计,然后用较多时间进行片段教学(一般可按规定时间安排)。教者要善于创设(虚拟)课堂教学情境,力求教学生动、简练,富有流动感和层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学后进行说课,那么片段教学就可以用足给定的时间。
【信息技术网络研修总结】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培训研修总结11-19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研修总结06-14
信息技术能力研修成果07-05
老师信息技术研修计划09-25
信息技术培训研修计划10-17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09-21
教研组信息技术研修计划09-22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个人研修计划06-22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小结06-06
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班结业发言稿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