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课堂教学模式

2022-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361课堂教学模式

以“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提高教学效率,依据高效课堂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我校提出了“361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3”即一节课教师引领指导时间占30%(不超过12分钟);“6”即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占60%(不少于24分钟);“1”即课堂检测评价占10%(4分钟左右),包含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拓展、反思升华等五个环节。我们以“361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为依托,优化引导环节,提升了教师的引领能力,强化自学环节,提升了学习效率,丰富评价环节,增强了学习反馈功能。

一、优化引导环节,提升教师的引领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学生要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设计更具层次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师的引领指导时间不宜超过12分钟,即占总时中的“3”。那么,教師怎么能在有效的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呢?

(一)设计轻松和有针对性的导语

设计的导语要具有营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导点拨的功能,要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其兴奋起来,提高对课前活动或导语内容的关注度,并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前活动或被教师的导语吸引而产生思考。另外,教师的导语中还应包含引导、点拨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关键词“是什么”“怎么样”等,以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简短的话语中筛选出重要信息,提炼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内容,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在“不等式及其解集”一课中,我们设计的导语是这样的:“先做一个小游戏,每个同学和自己的同桌比掰手腕,看看谁的力量大。”这个游戏一下子使学生兴奋起来,集中了注意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并记住了比赛结果。接着,我们又出示了一组比身高、比体重的图片。学生看到了身高和体重差距的数据,得出了谁更高一些,谁更重一些的结论。通过观察,他们获得了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然后,我们继续引导:“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发现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速度都存在着一些不相等的关系,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些不等式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不等式及其解集。”这句简短的话语,使学生快速抓住了“不等式”“解集”等关键词,从而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设计具有层次感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要让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得自然,教学内容也应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样,在学习活动中就能做到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同时,在语言上要做到诙谐幽默,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参与、去探究、去质疑、去挑战。

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时学过的算术平均数,这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他们可以在已有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学习)

2.引入新知。(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主导引出新的知识点:加权平均数。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

3.运用新知,体验“权”。(教师设计出一套由易到难的习题,让学生体验)

4.达标测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既可以对前面的知识系统性小结,又能反馈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到“当堂清”)

5.自我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自我反思并改正错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以上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其教学环节具有层次感,像台阶一样步步深入,“引导”“主导”“设计”等行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样的设计,教师占用的时间并不长,既明晰了课堂流程,又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进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二、强化自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仅靠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强弱又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势在必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自觉环节不少于24分钟,是主要的教学环节。

(一)在不断积累中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学习方法,勇于和勤于发现问题是强化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在课堂上,需要以已知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挖掘、积累更有效的学习手段、方法,积累的方法越多,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如在“不等式”一课中,学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先总结出等式的概念,通过类比,得出不等式的概念,这样得出的不等式的概念会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需求,能主动地去管理自己的意识,主动地支配自己的大脑,调动各种机能,去理解、去记忆、去总结、去发现。此外,还需要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如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发现总结的方法记在书上或课后整理在笔记本上。每个人的理解和习惯不同,积累的方法也可能不同,所以,教师不可强制统一。

(二)在合作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是对学生之间互动的一种开发和利用,能有效拓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自主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手段之一。“同组异质”则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在合作学习中,要落实具体的学习内容,布置难易适当的学习任务。寓言故事“瞎子和瘸子”中,强壮的瞎子和眼睛好的瘸子互相合作,共同到达了目的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合作固然重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更重要。同样,“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也为学生设置了明确的目标,这是他们合作的动力。合作探究的目标包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教师设计的目标。设计的问题要有探究的价值和高度,以便学生能深入地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规律和方法。如“不等式”中,我们就设计了探究问题:“不等式的解和解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目标,让他们有了合作的动力。

(三)在巩固和拓展知识中提高自学能力

巩固是通过练习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牢记于心,并能熟练地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拓展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同时在“摘果子”的过程中领悟方法,以“动”促“思”。拓展训练既让课堂效果提升了层次,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使他们去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接受挑战。如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明确了“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长度是横坐标或纵坐标差的绝对值”这个知识点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四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上图,若AB⊥AD,AB?CD,AB=5,点A的坐标为(-2,7)。

①B的坐标为 。

②若CD=AD,则C的坐标为 。

这道题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迁移到由线段的长度得到点的坐标,达到了拓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诸多类似这样的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学生学会了乐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了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修改弥补自己之前的看法;学会了反驳他人的观点。这样,强化了自学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

三、丰富评价环节,增强学习的反馈功能

客观的评价具有诊断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看到他人的长处,学生还可以在他人的评价中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同时给自己以信心。“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教学评价时间为4~5分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增强反馈的功能呢?丰富评价环节,让评价多元化势在必行。

(一)教师欣赏式评价

教师欣赏式的评价带有鼓励性和指导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如沐春风,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环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积极评价。对学生的表现好在哪里,有何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等方面要进行客观陈述,这可以让他们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自我认识,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学生相互评价

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身在“局”中,不一定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同伴之间的互评非常必要。同时,互评的过程也是自我对照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他人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对照他人检查自己。所以说,开展互评也是学生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平均数”一课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相互评价的。

同学们,请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从下面三个方面(每一项满分都是100分)给同伴打分,按要求计算一下同伴的成绩,并根据结果提出要求和改进。

(三)课堂达标评价

适时、适当的练习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系统小结,又是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如“平均数”一课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达标测试。(4分钟完成)

1.一组数据为4,4,4,4,4,5,5,10,10,1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一组数据为10,8,9,12,13,10, 8,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2. 瓦房店市的6月中旬最高气温统计如下:

在这十个数据中 34的权是 ,32的权是 ;该市6月中旬最高气温的平均数是 ,这个平均数是 平均数。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我校的数学教学秉承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让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达60%以上(自学、讨论、展示、練习),这样大的时间比例让学生有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能力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做了课堂的主人。同时,30%的时间内,我们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语言少而精,能引导课堂的教学流程,主导地位突出。多元化的评价占了10%的时间,在多元化评价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反馈,也促进了成长。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杨恩国 张秋艳 宋滨

第2篇:“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论述“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和理论依据,阐述实施“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载体,以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 The United Kingdom 教学为例,从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学习阶段、课后反思强化阶段探索“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运用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只关注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结果既费事费力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探索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成为高中英语教学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百色民族高级中学“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供广大英语教师参考。

一、“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百色民族高级中学于 2016 年开始实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即课前预习自学、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强化训练三个大环节构成的系统,目的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6”即课堂上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评、达标测评六个教学步骤;“1”即课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

二、“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在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中,20% 的因素是智商,70% 的因素是情商,即学生的情感、态度、愿望、动机、意志力、恒心等因素;10% 的因素是行商,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工具等。

由此可见,若老师在课堂上只顾“满堂灌”,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情商,使学生有被压抑、被取代的感觉,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老师不停地讲解抑制了学生的思考,遏制了学生学习、创造、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载体

“导学案”是“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實施的载体,如果缺乏有效的“导学案”,高效课堂将无法展开或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课时化原则。为了加强授课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编写导学案时应将一课时的内容融合在一个导学案里,既要导学也要兼顾检测,检测的目的是强化所学知识,因课堂时间有限,故教师所选之题必须是少而精。

2.主体性原则。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各个环节之时,一定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原则。导学案使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成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自主探究能力就会得到慢慢提升。但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The United Kingdom 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 reading 部分的课文,这是一篇介绍英国地理的文章。文章不仅语言丰富,而且文章脉络清晰,更重要的是课文里反复出现非谓语的用法。因此,从小的方面来讲,学生可以通过本文掌握非谓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从大的方面讲,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可以知道要介绍一个国家或地方,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笔者为了上好这篇课文,严格按照百色民族高级中学推行的“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阶段

笔者制定了贴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并提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学科自习时间或公共自习时间,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自主预习探究教材和资料,并标记不懂的地方和提出新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后交给科代表一起上交给老师,老师通过批改来发现学生的问题,对导学案再作调整,进行二次备课。让学生先学先行,目的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学习阶段

笔者严格按照“6”个教学步骤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并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笔者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

1.展示目标——问题导学。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教学目标:(1). work out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2). Learn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3). Learn some usage of non-finite verbs (4). Apply the knowledge learnt in this class to polishing your writing. 之后让学生以齐读的方式进行学习目标强化感知,加深印象。展示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的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由于学生所学科目众多,课后时间很有限,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无法完成课前预习,或是没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因此,为了让绝大多数学生能深化自学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在一定时间内务必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步骤做好准备。

3.分组合作—— 合作探究。按照之前分好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成员要迅速将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学习小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笔者充分调动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达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小组成员就全部会的效果。

4.师生互动—— 展示交流。小组合作结束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交流的情况,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上进行展示汇报。

5.教师点评—— 总结升华。笔者根据学生展示的结果,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的效果,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同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点和难点,笔者做了详细讲解,主要是给学生讲清思路,并和学生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6.当堂反馈—— 目标达成。经过讨论、展示和点评,学生们对文章的结构、文中重要的单词短语以及非谓语的用法都掌握得比较好。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文中的重点短语和语法只是有个浅层次的了解,还没达到能将其运用于作文中的层面。笔者为了让学生对文中重点知识掌握得更好,特意写了一篇只是使用了简单句的作文,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升级,其中一个段落为:Baise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Guangxi province.It consists of twelve counties.It has about four million people.It is not as large as other cities;It has a huge bus station.The bus station looks splendid when it is accomplished.The scenery in Baise is very beautiful and it is hard to describe it.一开始学生感觉有点吃力,但是在笔者耐心的引导下,有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将简单作文升级为高级作文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文中的重点知识不再简单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

(三)课后反思强化阶段

虽说在“361”高效课堂模式的指引下,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不足是时间的分配把握不好,导致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运用所学知识润色作文草草收场,因此也仅仅是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掌握而已。针对不足,笔者课后对导学案及这节课的引导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争取下节课避免这些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笔者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课后若不及时训练以强化其课堂所学知识,那么再好的课堂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润色作文的方法技巧,笔者又布置了一篇只包含简单句的作文,让他们课后自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升级,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種内在的能力。

总之,“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一言堂”现象,顺应新课程标准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紧紧围绕“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会让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步骤有条不紊,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定码.如何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课堂”[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柳志明.浅析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3]吴海山.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现代阅读,2013(2)

(责编 江月阳)

作者:余文学

第3篇:高校法学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361”路径

[摘要]法律职业需求对法学教育具有引领的功效,面对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高校法学专业应积极推行“6+3+1”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结构体系表现为“6分理论、3分实践、1分职业道德教育”。该模式以社会需求为本位,真实体现了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 即“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6+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关键在于“361”路径下的新型课程群的开发、相应的教学实践改革与配套保障建设,遵循“361”路径,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推行符合“6+3+1”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群,并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相应的配套保障体系建设,由此才能真正实现“6+3+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关键词]“3+6+1”人才培养模式;“361”路径;课程群;专业导师制

[

[收稿日期]2013-12-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等农业院校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 ‘6+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G2012010053)

[作者简介]韩学平,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法、农业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何宏莲,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经济法、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据2009年中国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7(2009)》披露:截至2008年11月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30年来增长10567倍;法学本科在校生30万人左右,法律专科在校生达22万多人,30年增长了200多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越来越大。然而,我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10) 》披露,法学为就业率最低的本科专业。亦有学者称“法学教育近十年的最大贡献可能只是为高等教育贡献了‘毛入学率’,其表面繁荣的背后是深刻的质量危机、就业危机和声誉危机”。由此可见,解决法科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给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敲响了警钟。

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社会需求现状:对法学毕业生复合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突出

法学并不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独立领域,能够被封闭起来或者可与人类努力的其他分支学科相脱离;“法律制度所应得到的尊严和威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制度的工作人员的认识广度以及他们对其所服务的社会的责任感的性质与强度”[1](P531)。在当今社会,当中国法律体系中“纸面上的法”和“实践中的法”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时,对“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势必更加突出。此外,中国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将日趋复杂,因此而生之法律问题所涉其他学科和行业的专业知识与一般常识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这就表明,法律问题要得到公正、有效的解决,将有赖于兼具法律和非法律专业知识及经验的“复合型”人才[2](P21)。

笔者调研显示,在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法学本科阶段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以及单位要招聘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最重视的素质两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在法学本科阶段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排在前三位的是“专业功底”、“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和思辨能力”。第二,单位要招聘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最重视的素质,排在前三位的是“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作为一个法律人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要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二是要有扎实的法律基本技能;三是要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素养;四是应具有深厚的交叉学科的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当今社会需要具有复合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法学人才,这对各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法学教育的现状:“单一型”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法学院的本科生通常直接来自高中毕业生,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主体,其共同点就是专修法律,没有非法律学科的学历教育背景。高校法律教育更是“倾向于一般的,而不是职业的训练”。教育是高素质教育,那种由律师、法官参与的法律职业训练被置于高等教育之外,法律专业的课程内容多数是抽象的法律理论[3](P184)。由于注重对学生的法律原理的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技能和技巧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在其毕业进入司法界之前还要进一步进行职业训练。此种教育我们称之为“单一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此种模式所培养的法律人才既难以满足高端,亦难以贡献基层。

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有关,与教学评估导向有关,与教师的业务发展方向有关,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关。具体而言,在我国传统的“单一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未细化,缺乏全方位的课程群设置,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偏重法律规则和原理的理论讲授,教学评估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估,“双师型”教师队伍匮乏,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法学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的局面,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亦缺乏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法学教育模式才能既解决中国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又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当前法学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法学教育的弊端: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需求脱节

法律职业需求对法学教育具有引领的功效,二者之间应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由前文可见,我国现行的法学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法学教育与社会对法律职业的需求脱节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我国的法学教育缺乏以法律职业需求为引导的应用型教育内容,法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环节没有自觉贯彻法律职业的基本要求,众多高校依然在进行学术型教学,教学重理论轻实务、重知识轻技能, 其结果是本科毕业生需要很长的适应期去适应实际工作。

2法学教育缺乏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培养。从大学法学院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职业道德教育在我国高校发展得并不理想,只是近年来一些法学院开设了有关法律职业道德的课程,而全国统一的法学本科必修课中没有关于法律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法学硕士和博士阶段的教育也没有关于“法律职业道德”、“司法伦理”等课程。

在当前不能很快扭转我国法学教育的总体状况的情况下,各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自己的学科优势,对“复合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调整,规划设计具有可行性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满足社会对法律职业的需求,实际解决法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新型的 “6+3+1” 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一)“6+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就法学专业高等教育改革而言, 应当对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建新型的“6+3+1”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该模式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推理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

“6+3+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就是“6分理论、3分实践、1分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的结构体系,该模式的理念在于以社会需求为本位,在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育。该模式真实地体现了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 即“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坚持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6+3+1”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律人才。

(二)“6+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架: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维度

1“6”分理论:沿袭教师课堂“授业”,夯实专业知识功底。虽然主张高校法学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依然要强调法学教育内容的特定性、基础性和统一性。“6”分理论应涵盖“法学专业理论课程”与“交叉学科的理论课程”。法学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围绕 16门核心课程开展,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宽厚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交叉学科理论课程,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学科专业设置,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应的交叉学科的核心课程,从而避免法学教育“单一型”人才培养的弊端,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6”分理论这一环节,教师课堂“授业”是关键的教学环节,虽然该环节有其过于偏重理论的不足,但对于在相对有限而短暂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基本把握繁杂的法律体系,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来说依然具有相对的优势。

2“3”分实践:突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法科学生实践教育不足,学生解决实际案件能力差”已经成为制约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问题。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这一说法亦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6+3+1”人才培养模式提倡的法学教育是在强调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的同时,要有效地训练其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应当在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这一环节,构建系统的实践教学课程群,扩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在本科教学上,坚持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技能的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4](P119-201)。

3“1”分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培养,提升职业素养。从事法律职业必须掌握专门的法律知识和技能,其中就包括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晓楼先生在其被誉为中国“研究法律教育的开路先锋”的专著《法律教育》中就曾指出: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 才可以合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律知识和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服务的职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法律职业实现自我管理的一个基本途径”[5]。尽管这些年中国在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制定了不少制度规范,科研成果也不少,但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目前来看,在中国大学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仍需要研究和解决许多具体的问题。三、推进“6+3+1”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361”路径(一)“361”路径的基本内涵

“6+3+1”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关键在于“361”路径下的新型的课程群的开发、相应的教学实践改革与配套保障建设,由此才能真正地实现“6+3+1”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6+3+1”人才培养模式的“361”路径,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全方位的课程开发。通过三个阶段加以实现,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整体方案的评价与反馈。二是教学实践与推广。该阶段通过六个步骤加以实现,即教学目标的设定、核心任务的确定、新型课程体系运行方案的提出、教学改革方案的确立、新型课程体系的评价与反馈。三是教学保障建设。这一环节通过一个保障体系加以实现,即组织机构、机制保障、教学团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配合与建设。

(二)确立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当下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使学生的就业面更为广阔,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无疑将成为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应用型高校应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能够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的创新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基于社会对法律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与适应多层次、多元化人才结构需求结合起来,以本科教育教学为主体,以技能型、实践操作型的人才培养为特征,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规划等方面做出完整的规划、适时的调整,并进行整体方案的评价与反馈,从而实现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361”路径下的课程群建设:科学搭建课程群,满足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科学搭建课程群就是要搭建不仅能够满足法律职业从业需要,还能够实现就业多元化需求的口径宽阔的课程体系。各高校应当深化“法学”学科建设,科学搭建“法学”特色课程群,突出应用性和复合性的特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科学设置课程群。基于“6+3+1”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课程群应由理论教学课程群、实践教学课程群以及职业教育课程群构成。在具体建设上,要依托学校优势学科资源,使法学学科与其他优势学科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实现应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1理论教学课程群的完善与拓展。基于“6+3+1”的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课程群的完善与拓展要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好、综合素质高”作为课程设置的标准,理论教学课程群应涵盖四个层面:一是基础课,涵盖边缘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及跨学科基础知识等两个组成部分;二是专业基础课,涵盖法学教育所规定的各门专业课程;三是专业方向课,涵盖法学专业知识、应用法律以及法律实践类的有关知识;四是相关专业课程,涵盖各学校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的主要课程。目前来看,在理论课程群的开发与拓展中,第二、第三层面理论课程群应已形成完善的体系,需要做的就是对第一、第四层面课程群进行拓展和研发,增补相应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社会、学科发展以及学生就业的需求。

2实践教学课程群的系统建设与推广。实践教学课程群建设应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性规划,既要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又要包括课外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群可以设计为三类:一是本体意义上的实践性课程,即独立开设若干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实务课程,同时进行课外职业能力培养,主要用于开展社会调研、批判性思维为主的公共能力培养和专业岗位实习;二是传统理论课程中的课内实践性教学,例如案例教学;三是为培养学生进行法律实践所必备的一些法律基本技能,如法律文书写作、法律实务谈判等实践辅助类课程。针对不同的类别,需对各类教学的各环节进行细化跟进,包括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文件的形成、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选定等[5]。

3法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群的探索与开发。法律始终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在法学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与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培养环节明显不足。因此,高校法学教育应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就开设的课程来看,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品德修养等课程入手,逐步开设法律职业道德修养、法律伦理学等课程,法律职业伦理主要包括法律职业道德和法律执业规则,开设此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程序,认识职业行为规则,增强学生的公正理念和规则意识。该课程群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坚定政治立场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提供课堂教学保障,这一环节任重而道远。

(四)“361”路径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1“基础层面”与“操作层面”并重:推行“授业法”与“案例法”的主流教学。 “基础层面”与“操作层面”并重将使“授业法”与“案例法”成为当下法学教学的主流教学法,“授业法”重法律知识和共性,“案例法”重法律思维和个性,二者形成互补,弥补缺陷,从而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法律人才。对于法律体系之中的基本法律原理,仍然采用教师“授业”的方法,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课堂“案例教学”的比例,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经典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所选取的典型案例应包含对立的意见,也就是说案例中要包含“做出判决的‘多数法官意见’,其他法官的‘反对意见’”。二是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方法的运用。该方法就是以“对话”(提问)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指出问题所在,引导得出正确的结论。

2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统筹规划,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配合实践教学的不同阶段,贯穿于本科教学的整个历程。实践教学模式的选取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环节来设定,其贯穿性体现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和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紧密结合。首先,提高日常理论课程教学中实践学时的比重,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其次,拓宽校内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形式,如开设诊所课程、开展校内普法宣传、法律义务咨询、参加科研和创新项目活动等,这些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创新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推广以法律援助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方式可以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法律知识普及、企业法律咨询活动等[6](P141-143)。

3探索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整体化安排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使法律职业者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个体,使法律职业成为“品德高尚”的群体。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就是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培训和资格考试,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能。各高校应制定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内容及实施办法,形成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整体化安排。基于高校法学教育的现状,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各层面的专业课程教学群,将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实现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

4推行“导师制”: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法学专业“6+3+1”人才培养模式,寻求“361”路径,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该目标,应将专业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设定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在本科教学的三四年级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导师既可以由科研、教学骨干教师担任,也可以聘任来自合作单位的技术骨干为兼职专业导师,在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政府法务和市场法务两个方向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指导与训练,安排相应的实践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五)“361”路径下的保障体系建设: 多层面的配合与建设

1教学团队建设: 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推进“6+3+1”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361”路径的重要保证。法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征需要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走进课堂,他们是教师;走到社会,他们是律师、法官,可以直接处理法律实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高法学教师自身运用法律的能力及其知识结构的改变势在必行。学校要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担任兼职律师、社会服务者,到法院和检察院进行定期学习,把司法实践作为培养高素质法学教师的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具有解决法律实务能力的教师。

2教学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根据“361”路径的课程群建设,组织管理由学校和学院对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尤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的管理需要专门的实践性教学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以此来保障实践性教学管理的专业性和持续性。运行管理主要由学院来完成,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核心任务的确定、新型课程体系运行方案的提出、教学改革方案的确立、新型课程体系的评价与反馈等一系列环节。制度管理是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以及实践经费、实践场所和设备建设使用等方面的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7](P135-136)。

3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全方位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机制是“6+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大纲是否完善、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是否尽责、学生的任务与要求是否明确、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是否可行、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经费的使用是否有所保障、管理监督的措施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有明显提高等方面[8](P150-152)。目前,多数高校的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已很完善,基于“6+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阶段尤为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它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实践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教学的开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其评价也应该是动态的评价体系。就评价体系而言,应包括考试评价制度、教学效果的评估制度(包括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估)以及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等。

4教学环境建设:创建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资源。就环境建设而言,在理论教学环境优越的同时,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成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石。教育环境通常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应包括:一是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即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建设和校外教学基地建设,主要涉及模拟法庭的建设、各种实习基地的设立和以法律援助中心为载体的法律诊所的建立。二是实践教学良好的外部学术交流环境,即主动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法学会等部门的经验交流环境。

在新时期,社会对各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社会需求的变化将带动高等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向培养高级应用复合型人才转变。基于社会需求的法学专业“6+3+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需要“361”路径的有效运行,惟其如此,应用型本科“6+3+1”人才的培养才能收到更为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徐崇利中美法学教育模式之比较:“法官型”人才VS“律师型”人才[C]//厦门大学法律评论:总第十一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刘作翔法律的思想与法制理论[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4]王新 兰法学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5]张志铭中国法学院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问题[EB/OL]http://xbxsfnwuplcn/cdsy/xsf6/201205/5264html

[6]何宏莲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1(6)

[7]王淑华,李军构建法学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法制与经济,2009(12)

[8]何宏莲论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及现存问题[J]黑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6)

[责任编辑张峰]2014年第2期(总第21期)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No2,2014Total No21

作者:韩学平 何宏莲

第4篇:361课堂教学模式

“三六一”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构建“三六一”型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指把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划分为三段;“六”是指课堂教学的主要六个环节,即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一是指“课后反思”,即教师课后要进行反思,学生课后也要反思

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按照学习心理学有关规律把课堂45分钟有效划分为三个时间段,降低遗忘规律产生时间差,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何有效划分时间段以是否便利于课堂教学为依据,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实际情况可以自行调整。如课前复习与预习10分钟;组内交流、小组展示以及合作探究等25分钟;练习巩固10分钟。也可以根据本节课知识点的多少,把知识点有效划分成三个组块,对每个知识组块进行合理分配时间,然后再按照课堂六个环节分别进行教学。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课堂45分钟要尽可能地让给学生,规定教师讲解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而学生用于预习、交流、展示及巩固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课堂主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研学“学案”,形成教与学无缝对接,不研学不对接不准上课。)

课堂主要环节是指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六个步骤: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练习巩固。

(1)自主学习

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展示的内容要提前准备,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组内交流

让学生对自学中的疑难点进行交流,学生间互助解决部分问题,同时把交流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供教师在“教师点拨”中重点讲解。

(3)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是展示自主学习的初步成果(学案上的习题、问题),自主学习中生成的其它问题,教师认为的重难点等。

1小组内展示,小组成员展示自主学习的学案、练习本上总结的成果等,小组展示的形式有四种:○

2小组间展示:选出优秀者代表小组利用多媒体、黑板或口述等向全班展示,并接受师生质询与点评等;○

3以抢答的形式展示;○4展示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通过抽签形式确定×组×号学生到前台展示;○错误内容,剖析原因,寻求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

教师对学生或小组的展示情况予以引导、启发、点拨,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 (4)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主要是遵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的理念,发挥“兵教兵”的效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时把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针对“展示小组展示”、“教师点拨”、“练习巩固”等环节中所遇到的或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或小组间的合作与探究。

(5)教师点拨 教师针对“学案”,筛选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等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小组讨论;收集学生反馈的难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展示、点评以及练习巩固中存在的不恰当或错误点进行点拨、补充、拓展、延伸、总结提升。教师点拨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体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角色与知识教学的主体地位。

(6)练习巩固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进行检测,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主要方式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检测等。检测题可设基础训练题、中档题、提高题、拓展或变式思维训练题,问题设置以中低档题为主且要有一定梯度,供不同层次学生选做。各学科要做到当堂测评,当堂达标,课后作业不可多,否则自主学习时间就会不足。备课组长要调控好预学案和课后作业的训练量。

第5篇:“361课堂教学模式”

“361课堂教学模式”即是“三环(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训练反馈)六步(编导学案——吃透教材,课改的基础;课前预习——打开通道,自主学习;互动展示——还课堂于学生,课改的核心;老师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难题;课后训练——堂清日清,巩固双基;及时反馈——周清月清,不留盲区)一贯穿(小组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竞争)”。李桂梅校长用理论与实践对“361课堂教学模式”作了精辟阐述,列举了大量案例,形象生动地论述了“361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基本要素以及达到的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校将在此基础上,以课前预习为基础,课上互动为核心,训练反馈是关键,小组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竞争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还课堂于学生,彻底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强力推进“361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创建课改样板校。

“361课堂教学模式”

第6篇:3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61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简介

一、 什么是”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3”是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全面体现新课改要实现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也是指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同时还指课堂学习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6”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迁移”等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1”是构建适应新课改的阅读工程,使之成为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二、 “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

(1)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关怀。而新课改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我们认为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打造高效课堂,必须抓住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后)巩固•拓展。针对我们的校情、学情,我们提出了构建阅读工程的建议。

现代教育研究也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30%的因素是智商,70%的因素是情商,即学生的情感、态度、愿望、动机、意志力、恒心等因素;10%的因素是行商,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工具等。

(2)实践依据:

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两个值得深思的“361”现象,即在一个班的学生组成上,大约有10%的优生、60%的中等生和30%是“待优生”(等待优秀的学生)组成。在学习内容上,大约30%的知识不用老师讲,学生自己就能掌握;大约60%的知识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或讨论解决,只有约10%的知识需要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之后,老师提示、点拨、讲解之后才能掌握。

基于上述两点发现,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一方面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权力,使学生有被压抑、被取代的感觉,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老师过多的讲解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静听式被动学习更遏制了学生学习、创造、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3)我们的突破:

“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对课堂45分钟的时间大体作了以下划分:课堂上约30%的时间用于老师讲解、引导、点拨(即课堂上老师讲授不超过15分钟),60%的时间放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即课堂上学生自学、练习、讨论、展示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10%的时间(即课堂最后5分钟)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也就是说,如果把课堂45分钟看做总体“10”,老师的讲授为“3”,学生自主学习为“6”,总结巩固为“1”。

三、“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流程

从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幻想一把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是荒谬的、反科学的。学科与学科不同,课型与课型不同,内容与内容不同,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抄照搬,真正的课堂主人是学生,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课堂学习主人的作用,大胆创新,不惟模式,创新出适合教师、学生个人的课堂模式,因此,我们的”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不惟模式惟高效,我们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搞“一刀切”,不搞“大一统”。

“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1)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以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研究学习。 (2) 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学生在根据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导学案上的训练题目,以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 (3)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学生在完成导学案训练题目以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AABBCC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交流学习中的收获,讨论学习中的疑惑,讨论跟踪训练中的问题。 (4)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不仅展示本组学习成果、学习心得,同时也将小组共性的学习困惑提交班级讨论。 (5)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课堂最后5分钟,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进行当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同时,学生自己、学习小组长、老师对全体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6)阅读拓展、巩固提高

为适应高考,阅读拓展、巩固提高的环节必不可少,掌握好课本的学习,不能说明学生的解题能力强,要想培养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或课后还要设置少量的提升题目,让学生去思考、练习。让学生感觉到桃子不是容易摘的,要跳一跳,从而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是”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载体,”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成功的关键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所以学习小组建设是关键,这其中包括小组创建,小组活动和小组评价三方面。

五、“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高效课堂评价

1、整体性评价,包括参与率、精彩度、含金量(课堂容量、思维量、创新量)。

2、累积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成绩等。

六、导学练案的编制原则

①学案编制要符合课标、考纲及高考要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②学案编制要走程序,编制人提前一周编制好,编好后发给全体老师,全体老师都做一遍,集备时老师拿着做得学案,集体研究修改,再集思广益,进一步修改、完善,然后定稿。

③学案包括:学习目标、使用说明、重点难点、自学引导、合作探究、当堂检测;训练学案应有使用说明,训练量不超过30分钟。

④每一个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七、”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361高校课堂自主学习模式”模式中,自主学习是根,小组交流是蔓,提问展示是魂,当堂训练是本,牢牢抓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将课堂推向“活跃、快捷、和谐、高效”的境界。

第7篇:安站中学“361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模式

今年是教育改革年,本学期原安站中学、陆房中学合为一校,为了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新校教育教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肥城市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两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做法,构建形成了“361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模式。

一、“361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落实到教育中,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所以说,我们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习金字塔理论

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听讲”,学习效果是最低的,24小时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3、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是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合作有四个共同的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五是小组成员自我检查、反馈和改进。

4、魏书生民主、科学理论 魏书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培养自学能力的信心。要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教师的主观愿望,也要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

5、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认为,教育要以生命为本,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改变那种压抑儿童的生命自然地状况,遏制人的这种本性,当然会处处受阻,步履艰难;反之,则会春光旖旎,大道如发,犹同大禹治水,必然取得成功。

6、生命课堂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全教授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的人的整

1

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工程。”

二、“361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361生命体验课堂”即“三主六环一标生命体验”课堂。“三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六环”指:自主预习,感知目标——合作释疑,理解目标——交流展示,拓展目标——对标自查,回扣目标——当堂检测,达成目标——评价反思,升华目标;“一标”即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目标展开,谨防教学活动游离于学习目标之外。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学习目标的叙写,要坚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检测,以“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中心词”方式,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目标。

1、自主预习,感知目标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课题后引导学生认定目标,内化目标,指导学生以基础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自主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运用双色笔作好标记。在于丰富学生感知,培养学习习惯,发现疑难问题。必要时,要设计一定的题目对自学效果进行检测,进行初步达标。

2、合作释疑,理解目标

学生在有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老师也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作好“学情”调查,生成有效教学资源。

3、交流展示,拓展目标

教师抓住“有难度、有价值、有疑问、有争议、能发散的问题”这一课堂生成资源,结合课前预设,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开展互动探究与班内大展示活动,通过组内互动研讨和组际展示交流,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小组与小组多元互动,全员互动,学习目标得以拓展,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对于教学重难点及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教师进行适时点拨,从规律、方法、思想等方面归纳提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升华思想,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可在点拨之后,出示同类变式,对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

4、对标自查,回扣目标 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疏理知识体系,归纳知识要点,提炼学习规律,总结学习方法,完善课堂笔记,对整节学习进行全局把握,建构思想方法。

对照学习目标检验学习成果,可以是自检自查,也可以是小组成员互检。

5、当堂检测,达成目标

分层次设计达标测试题目和达标要求,体现分类教学原则,同时要精选习题,注意题目的指向性、难易程度和有效性,题目要少而精,要合理控制时间,限时、独立完成当堂达标训练题,做到当堂达标,反馈订正,实现“堂堂清”。对不达

2

标的学生进行课下指导或安排组长辅导,实现“日日清”。

6、评价反思,升华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学科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进一步升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方法、习惯、自信心、主动性等方面进行反思总结,在小组内或在班内展示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

三、“361生命体验”课堂教学模式的“路线图”设计要求

1、基础导学案的要求

⑴根据教学目标很好的精心设计,不得设计成习题集,要有符合教材依据和扩大信息资源的学习路径。

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设计的导学案要求80%的学生能独立准确的完成。

2、拓展提升案的要求

⑴要设计共同完成探讨性的“拓展提升案”,其内容:这部分要充分挖掘教材,把学生学有疑惑的、重点应掌握的、难以解决的设计进去。

⑵解决由于学生课前在导学案上已知的习题,缺乏了学习的兴趣。 ⑶根据学生当堂展示的情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探讨和交流。

3、目标过关检测案的要求

⑴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提供给学生加强巩固知识的练习题,将课堂知识进行梳理。

⑵利用“目标过关检测案”的练习当堂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四、预习、展示、达标的具体要求

1、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2、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3、达标: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第8篇:“361”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导学案

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学校

聂灿

摘要在新课改下,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 关键词新课改导学案教学质量

新课改虽然在我们草尾镇中学实行两年了,但依然面临着开设课程多、上课的时间缩短、自习时间的增多等问题。在诸多问题面前,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保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水平能达到中考的要求。

如何让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自习时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何落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推出了“361”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更好地备课,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地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秩序,合理地设置作业,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这也就使得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和上课的主要方式,课导学案的使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既然导学案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那么我们编制的 导学案更需要具有规范性、实用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一定要有明确的格式。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

习难点、课前预习、课堂研讨、练习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等环节,特别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环节一定要明确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课前预习环节一定要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达到预习的效果。

导学案的编制工作量大,同时质量要求高,单凭一个教师的能力很难很好的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整个备课组教师,集中全组成员的智慧,充分地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集体讨论,确定好需要编制的导学案,使导学案的使用更加高效。导学案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间内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导学案内容的难易度,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需要,实行分层次设置,使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导学案的类型也要有区分度。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要有独立的设计。新授课导学案设计应该关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学习,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使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同时要关注教材中具有启发、探究性问题的情景设计及具有前后联系内容的设计。习题课导学案设计应该注重通过题目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问题的解决思想和办法,并使学生能够总结、掌握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复习课导学案设计需要注重对本章节知识点的梳理,使学生对章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某些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思想进行专题研究分析。试卷讲评课导学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力和思想是如何通过试题来体现出来的。试卷中出错较多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训练,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要保证导学案的使用质量,教师就必须要做到以上“三有三必”。通过对导学案完成情况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本节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导学案的使用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但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1.教师完全以导学案代替了教案。教师的教案应该是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设计,而导学案是从如何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能了解章节主要内容、重要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出发。2.导学案的质量要有保证,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一定要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因为一份低质量的导学案有时会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3.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协调性,让学生更合理地完成各科预习任务。使用导学案并不意味着加大学生的做题数量,不能变相的搞“题海战术”。4.导学案的检查要保证规范性和持续性,不检查、或检查不到位都不能很好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在新课改下,导学案的使用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很高的效率,为更好地推行我校的“361”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

第9篇:361服装导购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316服装店

实习时间:2011-09-02——2011-10-02

实习岗位:服装导购

实习目的: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结协作精神,待人处世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更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实习内容:主要是销售服装,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销售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礼仪等各方面的知识。凭着对本公司产品的了解和与其它公司产品的对比,突出本公司产品的优点和公司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客户源,向顾客推销产品,并尽量推销系列产品,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在一次闲逛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则招聘启示,当初只是觉得距学校很近,而且公司做的品牌也是相当不错的,所以决定暂时把这个工作争取到再说。后面通过企业的培训以及上班实践才发现这家公司真的很不错,特别是它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决定以后留在这家大概一个月。对于初踏入社会的我来说,社会上的一切都好陌生,我对于自己即将在社会上扮演什么角色,毫无头绪。我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才能的人是必不可少的,但没实践的人才是无处可用的.要融入社会,首先要了解社会,多学习一些东西对自己的将来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对公司品牌定位的理解

我们店里的服装主要针对的是16岁——45岁的消费群体,属于中高端的品牌就目前而言是中国很好的一家服装店。作为民族体育用品行业领先品牌,361°一直以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己任,相继赞助了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金门马拉松赛、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等一系列赛事,全面助力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2008年,361°签约广州2010年亚运会体育服装高级合作伙伴,成为中国首个赞助洲际运动会的体育用品品牌,携手激情盛会,成就民族体育产业的璀璨时刻。2009年,361°签约亚奥理事会(OCA),荣膺亚奥理事会全球官方赞助商,是体育用品领域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多年来,凭借全球性视野与前瞻性思维,361°人不断驱动企业跳跃式突破性发展,2006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

2007-2008体育赛事直播合作伙伴”招标中斥巨资击败国际品牌,在奥运前的敏感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顶级资源局面,实现了民族品牌对抗国际品牌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突破;2008年,361°签约成为CCTV5主持人及出镜记者服装指定供应商,标志着一种高度整合的体育营销模式开始,361°借助CCTV5这个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全面展示品牌国际化及产品专业化的形象。。

二、对公司销售策略的理解:

1、精神状态的准备。

记得第一天到铺面正式接待客户时,出于对初次工作的羞涩,总觉得无所适从,当看到其他的同事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自己却帮不上什么忙,真的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心中无数次给自己打气说,有什么好怕的呢,但自己始终放不开,只好在门口招呼客人,以前逛街的时候,无数次经过专卖店,从来没注意那些站在门口的店员们是如何做好她们的工作的,可如今自己站在这个岗位上,亲身体会工作的滋味,后悔自己的当初。在销售的过程中,如果销售人员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

会给顾客一种积极的、有活力的、上进的氛围,那么这种积极的上进的情绪总会影

响到客户,从而,让顾客感到自己得到一种情绪感染,那么才能顾客在我们的门店

里多留些时间,总能他挑选一款合适的衣服。精神状态的表现还从我们的仪容仪表

表现出来,具备一定礼仪知识的销售人员,才能让顾客感觉到品牌的价值,因为在

看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的销售人员就是直接体现我们品牌形象的,所以销售人员

素质的提升,也是品牌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精神状态好的好的销售人员,成交

的机率大很多。

2、身体的准备

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更好

的工作。这几个月,在商场里的站立服务,让我感觉到很疲惫,所以我才更能体会

到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全力以赴的工作。所以强健的体魄还是一个

有活力有朝气的团队所必备的。

3、专业知识的准备

由于是刚开始接触,所以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培训,认真做好笔记,了解产品的

型号,价格,以及与其他店相比我们有那些优点,在接待顾客的时候,由于我对产

品的知识的不熟悉,在顾客要一件中号的毛衣的时候,我不能把中号的毛衣拿给顾

客,因为我不知道中号是几号,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店长把中号的毛衣拿给顾客,

销售结束后,店长告诉我毛衣36号是小号,38号是中号,40号是大号就是这么一

点小小的产品知识,体现的就是你是一个新手,你不懂,顾客就不会和你购买。因

为你不能把适合他的产品提供给他。所以产品知识在销售中是很关键的。

4、对顾客的准备

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的产品知识的时候,就是我们掌握销售的第一部,让自己

的销售业绩提升还需要我们对顾客的性格,穿衣风格等的了解,只有我们对顾客掌

握的越多,我们就能更能把握顾客的心理,和顾客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创造一种

轻松休闲的购物环境,善于倾听顾客的每一句话,然后分析顾客是否有购买的意向,

推荐适合他性格的和穿衣风格的服装。

在实习中店长的一次销售,让我感觉到对顾客了解才是轻松销售的关键,一

位顾客在试穿一件衣服后,店长为顾客把穿在身上的衣服整理平整,让顾客感觉到

他很受尊重,一种亲切的感觉,让顾客对店长产生好感,这就是先作好人,才能做

好销售的的销售技巧。然后店长对穿在顾客身上的衣服做出了一个很中肯 的评价,

然后将这款服装如何搭配告诉顾客,如果这样穿出来,这件衣服所体现的感觉是什

么样的效果告诉顾客,然后顾客同样感觉很合适,然后给顾客一个购买的理由。我

们的冬装打五折,现在购买很合适,于是顾客毫不犹豫的就把这件皮衣购买了。销

售看起来是如此的轻松,其实在这里运用了很多销售技巧。

在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到终端的销售业绩,而且对导购本

人的职业方向和人生目标亦是影响深远。 在服装销售过程中,导购提升自身的销

售服务技巧,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摸透客人的心理,摸透了客人的心理,就是事半功

倍,牵住了牛鼻子。摸不透客人的心理,就是事倍功半,拉住了牛尾巴,客人死活

不跟你走。研究销售、提升门店销售业绩、营业员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营业员是

否能掌握服装销售技巧很重要,首先要注意推荐购买的技巧在店里也学到了很多的

销售技巧处理顾客拒绝技巧:

客人很快的反应说“不”的时候: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不仅不是意味着被他拒

绝,而是说明他回答其实没有针对性,是一个条件反射,这正在暗示着一个机会,

他有较大的空间去塑造,能培养成忠实顾客。

顾客常用的拒绝理由:不需要,不适合,不信任,没有时间等等不需要:当顾客说不需要时,正是说明他还没有购买此类商品的经验,所以要抓住

机会,顾客需要提供一个购买的理由。导购员要根据其需求,介绍时应该更为专业。

不适合:此时顾客需要被告之其适合的理由,首先分析其现有的需求,然后

再有针对性的突出商品的特点能满足其现有需求。

不信任:如果顾客表示不信任时,第一点就是需要耐心的与顾客讲解,并出

示辅助的宣传单张,同时详细而清晰的告之顾客,商品的功效,以及质量的担保说

明,消除顾客的疑虑。

没有时间:当顾客表示没有时间的时候,这不是真实的理由,但也许其确实

有客观的理由:例如:没有带钱,或者只是单纯性的逛逛街,这时需要表示理解,

并保持良好的服务姿势,给顾客一个好的印象,并欢迎其再次的光临。

举例法:发挥榜样的力量,给顾客一个对比

转移法:转移注意力,将问题转化到自己可以处理的层面上。

多多聆听:更多的去倾听顾客的需求和意见,这样你能更快的掌握顾客的 真

实的购买心理,在聆听的同时,针对性的对顾客进行提问,引导其谈出真实的想法,

同时也示出你的专业(这也是有助于收集市场信息的好方法)

赞同以及赞许:在与顾客交谈中,应注意一些语言技巧,对于顾客一些正确观

点应该及时表示赞同,同时对于顾客的衣着,或者其他的优点可以表示适度的赞许,

这样能拉进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沟通。(当顾客带着孩子来购物时,也可以

与小朋友亲切的招呼并给予赞许,这样能使与顾客的心情更加放松和愉悦)

诚恳: 对待顾客要象对待你的家人一样,只有真心的为顾客着想才能获得顾

客的信赖,,真心真意才会使你拥有更多的回头客.

微笑:没有任何的语言能代替微笑,一个善意的表情能使你受到更多的欢迎,

所以在面对你的顾客时,忘记掉你所有的情绪,记得一点:那就是微笑!

总结

导购对于我而言就相当于销售,销售这职业,我个人理解,这也是一种社会学,

通过你接触的人,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例如,说话技巧。礼仪。个人习惯。甚至。

好的销售员,也会是一个好的心理学家,他能分析出一个人的性格,销售,是每个

人必需的东西,一位成功人士往往他都做过销售。 做了一个月的服装导购,提高

了我的沟通能力。能够拥有这样的经历,无论是对现在的自己还是将来的自己都是

有所裨益的,感觉自己真的是很幸运。在这里,我能够有机会通过实践来加深自己

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经验,让我充分的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必要性,磨练了自身的意志,

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与方法,学会了和善待人,也学会

了时刻勉励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良好心态!这也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

了解到生存的艰辛,工作的辛苦,端正了自己以前那种不珍惜别人劳动的不良心态,

也明白了社会的复杂和多样性。为了能更加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我们

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在实践中合理的将其运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锻炼

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在以

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都能够很好的运用。我的这次时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我的

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

我的以后学习起很大的帮助的。 要记住: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

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只有自己去适

应这个社会才行。实习圆满的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或者是引导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继续成长。不过我知道前面的困难还多的是呢,自己要面对的困难不是一点点,而是非常多,不过我相信最终我都会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前进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也许有一天自己能够做好,不过现在锻炼好自己,我一定会成功!

2011年10月08日

上一篇:金色的脚印评课稿下一篇:部编道德与法治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