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精选14篇)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篇1

摘要:俗话说:“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千姿百态的课堂导入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课堂导入使用恰当与否都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导入充满艺术性与趣味性呢?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基于此,围绕导入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入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24401

1利用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直入主题为主,将需要讲授的化学知识罗列出来,殊不知,这样的教学不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思维,渐渐地,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与兴趣。为此,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疑问,利用问题导出新课,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探究《盐类水解》这节内容时,在上课之初,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以便把学生带入到新课的探索当中:“在初中我们都知道盐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主要是呈中性,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所有的盐溶液在常温下pH都等于7呢?请大家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钾溶液、硝酸铵溶液以及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问题的设置也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而且还把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动手验证结论,这样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利用pH试纸检测完溶液的酸碱性之后,为产生疑问,进而再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有的盐溶液呈酸性,有的盐溶液则呈碱性呢,并不是所有的盐溶液都呈中性的呢?这与盐溶液的组成有联系吗?”在学生的疑问下导入新课,这时候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则会高度集中。

2高中化学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物教具引入新课

借助实物教具导入新课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将一些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具体的实物内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时,先准备两杯水,一杯是清澈见底的,另一杯则是浑浊的,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两杯水的来源,一杯是购买来的矿泉水,一杯则是从学校池塘里取来的。让学生就这两杯水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以从饮用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结果大家一致认为这杯浑浊的水让人看到后感觉恶心,很难去饮用,对身体也不好,清澈的水让人一见就感觉舒服,对口渴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上好的解渴佳品。此时,教师再将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展示出来:如果想要将这杯浑浊的水变清澈,应该如何做呢?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再引出新课,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整节课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完成。

3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能产生很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实验现象,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现象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些原本比较抽象化的概念规律,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所以,在化学课堂上借助化学实验导入新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讲解“浓硫酸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在上课一开始,先问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使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听到这个问题,大家纷纷表示没办法。这时候,教师再为学生做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先取出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将其放在玻璃片上,接着再在高锰酸钾上滴上两三滴浓硫酸,然后使用玻璃棒蘸取一些液体再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这时候,神奇的现象出现了,酒精灯则像变魔法一样被一根普通的玻璃棒给点燃了。学生们很快被这个神奇的实验现象吸引住了,大家纷纷讨论起玻璃棒点燃酒精灯的奥秘所在。借助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成功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住,既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本节课的内容活动起来,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铺垫作用。

4热点导入法

热点导入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目前社会上十分热点且又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热点问题作为新课的导入点,让学生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有效思考、分析的方法。鉴于该热点问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以此作为导入必定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而且也利于将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兴趣调动起来。这样也利于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更容易实现,既能体验知识再生的过程,也能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内容时,可以先播放一段神

六、神七的相关视频,然后再放一段嫦娥一号奔月的视频,将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与爱国之情激发出来,再通过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迅速的状况进行有效分析,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让学生意识到“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再顺利导入新课。

参考文献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篇2

一、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图文声像来展现教学信息, 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这对于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主动求知状态。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带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 可以实现学生思维与注意力的顺利转移, 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产生更大的关注。如在学习“碳酸钙”这一内容时, 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 在课上向学生展现五颜六色的石柱、石笋、钟乳石等, 并配以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陶醉于多媒体所呈现的优美情境之中。此时, 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如此美景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自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学生自然会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学生的最爱, 采用故事来导入新知, 更加切合学生的心理, 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在化学发展史中有着许多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因此, 在导入时, 我们要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闻轶事, 为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幽默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可以将学生带入学习新知的最佳状态与有效情境,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节内容时, 我向学生讲述这样一则故事:在阿尔卑斯山脉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溶洞, 当地人称之为“屠狗洞”。人和狗进入洞内, 人安然无恙, 而狗会晕倒甚至死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探明真相, 一名探险者冒险进入山洞。他带着火把进入山洞, 只看到洞内有许多钟乳石和石笋, 而且比较潮湿。当他把火把接近地面时, 发现火把的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他离地面比较近时也感到了头晕。他收集了一些靠近地面的气体, 装入瓶子中, 并对这些瓶子中的气体展开了实验探究。他发现在瓶中注入水, 拧紧瓶盖, 晃动瓶子后发现瓶子瘪了;在瓶中注入石灰水, 拧紧瓶盖, 晃动瓶子后发现水变浑浊了。他终于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由此来导入新知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其中。

三、悬念导入法

化学知识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 如果只是直白地讲解, 教学枯燥内容空洞, 很难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学习的动力, 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初中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有意地制造一些悬念, 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 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产生浓厚的求知欲与探究欲,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类比导入法

化学知识点众多, 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从而构成了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不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地简单运用, 而是多个知识点的交叉运用, 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也要摒弃单纯地就某个知识点进行孤立教学的模式, 而是要通过类比、比较等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等来由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在学习原子时, 可以让学生先复习分子的相关知识, 接着来讲述分子与原子的异同, 这样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 同时又学到了新知, 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比较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五、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实验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直观性, 在导入阶段, 采用实验导入, 能够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将抽象深奥的化学知识寓于直观的实验之中, 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动力,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认真观察与思考, 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 从而顺利地完成探究, 学到新知。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和我们一起来做铁钉和Cu SO4溶液反应、Na CO3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以及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相关实验。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实验结果。结果证明, 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非常高, 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与积极的学习行为。在此基础上导入新知的学习, 自然水到渠成, 学生理解更透彻, 掌握更牢固。

六、生活导入法

一切知识源于生活, 生活是各学科的源头, 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才能使教学具有活力, 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更好地用于实践。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导入化学新知的学习, 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的熟悉度,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 将经验与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用吃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可以治愈胃酸来引入中和反应的学习。用这些学生所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来导入新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同时利用所学来解决生活现象, 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这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浅探 篇3

一、演示实验导入

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是好奇、好看,运用实验引入,是化学课得天独厚的优势,巧妙地安排色彩强烈、变化明快、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小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比如,在学习《钠的化合物》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入: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火情发生,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来灭火呢?学生的答案是水和灭火器等,因为水火不相溶,而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回答后,演示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的实验:1在事先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几滴水;2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里加入稀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上部,这两个实验的现象都是脱脂棉剧烈燃烧,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接着就引入新课。

二、故事导入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化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比如,在讲《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一课时,可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导入:齐国大王和大将田忌赛马,他们各自派出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比赛时,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齐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后来,田忌又和齐王再一次赛马时,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孙膑让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局两胜,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方案设计在实际中的应用,感受对策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明白优化设计一个化学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三、设置悬念导入

在化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绍《几种重要的金属》中的铝时,可以这样引入,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没有人会为自己能使用一只铝锅而自豪万分,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奇之物,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卓著成就获得一只作奖品的铝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廷盛宴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时期却姗姗来迟呢?这是铝的性质所决定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又如,在讲高二的原电池的知识时,引言可这样设计,《泰坦尼克号》电影家喻户晓,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而另一艘轮船“阿那吉纳”号沉船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天满载着精选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这究竟是何原因?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就讲关于原电池的知识,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四、借助事例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导人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例如,《蛋白质》的教学,用众所周知的事例,安徽阜阳的毒奶粉事件“大头娃娃”,和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大头娃娃是因为奶粉中缺乏足量的蛋白质导致的营养不良症状,而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从而引出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五、设问引疑导入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讲《盐类水解》这一课时,这样引入:我们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显什么性呢?碳酸钠俗名叫纯碱,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马上用pH试纸测碳酸钠溶液的pH值,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为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六、复习导入

与学生一起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在动手中形成“问题”造成学生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形,然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应用最多,效果颇见成效的方法。

例如:“元素周期表”一节的教学,先复习提问元素周期律及实质,再请同学们设想:将一百多种元素,根据元素周期律,按原子数的递增,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同一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排在一个纵行,它会是一个怎样图块呢?同学们将是跃跃欲试,从而把新课引入高潮。

化学新课的导人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类比导入、描述导入、表演魔术导入、开门见山导入、多媒体辅助展示精彩片段导入等等。

总之,成功的开头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老师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只要广泛涉猎知识,观察周围的人、事,研究学生心理,把握教学大纲,就能使每一节课耳目一新;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地导入,就能掀起化学课堂教学小高潮。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篇4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篇5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经验,从导入知识、设计问题、启发思维等几个方面劝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方式的设计运用进行探讨。

教师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

“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由此可见课堂导人的重要性。在适宜的化学学习情境的刺激下,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化学学习需要就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有关事物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初中生有明显不同,“在形成化学学习动机方面,随着化学学习的逐步开展,学习者认识、了解化学学习具体意义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概括地、抽象地、一般地介绍意义的作用则逐步减小”。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特点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导人”和“如何导人”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一轮完整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教学工作,我有如下一些实践体会。

1.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引入知识,激发学习动机

这要求引人知识时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人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并且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在新授课中教师可以故事导人或直接导入,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课中用“格林太太的牙齿”这一故事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演示实验进行导入是化学这门学科的特色,如苏教版必修中《离子反应》一课几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能使学生对这些现象产生兴趣,同时也明确学习目标。在复习课中则可通过学习探究等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明确提出高考考试说明相关要求的方式导人,如《盐类水解复习课》中可以分析讨论“25℃时,分别向NaC1,NH4N03,CH3COONa溶液中滴人2-3滴石蕊试液,有何现象?为什么?”明确课堂目标。

2.课堂导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设计问题情境

用来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不应是随意性的,“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来准备导入素材,不可哗众取宠。来自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的问题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应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素材,如以清晨树林中的光线导人胶体,以“酒是陈的香”这一谚语导人醋化反应,在讲合成材料时可结合热点新闻“不粘锅事件”,在讲食品添加剂时可结合“肯德基苏丹红事件”等。

3.通过导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效的教学情境既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人新课。如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一课中,以一枚锈迹斑斑的铁钉为引人,由学生说明这种现象的危害,并结合必修2中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探讨金属的防腐措施;又如在《氯气》一课中,以漂白实验导人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氯水漂白作用的真正成分;再如在《同分异构体》一课中以要求学生搭建CsHiz的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引人,并进一步要求思考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也是引人新课常使用的方法。使用本方法时我们要注意习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多样性、过度性。习题难度题量要适中、忌选择过多过难过怪的习题。否则它不但起不到自然过渡、激发求知欲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兴趣。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篇6

摘要: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问题。教师应找到新教材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结合点,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设计问题的过程,理解科学设计问题的方式。本文以酸碱滴定实验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反思对教学问题的设计进行了实际分析。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分析

引言: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运用发现的问题设计创新演示实验,以此分析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的获得,掌握新理论的应用,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化学教学课堂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分析和解决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本文将以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进行教学问题设计的实践分析。1.课前教学问题设计

进行课前准备,做好课前设计:为使教学问题设计实践在课堂中进展顺利,要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课前教学问题设计需做到: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教学设计问题,需要实现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反映学生的自主权。教师应选择合适恰当的情景,提出正确的问题。二是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学生通常可以从某个问题出发,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联想,变化出不同类型的问题,问题多种多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开放思维和认真的态度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实践的参与者,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以认知结构中的传统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生活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境意识。1.1熟悉教材

中和滴定法是通过定量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操作方案,也是高中化学中一个三个定量之一,教材本部分综合了计算材料浓度和pH值指标等知识点,介绍了如何使用滴定法的知识,提出了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化学中和滴定分析、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

本文简要介绍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解释了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际价值。然后详细讨论了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pH值变化。本知识点主要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引导,教师在课堂中演示滴定过程,讲解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数据测量的注意细节,以此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1.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老师最根本的工作,高中学生在一年学习之后,学习成绩开始分化了,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知识是扎实的,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可以就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现有的学生知识基础: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并对pH值指标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及关于中和滴定的仪器知识,也具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学生有基本的能力:学校学生有两年多的化学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对定性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和一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 2.1引入教学问题

课堂教学问题的引入设计,必须引入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知识的水平,可以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从新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有用的知识和展现独特的思维,发现并学会解决新的问题。

拿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为例,可以这样设课堂教学问题: PH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很多应用。如调控体液PH辅助治疗疾病及根据土壤PH的不同因地制宜,甚至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护发素调节头发的PH等等。那么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溶液的准确PH 呢?

2.2课堂过程教学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一】今有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你能想出多少种测定其PH的方法?

【问题设计二】为使酸碱中和滴定结果准确,关键是什么? 【问题设计三】如何准确量取两种溶液的体积? 【问题设计四】如何准确判断酸碱恰好中和?

这种教学模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发展起来的。各单元的设计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一是创建问题情境,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准备阶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多方位解决方案,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具体实施阶段;三是教学讨论、课堂评价、课后反思,这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完成阶段。

具体实施策略:一是运用兴趣实验形成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设置实验情境,展现化学课堂特有的优势;二是背景设计的机制是以实验现象为基础的,因此,对待相同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教师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当然,他们将会体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或斟酌实验内容,建立最为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三是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触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后教学问题设计 课后教学的设计应重视学生自身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后得出相关结论。结论的解释不应该太多,而应该留有余地,课后问题的安排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以此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在广泛的实践情境中,用自己获得的结论来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相关知识点。例如在中和滴定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中和滴定在实际中的应用意义这一问题。4.总结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酸碱中和滴定为例通过对课前教学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课后教学问题设计进行分析,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从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开始到引入教学问题,实施教学计划,课后及时反思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设计。

值得重视的是,教师要时刻注意,良好的教学问题设计都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课堂。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不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分析,还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参考文献:

[1]阮群[1],.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学,2011,(6)

化学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导入新课,教学案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脑力带来疲劳。”因此,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如何设计一个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形式呢?在此,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 结合实例, 谈谈几点做法与认识。

一、实验激趣, 引人入胜

【案例一】课题: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师:同学们,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在一起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

师:下面老师用一种新的方法写出“化学”两个字。

演示实验1:在黑板上用双面胶粘上2张滤纸 (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二字) , 然后用小喷瓶向滤纸上喷洒一种无色溶液 (碳酸钠溶液) , 马上出现红色的字迹。

生: (表情惊讶、略带欣喜) 好神奇呀!

师:还想看吗?

生: (急切的) 想、想。

演示实验2:化学小魔术———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沾取少量无色溶液 (浓硫酸) , 再沾取少量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 , 然后点向酒精灯, 酒精灯立即燃烧起来。

演示实验3:化学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将一方小手绢放在某无色液体中润湿 (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 在酒精灯上点燃, 稍过片刻, 火焰熄灭, 手绢完好无损。

生: (有些兴奋, 争先恐后) 真好玩!太有意思了!很神奇!……

师:有谁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生: (迷茫) ……

师:其实这只是几个简单的化学小实验, 个中的道理随着你学习化学知识的增多, 会逐渐得到解答。比这更为神奇、更为深刻的化学正等着我们呢, 你们有没有兴趣?

生: (异口同声) 有。

师:那我们今天首先一起来走进奇妙的化学。

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启蒙课, 在起始阶段就抓住学生的心理, 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产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全神贯注, 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利用化学学科的实验优势, 创设合适的实验情境, 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有效方法。

二、创设情境, 巧妙衔接

【案例二】课题: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第三节《酸和碱的性质》。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创设问题情境:人的胃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假如我们取出一部分胃液, 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证明它是一种酸溶液?

生1:用pH试纸测。

生2:可以用石蕊试液。

师:回答得很好。说明上节课学习的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不错。

小翔同学感到胃不舒服, 就到医院去看医生, 大夫经仔细检查后给他开了一种药 (胃舒平, 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 他吃了以后感觉舒服多了。你能猜出小翔胃部不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吃药起了什么作用?

生:肯定是胃酸多了, 起了中和作用。

师:在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 说明了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生: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与碱反应。

师:利用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除了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外, 农业上还可以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工业上治理工业废水。由此可见,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你想知道盐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还能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作出哪些贡献吗?

生:想。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导入新课环节要帮助学生复习、明确已有的知识, 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同时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 向学生渗透科学方法和观念, 本节课的内容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学习性质是为在生产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服务的。

三、设置疑难, 调动思维

【案例三】课题: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第一节《常见的金属材料》。

师:同学们,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 你都了解了哪些物质?它们各属于哪一类物质?

生:回答出七八种。

师:谁知道教材为什么要引导大家学习以上物质?

生:因为是常见的物质?对人重要的物质?

(大部分学生思考, 不知如何回答。)

师: (课件展示)

生: (顿悟) 原来是每种物质选几个代表。

师:还需要了解哪类物质, 你就会对各类物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地认识?

生: (异口同声) 金属。

师:非常好!目前人类知道的物质已经有几千万种, 我们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学习, 为了研究方便, 人们根据组成和性质将物质分为几大类, 同学们已经对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加上金属, 你就会对各类物质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你了解金属吗?

生:积极回答。

本案例的导入中设置了一个疑难:教材为什么引导大家学习以上物质?学生基本上答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没有意义呢?其实不然,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发同学们做深入地思考, 站在更高的角度,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由个别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观点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分类观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

四、声情并茂, 激发情感

【案例四】课题: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水和溶液》。

师: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之一, 同学们都见过哪些水?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1:海水、河水、雨水……

生2:自来水、汽水、冰……

生3:凉快、解渴……

师: (课件展示四幅精美的图片) 你见过黄河的瀑布吗?它们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你到过九寨沟吗?那里的水色彩斑斓、如诗如画。你看过哈尔滨的冰雕吗?它们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你看过庐山的云雾吗?它们仙雾缭绕、如梦似幻。大自然的水给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配乐视频播放:水鸟在池塘中嬉戏、庄稼花草茁壮盛开……干涸的土地、死掉的鱼群、拿着各种容器排队接水的老百姓、儿童和老人渴望的眼神……)

师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本27页第一段) 人类赞美水, 不仅仅因为水那浅吟低唱的姿态、势吞万里的雄魄, 还因为水是生命的源泉, 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有了水才有了地球上的万物生灵, 有了水才有了人类的灿烂文明。

师:让我们带着对水的感激与敬仰, 来学习第二单元《水和溶液》。

本节课一开始学生并没有把人类对水的正确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设计中通过展示图片、诗般解说、视频播放、音乐冲击, 激发出学生对水的赞美与敬仰。《化学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目标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 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要求, 其中包括对自然界的现象和物质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等方面, 这就要求自然科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方法, 还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情感和态度, 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初探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91-01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讲究导课艺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人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展示模型导入课堂,在高一和高二的有机化学教学时,是一个实用性很高的方法。在讲到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单纯的语言解释是很空洞的,也很难让学生想象出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以借助于观察实物球棍模型所呈现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球棍模型清晰直观,可以把有机物结构从平面的书本和投影片中生动地竖立在学生眼前。同时,也可以准备学生分组活动,进行拼接和组装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带领学生进入从三维角度观察有机物的知识领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学习方法。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用科学实验也是化学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方法。所谓“实验导入”就是指运用科学实验导人新课,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获得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进入探究与学习的状态。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方法,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核心发展起来的。质疑、引趣、争辩等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根据需要在探究教学活动中灵活掌握,恰当引导,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例如,必修1讲到《氨和铵盐》一节时,可以在新课前做一个“空瓶生白烟”的实验。其实,就是事先收集好的一瓶HCl气体和一瓶NH3气体,打开两瓶塞,立刻将装有HCI的集气瓶倒过来,紧扣在装有NH3的集气瓶上,口对口后,学生立刻观察到瓶中出现了大量白烟的现象,不禁会想“白烟”到底是什么呢?急于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入氨气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一定是高度集中的,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当然教师在后面讲到氨气和酸反应这条性质时,还要呼应一下开始做的“空瓶生白烟”实验,使问题得到完满的解决。

三、旧知识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人新课。

四、生活现象导入法

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故身边的某些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来进行导课,如:在讲钠的化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性质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加泡打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顺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题。

五、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篇9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效果。因此,能否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转移到本节课上来,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尤为重要。现就近年来,我在英语课堂导入的尝试和体会与同行们一起探讨交流。

一、情景导入法

情景能引发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智,启迪学生的灵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学到地道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开始就要为学生营造氛围,让学生入情入境,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比如,我在讲“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我就在讲台上摆放奥运会的吉祥物五个福娃,在五个福娃下面写上“北京欢迎你”,在黑板前横挂大红条幅,上面写着“Bei jing will host 2008 Olympic Game.The motto of Olympic Games:Faster, Higher,stronger.条幅上方画着蓝、黄、黑、绿、红五个圆环,通过如此的精心设计,仿佛把同学们带到奥运会的现场。老师接着说:同学们想不想到北京去观看奥运会呢?那我们就来学习Unit1.Topic3.What will Beijing be like in 2008?这样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情景之中。

二、实物导入法

直观教学是一种自然的教学法,它既简单又形象,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一学生大都对英语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精力较集中,又喜欢模仿,直观能力较强,我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常采用实物导入法。比如我在讲第三单元Topic 3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Section A时,我把一些apples oranges fish meat tea rice water vegetables等带进教室,先让同学们认识这些东西并学会,然后让同学们指出哪些词后面加“s”,哪些没有“why”,学生答“I don’t know”.我说我来告诉同学们:名词分为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不可数名词的表示方法。这样的导入直观形象,易懂易学。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是教师平时上课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简单易行,它常常通过巧妙的设疑,引起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比如讲“Basketball”一课时,我先卖了一个关子,我今天带来了一位最耀眼,大家最熟悉的明星,你们猜猜看是谁,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李宇春、刘翔等,当我把图象往黑板上一挂,同学们异口同声说:“哇!姚明。”对,姚明是NBA中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现效力于休斯敦火箭队,那你们知道篮球是怎么来的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Topic 2Section C Basketball。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技巧 篇10

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既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表现,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集兴趣、思维、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为一体的重要表现。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导入使得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欲望,显然这是导向成功教学的重要一步。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习为中心,强调采用活动式的教学途径,倡导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导入技能的设计也要遵循这一教学思想。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关键一步。英语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为进入新课创造有利条件。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首要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热身活动。设计巧妙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课堂导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为此,教师要使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享受学习的乐趣。

2.课堂导入要切合学习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随心所欲,单纯为“导入”而“导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

3.课堂导入要设置学习的悬念

学贵有疑。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要善于以旧拓新,敢于创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导入技能的类型

课堂的导入方式,因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异。不同的导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上课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式有:以看导入、以问导入、以听导入、以说导入、以论导入、以玩导入。下面具体谈谈这些导入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以看导入:以看导入是利用实物、卡片、教学挂图、简笔画、多媒体资料等直观教具,根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联想、推理,进而进行一系列的问答讨论。这种导入方式比较简单,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七年级上册介绍人的外貌长相中,在单词呈现环节,可以利用图片和简笔画完成教授关于人体部位的单词教学。

2、以问导入:以问导入是使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导入方式,这种方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问与答来实现的,其特点是直接、明确,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通常这种问答方式是抛绣球式的一问一答。例如在学习方位介词与there be 句型中,给学生看一些小区图片之后,可以提问:What can you see behind the hospital? I can see a supermarket.Is there a school behind the hospital? No,there isn’t.这样,就非常自然的引入了新句型。虽然这种导入方式简单可操作,但学生只能根据问题来寻找唯一答案,即缺乏多样性,比较适合句型教学和机械操练。

3、以听导入:以听导入即为听音乐、听歌曲来作为课程学习的开始。好的音乐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使学生迅速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音乐能在瞬间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氛围,因此通过唱歌的方式创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并由此导入新课程的学习是不少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这种导入方式也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所选歌曲应该与本课程的主题相吻合,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作为课程的铺垫,使学生能明白课程的主题。其次,歌曲的旋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好是为学生所熟知的,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最后,如果是需要学生学唱的歌曲,则需要选择简短、易学的歌曲,如儿歌等,毕竟初中生的词汇量有限,太难的歌曲反而会适得其反。

4、以说导入:“说”可以说的故事。通过呈现的图片,结合图片与故事引入主题。也可以是chant 的形式引入主题。初中生活泼好动,因此在初中课堂chant 即为说唱的导入方式深受学生与教师的欢迎。Chant 的词必须有韵律,且朗朗上口,句式简单整齐,易学而不易忘。Chant 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句型的需要自己进行改编,并配合身体动作,这样效果会更好。

5、以论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就是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的引入话题。对这种引入方式来说,挑选一个合适的话题尤为重要。话题应当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也可以变成一种导入形式。在新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和学生作随意交谈谈论天气、日期、学生的心情、学生到课情况等,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6、以玩导入:初中生活泼好动,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参加一些游戏,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以玩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时初中英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复习单词环节常常用到的游戏有Quick eye game,即比眼力游戏游戏。有挑战记忆力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有游戏的课堂就是有趣味的课堂,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

三、结语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 篇11

一、“以旧引新”导入法

“以旧引新”即指通过复习旧知识点,来巧妙引出新的知识点,让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前后关联性和连贯性都极强,所以“以旧引新”的导入法非常适用。

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比如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怎么样的?甲烷加氧气点燃之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O2=CO2+2H2O)这种现象是属于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理清、回顾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学习上面。学生也不会对“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新知识感到突兀和有难度,对其的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也会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以旧引新”的知识导入,为新旧知识搭上了一座桥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信心,一改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态度,變得主动积极。

二、“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在某村庄里有一种蓝色的水,生饮的时候是苦味,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所以苦味消失,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三、“实验教学”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应用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操作性特点,往往最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兴趣。所以运用“实践”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教学《硫和氨的氧化物》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硫”的化学性质有着深刻的感知和理解,可以先带领学生们做一个与之相关实验,如:“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首先,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如品红溶液、试管等。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将二氧化硫(SO2)气体输入到装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之中,这时溶液的颜色会逐渐褪去,变至透明;再将酒精灯点燃,对褪色的溶液进行加热时,溶液又会恢复红色。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品红液体为何褪色?又为何恢复?原来,二氧化硫本身具有漂白性,与品红溶液相遇时可以将其漂白,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加热之后,无色物质被破坏,二氧化硫气体被释放出,溶液还原成红色。通过实验导入法,教师先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探究上,再巧妙转移到课本之中;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印象,再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用实验去验证理论,用理论来解释实验。在这样一个反复循环地过程中学习知识,探究科学规律与奥秘,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执着的追求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多媒体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趋势。多媒体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及视频等元素构成,相比传统的课本、黑板板书教学而言多了许多趣味性和生动性。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进行知识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看到生活中都无法接触到的化学物品、化学工业制造流程、高新科技产品等等。

例如,在学习“硫酸”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介绍“硫酸”用途的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中生动的画面、清晰的图像、动听的声音,便可以很直观地了解硫酸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既可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如农药、洗涤剂、石油、汽油、润滑油、染料、有色金属等,也可以应用于研究军用炸药、原子能技术等国防及科技事业。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们犹如亲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硫酸的广大用途一般,并且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还会让学生们兴趣倍增。这时,再进行“硫酸”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就会显得轻松、亲切许多,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教学效率自然提高。

【参考文献】

[1]肖苏霞.浅谈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

[2]黄遵强.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艺术[J].科学导报,2011(12)

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方法小议 篇12

一、当前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生看,学习的“保鲜期”短。在化学学习初期,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但不久便归于沉寂。原因有二:一是变化莫测的化学反应能瞬间抓住刚接触化学的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真正进入化学知识学习时,较枯燥乏味的化学理论和化学原理等内容会使学生迅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现象;二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化学试剂有了一定了解,特别是化学试剂的负面影响,如硫酸、盐酸的强腐蚀性,甲醇、水银的有毒性等,使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

从教师看,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抱怨课难上,学生不学习、不听话。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心态,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遵循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新教材,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此,“变”是化学现象的特性,也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二、化学教学中的导入设计技巧

1.生活导入。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影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学习化学,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设计导入时,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亲切感。现象是学生所熟知的,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良好的导入会激起学生要知其所以然的意愿,同时可以激励学生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中提取化学知识与问题, 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广阔的空间。

2.多媒体导入。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 、动静结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功能,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大到宏观世界, 小到微观粒子,都可以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传统教学的单调讲授变得生动形象,使传统教学难以讲清、讲透的知识点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有效地化解了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如在讲水分子结构时,传统教学难以将这个知识点讲解得足够透彻,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 课上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实现了静止到动态、无形到有形、深奥到简单、抽象到形象的转变,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更易领会。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逐渐培养起对化学学科的内在学习动力。

3.热点导入法。所谓热点指社会生活、生产 、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学生也很感兴趣,感兴趣就有了学习动力。如在讲“一氧化碳性质”时,可这样导入:2008年12月1日晚上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学生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该事故造成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根据新闻报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使人中毒死亡,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社会新闻比较多,如有关食品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假酒案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如环境方面的太湖蓝藻事件、工厂排放废水造成农作物产量减收、酸雨灾害,焚烧秸秆事故、液氯泄漏等。教师平时稍加关注,将事件的内容与化学内容有机组合,就成为课堂设置情境的素材。

4.实验演示式导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实验探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验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克服时空限制展示知识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系统。 所以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手段之一。学习某些章节知识时, 利用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好看及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教师可演示富有启发性与趣味性的实验,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大量色、嗅、态、声、光、热等诸多方面的刺激,同时提出若干思考题。通过实验巧布疑阵、设置悬念。

5.侧面导入法。侧面导入就是用学生已学的语文、物理、生 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新课, 此法是符合心理学中知识迁移原理的。如讲“碳酸钙”这一课时,可先朗诵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一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并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廉正清明、不怕粉身碎骨的坚贞品质。但从化学角度看,其中隐含了三个化学反应, 这是学生从未想到的。这时宣布课题,他们将表现得精力异常集中。

三、初中化学课导入的注意事项

成功的导入往往只用短短几分钟或者寥寥数语, 便可使学生或如沐清风,或身临其境,或认真探究,或兴致盎然。但是如果导入应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使用导入时,我们要慎之又慎。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出几点注意事项:(1)导入的强目的性。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要让学生对于要学的内容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怎么样学,有初步明确的认识。 (2)导入的适当性。适当的导入效果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3)导入的强逻辑性。化学的学习环环相扣,因此构建完整的认知体系非常重要。逻辑缉密的导入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体系。 (4)导入的实用性。有效的导入就是成功的导入 ,教师不可盲目追新,生搬硬套,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

课堂教学导入的相关论文 篇13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如在教学《认钟表》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想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

在它闪亮登场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大家猜猜它是谁,好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接着我便说:“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请你猜一猜,好朋友是谁?”此时,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小象猜谜,画面生动形象,学生看到后兴趣横生,激情高涨。

学生猜出谜底之后,为了进一步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我又用多媒体展示了形状各异的钟表。

在学生的阵阵惊叹声中,我们的教学步入了高潮,学生不但对钟表有了初步的直观印象,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进一步了解钟表的迫切心情。

这样,借助多媒体引入课题,就能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材吸引着,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应选准时机,把握好切入点。

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重组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本应回归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转变成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把数学和生活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用途。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富有生活色彩的内容依然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数学教师将教材内容转化成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意识。

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课前我让学生数了数校园前面小路两旁一个有多少棵树,其中成活的有多少。

学生清点的结果是:共有100棵,成活的有97棵。

课上,让学生依据这些数字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已经熟知的,所以我让他们自主解决。

在学生探索意犹未尽时,我便提出了“成活率”一词和“97%”,让他们对二者的含义进行讨论。

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开展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三、走出课堂,体验数学的利用价值

走出课堂,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手段。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将学习空间扩大到生活之中。

如当学完“人民币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走进商场,去亲历购物,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又如学习“统计”后,我有目的地让学生统计班级中近视眼的人数,通过统计,学生了解到班级近视眼人数较多,意识到了保护视力的必要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课堂上得不到的练习机会,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综合能力。

再如学习完“吨、千米”等大单位后,让学生通过坐车发现“1千米有多远”,通过乘电梯感受“吨”这个较大的单位。

数学源于生活,要符合生活实际,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而是高于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恰到好处而又不生搬硬套。

四、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人的思维非先天之本也,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思维的开发与训练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教师对此项工作应持以坚持不懈的态度。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需要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

如教学低年级简单应用题“红红得了14朵小红花,丫丫得了9朵,红红比丫丫多得几朵小红花?”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用手中的学具呈现题意。

(用正方形片表示红红的14朵小红花,三角形片表示丫丫的8朵红花。

)然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把正方形片和三角形片画在一行,并一一对应,顺势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这样一来,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也学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转变。

总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亦非一日之寒。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多渠道开发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堂教学中情景导入的作用 篇14

祁万里

课堂教学就跟小说一样,要有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部分,其中课堂导入就像小说的序幕和开端。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常常会贯穿整个课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具有以下作用。1.吸引注意

课堂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处于课间的放松状态,兴奋点不一定都在课堂上,注意力会游离在外,这时候教师直接授课,教学效率必定会降低。教师必须用精彩的导入将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越集中,学习效率越高;注意力集中越持久,课堂效果越好。2.激发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被动接受在记忆时长和理解程度上远不如主动学习获得的知识,有趣的课堂导入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成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总结、理解、接受。激发学生对某个知识的兴趣,甚至会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比如陈景润就是小时候听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数学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并为之奋斗,最终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3.开拓视野、拓展思维

历史典故、寓言笑话、传说故事、演示实验等内容的课堂导入,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智慧。问题情境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其不断探索和思考。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问题的解决过程可以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思维。4.明确课堂目标

很多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明确当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当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目标后,会激发其学习动机,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会理解、支持和配合教师的教学;会恰当地调配自己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5.设置伏笔

优秀的课堂导入会为整节课甚至整个章节、学科的学习设置伏笔,整个课堂会围绕这个伏笔展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有序且精彩地演绎下去,导入中的伏笔引导学生去寻求答案,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最终解决好问题、处理好矛盾,整节课堪比一篇优美的小说,环环相扣、别具匠心、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最终豁然开朗,令人回味无穷。6.沟通师生的感情

上一篇:村红白理事会章程下一篇:发展党员公示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