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机制研究

摘 要:在依法治校背景下,梳理当前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问题发现,在人本化理念层面缺乏正确定位、在管理执行层面缺乏法治观念、在制度建设层面缺乏权利救济、在学生个体层面缺乏自我管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建设,需从构建人本化管理机制、构建执行监督与评价考核机制、构建学生救济机制、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入手,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构建多元纵向联动机制,形成科学的法治化管理体系。

关键词:依法治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多元纵向联动机制

推进依法治校重在规范高校内部各主体运行方式,进而实现高校管理的法治理性。在高校内部管理关系中,大学生管理状况的好坏攸关管理成效,也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核心要素。从依法治校的背景出发,可以在剖析当前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依托高校管理法治化实践经验,思考如何实现大学生管理的合法适当性,切实细化和构建促进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实现的有效机制。

一、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对于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知与实践自觉。

(一)人本化理念层面缺乏正确定位

审视当前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人本化是大学生管理的价值追求,人本化与法治化的融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在当前的大学生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对人本化理念与法治化理念的融合缺乏正确定位,同时也出现了对人本化管理理念的误解,即误解为淡化纪律与管理,导致管理常规的松懈;误解为顺从学生天性,导致没有原则、没有法治的“自由放任”;误解为“以个人为本”,导致“自我主义”泛滥成灾;误解为“以人情为本”,导致淡化学生管理法治化而失去教育的公平公正。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有的人在理解上的确存在偏差,比如,把“尊重”理解为互留情面;把“和谐”误认为没有矛盾;为体现“人性化”管理,只寬容不处罚,只表扬不批评[1]。这种误解后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导致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过程简单化,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呈现为一种单向的、主体缺失的行为,既不符合以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对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也从根本上违背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规律。

(二)管理执行层面缺乏法治观念

审视当前的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重心放在“治”上,“法”被淡化,“管”与“被管”占据上风,将管理法治化简单定性为对学生的规范和奖惩。管理者往往是“集中控制”“权威命令”,掌握“话语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法治主体、权利主体、行为主体和发展主体地位,使管理执行者与学生成为“对立”的两极。管理者往往基于“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良好动机,一味“严格管理”, 缺乏法治观念,并没有意识到所谓的“严格管理”有时是违法的。具体表现为:在教育管理目标上,存在工具化倾向,较多指向“管住学生不出事”的工作任务,较少指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发展需求;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过于注重秩序、规划、纪律,尚未科学建立起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和民主平等的交往对话关系。在教育管理体制中,“旧的领导”组织架构仍被沿用,法治化倾向不够明显,管理者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法治化辩证关系,管理过程中漠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大学生管理呈现出是左右而不是引导、是支配而不是影响、是教育而不是服务、是控制而不是帮助的局面。

(三)制度建设层面缺乏权利救济

审视当前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各方面法规制度相对很健全,但大学生权利救济渠道相对较窄,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依然存在一种“地位”不平等的服从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学生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当前在国内,只针对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侵害时,建立了主要包括申诉、复议、诉讼、赔偿的学生权利救济法律手段。当学生公民基本权利或者民事方面受到侵权时,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不明确。在现有高校自主成立的学生申诉委员会中,申诉处理机构不够专业,其申诉处理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学生知情权缺失、学习选择权不足、参与权流于形式、人身权常被忽视、申诉权利实现难度大、社会保障权利实现不够等。

(四)学生个体层面缺乏自我管理

审视当前的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只是对各类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进行了统一规范,用统一的范式去管理学生、要求学生,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是以互动平等为基础,而是更多地要求自下而上的服从,过分强调学生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作用,导致了学生自律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的缺乏。最终呈现出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独立个性化发展,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的大学生管理只是把学生塑造成了大众化标准的“预制式人才”,这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尖端标准创新型人才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客观规律总结后再经过主观认识而确定的,是用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准则。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在行为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大学生管理法治化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建设。

(一)宏观层面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是通过制度、政策、法治等保障手段,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既侧重于外在的表层建设,又立足于内在的深层建设。那么对于外在的表层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的原则,对于内在的深层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科学发展的原则是关于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它规定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决定着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对大學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全局具有重大影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工作,实现大学生管理工作和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实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党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推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主体,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要靠人,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目的更是为了人。以人为本反映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实现过程中价值取向的主体回归,它规定了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实现的本质和内涵,它决定着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前进的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必须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指导。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站在人民立场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根植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实现更需要解决好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问题,也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就进一步要求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学生当作主体,凸显了广大学生在中国改革和发展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当作尺度,尊重了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定身份。把学生当作目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及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关心、关爱、关怀与关注。

(二)微观层面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处理好管理、法治、服务的辩证关系,也需要考虑到建设过程中有效性的问题。从微观层面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既要有实现的根本保障,又要有实现过程中收到的实效程度。那么对于实现的根本保障要遵循管理、法治、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收到的实效程度要遵循管理有效性的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明确要求“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2]。管理是根本,法治是保证,服务是宗旨。大学管理法治化建设要正确处理管理、法治与服务的关系,要在管中遵法,在法中施管,在管和法中体现服务,建立管理与法治、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机制,从学生利益和需要出发,切实为学生道德品质、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管理、法治、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是在对大学生管理内外部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认识基础上的实践提炼和科学概括,为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供条件与保证。学生工作从教育、管理、法治到服务功能的强化过程,是与当前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适应的。随着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展,长期被忽视的学生事务开始备受关注,如学生心理咨询、学生资助、勤工助学管理、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等。高校学生工作除了强调教育、管理、控制、约束和规范学生的功能外,开始强调指导和服务学生的功能。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有效性是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在实现过程中收到的实效程度,是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属性的基本价值追求。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建设过程中,管理者要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个大学生管理要素的资源,力求以最大效率、最少的消耗实现大学生法治化管理目标,取得大学生法治化管理的最佳效果。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中坚持管理有效性原则,有利于增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实效性意识,求真务实,避免走形式主义道路,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实现工作目标。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实现中,要抓住增强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有效性的关键环节。一是把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贯穿到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始终。要通过法治化管理使大学生真实感到,道德是他们立足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之源。二是推进大学生管理“回归生活”。道德的养成总是受人所能感受到的现实生活的影响,脱离生活实际的道德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必须根植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过去的泛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大学生生活世界,引领大学生现实生活发展空间[1]。三是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法治化管理是社会思想品德个体化与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的过程,品德养成的主体是大学生,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要针对大学生自身固有的心理、思想、兴趣、行为等特点,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力求创新,增强教育管理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扩大主体参与度,使大学生在法治化的教育管理交往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辨别力和道德控制力。

三、依法治校背景下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机制构建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固化创新发展的过程,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学校措施的保障,需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构建多元纵向联动机制,形成科学的法治化管理体系。

(一)构建人本化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第二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规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积极落实教师、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3]。这个总体要求对高校和学生都提出了原则性的主张,要求在大学生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将以人为本与法治化科学融合,进一步把握学生的接受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遵循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构建人本化管理机制。一是人本化管理机制的构建,要建立在科学、规范、可行、合法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充分体现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管理本质,要具有广泛深厚的人本化内涵,即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关注个体生命的尊严、意义与价值,并尤为注重对学生的精神信念、道德人格的培养,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主体性的高扬。二是人本化管理机制的构建,旨在研究探索并实践“成人”之道,促使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管理观,实现从文本发展观走向人本发展观,从单向度、片面发展观走向多向度、全面发展观,从“主—客”对立发展观走向主体间协调发展观。三是人本化管理机制的构建,在法治化管理行为实际运行中,宜采用辩证的思维审视人本化与法治化之间的特殊关系,人本化管理机制要在制度规范和法治规范的基础上来实施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人本化管理不等于没有底线的柔性化管理,既要讲权益,又要讲义务,更要讲法治。

(二)构建执行监督与评价考核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第四条第9款规定“完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保证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3],第四条第10款规定“要扩大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评议权、考核权”[3]。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执行层面,管理执行者一味“严格管理”,有的管理行为脱离了法治,这种现状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监督评价考核的问题。因此,对于管理执行层面缺乏法治观念的问题,在学校层面应遵循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可以出台规定,细化对管理执行者的动态量化评估。所谓动态量化评估就是坚持职能部门和执行者所在单位共同参与,坚持管理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和管理执行者自我评价相结合,制定负面清单和量化指标,进一步完善执行监督与评价考核机制,强化对管理执行者的监督,细化管理执行者自身权利和义务,对于优秀的管理执行者要进行表彰,对有违法违规蛮干行为的管理执行者,要采取警示、诫勉谈话等惩戒措施,严重者调离原管理岗位直至给予处分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执行监督与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三)构建学生救济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第五条第15款规定“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学生管理制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公平公正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基本权利”[3],第六条第20款规定“完善教师学生权利救济制度”[3]。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各种权利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应遵循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管理、法治、服务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构建学生救济机制。一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学生申诉处理机构,该机构的建立要充分考虑结构水平、成员专业水平、程序权利保障和申诉处理的质量等问题。二是大学生管理目标的确立与调整,要考虑法治规范,也就是体现在当今社会基本行业方式和交往方式中稳定的、长期形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三是大学生管理活动的确立与调整,要考虑社会规范,也就是维护和发展一定社会、生活秩序所必需的制度。四是高校内部事关大学生管理相關规定和细则的确立与调整,既要考虑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考虑高教发展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方面诉求。五是高校内部有关学生事务性管理工作服务理念的确立和调整,既要考虑遵章办事,又要考虑从法治的角度完善或重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不断建立健全奖惩公示机制和学生申诉机制。

(四)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第五条第17款规定“鼓励、保护学生自主、自由地学习,形成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3]。大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律,其实现过程必然经过“他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自律”。新时代的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要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加以重新构建,进一步实现学生管理方式从“他律”到“自律”转变。这种转变其实质是以服务学生的面貌出发,使管理者与学生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相互沟通、碰撞、选择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法治意识,从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的存在是事物的本身,淡化自我就是淡化事物本身,自我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途径和方法,而且是一种管理观念,理应成为自律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自我管理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于一身,贯穿在大学生管理法治化过程的始终,有利于调动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启发式、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原则。离开了自我管理,任何形式的外在管理、他律管理都难以奏效,难以入脑入心,难以寻思导行。明确自我管理是受教育者主体性品质生成、法治道德主动建构的基础和源泉,明确受教育者的法治道德是通过自我管理而实现主动建构的,这就为管理活动在受教育者主体性品质生成、法治道德主动建构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指明了方向[1]。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的实现,要遵循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建立相应法治化自我管理机制,为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开展创造各种环境、条件和保障。这个机制要承认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环境与不同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爱好,反对单一性、绝对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进行特色化管理,摒弃“统一化”的管理模式,设置“多元化”的管理机制,要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因人而异、自足其性”的充分发展,进一步促进法治化管理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于成学.立德树人视域中的大学生管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1号)[Z].2017-2-4.

[3]教育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教政法〔2012〕9号)[Z].2012-11-22.

作者:侯树成 刘洪涛 全金峰

第2篇: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探讨

摘要:企业合同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企业发展也更多的和市场经济关联起来。以此来看,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从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重要性出发,就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方面的相应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问题;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会面临复杂多样的经济环境,而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公平、公正,而合同管理的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正好维护了市场经济发展秩序,因此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部分。就目前而言,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开展经营活动时主要是通过合同的签订进行,合同中体现了企业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买卖双方都有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合同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中起到更好的规范作用,如何更好的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等问题成为企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必要性分析

(一)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是规范企业正常经营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参与配置的前提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合同管理成为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合同管理全过程,即自项目论证决策至最终的审批、签订并履行合同的过程,所有的内容均需保证依法合规。让企业依法管理,按合同条款办事,一同遵守信用,按照约定经营,这便是企业保持自身信誉、持续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办法。由此,企业方面才可以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参与竞争,进而抓住市场经济的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有利于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首先,借助合规运行,企业能够于合同签订的时候即确保自身的权益不受损,同时获取十分有利的证据;除此之外,针对合同具体执行状况展开监督,一旦其中一方出现违约导致另一方的权益受损,则被违约方是能够按照合同相应条款维护自身权益的,由此便会大大的降低被违约方的经济损失。

(三)合同管理合法合规运行时减少企业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

对于企业竞争者来讲,其具有管理层级多,管理方面鱼龙混杂的状态,因此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风险也比较大,企业面临的如此局面很容易让企业产生经济纠纷而导致相应的经济损失,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企业很容易因为合同内容不完善或者是违约责任处理不明确等原因造成更大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合同依法合规运行机制能够更好的维护企业经营秩序,成为企业减少经济纠纷的重要保证。

二、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不强和违规处罚力度不大

从合同管理来讲,一般出现问题的原因多是由于相关人员不按规则行事,未依据相应条款的内容开展活动。虽然我国的法治基础在不断的壮大,企业依法办事的观念不断深入,但是还是存在个别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仍然实行经验主义,按照原有的方式办事,认为合同只是为了结算走的一道形式而已,没有明确的规定合同双方的责任。部分企业的合同管理极其混乱,没有制定明确的合同管理条例,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合同管理条例,但是合同在签订之后没有按照合同办事,实际操作与相关的制度办法严重脱节,合同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种落后的意识很容易给企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部分状况下还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企业执行合同过程当中若出现违规性的内容,如果未对相关人员予以惩处,便可能导致类似状况的再次出现,对于企业权益来讲是很大的损害。

(二)合同管理基础薄弱

合同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无合同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合同管理工作对于知识掌握度、专业程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较高,要求其不仅要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对公司的各项运营都要有所了解。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企业中缺乏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基础比较的薄弱,同时在企业内部也没有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合同管理一直浮于表面。其次,企业的合同文本还不够完善,合同示范文本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但是在内容上还不是非常完善,而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按照合同示范文本制定合同,导致合同内容不够完善,大大的提升了企业的风险。

(三)合同签约不及时

合同签订不及时是企业经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因为:首先,企业的合同审批流程十分繁杂,且整体效率较低。企业的最初目的是进行全面化管理,但是这样的方式却导致了审批流程的繁多、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合同经办人办事效率低,没有对签订的合同及时的履行审批的流程,最后,由于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的复杂,特别是招标的业务,往往会因为财务预算的问题延迟合同履行的进度,还存在一些企业因为生产的原因,需要先下计划才能签合同导致部分事项已经执行而在合同中没有反应出来,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引发更多的风险。

(四)合同风险意识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不佳

当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债权债务经济纠纷,这反映了企业合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一部分是因为未就合作队形予以资质审查,所签合同的整体规范度也较低,未进行严格化的办事,这样便会造成违规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强化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的若干意见

(一)提高领导及管理人员依法合规意识和健全合同管理相关制度

首先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升员工责任观念,优化合同管理方面的制度标准。按照合同法与企业真实状况执行合同。在这当中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培训制度、文本管理制度、考惩制度、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管理、合同专用章的管理、经济纠纷处理的条例等。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相关的制度应该科学合理,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际相结合,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依法合规教育,如展开“依法治企,依法合规”的活动,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主要领导要做好带头作用,各部门负责履行各部门职责,落实好自身的责任,在所有人员一同的奋斗下,实现合同审查防范风险的目标。

(二)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

第一,構建合同管理网络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全面的了解合同的具体执行状况,便会将合同管理依法合规与信息技术关联起来。借助资金、技术的支持,实现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这样能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也使得合同执行更加的公平公正。其次是完善合同示范文本内容。对于企业来讲,其需按照自身的发展状况修订合同示范文本,这样才能够优化其科学性与合理性,让合同示范文本包含更多、更科学化的内容。同时还要加大力度对合同示范文本的推广,对不适用的合同示范文本的状况予以考核。最后,便是关于合同的签订问题。企业方面必须完善相关审批流程,保证整个审批流程的流畅性,除此之外,效率也是需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严格化的执行,才可确保合同的正常签订。除此之外,在企业发展中,审核与监管同样是需关注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整体合同签订比例较低的部门、人员,更需开展考核,了解低下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式。

(三)加强合同管理法律意识

首先,需提升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在招聘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他们的专业知识,把优秀的人才放置在合同管理岗位,以“人岗合一”的方式,推动合同管理人员参与相关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让企业拥有源源不断的专门性人才,这样才能够让法律知识更好的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和运营中。其次,要加大对合同管理员的培训,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相关的培训、或是借助网络课程等各类方式,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事务管理水平。最后,要充分的发挥法律人员的作用,企业内部可以成立法律事务部门,配备专门的法务管理人员,企业要充分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这些法务管理人员来参与到项目的谈判、投标、合同文本的起草中,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法学大学生或是公司律师等,为企业的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出一份力,帮助企业进行更加深入化的改革发展。

(四)设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加大合同依法合规管理的考核力度

企业方面需参照实际情况,就当下的合同管理条例进行改进,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完善合同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内容与方式。该考核制度不仅针对于企业得领导班子,还包括合同经办人、管理人员、合同审核人员、商务谈判人员等。对领导班子重点考核合同签订及时率以及合同完成情况,并增加其在年度经营承包考核中的权重,对合同审批和经办人主要考核合同的审批效率和审查质量。同时针对于那些签订合同相对推迟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追究领导责任,针对拖延审查审批、审查把关不严的违规人员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要对其进行经济处罚或者行政处罚。

(五)加快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创新

按照依法治企以及企业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根据系统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该法律风险评估机制应该从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法律风险出现的原因,通过各类方法尝试识别法律风险,进行预防,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按照风险的状况,由内部管理制度出发,把企业内部所有的管理机制都纳入法律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把每个岗位的责任都视为自己的责任。在对风险进行评估时,要企业内部全员参加,不断的完善法律风险控制体系流程,在多样的法律环境中,开展动态化的考核与评估。同时对法律风险和控制的重点进行实时调整和更新,不断的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并做到持续的、全面的、动态的法律风险防控,使企业内部的法律风险防控向内部管理风险防空转化,由此促进内部法律风险体系的整体优化,切实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广泛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同时也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合同高效的管理起来,确保合同依法合规的运行,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合同依法合规的运行制度对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笔者从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若干建议。企业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的合同依法合规观念,同时相应的构建合同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合同管理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内容,再次是进一步加强国有企员工的合同管理法律意识,并设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提升合同管理水平。最后一点即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内部风险机制,在优化理论、机制、标准的基础上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邰跃春.合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研究——基于大型企业合同信息化管理系统[J].经济师,2018(01):293-294.

[2]冯兴龙,龚华伟,胡勇,祁斌,刘冬来,张云,蔡得全,李钊,殷玉萍.重组国企发展之系统法则[J].国企管理,2018(05):38-41.

[3]高斯.大型国企员工管理中三项制度的改革与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20(14):61-62.

(作者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晋江市供电公司)

作者:陈煜煜

第3篇: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摘要:面对新世纪,高校在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因此,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校,并且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是新世纪新形势高校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

关键词:依法治校;以德治校;高等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依法治校,就是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学校,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质量,同时使学校的一切活动纳入学制的轨道,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从而顺利完成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德治校,就是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培养师生的道德觉悟、道德感情、道德信念,提高师生的道德品质,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凝聚人心,调动学校师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和保持稳定的过程中,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校,并且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校

1.依法治校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高级人才、为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引领社会文化潮流提供重要保障。

2.依法治校必须坚持校务公开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因此,依法治校必须坚持校务公开制度。要积极探索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并且作为学院最高议事制度,充分发挥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主体功能,明确细化学院权责利,充分调动学院的工作积极性。

3.依法治校必须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学校的法律责任越来越重,高校管理已经不可能简单地依靠政府的行政指令来进行,而必须按照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独立进行。

学校的管理要创一流,必须要讲究科学管理。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和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力求使学校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学校民主制度的建设,实行民主管理。民主是时代的精神,也是改革的主旋律。现代的管理应该是民主的管理,必须是富有时代精神的民主管理机制,这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基础,不管在学校里做多大力度的改革,“民主”两个字始终要得到充分的体现。民主法治、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在管理上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营造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使学校发展不断呈现出协调、均衡、有序的态势,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4.依法治校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

依法治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按照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适应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遵循教育基本规律,要求大学的领导者、管理者:一是要尊重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就是教育的周期长、见效慢,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具有前瞻性、预见性,要有远见卓识;二是要尊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远大理想追求、富有个性化发展潜质的青少年。因此我们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的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三是尊重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是一项专业性、探索性、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受教育,具有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四是要尊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方法多,因此,我们应该支持教师对待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同样课程不同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大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必须坚持以德治校

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德治校。从传统文化角度来看,儒家的“德治”是治民之术,而我们今天提倡的“德治”是一种治教、治校方略。

1.良好“官德”是实现“以德治校”的重中之重

法治与德治,从本质上讲,都是治校的策略与方法。“以德治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治校者指校长,泛指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应有德。第二,治校必用德。“有德”,讲的是治校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用德”,讲的是治校的手段。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归根到底就是以德服人。

为“官”有德,是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现的前提。特别对于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是“德”。领导干部有坚定的“以德治校”的信仰和“以德服人’的原则,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为学校建设发展服务。

为“官”有德,也是公众道德示范的要求。领导干部道德高尚,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因此,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关键,这就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从学校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来认识修德的特殊重要性。高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自我,树立良好的“官德”。

2.良好“师德”是实现“以德治校”的有力保障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承担着传播人类进步的优秀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光荣任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师德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师德”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教师以此为准绳,才能真

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才能真正使诲人不倦、呕心沥血成为教师敬业精神、师德形象的真实写照。二是身正,教师是学生效仿的对象,其思想品德、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传道,一言一行必须为人师表;授业,一字一句,必须严谨准确;解惑,一问一答,必须学识渊博。三是博学,教师应当是在某一专业领域知识渊博、业务精湛、治学严谨、崇尚科学的典范,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使教师的学术力量转化为人格力量去鞭策、激励和教化学生。

三、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辅相成

1.法治与德治在内容上相互融合

我国的法律不仅吸收了许多道德规范内容,而且有的道德规范也通过立法程序变为法律条文。历史事实告诉我们,道德是立法的基本原则,众多的法律条规也是从道德规范转化而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法治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德治。这足以说明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2.法治与德治在功能上相互补充

德治的主要功能是扬善,引领真、善、美,它具有内在控制力与调节力,强调教育和自律性,强调人的内心世界,通过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抵制道德败坏的丑恶现象。法治的主要功能是惩恶,它具有鲜明的外在性、强制性和他律性,调整人的外部行为,通过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扬善与惩恶,各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两者是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的。

3.法治与德治在运作方式上截然不同

尽管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在功能上相互补充,但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师生的行为,它的作用发挥以强大的国家司法机关为后盾。而道德与法律不同,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推行,而是靠公共社会舆论、师生内心的信念和良心以及习惯、传统和教育来实现的。因此,法制属于硬约束,道德属于软约束,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4.法治与德治在目的上趋于一致

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是治校方略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虽属于不同范畴,但都是管理学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都以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为自身的目的。两者同步推进,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才能全面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型高水平大学。

依法治校,要求我们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德治校,要求我们要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全面激发、调动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现代化大学,我们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德治校,并且将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有机结合起来,为培养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允正,何新生,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J],黑龙江高教研究,2D07,(4):104-106

[2]黄裕民,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24-27

[3]关冲天,试论依法治校与和谐校园建设[J],社科纵横,2008,(2):125-126,

[4]袁贵仁,在教育部201 0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chinanows.com.cn

[5]李红旗,王凌云,试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J],高校园地,2D08,(13):188-189

(责任编辑:张中)

作者:陈为德

第4篇:建立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梁邱一中建立依法治校运行机制

我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57人,在职教职工132人,学校规模大,管理任务重,难度大。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中央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建立规范高效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为目标,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促进了学校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进程。

一、化法为规,建立制度约束机制

制度化是科学化的基础,实施依法治校,必先推进学校管理制度化。几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80余个规章制度,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依据和保证。

1、在思路上,体现法治性和科学性。由“人治”走向“法治”是依法治理的基本要求。我校在制定规章制度过程中,将克服“人治”现象作为推进学校管理法制化进程的基本出发点,根据《宪法》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专业法律法规的要求,集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施,使学校办学行为逐步实现了由依靠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和学校领导人的意志办学向依靠规章制度办学的转变,奠定了学校管理法制化和科学化的基础。

2、在内容上,体现合法性和全面性。近年来,我校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快速推进了建章立制工作。在此项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坚持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根据法律法规要求,新建规章制度;根据形势的变化修订规章制度;根据新的法律法规充实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废止规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坚持了规章制度的全面性。我校规章制度,包含了学校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财务产业管理,安全卫生、考核评估、教育教学奖惩等方方面面,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项内容,做到了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在过程上,体现渐进性和民主性。所谓渐进性,就是根据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阶段性工作重点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如

1 《关于聘请行风监督员的实施细则》、《教师考核实施办法》等,都是在学校管理日趋规范的条件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所谓民主性,就是制定规章制度,要充分尊重师生的参与权和决定权,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涉及学校发展全局的规章制度,坚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教代会审议通过;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坚持由教代会审议决定;涉及学生的相关内容,坚持在学生中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决定。

4、在实施上,体现可行性和实效性。我校订立的各类规章制度,均遵循了可操作性原则,既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又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在实施规章制度过程中,做到了依规办学,有规必依,违规必究,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规范管理,建立工作运行机制

科学严格的管理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四个落实”,做到“四个到位”,保证了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1、坚持“四个落实”。一是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法制副校长(外聘镇法庭王善伟庭长担任)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法制辅导员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组”暨“法制教育领导组”。二是机构落实:学校依法建立了有效的三级管理系统。即由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会议组成的决策系统,由学校“一室三处一科”组成的指挥系统和由各年级组形成的执行系统。各级职能清晰,目标明确,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人员落实:科学设定了各种岗位,配齐了“法制教育领导组”领导下的三支工作人员队伍,即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心理咨询顾问、家长委员会代表等组成的校外辅导人员队伍;以政教处、保卫科、团委干部和班主任组成的政工人员队伍和以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及相关学科教师组成的施教人员队伍,各类人员分工明确,职责健全。四是责任落实:学校建立了各部门工作职能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拟定了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目标,将依法治校工作特别是法制教育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实施范围,和学校其他工作一起落实,形成了既有齐抓共管,又有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

2

2、 做到“四个到位”。首先是认识到位:将法制教育与教职工政治学习有机结合,并纳入教职工继续教育和考核范围。通过组织专题学习、聘请领导和专家作辅导讲座、组织课题研讨、布置自学任务、开展经验交流、组织知识竞赛和学法检测等形式,先后组织教职工系统学习了《宪法》和教育专业法律法规,提高了教职工依法治校的认识和依法执教的水平。其次是经费到位:近年来,我校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普法经费投入,为教职工配发了《“四五”普法读本》、《教师法讲座》等10余种普法学习材料,编发了《学生手册》,收入了有关法律条文和学校纪律规定,作为学生法纪教育校本教材,订阅了《法制日报》、《少年与法》等近十种普法宣教类报刊,向学生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学习资料,保证了日常普法宣教活动的经费开支。第三是工作到位:严格实施计划管理,将依法治校工作作为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并纳入学校阶段性工作计划。制定了《“四五”普法规划》,相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每学期工作计划,保证了依法治校工作的有序运行;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和措施的真正落实;结合每学年评优选先工作,开展一次工作评估,举行一次经验交流会,表彰一次先进集体和个人,强化了工作激励。第四是资料管理到位:建立了依法治校专项档案,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对普法依法治校的相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做到记载翔实、装订规范、查阅方便。

三、多管齐下,建立宣传教育机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师生法制意识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几年来,我们坚持多管齐下,严格措施,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灵活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强化了教育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按规定开设法制教育课,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还通过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团队活动、班会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 3 传授;在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2、组织专题报告。每学年新生入学时,我们都要集中一周时间,对学生进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规范和学校系列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我们还坚持每学期举行1—2次法制报告会,由学校政工干部、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心理咨询员、老干部等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和高尚的道德引导。

3、开展帮教活动。为了帮助问题学生转化和进步,学校对严重问题学生实行建档跟踪管理,并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措施。一是实施共产党员联系问题学生制度。要求每名共产党员要负责联系并转化一名问题学生;二是实施家访制度。要求教师对建档管理的问题学生必须家访;三是举办法纪教育训练班。将问题学生按8—10人编班,由学校政工干部负责集中教育或组织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问题学生转化;四是学生间广泛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使问题学生在榜样的感召下得到进步。

4、举办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配合读书、影视教育及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开展征文竞赛。举办《危险在你身边》观后感征文活动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学习新《守则》、新《规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征文活动。在各种征文评选中,先后有数百人获奖。还就《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近10部法律法规举办了知识竞赛,并将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纳入学生期末考试范围,加大了普法的推动力。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主题班会竞赛,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

四、内外结合,建立支持协作机制

推进依法治校需要校内外相互结合,学校、家庭、社区合作支持,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在校内设置名人雕塑、格言警句、标兵榜等宣传阵地,悬挂“校园之星”图片、征集展示学生“绿化警示语”、“安全警示语”,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建立校史陈列室,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对学生进行校史教育;设立黑板报、专刊、文化橱窗、读报栏,开辟“校园说法”专栏,使校园内处处见法;利用校园有线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自办节目,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校园环境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了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2、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一方面是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我校先后与相关单位共建,确定校外德育基地,其中,镇司法所、法庭等为法制教育基地;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基地。学校设置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室”,陈列了学校法制教育图片、书刊、学生作品等,配备了录放像设备,作为开展集中教育的固定场所。校内外两个基地的建立,为规范地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阵地保证。

3、积极指导家庭教育。坚持利用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沟通信息;建立家长开放日,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及时推广先进的教子经验;建立“家校联系卡”,架起学校和家庭的桥梁;每年寒、暑假印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对学生假期的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家校联系的加强和对家庭教育的系列指导,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4、努力优化社区教育环境。配合有关部门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校门的安全保卫工作;延伸扩大监管范围,坚持学生上学、放学期间校门外到大街范围内的安全巡视,有效地扼制了校外闲杂人员肇事;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每年召开一次“三结合”教育座谈会,争取相关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使校外教育环境明显改善。

五、尊重主体,建立权益维护机制

5 全面实施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利于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集中群众智慧管理学校,有效地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1、建立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保证。在推行制度化过程中,我校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章程》、《校内教师申诉制度》、《校内学生申诉制度》、《校务公开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规范了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了教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科学运行。

2、沟通信息渠道。坚持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召开听证会、讨论会或进行个别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召开离退休教职工座谈会,邀请离退休教职工代表列席教代会,走访离退休老干部,听取老同志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教职工中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活动,对好的建议及时采纳;设立“家长开放日”、校长接待日,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建议和监督。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反馈,为学校决策提供了有效咨询和参考。

3、规范教代会。规范教代会工作是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我校建有由57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8%)组成的教代会,在教代会工作中,做到了组织机构、会议时间、会议组织、会议内容、会议讨论、提案处理、决策实施“七个规范”,将教代会开成了学校的“人代会”。教代会的规范运行,有力地激活了教职工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强大动力。

4、推行校务公开。校务公开是实施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载体。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做到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组织领导的严密性。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组,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二是坚持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对向内和向外公开的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三是公开事项的真实性。保持公开内容真实、准确无误;四是公开形式的多样性。采取了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常规宣传媒体、建立《校务公开专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五是实施过程的科学性。落实实施公开的责任人,把握好公开的时机,掌握好操作的艺术。

5、满足合理需要。一方面,对教职工给予政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促进,为教职工自我实现搭建广阔的平台,使教职工成就事业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尽可能提高教职工生活福利待遇,解决教职工的生活困难,为教职工创造温馨幸福的生活和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自觉地把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管理。

六、深化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实施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通过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了合法、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

1、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学校建立了包括教职工民主监督,社会广泛监督和学生参与监督的行政监督体系。教职工对学校行政工作的民主监督,主要是通过召开各种专门会议、校长信箱(书面信箱、电子邮件)等渠道收集信息、民主评议干部等形式来实现;社会的广泛监督主要是通过课改开发日、家长评教、行风监督员监督等形式实施;学生参与监督主要是通过校长信箱、学生评教等形式进行。覆盖无缝的行政监督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师德行风建设,促进了依法治校进程。

2、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进中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校按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实施了以校长负责制、年级主任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为内容的改革措施。

3、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我们坚持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推动学校发展。在评价指标上,坚持全面性原则。建立了门类齐全、内容广泛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策略上,坚持过程性原则。落实专门人员,作好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终结性评价提供依据;在评价方法上,坚持综合性原则。做到信息收集渠道多元化,信息收集手段综合化,信息处理合理化;在评价结论上,坚持客观性原则。在评价结果的认定上,坚持全面综合考虑各种评价指标,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将评价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最大限度地放大评价的调控作用。

7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普法依法治校实践,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师生违法犯罪率为0;学校荣获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等奖励,学校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并呈现出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3.2

第5篇:依法治校工作机制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依法治校工作的具体实 施和安排。

2、实行依法治校工作例会制度,每月集中研究一次依法治校的开展情况,布置 依法治校的有关具体工作。

3、坚持依法办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做到遵 章守纪,依法办事。

4、加强民主治校,完善教代会、民主理财、校务公开等制度,调动教职工民主 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 参与权。

5、坚持开放办校,充分发挥家长、社区等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广开言路,定期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6、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普法规划,制定具体普法计划,多渠道、 多形式地向师生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师生的守法、护法意识,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采取积极措施,维护师生合法权益,杜绝随意侵害师生权益的现象,建立并实行校内申诉制度。

8、对在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中作出成绩的部门和个人可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6篇: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 促进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大全)

构建阳光运行机制 促进国土管理依法行政

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按照国土资源管理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要求和XX市政府的部署,我局把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作为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的重点,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以电子政务为载体,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实行网上审批,实施效能监察,积极进行权力阳光运行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强化了依法行政,规范了执法行为,促进了国土资源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一、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基本情况

200X年,我局将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列入全系统年度重点工作之首,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权力阳光运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以办公室牵头,政策法规处、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和相关处室参加的办事机构,编制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四项目标任务:一是完善国土资源政务外网平台,创造条件推行网上受理、办理,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二是完善内网办公平台功能,建立健全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主要的执法事项全过程网上运行;三是建设包括公文及档案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地籍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用地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库;四是建设全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上效能监察,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为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外网建设上,主要是对原有网站进行改造升级,扩展服务功能,丰富信息容量;实行了行政执法事项、行政执法制度、执法主体和依据、审批流程、办事结果、干部人事任免等政务信息的公开。内网建设上,重点开展网上审批运行工作。去年我局现行的10个行政许可项目先后实现了网上审批,试行了网上效能监察,实现了72项行政处罚事项和3项二级市场备案事项的网上运行。通过实行权力网上运行,我局实现了手工纸质报件向网上无纸化审批的转变,个人收件办理向全过程公开运行的转变,粗放管理向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在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日XX市阳光办考核验收组依据《XX市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考核验收标准》来我局进行考核验收,我局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考核验收。

二、实践中的几点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网络设施建设。2003年,我们按照市里的要求,完成了局域网的升级改造,建立了内、外两套独立的网络系统,所有上网终端设备均加装了隔离卡和双硬盘,局机关工作人员做到人手一机,全员上网。20XX年初,实现了与省厅主干网的联通,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调整后各分局组建到位,又建立了市局至分局的信息网络,同时进行了市局与主城区新设的三个办证窗口的联网,实现了主城区内个人土地登记办理的快捷高效,立等可取。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了2台IBM小型机、大容量存储器、机架式服务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为加快全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建立完善数据库。根据国土资源工作需要,从1993年起,我局就结合地籍调查,着手建立数据库,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建成、运行了覆盖全市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籍数据库、建设用地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土地储备数据库、土地市场交易数据库、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等,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库支撑。其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反映了全市土地利用的真实状况,可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地籍数据库建设曾多次荣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国际行业类大奖。信息技术的推广运用,大大提升了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全市发放土地证数量每年达十多万本,个人办证时间从几年前的10天逐步下降到现在的25分钟左右,做到了立等可取。

三是梳理业务流程。2003年底,我局发文明确了局内主要行政审批业务流程;20XX年,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业务流程规范化领导小组,全面梳理了以行政许可事项为重点的各类行政审批和业务管理流程。通过梳理,消除了管理工作中的盲区,进一步明确了各项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等要求。重组优化了流程,编制了软件,陆续组织了在岗人员培训,为开展网上审批和管理打下了基础。在网上审批运行机制建设上,以B/S浏览器和安图网上办公平台为基础,本着简单、规范的原则,力求设计简单,操作简便,使用高效。

四是开发应用软件。2003年,我局在内网上建立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电子政务办公平台。2004年,研发了接口软件,实现了与市政府办公网络平台的“无缝”连接。2005年,完成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同时完成了地籍档案、建设用地档案、文书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建成了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档案发布、查询系统,为实现全系统档案网上查询和共享创造了条件。还开发应用了公文流转、土地登记发证、法院查封协助执行、国土资源信访、市级征(转)用集体土地报批等多个业务管理的应用项目。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了权力网上运行工作的需求分析,着重研发权力网上运行软件。该软件有三个明显特点:首先是提升业务管理水平。通过扫描方式完成报件资料向电子存储的转变,在内部审批过程中,实现报件资料的网上无纸化运转。不仅大大提升了内部报件资料的运转速度,同时使预备审批、并联审批和网上会审、监督监察成为可能。其次是方便操作使用。网上审批系统模拟现行的管理方法,计算机界面简单直观,使各级管理人员容易适应网上审批的要求。第三是管理监督并重。在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上审批的同时,设置各运行节点的工作时限,建立超时自动警示和督查督办跟踪系统,确保国土资源行政许可事项审批工作高效运行,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

五是实施效能监察。在实行网上审批的同时,我局对现行的10个行政许可项目重点开展了网上效能监察,包括对办理时限、岗位时限、责任处室的监察。在完成时限和责任分工上,明确网上效能监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由市局监察室牵头,政策法规和相关处室配合,提出需求,设置功能,制定实施计划,并跟踪、协调抓好落实。对超时批件及时进行据实处置,实现行政审批全程监督。各位局领导负责督促、指导分管处室落实网上效能监察的工作任务,并按照要求参与操作使用。系统还设置多种统计功能,供绩效考核使用。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和下一步打算

目前我局网上审批系统已稳定运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确保了依法行政。至2006年底,我局受理的所有报件均在依法有序运转,件件都按照法定条件办理,事事都按照法定程序运行。网上审批受理的各类国土资源报批项目已有870件,其中568件已按时办结。二是提高了办事效率。统计结果显示,开通网上审批系统后,全局没有一件审批事项超时办结,行政许可办理时间平均压减30%。三是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在提高办事效率,实现对外承诺办结时限的同时,进一步统筹管理业务,合理分配任务,优化、简化岗责流程,使管理岗位、环节、程序、手续更加科学、有效,更加符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符合基层的实际,进而促进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四是促进了廉政建设。权力运行的全过程都在公开、透明地进行,监督监察工作落实到位,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行政行为,也有利于保护干部,有效地防止了权力暗箱操作可能产生的弊端。

我局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只是初步的,不少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升。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厅和市政府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工作进度,在春节前实现与XX市政府联网审批;二是建立审批过错原因分析及责任追究机制,增强审批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实行绩效挂钩考核,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流程,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制约;五是扩大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的范围,将土地登记、集体土地征收等也纳入网上运行,最终实现所有行政权力全部上网依法公开透明运行。

第7篇:关于落实“依法治校、从严治校”措施

俞杰 李怀强 陈兵 学员四队

【摘要】随着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开展的升入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也成为了军事院校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法制的构建是黑恶院校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军事院校的法制环境通过多年的的努力,已经有了较完备的法制体系。但是法制安全事件仍偶有发生。提生全体官兵军事法制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依法治校、从严治校水平,构建长效的法制文化体系,仍是军事院校当前和今后十分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法制;军事院校;和谐院校;法治理念

一、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要意义。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对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做出全面部署,为推进国防和军队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随着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开展的升入推进,“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也成为了军事院校正规化、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的重大意义,自觉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以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贯彻落实到院校全面建设中去。

二、当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面临的问题积弊。从目前院校情况看,在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观念淡薄不学法。有的同志学习法规制度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学、跟进学,往往是强调了学一学、考核了学一学、需要了学一学,学的不深不精不透;有的则对加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政策缺乏敏感性,许多该掌握的不掌握、该说清的说不清、该落实的不落实,有的学了也是一知半解,一较真就拿不准。

(二)主观意志不用法。有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意识弱,信奉“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习惯于“拍脑门”决策、“拍胸脯”表态,甚至以“土政策”“土规定”代替法规制度,“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三)单凭经验不靠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抓工作搞建设不看法规制度怎么定的,只看过去怎么干的,习惯于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

(四)碍于情面不依法。个别干部在工作中讲感情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程序、讲脸面不讲规定,致使法规失去了刚性、纪律打了折扣、制度成了摆设,不该办的事办了,不该放过的事放过了,结果是维系了个人或者“小圈子”的情面,却损害了部队建设。

(五)执纪不严不畏法。有的对违法违纪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知不对也不反对,处理起来敷衍了事、走走过场,有时甚至小恶不纠、造成大患,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容忍”;有的留暗门、设“特区”、搞例外,导致个别人不把法规当回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越线,法规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丧失了应有的震慑作用。

(六)落实乏力不执法。对法规制度选择性落实,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己合意的执行好一些,不合意的就容易“变形”;有刚性要求的执行好一些,难以量化的就容易“变粗”;见效快、易落实的执行好一些,需要常抓不懈的就容易“变软”。

三、把握重点深入推进新形势下依法治校从严治校

(一)深化思想认识,筑牢法治至上理念。依法治校、从严治校

能否深入人心、融入部队全面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治思维的形成和提高。1.要把学法作为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学法规、用法规、促正规”活动,将法规制度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纳入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各类集训培训也要把法规制度学习作为重要内容,切实掌握常用的、牢记本职的、了解相关的,让法规制度进脑入心、进言入行、进岗入责。2.要把守法作为行为准则,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自省自警、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依法治校、从严治校、依法治权,不发违反法规制度的“令”,不干违反政策纪律的事,不说违反党性原则的话,切实让“红头”少下来、让“白头”减下来、让“口头”慎起来。3.要把护法作为自觉行动,自觉与违法言行作斗争,敢于较真碰硬,敢于唱黑脸,在标准问题上不能模棱两可、在政策原则上不能钻空子、在是非曲直上不能和稀泥。同时,要充分发挥好党委、纪委、机关和官兵的监督作用,强化党内监督、层级监督和群众监督,在多位一体的良性互动中增强监督效果。

(二)强化知行合一,推进依法开展工作。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搞清依法治军的层次特点。1.党委要依法决策,避免个人说了算,坚决落实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严格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确保议题合法、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决议合法;要防止集体“闯红灯”,杜绝把集体领导当作“挡箭牌”,不能集体打政策法规的“擦边球”。2.机关要依法指导,着力解决安排过满、要求过急、节奏过快等问题,从源头上控制“五多”,防止忙了自身、乱了基层。同时,着力纠正光挑毛病,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依法检查考核,依法查找问题,依法纠治整改,真正让基层欢迎,而不是让基层反感。部队依法行动,老老实实地贯彻条例抓战备工作、依据大纲抓教育训练、按照条令抓日常管理、落实纲要抓基层建设、坚持制度抓后装保障,使各项工作从筹划部署、组织实施到总结验收的全过程,都始终处在依法运转、照章办事的正常轨道。3.官兵要依法履职。现行条令条例对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都作出了具体明确,是官兵依法履职的基本依据。各级在加强教育引导的基础上,要注重从小事抓规范、从点滴严养成,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不断强化法纪观念和号令意识,让每名官兵都熟悉岗位职责、熟知岗位要求,把必干的工作干好,必守的规矩守好。

(三)实化刚性落实,提高贯彻力执行力。1.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权威性也在于实施。要坚持以上率下,带头执行法纪、带头规范言行、带头管权用权,特别是要解决好“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立规矩的人自觉守规矩”“管人的首先管好自己”等问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级给一级当样板,一级给一级做表率,以自身模范执纪的表率行动影响和感召官兵。2.要坚持严字当头,任何人都不能置于法规纪律和制度规定之外,尤其是对违法违纪行为要敢抓敢管、决不手软,下级出了问题要查上级责任,班子出了问题要查主官责任,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处理的处理,该法办的法办。3.坚持久久为功,要以“燕子垒窝”的韧劲和“滴水穿石”的恒心,持之以恒抓,艰苦细致抓,坚持形势常议、要求常提、问题常纠,抓一件成一件,改一项进一步,形成抓法治促工作、抓工作强法治的良性循环。

第8篇: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浦北县白石水镇中心小学

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工作汇报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北郭村小学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日常重要议事日程,将依法治校观念贯穿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依法治校工作已初见成效,白石水中心小学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学校领导思想到位,树立依法治校理念

学校领导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与学校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新理念。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制定依法治校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明确校内职能机构、工作岗位的职责与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增强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让依法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依法治校的措施得以落实。

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依法办事

学校领导坚持依法治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并依照法律法规,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通过教代会等民主程序,制定了《白石水中心小学师德规范十点要求》,以及班主任、各处室、教研组职责和各项奖惩条例等校内规章制度,制定了学生管理条例,特别注意这些制度和条例均不得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然后将其汇编成《教职工手册》和《学生手册》,教师和学生人手一本,对照使用,使学校工作有法可依,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奖罚制度,执行情况落实。

三、校内管理体制完善

学校组织机构健全,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完善校长决策程序,党支部起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各部门职责分明,建立了各级责任制,建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各部门分工协作,大家依法办事,工作中以法律为指导,认真实施,团结高效,努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办学活动依法规范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校风良好。学校师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效果好,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五、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

学校高度重视民主治校,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职工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重大决策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并接受审议,校级领导每年均向教代会作述职报告,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根据上级对校务公开工作的具体要求,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校务公开工作,各处室分工负责,设立对内和对外校务公开栏,将该公开的事项如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分配情况、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学生奖惩、学生助学金、教职工评优评先和晋升职称、学校工程项目招投标等等均按规定程序公开,并设立校长信箱和投诉电话,接受师生投诉。定期向支部发放意见书,征求支部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监督。

六、依法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校根据《教育法》和《教师法》等法律规定,依法聘任具有相应资格的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好的办公生活条件,并积极向上争取为教师发放奖金。保证教师进修提高的合法权益,对参加教育硕士学位学习的教师,学校在时间上财力上予以支持;对教师提出到外地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等要求,学校均大力支持和鼓励;对教师课题研究学校也在经费上保证。以上措施均向全体教职工宣布,切实保障教师进一步提高素质的权益。

建立健全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教师民主管理学校机制,同时畅通多种渠道,如校长信箱、校园网上投诉、电话投诉等,让广大教职工能畅所欲言,学校领导能及时听到教职工的呼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干群关系好。

同时,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严格依法治教,重视对学生人身权益的保护,没有发生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有关学生学籍管理条例,教育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差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向学校反映的问题均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学生对此很满意。对违纪学生的处理,严格依照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依据合法,注意充分保障学生申诉的权利,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并根据上级精神,不开除未成年学生。

教师们都能做到爱护学生,耐心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没有发生侮辱和歧视学生的现象,学生及学生家长对此反映良好。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所收费用均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对学校安全设施的检查,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秩序。学校成立了保卫科,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学校经常组织职能部门对全校的教学、生活、活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向学生和教师宣传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防患于未然。

八、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知识水平

在“三五”普法期间,学校就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其出色的成绩曾受到浦北县安全办的表彰。现在,学校将依法治校与“四五”普法有机结合起来,将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对师生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法律知识水平。

在教师普法教育方面,学校紧密配合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十八大关于依法治国的精神,学习了《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两基实施意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并进行了考试,绝大部分教职工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并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参考,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法律知识水平,为教师依法从教准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同时,学校领导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应用法律的演讲,使教师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学生普法教育方面,学校把普法教育与纳入学生的学习课程之中,向学生发放了法律读本,结合政治课教学,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依法治国的战略进行了深入的教育,讲意义、讲重要性、讲人与法的关系、法与纪的关系,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为了增强法律教育的效果,学校还聘请了派出所同志担任法律知识辅导员,辅导员以生动有力的例子向学生进行了法律知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现在,学校领导依法治校的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观念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形成了学法用法懂法护法的良好风气,形成了良好的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保证了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了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浦北县白石水镇中心小学

2017年12月29日

第9篇:依法治校

一、什么是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就是学校遵循法制原则和法制精神,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宪法》、法律、规章等规定,管理学校事务,开展办学、教育教学、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活动。

教育部2003年7月17日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文件),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为什么要推进依法治校?

首先,实行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其次,实行依法治校是由学校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再次,依法治校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学校教育事业的一条基本经验。第四,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依法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意识增强,形成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质有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权益救助渠道,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障,形成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实现教育的公平,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五、依法治校的内涵有哪些?

(一)自主化管理

所谓自主化管理,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组织教育活动的权力,也就是说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处理本校事务的权力。

1、要积极推进政府和有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要致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法治政府。

2、要落实学校法人地位。

3、学校要建立起自主化管理的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的民主监督机制。

学校章程是学校办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的‚母法‛。章程的制定,是学校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要件,是学校实现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

(二) 制度化管理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指学校的办学、管理及教育教学等一切行为都要遵循既定的制度和规定,避免临时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决策。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合法和完善,要有民主性、程序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三)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就是指对我们要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个岗位和这些岗位工作中的常规性要素,提出一个标准、一个范式,并且还要研究制定达到这些标准和范式的目标成果(最后要做到怎样才符合一种标准的要求)、技术路线(达到最后成果的一个标准的路径)、组织方案(怎样来通过规范的运作达到目标成果的)、工作程序(必须通过的几个步骤)以及具体方法等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四)民主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就是指学校管理应当广泛吸纳校内、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意志和利益。

1、要把握好决策环节。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委或党支部领导下,组织全校教职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构。其主要职权是代表教职工行使学校重大的和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研究、决策和管理权利,并对学校校长及决策机构的全体成员进行民主监督,是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与教职工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依法治校、实行民主化管理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内容

2、要把握好决策执行环节。 校务公开是教育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建设举措,是实现学校民主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3、要把握好决策执行结果的评估环节。

(五)权益化管理

所谓权益化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校要依法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二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各方面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和谐的发展。建立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保证教师和学生有听证权、知情权、申辩权、申诉权。

六、推进依法治校的方法有哪些?

(一)要建立法制工作机构——法制办

(二)要制定学校章程,修订、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三)要制定学校规范化管理的项目标准和管理路径示意图

1、学校重要决策的形成及执行标准、程序

2、重要岗位的履职标准、路径和相关要求

3、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标准

4、维护教师学生权利的路径和程序

(四)要建立和完善依法治校档案

(五)要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七、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3年11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教政法厅[2003]4号)。通知指出:‚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树立依法治校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依法治校先进经验,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教的水平,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 ‛的活动。

八、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原则和要求,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深入推进教育领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九、‚依法治校示范校‛检查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校领导依法办学。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学校依法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十、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法律有哪几部?

有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属于教育相关法律。

十一、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一)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二)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三)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四)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五)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六)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七)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八)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三)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四)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六)依法接受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十二、师生维权问题

在维护教师的权益上,一是要依法为教师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二是要鼓励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实验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奖励先进、肯定创新;三是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四是要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上,一是要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严格禁止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制定‚潜能生‛转化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二是要保障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学校要建立《困难学生救助制度》。三是建立《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十三、学校章程制度是如何制定的?

章程的制定必须按照以下程序,一是要成立专门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章程草案的调研起草工作;二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章程草案文稿,向有关领导、部门印发征求意见表,征求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完善;三是要提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四是要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学校主管部门核准,此时的章程也就具有了法律上确立的地位;五是章程的修改程序,学校根据形式的变化及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及时提出对章程的修改议案,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各学校要在依法制定章程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必须遵循法治统

一、公开透明原则,不得与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相抵触;建立学校管理制度合法性的审查制度,及时做好各项管理制度的审查清理工作,对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内容,要及时修改或废止。

十四、学校如何实行民主管理?

要建立健全学校重大决策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有条件的学校要聘请兼职律师,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咨询法制辅导员。凡重大决策,都要征得律师的意见,保证学校做出的重大决策,签定的民事合同都符合法律规定,切实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物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决策与监督程序,保证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规范和完善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招生、收费以及其它涉及学生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增强透明度,要自觉接受学校党、团、工、妇组织监督与管理。

五、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学校管理现代化必须依靠依法治校。通过依法治校,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法制化。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要求制度和法律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学校管理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种管理行为都要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整个学校的管理过程表现为制度和法律的运行过程。只有将学校管理的全过程纳入到制度和法制的运行过程中,学校管理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走向标准化,从经验走向科学。

十六、我校什么时间开始开展依法治校工作? 2014年以来,学校按照已出台的依法治校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积极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学校确定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建章立制,依法管理,民主办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十七、学校建立了哪些依法治校工作机构?

成立了日照海曲高级中学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高月波任组长,其他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分管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成员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制定了学校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并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学校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常年为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服务。

为抓好依法治校的法制宣传教育,成立了日照海曲高级中学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普法教育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全校普法教育的日常工作。

十八、学校在依法治校方面建立了哪些规章制度?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规则。我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的设臵条件、管理权限、职责要求的规定,结合日照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日照海曲高级中学章程》。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严格遵守学校章程,依法实施各项办学活动,学校改革发展有序进行。

2、依法制定并切实执行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建立健全了党群系统工作与管理制度、行政工作与管理制度、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学生工作管理制度等共200多个,坚持不懈地抓制度建立、抓制度执行,进一步完善学校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深入推行校务公开,促进各项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在办学过程中全面清理和修订学校原有的各项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学校改革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学校管理与服务体系。

切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日照海曲高级中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基建工程管理办法、招投标管理及监督办法等制度,重点是抓好‚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内部审计作用,加强对财务收支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加强对关键环节如基建工程、物资设备及教材图书采购等方面的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的招标和监督,杜绝‚暗箱‛操作。在办学过程中坚持民主管理,依法实施办学行为。

加强了对学校人、财、物等重点部位和重要环节的监督,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依纪依法行使职权。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促进相关工作的整改。依据法律规范,健全教学事故、管理事故、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干部的管理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对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加以纠正和查处。

十九、学校依法治校体制建设得怎样?

1、学校管理体制完善

学校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定期召开党委会,讨论决策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校长依法对学校工作实施行政管理,副校长协助校长做好分工管理的工作。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重要事项,由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和部署实施。

2、建立了分级管理体制

我校建立了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体制。在党组织系统,学校建立党委实施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和机关建立党总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总支下建立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上一篇:秋季幼儿卫生保健知识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