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之道》读后感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治校之道》读后感(通用2篇)

《治校之道》读后感 篇1

一、用思想引领学校的发展

20位校长各有所长,但共同之处就是都是有思想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而办学思想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理念,一种境界。从胡美山校长的人本思想到李升勇校长的从小处着手铸民族之魂的理念,到赵福庆的创新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理念,它不是一个技术、形式的东西,它是校长的教育理念、信仰、价值观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是校长的智慧和创造才能的展示,办学思想体现了校长在学校发展中的思路、计谋、策略和韬略,就是说,它不完全是一个根据文件怎么说就怎么做的问题,而是在实践上级文件中体现他的计谋、策略和韬略;它是校长向自我的智力和体力极限挑战的过程。

二、教师的发展成就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必将带动学校的发展。胡美山校长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周奎齐校长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教师树学校品牌。侯溪萍校长关注教师的心理和谐与生命成长,学校只有为教师构建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才能长期保持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研业绩,增加学校的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在发展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联想到当前我县农村学生到县城借读不断升温的现象,家长选择的是“学校”还是“老师”呢?我想,与其说学生家长在择“校”,还不如说是在择“师”来得更准确。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就教师就是是成就学校,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

三、用文化浸润学校

文化来自于读书,思想也来自于读书,20位校长都是爱读书的校长,不但自己爱读,也号召老师读。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备课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在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科领域内,学校课本中的那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自己知识海洋的一小部分。只有衬托着学校课本的背景越宽广,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自如、自然。

作为校长要带出一批爱读书的老师,让读书成为教师的第一精神需要,让自己和老师们要有读书的兴趣,喜欢博览群书,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的思考。谈到读书,我发现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有看见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划、总结或上公开课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力支撑维持着现状。

学生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只有读书在学校蔚然成风,这样在文化中浸润的学校才能有一定的生命力。

四、校长是教学科研的领头雁

20位校长既是行政领导,有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高深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一提到研究就感到害怕,实际上,我们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接触的学生每天都在变化,我们自身也在变化,如果我们的老师出现因循守旧、消极应付、缺乏热情,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看到教育现象的蓬勃生机,没有把自己看做教育的创造者。我们只有善于深入思考教育现象和教育原理间的关系,才能预防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校长只有日益深入钻研教育教学过程中微小细节,不断在教学研究中开辟新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校长本人不参与教学研究,不能在研究中发挥首创作用,而指望教师主动精神的自然产生,那样的成功是很偶然和意外的。

日复一日的教学很容易使教师产生厌倦情绪,如何让教师对教育教学保持持续的新鲜感和拥有永久的成就感,是校长们长久以来的难题和工作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治校之道》读后感 篇2

一、端正思想, 把握学校发展的命脉

作为一名基层小学校长, 我的办学思想概括地说就是“为了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具体理解为六句话, 即:“坚持一个宗旨:育人民满意的学生,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当人民满意的校长, 建人民满意的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贯彻一个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抓好一个根本:把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 作为兴校、强校的关键和根本来抓;围绕一个中心: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突出一个主题:“以人为本, 以德治校”, 实施规范化、精细化、民主化、人本化管理;实现三个目标:学生———学业水平提高, 良好习惯养成;教师———教学理念更新, 综合素质提高;学校———安全稳定和谐, 教学质量提升。”

二、以人为本, 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

以教师成长为本, 让教师体验职业快乐。“我工作, 我美丽, 我健康, 我快乐”, 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快乐,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实现不断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我乐学、我会学、我努力、我成功”, 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三、以德治校, 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

确立治校德为先的思想, 以德促德。

一是要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师德教育, 领导班子要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和辅导, 带头写学习体会和理论文章, 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 用良好的品德影响他人, “校长应成为学校团队的精神领袖”, “管理者应成为教师的楷模”。二是以爱育爱, 创建和谐校园。爱是一种力量, 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工作的爱, 育人的爱是多元化的, 表现的形式不同, 只要是真心的关怀, 实实在在的爱, 师生一定会受感动, 管理者与教师之间, 教师与教师之间, 师生之间就一定能和睦相处, 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四、强化管理,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们抓教学常规管理的侧重点是抓好教学过程的管理;实行校长室、教导处、各科教研组全方位管理方式;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备课、作业、辅导、检测、评价、教研等活动定期检查, 课堂教学、习字、诵读等不定期巡查, 使常规教学规范化, 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努力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上一篇:三年级美丽的桃花作文下一篇:生活随笔:春天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