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1

摘要:依法治校是当今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实施学校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师生责任意识,重视和完善普法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培养新世纪后备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谐校园

如何真正做到依法治校?近年来,洪塘中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完善依法治校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凸显办学特色、实现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的跨越式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11月,学校教育工会第七届一次教代会率先审议并通过《临潭县城关镇第一小学三年(2012.01-2015.01)发展规划》,并以此作为学校今后三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在之后三年内两次修订《洪塘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制订并实施了学校章程(包括校歌、校徽、校旗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政会议制度和教师政治学习制度的综合类制度、机构职能岗位责任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卫生安全及考核奖惩制度等,形成了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基本局面。

二、民主监督,创新依法治校的载体

在工作中,推行校务公开,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测评与集中决策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主要 采用三条渠道:

1.定期举行会议。学校按规定每学年定时召开一次教代会、中层干部考评会、学生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大会及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召开行政会议、教师工作会议、主题教研活动、文理科备课活动等,广泛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人,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2.畅通面面沟通平台。近年来,为了让每一位校领导都能倾听到教职工的心声、每一位教师都有与校领导面对面阐述建议的机会,我校工会每隔一周在校教工食堂小包厢开展“工作午餐交流会”,每次至少有1位校领导与10位以上的教师共进午餐。通过这一平台,校领导和教师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坦诚沟通,完善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此外,学校还建立教师和学生申诉制度,设置“校长信箱”“心理信箱”。

3.搭建隐性沟通平台。随着我区教育系统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我校在学校管理中,积极借用数字化校园网,进一步落实民主管理监督工作。在校园网上,学校将各项管理规章公开化、管理责任具体化、管理目标精细化、管理方法流程化、管理结果透明化。凡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都通过校园网及时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家长公布,并公布监督电话、监督邮箱等多个隐性平台,对学校各部门、各责任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情况实施监督。

三、扎实践行,保证依法治校的实效

1.严格遵守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 育的要求,按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并接受公众监督。

2.通过签订《公开承诺书》、组织相关人员到监狱参观等措施,加强对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使干部得到心灵上的洗礼,积极争创区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

3.依法与教职工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建立校内教师申诉渠道,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杜绝教师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违法行为的现象。

4.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

5.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平安校园”快速反应组织,增强预防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加强对教师、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预防和减少对学生的伤害事故,保护学生、教师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创新实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1.积极实施“导学稿”教学模式。为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改变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随意性、粗放性、效率低下等弊端,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校在借鉴其他县市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导学稿”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积极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在高校专家、教研室的指导下,积 极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符合学校发展的"2332'’课堂教学模式、“六底线”“五字法”(读、议、展、点、练为主线),小班化教育改革模式已初具雏形。

3.实施“立体德育”模式。本着“三全”(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展开)“三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三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的工作原则,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走出一条德育工作制度“全”、管理“细”、考核“严”、思路“新”、监督“实”的新路子,努力培养大气、自信、文明、智慧的阳光少年。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2

一、坚持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

1. 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政府的监管职能日益弱化, 而学校自身的法律责任日趋强化。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已不可能, 也不应该再简单机械地接受政府的行政指令进行事务性的管理, 而是要按照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独立进行管理。在当前, 我们不难发现诸如北京大学的刘燕文、北京科技大学的田永等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日益增多, 这一方面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 懂得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权, 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情况之下, 可以说高校的管理走向法治化是刻不容缓的, 是社会、家长、师生的共同呼声, 同时也是高校实现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必由之路。高校只有通过法治的手段, 处理好诸如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等学校对内对外多方面的关系, 才能尽可能降低相关纠纷的发生率, 才能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平衡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 才能维护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只有依法治校, 才能实现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实现教学科研正常有序地发展, 从而有效地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营造良好的和谐的氛围。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为我们创造和谐校园提供保障。

2. 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的阐释, 我们理解和谐校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民主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安定有序的、充满活力的”。“所谓和谐校园是指以塑造全面发展的、身心和谐的人为最终目标, 能够发现、培养和实现每个人的天性与人生价值, 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个人与集体、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融洽、顺畅, 倡导学术自由、张扬个性、健康发展的学校”。[2]在我们党倡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构建和谐校园是依法治校的最终目标和归宿。建设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应有之义, 要以师生为本, 以民主、法制、公平、公正为准则, 指导和谐校园的构建, 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证。和谐校园的构建、和谐环境的营造、和谐关系的形成离不开学校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高校这个子系统, 在社会大体系下, 具有强烈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任何“风吹草动”都将率先在高校引起反响和互动。而依法治校要求我们的领导者、管理者要以“法律”准则来管理学校, 任何领导、教师、学生个体的行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学校这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否, 只有用法律规范来规范约束学校、领导、师生的行为, 保证其不逾越法律法规和维护自身权益, 我们的校园才能稳定, 才能有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

二、当前高校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存在的问题

1. 高校依法治校的意识亟待加强。

目前, 有些高校的决策者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依法办学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对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 虽说形式上是依法治校, 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依法治校是形式上的虚设而没有落到管理的实处, 没有自觉地依法治校的行为。有的高校管理者继续沿用旧有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学校事务, 甚至是以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对事务进行处理, 而不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这与和谐校园“民主法律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安定有序的、充满活力的”特征是大相径庭、背道而驰的。因此,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实行依法治校, 要采取有力措施, 通过多种途径, 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

2. 高校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够健全。

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范的不断扩大, 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越来越复杂, 而学校内部的监督机制尚未健全, 没有形成真正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的监督管理约束机制, 相应的监管制度没有建立健全, 这使得各种法律法规在各高校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制约了高校依法治校的水平。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未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对后勤社会化进行规范管理, 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正常的运行机制, 以致于在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少数领导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 这对构建和谐校园造成了影响。在高校扩招以后, 部分高校管理行为透明度不够高, 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 所有这些都是与加强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不相符合的。

3. 高校校务公开不够, 教师和学生维权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

《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 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3]在现实中, 由于诸多原因, 有的高校在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方面, 还没有真正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校务公开是高校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 需要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前提下进行公开, 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校务公开机制还不够完善, 在内容、程序、审查、监管等方面存在不少的漏洞。

三、实现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1. 实现依法治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邓小平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 根本问题是教育人。”[4]通过对高校师生员工进行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 培养其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 让每个师生员工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 既要加强立法工作, 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工作, 不断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5]高校领导干部作为学校的决策者, 一定要强化依法治校的理念, 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必须深刻认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依法治校的重要性, 这是学校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江泽民同志强调:“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 努力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本领, 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 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 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6]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法用法, 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 做遵守党纪国法的表率, 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同时高校应建立健全并完善教职工学法制度和法制教育考核制度。坚持利用政治学习、暑期集中理论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 按照准确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 应着力强化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 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建设和谐校园的本质在于“人”, 这里的人主要指“学生主体”, 只有“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得到增强, 才能真正做到构建和谐校园。

2. 实现依法治校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

学校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学校党委、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 建立健全学校的章程, 并有效地依法按照学校章程实施管理。同时随着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 为了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学校应依法制定各类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都应是严格依法拟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 切实做到制定程序、内容、形式合法、公正;学校应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规为依据, 坚持对各级领导和全校教职工实行定岗定责的管理体制,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让各类人员都明白自己的岗位职责, 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 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能。学校应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 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使广大教师和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要求,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自觉遵守教育教学制度和教学规程, 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考风、学风。

3. 实现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与民主化管理的紧密结合。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教代会和工会要以强化教代会和工会自身建设为基础, 努力推进民主管理,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学校应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校务公开的工作制度, 校务公开要做到制度化、规范化。通过教代会、干部大会、师生代表座谈会、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等形式把学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事、财务等, 以及关系教职工切实利益的事项及时向全院师生员工通报, 接受监督。学校应认真按照《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推行教职员工聘任制, 依法保障教职工权益。学校应坚持把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作为办校育人的大事来抓, 坚持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和相关福利待遇均按相关政策得到落实;学校应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 充分尊重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积极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广大教职工也应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使民主权力得到落实。为了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内教师申诉制度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 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仲裁委员会, 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做到对教师和学生的处理处分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理处分恰当, 努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管理, 实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和学生队伍建设工作的法制化, 保证教师的申诉权利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 只有通过依法治校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只有构建了和谐校园, 才能构建好和谐社会, 做到以发展促和谐, 以公平求和谐, 以法制保和谐,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 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领域。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又是高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使依法治校得到全面落实, 高校校园就一定会呈现出生动和谐的局面, 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坚持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高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是高校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目前高校在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通过依法治校构建和谐的有效途径, 对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依法治校,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9) .

[2]赵雪彦.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J].法制与社会, 2009, (7) :264-265.

[3]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4:4, 6.

[4]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63.

推进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校园 篇3

一、健全机构,强化领导,提高依法治校工作的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的总体工作规划。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布置依法治校工作。为加大依法治校工作的力度,学校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校长亲任组长,把法制工作纳为一把手工程,负责全校的法制工作;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负责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落实;德育主任负责有关学生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会主席负责民主监督和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形成了网络化的管理体系。聘请当地派出所民警任法制副校长,为学校的法治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二、依法建制,以制治校,规范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

1. 开法制课。学校根据市区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开设法制课,并列入学期教学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师资、有教案,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以此保证了法制课的教学质量。

2. 制定章程。学校重視章程制定工作,组成了专门起草小组,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完善,将章程草案印发学校各教研组征求意见,校长对章程亲自把关,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实际的学校章程。2013年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报请区教育局批准,现已实施。

3. 制定各种制度。我们以学校章程为导向,本着以人为本、规范合理的原则,对学校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依据章程出台了学校各方面规章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常规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和人文化。学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为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民主管理,透明公开,建立监督管理沟通的机制

1. 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使学校的民主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完善了校党支部、工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了各个机构议事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学校充分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政议政的权利,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的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的制定等重大决策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有决策都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在如今的文庙小学,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更是成为教职工当家作主、依法维权的大会,广泛受到教职工的肯定和欢迎。

2. 坚持开门办学,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始终坚持校务公开,增加透明度,通过发布校务公开栏的形式及时地将学校各项工作的情况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全校公示。此外,学校还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召开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保证联络渠道畅通,自觉地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架起了沟通互助的桥梁。

四、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树立广受赞誉的良好校风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学籍管理,有控制流失生措施,学校没有流失生,巩固率为100%。严格执行上级各项相关要求,无乱补课、乱征订、乱收费等现象。通过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种形式,设立社会监督员,定期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规范的办学行为,严格的制度约束,人文化的管理模式,形成了我校良好的三风一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1. 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处处维护教职工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科研条件,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与培训,积极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聘任和职称评定,严格遵循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精神和学校的相关制度,整个评定过程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2. 师表形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教育活动,全校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树立了良好师德形象。在教师节前夕,举行教师宣誓活动,每位教师在学生面前庄严宣誓。

3. 安全意识。为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逐级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并依法履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建立健全了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增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在遇到天气突变,疫情流行时,学校及时向学生家长致一封信,和家长联手为学生拉起一条安全防线。

六、丰富活动,学法懂法,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素质

1. 加强法制教育学习,使师生做到知法懂法。建立了教师学法制度和普法考试制度,制定了教师学法计划,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和个人自学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并定期参加法律知识考核,教职工的年度学法参考率和普法合格率均为100%。

把法制教育列入课程计划,保证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效果。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不断加大法治文化宣传力度。各班黑板报开设了法律常识专栏,开办了法制专题广播,学生办法律知识手抄报,学校的各种岗位职责也都入镜上墙。学校还购置了大量的通用法律法规用书及学生普法图书,供广大师生借阅使用,满足了学校法制工作的需求。

充分发挥校外法制校长作用,共同做好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警校共建”活动多年,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学校的校外法制校长经常深入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指导学校法制教育活动。同时在学校周边排查,维护了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

2. 丰富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学校为了提高师生的法制素养,增强师生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坚持办好法制教育手抄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开热爱生命珍惜生活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班会。

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来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结合安全教育日举行防震、防火演练活动,请专家来校讲消防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逃生本领和自救能力。

今后,我校将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方略,努力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和谐校园。把依法治校工作寓于各科教学知各项工作中,让依法治校工作中不断走好、走活、走稳、走正,不断把依法治校工作做细、做活、做实、做强!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4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始终把依法治校作为全区教育工作的基础工程,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努力实现由增强各族师生法制观念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由一般地强调学法用法向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教转变,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和学校管理者依法办学的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和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创新工作思路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的法律关系、师生的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家长和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这些都对创新创新的管理念、管理机制和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教育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实施,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基于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我区在2004年就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方案》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开展了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并于2006年命名了25所自治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其中4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007年,我区又根据教育部“五五”普法及自治区“法治六进”工作的要求,对2004年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方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与德育评估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并在修订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工作,在新的层面上实现了依法治校工作在我区基础教育领域由点到面的影响和推广。我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的开展在推进学校建章立制,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民主管理和监督,保障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和谐稳定。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机制,以评促建

依法治校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教育法制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工作相对薄弱的现实情况下,推进依法治校,必须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措施,才能取得实效。为此,在依法治校工作的检查评估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两提”、“两促”上。所谓“两提”,就是要通过检查评估,提高各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的认识,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水平。所谓“两促”,就是要通过检查评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顺利推进。

工作中,我们坚持公正、公平、公开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每到一地,都采取“四看”方式,按照“六个步骤”的工作程序,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整体推进情况。“四看”,即:一看学校对依法治校工作的内涵是否做到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二看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是否做到了全校动员,全员参与;三看自评自查工作是否做到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找准了问题,解决了问题;四看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是否在适应新形势,提高针对性、实效性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而“六个步骤”,则一是听取学校的工作汇报,了解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思路和组织实施的基本情况;二是召开两个座谈会,即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座谈会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代表座谈会,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的特点特色、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三是实施问卷调查,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师生权益保障和法律素养情况;四是实地查看学校办学环境,观察师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五是查阅相关工作档案,对学校依法治校工作运行和推进情况进行了解;六是深入到师生中调查走访,了解学校在落实普法规划、开展“法治进校园”、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和依法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落实情况。

在检查评估意见反馈时,我们注意对各地各校依法治校工作中做的好的方面和独具特色的地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具体的整改指导意见,引导学校在提升依法治校理念上下功夫,在理清学校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在依法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上下功夫,在提高依法治校工作实效上下功夫,在创特色、创名牌上下功夫,有效促进了各地基础教育领域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整体工作的开展,真正起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作用,受到各地各中小学校的广泛欢迎。

三、创新工作内容,使依法治校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依法治校要求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和要求。推进依法治校必须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突出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的主题;必须坚持为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依法调整教育主体关系,保证各主体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过程;作为依法规范办学行为、管理学校事务、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的过程;作为依法保障、规范和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机制。机构、队伍建设是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前提。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在1998年就成立了政策法规处,昌吉州教育局也于2007年初成立了政策法规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成立了依法治教工作领导小组,把依法治校纳入校长的工作目标并进行考核,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把开展依法治校的情况纳入对下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检查中,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工作情况的考核和监督。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府统一为辖区内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主要领导从依法治国、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战略高度,将依法治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积极推进。

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中,各学校首先从管理体制入手,设立法制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或书记为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制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学校法律顾问,为依法治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紧密联系学校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增强了依法治校的自觉性,涌现出了一大批教育普法先进典型。如乌鲁木齐市第47小学从构建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入手,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与学校整体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从组织、制度、评估、激励四个方面入手,把依法治校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学校各部门并落实到人,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

2、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基本条件。

各学校在依法办学的进程中,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很多学校结合学校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章程》成为学校内部全面规范和指导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文件。各学校普遍建立了人事、财务、学籍、教学、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学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建立并由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包括教育、教学、科研、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200多项,覆盖了学校党、政、工、团等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为建设和谐校园奠定了制度建设的基础。

3、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把法律、法规、规章确立的各项制度、原则和规范,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工作中,我们很抓学校的规范管理,把把依法办学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如伊宁县二小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建立了后进生转化跟踪档案,成立以各年级行政领导、党员、班主任为主导的后进生帮教小组,召开后进生座谈会,家校联系会,努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泽普县第二中学建立了安全责任工作制,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各部门、各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把校园治安工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奖惩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局面;昌吉州一中实行亮证收费,统一收费标准,统一使用省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款票据,学校统一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做好各项经费收支的预算、决算和财务公开工作,收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乌鲁木齐市第47小学生源百分之八十以上来自内地经商或打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解决师资、教室等方面的问题,努力做到不把一个孩子拒之门外。学校的10名党员教职工共同帮助3名特困学生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业。

4、加强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师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推进依法治校的核心任务。各学校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把财务管理、收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生育管理、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学校重大决策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特别注意选择那些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产生不正之风的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向群众公开。很多学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实行校务公开:一是设置对校内和对校外的公示栏,公开教育政策法规、收费标准、各种检查评比结果;二是利用家长会和教师会议,宣传解释招生、收费等各项政策;三是发放《告家长书》,及时向家长宣传通报教育政策和各种办学信息,取得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四是通过每年校长向教代会述职的方式,向校内教职工公开

校务,接受教职工的审议和监督,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把学校的工作置于广大师生和社会各届的监督之下,推进了学校的民主管理,为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保障。很多学校把规范教代会作为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核心内容,定期召开教代会,并在教代会工作中做到“七个规范”:一是规范组织机构。每次会议都要建立大会主席团,主席团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规范会议时间。坚持每年召开教代会,及时就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三是规范会议组织。参照人代会设计会议组织形式,使与会人员体会到会议的庄严,激发使命感;四是规范会议内容。每次会前,都要召开党总支会确定内容,设计程序,提出讨论重点;五是规范会议讨论。会议讨论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详实记录,分组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对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做出解释和说明;六是规范提案处理。每次会后,都要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对代表的提案进行专题研究并做出回复决定,及时回复提案人;七是规范决策实施。每次会议都要对会议内容形成决议并酝酿通过,保证实施。教代会的规范运行,有力激发了教职工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的认同感,成为学校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5、依法保护了师生的合法权利。推进依法治校,必须把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学校能严格依法治校,民主监督,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合法权利,落实和保障教师待遇。依据《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师生的权利得到落实和保障。乌鲁木齐市68中学认真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依法处理师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使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学校普遍制定了学校章程,建立了校内教师和学生的申诉制度,依法治校的各项档案资料比较齐备,基础工作比较扎实。

6、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不断提升。各学校认真贯彻自治区、教育部普法规划及自治区“法治六进”的工作要求,高度重视师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坚持多管齐下,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了各族师生的法律素质。

一是结合地区反分裂斗争实际,重点做好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我区面临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势,在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紧密联系自治区以及教育系统的实际,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认真学习宣传国家及自治区有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决在学校禁止一切宗教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依法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的自觉性,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在学生法制教育中,坚持法制教育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力加强地方课程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突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无神论教育、新疆地方史教育,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很多学校一方面通过政、史、地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另一方面,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

三是组织专题教育活动。各学校普遍都在每学年新生入学时,集中时间进行学前教育,对学生进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规定》、《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各学校一般能做到每学期举办1—2次法制报告会,由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使学生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各学校普遍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以及征文竞赛活动,如“危险就在你身边”、“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和主题征文活动,强化了师生的法律意识,激发了师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了师生的法律素质。

四是组织法制实践活动。很多学校开展了青少年模拟法庭,以实际案例为素材,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考察大自然,参加保护环境的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法制社会调查活动;“终身不吸烟”签名活动等,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提升素养。

五是加强法制教育环境建设。很多学校积极打造校内法制教育环境,努力构建校外法制教育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精神的熏陶。沙湾县第一中学在校内建造了法制教育长廊,乌鲁木齐市12中学利用校园有线广播和闭路电视系统自

办节目,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很多学校积极主动与法院、检察院、少管所、戒毒所等单位联系,建立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5

----法治创建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是核心,依法治校是保障,组织管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一直以来,我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尤其是“五五”普法以来,不断强化科学法制管理,规范人文管理,深化各项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法治工作常抓不懈

1、学校普法机构健全。

成立了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法制、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和政教处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有各部门主任、各年级党小组长、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政教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学校先后聘请公安局副政委周文贤、公安局副局长张维汉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协助我校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副校长着力抓,政教处和保卫处具体抓,教职工人人参与管理的工作机制,真正落实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职明确,责任到人。定期召开依法治校工作会议,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计划,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反思,还聘请当地法制部门的领导定期为师生上法制辅导课,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保障依法治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健全法制教育制度,效果显著

我校班子成员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活动、办学理念重新进行定位,重新修订了《西乡五中三年发展规划》。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照学校章程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新修订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增定了《民主评议干部制度》、《教职工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西乡县第五中学“五五”普法规划》、安全管理等十余项新制度,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全面实施,并汇编成《西乡县第五中学制度汇编》。规划制度修订后,严格遵照章程和制度实施办学活动。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强化了师生的法制意识,收到明显成效,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已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办学行为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行动。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我校从以下方面强下功夫。一是狠抓教学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①严格按上级物价部门的文件执行“一费制”收费,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绝对没有计划外征订与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现象;②严格学生资格的审定(休学生、贫困生、农村独生子女等);严格按《学籍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无强迫学生退学、停课现象;③教职工无脱岗、旷工、学生无旷课现象;④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做到开足、开齐课时,认真备好每节课、认真上好每堂课,严格遵守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作息时间,不随意变动授课时间。二是抓教学管理秩序。①教师聘用有发文、有聘书有合同,教务、财务工作人员有资格证,工勤人员凭相关证件上岗;②学生遵纪守法,连续多年教职工没有违法犯罪行为,也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校以及擅自停课、放假的现象发生;③通过召开家长会、实施家长接待日、成立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教育,科学地引导学生成长,并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学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路途安全责任书》,明确双方责任,共同管好学生,预防违法犯罪。

三、加强法制教育,保障法制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我校利用学科组、教工例会和学生集会为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师生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将依法从教纳入教师日常理论学习中,强化教师法制教育意识,同时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了比工作热情、比奉献精神、比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使广大教师的法制观念在运用中学习、学习中提高,切实贯彻了“五五”普法的核心精神。

利用课堂教学(每两周一课时)阵地加强对学生教育,坚持做到计划、教材、课时、人员四落实,做到学教与考核相结合。同时,开展法律咨询、法制专题讲座、法制图片展、法制文艺演出、法制征文比赛、墙报、黑板报、主题班会等活动来升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学法、懂法、用法的水平,实现“双赢”的教育效果。在创建省级平安校活动中,顺利通过验收,受到考核组的高度赞扬。

四、加强民主管理,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民主管理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我校加强民主管理主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健全工会组织制度,建立了重大问题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制度,对工会的议事、决策和监督程序进行了规范,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二是坚持校务公开,凡是社会热点难点和学校重大决策事项如基建招标、教育收费、大宗采购、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评模评优等通过校务公开专栏及时向职工、家长及社会公布,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三是设置意见箱和实施社区接待日,广泛听取社区、家长、学生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团委会和学生自治组织等组织健全,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师生的凝聚力强,学校政通人和,高效运作。

五、维护教师权益,确保教师主人翁地位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情感投入,决策处事处处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启动了“一帮一”的教学帮教工程;成立校内纠纷、申诉和调解工作机构,及时依法调解各种纠纷,化解各种矛盾,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

六、维护学生权益,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确保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成效;通过升旗仪式、军训、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学科兴趣小组、艺术节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的光荣榜、宣传橱窗、广播站、标语、树木、名人名言等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

通过不懈的努力,连续多年来我校稳定和谐,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道德合格率达100%,学生行为规范、思想上进、心态阳光,综合素质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声誉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攀升,我校在依法治校方面获得多项荣誉:我校教师有多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精神文明(德育标兵)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学校先后被评为市德育示范学校、汉中市文明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示范性中学、西乡县法制校园、汉中市首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等;我个人被授予西乡县劳动模范、优秀校长、汉中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一定始终坚持依法治校方略,全面提升办学层次,立足于早,抓防患于未然;立足于勤,抓科学发展;立足于恒,抓持续发展;立足于新,抓特色教育,切实把依法治校工作寓于各科教学、各项活动和日常活动之中去,在依法治校工作中不断走好、走活、走稳、走正,不断地把依法治校工作做细、做活、做实、做强!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6

XX街道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程中,努力实践政务公开透明,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履行街社职能,树立新形象。

1、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民主化。对事关全街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注重把好“三关”:即把好程序关。决策前注重调查研究,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力求使决策事项体现科学的要求。把好民意关。积极推进重大事项听证制度,今年涉及我街道的重点项目有三个:、。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土地补偿、拆迁安置、疑难问题解决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项,街道都及时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尊重民意,体现民志,符合民愿。把好法律关。力求使街道的每一项决策、每出台一项制度、每作出的一项行政行为都符合法律规定,有效避免行政诉讼行为的发生。

2、着力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一是要规范执行主体。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重新梳理全街行政执法主体,确保街道个执法人员坚持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办事,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二是要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亮证执法、全面落实

执法事项告知制度,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行政执法的相关事项。三是要务求文明执法。把法律条文的钢性与执法过程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又体现执法过程人性化要求,既注重严格执法,又注重认真释法,使法律精神让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遵循,从而避免执法过程中新矛盾的发生;四是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事。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循各项法律、法规,不徇私舞弊,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依法治校,促和谐校园建设》 篇7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意义

1.“直面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解决当前教育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诸如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办学活力不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不紧,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管理理念、管理体制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方式、管理能力落后。具体来说,比如: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职能还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管理方式单一,习惯于用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教师的创造性;等等。这些深层次的瓶颈问题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破解,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能实现很好地转变,我们的工作就难免事倍功半,甚至可能事与愿违。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这些突出问题,必须转变思想、深化改革,构建新型政校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2.“聚力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是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批准,2014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了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为期7年的部市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一授权两报备”的方式支持上海市推进实施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围绕回答“政府如何管好教育”“如何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如何为教育综合改革构建有力支撑保障”三大问题,聚焦政府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科学“管办评”机制构建和综合保障支撑三大领域,提出10个方面52条改革措施,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率先构建系统完备、开放有序、高效公平的区域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争创世界一流教育。其中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措施占了较大比重,而在中小学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3.“担当责任”,率先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凸显上海在国家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中央先行先试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全面持续发展。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上海教育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上海应当为我们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发展率先攻关做出贡献。可以说,中央和教育部领导对上海寄予厚望。这次上海的教育综合改革,就是从社会发展的需求导向出发,着眼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着力于引导学校回归育人本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实现这样的改革目标,最终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活力。因此可以说,推进上海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立足点是学校,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以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工作机制,从制度创新出发完善学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学校作为教育“细胞”的活力。

二、准确把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要求

1. 认识上要明晰: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在于依法治校

近年来,上海市教委根据教育部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精神,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工作,通过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全面开展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依法办学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对新形势下如何把握依法治校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关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首先,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属性是法治,依法治校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就是要用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对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社会参与机制进行完善。其次,推进依法治校就是以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规范和制约管理权力运行、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为着力点,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因此,我们要把依法治校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一边通过制度创新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一边用法治来巩固制度创新的成果,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 实践中要关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难点在于理顺政校关系、完善内外部治理结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树立新型的政校关系,二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树立新型政校关系的基本途径包括推进政校分开和管办分离,以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同时,《纲要》明确提出了现代学校制度的特点,即“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在此基础上,要求明确政府的管理权限和职责,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权利和责任。

因此,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不仅要注重内部制度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外部制度建设。内部制度是规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规范学校工作人员行为的制度,包括学校章程及其配套制度。外部制度是调整与处理学校外部关系的制度,包括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和学校与社区、家庭、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

3. 模式上可借鉴: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及时总结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实践的过程,上海市虹口区起步比较早,形成了相对成熟、系统的建设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念先进。

体现了由传统的教育管理向公共治理方式的转变;把政府主动转变管理职能与学校自主发展两方面的积极性有机统一起来。在建设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地处理好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把社区(街道)与家庭等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二是方法科学。

注重将现代学校制度理论研究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政策改革、学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审视现代学校制度,提升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从最初的课题研究到贯穿全过程的实践探索,从最初的“一校一章程”到“一校一制度”“一校一特色”“一校一规划”,再到“一校一评价”,说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可能一激而就,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与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体现了实施路径的渐进性与规律性。

三是推动有力。

虹口区构建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与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顺应社会形势发展和学校治理需求,自上而下地持续推动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在实践中有步骤、有计划、有层次地引导,基层学校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才获得了有力支撑,进而释放出制度改革的活力。

四是实施有效。

各个学校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过程中,始终抓住章程建设这根主线,把依法治校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把特色办学与多样化发展融入学校章程,体现了内涵发展的要求。只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才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只有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师生愿景的学校制度,才能真正体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上海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几点思考

1. 紧紧围绕“学校章程建设”这一基础,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和促进中小学内涵发展统一起来

依法治校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核心和基础就是依章程治校。学校章程建设是学校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和主动性。在章程推进过程中,有人认为,制度多了绑住手脚,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就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不能把章程简单地看作是一些制度守则与条条框框,它的目的绝对不是捆住人,不是为了绑住人的手脚而制订的。通过章程建设,就是要让学校基本明晰相关自主发展的权利和能力,让校长和师生在法治制度架构内承担责任、行使权力,让师生的创造激情得到迸发、创新活力得以彰显,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政府则把本来属于学校的权力尽可能全部放下去,这样就有了更多精力在规划、立法和资助等方面做好公共服务。

2. 紧紧把握好“实效为先”这一关键,把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手段与目标统一起来

从全市近几年依法治校的实践来看,通过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学校依法办学、全面开展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等一系列措施,依法治校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依法治校已逐步成为治理学校的自觉行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依法治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要不断调整思路、创新举措,使我们的依法治校工作更有实效。衡量这些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还是要看是否将制度建设的成效落实到了育人为本上来,看这些做法是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否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紧紧抓住“校长”这一核心群体,将纪律要求与法治规范统一起来

校长在整个学校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毋庸置疑。校长这个核心群体的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实践之路是否走得正、走得顺。因此,在推进依法治校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校长这一核心群体,将纪律要求与法治规范统一起来。

一是校长要带头做学法守法的模范。

校长只有积极学习宪法和熟悉掌握法学理论,对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熟记于心,才能够真正具有良好的法治思维和责任意识。今后,我们要把校长的法律素养作为依法治校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不断提高校长依法履职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徒法不能以自行,关键在于落实与创新。

只有强化校长在依法治校中的责任意识,才能使依法治校工作有切实的保障。

文化引领 依法治校 和谐发展 篇8

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工作,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委员会副书记、机关委员会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正局),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内务室主任等职务。曾在浙江省嘉兴市任市委副书记(挂职)。2006年3月,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

记者:您曾在许多不同的领域工作过,有着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来到北京舞蹈学院工作后很快融入这所舞蹈艺术的殿堂,请问您对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有哪些思路?

王传亮:我对于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执著热情起源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赋予我中国式的思维方法,也注定了我与文化教育事业的不解情缘。走出校园后,我曾先后任职于中央组织部、全国人大、浙江省嘉兴市委,从事过党的组织干部工作和党务、立法、纪检、地方经济管理等相关工作。跨行业、多领域的工作经历使我具有了较强的适应能力,哲学、历史的专业背景和自学法律为我热爱、学习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从而为我校从全方位和较深层面去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奠定了基础。

2006年3月,我担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再次重返校园让我倍感亲切,同时也意识到即将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责任。被誉为“舞蹈家摇篮”的北京舞蹈学院是我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世界知名的舞蹈院校。半个多世纪来,学院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秉承“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校训,不断传承和创新舞蹈文化,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始终坚持英才教育战略,追求卓越的办学成果,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奋斗,为我国舞蹈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一流人才,成为中国舞蹈文化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优秀作品的创作基地、舞蹈学术的研究基地、舞蹈文化的传播基地,引领着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向着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目标奋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党和国家的关怀;来自于全院师生员工的爱岗敬业,团结拼搏;来自于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

在党中央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指导下,学院党委于2006年4月提出“团结协作求和谐,集中精力谋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篇章。作为舞蹈文化艺术院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贡献自己的力量。学院在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进程中,要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坚持将“文化引领、依法治校、和谐发展”作为治校理教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学院在新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今年9月,学院圆满完成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对我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达标检查;10月,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对我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检查。两项评估检查均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评建创优、以评促建的目标,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开创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学院发展史上将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记者:在当今时代,大学实际上已在知识创造和科技传播的过程中悄悄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对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转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文化成为大学的重要社会功能之一。请问作为国家舞蹈教育最高学府,如何完成引领中国舞蹈文化这一使命?

王传亮:作为国家舞蹈教育最高学府,完成引领中国舞蹈文化这一使命我们责无旁贷。

一是创新舞蹈文化,担负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加强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在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学院党委在推进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确立了新形势下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定位、学科结构定位、层次结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明确提出不仅要为国家培养舞蹈专业高级人才,而且要通过培养人才不断传承、创新舞蹈文化。经过全体教职工反复的教改研讨,学院形成了专业设置与舞蹈文化系统相匹配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舞蹈编导、舞蹈学、社会舞蹈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新设了音乐剧、艺术传播、艺术设计等学科,形成了与舞蹈文化相适应的舞蹈艺术教育学科体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事业大繁荣目标,为舞蹈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顺应时代潮流,力争把舞蹈艺术创作和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积极地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工程之中,自觉担负起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历史使命。广大师生不能局限于学院和舞蹈界,还要努力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去深入思考社会各个方面,从发展民族文化的高度反观我们自己的环境和工作,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我们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更加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我们的工作环境和任务,从而创新我们的发展观念、完善我们的发展战略、拓宽我们的发展途径,努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在促进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大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传承传统文化,夯实舞蹈事业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工程中,认真思考中华文明,正视中华文化,是我们从事文化艺术事业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中国哲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学院的长远发展也就是中国舞蹈文化的长远发展,需要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来审视内涵建设,需要用中国的哲学方法和美学思想来把握前进方向,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滋养和繁荣。我们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寻找舞蹈创作灵感的源头,用中国的哲学方法处理和解决舞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本土化的传统语汇表达与时俱进的文化呼声,凸显文化特色,鼓励文化创新,夯实舞蹈事业发展的文化根基。当然,对世界各种先进的文化我们也要注意学习和借鉴。

记者: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依法治校是保证。学院党委提出依法治校的理念,请问有哪些新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王传亮:学院党委以依法治校作为治校方略,将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作为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后,我国高校由单纯的政府办学转变为具有相对独立法律地位的法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校主体地位实现方式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院坚持英才教育,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就更加鲜明地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何提高学院依法治校的整体水平,维护广大学生、教师和学院的合法权益,增强学院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是提高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学院管理科学化,促进学院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依法征收重服务 和风细雨促和谐 篇9

征纳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税收的最基本的关系。作为税收管理员,直接与纳税人面对面接触,处于税收征管第一线,身兼税源管理、纳税服务双重职责,是和谐征纳关系的关键节点。

这是2011年9月份一个忙碌而又平常的下午,在办税服务厅,魏磊正在热情接待来办理业务的纳税人。这时,突然来了一位情绪激动的纳税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凭经验分析,魏磊感觉这又是一起征纳纠纷。因为心里有底,他不慌不乱,让我先安抚一下该纳税人,等他把手头工作做完,立刻来处理。

我先请该纳税人在休息区稍作休息,再奉上细心泡的热茶,找了个轻松的话题,和她拉起了家常。这个纳税人也渐渐平静下来。这时魏磊也结束了手头的工作,面带微笑,坐下来耐心和该纳税人交流。

原来该纳税人和丈夫均为下岗工人,两年前在国道租了一间主要经营建材销售的门市部,无其他收入。两人还有一个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门市部成立初税收管理员按照新开业户巡查管理的要求,已经将其纳入了征管范围,但是由于其规模小,品种不齐全等因素,营业额未达到增值税个体工商户纳税起征点,一直享受着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随着近年来巨野城镇建设的繁荣发展,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夫妻俩的经营经验不断累积,加之诚信经营,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2011年9月该纳税人销售收入达到5000元的起征点。按照政策规定,本月应缴纳增值税,应纳税额为销售额的3%。税收管理员通过日常加强征管,辅导业主(当事人的老公)缴纳了9月份的增值税。节俭持家的她清点收入时,发现钱少了。要知道对于作为下岗工人的他们来说,哪怕就是一百快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她想肯定是老公拿钱去打麻将了,然而老公的回答让她怒火中烧,缴税明显不可能嘛,做生意快两年了,以前都没缴税,怎么这个月突然要缴税了?再说下岗工人难道还要缴税?没等老公解释就和他激烈的争吵起来,争吵中老公拿出了税单。这让她更生气,骂他老公是个傻瓜,怎么就这么听话傻乎乎的去缴税,于是拿着税单,夺门而出,一路上想起自己的辛酸,平日里省吃俭用供儿子上大学,不禁黯然泪下,就激动地跑到国税局来。

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因纳税人不了解国家税收政策而引起的征纳纠纷。在税务部门征管过程中,这样事例实在太多太多了。

魏磊拿出税收宣传手册,耐心的对纳税人讲解。针对纳税人的疑惑,逐条逐点的去核实,消除了她的疑惑。不仅让纳税人听到,也要让纳税人看到;不仅要让纳税人知道享受自己的权利,更要让纳税人知道自己应承担的义务。通过细致的讲解,最后纳税人懂得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理解了税务部门工作的重要性,不禁感慨,原来国家的发展,下岗工人也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啊。该纳税人也认识到由于自己不懂法,鲁莽行事,连声向我们道歉,并表示今后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技能,把门市部做大、做强,争取以后每个月都能达到起征点,争取每个月都缴上税。说到这里不禁喜笑颜开,大厅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作为基层一线征管的税收管理部门,正处在征纳矛盾的中心。在与纳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仅靠法制手段和行政命令是不够的,要让纳税人了解和熟悉国家税收政策,积极支持税收工作,要在尊重纳税人的前提下,掌握沟通的技巧和说理艺术,引导纳税人积极纳税。

进入国税大家庭已经半年了,在日常工作以及与经验丰富的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与纳税人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积极主动,热情服务。纳税人上门来大多是要办理涉税事项或询问业务问题,都是求助性的。税收管理员的积极主动和热情服务就是对他们的帮助,他们在心中自然会涌起一种被重视、得到尊重的喜悦,征纳关系容易得到有效沟通。

态度谦和,以诚相待。税收管理员要把“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作为税务机关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执法角色上实现由“执法+管理”的强势角色向“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的平等角色转变。

注意倾听,积极反馈。要通过听、说、问三方面实现双向沟通。诚心诚意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感觉的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从而建立融洽的关系,彼此接纳。

语言亲和,融洽关系。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沟通过程中,除了提倡使用服务用语、注意语言亲切和缓外,在称呼和交谈上也要讲究技巧。

调节心态,避免矛盾。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主动调整心态,保持平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不把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威严并不是来源于声音的分贝。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沟通时仅靠热情、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个人自身素质。这不仅要注重外在形象,规范着装和装饰,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强化税收政策、财务会计、法律、计算机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真正做到解释政策头头是道,处理问题有理有据,让纳税人心服口服。

上一篇:财经法规3答案下一篇:给王老师的一封信优秀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