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精选8篇)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篇1

一、税收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立法滞后和税制不健全问题

依法治税的基本条件是有法可依,真正实现依法治税,必须有一个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科学完整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外,其余还都是暂行条例,缺乏应有的刚性。税收立法滞后及变化频繁,弹性大,可操作性差,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依法治税的实行。

(一)法律法规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执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是国务院于1986年9月15日颁布的,十几年来我国的机动车数量增长了十余倍,新车型如农用机动三轮、轻骑三轮、农用汽车的不断出现,农村拖拉机由主要为集体拥有变为农民个人拥有等等,现行的车船使用税法规已明显滞后。这一点,我想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说明一下,2004年我们对农村车船使用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一是体现不出税收调节收入的功能:[本文转载自[-http:///找文章,到]运营用拖拉机的载重量比三轮车多,但按现行法律法规算,拖拉机法定计税吨位半吨需缴纳车船税30元,而三轮车不论载重多少一律缴纳72元,税负明显不公,容易引起征纳双方的争议和纳税人的不理解。二是体现不出税收调节车辆购置和使用的功能:由于没有差别税率,座位相同的轿车只有一档税率,不论其价格及豪华程度如何,排气量如何,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如何,缴纳的车船使用税额都是一样的,导致其调节车辆购置使用和环保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三是体现不出筹集资金的功能:车船税税率太低,筹集不到太多的资金,根本满足不了道路和市政建设的相关需要。再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是国务院于1988年10月1日公布实施的。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印花税。也就是说,只有条例列举的凭证才是应税凭证,否则不是应税凭证。正列举法的优点是征税项目明确,但需要适时增加应税项目,才能保证税法的公平性。自198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凭证(如人寿保险合同、肖像使用权等)不断出现,而印花税条例没有及时进行新的列举,给公平竞争和组织收入带来一定问题。

(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影响执法的刚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为加强我国的税收征管,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征管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如该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等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偷税、抗税行为的处罚规定,仅是“处以五倍以下罚款”,只有上限没有下限,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宽,工作中难以把握,若处罚过重,不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若处罚过轻,又起不到法律应有震慑作用,有很多纳税人认为“支付税务部门的罚款要比支付银行的贷款利息合算得多”,这不能不引起税收立法部门的注意。此外,征管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但是,有些纳税人没有采取暴力和威胁的方法,而是利用其他非正常手段长期拖着不缴纳税款,这是否属于抗税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对此类情况该如何进行处罚,确实难以找到有关规定。这些都给严格执行税法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有些税法规定过于繁杂,不利于征纳双方的实际操作。

如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行分类课征,规定的应税收入有十项之多,适用九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等三种税率,且扣除项目繁多,既不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又不便税务人员严格执法。再如:土地增值税的超率累进税率及扣除项目规定也是比较繁琐,税额计算比较复杂,给税收征管带来不必要的障碍。

二、影响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主要因素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是指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活动,必须依照宪法、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不允许有任何法外特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在政府部门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形势下,推行依法行政工作,只有对影响依法行政的诸因素加以分析,才能对症下药,把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税收执法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行政干预问题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是向国家及各级政府输送养料的大动脉,强化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是各级政府机构运转的财力物力保障,是振兴各级财政的关键。这一点不难理解,但是在行政上

地方税务机关归各级地方政府管理,而税务机关行使征税权依照的是《税收征收管理法》,而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往往制定了一些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与税法相违的涉税的规范性文件来强化收费,弱化征税,随意尤其是越权减免税等一些行政干预行为仍较普遍地存在着,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但各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将越来越削弱,而且对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依率计征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

(二)税务行政程序问题

税务行政程序,是税务机关在依法行政中必须遵循的方式和步骤,以及实施这些方式、步骤在时间上的次序。税务行政程序在税收执法和管理中非常重要,任何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等行政行为都以税务行政程序为存在形式,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等行政行为的正确实施,必须以行政程序合法为前提。

目前,税务行政行为中的程序违法现象突出表现在:一是程序缺陷。如法律规定税务机关对法人做出10000元以上罚款时,应当举行听证,听取相应人员的意见,而有的税务机关没有举行听证就做出了行政处罚,这种行政行为没有履行法定的职责,是典型的程序缺陷。程序缺陷是税务机关在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败诉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二是形式滥用。即在行政过程中违反表现方法和形式造成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的滥用。如法律规定税务机关向纳税人下达催缴税款入库通知必须以书面送达,有的却以电话通知的形式做出。三是步骤次序倒置,即税务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定的步骤和次序而任意颠倒了方式和步骤。四是违反法定时限,即税务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定的期间和时效。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当从程序立法上加以完善,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三)行政权力来源问题

税务机关行使的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等行政权力是法律授予的,依法取得,这种权力必须依法运用,这是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因此,税务行政执法的权力来源是否正确,在依法行政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执行合法的税收权力,才是税务机关真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

当前,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难点正在于此。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中的不依法行使权利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擅自行使法律没有授予的权力。如税款违规缓批,超越权限减免税收,等等。二是自己为自己设定权力。如有的基层税务机关仍然存在强求纳税人办理税务代理的问题,如不办理税务代理就不提供发票。三是擅自越权制定违反税法的文件。

(四)税务职业道德问题

税务职业道德是指税务机关在税收事业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税务人员行使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等行为时所遵守和规范的准则、标准。税务职业道德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1、对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税收法律、法规的公正执行。市场经济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税收问题会经常出现,而税收政策总是具有滞后性和僵硬性的,为了尽量使税收法律在调节各种利益分配时具有较大的适应性,税收政策上往往有一些模糊性的条款,以便于税务行政时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对于这些模糊性的条款能否公正、准确地执行,取决于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如果税务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就不能正确理解税收法规的本意,也就做不到依法行政。

2、能否恰当地运用好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裁量权。如果税务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税法中的处罚、评估等裁量权力将有可能被其滥用,出现税款征收和核定税额显失公平、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畸轻或畸重等情况。

3、为纳税人服务的内容。税法规定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尽的义务,应由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这是依法行政的内容之一。履行这些义务可以是积极的作为,也可以是消极的不作为。虽然义务的特点是强制性即必须履行,否则会受到行政法规的处罚,但是税务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人会自觉自愿地履行义务,而税务职业道德素质低的人,则宁受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处罚也不去履行义务。

(五)税收环境和司法保障还不够理想

依法治税包含依法征税和依法纳税两层含义,它不仅依赖于税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执法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加强。改革开放20多年来,税收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税收宣传也普遍开展,公民的纳税意识已有所提高。但是,由于有些税收宣传工作不到位,专业性过强,形式单一,不易被群众接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目的,税收环境仍不容乐观。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宣传是基础,处罚是保障。当前,尤其在征管一线,不法分子妨碍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无理纠缠,围攻、殴打、谩骂税务人员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公、检、法等部门配合税务机关执法的力度还不够。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独立的税务司法机构,严厉打击不法分子,为依法治税保驾护航,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三、税收执法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税务机关是执法机关,具有税收征收权和税收管理权,这种权力如果不加以监督,同样有可能被滥用。如果税务机关滥用税收执法权和税收管理权,就无法要求纳税人“守法”,只有严格依法行政,才能要求和教育纳税人守法经营。依法纳税并不难,难点在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严格依法行政。某些涉税案件之所以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极易产生腐败。

(一)建立税收执法监督机制的条件准备

税收执法监督机制是指以法治、效率、廉政为目标,科学设计税收执法监督制度,合理组合税收执法监督诸要素,从而保证税收执法监督高效有序进行的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有其特定的条件要求:

1、赋予并保证监督主体具有充分的监督权力。税收执法权是政府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权力就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从税收执法实践考察,现实的监督并不少,但税收权力腐败、税收执法水平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在于监督缺乏权力。首先,监督权严重失衡。客观讲,在监督体系中,不是任何监督都缺乏权力,比如自上而下的监督。缺乏权力的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监督权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领导对监督是否感兴趣、是否对腐败的人或事深恶痛绝。而监督,最主要最本质的却是人民的监督、群众的监督,其监督权力弱化,必然降低监督效果。其次,监督权缺乏保障。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广泛的监督权力,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权力因缺乏明确、具体、有力的保障而常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现实中,群众监督之后,遭受打击报复的事件时有发生就是明证。三是监督权无知情权作基础。监督者行使监督权力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被监督者公开被监督的事情;其二,监督者了解有必要进行监督的内情。而这实际上往往又是被忽视的。这样,监督者即使有监督的决心、信心和勇气,也无法进行监督。因此,建立税收执法监督机制,必须积极采取措施,解决监督者的监督权力问题。

2、畅通税收执法监督渠道。从大的方面讲,税收执法监督渠道有两条:税务系统内部的监督渠道与外部的监督渠道。畅通税务系统内部的监督渠道,关键在于畅通系统内的信息交流渠道。不管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还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都需要有充分、准确的信息作保障。外部监督渠道的构建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税务系统内部开设专门的投诉电话和网站,同时指定机构,负责处理投诉、质询;二是政府统一设置投诉电话和网站,同时指定机构,负责处理投诉、质询,并将有关情况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增强监督力度。

3、健全税收执法监督网络。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机结合,就构成一个税收执法的监督网络。但从监督的经常性、稳定性考虑,内部监督无疑是税收执法监督的重点。税收执法的内部监督网络主要有以下方面组成:通过必要的制度安排,实现上对下、下对上的相互监督;重新界定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突出税收法制、税收部门对税收执法部门执法程度、执行政策、税收监察、人事部门对执法者的监督;根据税收执法需要,合理分解配置税收执法权,设置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执法组织机构,形成强有力的税收执法内部监督体系。

(二)强化税收执法监督的制度创新与安排

税收执法过程分为执法前准备、具体执法、执法后处理三个阶段,强化税收执法监督的制度安排与创新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阶段进行。

1、建立税收执法公开制度。公开是监督的前提。列宁说过:“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是很可笑的。”因此,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公开制度,便成为对税收执法实行事前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税收执法公开的作用是双方面的:对监督者而言,他知道了自己的行为在哪些方面受到监督,从而在具体执法时必须考虑后果,三思而行。

公开内容主要有:税收执法依据,包括税收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政策;税收执法程序;执法主体及其权责;执法主体违章违法的行为方式及处理依据,主要包括相关工作制度、规定和廉政纪律;税收行政救济的方式与途径等等。此外,设立举报、投诉箱的地点、举报、投诉电话也在公开之列。

2、完善税收执法监督制度。建立税收执法监督制度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税务系统内部监督主体,明确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力和责任,突出监督主体的相对独立监督地位。税收执法监督涉及到对事和对人的监督。根据税务系统现有的职能分工和机构设置,对事的监督主要应由税收法制部门和税收征管、检查主管部门负责。其中税收法制部门主要负责对执法主体执法程序的监督;税收征管、检查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执法主体适用实体法情况的监督。对人的监督主要应由税收监察、人事部门负责,其中监察部门负责对执法主体执法中是否有滥用权力进行监督,人事部门则对执法主体有执法行为失当、利用税收执法权谋取私利进行相应责任追究和处理。二是确定科学的监督方式,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方式可选择组织定期的执法检查和评议;组织定期的交叉审核和重点审核;备案备查;依法进行听证和行政复议;执法主体定期与执法监督机构的联系报告。三是强化税收执法监督结果处理。对在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视情况分别做出处理:对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责令限期做出行政行为;对下级单位制定的违规涉税文件,责令停止执行,并纠正已经执行的行为;对违规、违纪的执法者应交由有关部门分别做出党纪、政纪乃至刑事处理。

3、构建保证税收公正执法的激励和惩戒制度。激励和惩戒的目的都在于提高税收执法监督的效果。激励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是经济学不难证明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基本含义是:一个理性的人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的决策是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做出的。而且,不论是集团行为还是个人行为,个人都是决策的基本单位,也是唯一的最终决策者。这使得即使是政策中的公务员也必须以追究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如果税务机构的管理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执法水平较高的主体实行充分的奖励,无疑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奖励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物质奖励;通报表彰;将执法水平作为评选先进、晋升职位,增加薪金等等的重要指标。惩戒在这里有两重含义:一是增加违法成本;二是增加不努力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的成本。前者是针对执法者的职业操守而言,后者是针对执法者的专业水准而言。增加成本的目的在于让执法者明白滥用税收执法权谋取私利或不自觉提高税收业务素质、敷衍工作将受到惩罚。惩戒制度主要有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通过必要的方式,加大违法或执法不准被发现的可能性;二是这些情况被发现后可能招致的处罚;三是处罚执行的可能性大小。第一部分内容已有完善的税收执法监督制度作保障。第二部分内容则需重新构建。对利用税权腐败的行为,参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对因专业素质造成的执法水平低下,则要建立税收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第三部分内容实质上是第二部分规定的具体执行情况。惩戒制度的效果如何,也主要取决于此。在这里,对违法、执法过错要真处罚、真追究,重处罚、重追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是依法行政的基础,规范合法的税务行政程序是依法行政的前提,法律许可的税务行政权力是依法行政的核心,一只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依法行政的生命,强化监督体制是依法行政的有效保障。推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只要我们提高认识,脚踏实地,不懈地做出努力,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工作就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水平。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篇2

事务所:UNStudio建筑事务所

室内设计:Studio Linse and UNStudio

景观设计:Lodewijk Baljon landschapsarchitecten

结构设计:ARUP constructive

完成时间:2011年3月

开放时间:2011年3月

建筑面积:31,134平方米

摄影:Ewout Huibers,Ronald Tilleman,Christian Richters

Location:Groningen,the Netherlands

Executive Architect:UNStudio

Interior Architect:Studio Linse and UNStudio

Landscape Architect:Lodewijk Baljon landschapsarchitecten

Structure:ARUP constructie

Completion Date:March 2011

Opening building:March 2011

Building site:31,134 sq.m.

Photographer:Ewout Huibers,Ronald Tilleman,Christian Richters

我们非常关注人们在建筑中的移动体验,并不创造死角以及进行简单的线性设计,而是将景观引领进每一条路线,你可在里面尽兴的散步,建筑同时保证透明度以与周围的景观互通。

超环保,高层建筑的新时代

UNStuido设计的该环保建筑,是一个容纳教育执行机构和税务机关的办公楼,事务所全面有力地控制了所有的细节和专业,该建筑同时是欧洲最可持续的办公建筑之一。

一条高92米的起伏曲线重新定义了格罗宁根的天际线。场地位于一块不大的珍惜保护林地中,内部是两个公共机构,国家税务机关和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建筑可容纳2500名办公人员,1500辆自行车,675辆汽车(地下车库)。建筑周围是大型城市花园和商业性多功能展馆。建筑的外观柔和,平易近人,与20世纪中期硬朗、冷冰、强权式的建筑外观形成对比。这座建筑是友好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建筑。

在这样一种端对端的模式下,你需要从项目的最开始就考虑所有的细节并使其可持续化,这是一种考虑所有参与其中的专家和实际用户的独特方式。

可达,经济,负责——贯穿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

政府公共办公楼里也有部分私人区域,旨在达到将公共财产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设计,建筑,融资,管理,维修等综合调控由Strukton,Ballast Nedam和John Laing财团负责.UNStudio是项目的建筑设计单位,景观设计单位为Lodewijk Baljon,结构设计单位是奥雅纳,室内设计单位是Studio Linse。

各家单位在一起协同合作,从项目初始就开始参与,以求找到最佳、最经济、最环保、最低耗费的设计方案。这样也能激发创意,降低成本,缩短施工期。不考虑最便宜的方式,而是考虑最有效的方式,这样才能提供最佳经济效益。

可持续典范

“设计包含了许多创新:减少用材,降低能源成本,制造更可持续的工作环境。提出了一种完全的集成化,智能化的可持续性设计方法。”

这是欧洲最可持续性的建筑之一,对可持续、能源和物质消费观念有着全面理解,并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具体体现:减少能源消耗(EPC 0.74),减少建筑耗材。将层高由3.6米降到3.3米,为建筑节约了7.5米的高度。同时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建筑构架形成的微气候也有利用当地的人和动植物。

全面的可持续性翅片式导向板

排布在建筑外表的白色翅片导向板具有可持续性和节能减排的作用,将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可以遮阳,风控制,改变日光渗透率,阻隔大量的热量,降低了对冷气的需求。

激活混凝土柱子

将其和地下储能结合起来,降低对外能源需求。

每个工作区独立温控

创造一个健康、节能的工作空间很重要。自然光线和热能的进入都是可控的。同时引入自然通风为办公区带入新鲜空气。11楼

11楼

设备层,有高压通风设备,主导整个楼宇的通风,降低人工通风需求。

将来的可能性

可将数据中心和办事处的剩余能量用来加热,在未来为场地周边使用。

灵活性

建筑在以后也可是适应改建成为住宅,因此电梯,楼梯的位置也都精心考虑,电网结构以1.2米网格布局,而非1.8米。

结论

多样化的被动式节能、有效的能源解决方案使得这个建筑成为荷兰最可持续的建筑之一。

We pai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to how people would move through the building.The office spaces are designed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do not create simple linear corridors leading to dead ends,but instead each c o r r i d o r h a s a ro u te w h i c h introduces a kind of landscape i n t o t h e b u i l d i n g.Yo u c a n take endless walks through the building,where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transparency,also towards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I n a P P P-c o n s t r u c t i o n y o u have to consider all the details concerning maintenance and t h e s u st a i n a b l e u s e o f t h e building from the ver y early stages.It is a unique way to gather all the specialists and the end user around the table from the very outset of the project.

A new,92 meter tall complex of soft,undulating cur ves marks the skyline o f G r o n i n g e n.T h i s a s y m m e t r i c,aerodynamic construction is set amidst small,ancient woodland,sheltering rare and protected species.The project includes the design,construction and financing of two public institutions;the national tax offices and the student loan administration.The commission from the RGD(National Buildings Service)includes,besides the architecture,the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maintenance and care of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for a period of 20 years.Accommodating2,500 workstations,parking facilities for 1,500 bicycles and 675 cars in an underground garage,the building will be surrounded by a large public city garden with pond and a multifunctional pavilion with commercial functions.

The architecture aims to present these institutions with a softer,more human and approachable profile.Tall building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mid-twentieth c e n t u r y m o d e r n i s m.T h e i r h a r s h,businesslike exteriors contain powerful,inac c es sible-seeming st rongholds.By contrast,the DUO and Tax offices deliberately cloak a commanding public institution in an organic,friendlier and more future-oriented form.

Attainability;a mix of affordable and responsible-reaping material benefits of integ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ith a Design Build Finance Maintenance Operate contract

The governmental of fice complex is built as part of a far-reaching form of public-private par tnership(DBFMO)that is designed to effectuate on a more efficient use of public funds.The design,construction,financing,managing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uilding was hosted by one consortium consisting of Strukton,Ballast Nedam and John Laing.This consortium won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a combination of esthetic,technical and financial criteria.UNStudio,as the architect of the project,collaborated with Lodewijk Baljon for the landsc ape design,A r up for the engineering and Studio Linse as the interior advisor.

The life-cycle approach of a DBFMO c o n t r a c t r e q u i r e s t h a t a l l r e l ev a n t experts(designers,lawyers,installation specialists,financial specialists,facility specialists)are involved from the start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most cost effective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solutions for the continued use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uilding.This working methodology stimulates not only creative and innovative ideas,but facilitates a reduction of total costs over the entire contract period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eans of contracting.In PPP projects contracts are not awarded to the lowest bidder,but to the party with most effective solutions providing the best value for money.

Exemplary sustainability

"The design contains numerous new innovations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materials,lower energy costs and more sustainable working environments.It presents a fully integrated,intelligent design approach towards sustainability."Ben van Berkel said.

The project is one of Europe's most sustainable large new office buildings.The RGD brief prescribed a futureproof building that couples flexi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with an esthetic of sobriety.The architectural response to this has been to strive for an allr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 f s u s t a i n a b i l i t y,i n c l u d i n g e n e r g y and material consumption,as well as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hus the sustainabilit y manifests itself in reduc ed energy c onsumption(EPC0.74),as well 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aterial consumption.Bringing back the floor heights from 3.60 m to 3.30 m resulted in a total reduction of 7.5 m on the entire building,which also lessens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o n t h e surroundings.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architecture generates a bio-climate that is beneficial to both humans and the local flora and fauna.

All-round architectural sustainability:a sum of many parts

Fins

Sustainabilit y and energy reduction have steered the design of the facade,which contains technical installations that are t ailored to be durable and cause minimal environmental impact.T h e f a c a d e c o n c e p t i n t e g r a t e s s h a d i n g,w i n d c o n t r o l,d a y l i g h t penetr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f inshaped elements.These horizontal fins keep a large amount of the heat o u t s i d e t h e b u i l d i n g,r e d u c i n g t h e requirement for cooling.

Concrete core activation

Another technical feature of the building t h a t c o n t r i b u t e s t o i t s s u s t a i n a b l e charact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ncrete core activation and underground long term energy storage.This appreciably r e d u c e s t h e d e m a n d f o r e x t e r n a l energy sources.

Individual climate control for each workspace

Creating a healthy,energy ef f icient i n t e r i o r c l i m a t e a n d e m p l o y e e w o r k s p a c e c o m f o r t w a s a l s o a 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design.Plenty o f n a t u r a l d ay l i g h t a n d a d j u s t a b l e heating,ventilation and access to fresh air for individual workspaces contribute t o t h e c o m f o r t o f t h e w o r k s p a c e s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The 11th floor

A high pressure ventilation system with natural air inflow and outflow via main engineering shafts and the facade grills on the 11th floor reduces the need for artificial ventilation

Future possibilities

In addition,the residual energy of the data center and offices can be used to heat the homes that will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in the perimeter of the site.

Flexibility

And last,but not least,the building is designed so that it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housing in the future without major str uctural modif ic ations.Therefore,the locations of elevators,stairs and technical spaces have been carefully considered,and a structural grid of 1.20m.has been deployed,ra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office grid of 1.80m.

Conclusion

浅议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管理 篇3

关键词:税务代开发票;规范使用;思考

一、代开发票概述及存在的问题

(一)代开发票概述

税务代开发票,是指税务机关或税务机关委托其他单位根据收款方(或提供劳务服务方)的申请,依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代为向付款方(或接受劳务服务方)开具发票的行为。即税务机关为不能或者不可以领取发票而又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代为开具发票的一种开票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需要临时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凭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书面证明、经办人身份证明,直接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

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有效弥补了发票开具覆盖面的局限,解决了不符合领购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因无法开具发票导致的合理支出无法税前扣除的问题。但由于实际操作中难以分辨真伪及审核把关不严等原因,也为某些单位利用代开发票进行违法经济行为提供了便利,违背了代开发票的初衷,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二)税务代开发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发票管理的相关制度规定,发票的合法合规,不仅是发票本身的合法合规,也包括发票记载事项、数量、金额等内容的真实合法。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在实务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核实发票的真伪。

《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虚开发票行为:1、为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2、让他人为自己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3、介绍他人开具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发票。”违反上述规定的,即是触犯法律的违法行为。

按照规定,代开发票需由货物销售方或提供劳务方携带身份证件及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提供的对所购物品品名(或劳务服务项目)、单价、金额等出具的合同、协议或其他书面确认证明到税务机关办理。由于代开普通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大都不具备该项经营活动资质或者尚未办理税务登记,属于税务部门认定的“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没有相对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给企业财务人员辨别开具发票事项的真实性、合理性带来了困难。有些单位和个人甚至通过夸大、伪造或者虚构交易的方式骗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掩饰不合理支出,套取企业资金,偷逃国家税款,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严重危害。因此,必须严格规范代开普通发票的使用。

二、规范代开发票使用的几点思考

(一)强化招标采购制度。应按照“应招尽招”的要求,对定期(比如每月、每季度、每年)发生的开支事项实行集中采购,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相应经济活动经营资质的供应商,并提供其自行开具的符合财税规定的发票,限制由不具有资质供应商通过税务部门代开发票的使用。

(二)健全完善代开发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使用税务代开发票时,应提供必要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代开发票事项的真实性。比如采购物品类代开发票,应提供购物清单、出入库单据;房屋设备维修类代开发票,应提供维修合同、维修明细、物资清单及由建设施工、监督、使用部门出具的维修验收证明;劳务类代开发票,应提供劳务人员明细及服务日期、项目明细清单等。单位及个体工商户提供的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应加盖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发票专用章,同时提供货物销售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其他个人委托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的,应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并由其本人签字确认。通过以上措施证明其相关经济活动经营资质及代开发票事项的真实性。

(三)严格税务代开发票的审核审批制度。企业财务人员对税务代开发票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代开发票的审核,严格实行票、款一致,即收款单位必须与委托代开发票单位、提供商品或劳务单位一致,否则不能付款入账。各项结算应通过银行结算,原则上不能采用现金结算,通过票、款一致进一步证实代开发票真实性。

(四)建立完善税务代开发票登记管理制度。建立代开发票业务账簿或台账,将税务代开发票的商品(或劳务)提供方逐一进行记录,进行定期比对分析,重点审查代开发票大户提供发票的真实性、合理性,敦促其办理税务登记并领取普通发票,减少代开发票使用,提升发票管理的规范性。

(五)加强代开发票知识的宣传普及。加强发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违法代开发票典型案例的宣传,引导业务经办人员树立正确的发票认识,了解辨别发票真伪的基本方法,提升发票鉴别能力。明确事项经办人对经办的代开发票及记载的事项、数量、金额等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提升经办人对代开发票的风险意识,最大限度规避代开发票使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国林.代开发票管理存在的问题[J].税收征纳.2013(4):10-11.

[2]裴秀珍.关于加强代开发票管理的几点意见[J].税收与企业2003(8):21-22.

[3]张娜.浅议税务机关代开发票[J].财经界:学术版.2013(5):234-234.

[4]马茹.浅析税务机关代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3(5):22-22.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篇4

一、税收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立法的滞后阻碍了税收执法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税收立法总体上是协调的,税收制度比较完整,但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税收基本法还是一项空白。税收基本法统领、约束、指导、协调其他税收法律、法规,它对税收的基本制度、税收的立法原则、税收立法的管理权限等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二是税收法律规范的级次不高。具有法律层级的税收规范只有《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税法》和《个人所得税》,绝大多数的税收规范是以法规、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存在并实施的。三是个别税法政策复杂,理解、操作难。如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当前在我市税务机关内部能真正理解运用好该法的税务行政执法人员不多。四是地方立法权不足、缺位。制定税收地方规章必须得到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明确授权。在当前地方政府不能享有完全立法权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或解决本地区的实际问题,必然寻求非规范途径对这种体制的突破。

(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和考核评议制未得到真正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早已制定下发,税务系统为落实追究办法,在这方面做过许多工作,一些执法过错行为得到了追究。但总的来说执法责任追究在基层局面临执行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执法岗责不清,即对执法的岗位、权限、程序、要求及责任等不明确,已经明确的也不够具体,不够科学,税收管理员感到执法责任重大。二是考核评议不完善。在基层税务机关中,由于法制机构没有单独建立起来,根据当前基层局人员配备和内设机构职能,还没有一个内设机构能够担当起执法评议的职能。三是责任追究难于下手。由于非执法岗责任追究没有建立起来,造成执法岗和非执法岗职业风险不均,执法岗位责任大,风险大,但工资奖金待遇与非执法岗并无太大差别。四是税务人员流动时责任难以追究,不数人有老好人思想,怕得罪人。

(三)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证据意识不强。当前税收执法领域,“重实体,轻程序”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实施行政处罚时,不事先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就作出处罚决定;行政处罚告知书与行政处罚决定书同时下达;进行税务检查不出示税务检查证;扣押、查封商品、货物,不开具收据或清单。税收执法过程中出现许多证据采集运用不规范的现象。如取得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复印件没有经保管部门盖章,也没有注明原件的出处;取得会计账册复印件没附说明材料,也未经被采集单位核对盖章。需要认定主要事实,提供的证据不能有力证明事实的存在。收集的各种证据材料之间互相有矛盾,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等。

(四)税收行政执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从税务机关内部来讲,“税收计划管理”仍广泛的影响依法治税的发展。“税收任务一票否决”仍成为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考核重要内容。从行政执法的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干预税收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级政府为了搞政绩,树形象,从其他方面干预税收执法。外部环境还有广大社会群众的纳税、协税护税意识和经济环境的因素。有少数老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步被改改制,过去历史包袱沉重,但税收行政执法不讲历史原因,这些老国有企业许多欠税不能及时清缴,税收强制措施只能慎用,滞纳金更是无从加收。

(五)税务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影响税收执水平的提高。当前税务执法人员素质总体情况是好的,依法治税意识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执法更加规范有序,但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税务执法人员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观念淡薄,滥执法、随意执法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少数税收执法人员对有关税收实体法、程序法了解不够。个别执法人员“以情代法”,以人情践踏法律,执法的随意性比较大,对自由裁量缺乏规范。对提高税务执法人员执法水平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政执法好坏一个样。

二、规范税务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税收执法责任制包括执法责任、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方面,三方面相辅相成,配套实施,缺一不可。首先,必须明确税收执法责任,就是对执法的岗位、权限、程序、要求及责任等进行严格界定和明确分解,做到分工到岗,责任到人。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评议考核体系。在省、市、县局内部单独设立政策法规处(科、股),最好在基层分局也配备专职法制员,充实一定的人力,

负责评议考核的调查取证,并提出责任追究处理建议,提交该税务机关成立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考核评议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第三,对应追究的执法过错行为必须严格追究。对考核评议委员会作出的责任追究决定由人事、监察等机构负责执行。对非执法岗也应建立严密的岗责评议考核体系,并对其过错行为严格责任追究。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程序和证据采集行为。建立完整的税收执法程序是规范执法的基础,也是税务部门多年来探索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工作。这一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税收征收管理程序、税务行政处理程序和税务行政救济程序三方面,它们互相联系,是征纳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当前各级税务机关从上到下要借推广使用大集中征管软件为契机,全面规范各项征管执法行为,重点规范各项执法程序。对证据的规范做到依法采集证据,任何行政行为必须有税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每一个事实要件必须有相关的事实证据,各种证据材料内容应该一致,证言之间、证言与证物之间、证物与其他证物之间,应互相印证,符合逻辑关系;每一个证据材料来源及取得的方法和手段在合法性方面都无可非议。

税务机关如何胜诉 篇5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纳税人的法律意识与保护意识在逐步提高,税务机关以被告 的身份出现在法庭打官司已屡见不鲜。如何胜诉已成为各级税务机关普遍关心和注意的“热 点”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一探讨。

一、税务机关败诉的原因

我国《行政讼诉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部 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 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由此可见,税务机关败 诉的原因主要有上述五种,下面谈谈其表现。

(一)主要证据不足

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材料,我国行政讼诉制度实行的是被告负主要举 证 责任的原则。因此,税务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对认定的事实必须有证据佐证。但是,许多税务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往往忽视证据的收集,导致败诉,这在行政讼诉中占 较大的比例。证据不足主要表现是:

1、除纳税检查报表、计算底稿外,没有收集其他任何证据材料。

2、证据间缺少整体联系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3、证据未满足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要件,不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4、不进行全面调查,偏听偏信,未进行相反证据的收集。

5、收集证据的程序不合法,证据的形式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6、缺乏定量分析,粗略估计或计算失误。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这是指税务机关在做出行政决定时,该适用甲法律、法规的,而适用了乙法律、法规;或该 适用法律法规甲条款的,却适用了法律、法规的乙条款。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是:

1、由于定性错误而导致适用法律、法规的错误。

2、适用了已废止、停止执行等不具有效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3、忽略了税法使用的时空的效力。

4、忽略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如《处罚法》、《复议法》等。

5、引用法律法规条款错误。

(三)违反法定程序

法定程序是指法律规定的做出具体行政行为必经的程序。我国《税收征管法》及有相关的行 政法律、法规,对税务行政执法程序做了许多严格的规定,如违反法定程序,具体的行政行 为就要被撤销。《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违反法定程序的 主要表现是。

1、税务机关的征税决定,处罚决定不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而 是言出即征、罚随。

2、税务机关虽制作了有关文书,但不向被处罚人交待复议权、起诉权及诉讼时效等。

3、有的行政机关甚至不及时将有关文书送达当事人,中断了执法活动。

4、行政处罚该告知不告知或告知书与处罚决定书同时送达。

(四)超越职权

超越职权是指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超出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力范围,其主要表现如下 :

1、国税与地税之间分工上的越权。

2、下级税务机关行政了上级税务机关的权力。如县以下税务机关超越权限处罚、采取税收 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等。

3、行政处罚超过了法定的标准。

4、超过追诉时效违法征税处罚等。

(五)滥用职权

这是指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在法定权限内,并符合法定的形式,但不符合法律、法 规或规章授予该权力的目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应考虑的因素。

2、考虑了不相关的因素。

3、假公济私,以权谋私。

4、行政行为虽符合共同利益,但与法律、法规赋予此职权的特别目的不相符合。

此外,行政处罚显失公正也是导致税务机关败诉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常见的表现是:

1、对违法的性质、情节、后果基本相同的数个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有的很重,有的很轻,同责不同罚。

2、行政处罚虽在法定的幅度内,但处罚幅度与违法事实明显不符,畸轻畸重。

二、税务机关胜诉的关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税务机关要想在行政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法行政,这是税 务机关胜诉的根本。为此必须做到:

第一,税务机关做出的任何具体的、影响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行为,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根据。这包括:

1、任何一个行政行为必须有税收法律、法规定所规定的事实要件为基础;

2、每一个事实要件必须有相关的事实佐证;

3、每一个事实佐证必须经得起法院的审查,经得起对方的反驳和质证;

4、税务机关提供的证据要比原告一方提出的反证占有优势,并足以否定与之相矛盾的其他 证据;

5、每一个证据在合法性方面都无可非议。

因此,所有的执法人员都应树立先取证后裁决的执法观念。不能先裁后取(紧急情况例外),也不能仅凭纳税人的自认定案。为了使具体行政行为有扎实的事实依据,如有可能,应当先 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尤其是其对证据的反驳意见。

第二,税务机关的任何具体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即:

1、所引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税收规范性文件,必须是合法有效的,不得与更高层次的 规范相抵触;

2、税务机关行使的职权必须具有法律的明确授权;

3、行政行为的各个方面(如征收的税种、处罚的种类、幅度等)都在法律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

4、对事实的认定和对案件性质的判断应符合法律所确定的要件;

5、首先使用效力等级较高的法律或法规。

第三,税务机关做出具体行为时,应当遵循必要的程序规则。

现代国家的民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程序为基础的,许多行政法学者甚至认为,程序是 行政法的核心。因此,税务机关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必须熟悉行政法中的五大主要程序,即:

1、告知程序;

2、处罚前置程序;

3、审批程序;

4、调查或检查程序;

5、送达程序。

为了把税务行政执法纳入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各级税务机关在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 工作中都要把明确工作规程做为重点。对调查取证程序、检查程序、审批程序、集体审议程 序、听证程序、告知程序、送达程序、调解程序及复议程序等做出统一规定。这样才能使税 务执法人员合法、高效地行使职权,避免因程序上的问题而影响执法行为的效力。

另外,各税收征管法对某些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界域也做出明确规定,利于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第四,税务机关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权限范围,注意正确行使自己的 职权,遵守行政法上“越权无效”这一基本原则。

应当指出,税务机关行使职权,仅仅有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具体行政行 为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目的,全面考虑应当考虑的因素,避免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尽可能 地公平合理。那种认为只要在法定幅度内做出裁决,法院就应当维持的思想是一种误解。

为避免出现越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每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规章做依据,做到法无明文规 定者不征税不罚款;

2、法律、法规或规章要求批准的,不得独自做出决定;

3、必须注意行使职权的时空范围;

4、必须明确职权行使的条件和标准。

第五,为避免滥用职权,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以权谋私;

2、要在形式和内容实质上依法行政;

3、在处理与纳税人的关系时,切实做到不唯关系只唯法。

三、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前的行政救济

税务行政复议是纳税人向税务机关请求矫正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救济手段,是行政 监督的一种方式。行政复议是有效地解决税务争议,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补救的 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对解决争议来说,行政复议比行政讼更经济,更具有效率。这不论对 税务机关还是人民法院,都一件好事,它还可以减少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诉累。

在我国,绝大多数税务争议,在提起诉讼之前,都要先经过行政复议。因此,复议机关把好关,做好行政复诉工作,是减少税务诉讼案件的重要一环,也是避免税务机关败诉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做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呢?首先,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其次,应 做好对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再者,复议是宣传税法的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复诉机关 应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宣传。

四、应诉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诉讼的效果

税务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应诉,配合、支持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 法性。积

极应诉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或工作人员对国家高度负责的表现,是尊重宪法和 法律,法制观念强的表现,是敢于坚持真理的表现。有了这种态度,即使败诉了,也不损害税务机关的形象。

税务机关被起诉后,应当做到:

1、头脑冷静,不感情用事;

2、对被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得当,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如有必要,可组织力量 在内部调查、核实,有关原办案人员可适当回避;

3、如发现自己确有违法、不当之处,应抓紧纠正、补救,不留尾巴。只有这样,才能变被 动为主动,原告一般也就适可而止,撤诉了结。

为了做好应诉工作,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选好应诉代理人。良好的应诉人应该具有法律知识,熟悉税收法律、法规,了解案情,思维敏捷,口齿清楚,能够熟练地将法律、法规、政策和案件事实融为一体。

2、写好答辩状,做好出庭准备,当法院将诉状副本送达后,税务机关应召集有关人员进行 研究,针对起诉书提出的问题,用调查到事实材料,逐条写了有理有据的答辩内容,按时送 交法院。同时,充分收庥政策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做好出庭辨论的准备工作。

3、主动专访法院,协助法庭工作。为了让人民法院能够及时、全面地掌握税收的政策法规,税务机关可在开庭前专访法院,协助审判人员熟悉有税收法律法规及有关工作规程,促进审判工作顺利进行。

五、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每次应诉结束后,都应积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胜诉了要给予鼓励,推广先进执法经验; 败诉了要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吸取教训,在新的执法实践中扬长 避短。

需要指出,由于一些税务执法人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行政诉讼的重要意义及作用认 识不够,怕当被告,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一些消极思想和做法,如放弃行政职权的行使,该征不征,该罚的不罚,该重罚的轻罚等等,这都是不对的。为此,必须加强对行政诉讼法 的大力宣传,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依法行政,减少当被告和败诉的 机会。

基层税务机关工作总结 篇6

20**我分局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五型”税务机关为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规范化管理,用好手中权,管好身边人,做好份内事,在税收征管和队伍建设两方面都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总结起来就是用“四破四立四变”,实现了“科学兴税、廉洁兴税、服务兴税”,税收任务全面完成,税收事业全面发展。

一、20**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一)打破落后的税源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税源监管体系,变抓税源数量为抓税源质量

—— 实施户源分类管理。户源是税源之本,分局要求税收管理员要像户籍警管户口一样管好户源,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管户分布图。针对在管户,税收管理员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查阅电子资料和纸质档案,经相关人员审查批准后,科学地将其界定为相应的管户类型,并据此在分局内部的电子工作平台上建立动态管户清册。如:将企业纳税人界定为重点户、一般户、筹建户、单位分支机构等*种类型,将个体纳税人界定为起征点以上单管户,起征点以上双管户,起征点以下单管户,起征点以下双管户,下岗再就业户等*种类型,同时根据这些纳税户的经营状态加上“延续户”“新增户”“注销户”“变更户”“非正常户”等标识。分类管理使税收管理员的管户能力大大增强,比如:**股***同志一人管户***户,但他能准确地说出每一户纳税人的经营地点和。针对漏征漏管户,分局一方面成立工作专班,按程序下达相关文书,依法处理;另一方面,邀请纳税人召开税务约谈会,在倾听纳税人心声的基础上,宣传税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业税收工作一直是一个难点,在今年*月份的**业专项清查工作当中,分局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并邀请*****业主召开了一次税务约谈会,取得了业主的理解和支持,****户漏征漏管户现已全部纳入管理。

—— 科学地做好税费源的测算和分析。分局改变过去只注重税费源存量分析的方法,对税费源的增量、变量、潜量也加强了预测和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地摸清税费源的真实结构。年初,分局自行进行了一次税源测算工作,组织业务精英,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辖区内税收、规费、社保费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据此制定出****年税费征收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税收管理员、到每一家纳税户。为应对****危机对税收带来的冲击,**月份,分局上下严格按照**市局提出的“七个结合”的要求,发扬“三不精神”,整体联动,争取纳税人的支持,针对辖区内**个重点行业和*个重点税种,认真实施税源普查工作,取得实际成果,既摸清了家底,也掌握了未来税源的发展方向,在危机感面前增加了一份安全感。

—— 建立欠税预警机制。分局建立欠税分类管理清册,将清理、分类后的欠税数据录入税源存量核算系统;制定欠税清缴计划,随时掌握欠税入库进度。*月份,分局将汇结算工作与“****”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狠抓欠税清查,摸清了欠税的数量和成因,当月清收各类欠税(费)**万元。为防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分局还建立欠税预警机制,对欠税大户和欠税异常户严密监控,密切关注其资金动向,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示信号,迅速采取清欠措施。全年清收欠税**多万元。

—— 严把税务发票管理关。“以票控税”工作一直是分局的一个亮点。分局在发票管理方面,用“严”字把关,效果令人满意。一是制定了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要求分局所有人员共同遵守和维护;二是发售和代开税务发票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发票发售与税款征收严格分离,相互牵制,堵塞管理漏洞;四是教育发票岗位人员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严守责任关。

—— 坚持税费同征同管。我分局目前实际开征的费种有**个,实际开征的税种也是**个,费源只占税源的**%。分局从不因为费源相对较少而放松对规费和社会保险费的征管工作。在年初进行了费源测算,拟定了规费征收计划和社保费征收计划。在开展****检查结算工作时,规费、社会保险费与税收同步检查结算;在进行执法监察、工作考核时对规费、社会保险费征管情况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分局加强网络建设,加强信息管理,加强软件应用,用信息技术支撑日常管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资*万元,购置了一台**服务器,利用局域网自建电子工作平台,对电子征管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和按权限共享利用,实现户源管理、税源管理、决策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分局还独立开发设计了内部网站,及时发布各种有用的信息,开阔了干部职工的视野,展现了分局的风采。

—— 软件上线工作拔得头筹。按照省局要求,分局将征管软件上线工作作为下半年的头等重要大事来抓。由于分局上线户较多,约占全市总数的**%,且户型较为复杂,市局党组对分局的软件上线工作十分重视,***局长多次亲临分局数据录入现场进行指导和慰问,给了同志们极大的鼓舞。市局软件上线指挥长***副局长带领***分局坚守阵地,现场督办,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分局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细心的安排和部署,确立了“谁管户、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和责任关,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其间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税务干部,他们放弃个人利益,一切以上线工作为重:***女儿生病,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因所管上线户多达***户,为不影响全局进度,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眼睛熬出了血丝;***、***等同志主动担负起技术攻关任务,编写了两个小程序,提高了录入速度。*月*日,省局***等领导,在市局***等领导的陪同下,亲临分局办税服务厅,共同见证征管软件上线成功。

—— 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分局根据市局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专班对辖区内**家房地产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其在土地使用权取得环节、房地产开发环节、房产交易环节、房地产保有环节所涉及的资料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归档,全面掌握房地产行业税源信息,实现了房地产行业税收相对集中管理。

—— 全面完成税费收入任务。****年分局高质量地全面完成各项税费征收任务,共入库各类税费***亿元,同比增长***%,净增****亿元。其中:税收完成***亿元,占年计划***%,同比增长***%,净增***亿元;非共享税完成***亿元,占年计划***% ,同比增长***%,净增***亿元;社会保险费完成***亿元,占年计划***%,同比增长***%,净增***亿元。

(二)打破程式化的办税服务模式,建立“办税服务无止境”的观念,变“耐心服务”为“贴心服务”

——兑现“五项承诺”。分局紧扣群众和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提出了“五项承诺”,即“不让涉税事务推延、不让税收负担不公、不让工作差错发生、不让纳税人受冷遇、不让税务形象受损”,全面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质效,通过多项措施、多种途径兑现承诺,深受群众好评。为确保税负公平,分局成立了专门的税负调查核定小组;为使纳税人办事更加顺畅,分局严格执行考勤签到制度、政务值守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

—— 优化窗口服务。分局办税服务厅****年荣获“*****”称号,是我市税务系统的一面红旗。为提高行政效能,大厅人员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从开票差错率、服务投诉、便民措施等方面入手,进行业务操作技能和服务质量“大比武”,形成人人争当纳税服务明星的良好局面。为解决纳税高峰期排队问题,办税服务厅实行“全窗口”服务制,即所有开票窗口都可办理全部税务事项。考虑到有的纳税人只有在假日才有时间办事,大厅在每个双休日安排*名同志值班。大厅工作人员总是设身处地为纳税人多想一想,避免给纳税人带来麻烦。

—— 送服务上门,为纳税人办实事。现有的税收征管模式是纳税人直接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相关涉税事宜。为了提高服务质效,分局积极开展“绿色通道”服务,主动为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纳税人送服务上门。只要纳税人符合再就业优惠、政策性减免、未达起征点等法定条件,税收管理员总是主动为纳税人办理相关续,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事例略)

—— 用真诚打动纳税人。年所得12万元以上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工作是一个难点,分局针对纳税人不知、不会、不愿、不敢申报的局面,利用媒体宣传、街头宣传、上门宣传等多种宣传途径,提高纳税人的税法认知度,打消纳税人的顾虑。在*月中旬邀请了***名符合自行申报条件的纳税人代表召开税务约谈会,真诚地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争取到了他们对税务征管工作的支持。

(三)打破内部平衡,建立岗责体系,变“平均分配”为“论功行赏”

—— 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分局班子,打破常规,以发展的眼光看人,按照人尽其才的思路,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策略,温情帮助落后的同志。分局长主动地与过去工作表现差的同志进行交心谈心,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症结,树立他们的工作信心;组织业务能手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辅导;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联系实际进行合理分工,扬长避短,超越平庸,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事例略)

—— 严格执行考核制度。为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分局成立了考核小组,统一考核标准,按季对每一个税收管理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分局干部职工会议上公布,并严格实行奖惩兑现。通过严格考核,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喜人局面。分局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同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形成挂钩效应、连锁反应,比干劲、比贡献、比效率、比形象蔚然成风,大家的思想境界、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从整体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 税务干部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事例略)

(四)打破队伍建设的单一模式,建立党风建设、行风建设、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一体化机制,变“坐而论道”为“砥节砺行”

—— 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教育。为防止纪律涣散、思想浮躁、行业风气差等问题产生,分局领导班子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力度,加强了廉政建设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学习,进行行风自我评议。局长在会上多次要求大家针对典型案件深刻反思,对廉政纪律一再重申。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整治,不良风气基本上得到了扼制,税风税纪整肃有章。同志们的思想端正了,作风踏实了,行业风气明显好转。

—— 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分局围绕“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打造廉洁勤政队伍”的理念,立足实际,以多种举措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一是网上倡廉,加强分局内部网站党风廉政专栏建设,融宣传教育、廉政法纪、廉政心得为一体,铺设廉政文化网;二是文化崇廉,统一制作了廉政文化宣传栏,组织干部读廉政文化书刊;三是警示促廉,组织干部观看廉政影视电教片,以职务犯罪案例进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每逢节日前召开廉政警示会,预防流行“节日病”;四是学习导廉,组织听取反贪事例报告,参观廉政图片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力观;五是监督保廉,开设举报投诉电话,聘请了*名社会监督员,征求社会各界对廉政建设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筑牢廉政防火墙。经查,本未发现收受纳税人礼品礼金、“吃、拿、卡、要、报”或索贿受贿行贿等违法乱纪行为。

—— 扎实进行“****”活动。我分局按照省局、市局要求,迅速落实“****”活动,将活动内容与分局实际紧密结合,进行周密部署,并细化了自查项目和自查内容。分局以省局局长提出的“****”、“****”纪律要求以及省局提出的“****”为主要学习内容,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预防失职渎职行为发生。为将“****”活动落到实处,分局在活动期间认真开展管户清理清查工作,扫清了户源、税源“死角”。(事例略)

—— 深入开展“两项活动”。分局在活动过程中,要求所有税务工作人员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进行深入剖析,并上报书面材料。在此基础上,突出问题抓整改,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求每名干部职工对照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两项活动”要求,深入剖析,认真整改;剖析原因抓整改,要求干部职工多讲自身问题、少讲面上的问题,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多一些整改措施、少一些原则性表态;强化督办抓整改,成立考核小组,强化督办检查;严格追究抓整改,对执法过错、行政过错行为坚持予以追究;完善制度抓整改,强化学习机制,建立每周一次学习日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政务值守制度、领导值班制度、内部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分局长带头深入剖析自身问题,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 认真落实“两评”工作。分局把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与组织收入、依法治税、优化服务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纳税服务、落实好税收减免政策,多为纳税人办实事;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与创建“**税务机关”主题教育结合起来,运用主题教育成果,促进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把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与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扎扎实实的作风,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两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行评代表通报暗访反映出的问题,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业务素质、文明用语、内部沟通、遵章守纪、统一着装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查整改。首先进一步强化“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效能规章制度,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思想认识,改变服务态度;其次加强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业务规范、办事流程的学习,加强内部沟通协调,熟练掌握各项工作技能;最后通过思想意识的转变、服务水平的提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将规范执法行为与征管工作、与“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结合,稳步推进民主评议行风政风工作,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主动开门纳谏,广泛接受监督。一是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手段,向纳税人大力宣传“*******”和“******”等各项政策、措施、服务承诺以及纳税人最关心、最关注的办税程序、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接受纳税人的直接监督。二是发放了近***份调查问卷,广泛征求社会、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各类意见和建议,做到类型分清,责任划明,限时整改。三是分局聘请了*位政风行风监督员,依托“外援”,强化监督。向他们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约谈会,现场收集意见和建议6条,内容涉及到税法宣传、申报征收、办税流程等。

—— 文明创建向更高目标迈进。一是继续保持办税服务厅获得“******”称号的优势,深入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建立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在办税服务厅开展争当服务明星活动,在办税窗口推广文明用语、微笑服务、高效能办事,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二是扩大文明创建成果,以“文明执法教育”活动为推动力,千方百计地提高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文明素质,争当文明服务型税官,在为国聚财的同时为纳税人办实事、办好事,分局上下争创**文明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之,20**年,我分局打破常规,科学发展,各项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工作效能从整体上得到了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分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略„„„

(二)略„„„

(三)略„„„

这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经领导班子研究,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整改措施:

(一)略„„„

(二)略„„„

(三)略„„„

三、下一的工作计划(或工作重点)

下一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打算及工作要求等:(略)

(一)略„„„

(二)略„„„

(三)略„„„

总之,新的一年里,我分局将继续按照上级要求,按照纳税人的需求,以法律为准绳,以服务为手段,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努力建设“五型”税务机关,使分局“两个文明”建设步入全市税务系统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规范化分局。

税务机关依法行政 篇7

1998年以来,经济责任审计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逐步扩展到了党政机关,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扩展了经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不仅将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由县以下党政机关扩展到县以上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而且从一般的党政机关扩展到了国家司法机关。因此,税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评价,限制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推动干部勤政、廉政建设。但是在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这种作用的发挥并不尽如人意,在现实工作中普遍执行的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中心的审计模式,审计范围狭窄、内容不完整,审计评价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而有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合法性”审计为中心的目标,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的绩效审计目标缺位,这就将经济责任审计引入了可能只治贪而不治懒不治庸的泥潭。其原因主要是对党政机关受托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属性、范围内容理论界定不清,对经济责任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使得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绩效责任目标脱节。这些问题在税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同样存在。本文试图从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受托经济责任界定,从既治贪又治懒庸的视角,构建税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体系。

二、税务机关经济责任范围和内容的具体界定

1.税务机关是各级政府为代表的公共经济组织中专门履行税务管理职能的“次级”公共经济组织的总称,包括国家税务部门和地方税务部门。根据国家对“公共经济组织”的授权范围和税务机关内部不同管理体制,税务机关可分为承担完整性受托经济责任的“全责型”税务管理组织和承担部分经济责任的“分责型”税务组织。

“全责型”税务管理组织是指依据国家授权和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体制的要求,承担一个税务机关整体税收事务管理责任和公共资源配置责任的税务征管部门,如国家税务总局、省级国家和地方税务管理部门等。这一类组织的经济责任是由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直接授权履行税务管理责任的国家机关,并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基本建设投资、人力资源配置等方式对税务机关实施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对其履行相应的业务经营管理授权。通过授权,税务机关必须承担相应的受托经济责任。作为一个“全责型”税务机关,其受托经济责任的范围包括财政财务管理责任、实物资产管理责任、人力资源管理责任、业务经营管理责任四项经济责任。其中税务业务管理责任体现了税务机关职能履行的责任,也称职能性责任,这种责任是任何经济组织的基本经济责任,也是最主要的责任。根据授权,“全责型”税务机关除了承担职能性责任以外,还应承担包括财政财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三项非职能性责任,即内部资源配置责任。

“分责型”税务管理组织是指依据上级税务机关或地方政府授权,承担部分受托经济责任的税务机关,一般指基层税务机关。根据现行税务机关内部管理体制,“分责型”税务机关一般只承担部分税务管理事务(职能性)责任,不承担或只部分承担资源配置(非职能性)责任,如基层税务管理部门。这一类税务机关的受托经济责任仍然是由国家授权而产生的,即在国家直接对“全责型”税务机关授权后所产生的经济责任,它只是上级“全责型”税务机关或地方政府受托经济责任的一部分。对基层“分责型”税务机关的授权一般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对国税系统的基层“分责型”税务机关的授权是一种纵向授权,在国税系统内部,对基层税务部门和税务机关内部的授权一般将“资源配置权”保留在上级国税机关,只对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授予税收征管事务的职权。

二是对地税系统基层分责型税务机关的授权,是一种由地方政府的横向分权,地方政府对基层税务部门授权一般将“部分资源配置权”保留在地方政府,授予其专门的部门行使,只对基层税务机关授予一定的财政财务管理权和税收征管职权。这种授权情况比较复杂,因为在税务部门或基层政府财政资源及人力资源集中管理的行政体制下,税务机关和地方政府向所属“分责型”部门的授权仅仅是职能性授权,即按照所属税务部门的职能授予相应的业务经营管理权。在现行税务系统的授权体制下,税务系统的内部中层部门和基层税务机关,作为一个“分责型”的经济组织,其受托经济责任范围仍然包含在“全责型”的四类责任框架范围之内,只不过这类税务管理组织主要承担税收征管业务的职能责任而已。

2.税务机关的受托经济责任实质是国家授予一定的管理权限,而由税务机关承担的管理责任。在税务机关四类责任框架下,每一类责任都客观地分为决策责任和执行责任。路杰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进行分析、判断并付诸实施的管理过程。”

税务机关实质上就是国家税务管理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决策执行的机关,税务机关在对所管理的税务活动实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决策是指对国家或一个地区税收管理发展方向和发展远景做出的决策,是关系到国家或地方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方向性的重大决策,它由税务机关最高层领导做出,具有影响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作用程度深刻的特点,是战术决策的依据。

我国税务机关战略决策责任主要包括:(1)国家或地方税务管理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责任;(2)国家或地方税务管理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责任。

战术决策是指税务机关为保证战略决策的实现而对局部的税务管理业务工作做出的决策。如税务机关开展的“三重一大”决策方案的制定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也适用于各级税务机关。因此,税务机关战术决策责任主要包括:(1)重大税务管理活动决策责任;(2)重要干部人事管理决策责任;(3)重大建设投资项目决策责任;(4)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责任;(5)税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责任等内容。

在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中,战术决策是对战略决策目标的详细化、具体化,是贯彻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方案,战术决策活动是对战略决策的执行。战术决策的执行是对税务机关日常税务管理活动及内部事务管理活动和“三重一大”决策方案贯彻落实活动。税务机关的决策执行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1)税务机关战术决策方案的制定责任;(2)税务机关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执行责任;(3)重大税务管理活动决策执行责任;(4)重要干部人事管理决策执行责任;(5)重大建设投资项目决策执行责任;(6)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执行责任等。

三、税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税务机关作为“公共经济组织”,其领导人员经济责任依附于所任职的经济组织之中,因此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必然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税务机关的组织管理责任的全面评价。第二阶段,根据对经济组织经济责任评价结果,区分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即对领导干部个人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按照这个思路,经济责任审计定量评价模式,其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标准体系的选择、评价模型的建立、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区分制度的构建。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贯穿于整个经济责任审计过程,评价指标是反映经济组织全面经济责任实际履行情况的数据信息平台,无论是审计信息的采集验证、确认和评价,都是按评价指标涵盖的经济责任范围和内容进行。从横向范围逻辑上看,评价指标内容覆盖全部四类责任框架范围。对于一个经济组织而言,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上级组织在对下级组织授权时,可能对其授予全部四类权力,这种经济组织称之为“全责型”经济组织。也可能对其授予部分权力,如党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部门,财权、物权、人事权都由设置的专门机构集中控制,上级机关对这些部门只按其职能在四类责任范围框架中授予业务权,这类组织称之为“分责型”组织。“全责型”组织经济责任评价指标按四类责任框架构建;“分责型”组织按上级授予的权力范围构建。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济责任履行信息真实性的验证和确认目标;第二层次是经济责任履行活动过程合法性的验证和确认目标;第三层次是经济责任履行效果有效性的评价目标。按照审计委托人的要求和审计的专业特点,经济责任审计以有效性评价为核心,以真实性、合法性验证、确认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模式。真实性、合法性评价服务于有效性评价。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之间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纵深性逻辑关系。从这个逻辑关系看,所有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都体现为第三层次,即绩效评价。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一套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效果的绩效评价指标。经济责任审计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经济组织提供的虚假信息资料和对经济组织违法违纪、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违规决策和个人经济犯罪等问题的揭露评价,而是将上述问题在对绩效评价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验证确认过程中解决。实际上经济组织绩效责任审计是集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和绩效评价为一体的审计模式,三者的范围和内容完全一致。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集中体现了有效性审计的目标。经济责任“四类”责任目标的实现,是各该类经济活动中多种经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每一类经济责任履行中,该类经济责任中的每项经济活动都对该类经济责任履行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评价指标在层次上包括反映综合绩效目标的综合评价指标和反映综合绩效目标的单项指标影响因素。而作为审计检查和评价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性指标和影响性指标。目标性指标就是直接反映每一类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指标,是一种全面涵盖该类经济责任范围和内容的指标。影响性指标就是反映每一类审计客体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影响因素的指标。目标性指标和影响性指标是一个整体,二者的关系就像一棵大树一样,目标性指标是“树干”,影响性指标是“树枝”。

下面是某市审计局拟对该市地税局长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其对市地税局绩效责任评价阶段,可供参考的评价指标组合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选择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是指衡量经济责任履行好坏、优劣的尺度,也是依据审计目标建立的衡量经济责任履行信息真实性、经济责任履行活动过程合法性、经济责任履行结果有效性的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包括“依据性标准”和“量度性标准”。经济责任评价“依据标准”是真实性、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它针对性强,是一种刚性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直接运用即可,无须选择。经济责任评价“量度标准”是有效性或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对比标准,也是按照评价指标建立的评价计分标准。无论是适当的资源投入和适当的工作任务,还是适当的劳动成果,都强调投入与产出的适当性,判断投入与产出适当性的标准是一个软标准,构建此类标准必须有一个选择过程。

量度评价标准是围绕着每一项评价指标而建立的评价计分标准。它包括“基本标准”、“分段计分标准”和“加权计分标准”。

1.基本标准是对每一个单项评价指标实现水平的衡量标准,衡量单向评价指标实现水平就是将经济活动的目标值作为“标准值”,与经济责任绩效指标“实现值”加以对比,一个指标对一个标准。选择这类标准最有效最合理最简捷的办法是直接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责任履行的目标数据作为评价标准。当评价指标反映的经济责任目标实现值正好与“基本标准”值一致时,就可以对该指标反映的经济责任目标实现效果评为满分。这种情况一般很少出现。

2.更多的情况是评价指标反映的经济责任实现值与“基本标准”值不一致,当基本标准值大于指标实现值时,说明经济责任超目标,履行得好,应给予奖励性加分;当基本标准值小于指标实现值时,说明经济责任履行没有达到目标,应进行处罚性扣分,奖励性加分或处罚性扣分标准,称为“分段计分标准”。分段计分标准是指在经济责任评价指标实现值与目标值(基本标准)之间的差额值分段加分或扣分的标准,用“n%/N”表示。其中n%表示指标实现值与目标值之间差额的“段距”,如1%表示差额按1%分段,2%表示差额按2%分段等。N表示每一段的分值。例如,“1%/1”即表示指标实现值与标准值相比,每超或差1%就相应在基本分(100分)的基础上加1分或扣1分。对于计分标准的分段,其计分“段距”一般按1%划分,可分为“零基”、“满基”、“间基”三种。

“零基”就是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后,给现任领导干部留下的发展增长基数为“0”。例如“财政收入增长率”指标,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将财政收入收缴国库后,现任领导干部接任时财政收入基数为“0”。假定某地方领导干部财政收入增长基数为“0”,财政收入增长率目标是10%,则意味着该领导干部任期内财政收入实现首先要达到前任离任时的水平,即实现100%水平,然后再实现10%的增长,即实现100%+10%=110%的财政收入水平才能达到基本标准,这样在评价时得100分,按财政收入实现水平计算,每实现1%平均可得0.94分(100分÷110%)。

“满基”就是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后,给现任领导干部留下的发展增长基数为“100%”。以资产增值率指标为例,当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后,国有资产全部留在该地方(单位),现任领导干部接任时国有资产基数为“100%”。假定某地方领导干部国有资产增长基数为“100%”,目标值(标准值)是10%,这意味着该领导干部资产增值率指标达到10%就可得100分,因此从理论上说,100分的获得是因为资产到达10%的增长率实现的,每实现1%的增长率平均可得10分(100÷10%)。

“间基”就是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后,给现任领导干部留下的发展增长基数为“0~100%”之间。对于财政收入增长率、国有资产增值率、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等其他指标,前任领导干部离任时所留下的增长基数都不可能是“0”或“100%”。例如财政收入增长指标,从实际数据上看,财政收入基数可能是“0”,由于前任领导干部离任后留下的财政收入增长潜力还在,现任领导干部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的基数虽然是“0”,但是,其实现增长目标是在前任留下的发展潜力基础上实现的。考虑到这一因素,现任领导干部财政收入增长率指标得分段计分标准不能采用“零基”计算。又如国有资产增值率指标,前任领导干部留下的资产也不可能是100%的全新资产和优质资产,现任领导干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目标的基数虽然是“100%”,但是其实现增长目标必须在弥补前任留下的资产折旧减值和毁损减值基础上实现的。考虑到这一因素,现任领导干部国有资产增值率指标的分段计分标准不能采用“满基”计算。同样道理,其他评价指标的分段计分标准也应考虑前任领导干部留下的增值潜力和相关减值因素。例如,假定某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上任时,国有资产总额是100亿元,总折旧额是20亿元,对原有资产修复需要支付修理费10亿元,任职期满国有资产责任目标是110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目标是10%。现任领导干部要实现10%的增长目标,首先要弥补20亿元的折旧减值和10亿元的毁损减值。因此,现任领导干部国有资产增值率指标得分段计分基数应按70亿元[(100-20-10)],即按70%(70÷100)计算。其分段计分标准是:1.25分[100÷(70%+10%)],表示为:1%/1.25。

3.加权计分标准包括“分类加权计分标准”和“汇总加权计分标准”,可以按重要性原则选择加权计分标准。对“分类加权计分标准”的选择,考虑到每一单项评价指标中目标性指标是反映该类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全局性综合性指标,其加权计分的权数应在70%以上,其他影响类评价指标反映的只是单项影响因素,该类全部影响性指标的加权计分的权数应在30%以下。对“汇总加权计分标准”的选择,考虑到业务经营类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这一类评价指标加权计分的权数应在50%左右,其他各类评价指标加权计分的权数也宜在50%左右。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模式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流行的评价指标是“实现值”与“标准值”的简单对比,并没有采取按指标计分评价的方法。表面上看这也是“定量”评价,而实际上二者对比结果并没有定量评价,由于经济组织各类经济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由多个不同指标组成,按单项指标简单对比评价只能是一种定性的“模糊评价”。这种评价不仅缺乏不同指标统一量化衡量标准,难以对经济组织绩效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系统评价,而且无法对经济组织整体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综合量级评价。同时,在不同经济组织之间也无法横向对比评价。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第一个环节应建立以定量计分评价为主体内容的综合评价模式,这种模式分为三步:(1)单项指标分段计分;(2)分类指标加权计分;(3)全部指标加权计分。其具体模型是:

1.单项指标分段计分理论模型:

式中:FA表示单项指标计分值;FB表示单项指标标准计分值,当单项指标的实际实现值与标准值一致时,单项指标标准计分值为100;FJ表示单项指标的实际实现值达不到标准值时按照分段计分标准计算的扣分值;FK表示单项指标的实际实现值超过标准值时按照分段计分标准计算的加分值。FK=FB(1-K);FC=FJ(1-J)。式中K表示单项指标扣分率,J表示单项指标加分率。

2.分类指标加权计分理论模型:

式中:FL表示分类指标计分值;FZ表示主导性指标计分值;FY表示影响性指标计分值。

上述模型又可表示为:FL=∑FA×WL。式中FA表示单项影响性指标计分值,WL表示单项指标占本类全部影响性指标计分值的比重。

3.全部指标加权计分理论模型:

式中:FQ表示全部四类指标加权分值;WQ表示各类分值占全部总分值的比重。

这种评价模式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克服了传统的绩效评价理论中绩效评价与真实性评价、合法性评价界限不清、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脱节的弊病,建立了绩效评价以真实性、合法性确认为基础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其次,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价“财务化”和“自利性”倾向,可将更多的非财务指标引入评价体系,将经济组织的政治、社会责任纳入评价内容范围,更加适应党政机关等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责任评价。再次,绩效定量计分评价中将各类指标按照统一的计分标准计算出被评价单位的综合绩效等次,实现了评价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信息使用者即可通过评价结果了解经济责任履行的全面信息,也可以掌握经济责任履行的分项信息,有利于问责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

(四)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界定

秦荣生(2004)认为,“各级政府在接受人民委托后,不言而喻应对人民负有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这就必须按委托人的要求认真履行其所负的受托经济责任,完成人民的委托,并向人民报告其执行结果。”从组织角度考察我国税务机关应向授权人承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责任、受托责任履行过程中的行为责任和效果责任。作为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个人,无论是承担决策责任还是承担执行责任,在决策和执行责任过程中,首先,要如实向授权人报告决策、执行过程和结果的信息,也称报告真实性责任(报告责任)。其次,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坚持依法行政,也称合法性责任(行为责任)。最后,履行决策、执行责任的结果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也称有效性责任(绩效责任)。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作为承担公共受托责任人格化核心主体,其个人经济责任包含在经济组织责任之中,对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界定,就是从税务机关“四类”责任范围框架内的决策和执行责任中,按照报告(真实性)责任、行为(合法性)责任、结果(有效性)责任依次推进的方式分别界定领导干部个人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如前所述,经济责任审计第二阶段就是在对税务机关组织责任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区分领导干部的个人经济责任。《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当区别不同情况做出界定。这为党政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界定提出了要求,也是界定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但是,《规定》中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的界定还不甚清晰,没有明确经济组织领导干部个人责任与组织责任的关系;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界定与组织责任界定内容不衔接,个人责任界定难以利用组织责任评价成果。《规定》中只强调领导干部个人对因越权决策给经济组织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责任进行了界定,而忽略了对领导干部越权决策本身责任的界定。有必要对党政机关承担的财政财务管理、实物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管理中的决策、执行责任再概括分为决策、执行过程、结果信息的真实性责任(报告责任);决策、执行过程合法性责任(行为责任);决策、执行结果有效性责任(绩效责任)。在此基础上将“真实性责任”、“合法性责任”、“有效性责任”按照“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的层次落实到党政领导干部个人身上。

按照《规定》和依据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个人责任与组织责任的关系,税务机关领导干部个人经济责任包括:

1.向上级机关报告信息的真实性责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直接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直接决定、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报告及数据造假的责任。(2)主管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会计报表及数据造假、业绩报告及数据造假,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责任。(3)领导责任。没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直接决定、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并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会计报表及数据造假、业绩报告及数据造假,但是,报告及数据造假的事实却已发生或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现象确实存在的责任。

2.履行责任过程中的合法性责任。主要包括:(1)直接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违反决策程序或越权决策或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下属部门或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不执行上级机关的决定、决议的责任。(2)主管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不能依法行政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责任。(3)领导责任。没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直接决定、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并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不依法行政的行为,但是,违规事实却已发生或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现象确实存在的责任。

3.经济责任履行有效性责任。主要包括:(1)直接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在决策中违反决策程序或越权决策或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下属部门或人员违法国家法律法规、党的纪律,不执行上级机关的决定、决议的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包括决策重大失误、国有资产损失或流失)责任。(2)主管责任。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依照决策程序办事,因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导致决策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不能依法行政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造成重大不良后果或影响的责任。(3)领导责任。没有证据证明领导干部直接决定、直接授意、直接指令、直接参与或发现下属部门或人员严重违反党纪国法,不依法行政的行为不制止、不纠正(不作为),但是,给国家或党政机关造成严重不良结果的事实确实存在的责任。

参考文献

Glynn J.J..Value for Money Auditing-An International Review and Comparison[J].Financial Accountability&Management,1985(4).

Johnsen A.,Meklin P.,Oulasvirta L.,Vakkuri J..Performance auditing in local government: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erceived efficiency of municipal value for money auditing in Finland and Norway[J].The 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1(3).

欧文·E.休斯著.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刘世林.基于决策、执行、监督分离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地位探讨[J].会计研究,2010(2).

蔡春.论现代审计的特征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J].审计研究,1998(5).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8

关键词:税务行政復议 法律规定 健全机构

税务行政复议看似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相关,可如果细细留心就会发现,只要我们符合了依法纳税的资格,这一制度就和我们紧紧的相连了。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可是如果我们在履行了义务后发现自己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了及时保护好自己的权益的必要的,所以解决好税务行政复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及时补足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出现的缺点。建立健全的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健全的机构可以让税务行政复议更专业化,及时纠正行政人员在处理申请人的申请时出现的错误,能有专业的部门进行解决。使每个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一、税务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

税务行政复议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具体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和相应的机构不健全,具体法律规定不明确会导致申请人在申请复议时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可依。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申请人则对法院作出的判决不能很好的理解,从而影响司法实践的进行。相应的机构不健全则影响申请人在提出申请复议后,没有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审理。税务行政复议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有良好专业素养人员,能及时的为申请人解决困惑和及时的保障权益。

1.相关法律规定不足

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有一定的相关,我国有专门的行政法,可还没有一部真正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法律,只是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说明和哪些具体问题相关。申请人在申请时会感到无法可依,在实践中,申请人往往会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使自己败诉,从而不能使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果有相应的法律规定,申请人则可以有法可依,根据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没有具体说明申请人可以聘请相关人员进行辅助,申请人在解读有关的法律难免会不能正确的理解,从而使自己在复议时不能正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

2.相应的机构不健全

在每个领域都有相关的机构解决各种问题,可是在税务行政复议上,还没有专门的机构供人们就税务行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节。我们所知的只是税务机关相关的机构,而关于复议,似乎还不能独立的解决问题。税务行政复议要求所有的相关的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如果只是单靠税务机关给出的相关规定来解决问题,具体操作上难免存在缺陷。就税务机关和复议机关来说,两者不是平行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一些措施时,难免要权衡利弊。如果危及到对方,可能就会牺牲掉申请人的利益,从而显示不出法律的公平性。申请人之所以选择复议,就是为了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可是如果这点没有实现,申请人也就没有申请的必要了。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没有自己独立的主体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行使自己的权力,而要依赖其他机关部门。税务行政复议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纠纷引起的争议,如果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主体资格,则不能很好的解决好问题。

二、税务行政复议问题的对策

解决好税务行政复议出现的问题,就要出台相应的对策,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健全的机构。让申请人有可以依据的法律规定,让行政人员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依据事实出发。从而使税务行政复议真正的实现保障申请人的权益。

1.制定具体法律规定

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不明确问题上,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规定,具体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法律规定,申请人之所以会申请税务行政复议,就在于税务行政复议在实施时没有充分保障到申请人的利益。在申请复议时,就要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可以允许申请人聘请相关法律人员进行参与,这可以让申请人在对相关法律运用时减少差错,还能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还可以防止行政人员在审理时依照自己的意志对复议的相关规定进行解读。从这一方面也能体现出行政机关的人性化,而不是行政机关利用自己权利对法律的任意干涉。而且申请人聘请相关法律人员也能提高申请人本身的法律素养,尊重法律事实,能用法律说话。

2.建立健全机构

建立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就要要求在程序上能简易,方便;申请人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能很快的找到相关部门进行问题的处理,而且相关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做出审判。及时保护申请人的利益不被侵害;在主体资格上能够独。当前,税务行政复议没有完全的独立,依然依附于有关部门,这对于处理问题不利。应该有自己专门的主体资格,能真正的发号施令。能够有专业的工作人员,除了相关的税务人员,还可以吸收相应的司法人员,让税务行政复议机构能够更具专业性。现阶段,我国的行政复议机构还不完善,相关的部门不统一,没有形成相应上下级领导关系,而这些都会影响到申请人在申请程序上遇到相应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需要有统一的行政复议委员会,重新编排行政复议的管理结构。使各部门能相互牵制,防止有偏袒行为。真正保护申请人的权益。

三、结语

税务行政复议旨在保护申请人的权益,也是最基本的途径。找出现阶段的税务行政复议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再加以改进,对司法部门,对社会大众都有一定的好处。建立一个健全的税务行政复议,对今后的工作起着一定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而所谓和谐的社会,是指没有矛盾的社会,当人民和税务机构有了矛盾,我们能在一个健全的机构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处理好问题,对大众,对行政部门来说都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参考文献:

[1]李石山,杨桦.Ⅸ税务行政复议,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

[2]蔡小雪.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3

上一篇:门萨测试下一篇:幼儿园园长教育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