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这一能力非常重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一书中说:“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东西, 相对的, 都是无用的, 对于他的行为影响很少, 或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 只能是他自己的发现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阅读教学同样如此,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没有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光靠老师单纯传授式的课文分析基本是无用的知识, 无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因而学生在阅读中, 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 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 甚至创造意义。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不一样, “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 作为老师, 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 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样学生才能够提升阅读能力, 才能因文悟道。如何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呢?

1 打破传统, 多元解读

虽说新课程实施已多年, 但传统的东西还依着它的惯性, 左右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阅读教学中, 往往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问题的结论上, 而这些问题并非学生在阅读中发现, 又非自己思考的结果, 学生只关心老师的结论, 而教师的结论又多来自教参上的结论。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 我们要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打破传统, 敢于放手给学生, 通过多重对话, 尤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当然, 这种多元解读不是乱解读, 必须是有依据的, 言之成理的。不能脱离语境架空分析。如《项链》一文, 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赝品之后, 玛蒂尔德到底会想些什么?接下来故事又将会怎样发展?素有“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并没有继续交待, 而是戛然而止, 仅用省略号给作品设置了一个妙不可言的“艺术空白”。而这个“艺术空白”后来也成了作品品评的众多细节之一, 虽处理方法不一, 但作者构置的这个“艺术空白”的妙处绝不应该由老师传授反复强调的结论, 而最好由学生实践体验得出。只有这样, 学生的感受才最真实。只有这样, 做出多元的解读, 学生才会有独特感受和体验。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 提供有利条件……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和谐开放的课堂,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这样, 学生才能敢想、敢说、敢做, 才能对在阅读中队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假如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关系紧张, 教师主宰课堂, “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 学生的思维被禁锢, 没有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 又怎会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呢?

因此, 教师必须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做到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 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要有爱心。对每位同学一视同仁, 而且还应营造一种同学之间也互相尊重、真诚友好、平等相处的氛围“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 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情况等等都存在着客观差别, 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

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 提倡争辩,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允许保留意见, 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创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课堂上, 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 平等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就会真正地投入情感, 创造性地理解文本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还有谁会担心说错了会被别人笑话?还有谁不敢、不愿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展示出来呢?

3 及时评价, 鼓励为主

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 教师应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 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贻误时机, 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 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 客观、公平地加以“裁判”。

第二, 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作积极的评价, 多鼓励, 多赞赏, 不要轻易否定, 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 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 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 不要求全责备。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 教师应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 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 充耳不闻, 贻误时机, 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作积极的评价, 多鼓励, 多赞赏, 不要轻易否定, 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 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 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 不要求全责备。

4 培养阅读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一位教育家讲过:“如果学生能够专心致志地阅读和思考, 那么知识、能力、方法、习惯、情感、态度, 乃至品质个性等等, 就什么都有了。”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 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应用语文, 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这样才能增加兴趣。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提问, 能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和联想, 在阅读中不断有所发现, 读出新意。从而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实践证明, 也正是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也才能够真正地体验、感悟和提高。

总之, 在新课程下, 改变传统, 建立了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有“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扬学生个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上一篇: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模式下一篇: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