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共9篇)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篇1

《孔乙己》自1919年4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之后,便以其“明晰的结构、深切的表现、简劲的文体、清澄的抒情、机智与诙谐”而历来被专家学者们所关注,就连鲁迅本人也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孙伏园毫不讳言地说在所写的诸多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对于语文教学领域来说更是教学的经典,《孔乙己》自被发表以来,就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可见其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之大。

《孔乙己》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等方面都是十分成功的,同时又是多层次、多线索交叠来构成全文的。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带动全文的分析,进行有小说味道的课堂教学。对于本篇目的教学,各位一线教师都作出了很多努力和创新。通过中国知网,笔者整理出16篇优秀的教学案例。现选取典型的两篇教学设计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看看优秀教师是怎样以巧妙的切入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设计一 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1.把握人物形象;

学会运用文章语言解读人物和主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3.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与孔乙己有关的含有“半”字的语句或暗含“半”字的内容;

4.感悟孔乙己怎样在笑声中走完了自己的“半”字人生,其原因在于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社会的凉薄。1.导入新课;

2.同学们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同学之间相互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补充;

4.分析讨论小说结尾“大约”与“的确”的矛盾性,进一步探讨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征;

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分析孔乙己命运的变化。

教学内容 1.字词教学;

2.通过小说语言来认识人物形象;

3.小说主题。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小说人物的方法;

3.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

通过以上对课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设计都选择了巧妙的切入点,在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架构起整篇文章的解读。设计一以一个“半”字入手,引领学生感受孔乙己的“半”字人生,认识人物形象,继而把握文章的主题。设计二从“孔乙己究竟有没有死”这一角度来切入,将文本看成是一个生命体来与之对话。通过与学生的相互探讨和分析,带动全文的赏析,这样一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对环境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主题的揭示都一一牵动了起来。通过对优秀课例的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

一、以小说线索作为切入点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孔乙己》这篇小说大致有“偷”、“笑”、“手”、“脸色”等线索。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发现,并对这其中的一条或几条线索进行品读,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整体、连贯的印象。以便更好地对文章人物和情感进行把握。

比如“偷”,小说由孔乙己偷书,引出了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在笑声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环境的冷漠。另外,“偷”也是孔乙己挨打,最终悲惨死去的直接原因。

咸亨酒店时时“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笑声有酒客们揶揄的笑,有掌柜的嘲笑,有小伙计的哄笑,也有小孩子天真的笑。孔乙己在“笑”声中登场,在“笑”声中表演,最后在“笑”声中死去。隐藏在“快活”的笑声背后的是孔乙己的人生悲剧。

此外,孔乙己的“手”又是另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小说中,孔乙己用“手”蘸酒写字、偷书、写服辩、代脚“走路”的变化贯穿着故事的始末。从孔乙己“手”的功能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悲惨的一生。

孔乙己的脸色不得不说又是另外一条重要的线索,他的脸色由“青白脸色”到“涨红了脸”,再到“灰色”,最后是“黑而且瘦”,脸色的变化是孔乙己性格发展的逻辑必然,更是孔乙己悲剧命运发展浑然一体的具体表现,具体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以对孔乙己认识的层次作为切入点

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向我们展示了从出现到消失的生命历程,因此,通过小说展现出来的这种历程,对孔乙己的认识也是有层次的。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对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加深认识。

第一个层次,可以从身份、外貌和神态上对孔乙己进行直接认识。孔乙己是在咸亨酒店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既不属于短衣帮,也不属于长衫客。他身材高大、脸色青白、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胡子花白。他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对别人的挑衅不屑置辩,在被别人说偷书时,又有一副颓唐不安的模样。

第二个层次,是从习惯、性格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认识,他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是好喝懒做,经常偷东西,以致经常挨打,他性格迂腐而又有着读书人的清高,他生活在极其冷漠的社会环境之中,受到无情的嘲弄,然而不时又流露出善良的天性。

第三个层次,从典型人物性格塑造上深入认识孔乙己。他是个读书人,却“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他的存活价值连十九个钱都不如,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走完自己的人生。他可笑可怜可悲,最后只能在笑声中凄然消逝。

三、以小说的语言作为切入点

小说的语言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是理解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的基础,也是形成小说阅读特色的基础。当然,品味语言的关键是要品味、要咀嚼、要回味。这种品味和体悟是要有语感基础的。品味小说的语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真去感受。

首先,在《孔乙己》这篇小说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品味的动词。比如“排”这个字,就形象地刻画出了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炫耀的得意之色。而这个“摸”字,则是写出了孔乙己生活的困难和拮据,他“摸”出四文大钱,实属尽其所有,倾囊沽酒。而一个“罩”字又将孔乙己与孩子们逗弄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从这些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动词中,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其次,我们还可以关注小说中采用的艺术手法。在本篇小说中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使用最多的艺术手法便是对比。

总的说来,文中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对比。如长衫客和“短衣帮”,又如通过掌柜对三种人不同态度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冷漠虚伪的人际关系。二是人物描写中的对比。比如小说在营造喜剧气氛和人物悲剧命运的对比中,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诙谐之中深刻揭露了社会的病态。再如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他们一个是科举制度的失败者,一个是成功者,而失败者却死于成功者之手。此外,从众人对丁举人和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等方面,也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最明显的一处是,孔乙己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出场时,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把握,我们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孔乙己的形象,获得更深层次的品读和思考。

寻找恰当、巧妙的切入点相当于顺利地牵起了“牛鼻子”,“牛鼻子”牵得好,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找准文本切入点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文本要有深入的解读。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以这个“切入点”层层深入,步步探析。

参考文献:

[1]许淑贞.也谈“排出九文大钱”[J].安徽教育,1997,(7).[2]孙建军.从“手”入手,文旨变中透[J].新课程导学,2010,(10).[3]李玉山.《孔乙己》中的两个“半懂不懂”[J].语文知识,1998,(8).[4]赵浩鹏.咸亨酒店里的笑声――析孔乙己的悲剧[J].语文世界,1998,(12).[5]邓玉霞.喜剧的氛围,悲剧的内容――重读《孔乙己》[J].语文教育与研究,1998,(9).[6]许佩卿.《孔乙己》的对比艺术[J].语文月刊,2000,(5).[7]冯明毅.质朴精炼,含蓄深刻――谈《孔乙己》的语言艺术[J].理论月刊,1999,(7).[8]王仙.试谈《孔乙己》的线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11).[9]吴仕钦.孔乙己与“半”[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2).[10]杨权应.《孔乙己》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6,(14).[11]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EB/OL].http://,2005,(9).(曹珊珊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篇2

一、从课文题目切入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 通过它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 可以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并使其受到语言的熏陶和感染。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 可以从课题入手, 让学生解读“爱”这个字眼, 谈谈生活中的经历, 以此激起学生对“爱”的理解。再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研读课文:为何老太太要帮助乔的妻子?乔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题入手, 让学生不仅逐步触摸作者的情感, 而且能把握“爱”这个主线, 轻松自如走入课文, 感悟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从关键字词句段切入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那些关键的字、词、句或段落, 就像开启全文教学的金钥匙, 往往隐藏在文本中, 只要能够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句或段落, 就可以提纲挈领, 迅速切入文章中心,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如在教学《棉花姑娘》时, 引导学生抓住“许多”“可恶”“多么”“盼望”等这些重点词语, 体会作者对破坏棉花姑娘的那些蚜虫的痛恨, 深刻理解棉花姑娘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又如学习《船长》一课, 文本中并没有直白的段落或者句子表现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精神, 但是学生却从文本描写船长的句子中, 发现他声音短促有力, 沉着冷静, 做事也非常果断, 很快将混乱的局面扭转过来, 这些关键段落凸显出船长人物形象的高大。

三、从文章线索切入

线索是指贯串于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思想变化, 它像链条一样, 串联起文章中的人、事、景、物, 使读者深有感触, 深受启迪。如《观潮》一文就有特别明晰的线索: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依照这样的观察线索进行教学, 就如在一条公路上观赏风景, 循着作者惊叹与赞美的笔调, 师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如身临其境, 感悟更加深刻。

有的文章线索时明时暗, 贯串着全文。如《梅花魂》一文是将梅花作为暗线, 明线则是主人公的对其珍爱, 由此传达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从主线入手, 引导学生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欢梅花呢?从外祖父的话语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从课后习题切入

课文后面编排的习题大都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不但指明了文章的线索, 梳理了思路, 而且提示了学法和教法。充分利用课后习题, 将大大节省寻找切入点的时间,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课后两道思考题: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2.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我们可以根据这两道题,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细读课文, 找找哪些语句反映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哪些段落写出了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对文章有更清晰的认识, 就明确了该学些什么, 怎么去学了。

五、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

兴趣是动力的来源, 倘若将学习建立在兴趣的基点上, 必定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如教学《普罗米修斯》一文时, 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走进文中最高潮部分———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备受折磨。学生在愤恨和同情之余, 产生了疑问:普罗米修斯是谁?宙斯是谁?普罗米修斯为何会受到宙斯如此的折磨?摈弃了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思路很快就被打开, 他们围绕问题主动找寻答案, 从中领会到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 并深受感动。

如何找准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篇3

【关键词】小说阅读 切入点 鲁迅小说

小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学体裁,虽然其内容是作者虚构的,相比于其他问题,具有篇幅长、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线索众多等特点,也因其曲折婉转、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而深受学生的喜爱。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几乎每一册都选入了小说体裁的文章,足见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要想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小说的内容,掌握小说的主题,完成教学目标,应当依据小说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突破口,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教学重难点,还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有个性、有见解的认知。本文将以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为例,谈一谈如何找准小说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人物描写为切入点

一篇优秀的小说,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特点,而塑造人物形象最主要的手法就是人物描写,即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个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进而使人物全面、形象、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人物描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把握与人物相关的环境和故事情境,领会小说的主题思想。比如,在鲁迅的小说《祝福》中,作者运用“画眼睛”的手法,对三个阶段的祥林嫂进行了肖像描写,第一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表明祥林嫂虽然是年轻寡妇,但她挺精神,且勤劳朴实。第二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表明祥林嫂在巨大的精神刺激下,内心极其悲伤。第三次“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表明祥林嫂精神麻木、形如死灰,即将走向死亡。三次肖像描写串连起了祥林嫂的命运走向,作者借此讽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本质,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并探究引发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二、以文本空白为切入点

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往往会通过“留白”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有的信息虽然作者只字未提,但是在笔墨为染处蕴含着深刻的涵义,留给了读者猜测和想象的空间。同样,小说中的空白点是作者刻意设置的,是出于文章创作的需要,使某些信息藏而不露,这样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和意味。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文本的空白为切入点,使学生理解和领悟文章深层的内涵。比如,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描写了中年闰土和“我”见面时的情景:“啊!闰土哥, ——你来了?……”“老爷……”幼时互为玩伴儿的两个人见面应该有很多话要说,但是作者却运用了“留白”,除了相互称呼以外,再无其他,传达出二人的人生感慨,表明二人之间已经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唤出了闰土内心不可言表的悲凉和无奈。再如,在《祝福》中有几句内容相同的话:“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表面来看四婶包揽了所有的工作,事实上她是为了制止祥林嫂摆放祝福用品,第三句与前两句的说话顺序颠倒了,表明四婶已经非常不满了,已经将礼貌放在了次要地位。读者从那冷峻急切的语气里,感受到了四婶对祥林嫂的轻视,似乎感受到四婶的无比急迫的神情。

三、以把握环境为切入点

鲁迅在小说创作中非常注意环境的渲染作用,他常常通过环境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命运及故事的发生背景等,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环境描写入手展开具体的分析,能帮助学生对小说的背景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小说《药》的开头有一段环境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表明了当时恐怖、阴暗、凄清的社会氛围,渲染了夏瑜就义前沉寂萧杀的气氛。再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运跟鲁镇的环境联系紧密,尤其是祥林嫂在鲁镇一片浓郁的祝福景象中死去,对比鲜明,有极强的讽刺意味,更突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惨,再一次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小说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并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知。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文章的情节和特点,选准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全面、更透彻,甚至获得生活启示。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学生也会乐在其中,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曼宇. 理解人物卑微人生的切入点——鲁迅小说阅读例谈[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10年9期.

[2] 周士山. 准小说教学的切入点[J].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12期.

[3] 屠建海. 空白点:小说教学的一个有效切入点[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4期.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篇4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按照“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整体感知,逐段分析,结构特点,主题思想,课后习题”这样一个固定公式,按部就班讲解。这就像一个屠夫,肢解了动物后,告诉大家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将一篇完美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成为一堆机械的文字组合,令学生大为头疼,倍感乏味。语文课之所以上成这种样子,就在于老师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没有找准切入点。

切入点选择得准确与否,是能否上好语文课的关键。选择好了,可以提纲挈领,突出重点,使整节课显得完美而有条理,就像专题讲座一样,浑然一体而又深刻全面。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切入点呢?这就犹如一位雕刻家面对一块璞玉,首先要审视,即从单元训练重点和文章自身特点出发,认真分析,构思;其次要求“新”,不要落于俗套,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特长,突出个性化;第三,要全面,所找的切入点应该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四,要注意“一课一点”,一篇文章突出一个重点,不要杂糅,防止其它内容喧宾夺主,湮没重点。

依据上述四个原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选择切入点: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眼睛。既要学生从这“眼睛”里洞察到文章的内容,又要使好文章有一个好题目,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题切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审题、拟题能力。

如教授《谈<水浒>人物和结构》一课时,就可从课题切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样题目样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就可得出:

1、本课作者从人物形象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评论《水浒》这部作品。

2、作者采用漫谈的形式进行评论。

3、文章主要内容可以分做两部分。

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和语言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文章结构。

二、找准关键词语为切入点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淡,但是用得恰当却十分传神,是文章的眼睛,这就是所谓的“文眼”,教学时引导学生重锤敲打关键词,领会词语蕴含的情感这同样可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三、从整体内容切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进一步提高概括、归纳、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从文章的主题内容方面切入。例如在教授《窗》时,就抓住了文章的社会现实意义为切入点,围绕“窗”,让学生由现实之“窗”到心灵之“窗”,理解窗的作用和意义,就把课文的主旨等揭示得清清楚楚,让学生读懂了这篇文章。

四、从小处着眼,传授知识

鹤壁的贾燕老师在教授《说“木叶”》时,就是以“意象”为切入点,围绕“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拓展延伸,展开教学。这样的学习,紧贴生活,学用结合,令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从语言切入,引导揣摩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作品所有的思想含义都必须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因此,我们切不可放过品读作品中好的语言。

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时,就可以以语言特色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感受作品清新优美的语言,进而把握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向往,理解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然美的美好感情。

六、以画面为切入点

文章中的插图是主要内容的再现,引导学生领悟插图,可以体验文中的意境。如《有的人》,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鲁迅及鲁迅一样的革命人士。文中配有插图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字幅和鲁迅肖像,这就是文章的切入点,使文章意境得到了再现,难懂的内容变得容易了。

七、抓住心理矛盾为教学的切入点

有的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这是文章的跌宏起伏之处。抓住这些“矛盾”往往可以把文章理解透彻,《穷人》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人物的内心矛盾,形象的再现了人物的高尚品德。抓住桑那的内心矛盾,学生更能体会桑那同情孤儿的苦心。桑那为了救人之难、甘愿承担一切后果的崇高品质跃然纸上了。

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篇5

一、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尝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面积。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篇6

办公室是一个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构的重要职能系统,在单位里起到中枢作用,各个业务科室和部门的日常工作,都需要办公室来进行协调与布置,同时办公室又是离单位领导“距离”最近的部门,领导的政令发布与执行,办公室往往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办公室可以总结为三个中心,即:后勤中心、事务中心、政务中心,其“中心”地位的特殊性,使办公室工作能否正常、高效的运行,关系到单位的工作执行力和领导的决策力,甚至有关单位形象和领导威信。因此,办公室主任作为办公室的直接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以保障办公室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上至党政机关下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在电脑和网络都非常普及的当今社会,办公室主任的各项素质与技能要求,都与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分不开。特别是目前流行的协同化OA软件,因为其许多基础工作与办公室管理息息相关,已经成为我公司办公室主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辅助工具。协同软件是辅助多人多组织共同完成一项事务的新兴管理软件,OA(办公自动化)是其基础的应用之一,协同软件目前的应用重点是:公文管理、日程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这三个应用重点都与办公室主任的日常工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协同OA对于提升办公室主任的综合素质,在这方面,我们公司是很受益的。

以下办公室主任应具备的三项基本素质,我想都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协同OA软件来得到提升。

1、公文处理能力。

良好的公文的处理能力,是办公室主任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主任需要经常起草、审核、发布一些管理制度,是单位里的政策推进者,和领导的言论喉舌。除此以外,办公室主任还要经常上传下达上级领导、本单位领导、本单位各部门间的工作意见和精神,这些意见和精神绝大部分以公文形式存在。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协同OA软件,公文管理都是以单独的模组另列出来,显示出公文管理在协同OA中的重要性。以我国产品竞争力位居第一的复旦协达Ctop.CN为例,公文管理不仅是其重要功能模组,而且做得非常细化,按日常应用习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传阅、签报四大类型分别管理,依据国家相关要求和规定,对常用收发文提供可快速调用的模版,包括: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登记、批示、批办、注办、办结、承办、归档等收文过程管理,和起草、核稿、签发、会签、编号、打印分发、归档等发文过程管理,以及传阅、签报的各步骤过程管理,都在复旦协达的协同OA中能够找到对应处理功能。协同OA中的公文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办公室主任公文处理的能力,有效帮助办公主任提升综合从业素质。

2、时间管理能力。

办公室主任要为自己本人和上级领导精心安排时间、日程,使时间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又要顾及领导的工作强度,做到时间安排松驰有度。我们公司使用的是复旦协达的协同软件.我们了解一下,包括复旦协达在内的等主流的协同OA软件,对于人员的时间管理比较细致,包括了时间的计划、时间自动提醒、时间和日程的视图、日程安排的共享和检索、重复安排的警告等等。除了个人时间安排以外,会议室、小汽车等共享资源的使用时间和日程安排,也是办公室主任日常主要工作之一。我们用复旦协达的协同OA软件的感受是:在共享资源的使用时间安排上也考虑比较周全,对会议室、小汽车等共享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计算等,都有比较完善的体现。协同OA能够以软件为工具,加强办公室主任在“本人、领导、共享资源”这三个方面的时间管理能力,为办公室主任提升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3、交流与沟通能力。

办公室主任对于信息和决策精神的上传下达,除了采用正式公文以外,日常的沟通也是传达决策精神,体现本单位工作风貌的重要方式。沟通能力作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对于办公室主任而言,显得犹为重要。从广义沟通而言,即包括了格式化沟通,也包括非格式化沟通;即包括口头沟通,也包括书面沟通;即包括双向沟通,也包括单向沟通。在我们使用的复旦协达的协同OA软件中,有多处功能用于辅助沟通工作,这些功能即包括了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用于沟通的软件功能,还可以包括:新闻、通知、公告、讨论等等。这些设计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很实用的~比较人性化.

协同OA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流,能使单位内部因信息透明、沟通及时,而营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办公室主任往往是重要信息的掌握者,通过协同OA能使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能够通畅,同时更加正规化,避免“小道消息”和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使用协同OA能够,能够改善沟通形式和效率,辅助办公室主任提升沟通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是一个合格的办公室主任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复旦协达等主流协同OA软件重点突出的软件功能。协同OA软件在公文管理、时间与日程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这三方面的应用重点,能够辅助办公室主任显著提升综合素质,成为办公室主任不可或缺的工作助手。

有人讲:办公室主任不是人,做好办公室主任的人不是人。因为,办公室工作庞杂,象公共汽车,叫上就上,叫停就停。因此,除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外,再以管理软件作为辅助工具,办公室工作就一定能搞好,办公室主任就一定能当好。

找准课文切入点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篇7

所谓切入点, 就是分析一篇课文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地方入手, 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 把课文分析透彻, 分析到位。那么, 如何找准文本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设计有思维层次与深度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阅读中来呢?

一、剖析题目, 寻找引思点

从阅读的规律与习惯来说, 阅读一篇文本, 首先关键的是文本的题目, 而经典文本的题目是文本的“眼睛”, 作者写作的目的、意图、内容、情感的倾向等往往都体现在题目当中。我们可以在开展阅读教学时, 从文本的题目入手, 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将阅读引向深入。

例如,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 笔者把题目中的“悲剧”作为关键词, 围绕主问题“幽径悲剧”是一个什么样的悲剧, 悲从何来?安排这样三个教学环节:析幽径悲剧———感作者之悲———探悲剧之因。

第一环节:析幽径悲剧。教师以对“悲剧”的解释作为突破口, 让学生理解幽径的悲剧就是藤萝的悲剧, 想让藤萝的悲剧表现得越强, 就要把藤萝描述得越美。因此对“藤萝的美”的把握就成为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仅要把握藤萝的外在形象美, 还要把握藤萝的内在品质美。其次, 要让学生理解美的事物都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和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用周围的事物来烘托它的美。这一环节, 笔者在设计问题时, 紧扣悲剧的定义, 抓住“美、毁灭”二词,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赏藤萝之美, 惊藤萝之毁, 对悲剧获得感性的认识。

第二环节:感作者之悲。课标一再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 与作者产生共鸣, 学生才能设身处地地感悟语言, 体悟情感。所以这一环节中, 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 (1)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悲哀? (2) 反复试读体会作者的悲哀之情; (3) 怎样理解大师的自责?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使学生对作者因美的藤萝之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第三环节:探悲剧之因。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 (1) 这出悲剧是怎样形成的? (2) 大师因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 引起你怎样的共鸣?联系背景, 让学生明白悲从何来的真正原因:幽径悲剧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清除愚氓, 提高大众的人文素养, 善待生命, 关注自然, 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紧扣题目设计贯穿教学过程的主问题, 环环相扣, 相辅相成, 并能形成相应的教学活动板块。这样, 大量减少了无效提问、无谓提问和无用提问, 制约了课堂上的无序、琐碎、无效的问答, 克服了肢解课文, 游离文本等弊端。同时“一线串珠”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和理解, 给课堂教学带来生动流畅的教学氛围, 为师生的共同探究留下了广阔的时空, 课堂的张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关注文本空白处, 寻找突破点

“空白”作为“接受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作品已书写、描绘的部分向读者所提示和暗示的东西, 也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像、去思考, “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 视通万里”, 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 《最后一课》的结尾,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韩麦尔先生站起来, 脸色惨白,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他哽咽着说不出话, 拿起一支粉笔, 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散学了, ———你们走吧。”此时无声胜有声, 可以引导学生揣摩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内心情感, 体味小弗朗士此时此刻的举止行为和心理活动。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 实际蕴含着几个层次的阅读:在填补这个空白点的时候, 学生自然会去阅读文本, 了解文本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 做最初层面的阅读;接下来, 再从文本中寻找相应的情节、人物形象、环境等方面的线索来为自己的填补进行佐证, 这个过程是对文本理解层面的阅读;由于阅读体验不同, 学生又可能对这个空白做出不同但又相对合理的填补, 在对不同填补的分析与评价中, 学生对作品进行了情节、人物等方面的鉴赏与主题意义探究层面的阅读。这样一个问题,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或从情节内容入手, 或从人物形象塑造切入, 或从写作宗旨剖析, 或从情感体验感悟, 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开展文本阅读与文学鉴赏活动, 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探究过程中, 在与同伴的互助互究的过程中, 既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 又分享了他人成功的喜悦, 课堂的张力直抵学生的心底。

三、阅读比较, 寻找探究点

思维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过程。通过阅读比较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 可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习惯, 可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思维情境, 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 展开想象的翅膀, 诱导学生实现知识的发展创新, 在多种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断, 充分展现思维过程的美。

例如, 在教学《卜算子·咏梅》时, 为了对比毛泽东的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异同, 笔者这样问:同样写梅花与群芳相异凌寒独开的特点, 毛词与陆词有什么不同?同样写梅花的品格, 毛词与陆词的差异在哪里?两首词有没有孰好孰坏之分?这样提问, 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同学们在理性地思考、探究对比后, 深切感知到:没有优劣高下之别, 不同的作者由于立意、经历、视角、情感、价值观的不同, 面对同一意象表达的是不同的感情。

又如, 在学习“背影”时, 笔者在课堂上引入热点问题的讨论: (1) 由于多数学生反对, 2003年9月曾传闻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落选鄂教版语文教材。其理由为:《背影》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 随意翻越铁路线”和“父亲形象不够潇洒”, 故将《背影》逐出中学语文新教材。对此你有何看法? (2)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认为:《背影》短短千字的小品文里, 作者便流下了四次眼泪, 也未免太多了一点。时至今日, 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是不是还要父亲这么照顾, 而面临离别, 是不是会这么容易流泪、我很怀疑。今日的少年应该多读一点坚毅豪壮的作品。对此你又有何看法?

学生对这样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他们发现自己也有权利对名著名篇发表不同的见解, 于是便展开讨论, 从《背影》的写作背景、感情基调到语言特色、行文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并因观点不同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尽管最终不形成什么定论, 但学生在思考讨论以及发言的过程中对《背影》有了深层次的鉴赏和理解, 这才是这一教学设计的真正意义所在。

好的问题的设计, 未必在于结论的正确与否, 而是在于问题所能给人产生的思考的冲力以及思考过程中所反映的价值。当一个问题所激发起的课堂张力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探究细胞中时, 这样的问题设计, 无疑是最有价值的, 最值得提倡的。

四、矛盾质疑, 寻求激趣点

抓住矛盾疑点设计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质疑和释疑的能力。因此, 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确定为教学有效提问的最终目的。学生一旦意识到质疑释疑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件责无旁贷的事, 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另外, 教学中还要围绕争议点来进行提问, 因为争论性问题有利于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捕捉有争议的问题,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反之, 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切实把创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例如, 一位教师在执教“伊索寓言”时, 提出这样的问题作为文本阅读的切入点:钱钟书先生在文中说“《伊索寓言》是不适合做儿童读物的”, 作者是要否定《伊索寓言》吗?在此他到底要表达一种什么观点?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 要从文中对几则寓言的分析入手来看伊索的观点和钱钟书先生观点的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结合最后一段中的关键性语句, 如“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 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 一个什么社会, 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等, 来理解作者实际上是借否定《伊索寓言》来揭示现实社会的不完美, 以此来引起读者对现实社会的反思, 表达对构建完美理想社会的追求。

又如, 专题《狼》中, 为了培养学生们辩证的思维能力, 教笔者提问:你怎样看待蒲松龄的《狼》中狼的贪婪、狡黠, 以及毕淑敏《母狼的智慧》中母狼的匪夷所思、母爱的伟大?你赞成“杀狼”, 还是“护狼”?在新的思维情景的诱导下, 同学们在动态生成中感悟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探究、辩论问题的思维品质。

一个问题, 使学生从简单的文本学习拓展到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这样的问题的切入点又和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吻合, 与教学文本相联系, 与学生的关注点相交集, 课堂的张力也因此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直至影响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总之, 切入点不一定是课文的重点、难点, 但必须是关键点, 能抓住局部而带动全篇的关键点。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明晰教学目标, 以达到教学目标为准绳, 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为关键, 结合教材的特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 就能找到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寻找文章的切入点, 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 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达到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准绳, 以突破教学重点 (难点) 为关键,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 找寻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其中包括:从对题目的剖析中寻找引思点、从文本空白处寻找突破点、在阅读比较中寻找探究点和在矛盾质疑中寻求激趣点。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究的问题,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从而使阅读教学真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找准,切入点,张力,实效

参考文献

[1]王书月.巧妙切入阅读教学智慧之门[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 (13) :62-63.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篇8

一、从文章题目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以后才确定下来的。大多数的文章题目和文本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题目甚至已经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因此,从课文的题目切入,可以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种整体感。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题目切入,让学生首先就题目进行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学生问“我是谁?为什么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在哪里?”在学生质疑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处理,可以直接抓住教学的主要目标,从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探究更具有主动性,充分体现出了课题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审视课题,有时课题就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从课题切入,轻松,简约,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二、从课后习题切入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大都隐含了编者一定的教学意图,课后的习题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有的课后习题不仅指明了文章的线索,有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而且也教给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从课后习题切入,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也使文本的教学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神奇的克隆》一课,课后有两道思考题①说说克隆技术这项技术神奇在哪里,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克隆的?②关于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你还有哪些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找出克隆技术神奇的地方,然后经过思考,明白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有哪些了解认识。这样处理,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且学生学习起来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另外,通过说说环节拓展了学生视野,课堂更具活力,这样一来,充分凸显了课后题的教学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课后题作为摆设,而要和文本仔细对话,明白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选出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可以使阅读教学显得更加短时,高效。

三、从关键词句切入

所谓关键字句就是能够揭示文章主旨或者核心内容的句子,词语。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关键字句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品味,就像是抓住了学生理解课文的缰绳,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另外,在这些关键字句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因此,从关键字句切入,更能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

1.从关键词切入。语文教材中有词语是文章情感的集中体现,在教学时,从这些词语切入,更容易使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文中有许多表现彭德怀心情的词语,比如“发火,怒吼,不耐烦……”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些词语切入,让学生找出这些词语分别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表现出的不同含义,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彭德怀为了革命胜利忍痛杀害大黑骡子的复杂心情,充分体现出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高尚情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文本特点,抓住关键词语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简单,自然。

2.从关键句切入。语文教材中的关键句子大都指的是中心句,总起句,过渡句之类,在教学时,从课文的关键句切入,可以直奔中心,统领全文。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黄山奇松》一课时,就可以直接从文章的中心句切入“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四绝之一‘奇松,那么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样从关键句切入,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奇”上,在学生解疑的过程中自然树立了对文章的整体意识,学生对中心句,重点句等在教学中的价值感知更加明确。因此,教师要始终把抓住关键句子切入作为自己教学的有效方式,进而起到统领全文的教学目的。

四、从课文插图切入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就可以使之成为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得力拐杖。对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插图与教材文本相比,色彩艳丽,视觉冲击力更强,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紧紧地抓住学生,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度思考。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徐悲鸿立志学画》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直接从课文插图切入:“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徐悲鸿是一位画家,那么他一定画了许多画,可是文中为什么单单就把这幅《奔马图》展示在大家面前呢?马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在这儿,从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图》切入,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徐悲鸿立志学画的坚强决心,而且从课文的插图《奔马图》的展示中可以看出他笔下的马充满激情与活力,给读者一种积极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独具匠心以及凸显出了插图在教学中的价值。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不是教学的点缀,而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运用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真正让插图为语文教学增辉添彩。

五、从说文解字切入

中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细细品味起来,会让你回味无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从字的来源,结构等方面切入,或者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草原的早晨》一课,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在教学时,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从“鞭”字切入,你们知道这个“鞭”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它旁边的“便”给你什么启示?这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学生说:“哦,我明白了,古时的鞭子一般由用皮革和棍子两部分组成的,用起来又方便又省力。”“是啊,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有趣,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多你会发现更多的汉字文化的乐趣。”在这里,由一个字入手,牵动了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起来会更主动,更有劲,凸显出教材文本中一字一词的教学价值。

中国的汉字文化自古就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谈古论今,追朔古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找准切入点就是找到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完全按照课文内容逐一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使师生与文本共鸣,凸显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篇9

一、明确##边界中部经济强县的发展目标和思路。着眼于增强县域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城区规模、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使##由##两省边界中部的地域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吸纳功能的区域经济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医疗等综合服务中心。围绕这一目标,一是突出工业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以资源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提高二产比重,以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二产的快速突进拉动三产、一产同步协调发展。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以一批关联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推动二产发展,拓宽三产空间,扩张城区规模。三是突出人才建设,加强与高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联合与协作,借外脑攀高亲、引项目带人才、激民间树能人,广开门路寻求加快发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以“两区一镇”建设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实施“基础先行、做优环境、整合资源、扩张总量”的经济发展战略,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范围内寻求资源配置,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大产业链中谋求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资源整合,围绕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新兴文化旅游区、##中部边贸重镇目标,做大做强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边贸三大产业,形成规模效应。至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35亿元,规模工业产值15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总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跃居##边界中部县市前列;再经过5-10年的努力,把##建设成为##边界中部各类生产要素比较活跃、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经济中心。一是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于打造市场竞争优势,培育发展粮食、烟叶、林竹、肉牛、食用菌、矿产六大特色产业,形成以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的产业良性发展格局。至2010年,粮食产业,无公害生产基地达40%以上,年加工粮食10万吨,实现产业总产值5.5个亿;烟叶产业,厂办基地达80%,实现产值1.5个亿;林竹产业,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13万亩,丰产竹林基地12万亩,培育人造板、休闲木制品、松脂加工、竹炭、竹凉席、笋制品系列等六类主导产品,做大做强出口创汇竹木制品企业,实现产业总产值8个亿;肉牛产业,年出栏育肥肉牛5万头,建成年加工能力达1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肉牛产业总产值达12个亿;食用菌产业,草腐生型菌类达300万平方米,鲜品总产量达4.5万吨,年加工3万吨,产业总产值达3个亿;矿产业,形成钨、稀土、锌铍、石灰石加工等四大主导产品,产业总产值达5个亿以上。二是建设新兴文化旅游区。打造地质文化、客家文化两大旅游产品。发挥地质遗迹丰富的独特优势,建设地质博物馆和化石广场,申报国家AAAA旅游区,使天鹅洞成为地质高校科研实习基地和海内外旅游观光胜地。突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特色,把客家祖地建设成为海内外客属朝拜的圣地。依托两大品牌产品,开发以牙梳山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生态旅游和以翠竹山庄、黄泥桥温泉为主的休闲旅游产品,构筑以城区为中心、天鹅洞群和客家祖地为龙头的“三点两线”旅游带。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左右。三是建设##中部边贸重镇。构筑两个层面、三种类型、四个市场发展格局。两个层面:即城区物流层面和石壁、安远物流层面。三种类型:即以有形市场为载体的传统流通形式,以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为主渠道的现代流通形式,以医疗、文化、体育产业发展为方向的新型边贸形式。四个市场:即客家边贸城、万福隆超市等生活日用品批发零售市场,荣华等建材批发市场,粮食、肉牛、仔猪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医院、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医疗、文化消费市场。

三、推进##边界中部中心城市建设。按中等城市目标和##中部边贸重镇定位规划建设城区,扩张城区规模。至2020年建成区面积超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12万人,城镇化水平由目前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一是大力实施城区建设“东扩南伸”发展战略,构筑城内、城外、工业园区三大组团发展格局。每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个亿以上,2005年前完成园区首期开发和东方花园居住小区建设,加快中环路两翼和龙门路两侧开发。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加快建设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步行街。二是加强城市经营管理。坚持走以地生财、活地兴城路子,加大土地收储让力度,创造土地级差效应,以盘活存量换增量。引入竞争机制,对城市可盈利项目和无形资产,采取有偿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实行市场化经营。围绕文明县城创建,突出抓好市容、交通、集贸市场、社区卫生管理,加快城市景观设计和绿化配套建设,创造优美、和谐、舒怡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按照优化空间布局、增强吸纳功能的原则,实行近郊城市化,适时调整城区行政区划。进一步完善户籍管理各项制度,稳定商住房价位,促进住房消费,扩张城区人口规模,进而促进各类生产要素集聚,把##城区建设成为##边界中部人流、资金流、物资流活跃的中心城市。

四、着力改善县域基础设施体系。一是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改建省道东石线境内路段;推进县道4条通乡公路硬化及城区至天鹅洞旅游公路改建;加大农村路网改造力度,2010年前农村公路硬化率达80%以上。推进永宁高速和长永铁路##段前期工作。二是加快电力建设。2006年前完成石板桥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新增装机容量6000千瓦。整合县域水电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小水电。三是加快通信信息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城乡通信网、高速宽带网、政务信息网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四是加快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做好城区水、电、路及绿化带等配套设施规划,2005年前完成城区电网改造,抓好城区“两纵一横”路网建设,加快城南工业园等新开发区供水系统建设。五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防灾设施建设,构筑

全县比较完善、安全的防洪保障体系;抓好石淮片节水灌溉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加快西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上一篇: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下一篇:公文处理与写作试题